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投融资

企业投融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8: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投融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投融资

第1篇

企业投融资的概念包括了传统投资概念和融资概念的总体内容,是在实际金融资产中逐渐形成的产物,将投资、筹资与融资之间相互贯穿,在传统相关概念无法解决问题时,企业投融资以相关现象对其进行形象准确的描述。企业投融资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的。在企业整个生产投资经营环境下,企业投融资是投资筹集、投资形成、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等活动循环互动的过程。融资和筹资是企业投资循环过程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融资和筹资可以通过购买价值证券等形式进行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在传统的经济体制环境下,投资的资金由于受到财政统一收支的影响,其来源局限于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形式,企业不需要自行完成融资和筹资的过程,甚至不允许从国家财政拨款之外进行任何资金筹集活动。因此,传统的融资和筹资过程基本已经忽略,仅仅剩下投资分配、投资管理、投资回收和投资增值两个阶段的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环境,在企业能够直接融资的前提下,投资资金的来源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财政拨款形式,而是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将融资与筹资的问题妥善解决,从而逐渐形成了企业投融资的概念。企业投融资概念的出现不仅将投资于融资、筹资之间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且能够对其进行明确分工,有效地稳定了投资的秩序。

二、煤矿企业投融资特点分析

由于不同的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同,其所处的价值链环节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个煤矿企业之间的投融资存在不同的特点。

在我国煤矿产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煤矿勘查技术环节主要是由主管煤矿行业的政府部门授权煤矿勘查技术企业对煤矿情况进行勘查,技术勘查部分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准备期进行,因此,在此阶段的煤矿企业投融资特点主要是由国家政府部门进行资金投入。

在煤矿企业生产阶段,其投融资特点是:由于部分大型煤矿企业已经经营发展了一段时间,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且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相对较大,企业本身占款资金较为充足,因此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投入较小的投资问题。对于资金投入较大的投资活动来说,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是通过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的形式完成。如果煤矿企业已经属于上市股份公司,则可以通过增加股票发放的途径解决资金庞大的投资问题。煤矿企业的投资方向的确定方面,一是不断扩大企业的资源占有数量,例如通过发掘新的煤矿产区来增加生产数量;二是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例如扩展到煤矿化工行业、煤矿冶金行业和物流运输行业等等。但是,对于中小煤矿企业来说,其融资和筹资的过程相对比较艰难,大多数中小煤矿企业采取的是民间借贷的形式完成投资,而由于民间借贷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者其高额的利息最终使得中小煤矿企业无法承受,导致其只看到了短期的资金回收效益,而忽略了民间借贷存在的多重风险。

2009年,冀中能源集团银行争取到357亿元的授信资金,并发行了20亿元的债券,对相关产业升级、矿井改扩建等低碳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投资管理手段的强化。2010年,冀中能源对资金控制实现了集中、统一的管理目的,将资金集中、实时监控、预算控制、分户核算管理机制运用得非常合理,合理规避了存贷双高、资金运用流通不畅、资金沉淀的投融资风险。

根据冀中能源集团对内外经济环境中的投融资手段的全面强化事项,要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投融资经验。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机制,对各个融资细节中数据记录清楚,监督、观察企业内部可能会出现的经济参考漏洞;建立合理、严格的预算、核算制度,节省各种开支,确立循环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对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的强化打好基础;在煤矿开采技术促进的投资能力上下大力气,对采掘机械、矿井电工、矿井运输、计算机绘图、井巷设计、通风设计等技术认识清楚,利用煤矿地质学、机械制图、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理论,对其相关技术的提升做好准备,强化开采能力,帮助企业在将来的融资回笼、投资目标达成起到更好的促进效果;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也要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地域跨度、管理级次,来适应由于生产、管理带来的相关经济发展调整计划;政府机关建立良好投融资平台,为投融资困难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并为其合理安排长短期货款规模,优化负债结构。

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在其运输销售环节通常是通过其下属的物流运输公司完成,而物流运输公司的融资主要依靠的是主体企业的资金支持,其投资方向主要是向煤矿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煤矿企业下属的物流运输公司原先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完成货物的销售,可以向铁路运输方向发展。而对于规模一般的煤矿企业而言,其下属的物流运输公司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融资主要是依靠原有的资金资产和部分借贷完成,由于其主要是基于运输业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购置运输工具、运输设备等不断扩大规模。

三、煤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规模较小,投融资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除了少数几个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之外,剩余的均属于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金融机构的信贷发展趋势却是偏向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是,我国中小煤矿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生产销售方式不完善,无法完全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贷要求和融资条件,导致了中小煤矿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由于中小煤矿企业没有上市,无法在资本市场完成融资。

(二)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中小煤矿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相关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生产规模较小,营销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无法严格执行,甚至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方面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突发事故出现。由此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煤炭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使得企业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大。而且,由于中小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始终存在一定风险,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也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的持续增强。

(三)民间资金借贷导致煤炭企业风险增加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由于民间信贷资金不属于金融体系范畴,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民间信贷资金的规范和指导相对薄弱,使得民间信贷资金进入了不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中小煤矿企业中,使这部分民间信贷资金存在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煤矿产业风险的发生。使国家出台的信贷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也给国家信贷资金宏观调控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进一步加大了煤矿行业的融资风险。

四、煤矿企业融资提升策略

(一)行业资产重组,完成上市融资 由于煤矿行业属于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国家直接拨款投资的项目已经逐渐减少。煤矿企业的资源储备、新矿开发和相关企业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推动煤矿企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需要通过资本运作实现。煤矿企业资产重组不仅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质量,还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煤矿企业资产结构,如果部分煤矿企业没有达到上市条件,还可以通过采取战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不仅使得煤矿企业的资产结构得以优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煤矿产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很多中小煤矿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困境,这就形成了煤矿行业进行资产重组,调整资本机构的良好时机。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可以选择一部分经营比较困难、资金收益较少的中小煤矿企业进行收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负载率,优化煤矿产业资本机构,还能够从多方面增强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于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在短期内提高煤矿生产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非常有利,也由此应对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冀中能源集团在“十二五”期间,担负起“做大煤炭企业、振兴发展制药产业、培养壮大航空产业”的历史责任,对循环发展、资源节约、安全进步、环境保护等内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其在创新科技运用、品牌带动、文化引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对重要的投资者起到了有效的吸引效果,在带动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经济开发上有了全面的提升。

(二)加强煤矿企业项目融资 由于煤矿行业的资金投入普遍偏高,煤矿生产前期的矿井勘探、矿井通风和矿井运输等固定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目前,我国西部煤矿资源的开采项目前期资金投入非常庞大,而其形成的附加产业链项目,例如煤矿化工、煤矿建材和煤矿汽化等项目的资金投入更高,这些煤矿项目的前期资金成本投入过大,但是偿还债务的项目资金却相对缺乏,如果采取煤矿项目融资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债务偿还等问题。不但解决了煤矿项目前期的资金投入巨大的问题,还能够使煤矿勘探、煤矿开发、矿井设计等都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精确计算,保证煤矿项目后期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同时还能够降低煤矿项目的建设资金成本,减少不必要设备投入,为煤矿项目融资开辟新的途径。煤矿项目的融资发放主要是依据煤矿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仅仅依靠融资煤矿企业的资金信贷等级,而且,融资的贷款资金主要是给予煤矿项目的所属实体企业,从而实现了由煤矿企业承担资金负债,减轻了实体企业无法进行大量资金负债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对外使用的能力。因此,煤矿项目融资需要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企业自身融资和筹资的能力共同完成。

(三)发展煤矿企业融资租赁 通常情况下,煤矿行业的固定资产资金投入是相当庞大的,而且需要用到大量的现金支付,由此造成了煤矿企业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而且资金成本的补偿也需要长期完成。据调查显示,对我国27已经完成上市的煤矿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10年煤矿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占到了煤矿企业总资产投入43.05%。由此,煤矿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就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从而束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融资租赁不仅能够解决煤矿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过大的问题,还能够使得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的占用比例进一步降低,为煤矿企业增加更多的流动资金成本,从而促使资金成本的周转速度加快,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进行融资租赁能够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改善煤矿企业的整体资本结构,增强煤矿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扩大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体规模。而且,煤矿企业采取融资租赁还能使企业在税前进行还债,也有效延缓了缴税产生的资金时间价值。随着煤矿价格的不断攀升,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的现金流已经完全能够支付租金,符合煤矿企业融资租赁的基本条件,融资租赁还能够使煤矿企业减少贸易交易,使用到技术先进的煤矿设备,也不需要在短期内筹措到大量在现金资本,从而解决煤矿企业采集设备、运输设备相对落后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还没有实现作为国家供给主要资源之前,我国煤矿产品安全稳定供应还需要依靠煤矿企业的投融资活动,通过不断提升煤矿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和策略,获得更多的资金成本,加快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企业发展资金成本,突破煤炭企业现存的融资瓶颈,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不断寻求新的投融资方式,推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强、樊宏霞、陆改玲:《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潘煜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运作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剧,企业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角,是国家竞争力的突出体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所在。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要想保持经济发展优势,拥有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的国际企业。而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产融结合,这也将是提高企业核心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推进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找到商业银行和国企之间的利益同点,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业务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基础。

二、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业务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体,是构造适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市场主体、其丰富的市场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国企发展不仅面临着融资难这一关键问题,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政策不完善、环境不和谐,创业门槛较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等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国企融资业务,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事业,不仅可以发展企业,还可以壮大自己,实现优化经济结构、信贷资源配置,提高收益水平。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并走向世界,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参与国际竞争。

三、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贸易融资的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随着现在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越来越多,我国国有企业的贸易方向和贸易规模更为复杂,有的国有企业也开始尝试新的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一些新的方式没有被真正的创新和应用。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信用结算和银行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结构单一,这就是现实中我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国有企业贸易融资市场存在不足

我国的国有企业贸易融资市场中,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的、统一的贸易融资市场。当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的时候,以网络融资为主,这种贸易融资的资产流通方式虽然比较自由,但实际上会使得融资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不公正和不公平的贸易出现,进而无法满足一些企业贸易融资的需求。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3.国有企业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才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些大中型企业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较大的资金资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商业银行将融资的对象一直都定位于这些大中型企业。使我国的外贸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等都只能得到很少一部分的贸易融资,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很严重。

4.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亟待调整

在新的势下,商业银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对市场定位进行调整和审视,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增长基础。商业银行在针对国有企业贷款业务时,充分运用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违约率统计和风险识别技术等规避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通过提高信贷产品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从而大力发展国有企业融资业务,提高收益水平,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解决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1.银行应提供优质服务,培养良好的贸易融资环境

培养良好的贸易融资环境是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的举措之一,这就要求银行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具体要求就是银行在进行贸易创新的时候,还要推出一些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多样化的特色服务,并且重点进行市场推销,以确保企业的资金流与银行的资金流可以实行有机的结合。此外,为了更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的担保难的问题,银行还应该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和结算等多项目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使得银行的员工也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从而营造一个很好的贸易融资环境。

2.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因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更加需要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因此银行和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确保两者共同研究和应对现在国有企业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3.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为了满足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选择产供销状况稳定、资信好的企业,以各种融资手段,如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并为企业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品牌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动产质押贷款等业务。

4.加大对企业客户贷前的尽职调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一方面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并对这些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客户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的评价和分析,充分揭示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银行、工商、财税、行业协会、与其开展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等多种不同渠道,获取更多的国有企业客户的信用记录,并进行其信用品质和资信状况的评价。

5.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

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就目前,随着我国贸易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已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开始向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演变。当然,企业的资金问题还是需要利用企业的贸易融资来解决的。贸易融资还包括企业更多形式的融资形式,主要包括打包放款、押汇和银行保函等。由于贸易融资最大的优点就是手段简便、融资的时效性强和风险小,所以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和重视。最后,企业还是需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寻其他的融资渠道,进而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第3篇

重庆投融资企业在资本经营方式上带有明显的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的经营特点,受政府指令性安排较多,重数量,轻效益。在经营土地上,由于政府对投融资企业更多关注完成建设任务,体现社会效益,无法考核经济效益,企业往往注重出让土地的数量,不讲求土地资本的经济效益,很少通过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在财务管理上,更多注重资金的供需平衡,尽最大努力实现投融资平衡,缺少以实现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这种落后的资本运营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淡薄的成本控制意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以贷还贷问题严重,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低下。

二、对重庆投融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投融资企业作为重庆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主城路桥及公益设施、国企环保搬迁等重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其投资形成的资产绝大多数是公益性的,没有营业收入。因而若无附加资源的开发、经营性资产投资效益的支撑,必定会带来资金的“捉襟见肘”。要确保公司资金链的完整循环及资产规模的持续发展,加强防范个各集团投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确保投融资渠道的安全、通畅就成为了极其关键一环。

(一)确保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平衡

项目的投融资平衡是加强投融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对投融资集团自身运作资金的高效,还需要政府根据各类建设项目的不同性质,对承担项目建设的投融资集团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可在清晰界定受益权的前提下,通过BOT、PPP、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使企业在即期支付和远期偿还之间达到平衡。而非经营性项目,由于自身无法产生收益,政府应通过其他资源的注入来匹配项目建设资金,使投融资集团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资金平衡。

(二)有效实现土地收益平衡

政府通过赋予投融资集团土地储备职能,利用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解决了长期以来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无产出、偿债无来源的难题。但在土地储备整治过程中,在实现土地自身的整治出让收益达到平衡的同时,还应实现土地收益与项目建设之间的平衡,用土地增值收益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这需要投融资集团在土地整治开发和出让时,既考虑土地本身的整治成本,又要考虑与之相关的项目建设成本。通过政府导向,将城市建设项目与周边开发性土地统筹考虑,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周边土地价值,进而调控土地出让价格,实现其土地增值收益的最大化,达到土地储备整治与城市基础设施统筹推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三)创新融资方式,改善债务结构

第4篇

投融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投融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由这些问题引发出了一系列风险。投融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详细分析当前现状就会发现,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是以下两点:

一是风险管理客观条件欠缺,对风险管理造成了制约。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作为支撑,客观条件如果充足的话则有利于风险管理。反之,则对风险管理造成影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担保市场也远未形成,虽然有专业地保险公司,但是他们的业务开拓能力却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总的来说,这些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险管理。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审批管理程序较为繁琐,风险加大。当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企业投融资活动的专门地统一地立法。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基本上市参考外国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的。正是由于当前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导致企业审批程序也变得异常混乱,程序的混乱使得企业融资审批风险增强。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今后要采取专业性地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风险的原因

投融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会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就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长远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针对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分别从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这两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

(一)投资活动

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企业之所以会遇到风险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企业盲目扩张,速度过快。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经营者就非常容易被市场形势所迷惑,在经营中也将更加注重规模的扩张。当规模扩张速度过快的时候就会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条紧张,最终会形成财务风险。企业如果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不择手段地进行融资必然会导致企业竞争失利,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二是错误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本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在实际工作过程的应用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充分地调研,而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必然会导致公司资源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公司的市场分额以及盈利能力将会下降。新兴业务利润难以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严重情况下就会出现亏损以及资不抵债的现象;三是新项目评估不科学。企业在推行新项目之前往往是要对该项目进行科学地可行性论证的。可行性论证是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可行性论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也难以控制。

(二)融资活动

融资活动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债务期限安排的不合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有长短期债务,这些长短期债务的比例如果不合理地话,就会造成还款期限过于集中等问题。企业面临的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也将不灵,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所谓资本结构指的是负债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负债比例过大的话就会使得企业经济利益的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错误的融资决策将会使得企业财务负担明显加重。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融资风险也最容易产生;三是管理水平较低。当前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水平还是较低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过关、对于市场中的潜在需求研究也不够,产品研制技术力量有限。管理水平不足必然会引起各种风险。今后要加强投融资管理,提升投融资管理水平。

三、加强投融资管理的措施

科学高效地投融资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今后工作中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就必须要加强投融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投融资管理的水平:

(一)慎重选择管理投融资方式

在今后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慎重选择管理投融资方式。企业资金通常分为债务性资本和权益性资本两种形式。债务性资本指的是通过融资借入的方式获得的资金,这种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租借。权益性资本通常是通过发行股票等形式来进行管理。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资本我,我们要分别采取措施来应对。

对于经营性资金的应用。企业年度或者阶段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单项业务资金进行估算,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业务增长量不能够低于资金需求量。企业筹集资金之前应该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在员工统一的前提下来筹集资金。项目使用资金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制度来对其进行跟踪。企业单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制定措施来予以应对。

对于消费性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节约,经营之后再消费的原则来进行管理。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就应该编制出各种消费性支出表。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状态来安排消费性资金。

(二)加强对各种投资形式的管理

企业的投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融资租赁投资是其中最为广泛地投资形式。针对这几种投资形式必须要采取专业性措施来予以应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经营者要在满足经营资金需要的前提下来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于那些经营资金不足的企业就不应该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立项审批,只有在审批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租赁投资是以站台、车船、码头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作为形式来进行融资租赁的,在融资租赁投资之前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对其进行评估确认,之后再由企业财务部门按照评估价值来及时调整账户。通常情况下企业是不能按照自估值来进行融资租赁的。企业的无形资产通常指的是企业的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以及特许权等资产。对于那些没有确认价值或者是已经确认价值,但是又超过期限的就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再次确认评估,而后再进行投资。财会部门必须要按照评估值来进行记账。

(二)融资管理

第5篇

摘要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在不断的改变和提高,但现阶段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和投融资中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投融资问题措施

一、 当前投融资体制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投融资体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市政建设和国家机关建设等公共事业上,市场投融资的主体则以企业为主。第二是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投资正按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方针逐渐退出竞争领域,主要投向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立足于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第三是建立服务投融资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离,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为重要补充,各类商业银行合理并存和竞争的基本格局。

二、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造成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盲目扩大

很多企业进行投资时没有考虑自己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多大,急于求成地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使企业的融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而面临倒闭。还有的企业由于短期利润的引导,或者是由于短期考核指标的引导,管理者视企业长期发展于不顾,盲目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把投资方向放在只获得短期收益的项目上。致使企业的长期发展得不到保证,使企业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

(二)金融部门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自国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集中调控力度,贷款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企业,对基层行处分配的贷款规模较小,尤其是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级支行,基本上没有贷款权限。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活动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投资与融资长短期结构配合不合理

企业的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投资结构与融资结构不对应,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应该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为好,短期投资的资金来源应该以短期负债为好,这样可以使企业投资的回收与融资的还款处于基本相同的时期,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就不会产生因为短期资金的不到位而引起长期投资无法正常进行的财务危机。但现有金融体系只是对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

(四)对企业现金流量监控不足

缺乏对现金的监控,是企业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在日常工作中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的日常分析更是少之又少。缺乏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管理与控制就不能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企业的现金流不畅,该收的收不回来,应付的付不出去,就会导致经常性的经营危机。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说资不抵债才叫破产,而是失去了现金支付能力,就叫破产。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管理水平不足的内在原因和企业融资困难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使企业正在经历“现金流管理缺氧症”的困扰和体验。

三、企业投融资中的政策建议

(一)选择核心产品

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指企业长期发展的中心产品,它的成长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核心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外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如果没有核心产品,企业的发展将没有方向,不管企业非核心产品再怎么具有现金收益性,都不能替代核心产品的地位。

(二)投资与融资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是指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包括为企业各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及辅助产品)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传统意义上的融资是指资金在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实现有偿的调动。它是为了投资业务而筹集融通资金。但是通过对辅助产品的投资也可以起到融资的作用,虽然它属于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此方面获得比较优势而进行长期发展,而是为了解决核心产品发展中的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融资的压力。在这个方面新的理念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融资环境不太理想的现今,更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投融资体系中投资与融资结合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投资内部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配合问题;另一个方面是全部产品的投资与融资之间的配合问题。

(三)创新改革理念和服务意识

树立以创新改革投融资体制、以创新发展经济的新理念;积极培育市场投融资主体,创造良好的资本流入政策环境;树立市场优先、效益第一的观念。改变投资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投融资运作方式,坚持服务企业和按市场规则运作的意识,充分利用市场功能,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降低投融资交易成本,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高度重视融资方式的创新,包容各种新型融资工具,树立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理念,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建立地区差别化的投融资体制

面对当前东、中、西部投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进行政策倾斜,逐步引导各类资金投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合理运用财政投融资政策,提高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投资行为的灵活性与主动权,纠正中央替地方决策、安排项目和投资计划的做法。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应始终坚持区域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性,以适度“超前”预防“延滞”,刺激区域性的投融资活动,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五)建立健全企业担保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一是增强信用担保机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二是提供有效贷款,弥补抵押不足问题;三是减少各类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第6篇

[关键词]投融资方式 高速公路 企业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融资当中,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看出企业在投融资方面需要哪些改进,进而可以改变企业投融资的策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专业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对企业进行投融资的效率有了影响。

一、投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融资方式单一。现如今,银行贷款是高速公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速度较快,且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资金利用充分,可使企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对获得所需资金的及时性也是有保障的,同时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首选,银行贷款还有税收挡板的功能,可以免交利息税,这样一来,又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2.投资收益率低。目前,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除却一些偏远地方的交通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其他主要城市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网。这些地方的河流较多、山路较多,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这些条件无形中都会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与之同时,近年来征地拆迁的成本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石料、沥青、水泥和钢材等用于高速公路的建材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地方的车流量少,经济欠发达,这些条件都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较少,也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逐渐降低。

3.政府主导融资功能有限。企业都希望将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程度高,车流量大的地区,反之那些地区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无人问津,这不利于国家和地方公路网规划建设的实施。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由政府主导的,能够滚动发展的融资平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筹措资金将一些效益好的公路转让给企业经营,并没有对其合理的投资回报加以限制,致使投资者攫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损害了公共利益,如果再进行政府回购价格会大幅度上升,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也不允许。同时那些由于政府压力而在车流量小的地方兴建高速公路的企业却饱受资金短缺之苦,而无力兴建新的公路。政府要在企业的融资上发挥主导的作用,对那些已经获得优良路段企业的再融资要征收额外的融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行业滚动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投融资对策

1.参与地方金融经济建设。因为银监会要求适度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和境内投资人入股农村地区村镇的银行。所以,因此建议企业与相关的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或者是农村合作银行共同出资建立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投资建立村镇银行。这种投资方式可以同地方政府和银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当企业要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将会得到地方政府或者是合作银行的大力支持,这样会不仅使企业有较强的资金支持,还会缩短工期的筹备时间,同时,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把剩余的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降低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2.企业应注重多元化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主要是看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规模。一般情况下,在选择国家政策扶持行业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企业所处行业的延伸,坚持谨慎性和内部发展兼并。跨入一个行业最重要的是看企业长期规划战略中的经济规模是否可以支持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而不是单单的看企业短期的发展。同时,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价值,只有企业的多元化围绕着核心价值发展,企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并适时的调整经营战略。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必须要在主营业务基础上寻求企业的滚动投资,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会为企业带来风险。无论在国外企业还是在国内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当中,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失败的缘故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对企业所涉足的领域和自身具备的特点有更明确的认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首先要了解自身公司的特点,再决定要不要进行长期投资。

3.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同业拆借系统,调剂企业资金。建立行业协会的可行性。现如今,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都已经实现了联网收费。根据各个省份的模式、设置现状和特点以及运用管理模式大概分为三种模式:(1)为政府特许批准的联网收费专营公司,由该公司统一负责高速公路各路段的收费管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与该公司业务相关的机构。(2)是由政府主导的联网收费管理中心,其特点是:“及时结算,一票到底,统一划拨,集中管理,联网收费。”它应由本省的高速公路较为密集的地区交通局或者交通厅组建,该中心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无偿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服务。(3)以高速公路各路段联合组建的联网收费管理中心的模式,这种管理中心是负责联网公路的收费集中管理,具有其行业性质。

三、结语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投融资分析角度是多元化的。本文从实践出发,主要从联网收费下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手。强调整个行业内部的合作与发展,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时,也寄望于行业下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指出了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局限性、优良地段的高速公路项目资源的稀缺性及特许经营权有效期限制与企业自身存在的多元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的发生要求改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发展方式,只有注重精细化管理,审慎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和最佳融资方式的组合,才能使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郑振龙,林海.《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金融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一)投资体制机制存在越位、错位与缺位

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环境还不够乐观。一些行业借助行政权力对行业实施投资保护、价格保护、政治保护。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实现排他性、独占性的垄断目标,从而无形之中为民营经济的投资准入设置了难以突破的“弹簧门”、”玻璃门”和“隔离栅”。从表面上看,并未限制民营 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但实际上很少见到民营资金投入。最为明显的是经营性基础类投资项目,往往由政府部门组建的投资公司担任项目业主,诸如城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水务集团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城市燃气公司等一批行政性垄断公司,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金融等新型服务行业各类民间投资往往难以进入,即使能够进入也要受到一系列前置审批的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了金融业国家行政垄断的体制格局。此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属于特殊行业,需要由地方政府颁发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民营投资会遇到许多障碍。

(二)融资难现象十分突出

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融资机会缺、可选种类少、贷款期限短、融资成本高,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一是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十分严重。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市场上的银行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国有或集体银行为主,很少有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体制性歧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相当有限。加上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缺少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因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能贷到款的,其成本也相当高,利率可能是银行基准利率的数倍。同时,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相比于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开放程度更低,对民营企业更加歧视。为此,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只好不计成本向民间借贷解决周转资金;或通过向内部员工借贷、与相关企业之间借贷、内部股份募集等自我融资的方式筹措中长期资金。这些方式风险大、稳定性差,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其做大做强,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不够有力

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薄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现象仍然存在,政策交叉、重复、撞车现象严重,扶持资金投入量小、分散、低效;扶持方式沿袭了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扶持方式,受益的仅是少数企业,政府政策效应未体现出普惠。同时,包括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在内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融资,不少企业被迫转向地下融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风险。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中介市场秩序不规范;商会协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离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行业覆盖面较低,多数企业得不到商会提供的服务,即使商会能够成立,由于没有相应的职能,其作用发挥也有限。

二、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观念仍不够解放

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从异己力量到补充地位,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期间伴随着各种观念的激烈磨擦与碰撞。由于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在前,其法律地位被认可在后,使得对民营企业发展认识的滞后难以避免,人们在思想上还对民营企业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使民营企业发展无形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日益成长壮大,在社会总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分配不能均等的情况下,奉行效率优先还是所有制性质优先、公平原则还是区别对待原则来配置资源,政策上至今没有明确的条文。实践中,利益的天平自觉不自觉偏向国有企业。尤其是碰到一些涉及民营企业权益的实际问题时,相关部门常常推托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政策法规仍然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了各类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但在某些领域仍然歧视和限制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特别是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原则,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垄断地位,明显没有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中央制定的鼓励政策到地方之后,各地执行力度的差别很大,不少地方中央政策往往很难得到执行。各地虽然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支持,但出台的政策随意性强,临时色彩浓,缺少权威性和指导性,缺少对于民营企业所需的公平大环境的考量。

(三)行政性垄断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和行业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投资保护、价格保护、贸易保护与政治保护,行政性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政府介入产生的保护性和排他性,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突破投资“”,难以进入基础产业领域。公共服务行业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准入限制,科教文卫等行业存在严格的审批制度,特殊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给民营企业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难以进入。

(四)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动力

民营企业自身不足使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贷款。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难以向金融机构证明自身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家庭生活资金与企业生产资金界限往往模糊,财务处理不够规范,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有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存活期仅3-5年,较高的倒闭率使金融机构主动回避贷款风险。金融机构自身原因也使其不愿意放贷。国有或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责任与报酬的不对称导致国有银行扶持民营企业的激励不足,信贷责任人宁可承担“存差”亏损的无个人责任风险也不愿承担给民营企业贷款的有个人责任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发放给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通常比较小,而贷款审查要求可能比国有企业的大额贷款更严,导致放贷成本高,收益低,不合算。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三、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办法,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一是统一产业服务政策。在决定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息支持、财政贴息、税费征收、进出口等方面,政府应当制定不分所有制的政策待遇标准。产业指导目录应明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以减少民营投资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二是统一企业扩张待遇。在企业兼并、入股、收购、整合的经济活动中,监管部门应提供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审批手续,债务处理、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等方面,民营企业也应该获得同国有企业相当的待遇。三是统一金融服务待遇。各级金融机构在贷款、结算、汇兑等方面应实行无差别服务待遇。给予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公平对待,不实行有歧视性差别化标准。用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服务各类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建立对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的合法金融渠道。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一是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作用,加强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地方性银行的发起源头是地方财政,所以其经营上本身就有扶持地方产业的倾向,易于为本地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而且地方性银行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反映敏捷的特点,有利于支持规模不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很强的向民间筹资和贷款的倾向,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而且,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加速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而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三是发展合作性民间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民间借贷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在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今天,政府应当合理看待民间借贷,加强引导,使民间借贷整合成科学合理合法的民间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资金支持。

(三)健全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支持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积极发展互担保。二是务实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对接。牵头组织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一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推动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组织有效开展政银担企融资合作洽谈活动、融资服务推介会、股权融资活动和投融资论坛等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银担企对接。三是出台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认定办法,认定和扶持一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树立标兵,推广先进,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工作。

(四)重点推进基础领域及高科技产业的改革开放

第8篇

关键词:投融资管理;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优势,但同时也迫使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大量的市场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最有益的信息,并迅速占领其相关市场。目前国家对于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仍有些企业因为没有充分了解市场,没有衡量投资环境与规模和考虑投资风险,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一、企业投融资概念

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们必须按积极提高企业的生产利益。而为了提高利益,企业的投融资发挥着巨大作用。投融资即是企业的投资与融资,二者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利益。

(一)企业投资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扩大自身规模,获取大多利益,这时候企业投资是必须的。但是当企业以自身的资产进行投资再生产的时候就相应的的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毕竟市场是变化莫测的。投资前,企业要客观评价自身的条件,然后仔细分析所要投资的项目是否合理有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当然企业的的投资也分几种类型1.按照投资方向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顾名思义就是资金指向企业本身。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来源进行投资。如果一个企业的对内投资增大了,说明近期企业的收益较好,具有扩张趋势。而对外投资则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企业除了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还要投资其他的产业来获取利益。例如购买股票、证券之类的,这是大部分企业选择的方式。2.按照投资与商品生产经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主要是指企业直接将资金投入到商品生产环节,扩大生产量来达到市场需求,同时获得效益。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是通过股票、证券等投资来获利。3.还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就是指企业选择那些资金投入,短期后就能获利的产业。而长期投资则收益时间较长,一般是企业资金储备较多时选择的投资方式。4.当然投资的追向性投资、更新性投资等紧跟市场的投资方式也是企业的选择之一。通常情况下,高投资就意味着高风险。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专注在一个方面,资源整合性也是提高企业获益性的一个关键。

(二)企业融资

融资是企业内部为了达到资金流动平衡而是用的行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进行融资。在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企业会尽量用损失最小的方法来筹集资金维持企业运转,获得利益。还有一种就是在企业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为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企业会通过融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外源融资。这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合法外部渠道来得支持资金。一般企业会选择向银行借贷或者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来筹资。当然利用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获得外源资金。2.内源融资。指得是企业通过整合自己内部的资产,例如储存金,旧物折现,还有产品盈利来满足目前的资金需求。这两种融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外源融资吸收其他经济体的资金来满足自身,融资方式快,可以满足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型人才,扩大规模的现实经济发展要求。但是其本身存在较高风险。内源融资比较稳定,风险性较低,但是由于其只在企业内部活动资金,具有局限性,不利于产业的扩建。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扩大,未来外源融资可能会占据主导市场。

二、企业投融资管理面对的问题

(一)盲目性投资

在经济压力日趋增加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盲目投资,完全忽略投资环境和投资规模。事实上,稳中求胜才是明智之举。一般在投资前,企业需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投资环境的考察以及市场需求度,然后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投资规模。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在选择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只考虑到盈利问题,并不去判断所投资的项目是否与自己的企业类型和条件符合,以及未来该项目的发展前景,例如只适合短期投资的项目,企业却做了长期投资的决断。结果可想而知,短期获得的利益并不能弥补之前的资金投入。情况轻微的话,只是对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严重的话都有可能破产。还有就是投资规模问题。投资过大的话,也就是说企业流出大量资金,这时候如果企业生产有意外发生的话,企业的资金链必定出现问题,而管理者所面临的就是资金缺乏的惨状。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

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满足市场结构的需求。在某一市场需求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的企业都会选择大量投资该项目。这时候管理者想要获取更大利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扩大生产量。所以管理者将大量企业资金投入商品生产环节中,例如购买生产器材、原材料、制造人员等。但是当企业投资过后可能就会出现市场饱和情况。因为许多企业同时进行该项目投资,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这时由于竞争力商品市场价格也会进行适当调整,一般都会普遍降低,企业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同时这也间接影响了企业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管理者太过注重产品的生产,而忽视了对于企业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其实在市场营销手段中:物以稀为贵,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条件限制,融资方面的制度还存在很大缺陷。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太过保守,通常都会选择内源融资。虽然内源融资稳定性较强,风险性低,但是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市场条件与自身企业的条件符合的话,适当的扩建还是需要的,而这也是融资渠道单一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也就是国家制度的原因。例如国内的大型银行通常情况下想要从其中贷款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大型银行借贷的话需要企业抵押房产或其他有效财产,并且还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贷款过程较为复杂并且成本太过昂贵,这是国家接待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转本来就不大,虽然想要贷款扩大企业规模,但是银行的高额的信贷成本使大部分管理者只能选择放弃。

(四)融资风险高

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转是其商品生产的关键,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直接导致的的结果可能就是破产。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能力较低,缺少可抵押的房产或其他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很难从银行成功贷款。中小型企业属于那种短期经营,生产与销售联系太过紧密。销售来的资金除去获利部分,其余的要全数投入生产,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融资的话,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高利贷,但是过重的债务负担长期积累的话,还是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的风险也要高得多。

三、针对投融资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合理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

投资方向前面我们进行了分析。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选择上企业需慎重。市场是变化的,而企业的投资要跟随市场。确定投资方向前,企业需进行仔细的市场考察,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还有就是在选择投资项目前,不能只考虑到该项目的市场现状,好要考虑一下企业与该项目的匹配,或者是企业适合投入多少资金才能获得更有效的利益。有时候片面追求规模只会增添企业风险。切忌盲目跟风。

(二)拓宽融资渠道

传统的内源融资无法满足市场对企业经营的要求,单一的融资渠道阻碍企业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展不是一时就能做到的,这要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信用度以及有效资产的积累,注意对于企业的创新,提高自己市场知名度,这样才能增加外源融资的可能性,只有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

(三)提高信用等级,降低融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时,最先要考虑的其信用等级。无论是选择向银行贷款还是发行债券和股票,合作对象都会首先审查企业的信用度。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信用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同时对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积极组织员工培训,引进先进人才,这都是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方法。改变从小处施行,细节决定成败。优秀的企业员工也是企业降低融资风险的关键。

四、总结

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立足市场,否则只会从市场逐渐消失。国家的贷到款体制或许阻碍融资渠道,但是经营者要即使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利用各种办法来达到融资目的,不要太过保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营者需考虑企业的内部建设,资源整合,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获得更大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