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0: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核二三实习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局部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二加强护理管理。
1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2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3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确保护理工作平安有效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平安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平安三级监控管理。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呈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平安管理责任 杜绝严重过失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惯例检查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坚持设备的完好。
提高服务质量四深化亲情服务。
(一)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四)增强科研意识。
五)计划制作护理园地网。及时传送护理学习资料,发挥局域网的空间优势,丰富护士的学习生活。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一、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
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跟其他项目相比,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因其培训时间长、涉及面广、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最大。在该项目的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学科设置问题。国培文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属学科理应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对应的,参与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员应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应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但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是,承训院校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往往是少数的几门主干学科,项目县所选派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也就只能是相对应学科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就无法派出去培训学习。参训学员集中在几门学科,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目县无法派出这么多同学科的培训团队成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一些地方在参训学员指标分配上采用的是承训院校与项目县对接的制度。这种制度的规划设计是根据项目县总教师的数量确定该项目参训学员的数量,再委派承训院校对接一定数量的项目县,一般5-6个。对一所承训院校而言,这个项目分配到的培训总计划不过二三百人,这其中可能还分小学和初中,考虑到成本及成班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也就只能开设2-3个学科,也就难免出现上述问题。(二)学员遴选问题。根据国培文件精神和要求,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旨在“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其对象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重点要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但很多项目县并没有按要求选派。一些学校只派普通教师、不派优秀教师参训,甚至选派的一些教师与专业不符、与学段不符,还有些教师多次被选派来参训,再就是一些项目县选派计划落实不到位。以去年我省某校承担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例,在参训的216位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只占15%,中级职称的占45%,初级职称的占40%;参训教师没有一位是教研员且绝大多数非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甚至还有20%的参训学员在学校所教学科并非参训学科。在学员选派上,虽然项目县做了很多工作,但选派的学员还是很多不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文件精神了解不到位;二是对学员遴选不重视;三是对此项目实施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四是不愿意把优秀教师派出来怕影响教学;五是项目学科规划不够合理。(三)跟岗实践问题。跟岗实践是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施中,按文件精神该环节的组织实施由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回到本县优质学校去跟岗实践。但问题是按要求选派出来的学员应是当地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是当地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他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来自这些最好的学校。因此,再在本地学校跟岗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况且,有些项目县的教师发展中心无论是在培训的硬件(设施、场所等)条件,还是在培训的软件(师资、资源等)条件方面都有所欠缺,要他们承担跟岗实践的任务难度不小,效果也难得到保障。在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下发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中指出,项目实施建立协同实施机制:高等学校牵头实施培训,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影子教师”跟岗实践培训。鉴于跟岗实践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对“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作一准确、全面的理解。(四)实习生顶岗问题。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一般是按1∶1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实习生顶岗,以保证参训学员能顺利出来培训。但无论如何,顶岗生还是无法完全能承担原来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况且参加该项目的学员是当地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员,他们大多数是各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在当地应该是最好的。因此,就这些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生,家长不欢迎,怕影响孩子学习,教师不放心,怕影响学科排名。此外,顶岗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培训各方最为担心的,容不得有任何差错。这些都给接受顶岗生的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顶岗生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不足为奇,毕竟他们还是实习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顶岗时间一般在9—12月份,这跟大学一般最后一个学期为实习期的教学计划有冲突。对顶岗生来说,他们是提早了一个学期进入实习期,但他们并没有接受完有关教学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各承训院校为了应对顶岗的需要,只能为他们临时补一补教学实习的内容。顶岗生毕竟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学法学习,在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国培宣传力度。国培计划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其还是了解甚少,有的可能都还未听说过国培计划,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关于国培计划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对项目实施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在2015年国家对国培计划做了重大的改革调整,作为国培计划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学习了解文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培、认识国培、重视国培。特别是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实施时间长、牵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意义重大,更需要我们加大宣传的力度。(二)做好项目学科规划。针对项目学科设置不全的问题,应改变过去笼统的将指标分配给承训院校、各项目县,再由承训院校与对接的项目县来确定培训学科的做法。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关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培训能力,为县级打造教师培训团队。因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设置的学科应该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这也是项目县所希望的,哪怕一个学科可以分配到1-2个培训名额。鉴于此,应在省级层面细化该项目各学科在各项目县的指标。在保证每个项目县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参训名额的前提下,根据该项目培训总人数及项目县教师总数量确定各项目县各学科选派的参训人数。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承训院校申报学科评审的结果,委派承训院校具体承担的学科。(三)严格选拔参训学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学员,是培训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对于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如果参训的学员不符合要求,大量的培训课程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项目县打造教师培训团队的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作为负责教师选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具体落实选派工作的校长应了解国培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学员遴选工作:一是严格选拔,按要求选派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参训;二是杜绝派出与培训学科不相符的教师参训;三是曾参加过国培项目学习的教师不再选派;四是按计划数选派教师并督促其参训;五是对遇特殊情况不能来参训的教师进行更换调整。其次建立和运用“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师培训落地生根。(四)合理组织跟岗实践。跟岗实践是参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到优质的基地学校,以体验校园文化,观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课,进行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跟岗实践组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培训效果。鉴于跟岗实践环节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建议该环节改由承训院校来组织实施,基地学校负责具体培训,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可以作为返岗实践环节实施的主体。二是承担培训的基地学校(包括优质中小学、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由承训院校来遴选。三是到优质中小学的跟岗实践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到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四是学员在跟岗实践学校选择上以一校为主,同时鼓励到多所学校去观摩。五是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用跟岗实践与集中学习交叉的方式进行。(五)科学置换参训学员。在过去几年中,为保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效实施,选派优秀的实习生去顶岗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特别在一些教师缺编比较严重的项目县,如果没有顶岗生,参训教师就无法出来培训。但在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后,顶岗学校对顶岗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顶岗生无法达到学校所期望的教学水平。况且有的项目县教师不缺,再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项目县不需要顶岗学生。所以在今年的国培文件中将原来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各地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派顶岗实习生,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承训院校要适当调整实习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顶岗生以满足其需求。对不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科学置换参训学员,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者:任春亮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如彪,李金融.对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8):67-70.
[2]赵红亚.“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效性的提升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33-136.
[3]刘英.“影子教师”培训的瓶颈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6(12):70-7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专家认为,工学结合不是一种简单的具体做法,而是一种更适合一般人群的学习模式。其核心在于必须把工作过程引入学习过程,尽可能的以真实工作过程的情境、顺序、模式来展开学习过程。会计专业如何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是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模拟实训仿真度不高。一是实训内容窄,往往选择工商企业中常见的具有典型性的几十笔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训练,其他行业业务以及网上纳税申报、工商年审、审计等业务基本不涉及;二是实训形式单一,人手一册实训资料,独立完成,学生对整个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无法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
虽然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具有易于组织、计划性强、时间安排紧凑、实习效率高等优点,对于最初阶段学习是很好的,但功能缺陷也很明显,即情景不真实、业务不全面,学生只是沙场演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到实际工作岗位单位难以适应。
2.校外实习效果不够理想。校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由于实习生还处于学习阶段,又是临时性的,而会计工作本身具有连续性、专门性等特点,使得会计工作不可随意替代,企事业单位往往不会放手让学生顶岗操作,学生实习期间主要看历年的会计资料,零星地做一些辅工作,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另外实习单位会计人员往往比较忙,学生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实习效果难如人意。
由此可见,无论是校内的仿真模拟实训还是校外的现场实习都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最好是创造条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校内全真实践教学。
二、会计专业开展全真实践教学的途径分析
(一)会计专业实施全真实践教学的途径
会计专业实施全真实践教学的途径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校办实体、校企联合设立准公司等。
1.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施全真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把它作为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等平台,还把它作为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会计专业往往选择规模大,会计人员整体素质高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校外实践基地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其原因:一是学校与企业还未建立双赢的机制,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二是每一个企业接纳实习生人数有限,受岗位、场地等限制,一个基地一般只能接纳二三位学生实习。
2.校办实体实施全真实践教学。
由学校出资,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记账公司。记账公司接受企业的委托,为企业提供有偿的会计服务。如建账、记账、报税、税务年检、财税咨询、整理乱账等实践内容。每一位教师作为主办会计,指导本组的学生进行会计处理。
与校外实践基地相比,有以下显著的优点:一是校办实体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岗位,且可以轮岗,学生可以在这个真实的业务环境里得到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教师既是指导老师又是主办会计,负责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管理,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三是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服务,起到锻炼师资、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创造效益的作用,工学结合下的会计实践教学可以把校办实体作为建设的方向。
但这种做法从目前条件看并不成熟,一是投入比较大,要按照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资本金要求进行投入;二是日常营运管理要求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业务开拓和日常管理,而学校教师缺少相应的经验;三是风险较大,作为法人实体,要自负盈亏。
3.利用准公司实施全真实践教学。
所谓准公司是指不用注册成立经营实体,利用企业实体进行运作的一个记账公司。学校经过企业授权获得经营真实企业业务的权力,在经营中又独立于授权公司,对外形成一个类似公司的经营实体――准公司。准公司的实质是校企结合,从经营上讲,它是企业的一个下属业务部门;从关系上说,它由学校提供相应的经营设施,是学校工学结合教学的一部分。
准公司的优点是以企业的名义在企业授权的范围内从事记账公司的活动,准公司不用注册,不用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又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的条件,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投资少、效果好的教学方式。
(二)利用准公司实施全真实践教学是现实选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利用准公司实施全真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的现实选择。学校主要是与有记账业务的公司合作成立准公司。
准公司的特点是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教学设施、商业资源)、优势互补,达到以双赢为目的精诚合作,这是准公司生命力的源泉。
1.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学校使用准公司教学不需要象成立校办实体那样的大规模的投资和日常支出,准公司可以根据学校实力投资建设,或逐步加大准公司的投入,日常支出也仅限于零星的办公用品开支。从绝对支出和相对支出――效果与费用比都是最经济的。
2.互惠性。与企业联合,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经营环境进行职业教育从理论上讲是实践教学的理想方式;以企业为实训基地企业方缺乏积极性,学校想无偿利用企业环境搞实训,甚至想让学生得到一些收入;而企业认为学生实训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企业要承担商业机密泄露和实训学生操作失误蒙受的损失的风险。因此,双方很难进行有效的合作,基地建设通常建立在纸上。而准公司实践教学是校企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互惠性合作,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学校利用企业合作可以得到高质量财务信息,企业可为学校提供优惠服务。
3.计划性。纯社会实践教学真实性的获得是以损失教学的计划性为代价的。实际业务的进展不可能与教学要求同步,准公司建立在学校内部,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计划,真实环境实训与模拟环境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会计实践能力训练。
比起其他的教学方式来,利用准公司进行生产性实习还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记账公司的工作人员有许多是会计师职称的专职会计,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二是信息优势。记账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变化非常了解;三是企业类型优势。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记账业务,能满足各类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能处理各种形式下的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业务,而不同于会计模拟教学中仅仅是以工业企业作为蓝本;四是企业数量优势。如果一个会计记账公司一年能接到几十家企业的业务,那就相当于学校增加几十个实习基地。
三、校企联合设立准公司的总体构想
目前各地都有规模不等的记账公司或会计服务公司,另外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展记账业务,这是校企合作的社会资源。
(一)利用准公司教学的实施步骤
1.成立准公司管理机构或确定专门负责人;
2.寻找、联系合作企业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3.制定准公司全真实践教学方案;
4.落实和完善准公司全真实践教学方案。
准公司全真实践教学方案是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按计划实施教学,日常要建立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保证学生的业务活动不超越合作企业授予的权限,防止给学校或企业造成经济或信誉损失的风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是记录教学活动和业务活动,作用有三:一是作为教学成果备查,确保实践教学的落实;二是作为业务处理活动责任的证据;最后,对准公司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下一个学期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准公司实践教学质量。
四、从准公司教学探索看全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与当地最大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将若干家企业的记账工作交给学校来做。学校记账公司指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去完成,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准公司从成立到运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企业关心的主要问题
在联系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积极。本来以为向企业提供优惠的服务会受到企业热烈欢迎,但事实与想象相距甚远。企业合作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秘密;2.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学校往往把准公司视同系部的一个经济实体,认为有经济收入,经费支持不足,实训课时计算也没有按照一般实训课来对待,影响系部的积极性。
五、对开展全真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建议在全真实践教学中学校应重点解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实践培训。建议学校制订教师实践培训和对外交流的具体措施,让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准公司所得的收入是很有限的,学校更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全真实训机构,而非经济实体;
在互联网创业圈,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传奇故事,投资人追在创业者身后,以近乎央求的语气允许他能投钱进来,哪怕少一点也行。而创业者冷眼相对:“不好意思,我们有更适合的合作伙伴了。”
这当然不是创业与资本市场的普遍关系,大多数人还是要不断找钱,直到有人看好自己的项目。不过,这也能说明,与制造业相比,互联网创新的确更容易拿到融资。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创业其实分两种,一种是重资产的创业,一种轻资产的创业。前者受地租、人工等高成本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重,而后者相对较轻。
比如,不少人会认为,互联网创业会因为其“轻资产”和低边际成本,可以避免部分制度交易成本,而一定程度化解高成本的重压。但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进入普遍的“高成本时代”之时,这样的创业是否真的会成为一个例外,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资金虽过剩,成本却不低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了45.88%。创业主体的持续、快速增长,标志着新一轮的创业浪潮正在来临。
2015年,平均每天有1.2万家市场主体诞生。资本正在抛弃实体经济转向虚拟或者其他服务领域,催生了创业的相对低成本运作。尽管失败率非常高,但风险更多来自于商业模式成功与否,而不像制造业那样,受到生产要素成本、全球市场变化以及政策风险各方面的挤压。
看起来,“低成本、高回报”的行业在近两年形成了一个“泡沫”,也吸引了很多精英“回流”中国。出生于1990年的北京人阴明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行业的爆发肯定要有泡沫,有了泡沫,这个行业才能发展,比如说唐诗时代,就是诗歌的泡沫,但会让一代人里面的佼佼者全都投身于这个事业,从而产生伟大的人,如果没有创业热潮的话,斯坦福毕业的人根本不会回北京的。”阴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此后申请至剑桥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
读研究生期间,他和几个朋友做了一个留学数据库,可以检索某个学生申请了哪所学校,成绩如何,最后有没有申请成功。他当时并不知道国内的创业已经炙手可热,只是出于兴趣看是否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聚集足够的用户之后,才图商业价值。
那时候,他还没有成熟的构想,但已经有投资人看中。于是,阴明回到了国内。2014 年 10 月底开始了第二个项目,以硅谷流行的 Product Hunt 模式来推荐优秀的互联网人才。一个月后,项目便获得了天使投资。今年年初,已经有千万级的A轮投资。现在的“稀土掘金”形成了一个技术人群的社区,主要靠广告和人才对接盈利,虽然已经有营收,但还不足以覆盖成本。
这个年轻人此前唯一的“管理经验”就是高中时期当过宣传委员。这样的履历在中关村并不独特。但低成本、高回报又有很多技术含量的互联网创业无疑改变了工业化时代的游戏规则,这给了他足够的机会。
“互联网创新企业的负担确实比较轻,因为我们是在尝试,尝试本身就是成本,但让你尝试的那个人在内心已经做好了出错的准备,这个风险是有人跟你共同承担。”阴明说,所谓的投资,就是你在钱上不用多想了,可以把心力更多永远产品上。
不过,梁佟有不同的看法。她是一家在线教育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2012年前后开始创业,那时资本市场还处在一个升温的阶段。不到一年的时间,资本对在线教育的追捧程度就已经非常火爆了。
“我觉得拿钱容易和资金成本低是两回事,比如说股权融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因为创业的成功率很低,意味着成功的企业就要背负投资人其他失败案例的成本,他们对资金回报是有要求的,如果十个里面有九个企业倒掉了,投资人就会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成功的企业身上。所以,对股权以及未来的业绩回报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梁佟说。
2013年,她就拿到了天使投资,在现在的股权比例里超过20%,当时的投资是300万元,现在已经接近3000万元了。“相当于两三年内获得了十倍的增值回报,这个一定是比银行收益高吧。”她说,2015年,公司又拿到了1500万A轮投资,附带需要有业绩回报的对赌条件,核算之后,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梁佟说:“尽管我们不是制造企业,但也一直在为资本付出很高的代价。”
资本对创业公司回报率的高要求会是创业者的成本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中,创业者的准入成本确实在降低。今天,所有的投资者都在热切寻找有爆发潜质的互联网相关领域,从前两年的O2O、众筹,延伸到现在的网红、段子手,资本非常热衷于制造和追逐下一个爆款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轻资产的互联网创业是中国经济的另一面,与哀愁的重资产民营制造企业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它们都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成本高企的基本环境。
人力、房租是“两座大山”
梁佟现在更愿意以寻找政府项目支持的方式降低成本,在中关村,高新企业只要主动寻找,获得一些对应的扶持基金或贴息贷款还是很容易的。“虽然数额不大,一年也就是二三十万,但如果仔细研究政策的话,未来能拿到百十来万应该没什么问题。”她说。
阴明就没有耐心省这些钱,他们的团队更热衷于技术开发,除非有人拿着一张表告诉他填完了就可以拿钱,否则他是不会把时间花在研究优惠政策的。创业之前,他对财务、税务也完全没有概念。“看报表的时候,很多款项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给员工发工资要交很多税,公司的任何一个经营行为几乎都涉及到交税。”他说,此前完全不知道税费、款项这么多。
人力成本非常高,这是梁佟和阴明共同的感受。“创业热潮无形中推动了很多成本上升,比如程序员本来没那么贵,由于创业太火,大家都缺程序员,一个程序员的人工价格就提升了不止50%。”阴明说,他的团队现在有18个人,人力成本占到了公司支出的八九成。“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要求也不低,到不了七八千的话基本上没有人会来。”他说。
梁佟的公司里,工资最高的技术人员年薪在五十万以上,这还不是非常资深的程序员,她觉得已经贵到离谱了,为此她尽量多招一些兼职人员和实习生来节约成本。
在北京,高房租当然是每家民营企业的重负。梁佟的创业起步于一间教堂咖啡馆,那时候标志性的草根创业聚集地车库咖啡还没有很大名气。每天早上,她和两个小助手就到咖啡馆集合,点一杯咖啡坐一整天,讨论、分析国外的教育产品,到了饭点就在旁边的拉面馆简单对付一下。“人家也不会轰我们走,当时他们店里正在装修,反正也没什么客人。”梁佟说道,为了省咖啡钱,三个人也不是每天都见面,只有周一、三、五去,二、四就在家办公。
在咖啡馆过度了几个月之后,梁佟就搬到了中关村的创业孵化器厚德创新谷,那里每个工位只要1500元,刚开始的时候还能打折到1200元,这样就能大大节约开销,还能有见投资人和客户的便利。创业之前,梁佟已经在高校工作多年,辞职后拿着几十万积蓄作为启动资金,人员越来越多的时候,她就搬到了中关村另一座写字楼,四百多平的空间,房租每年七八十万。
人力成本和高房价成本,这是企业面临的两项涨幅最大的运行压力。去年3月,雅虎宣布关闭北京研发中心,其内部成员曾经说道,原因很简单,雅虎在中国本来就没有业务。中国一线城市研发的人力成本涨得太快,北京的人力成本大约为印度的四到六倍。
2015年,四大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租金全面上涨,租金本来已高企的上海,全年有近一成的涨幅;2014年租金还下跌的广州,2015年也上涨了2.6%。2015年,北京甲级写字楼月租金高达332元/平方米,蝉联中国甲级写字楼物业租金最贵之地。在金融、IT以及专业服务等行业的内资企业的驱动下,促成了大量新租、搬迁及续租交易。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空置率的上升也并未对租金产生影响,2016年第一季度仍然呈上涨趋势。
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这是无法规避的一部分成本。一些不堪重负的小公司也开始“逃离”北京,转而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实现理想中的生活有多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个人生活的高成本负担当然是极大的压力。很多的联合创始人都不不会辞去原来的工作,许诺的股权分红很有诱惑力,但什么时候兑现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眼前的衣食无忧更为重要。
阴明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他不需要像外地人那样要考虑生活负担,父母在这个城市有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能够支持他从香港读到伦敦。“但我自己现在也要考虑生活成本,父母的观念比较西方,他们有不止一套房子,但不会主动提供给我住,我自己也不愿意。”阴明说,真正独立生活之后,他才惊讶于北京很多方面的生活成本比香港贵。
目前,他在公司拿的是固定工资,除了实习生,属于第二低的级别,每个月要负担高额房租,只能靠原来的积蓄维持还算过得去的生活水准。读书的时候,他有奖学金、有父母的支持,还能靠技术赚外快,而现在必须完全投身于公司。“以前我是一个不怎么考虑开支的人,虽然从来不买奢侈品,但是花钱不过脑子,也不会自我限制,但现在,想喝一杯咖啡的时候就会考虑一下,下午还要见个人,不如到时候再喝吧,以前是完全不会想的。”
阴明自我解嘲:“我现在也是买优衣库的人了。”这个家庭优渥的年轻人说他在真正独立之后,才发现挣一块钱比登天还难。
半年前,他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25岁到30岁之间不把自己提升到某一个阶层,再去突破就很难了,这五年基本上是定调的阶段。另外还跟父母算了一笔账,30岁的时候要在东二三环有一个80多平米的公寓,有辆车,每年有一两次国际旅行。算了一下,每一年的收入涨幅至少要有50%~60%才可能实现。“当然,这只是一个目标,生活总是会打脸。”他说。
教育背景、创业经历,以及公司未来的股权分红,这些都会令他比一般在北京的同龄人更容易实现梦想。但阴明对前景也不会盲目乐观,他对这个新兴市场有冷静的判断,并且随时做好了倒掉的准备。
乐和族
“乐和”意为“乐道尚和”,取自《道德经》。“爱健康”,“爱生活”“爱自己”这是“乐和族”的宣言,“乐和族”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年龄无关,与金钱无关,与他人无关。对“乐和族”来说自己就是主人,自己就是快乐的源泉。
词媒体
是指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速度。
啃嫩族
儿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现在出现老年人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公开其收入并按月上交赡养费,网上将这一类老人称为啃嫩族。80后一代刚刚成家立业,面临社会的各种压力负担沉重,再面对啃嫩族,生活步入艰难境地。
乌龟族
“乌龟族”指的是一些因为惧怕父母催婚而逃避回家的大龄男女青年群体。固“勿归”同“乌龟”是谐音,亦有躲在“壳”里回避一切之意。
现实主义
韩总统府招聘“在线发言人”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计划设立“在线发言人”职位,与网民实时进行沟通。青瓦台“在线发言人”成员将由1名coC、2到3名行政官和4到5名实习生组成,他们将通过青瓦台网站和博客等虚拟空间,向网民提供“实时简报”。
上海雄踞网购消费力城市之首
淘宝网近日《2009―2010年度中国网购热门城市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入围中国网购消费力城市的前十均来自于中国东部,其中上海雄踞首位。而网购消费力增速最快的前十大城市中,来自于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却是唱起了主角。
全球首个非拉丁字符网址上线
互联网域名管理机构ICANN近日已对系统进行调整,使互联网网址支持非扭丁字符。埃及、沙特和阿联酋成为第一批采用非拉丁字符作为国家代码的国家。此外,中文、泰文和泰米尔文也将可用作网址。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家向lCANN申请国际域名。
太庙腾退宜早不宜迟
据《新京报》报道: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宿舍占据太庙东北角已有60年之久。为使其能从太庙中搬迁出来,实现太庙文物修缮和整体保护,北京市政协委员呼吁和建议也已三年之久,但至今未见落实。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的当下,此种现象让^扼腕叹息。据说,太庙腾退工作深受资金掣肘。1994年腾退需要资金加00万元,但到2008年腾退所需资金已涨至9000万元。如果房价进一步上涨,太庙腾退所需资金必然会水涨船高。仅就此而言,太庙腾退也是宜早不宜迟。
加税能否遏制政府卖地冲动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日,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季怀银表示,开征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是保证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地方政府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规范政府收支的治本之策。
如同高薪在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并不足以养廉一样,在对政府支出冲动缺乏强力控制的制度下,给予地方政府更多钱,也并不能阻止其利用权力创收的冲动,开征物业税或房产税并不足以完全遏制政府的卖地冲动。
户籍改革需要“一步到位”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南昌市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为南昌市居民户口,逐步实现一元化户籍管理。此项改革完成后,农民和城镇居民将同样享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享有无差别的基础教育等。
“无差别”的户籍改革,才能让乡下人与城里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南昌市的这种“无差别”、“一步到住”的户籍改革,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但愿南昌市“一步到位”的户籍改革能成为全国的风向标。
捍卫美德的不能只有老人
林大手
面对日渐退化的美德,能够坚守的、敢于坚守的,恐怕也只有新闻中这样的老人了。
既然人们对美德已经失去了自我约束力,还有必要让美德自发作用吗?以公交车让座为例,当不让座成为一种习惯,公交车管理上就有必要做出明确要求。
一边是美德日渐缺失,一边是在捍卫美德上没有作为。既然公交车上让位现象已经不再是一种自觉,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坚持什么“让道德的归于道德、让法律的归于法律”这样貌似强大的原则,而是需要各种方式培育我们的美德。
杭州一位女子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太太让座,被同是乘客的七旬老伯拍下四张照片。并称要将照片传至网上,女子要求老伯将照片删掉遭到拒绝后报警。
慎用道德大棒
汪彦玲
【关键词】汽修专业 微型企业 实训
问题的提出
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这表明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安康市虽属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全市保有的各类机动车辆也已达43.5万辆。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及国家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的政策利好,[1]都极大地带动了汽车维修、检测、配件等服务行业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吸纳了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和企业下岗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汽车维修市场。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这些从业人员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维修技能、职业道德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安康市某县的调查,全县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总数达500余人,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却不足40%,而且受过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教育或专业技校毕业的人员所占比例不足30%,维修企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远低于《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必须达到的60%。大部分从业人员技能均为师傅带徒弟形式,在自由式摸索中提高,成才周期长,现代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只能由少数人操作,大部分技工只能从事普通车辆的维修。维修过程中过分依赖经验来判断故障,盲目拆卸零件,没有完善的作业程序,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产生质量纠纷。技工人员素质的偏低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影响了维修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当前,现代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技术已普遍使用,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高科技含量增大。新的维修设备、工艺、技术以及高科技含量的电子化检测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传统汽车维修工难以胜任现代汽车的检测、维修与保养工作。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现已招了八届学生,形成了一整套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和实训体系。该专业的创设和发展,填补了本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专业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农村孩子实现跨出贫困、成为工薪阶层梦想的最佳途径。
本文于2010年开始起草,通过开展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以及对微型企业实训资料的整理,探索了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职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优化本院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建议。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校外实训调查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确定了如下实训教学方案:第一学期开展汽修设备及工具使用介绍,进行技能技巧实习;第二学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习;第三学期进行汽车变速器拆装训练,第四学期进行汽车电器维修实训,第五学期进入企业实习四至六个月,第六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大于1年,超过理论与实践2:1的标准。
笔者跟踪调查并监督了2010年以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情况,将每班第五学期四至六个月的企业实习资料汇总成表1、表2:
企业资质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739.1-2004》维修企业的资质。这个资质在上述微型企业场所公示。
企业类别,是指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第三条,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第四条第十六款: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表1依据调查企业从业人员数划分。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以微型汽修企业为主。这是几年来教学系部、学生和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
原因分析:安康作为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大中型规模企业可供校外实训。即使是4S店,也属中小型企业。截至2014年10月底,安康区域内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740家,其中一类21家、二类126家、三类593家,另有摩托车维修店面149家。这里面占主体的二、三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均属微型企业。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在实训教学方面比4S店做的更好。学生反映, 4S店只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如擦洗车辆、打扫车间卫生、给维修工打下手等,甚至有学生下企业实习时洗了一个月的车;还有的实训企业不让学生参与任何工作。总之接触不到实质内容,学生的意见很大,他们更愿意选择到二三类维修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调查发现,小微型维修企业主积极性高,他们愿意接受经过初步专业培训、文化基础较高、又有汽车方面基础理论的职业院校学生,乐意安排学生更多实际操作机会。因为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学徒工,易于管理,边培训边工作,“上手快,进步快。”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我院学生在校外实训后期,曾有多人受维修企业主指派,随师父或独自外出执行紧急维修救援任务。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也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职汽修专业微型企业实训的实践与思考
1.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
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依照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遵循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八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形成了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微型企业,实现学生、企业、学院的多赢。
从学院的角度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获陕西省“民生工程”项目的支持,现有汽车维修与检测中心一个,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底盘拆装、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示教板等实验实训室七个。配置比较完整的汽车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能够为合作企业的外协维修提供便利,与合作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从企业角度看,核心人才是决定微型汽车维修企业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些企业在经营中常遇到如下因果循环的问题:相互挖墙脚造成核心人才(主力师傅)的频繁离职,进而损害在职员工的士气,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进而形成新一轮的员工跳槽或哄抬待遇。接受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有助于缓解人才流失问题对微型汽车维修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实现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看,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实训期间,企业主一般安排是主力师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师傅愿意教,学生乐学,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相长。学生发现课堂学习的理论在工作之中有“用武之地”,更加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克服轻视理论学习的偏见,激发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实训期间,学生能跳出自己的象牙塔,与企业老板、经理、厂长、技术人员、客户等紧密接触,初步观察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方式,亲身感受到诚信做事做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与同事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到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为毕业后就业及创业提供参照,提升就业软能力。笔者通过八年的对专业办学实践和校外实训的调查发现,以校内实训为基础,第五学期企业实习四至六个月,学生技能提高的相当快,部分学生能在维修企业独立开展专项维修。八年来,学生在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时,中、高级工一次性通过率达81%,一次就业率达100%。
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微型维修企业主、指导师傅以及实训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了下列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在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改进:
(1)应加强汽车电器技术和单片机教学与实训。汽车已成为高科技的结晶,特别是电器技术和单片机的应用已经使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空气悬挂系统、自动巡航系统、自我诊断系统等复杂的系统,加上世界各个汽车制造厂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的车型车种,使得汽车维修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凭经验、凭感觉修车已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修车的标准作业程序是:接手故障车,询问故障现象,用专业仪器与设备对汽车进行整体分析,得出最准确的诊断,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对其解体检修,装配试车。调查发现,安康本地这类人才急缺,因此建议在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器技术和单片机教学与实训课程,特别是汽车电器电子系统图识别与分析检测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实践教学进行加强。这样才能做到维修时对症下药,避免盲目蛮干。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维修观念,不能局限于机修、电工、钣金、漆工等工种,否则将难以适应现代汽车发展呈现出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状。此外,要利用学生热衷于网络参与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网上答疑、网上咨询和网上查询,并对学生进行网上培训,实现维修技能的不断更新。
(2)注重专业细分及模块化教学。在初步培养学生汽车维修与检测技能,构筑起学生专业通用能力的平台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采用“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组织模式,提供模块化课程结构,如机修模块、电器模块和汽车美容模块(包括喷漆、抛光、打蜡、装潢等),这三个模块代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三个不同职业方向,使学生的个性选择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学生进入实训企业时,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进行强化学习,以适应微型汽车维修企业专项 “精修”的生存之道。改变择业时某一专项(如机修)人员拥挤,其他专项(如电脑、电器)人员严重短缺的状况,顺应汽车维修行业、特约维修店和品牌认证店的发展趋势。
(3)学生微型维修企业实训的安全教育与风险控制。调查显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风险主要是维修实训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学生实训是在生产一线操作,技术性强,机械电气设备操作危险性大,加之对操作规程不熟练,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劳动法》和2003年版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没有专门条款。实践中,我院采用学生医保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分担学校、实训企业、学生的伤害风险,消除汽修企业接纳实训学生的顾虑,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无论学生医保还是学生意外伤害保险,都是事后救济,而且报销范围限于急诊和住院治疗,然而大多维修实训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属于轻微伤,达不到报销标准,学生只能自己承担,仍可能引发矛盾。因此,应时刻高度重视学生微型维修企业实训的安全教育,风险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实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管理经验,做好实习(训)岗前培训和实训中的安全警示等。我院的做法是:根据微型汽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结合学生校外实训方案,共同制定实训安全培训方案,将其作为进入实训企业后的第一课。笔者建议在政府层面引入保险机制,开发专门的保险项目,确保校内外实训安全,或者借鉴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做法,建立实习(训)生工伤保险基金。实习(训)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或视同工伤条件,在劳动部门做出实习生工伤认定后,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享受工伤补偿,由实习(训)生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
(4)发展微型汽修企业,促进市(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小微型企业已成为提高就业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文件出台,为促进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政策保障。本届中央政府已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措施。陕西三级政府也都设置了中小型企业促进局,指导和服务本地小微型企业发展。随着西汉高速、西康高速、十天高速和安康至川陕界高速先后在安康境内建成通车,安康已彻底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山门”,成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所有这些都为本市微型汽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汽车行业各类注册企业数量激增,汽车维修用工需求旺盛。安康市中小企业促进局2013年组织开展的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融资难、人才缺、创新能力不强等瓶颈和难题。[2]其中,人才紧缺问题最为凸出。这对于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前景无疑是最为有利的消息,该专业近年招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率高达百分之百。
安康工业基础薄弱,属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出务工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外从业的劳动力人数达68.6万人,超过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本地小微型企业,实现就地劳动力转移就业,既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职业技术培训的观念还相当严重。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初高中毕业学生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外出从事低收入工作,难以真正实现家庭脱贫致富的梦想。安康本地发展微型汽修企业,吸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政府可以扶持宣传,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安康本地其他行业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提升本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文件, 2012年4月。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05-03
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是在知识经济兴起、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等新形势下,给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课题。近年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并认真做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实施背景
(一)学校升格为高专的必然要求。2009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专院校,学校进入了升格转型的特殊阶段。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实践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因此,升格转型要求学校尽快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角色,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科型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升格前,中专层次教育是单纯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型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培养幼儿师资为主要目标。升格以后,学校须由中专时期的学科型教育向高职的职业教育过渡。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是以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学科型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方式、教学内容整合运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涉及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各个教学环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教学系部;它不是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是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的改革;它不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的改革,而是整个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整个教学系统之间互相配合的结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全局性、全面性和全员性的。在全球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已经成为趋势。
(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尚不到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升格之初,各部门资源条块分割严重,缺乏合理的流动与开放,人财物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多重矛盾和纠葛。加上两校区远距离办学、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教育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阻力。因此,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的历程和做法
(一)顶层设计阶段(2009-2011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局,是高等学校最核心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旦确立,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学校的教学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为做好顶层设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学校刚刚挂牌成立阶段(2009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仍继续沿用升格前中专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已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升格后学校就已经开始不断摸索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2.学校提出“一二三四五六”做法(2010年)。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视角,初步搭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框架,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一二三四五六”做法具体如下:
“一个目标”即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的贡献力。
“两个市场”即抓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
“三个服务面向”是服务广西城乡幼儿师资职前与职后培养的需要,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服务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四个模式改革”,一是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校、园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促进办学的规模化、集团化,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培养模式改革,要根据现代技术知识理论的内在要求以及实际职业活动内容、环境、过程,研究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新方法。四是评价模式改革,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模式――麦可思评价机制。
“五个机制改革”是建立学校管理新机制,建立教产合作新机制,建立保障教育科学决策新机制,建立改革创新新机制和校企合作新机制。
“六个关键环节创新”是创新教学环境、创新专业设置、创新教材建设与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管理制度。
3.学校研制并实施“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在学校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制度改革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方针,确定了“培养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高素质幼儿教师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
学校在政策制度层面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定位,为今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方法手段的进一步改革等具体化措施打下了基础。
(二)整体改革阶段(2011-2014年)。具体如下:
1.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人才能力设计的蓝图。认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做好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与预测。2011年,学校各专业深入广西区内各市县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了解人才需求,从而初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其次,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蓝本。早在2010年,学校就已初定人才培养的蓝本。2011年,学校再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块化课程,调整培养目标。各教学系部邀请了企事业单位技术能手、一线任课教师共同召开研讨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看得出,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加注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科学,符合高职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
2.实施综合实践教学改革(2012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5月,学校统一组织系部领导和全体专业建设带头人,邀请了其他高校专家和行业骨干一起参加了专业建设培训及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这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召开全校层面的专业研究会,这次会议确定了基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闭环控制的“五段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改革目标。
构建闭环控制的“五段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分散式合作教学与学习体系中,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隐性知识的体验式学习。具体实施方案在第3年级上学期按五个阶段展开。岗前综合技能训练4周。校内教师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每人完成3次试教活动。离校,分散在幼儿园以小组方式集中实训8周。学生在工作岗位完成9个实习任务或项目等。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全程作操作性指导,校内老师定期点评。实结反思及能力提升4周。该阶段的设置使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闭环控制的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开展实习生自我评价、小组评议、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及本系带队教师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检测实习效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6周和分散顶岗实习16周。
3.开展校级课程说课和专业剖析比赛活动(2013-2014年)。高职院校的课程说课,是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深入的突破口。以赛促学,以赛促改。2013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了第一校级轮教师课程说课比赛活动,师范类专业特别是作为学校龙头的学前教育专业获得了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从中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说课活动促使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14年,开展校级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剖析活动和课程说课比赛。为迎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开展了高级职称教师多轮次的专业剖析和说课研讨活动。以高级职称教师的专业剖析和课程说课活动为契机,各系部也相继组织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开展此项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对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全面总结、凝练特色,寻求适合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实践条件的持续改善(2013-2014年)。在做好课改的同时,学校在硬件方面加大了对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力度,清理了一大批中专时代遗留的教科研设备,完成了教科研设备数据的第一次全校性清查工作,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
(三)迎接评估阶段(2014-2015年)。在迎接学校2015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同时,不断持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管理规范化阶段。(1)逐步推进校系二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教学管理权限和责任义务进一步下放,充分调动二级系部的教学管理和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绩效;从2013年开始,学校配齐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并成立了13个教研室和选聘了20位专业建设负责人,逐步优化学校教师资源,规范教学管理。(2)重新梳理了61个教学管理文件,涉及组织机构、教学计划运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重点在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3)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技术支持下,教学管理手段更加先进和规范,效率更高,进一步建设信息化校园。
2.引进基于第三方的就业与质量评估――麦可思评价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价,意味着评价观念发生了转变;意味着终于高校脱离了“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一体的角色”,从以往“自评者”转变为“受评者”;意味着高校培养的人才将要接受社会一线岗位真正的考验,这既是对毕业生本人的考验也是对高校人才质量的考验。
第一,基于问卷式的就业跟踪调研活动的开展。2012年、2013年,学校对升格以来的第一、第二届专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跟踪调研活动。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水平、综合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此类较为原始的跟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能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反馈数据。
第二,基于第三方的就业与质量评估――麦可思评价机制的引进。为更科学地完成学校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与培养质量评估,学校于2013年底与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半年后跟踪测量评估”的研究咨询项目合作协议,并于2014年正式实施。第三方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1)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测评;(2)专业培养特色定位及竞争优势;(3)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及价值观测评;(4)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五个指定专业);(5)毕业生在校成绩分析;(6)毕业生在校社团活动参与度分析;(7)求职分析;(8)校友评价;(9)2013-2015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图1 学校、社会、毕业生三方关系示意图
图2 培养质量跟踪系统的示意图
通过第三方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学校基本能较为了全面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方法、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直接反馈,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三、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的实践成效
(一)区域性、应用性、师范性办学特色得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首要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重要体现。在2013届毕业生中,有91.4%的毕业生在广西区内就业;78.5%的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其中“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占65.1%,“中小学教育机构”占13.4%。可以预测,很多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将很快成为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经验: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按照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方法,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目标,进行职前阶段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通过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内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条件(含师资、教材资源等)的改善,确保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模块式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化”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适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设置基础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实践素质教育三大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五个模块。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各专业实践课时比例基本达到60%以上,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
(四)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断增长。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有了大幅增长,生均已超过4000元,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不断的递增。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近千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6273个,完全能满足学生教学需求。二是实践实训条件得到改善。学校现建有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特殊教育实训中心等共12大类144间实习实训室,192家区内外师范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见实习。目前,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的特教实训大楼也正在建设中,学生校内实训条件将更加的完善。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得到完善。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建立了由“监控组织体系、监控方式体系、监控内容体系、监控反馈体系”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完善了“五位一体”(即领导、督导、同行、学生、社会)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学校引进了第三方的就业与质量评估――麦可思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校内质量监控与评价忽视校外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做法。学校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已经建立,并向高水平的教育评价机制迈出结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创业”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5)
[2]刘元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3]宋孝金,陈艳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顶层设计探讨――以三明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9)
[4]边高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探[J].江苏高教,2014(6)
[5]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动向[J].北京教育(高教),2015(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JGYZ01);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245)
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新闻业务的独立操作能力等。但目前我国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不足,教学效果欠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设备投入不足,办学硬件匮乏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办时间短,至今仍有许多院校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应用学科性质缺乏认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结果是不重视实践课程安排,认为实践教学课可有可无。很多教学实践课都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代替必要的技能训练,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和地位被忽视。重装备、高消耗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录音机、摄像机、编辑机等电子采集设备及编辑与制作实验室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一个成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建设应该具备完善的配套实验室,包括摄影实验室、摄像实验室、视频编辑实验室、音频实验室、节目制作实验室、演播室等等。这些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普遍价格贵、耗材高、磨损大,更新快。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受资金的限制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实验设备匮乏或陈旧。无资金投入又无设备支持,导致学生接触实验设备的机会少,实验课时几十个学生使用一台摄像机的现象在高校并不少见。这种设备短缺的局限使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只能向高年级倾斜,低年级学生实验教学时看的多,动手的少。硬件设施缺乏使得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都难以保证,更无法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二)实践内容层次不强,缺乏系统性规划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内容丰富,从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摄像、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专题片拍摄、新闻栏目制作、新闻评论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实践课时。由于开办时问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年年在调整,年年有变动。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一年级普遍以通识课程为主,即使有少量的专业课也大多安排为新闻理论课,为数不多的实践课基本集中安排在二三年级。这样除带来设备使用冲突的问题外,还会出现实践内容与所学课程脱节,如新闻采访常常与摄像等实践课程在二年级同步开设,导致学生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尚未掌握画面拍摄技巧,采访实践明显受到制约。同样,学生尚未深入了解电视节目形态与节目制作流程和技术时,进行电视节目策戈4与制作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由于实践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与分层次安排,学生专业实践撞车、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实践课程未能按部就班地开设,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缺少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实践能力培养缺少引导性
作为新兴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面临的普遍问题,短时期内迅速扩张也必然导致专业师资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制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目前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主力教师,大多是从人文、社科等非新闻专业转行而来,或者是刚参加工作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他们普遍从头学起,同时由于缺少业界经验,缺少对实践主题、过程、实践报告的设计、监督与检查,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进行有效指导。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新闻专业的实践与技能课程都由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而他们是否拥有高学历、高职称则是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在我国,尤其是近些年,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已由重学历重职称变成唯学历唯职称。这就把相当多具有丰富业界经验的优秀新闻人才排除在了教学岗位之外。我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等极少的几所院校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培养资格,每年有限的博士毕业生很难充实到地方高校中来。相当比例的博士毕业后更多的是进行纯理论研究,他们在理论课讲授与科研方面虽然成绩斐然,但由于同样缺少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对专业技能实践的指导难以得心应手。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专业实践指导不力,导致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或流于形式,或由学生完全自主实践,缺少引导性和系统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提高。
二、系统性培养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新闻学不同于传播学。新闻学注重研究新闻报道的过程和细节,偏重业务实践,主要为媒体培养新闻人才;而传播学注重研究新闻传播的效果与影响,偏重理论探索,培养专家与学者。了解新闻规律,掌握职业技能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能用”和“好用”的人才,对于加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树立重视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各高校并未形成统一的体例。一些院校大多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开设课程,普遍偏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造成课程设置不科学,实用性不强,稳定性不佳。学生所学知识与业界需求脱节,导致一些广电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会使用摄像机,不能独立进行节目策划、新闻评论写作,甚至有新闻专业博士生不会写新闻消息的感叹,令用人单位对新闻专业教育产生质疑。因此,重视专业技能是目前新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面对咄咄逼人的新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快速的反应和迅捷的,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重一l,/JI速前移。新闻记者能够在新闻现场即时为多家媒体提供现场直播报道是未来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这也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几堂课学生就可以掌握新闻理论,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理论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摸索,因此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在加强学生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人,合理设置新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侧重技能与实用性的培养。
(二)强化实践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构建系统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水平逐次提高是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前提。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缺少系统性的现状,可按照“基本+提高+创新+应用”的模式来实施。“基本”是指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基本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提高”是指综合性与设计型的实践能力。在掌握基本实践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通过自定选题、自主策划并独立拍摄制作各种类型的节目。这一环节要结合视频编辑、演播室节目制作、实验电视台运作等综合实验课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创新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综合提高”为理念,积极开展广电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包括任课教师命题的开放项目和学生的自主选题项目等。同时根据分层次实践教学的安排,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项目如摄影、摄像、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栏目创作、情景剧创作等各类DV大赛及主持人竞赛、新闻评论竞赛等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创新,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提高实践作品的专业水平。应用是指在学生实践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准新闻栏目与准新闻媒体,使学生的新闻作品播出与发表,同时通过与校内外部门与单位的合作,实现学生专业实践走出校门,由关注校园转向关注社会问题,将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现实生活,达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的。在此培养模式下,还要确立专业实践与实习“一贯性、系统性与两结合”的培养原则。一贯性即人才培养方案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专业实践安排贯串大学四年,年年有,不断档,连成线。两结合即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将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结合起来。
(三)推行专业实践导师制
导师制是近些年国内一些院校模仿国外大学新推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即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就指定在校四年的指导教师。导师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非常普遍,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全面指导与规划,有时甚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困难。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十分适合推广这种培养方式,导师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及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持续四年的专业实践技能指导。这样不仅能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能够保证一贯性、系统性的实践培养方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按照一贯性和系统化的目标不断提高,也有助于导师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深层参与,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样是一种提升。导师制同样可以聘请新闻单位的资深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引进具有新闻从业经历的指导老师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新闻领域,向公众传递新闻的途径和方法的许多重大发现不是产生于新闻学院,而是产生于新闻机构。聘请资深媒体人士作为指导教师,有利于与新闻媒体的现实需求接轨,使职业技能培养更加有针对性。导师制的前提是指导教师要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目标,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热情,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行导师制还必须加强对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考核,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或出现由于导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不同导致学生得到的指导严重不平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