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的策略

(一)向学生清晰解释地图功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地图的类型比较多。地理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重点向高中生介绍各类地图的特点和功能,引导他们进行地图分类,从而全面深入掌握各类地图的功能、内容等。通常,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地图包含如下几类:概念图。借助地图将地理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原理图。该类地图的设置基础为地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诸如,降水原理及产生原因便能够通过原理图进行具体展示。分布图。其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比较常见,可被细化为气候、河流、矿山资源等分布地图,旨在对地理要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反映。景象图。具体指能够表示某类景观的图。让学生了解每一类地图的功能,无形中便培养了其地图学习及探索兴趣。

(二)鼓励学生综合分析地图

将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第二语言”目的在于使高中生完成基础地图知识学习之后,借助地图,获取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继而使其熟练掌握地图的使用技巧和方法等,并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地图中的隐性地理信息和知识等进行深层次挖掘。地图分析比单一的地理知识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上述情况考量,具体课堂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空间能力及图表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看到地图之后,能够准确判定该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和信息等,并对其进行准确预读,从而加深地理课堂学习深度,激发高中生的地图探索及学习兴趣。以某一区域地图为例,高中生需要根据地图上显示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的自然风貌、资源分布情况、气候特征等进行准确判定,从而对教材上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挖掘地图信息,对培养高中生地理问题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注重课堂实践

将绘图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能够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那么他们的地理学科成绩将有可能得到提高。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高中生相关地理知识点,引导他们进行读图之外,还要教授高中生地图绘制技巧。完成某一章节教学之后,教师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点,带领学生手绘简洁的轮廓图或示意图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拉丁美洲气候图、西亚北非地形图等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图,学习初期,可让学生临摹,继而依据文本内容,尝试在地图中绘制河流、气候分布情况等重点指标,以此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地理教师要分门别类教授学生绘制分布图、原理图等技巧,增强地理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以免学生死记硬背,影响课程效果。例如,让学生绘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有助于高中生了解我国地形情况和山脉分布,便于他们熟练掌握相关地形知识。

(四)灵活使用地图,拓展学科知识

地图是以图像的形式将局部或全部区域内系统性的地理信息展示出来。学习地图,熟练掌握地图使用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概念及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要始终将地图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增加地图教学比重,使高中生在体验地图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地图的兴趣。教师可给出一幅地图,引导高中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实现地理知识的扩充和延伸。例如,学习旅游景观欣赏章节相关内容时,可给出某一地区的旅游地图,将地图与课堂知识相融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询问学生最想去的地方,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记出来。或者,与学生一起借助地图自主设计旅游活动。通过该种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地图学习兴趣,使其通过地图了解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明确旅游规则及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五)提升空间定位能力,提高准确率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关键资料,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概念图、分布图等各类地图占比很大。地图与地理知识之间关系密切。在地理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和价值,使其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鼓励高中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点,科学读图、用图及分析地图等,借助地图这一载体,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除了常规文本内容教学之外,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高考试题的形式,给出一个区域地图,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情况及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过程中,区域地图的定位非常关键。倘若学生在首要环节定位错误,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其后续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很容易在日常考试或高考中失分。基于该情况考量,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地图定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重点向学生讲解经纬度地图的定位技巧和方法,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求兴趣点,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并借助微课的形式,对教材中的各类型地图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地理学习素材。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高中生的习题准确率,使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继而发现学习地理学科的乐趣。

二、地理教学中地图学习注意事项

学习地图的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地理教师要将地图教学融入日常课堂,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图文结合的思维方式,让高中生发现地图学习的乐趣,使其能够借助地图,灵活掌握地理分布、成因、规律等相关知识点,而非死记硬背。以地图的形式将单一死板的教材知识点灵活呈现出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确保地理知识的讲解形象、生动、具体。地理教师要善于选图及用图,重点分析高中生读图及用图分析地理问题的兴趣,向他们传授读图技巧和艺术。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将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知识点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激发高中生的地理思维及想象力,降低地图理解难度。

第2篇

【关键词】:区域地理;知识重组;类比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55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和接触到了,现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复习,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往往感觉越简单的东西在学习时保持放松的态度不认真学习。但高考却考察学生对区域的知识的综合和分析能力,因此在遇到关于区域地理的题目时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无法解答题目。所以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地理教师和学生都要引起重视。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对高中区域地理的复习进行探究。

一、了解区域地理知识结构,重组高初中地理知识

复习就是将知识重组归纳和总结,将知识的内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和自己以往的经验为学生编制出一套思路明确的网络知识图。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来加以总结和归纳。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湖、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经济特征、农业工业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主要城市区位的分析,主要交通线路区位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将人文和自然区域地理进行结合,层层掌握、脉络清晰是知识复习的重要环节。如,复习自然环境区域,就可以以气候为线索,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当地的植物、土壤、河湖等自然环境,发现其问题和优势,分析原因,然后转到对土地的管理和使用上,这一线索贯穿了整个地理知识。

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是知识重组的基础。只有掌握其组成要素和各个知识点才能全方位的联系综合的学习。如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法和综合法,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地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高中地理知识的重组是有必然趋势的,只有通过重组才能将高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地理位置的确定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来进行。

首先我们要掌握13条重要经纬线所穿越的大洲、大洋和主要地形区,例如北纬40度穿越欧洲、亚洲、北美州的中部,同时也贯穿大西洋和太平洋;东经40度穿过东欧平原、黑海、红海和非洲的东部等。

其次,掌握各大洲的重要分区世界主要海区与13条经纬线的位置关系,以大洲大洋和13条经纬线的关系为基础点了解和掌握各大洲的分区,从而来确定区域位置。例如,地中海就是根据北回归线和北纬40度纬线、0度经线和西经20度来确定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各个经纬度划分的了解非常的清楚。

第三、熟悉世界地理课本中介绍的12区域的海陆轮廓(包括岛屿、海岸线的形状等)、地形分布、大江大河等轮廓特征。它们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

第四、考纲中所提到的几个国家的地形、气候、人文、农业等内容都要熟悉和了解。

三、注意综合区域内特征、类比区域间差异

区域综合特征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所在。区域地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各个区域有没有必要的联系和相同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只是很枯燥无味的,同时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和成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去科学的记忆。

1、找出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在每个区域特征中找出每个区域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因素。如海洋性气候是欧洲西部最突出的特征,记住这个特征就很容易的记住了欧洲西部气候的分布、气温的高低、海拔的高低、风带、气压带都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特征让学生容易记住。

2、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追根溯源,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这是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综合复习时要注重各个区域经纬度、地形、气候、经济、人文、物质、工业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3、分析比较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说比较北纬60度经过地方的气候;南美洲大陆两岸气候和物种的比较;不同地方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

四、将时事热点有机地糅合到区域地理复习中

在数字教育的推动下,要求学以致用的方针在高考中得到了体现和实施。一般当年的高考题目都是以当时的一些热点新闻材料和重大方针决策为背景资料的,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包括知识面和知识广度的一个衡量。而热点问题又时常和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如:西部大开发、归属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复习时要对当时的热点和重大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同时从多种角度去将热点问题与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整合。同时可以查看一下和收集一些外面杂志设计的题目,多做这类型的题目,只有全方位的掌握了知识点和结合点,考试时无论怎样变化题目的呈现方式,学生都能找出答题的要点。

【总结】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一个繁杂无谓枯燥的学科内容,所以在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机械性的去学习和做题,这样时间长了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学的知识也不够扎实,学习效率不高。在复习时也不要将每个知识点独立的来分析和理解,要系统的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复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重点的分析几个区域,学生以后就按照相应的学习方法去复习。这样区域地理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区域地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掌握扎实的功底,注意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的做好前期的工作,那么,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就不是一个难题。地理学习的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定,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才能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有所进步。上面是我自己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经验之谈,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2007第5期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4篇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1.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要求同学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中各个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有云的夜晚温度较高等。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对我们身边各个现象的解释,是对各种现象的规律进行的总结。

2.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地理的趣味性

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指导生活实际。如在大气环境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就可以利用大气的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来指导生活实际,北方的农民可以在秋季的夜晚利用制造人造烟雾的方法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防霜冻的作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昕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老师如何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1.图文结合,增强记忆

地理知识主要是图文之间的转化,所以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地理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平时学习就要图文结合。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就可以充分利于《填充地图册》,在地球运动这一节课中的图比较多,学生也较易混乱,我们就可以通过填充地图册中的中的作图题来练习。

2.学会分类图的利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地图的分类主要包括坐标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等,要充分掌握各种图的分析方法。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一是读图的主题,即图名;二是看清图例、比例尺、方向;三是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四是学会联系实际。

四、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实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已经交流合作、实践创新能力。

第5篇

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对高三学生具体的学法建议是:坚持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为核心的专题复习为基础,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层训练为主线,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一、 突出基本内容的基础训练

部分学生考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自然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记忆多、联系少、缺少拓展性的思维。二轮复习要求学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知识体系,学会根据知识体系来组织答案。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完整、脉络清晰,对知识点能完整明确的提取,才能够应对试题的变化。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从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辅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

二、 突出空间判断能力的分层训练

专题复习要注重学生空间概念的构建,以专题复习来引领区域地理复习,重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注重地理环境多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区域地理知识要做到适当的拓展,选择不同能力水平层次的训练题,进行地理空间判断能力的分层训练。训练要有计划,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弥补措施等都要周密安排。

三、 突出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强化

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的提高是高三学生复习阶段最主要的目标,此项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解读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本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不同的知识内容,涉及的地理图像不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配合学生对特殊的地理图像的学习,进行辅助教学和相应的训练。在教学训练中,要加强对训练难度的把握和控制,教尤其要对地理图像、能力要求以及知识点与难度之间的关系要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将地理信息难度从小到大,有梯次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和熟悉,以配合达成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各个步骤。同一类型的地理图像在同一学习步骤中,涉及不同知识点时,也应呈现不同的地理信息的难度层次,教师就要在学生学习某个知识内容的初期、中期、后期阶段,采用同一知识点、不同类别的地理图像,利用不同难度的地理信息配合训练,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对地理信息的综合性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展开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 突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

第6篇

一、完成区域位置判定,培养区域定位能力

确定区域位置是区域地理学习第一步,学会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一般而言可从两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区域定位。

1.利用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等完成大致定位

阅读区域地图须学会利用图中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需要在区域地理学习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记住一些经纬线,而非让学生背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用图,总结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特征与范围更实用。从世界角度看,重要的地理事物首当其冲是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它们的分界线。如非洲大多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20°W~40°E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可知大致位于热带区域,最南、最北都是什么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侧。非洲大部分位于0°~30°南北纬之间,所以非洲经纬度特点为“小号经度,小号纬度”。欧洲叠在非洲之北边,欧洲经纬度特点为“东半球,小号经线,大号北纬”。美洲为“西半球,23.5°N以南为拉丁美洲,以北为北美洲”等。学习区域地理应注重通过画图、读图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2.利用标志性地理事物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精确定位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标志性地理事物。区域地理学习应引导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标志性地理事物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除此之外还可用相对位置记图定位。例如,中国地形分布难以记住,可引导学生用相对位置掌握分布(图1)。

在此基础上可以叠加中国的河流,得出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叠加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找出交通枢纽城市,其中很多交通枢纽还是重要工业城市,再联系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等。通过上述方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比较清晰且完整的“脑图”,以便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学会区域分析方法,把握地理区域特征

第7篇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8篇

不同的地理示意图之间会存在差异性,但是有一些示意图会有共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积极分析这些图片的共性,然后再提高他们对不同类型图表的认识,从中分析出差异性,最终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他们图表分析的准确性。如教师在讲解“中国河流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图”时,就可以将“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图“”中国山脉地理分布图”这两个图表来对比讲解,让学生发现这三个图表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相应的知识点,降低他们的地理学习难度。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图表分析发现,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都与中国的山脉相关,而内流河和外流河区域都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关。在学习时可以进行对比记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能提高他们地理图表的分析应用能力,满足他们的地理学习需求。

二、地理引导提问法

初中地理图表题目大部分都由好几问组成,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行地理问题引导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地理引导提问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提问引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图表,加深他们对不同地理图表的认识,为以后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在进行该种方法教学时,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地理知识学习水平,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的引导问题,逐渐带领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东北玉米主产区示意图”与“美国玉米主产区示意图”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

(1)你们寻找一下两者之间的地理纬度有什么差别?

(2)两者之间的土壤有什么差别?

(3)两地区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4)你们认为美国玉米产量高于中国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并让他们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信息迁移法

地理图表中包含着许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应要增强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够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提升他们的地理图表分析应用水平,满足他们的地理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册、教材中的图表以及地理教材等,对地理信息进行相应的迁移,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地理综合水平,为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农业分布状况图表”时,就可以将其迁移到中国的工业、矿产以及河流等的分布图,然后对比分析这些图标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中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降低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将地理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地理逻辑分析能力会增加,阅读相应图标后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保证解题的全面性,提升地理答题的正确率。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