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假期剖析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 假期前后及时提醒,做好预防和收心
放假后,孩子每天的时间几乎被看电视、玩游戏、不规则的睡眠及大量的零食所充斥,导致孩子生活、作息时间毫无规律。假期中舒适无度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留恋,所以开学后90%以上的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让孩子尽快进入学校生活、学习的角色呢?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提前做好提醒工作。放假前,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一有效载体,大力宣传假期教育工作,教给家长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节有度,避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失去规律。开学前一周左右,班主任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提醒家长和孩子,假期即将结束,假期作业有哪些、假期中学校和老师都对学生有哪些要求等都要一一注明。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使孩子意识到开学在即,应该查漏补缺了,放假时老师的安排和要求,有哪些自己已经完成,哪些还未完成,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二是便于家长在随后的一周内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制度适当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样经过一周的训练后,孩子的作息时间就会和学校的教学时间合拍,开学后孩子也就自然地“回归”到之前的学校学习状态了。
二、 开学后反复提醒、强化意识
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然会有所松懈。加之,小学生又易冲动,自制力差,所以每次开学后违纪现象必然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及时做好提醒工作,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晨会等各种活动和场合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律意识教育。
1.晨会——昨日总结、今日提醒
开学初班主任在完成当日的工作与课堂教学任务后,都要对当天的班级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审视和全方位的分析:这次问题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第二天的晨会把这些问题指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2.周班会——阶段小结、专题提醒
开学后经过一周的观察和了解,班主任对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这时候班主任可以对班级中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提醒。提醒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善意的姿态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不能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唠叨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同学,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项要求班主任都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剖析,让学生明白遵守这条纪律会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这条纪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另外,在专题提醒会上班主任还要对一周工作做回顾和总结,班级同学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保持和发扬;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要加以修正和改善。最后,班主任还要把本周自己和各任课老师的任务、工作重点、对学生的要求等都一一公布,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对学生提出一些激励性的建议,这样学生就会在充分理解班主任苦心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即使期间偶有什么过错,他们也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不断进步。
3.反复刺激、加深记忆
为了让纪律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牢牢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班主任要时时刻刻提醒。此外,班主任还要将一些规章制度、公约提炼成言简意赅、便于记诵的口诀,引领学生在课下进行背诵;为了强化刺激,加深记忆,班主任还要把一些提醒的语句制成标语张贴在班级中显眼的位置。这样经过反复刺激和强化,班级各项规章和制度就会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最终内化成言行实践、精神面貌,班级遵规守纪氛围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4.班主任要加强监管,提高教育、预防的科学性
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刻都在科任教师的监护下,出现问题的几率基本为零,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发生在课余时间内。而平时,我们的习惯思维是,课余时间属于学生的自由时间,我们应该适当放手。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导致我们教育工作出现疏漏,对学生的监管出现时间空白,以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上下学过马路和走路队是个大问题,经常会发生学生找不到家长、家长接不到学生的情况。在路队走出校门时,我们可以走在路队的最前面,而且转过身面对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自己的视线中。家长未到的,都集中到一起,等候家长来接。学生过马路时则要求熟记歌谣:上下学过马路,看左边有无车辆,行至马路中间,再看右边有无车辆驶来。课间操时间内,孩子们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管,多在追逐、打闹等,这或多或少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了保护孩子心性,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做贴鼻子、丢手绢、猜字谜等游戏,使原本混乱无序的课间时间变得丰富多彩且秩序井然。
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一、认真学习重开局
认真学习《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深入领会教育部教高XX【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执行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评建工作方案,前往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学习评建工作经验,请了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肖智清教授来讲学。通过反复学习文件材料,认真研讨指标体系内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该做什么、该重点做什么、该先做什么等一系列值得我们认真去深思的问题。
因为评估牵涉到每一个人,涉及到每一桩事,它需要人人的参与、需要方方面面的精心准备,需要上上下下的统一行动,所以成功开好评估动员大会事关全院师生员工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资源的整合。评建办联合院办、组织人事处等多家单位精心策划和筹备了评估动员大会,请彭院长做了题为《扎实工作、以评促建、提高质量、努力开创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的报告,董书记做了指示:事事都是评估内容,人人都是评估对象,要尽快进入状态,增强危机感,提高责任心,举全院之力奋战评估年。
动员大会后,全院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师生员工以此为起点全面拉开了自查、自评、自建工作的序幕。评建办也时时跟进——在组织建设方面:组建院内各工作小组,各系设立评估专干,评建办内部各人明确工作职责。在材料建设方面:起草了评建任务分配表、编制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文件汇编材料。在宣传报道方面:开通了评建办工作网站,编写了评建简报,配合学院院报编辑部进行专题报道。
二、谋篇布局重细节
评建办公室根据学院评建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评建办整体工作框架,认真推敲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细枝末节,努力做到主线清晰,支线尽量丰满。
为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评建办认真归纳学院基本办学条件与评估要求的差距,九易其稿,整理成报告,供领导与市委、市政府联系。
为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评建办收集整理其他学院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多部门认真讨论,多次修订,形成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内容提交院党政联席会讨论。
和多个部门联系,深入研讨,督促各职能部门形成十一五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
为做好系部专业剖析工作,评建办认真研究新评估方案精神,参照已评学校经验,精心设计,综合形成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模板,并两次专门发文,对专业剖析提供指导。
随着评建工作向前推进,评建办抓紧编印评建工作手册,以便为各单位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指导。 [1]
进一步完善发文与收文的签收工作,发文与收文由专人负责,对各单位送交材料的整理和存档保管做到心中有数,保持信息畅通,充分发挥评建网页、qq群和电话的快捷作用,做到信息即时传达、电话敦促督办。
评建办内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保持团结一心、协作共事、运转和谐、反应迅速。
三、千锤百炼重稳妥
为了尽量减少院内各单位评建工作的繁琐性和重复性,避免半途返工,引导大家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本着为大家高度负责的精神,评建办全体工作人员对办内发送出的每一条信息和相关资料通常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一般要经过三稿四稿来回修改,有的甚至经历了六稿七稿还心存疑虑。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工作的稳妥,让大家少走冤枉路,尽量将错误和失误降到最低限度。当然,尽管如此,大家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由于评建办的工作人员年青、经验少、能力稍显不足,可能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情况。
四、即时总结重高效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任务。做到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总结,通过即时总结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吸取经验、纠正方向、提高效率。
评建办多次会同教务处、实训部到系部调研,对学院近几年的办学状况进行历史性回顾,对当前办学状况进行写实性统计、表述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并针对问题,每个月形成新的工作安排,7月20-22日,邀请左家哺等专家来校进行预评估,进一步发现问题,起草整改方案,整个假期都没休息地督查落实整改任务。
五、千辛万苦收集归纳数据平台
数据平台建设工作虽然表面看来是一个填写数字的工作,但作为职业学院评估的重要资料积累和参考材料,每个数字都是与评估标准相挂钩,没有评估观念,数据平台建设就不会达标,数据平台如果连续三年达不到指标,学院将直接亮红黄牌,为此,评建办领导高度重视数据平台,多次与各部门沟通,耐心协调,严格要求,仔细校对,认真归纳,费尽千辛万苦收集归纳数据平台,并打印出来。
六、呕心沥血撰写报送专家报告
一、改进监察方式,以人性化的监察手段不断提升总监室的监察质量和职能作用。
1、坚持执行日、周、月检制度。为了实施有效监察,总监室2004年继续执行日、周、月检的制度,每天无论阴晴冷雨都到宾馆各处检查巡视,全年共发现问题895个,有力地督促了各部门的管理。
2、充分发挥总监室的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及宾馆整体工作协调发展。一年来,共为宾馆及各部门协调问题67个,使宾馆及各部门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改进监察方式,实施人性化监察。为提升总监室的监察层面和监察力度,在陈总的组织下,总监室对监察方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以人性化的监察方式取代原来强制性的监察。改进后的监察方式更加尊重员工,尊重部门工作,减少在开展监察中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消除了个别部门,个别员工的对立情绪,推动了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4、能够针对在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给各部门和宾馆提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宾馆整体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5、利用“监察红绿灯”电子显示屏及时通报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值得表扬的事迹,使之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管理的作用。全年共播放监察通报103条。版权所有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调度台的作用,保证宾馆设备设施正常运转,为宾馆设备议长及固定资产的添置严把关,把好关。
1、报修运转顺畅,信息传达及时准确,保证了设备设施维修及时到位。今年,调度台加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不仅仅是将使用部门的报修项目传给动维公司调度台,而且还跟踪维修情况,发现有未完成的维修项目及时沟通协调,有力地保障了使用部门的使用。
2、改进了报修运转程序,将原来由维修部门每日向总监室报送维修单改为由动维公司每日报送,使之更便于总监室调度台掌握维修进度和维修进展情况,极大地提高了维修完成率。
3、制定了《设备设施保养单》、《地面清洗、打蜡工作单》,使总监室对动维公司的设备设施保养情况及管家部的理石、地毯清洗保养情况有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起到了促进动维公司和管家部及时实施保养的作用。
4、会同成本控制中心制定了《动维公司设备设施维修监督成控管理办法》、《管家部理石打蜡、地毯清洗监督成控管理办法》和《南湖宾馆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流程表》。
5、严格规范设备设施申购、报废审批程序,通过积极走访市场,网上查阅信息,询价等方式,严格控制设备申购价格,为宾馆节约每一分资金把好关。
6、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每一次工程的验收工作,为宾馆的发展负责,为员工的切实利益负责。
三、做好值班运转的相关安排,保证宾馆值班运转工作正常有序。
1、开展早查,夜查。为保证宾馆夜间值班秩序总监室开展不)定期的早查和夜查,全年共进行早查、夜查62次。对在早查和夜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保证了宾馆夜间值班工作的正常运行。
2、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建立提醒制度。工作中注重人性化和服务意识,每日下班前提醒当日驻店经理晚上值班事宜,收到了较好地效果。
3、提前对节假日值班进行安排,并实施监察。每逢节日都提前对总经理值班、白班驻店经理值班等事项进行详细安排,假期间对值班签到、签退情况及各部位值班情况进行监察,极大地规范了节假日期间各部位的工作。
4、定期抽查部门经理在岗在位情况,并进行汇总,上报总经理。
5、对员工考勤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将有关情况及时与部门经理沟通,保证员工的考勤工作。
6、值班表等离子显示系统安装完毕后,总监室负责日常使用,每天都向各部门核对次日值班人员,并制卡在办公楼一楼的等离子电视上播放,让员工对当日各岗位值班人员一目了然。
四、发挥团委在调动青年团员、广大员工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各项活动,并配合党委做好相关事宜。
1、“五、四”期间,组织宾馆各部门员工举办了篮球赛,使员工在锻炼、娱乐的同时,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
2、在宾馆组织的春游、篝火晚会等活动中发挥团的作用,调动团委和广大团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策划、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去。
3、组织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省管局组织的书画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组织、计划、实施服务承诺活动和“南湖之星”评选活动。版权所有
1、年初制定并下发了《南湖宾馆2004年服务承诺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学习,并按照方案的要求践行服务承诺。并监察各部门的学习、落实情况,及时收集信息、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2、我馆服务承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餐饮宴会部被省管局评为服务承诺活动先进单位;李桂杰被评为服务承诺活动先进个人。通过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各部门及广大员工增强了服务意识,勇于改进服务方式,提升了宾馆的整体接待服务水平。
3、继续开展“南湖之星”评选活动。全年宾馆共有233人被评为南湖之星,其中获得四星17人,三星14人,二星44人,一星158人。
六、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全力配合主管副总及其它副总的工作。
1、坚持每半月出一期《监察简报》,剖析在监察中发现的问题,促使各部门改进管理。截止到目前为止,共编写了17期《监察简报》。
2、年初在沈大棚副总经理的带领下,结合宾馆实际重新修订了《员工手册》。
3、每月为轮值副总做宾馆工作小结及下月工作安排的相关材料。
4、按照陈总的要求参与《科学饮食,营养配餐知识手册》的编写、校对、印刷工作。
5、做好各副总安排的总结、计划、方案等文字材料的编写工作,全年文字量在20万字以上。
以上简要地重述了一下总监室2004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总监室的全体员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坚持每日在宾馆各处检查;他们不畏冷言风语,流长蜚短,敢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年来,部门员工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使部门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然而,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中比较保守,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使得工作缺乏冲击力。
关键词:新闻采写课;社会学知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71-02
一、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及局限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新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经营与管理四块内容,其中,新闻采访写作课作为新闻业务课的重头戏和基石,多在本科一年级开设。笔者结合几年来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经验和思考,认为在当下的新闻采写课的教材使用、课程内容的设定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方面
当前可选用的若干新闻采写类教材,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采访和写作两大部分。采访部分,按采访的不同阶段,逐一阐述采访的准备、采访形式和技巧、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写作部分,主要讲述如何围绕主题排布素材结构文章。
教材内容的设置是对应着记者采写环节逐层展开的,但是考虑到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从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门槛过来,无论人生经历、社会阅历、还是知识结构尤其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解读、判断能力都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学生,教材内容显得技法有余而内涵不足。
因为新闻学教育培养的记者不是做简单的镜子作业,而是要成为社会的望者和监督者。望和监督,预警和展望,无不需要记者对当下社会有通盘了解乃至深刻体认、对转型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相当研究、对媒体的社会职能有深切理解。欠缺这些基础,学生在经过一定写作技能训练之后写些轻浅小文章驾轻就熟,但遇到“大”选题难以做深做透。
(二)课堂实践教学方面
新闻采写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业务课,其旨归也是指向实践的。据了解,这门课的实践教学不少院校的老师都采用在课堂上以“情境教学”、“案例练习”、“对话式练习”等方式开展,偏于纸上谈兵,素材采集和分析这样重要的实战环节得不到真正的训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素材采集和分析,新闻学教材上少有涉及,实践中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这种课程实践的设置与课程试验课时安排有限及教师本身的媒体经验有关。
综上,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课的教学中,务必要增加社会学知识,这是引导学生正确深入解读一切社会现象的桥梁;另外,在课程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重视访问的技法,却缺乏信息采集和分析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新闻采写课需重视的环节。
二、社会学知识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一)社会学理论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社会学作为具体的社会科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转型期。西方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引发欧洲社会的巨变: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迅速变革了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和统治”[1],金钱至上的观念代替了宗法等级观念。“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1],社会问题频现,“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2]。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学,站在不同的角度解答了如何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而可以把社会学理解为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研究开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形成了理论多元化、分科化的多个理论流派,分别从社会运行的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研究了社会变迁、社会系统及其功能、社会控制、社会分层、社会互动及人的社会化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无疑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社会关系、等级制度、社会控制机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模式、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面临着差距过大,不协调因素活跃,社会矛盾多发等问题。社会学研究正积极介入对转型期社会运行状况的观照,其中下岗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社会保障,人口问题,小城镇发展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其成果成为中央或地方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成为媒体解读报道社会问题的理论支撑。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这些关于社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能从知识层面拓宽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范围,促使学生能更理性、深入、专业的剖析社会现象:
1.提高学生捕捉新闻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有了一定社会学理论知识基础,学生看待问题、判断事物会自觉深入表象背后,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对社会生活及环境中的各种异动变化能抓得住,看得准,吃得透。比如2008年经济寒冬,学生在家电商场购买数码产品时发现,千元以上的大小家电全部增加了分期付款方式。随后学生又到扬州其他几家大型家电商场及大型仓储式超市观察,发现同样的现象,就此抓住了“经济寒冬,商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试图拉动消费”为选题,以“见微知著”的方式报道了经济危机。
2.增强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挖掘内涵的能力。社会学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林洛夫斯基也主张应首先把握人类文化生活的整体,在完整的文化体系背景中再对各个文化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加以考虑和研究,以求最终把握住他们的本质。他的主张同样适用新闻专业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把握,且只有在全局上对整个社会运行状况有通盘的了解,才能让学生把社会事件放到深广的社会背景中,作深入把握。
最近发生在扬州的“房管局女干部殴打保安”事件,学生在报道时没有就事论事,随大流地对“房管局女干部”口诛笔伐,而是跳出事件,站到更高的点上,审视网络上对此事的爆炒和热议,看到了由于当事人身份的特殊性及冲突双方的身份悬殊,触动了市民的敏感神经,从而迅速对此事形成民间立场和民间情绪,试图挖掘这种民间情绪的产生与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之间的联系。(又如小城镇的拆迁纠纷,学生在报道此事时,敏锐地把事件放到了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考察拆迁纠纷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圈地”误区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社会学方法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新闻学教材中,多感性、经验性的采访技巧,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论体系。社会学是用实际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学科,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现象,社会系统时,社会学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通常情况下,定量方法适合从样本推论总体的研究,定性方法适合揭示研究对象全貌和整体特征的研究。有些情况下,一项具体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其中,可为新闻采写借鉴的具体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等。
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学研究中用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动态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其中抽样原则、问卷问题设计方法值得从事新闻采写业务的人好好学习,它们关系到记者所收集到的信息的信度和效度。田野调查法,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研究对象(如小型社区、特定群体)有全貌研究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是获得重要信息材料的常用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新闻采访。参与观察法是指在参与研究对象生活的过程中,观察对象的行动,探究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内心世界,探讨行为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动因,为研究对象立体“画像”;深度访谈则是根据调研主题选择有样本意义的对象与之交流,试图通过交谈了解被研究群体的内心世界,了解当地文化的内在涵义。记者兼报告文学作家贾鲁生的《乞帮漂流记》对乞帮生存状况的调查,正使用了长期参与介入观察和交流的社会学方法,对乞帮这个特定群体的内部结构及成员的生存状貌作了生动、细致入微的描摹。历史比较法原理,社会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的、自发的,而是连续的、受某种力量影响或支配的。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或因果链上能够发现当下事件或现象的真正原因。这种方法论原则对记者的启示是:不能孤立的看待、把握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要在全面占有历史资料和当下信息的前提下,历史的分析对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得新闻报道在纵向或横向比较中显示出理性和深度。
三、社会学知识与新闻采写课结合的策略
我院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本科三年级才开设社会学课程,在暂时不能实现和大一开设的新闻采写课在时间上衔接的情况下,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形式,在新闻采写课中有意识的增加了社会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
(一)邀请社会学专业教师以课程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普及社会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同时,介绍新闻采写中可以借鉴使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讲座结束后,讲座教师会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出十道社会调查题(如在扬农民工子女就读现状调查,独生子女孝道观念调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并作相应的知识准备,到假期时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重点内容开展,社会调查过程邀请社会学专业老师带队指导。几年来,学生写出了一批较专业、有一定深度的好搞,如《独生子女孝道观念调查》、《苏北农村90后农民工婚嫁观念变迁》等,在学院社会实践汇报中获得好评;《大学生社会调查显示:扬州市六成农村书屋闲置》、《研究生暑假实践为地方服务》;《留在城市做“蚁族”,还是回乡当“青蛙”?》等深度报道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江南时报》、《扬州晚报》发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媒体社会责任探析》、《微博语境下的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等学术文章发表在《新闻世界》。
(二)与媒体合作,获得专业的社会调查机会。鉴于媒体记者人力、时间、精力有限的现实,我们与扬州时报、扬州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合作,为媒体提供学生社会调查员。当媒体需要就某大型选题作专题调研时,我们的学生在媒体记者或学院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调研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既锻炼了社会调查能力,又对某社会问题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近年来,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参与调研并撰写了《校企联姻为学生提供“试就业”岗位》、《“湿地使者”绘制大丰麋鹿“绿地图”》等文章,并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上。
参考文献: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利用这次暑假培训班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思考,共同成长,也很感谢分团委能够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今天可能有些同学抱怨,早来这些天干嘛呀,为什么学生干部要参加寒暑假培训班,原因有二:
第一、新学期的新任务需要我们尽快投入到工作状态。在假期中,大家在假期在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有的在家过的比较懒散了。现在开学了,就需要我们学生干部率先投入到学习和工作状态,通过暑假培训班,可以为大家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大家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做好新学期的打算。
第二、新学期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提高素质。为什么说有了新要求。我们知道,大一的学生最好管,大四的学生最难管理,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工作越难开展,就很难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党员投票)。作为学生会干部需要提干(升职),也需要我们提高素质,不然工作很难开展。
这两方面就说明新学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就需要我们学生干部在培训班上认真听,多思考,多学习。提高认识,自我剖析,理清思路,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去实践应用。
这应该算是我经过的第六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参加吧,于老师昨天下午打电话说,你呀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不给你限定题目,只要尽可能多的把经历经验将给大家听,我就整理了一下,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我专门打印成了演讲稿。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工作艺术”,既然咱们大家都是基层干部,那我今天就不讲“学习马列,努力实践,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就从实际出发,就是提出我们学生干部间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服务同学应该达到的现实要求。
模范带头作用
一、做思想品德的模范,让大家认可你的人品。这就是做人最基本要求。(不给同学起一些不好的外号,按时值开会离场)是人品还行,还算厚道。胡老师飞信签名。
二、做专业知识的模范,让大家认可你的专业。这是做学生的基本要求。记住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素质不光说的你学年的学习成绩,要想真正在同学间树立威信,绝不仅仅靠的是突击出来的学习成绩,需要认可的是你的学习态度,勤奋的精神。(课上勤于思考,能够配合老师活跃课堂气氛,课下勤学苦练。武术健美操新动作,排球足球颠球)怎样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在我看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做学生干部才不断敦促我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加倍努力。
三、做能力的模范,让大家认可你的能力。这是做干部的基本的要求。让大家感觉你有能力胜任工作,要有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与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有的老师或同学说(某某班班长人挺好,挺为同学着想,就是表达能力欠缺,下通知或交流老是影响工作;某某部部长听从老师指挥,认真负责,组织能力欠缺,工作容易混乱;某某部副部长都挺好,就是让写个通知策划的时候,word一些格式字体等等有欠缺;当然也有同学反映,某某学院主席一开会就挺能讲,一讲就至少四十多分钟)这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四、做服务奉献的模范,让大家认可你的工作。这是做合格干部的要求。让大家感觉你有心做好这份工作。学生干部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不是被动的在其位谋其政,是主动的因为你服务了奉献了,同学们才认可你。
做到为同学服务不是简单的事,有的干部奉献了也许没达到服务的效果,甚至是适得其反,在学生会最常见的是举办活动,一个活动如果大家都没兴趣,或者组织宣传不得力,就不是在为同学们服务。还有一些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要有利于同学的学习生活(篮球课借球),有利于你同事的工作任务,按照老师德工作要求(你不给我荣誉,我就不给你工作)出发点就不对,要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带头闹事)。
所以,要想真正为同学们服务是要用心感悟,用脑去思考,感同学所想,思同学所需。要求同学们能奉献,会服务。
五、做心理素质的模范,让大家钦佩你的精神。这是做优秀干部的要求。
1、大仁大忍。仁爱之心,忍耐克己。无须再忍,咬咬牙继续忍,一如既往仁爱(宰相)
2、激情热情。Ucantry你可以去尝试,去证明,去改变,这样才会有成长。恐惧心理。
3、永不放弃。Nevergiveup.班里的刺头不支持工作,关系不好,冷眼相对。学生会干部对某个部长或者是某件事情有意见,就记在心理了,不去客观的评价。
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体现在他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工作,都要有一种大仁大忍,要有激情和热情,并且永不放弃。这就是优秀的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精神。
以上是说的是学生干部应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层层递进,大家可以比照一下你自己。希望大家不断提高,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谈下一话题如何发挥学生干部的工作艺术。指导了你应该做到的,咱就看看你应该怎样做。
一、决策的艺术(审时度势集思广益)需要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调研)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要面对很多的决策,例如这个活动是否要搞,什么时候什么形式搞(个人演唱会);可能是比较小的决策,找老师或部长谈话,交材料。
二、组织管理的艺术(统筹兼顾具体落实)
班里或学生会举办活动或者接到一份工作时,要总揽全局把事情具体到人(通知,准备物品,维持秩序),科学发展观讲统筹兼顾,统筹规划,兼顾各方,让事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发生。迎新晚会,财务组,节目组,后勤组,宣传组,安保组。
三、用人的艺术(以事定人以人定事)
我不说远了,就说我的两个副主席吧,孔德志和徐文莉,我给他们安排的是孔德志负责学生会常规的管理性工作(上操或夜不归宿),徐文莉负责志愿服务类型的工作(接待工作)。
再说一个鲜活的例子,一个刚正不阿,一个圆滑灵活,就这样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候组织给他们分配任务。抱怨你的部长或者副部长为什么有缺点但是还在岗位上,因为他们的有一种或多种优点就适合站在这个岗位上,只是你没看到。
四、沟通的艺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目的,换位思考是方法。要求通过沟通有和谐的关系,和老师领导之间沟通要揣摩体现协助的关系(打电话在外面,他们都不听);和同事之间要交流体现合作关系,和同学之间要相处成为朋友关系。(高认识,低姿态)和下属沟通需要多提下属着想需要。
五、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晴转多云提出要求)
山雨欲来风满楼,批评之前先对另一方面给予肯定。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提出新要求,让挨批评的有目标,让受表扬的再接再厉。
六、树立威信的艺术(制度管人以人为本)
一把尺子,运动会写稿子
七、做思想工作的艺术(灯光音响铺陈殿后)
我说过由干事做干部的过程就是刚开始抓事情,然后抓人,最后抓思想。知道干什么,安排谁来干,让他怎么干。去引领你的思想。电影一样,开例会的时候(时间地点会场程序)
作为班干部还必须理解到三个词汇,个人魅力,朋友,和集体。
我们要将个人魅力展现在工作中,或者你是工作热情高,稳重务实,或者你表达能力强,或者你有好的歌喉,好的外表,或者你会武术,跆拳道,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不要等着别人去发现,你要积极的去展现,去发光,每个人都发光,我们的组织才会更亮,把个人魅力展现在工作中吧,ucantry
我还想对班干部说一句,无论任何困难请热爱你的集体,做班干部是不容易,但班级工作总得有人干,我们是班干部啊~!上学期我们支教回来的时候,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聚会,那是我期盼了好久的一次聚会,我想在大三之前把我的工作找一个点来发泄,来轻松的迎接我的大四生活,因为在三年里,我曾经辗转反侧、食不下咽,曾经焦急紧张,殚精竭虑,也曾经将委屈和恼怒的苦水咽到肚子里,但是酸甜苦辣都是快乐的,我们是班干部啊~!那晚上我和同学开怀畅饮,开口畅谈,是我在大学里第一次喝醉了,别问我为什么喝的这么醉,因为我深爱着这个集体,同学们,请全身心的去爱你的集体吧~!超级秘书网
一、初高中教学的几个不同
概括来说,初高中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同:教材体系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
1、初高中教材体系不同。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缺乏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以形象定义居多,如代数式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现在初中教材的平面几何部分中没有严格的几何证明,只要说理正确就可以;教材难度较小,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简单的符号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开始,学生就要接触到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非常抽象的知识,要求学生的思维向理性层次跃迁。刚开始,学生会感到很困惑、很难理解到位。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和数学阅读材料,增加了实际应用型知识板块,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外,在中考指挥棒下初中很多知识只是选讲而高中不讲(例如二次函数和圆的知识),造成初、高中知识脱节。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初中教师针对知识讲知识的多,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少;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练习。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觉得自己还能像初中那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不愿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这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的表现。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源,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若学生在上课没能专心听讲,对知识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及时消化,只是为了做作业而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一学生在初中四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中有些人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能力。这也是他们不适应高中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应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高中教师对课改以后的初中课程不是很了解,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我校与一中建立联谊校,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了解到造成初高中知识点脱节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些内容初中虽有涉及但是较简单,而高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所以要多花时间进行整理和补充。要通过对学生入学后的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开设初高中内容衔接课。
2、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初高中学习环境的改变;二是使学生适应初高中教学方法的改变;三是要使学生适应高中数学抽象的语言,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适量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3、研究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一、研究课标及教材,寻找和乡土地理所对应的切入口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对能力的要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往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关注的部分。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地理概念及地理事物基本特征、地理最基本的原理及其规律、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实际生产及生活、对图表文字等信息的判读和填绘及有效信息抓取、基本地理计算等。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Ⅱ中关于乡土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约11处,有的需要学生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加以调查了解、对当地产业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当地商业网点布局及商业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并作简要评价等。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参考教学参考书,就教材中所展示的乡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之间寻找对应的切入口。
如在学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中的人口增长模式内容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活动要求查找当地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表格后做出曲线图(主要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三率),结合以上材料进而判断出当地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此时,教师可搜索更多与本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资料供学生分析,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解决教材中活动题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们将自己所填写的表格、绘制的曲线图展示后,教师还可将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进入老龄化的数据标准告知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去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师还可介绍关于“人口红利”及“人口窗口期”等新概念,展示人口专家针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的主要策略建议。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自己家庭中组成成员的年龄结构,预测未来其家庭应人口年龄比例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师还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曾经和近期所推行的人口增长政策的原因及可能影响。整个课堂教师应尽量减少自己集中讲授的时间,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思考,鼓励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所得,教师最后进行小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将相对完善的获得记载下来。这种对新获得的信息的思考与分析过程可以便于学生在新的学习情境下顺利迁移,这种学习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一定更为浓烈。
二、精巧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入
很多时候,教师们会发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后特别容易浅尝辄止,学生往往觉得意犹未尽,适当留白自然很好,但学生的思维未达到理想的状况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存在这种问题的课堂自然和教师的备课仓促、粗糙关系较大。笔者在课堂教学时绝不会因对教材的以往印象而懈怠,面临新的学情和新的时代变换,必须重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线必须是更好的便于学生的思维打开和走向深入。
如在学习区域产业活动这一内容时,笔者根据湘教版教材中这一内容相对较为单一的现状,结合其它版本新教材及原人教版老教材中这一教学内容并引入乡土地理加以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利用假期了解家乡所在地农业生产类型,分析其主要生产特点。在多次比对并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为顺畅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从农业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依据不同分类依据)着手并结合导学案填写,要求学生回顾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思考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区域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区位因素)的角度(自然、社会经济、有利、不利等),还可以渗透关于生长期、生长周期、无霜期等概念。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这些配套训练巩固新学内容。在学习完水稻种植业这一重要农业地域内容后,还可结合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建议,进而思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依据高中生的喜欢新鲜事物的性格特点笔者还有意识的引入了新闻媒体中出现的较为新颖的关于农业的概念如新农业、规模化农业、石油农业、订单农业、高效农业、处方农业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对这些新词语的理解,教师最后加以小结。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众多经济合作社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可能方向。
这种基于教材并体现整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思维的层层递进,学生在逐级思考的过程中动力不断,教师及时介入并加以纠偏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顺利打开并得到拓展和深入。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了原生态的生成氛围,地理学习会极具乐趣且教学效果得以最大程度放大。
三、强化反思,及时弥补教学缺憾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效果更优的最佳路径正成为众多高中地理教师的共R。在高中地理课堂引入乡土地理时极容易因众多突发状况而存在一些缺憾。教师应在自己的备课笔记上留出了专门的空间进行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中闪光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及时加以记载,每次在备课前必须研读上一年这一内容教学时的设计及反思以扬长避短。高中地理教师往往任教班级较多,每次上课后及时进行反思还可以使得下一课更加娴熟完美。
如在进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城市与环境”内容学习时,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内容的理解不是很清晰,利用午休时间笔者及时对多媒体课件加以修正,增加了从网络上所搜集到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个图片及配套典型例题。在教学时侧重要求学生留意身边,根据教师所展示的图形去思考城市基本功能区的主要分布位置、基本特点。教师结合实例加以分析,接下来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因此得以优化。笔者在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后也及时加以反思记录,为下一年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逆差来源 成因 比较 结论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22-03
引言
海关总署4月10日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出口3 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 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继2004年第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六年后首次出现的季度贸易逆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关于中国贸易差额问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多年来中国贸易的顺差问题,对逆差的研究还较少。对于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贸易逆差,已有一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但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看,大多数的研究仅仅针对2011年第一季度的分析,例如,梅新育(2011)认为中国第一季度贸易逆差不是“出口危机”;张锐(2011)等学者深度剖析了中国外贸季度逆差,认为这次逆差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齐升所导致的。但是,把2011年第一季度和2004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非常的少。
鉴于此,我们可以把两次季度贸易逆差放在一起比较,以期找出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两次贸易逆差的共因和今后可能再次导致逆差的因素,并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
一、2004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分析
所谓贸易逆差,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大于出口的差额,来源于有两方面:出口和进口。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1―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 364.2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1 627.4亿美元,进口1 735亿美元,分别增长33.5%和42.4%,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8.9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出口和进口都有大幅增长,但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同时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于是就形成了贸易逆差。
(一)2004年第一季度逆差的来源
1.产生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据统计,中国商品贸易的逆差主要来自于投资品及与基础材料有关的产品和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04年1―3月中国商品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初级产品。具体商品为电力设备、原油、钢铁、金属矿砂、纺织纤维、专用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等。其中,进口原油增长33.3%;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38%;机械设备进口增长31.9%;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42.2%。
2.国别和地区结构分布,我们的贸易顺差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而逆差则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台湾及沙特阿联酋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前十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为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德国、泰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和阿曼。此次逆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所带来的贸易流向的变化。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其中可能有较大部分需要进口。同时随着我们制造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日本、韩国、东盟和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步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及产业链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中国内地转移。这种现象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方面表现最为明显,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市场分布基本表现为从日本、东盟、台湾、韩国等地进口零部件,在中国内地组装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市场。
(二)2004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的成因
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从2004年1月份开始中国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这直接降低了出口的增长速度。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一般贸易的出口,出口退税率的降低相应2.进口料件对国内料件的替代作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的出口成本的增加引起了进口料件对国内料件的替代,从而导致进口的快速增长。当退税政策调整时,国产料件相对于免税进口料件的优势减弱,加工贸易企业会倾向于使用进口料件。此外,在节约成本的推动下,很多企业由一般贸易方式转向了加工贸易方式,原来的国内采购部分也随之变为了进口。
3.中国关税下调以及非关税措施减少对进口的刺激作用。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一直在为履行加入的承诺做着努力。200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表示,中国关税水平在连续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2004年初又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第三次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1%下降至10.4%。而且从2004年年初开始,中国还取消了石油产品、橡胶产品、汽车和起重车及其零部件、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四大类产品的进口配额与进口许可证管理。电机、推土机、船舶等七大类机电产品特定进口招标要求也随之取消,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自由进口。大宗农产品和化肥如小麦、大米、棉花、玉米、食糖、豆油等进口关税配额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些因素都直接刺激了企业的进口。
4.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动。在加入WTO以来,中国加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2003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达到了535.1亿美元,仍然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4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尤其是周边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投资额迅速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进口设备、物品的迅速增长,2004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设备增长超过40%,高达五六十亿美元,表现为逆差。
5.主要生产资料进口量及价格同时上涨。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对基础能源和原料的需求迅速膨胀,中国是世界原材料进口的大国,在大量进口的同时也在改变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平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国际价格的上扬。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初级产品260.1亿美元,增长62%,其中,进口食用植物油163万吨,增长1.2倍;进口大豆541万吨,增长39.2%;进口原油3014万吨,增长35.7%。
以上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使出口的力度下滑,另一方面使进口的趋势加强,致使短期内中国贸易平衡发生逆转。
二、2011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分析
(一)2011年第一季度逆差的来源
1.产生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1―3月份主要进口商品主要来源于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以及汽车、机电产品、科学仪器等产品。这些产品进口的数量和金额都很大、同比增幅也很快,从而造成了第一季度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2.国别和地区结构分布。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季度出口的主要国别和地区仍然集中于东亚的一些国家以及国际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根据进口商品总额,第一季度国内前十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为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省、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沙特和泰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仍然和中国贸易在国家贸易产业链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尽管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但目前我们仍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我们生产和出口所需的大量仪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能源依然依赖大量的进口。在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态的塑料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显著上涨就不足为奇了。
(二)2011年第一季度逆差成因
1.季节性因素。二月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低谷时期,春节的两周假期,也成为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受春节假期和及春节期间用工难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在前三个月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滑行。海关数据显示,1月出口1 507亿美元,同比大增38%;而2月则降到了967亿美元,环比大降36%,同比仅增长2.4%; 3月增长则超过30%,此种情况历史上从未有过。春节后中国出口部门的用工难题在愈演愈烈,今年一二月份出口超乎寻常的大升大降。由于春节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招募工人,筹备生产,3月份的数据重新回归到了正常。
2.国内经济拉动进口需求。中国仍在继续推动结构调整,推动内需,这也会加快进口的增长。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十分旺盛,特别是对国际大宗商品与机电类商品进口需求不断增加。
3.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是中国一揽子“促进口”政策的三个方向。第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较积极的信号,中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稳定进出口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仍然是中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第一季度的贸易逆差说明中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中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去年3.1%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中国的对外贸易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4.大宗商品价格齐升。按照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是一般贸易项目产生的逆差,主要是原材料大宗商品的进口。从整个第一季度进口趋势来看,造成进口强劲增长的主要推手是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态的塑料等商品,其价格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价格上涨趋势,使得进出口的相对格局被打破。最为突出的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导致原油价格不断震荡上行,截至3月末,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行至198.95,离2008年的历史高点已相去不远。而在整个第一季度,上述大宗商品进口几乎都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势头,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同比上涨高达59.5%;大豆进口均价为每吨573.9美元,同比上涨25.7 %,而这一现象接下来一段时间很可能将继续持续下去。另外,由于中国实行扩大进口的政策,使第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将刺激中国企业购买更多的资源,在通胀预期刺激下,企业加大了对能源原材料的采购囤积。
5.国外需求有所收缩,出口有所下降。国际经济复苏力度脆弱,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发生特大级地震,未来五年发达国家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削减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美、日、欧消费需求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这将导致中国出口美日欧的高增长前景不可持续。除了广东省以三、两次季度逆差的比较
(一)两次逆差来源的比较
1.商品结构的比较。2004年和 2011年第一季度逆差来源的商品结构可以看出,尽管两次逆差时隔六年,但是造成逆差的商品结构还是很相似的,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以及电子产品、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在这两次贸易逆差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说明,尽管时隔六年,中国对外贸易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处在国际贸易产业链的低端,对精密仪器、原材料、零部件、大型机械设备等对进口依赖的局面依然没有很好地改善;对原油、成品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仍然很依赖。这一现象不仅在这两次贸易逆差中体现,多年来的贸易数据也均已体现。
不同的是,在这次的逆差中,汽车(包括整车和配件)第一季度累计进口31.8万台,累计进口金额37.7亿美元,这是在2004年季度逆差中没有出现的。汽车销售持续旺盛,汽车零部件进口也强劲增长,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去年中国就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销售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好事情。但同时,汽车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又暴露出新的问题。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组装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汽车企业生产车型涵盖的日韩系、美系和欧系中大部分车型大部分零部件或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到国内组装,从而带动汽车零件进口快速增长。中国核心汽车零部件技术长期缺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没有形成互相支撑。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的形势下,新的结构问题又暴露出来。
2.国别和地区结构分布的比较。根据2004年和2011年第一季度逆差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可以看出,六年之后,当季度逆差再次出现时,两次季度逆差来源的地区分布也十分相似。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东亚国家和巴西、沙特等国。中国仍然主要从日本、韩国、台湾、德国、美国等国家进口零部件、先进设备;从巴西、沙特、美国等国家进口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时隔六年,但这种进口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3.得出结论。根据这两次逆差来源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短时间内这种局面很难得到改变,只要我们的产业结构没有升级,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这种对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和大宗商品的依赖的局面就很难得到真正转变。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起伏不定,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中国“用工荒”、“涨薪潮”、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中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此外,中国在工资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也开始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短期内不能减缓,这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构成了长期的不利因素。中国低成本、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已成明日黄花,外贸进出口结构不调整就面临出局的危险,中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所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应成为我们今后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二)两次逆差原因的比较
在造成两次季度逆差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相同的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作用。在这两次季度逆差中,都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三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内经济也快速发展,对基础能源和原料的需求迅速膨胀,而在当时,国际原材料等价格也在持续走高。中国是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进口的大国,中国在大量进口的同时也在改变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平衡,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国际价格的上扬。
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贸易逆差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进口成本保持高位,也造成进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催生了巨额的贸易进口总额。截至 3 月末,日本地震和利比亚战火更是推动国际市场油价达到两年半新高。今年第第一季度也成为中国原油进口量最多的一个季度,铁矿砂、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和数量也显著增长。另外,在两次逆差的影响因素中,另一个相同点就是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2004年的季度逆差是由于国内鼓励进口的措施及中国关税下调以及非关税措施减少对进口带来的刺激作用;2011年的季度逆差也与国内“促进口”的措施有关。
2004年,中国继续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努力,关税总水平由11%下降至10.4%。这些因素都直接刺激了企业的进口,带动了2004年第一季度逆差的形成。而2011年的季度逆差也与中国现阶段“促进口”的措施有关。出台一揽子“促进口”的贸易措施: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第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较积极的信号,中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稳定进出口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仍然是中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
结论
根据2004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和2011年第一季度贸易逆差的来源和原因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2)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依赖程度较高,其价格的不稳定性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瓶颈。(3)国内对对外贸易的有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规模顺差,引导中国外贸朝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新育.中国第一季度贸易逆差不是“出口危机”[J].中国经济周刊,2011,(15).
[2]张锐.中国外贸季度逆差的深度剖析[J].资本市场,2011,(5).
[3]胡上清.对2004年以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的思考[J].中国对外贸易,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