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历史八年级下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下知识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1: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历史八年级下知识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历史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 八年级数学课 学习兴趣 授课效率

1.引言

八年级数学课历来都是中学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下,数学课一直比较枯燥,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也比较差。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推进八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理性思维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恰当地鼓励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八年级数学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培养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

2.八年级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

2.1充分应用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情景案例教学,主要是将知识点融入于贴近生活的例子中,或将知识点的延伸知识做为素材引入案例中,主旨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感兴趣而带动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1,2]。如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先为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这个定理的历史故事,如勾股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者“百牛定理“,因为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所以又称“百牛定理”。而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又如讲授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时候,可以先讲恩格斯用平行四边形解释历史的多种力量形成的合力,说明平行四边形的神秘所在。由此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引入知识点,实践证明,由案例引入的教学方法,远比直接开篇就讲定理、公式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激起学习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3,4]。

2.2及时经常地鼓励,引导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5]由于八年级数学课很多知识点非常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厌学心理,此时教师要注意切忌一味地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当学生认可这种鼓励后,再提出他应改进的地方,这才能慢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某些知识点掌握最为扎实的部分,一般都是教师曾经给予过肯定的,甚至于一些兴趣取向都是由于受到表扬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

2.3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习兴趣。

开发教具是利用学生直接感官的接受效果提高授课效率,是各科目各阶段教学中的一项永恒的话题,八年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实践证明,适时适当地引入生活中一些物品当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一次函数时,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说y是x的函数,也可以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为y=kx+b,这样很多同学都会感觉困难。教师可以拿一个弹簧,给同学们演示,当弹簧原长度b(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是重物重量x的一次函数;也可以用一个木板,木板上放一个小玩具车,当时间t一定,木板距离s是小车运动速度v的一次函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入正题。

2.4多样化课堂,激励学习兴趣。

充分开展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如在八年级数学中学习科学计数法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跟同学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并让同学们课下搜集与祖国资源人口等相关一些数据,下次上课展示给大家。再次上课时,让学生们将查到的一些比如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平方公里、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等数字展示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科学计数法在记录这些较大的数字时的方便之处,如我国的人口可以记为1.3×109,同学们一下子就会体会到科学计数法的好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结语

数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不足,并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水平[6]。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趣味教学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我们也只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与改革教学手段,使中学数学教学逐步由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方法,演变为以兴趣作为催化剂,推动学生们培养兴趣变成主动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发掘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兴趣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为中学教育中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章新金,肖晓红.研教一课受益多课-师徒同教“八年级数学(下)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2010,5,(12):10.

[2]李建柱.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A):54.

[3]趣味教学[EB/OL].http://省略/yinjienzixiu/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32.

[4]高秀春.培养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历久弥新的主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134-135.

第2篇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亟待改革,不但要解决师资问题,引入专业的地理教师,或者让现有的地理任课老师多接受培训,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解决教学上的方向问题,改变地理教学中太强的功利性目的,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功利性目的 学以致用

 

我本不是地理专业的老师,只因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我曾经教过一学年的八年级地理,所以,我一来到这所地处乡村的中学,就担任九年级的地理教师。九年级本来没有地理课程,只是中考科目的综合科包含有30%的地理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我县才特意开设了一周一节的地理课。

在这一节的地理课堂上,主要是复习七八年级的地理内容。七年级是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大洲地理,八年级主要是中国地理。这个似乎不会成为什么难事。但上了几节课下来,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实在是少之又少,就连基本的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如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很多学生还不会看经纬网,还会混淆经度、纬度等知识点。他们是记得“横纬竖经”的规律,但就是不能把它应用到地图上,就是不会看图、读图。这不是个别现象,有几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也有同样的困惑。那天,还有一个成绩排在全级前三的学生问我这样一题目:从清远运1000只清远鸡去广州,应该选哪种运输方式?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么了?难道学生们已经把七八年级的地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还是这些现象里隐藏着一些问题?我决心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读初中时,地理是不用纳入中考范围的,后来初中升学考试改革,把地理也列入到考试范围,并把历史、地理、生物合为综合科。同时,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地理科目一般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课。看看我所教过的两所乡镇中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专业的地理教师。他们要不找几个不够课时的老师,一人教一个班;要不找几个行政领导把整个级的地理课“瓜分”了;要不就找个别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把整个级的地理课“吞”了。之前的那所中学,更是找了两个代课老师,分别负责七、八年级的共14个班别的课程。现在的大部分乡村中学,也是找了其他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窃以为,这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了——师资不足。

虽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上地理课,但不一定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了。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我校的地理成绩,也不赖呀。每次期末考试,地理成绩都在县的中等稍上的水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所乡镇中学,还是可以的。这个成绩,有赖于老师们的勤快,他们经常印一些试卷、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把题目做熟、记熟。特别是个别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更是让学生把单元测试卷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因为根据这几年的期末考试出题规律,地理期末考试的内容就是从单测卷上抽取下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成绩自然就上去了。不过,学生们的成绩鲜有满分的,因为他们只是靠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稍微把题目变一变型,需要转转弯的题目,学生就不会了。更有甚者,我们的上级领导也在开学大会上强调“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用教了,以免浪费时间。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更是让地理老师的课堂围绕单测卷来转了。老师教学的方向,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是软性问题,那么地理教具问题就是硬性问题了。在我们学校,地理教具也很缺乏,连基本的地理教学挂图也不配备,不用说地理教学演示道具了,更不用说在校园内建一个“地理园”了。同时,学生们的《地理填图册》也不能一人一本了,只是三个学生配一本了,以致有些学生想做做读图、填图练习也不能了。或许,三人配一本《地理填图册》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商有量,互相探讨,互相帮助。但是,现在农村的地理教学,很少取用这种教学模式的。

地理教学,不但需要合作式教学,更需要直观性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教学地图了,单纯去读地理书本上的地图是不足够的。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理原理,有了教学地图的帮助,学生们就能容易理解了。如讲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时,只要把东南亚的政区图展示给学生看,就可以看出东南亚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位置了。老师不用多费口舌,学生也能直观地从图上看到。同时,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点时,需要把知识点与地图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多练习读图、填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也需要用到《地图册》或《地理填图册》,但现在,这些资料都不足。记得几年前我在另一所乡村中学教八年级中国地理,那时候是有教学挂图的,我每节课都借助挂图让学生认识中国地理中具体的每个地理事物,或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与位置,或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我国的气温分布、降水分布,或具体到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或某一地区的交通情况等等。甚至让学生出来讲台,先听老师说出某一地理事物,然后让他在挂图上指出其具置。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地理填图册》的相应练习题。上课时,我还把相应的地理趣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到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成绩也上去了,在期末全县统一考试中,有五个学生获得了满分,在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也获得优异的成绩。

第3篇

多媒体有怎样的优点呢?对我们的课堂有什么帮助呢?

一、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概念更加直观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是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人都把它们形容成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传统授课中多为读完单词便死记硬背,再新颖些无非是先出示图片或拿出实物再识记。但是使用多媒体之后,图片会更直观,识记单词会更生动有趣。如讲解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可以通过幻灯片中的姚明、刘翔、周星驰、周杰伦等这些大家熟悉的公众人物的图像来学习tall,athletic,funny,cool,calm这些形容词,同时通过比较任何两个人的特点来更直观的学习比较级。

二、课堂更高效

传统的教学中许多知识点我们需要板书,尤其是英语课堂中的例句。这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而现在只需轻轻一点,设计好的板书瞬间呈现,无形中节约了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增加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课堂效果会更好。

三、课堂容量更大、信息更广

教学已不仅仅是讲授书本知识了,它更多地涉及到课外许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知识,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东西在时刻变化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也是日新月异,所以通过多媒体可以让时髦英语、常用口语出现在课堂中。通过视频,也可以让学生们学到纯正的英语。

四、有了更多更好的练习口语的机会

比如讲解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9 Secti-onA 3a时,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学校郊游,途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可以用图片把事件一一展示,再根据第一遍读的印象将图片排序,再经过理解记忆之后,根据图片复述课文。这种方法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通过课件中色彩的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对重点难点的色彩设计,可以把它们突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同学们对重难点的印象。同时也方便老师讲解。

当然,课件的制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描述。想让课堂达到理想效果,课下资料的搜集、幻灯片的制作以及课堂程序的设计都是缺一不可的。

第4篇

关键词: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学 “快乐阅读、享受阅读”

自2004年新一轮课改启动,广大英语教师就开始使用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Go for it!教材。这套教材中一个明显的特色是: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即从八年级(下)开始至九年级的各单元后增加了阅读语篇“Reading”的教学。而“Reading”文章的特点是语篇长、生词多和句型结构复杂等,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颇具深度和难度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加大了难度。那么现在“Reading”的教学进展情况如何呢?“Reading”教学又该怎样优化和提高呢?下面笔者就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Go for it!教材的八年级(下)至九年级各单元后“Reading”的教学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学生问卷调查。下面是对我校八年级和九年级的6个班的学生(31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英语Go for it!教材“Reading”学习的问卷调查

你对Reading课文的内容和知识难度的评价。

A. 简单7% B. 一般31%

C. 难41% D. 十分难21%

你对英语Reading感兴趣的程度。

A. 很感兴趣6% B. 感兴趣17%

C. 尚无兴趣55% D. 毫无兴趣22%

你参与英语Reading课堂的态度。

A. 总是积极参加10% B. 有时积极参加43%

C.不太主动参加30% D.不愿参加17%

你对Reading文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 很好5% B. 一般41%

C. 不好48% D. 根本不懂6%

通过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Reading”学习中存在的2个主要问题:(1)学生认为“Reading”文章知识“难”,因而对“Reading”不感兴趣,上课不积极参加;(2)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不到位,对文章中的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那么大多数英语教师关心的只是第二个问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怎么办?其实,这两点既是并列又是因果关系。那么新课改中,Go for it!教材“Reading”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求我们注重什么呢?

二、Go for it!教材“Reading” 的教学目标分析

《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中说道: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设计的前提,它具有引导教学活动的功能。因此,优化和改进“Reading”教学,了解它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根据《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要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应包括以下三点:(1)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获得乐趣。(2)了解文章体裁及结构,学习文中一些重要的语言点,为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打下基础。(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阅读教学的新目标与以往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第一点。第一点是“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获得乐趣”,而且是位于教学目标中的首位。也就是说,在新课改里,学生在阅读课堂里“获得快乐”和“获取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的获取是知识的“享受”,因此我们可以把Go for it!教材 “Reading”的首要教学目标视为“快乐阅读,享受阅读”,它是实现其它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指引我们优化“Reading”教学的根本方向。

三、优化Go for it!教材“Reading”教学的努力方向――快乐阅读,享受阅读

说到“快乐阅读,享受阅读”,很多英语教师就会觉得这是无法实现的梦想。与后两点教学目标相比,这一目标是抽象而不够具体的,它没有明确地指引我们具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就给英语教师带来了难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展示和处理教材的智慧和才艺搭建了平台。

相信只要我们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中掌握几个基本要领,很快“Reading”教学就可以得到逐步的优化和改进。以下是笔者在“Reading”教学上有关“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1.“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前提条件是“快乐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以特有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Reading”课堂里“快乐阅读,享受阅读”。比如说教师真诚的微笑、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及课堂上幽默诙谐的教学用语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愉悦,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快乐地学习。

2.“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引入条件是“精彩的教学序曲”。

课文的导入是课文教学的“序曲”。 恰当而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阅读上的必要准备。因此,“精彩的教学序曲”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快乐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篇章的教学。例如8年级(下)Unit 6 Reading “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这节阅读课,这篇文章的内容本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导入不精彩,势必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引入环节中,设计“历史知识大比拼”游戏:What dynasties and famous characters from the history do you know? 然后拿出几个历史朝代的著名人物及相关知识作为比赛的内容,如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典故、汉朝司马迁与《史记》、祖冲之的圆周率3.1415926及北朝花木兰的故事等。这些不仅可以对课到有效的引入,又能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3.“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重要条件是“拓宽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视野”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和优化英语“Reading”教学的重要条件。在“Reading”课堂里,学生走进神奇、浩如烟海的世界是一种“快乐”;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又是一种“享受”。而且大量的课外语篇输入,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拓宽学生的语言词汇量,让学生对英美等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有了更多更好的了解,从而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例如8年级(下)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这节课,教师可以把新加坡的风土人情作为比赛内容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新加坡“鱼尾狮”的历史典故和现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新加坡的货币、语言、饮用水、气候卫生等,都可作为拓宽学生视野的极好素材。

4.“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辅助条件是“丰富的教学活动”。

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趣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因此“Reading”教学同样应该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例如8年级(下)Unit 7 Reading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可设计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礼节”辩论赛、看图片猜单词、看录像说出人们不礼貌的行为举止、西方文化说说看、学生模仿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阅读、享受阅读”。

5.“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内在动力是“体验学习的成功”。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例如8年级(下)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节课, 教师可以设计“机器人知识知多少”活动。本身“机器人”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十分感兴趣的,再由于知识比拼游戏的激励,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比赛中。一旦答对了比赛的题目,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喜悦的笑容。他们体验到了成功,自然就感受到了快乐。又如8年级(下)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这节课, 我们可设计“听英语歌曲猜歌名”的活动;另外,“英语歌曲大比拼”这一环节学生也可以在歌唱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这就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任务中做到“快乐阅读,享受阅读”。

6.“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关键条件是“分层要求、降低难度”。

为了认真贯彻英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Reading”的教材“难”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好语篇的全部知识。因此,对学生“分层要求、降低难度”是学生“快乐阅读,享受阅读” 的关键条件。在教学内容的“分层要求”上,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生词表中的全部词汇和文章中的全部重点句型;对于中等以下、但基础还算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全部单词,文章中的重点句型作为欣赏、理解即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单词表中的黑体单词即可,句型结构可忽略,但要做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这样一来,中等以上的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和重点句型结构;而基础差的学生掌握词汇表中的黑体单词应是能力所及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另外也要考虑阅读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分层”,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阅读、喜欢阅读。

7.“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后续条件是“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教师在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巩固文章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8年级(下)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这节课, 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世界城市知多少”。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网上调查,也可以翻阅书籍或其它有关参考资料,写出某个城市的情况。这项作业既可以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的知识点,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以说这是阅读课快乐的延续。

四、结语

以上几点仅是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限经验,在Go for it!教材 “Reading”的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快乐阅读,享受阅读”是抽象而又难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但它并不是不能实现的梦想。只要教师坚持把这一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努力思考和探索各种可能有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和活动,Go for it!教材的“Reading”教学一定能得到很大的优化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金秀敏.优化初中Go for it教材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07,(7).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活动;针对性;全体;个体;活动情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此精神指引下,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中学史、悟史,在“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轻松学好历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

一、课堂活动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应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而服务,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为宗旨。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历史课堂活动想要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活动的主体,可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导”,课堂可能“花样百出、热闹无比”。因此,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时,既要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生们“跑偏”。如学习《近代工业的兴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状元实业家”一目时,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本、看图片、比赛讲张謇的故事,然后讨论:张謇中了万千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元,为什么放着官不当,去兴办实业呢?有同学说伴君如伴虎,风险大,办实业安全又实在;有同学说办实业可以轻松赚大钱,比做官好,而赚了钱之后可以更好的生活。这一来学生就来劲了,这个说赚钱了可以办慈善,那个说可以环游世界,甚至有人说:有钱可以很任性。学生的发言很主动,课堂也很热闹,但是已经偏离了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此时笔者及时提醒学生们结合张謇所处时代,回答张謇弃官办实业的原因。学生很快讨论得出结论:张謇为救国,放弃做官,兴办实业,抵抗外国资本入侵,使国家富强。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能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要让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二、开展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是在课堂活动中,往往出现优生“大包大揽”,学困生“混水摸鱼”,课堂活动变成了优生生动的表演课,这和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是遥相背离的。因此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老师要设法激励、鼓励学生,尤其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针对网络曾热议的话题:该不该重修圆明园?笔者让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几个女同学发言后,笔者说:怎么有自已的想法的全是女同学,看来我们班要靠女生撑起一片天了,结果不服气的男生和女生间展开了发言赛,你一言、我一语,几乎全体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曾尝试使用“纸上谈兵”讨论法来解决学生参与率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每个学习小组安排好专人负责记录其它同学讨论的结果,而后将各组结论张贴于黑板上,大家上前观看(每人负责观看一组)其它小组同学的结论,而后结合各组结论,小组讨论是否对本组的结论作出修改。这样一来,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能力、兴趣的差异,分派不同的任务在身,都必须积极、认真的团结协作,才能在小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课堂活动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并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活动形式,以确保课堂活动高效地开展。七、八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就可以表演历史剧、讲历史小故事比赛等活动;九年级学生不再喜欢简单的活动,他们的思维层次已经上了更高的台阶,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历史辩论、制作图表、问题探究等历史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而兴趣这种积极良好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感性的、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情境。如在学习《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中《汉谟拉比法典》一目时,设计的活动如下:同学们通过预习,对法典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古巴比伦,做一回公正的大法官。有一天,自由民甲不小心打瞎了自由民乙;奴隶丙打了自由民丁一巴掌。(由四个平时较能表现,且动作较夸张的学生根据所述内容表演)你们说这两个案子怎么判呀?通过表演和评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汉谟拉比法典》所实行的“同态复仇法”和法典的实质。

四、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并有效总结知识点

课堂活动中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评价语言要努力做到:精练准确,丰富生动,机巧灵活,幽默有趣,独特创新。总结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用联系的观点对与活动相关的知识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知识点。如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中“谁点燃了火药桶”一目,学生就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展开辩论?一方肯定普林西普的行为,认为他为了民族的尊严而不惜牺牲自已的生命值得称道;另一方认为他用刺杀的方式不妥,且为德、奥发动一战找到借口,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评价和总结为:大家通过思考、讨论而得出的结果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发言的同学也十分投入,迸发的“火药味”也让我们感受到火药桶被点燃时的危险。持肯定观点的同学从刺杀的目的出发,是爱国的有血性的少年。持否定观点的同学从刺杀的性质、结果出发,是有理性和高瞻远瞩的少年。如果把大家的观点,合而为一,就完美了。简言之,普林西普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欠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评价和总结,既肯定了学生活动表现,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总之,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重视历史课堂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控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活动效率,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快乐的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审美能力 探究性学习 地方课程 渗透 寓教于乐

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对内容的改革,更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的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根据我进行课改的经验,美术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把时间机会留给学生

《标准》提出美术课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求异同;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彻底地改变以前注入式的满堂灌程式。例如,在欣赏《步辇图》(中国画-唐代-阎立本,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P.5)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成公主进藏联姻的历史事实,使同学们在“贞观之治”的社会环境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美。

二、设置情景,诱导创新

美术课教学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感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绘画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学习《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我以电视剧《滇西往事》中有关惠通桥的故事情节发展,来让学生感悟桥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增强文化含量,树立文化价值观

《标准》中提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已从早期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因此,根据这一要求,在讲授《心灵的关爱》(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这一课时,我以刚刚发生在汶川的“5.12”地震为事例,让学生通过“我为灾区献爱心”为主题的招贴画制作活动,使学生关爱生命,关注民生,培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转变观念,让学生唱主角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彻底的转变观念,加强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如,在学习《远古的呼唤》(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时,我积极参与学生分组而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活动中,用“滑稽”的动作,巧妙的“对白”,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轻松愉悦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

美术学科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如:在欣赏《山村小店》(油画-朱毅勇-现代,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P.3)时,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一段特有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点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同学们来欣赏不同的“背影”姿态,从而感悟那“过去的日子”中所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精神美和作者情感的“再现”美。

六、“请进来”

这里的“请进来”,并不是真正地把教育家、艺术家请进学校,请进课堂。而是学生通过观看名家的“光盘”,观看名家绘画的全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对造型的感受能力和绘画水平,鼓舞的学生大胆尝试的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

七、“走出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感受与体验、造型与表现的一系列手段,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现欲,如:在学习《光影的交响》《多彩的风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8课)时,我依王家山冬季来的比较早这一特点,及时调换课时安排而提前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对校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学生对学校的爱。

八、运用地方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我国蕴藏着丰厚的地方课程资源,涵盖了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艺术的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把地方课程能够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将会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所以,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以当地的“黄河奇石”为课题,从欣赏、评述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彩石的同时来感悟黄河精神,感悟做人的哲理;在八年级下册《大提琴》一课中,以“煤海情”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煤的感受和联想,联系自己周围的人(矿工―父亲)和事(矿山生活),感悟煤矿工人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艰苦,并运用抽象的绘画语言,表达对煤矿工人、对矿山的爱。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德育教育。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并且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们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能客观的看待事物,不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从物理学家身上发掘爱国思想

1.培养学生们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物理教师在教学物理内容的时候,经常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一些别的伟大物理成就。譬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早在北宋的行军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在中途休息时,都枕着牛皮箭筒,防止敌人偷袭。以历史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士是如何获取敌人是否到来的,使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介质进行思考。这种对于声音运用事例,在沈恬的《梦溪笔谈》中早有记载。通过这件事例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比西方早400多年就已经懂得将声音的特性运用到战争中。运用这样的事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近年来虽然中国一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物理教师应当经常叮嘱学生们:国家的未来全靠他们,这个艰巨额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给学生们增加压迫感,激励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努力前进。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本身就建立在唯物主义者思想上。对于现象、物质本身的解析是主观、客观观点的相结合。物理教师在教学相关定律、原理的时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剖析、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能帮助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

1.发掘物理知识中的德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个物理知识点上。所以要求物理教师们在日常备课中,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跟德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第二十章))《电和磁》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水、电、火都有兴趣。这时候问一句:“电是磁产生来的呢?”接着把学生们带到物理实验室,让他们站在客观的一面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猜想,会把唯物主义思想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2.合理运用神奇的物理实验物理学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验证学生们的大胆猜想,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观意识并不能决定物质的客观规律。所以就要要求物理教师巧妙运用实验,为学生们树立唯物辩证注意思想。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十一章(九年级第十三章)《功和机械能》(《内能》)的时候,首先教师运用物理知识不用点火,利用活塞就能把棉花点燃。学生们刚开始肯定疑惑不解,以为“鬼神相助”好奇心相当重。这时候物理教师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亲自带领学生们讲解活塞因为把把里面的空气压缩,把动能转变成了内能。内能使得空气升温,棉花到达可燃点,就会自燃。这样做可以帮学生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三、物理课外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活动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1.引导学生们多看一些科学杂志。学生们刚刚接触物理,肯定会被物理实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所吸引。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科学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且应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家里检修一下电风扇。安全的设计家庭电路、为家庭电路排除故障。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真理,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多带领着学生们自己多做一些社会调查。譬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后,让学生们自己调查自己社区的噪音影响现象,调查声源、提出解决方法。从小树立学生们爱护环境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德育教育与物理结合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的结合。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新改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学到物理各种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把一些正能量的隐性元素传递给学生。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以及道德情操,为适应未来的全新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用德育教育来给学生们“充充电”,让学生们将正能量合理的释放,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去,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更加是对物理教师的一次理念上的洗涤,让物理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是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合理的运用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接受,真正的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辅相成。希望物理教师们明白自己的重任,努力为国家输送适应性的全面人才。

作者:倪坤 单位: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惠芳.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张璐.中学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第8篇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学 “能力锻炼10分钟” 能力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只讲授知识而不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就会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应适应和服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这一教育的需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育侧重点也应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知历史、分析社会实际、解决社会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我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将原来的课时安排作了适当的调整,在每节社会历史课中拿出十分钟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这种方法称为每课“能力锻炼10分钟”。在每节社会历史课的“能力锻炼10分钟”里我精心设计了能力锻炼的题目,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对社会历史知识温故知新,能积极思考、掌握要点、理清线索、提高兴趣、锻炼能力。

为了检验每课“能力锻炼10分钟”的教学效果,我在任教的学生中作了教学改革的试验,试验的安排和方法是:从任教的八年级的4个班中,挑选班风、学习气氛、基础知识相对接近的2个班,每班各抽40名同学组成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

对照班课堂教学结构比较完整。整堂课按照原来模式,一般可分为复习、导入新课、讲授、归纳、作业布置等几个步骤。实验班因每次上课时间较对照班少十分钟,但由于每次上课前布置了能力锻炼的题目,学生预先作了复习和预习的练习,这样就压缩了讲授和的时间。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我在课前预先布置实验班的学生阅读教材上新课的内容以及课文中框题文字、图片说明、注释和阅读材料。用图片内容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精心布置阅读思考题,鼓励学生结合新课查阅相关历史书籍、史料。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粗读”即浏览一下材料,了解大意即可,“精读”即根据问题详细阅读,对与问题有关的重点字、词、句、注释甚至引文的出处都不能疏忽大意,务必要学会掌握阅读的要点。我要求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我提醒学生在阅读史料时,应该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史料进行鉴别、辨伪,要他们学会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在新课的“能力锻炼十分钟”的时间里,让他们阐述课文内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结成一条条纽带,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化零为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历史的知识点浩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总有相似的历史现象或相近的历史事件散见于教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将同类事件归类整理,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消化,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如我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内和课外的历史资料,结合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归纳这两次战争的背景、发生的经过和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又如在中国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要记住这些条约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抓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第一次及《》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及《》的签订导致了这一过程的形成。从此,中国人民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找出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历史事件纵向发展的必然联系,又反映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归纳整理、概括总结找出事件中的个性和共性。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学生把用某个历史线索串成一个整体并表达出来,我加以适当的补充和点评,从而使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三、专题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专题组织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的专题讨论有助于学生能力。课堂讨论的专题要选得好,既要选择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便使学生对重点章节加深印象,又要选择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以便使学生易于展开争论,也容易找到参考资料。如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几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最近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怎样?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不同国家又是如何来解决经济危机的?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我指导实验班的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鼓励学生撰写阅读心得、讨论提纲和发言稿,在讨论前抽查了他们的发言稿,进行个别辅导,指出优缺点,并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敢于争论和发表不同意见。学生积极性很高,气氛热烈,有些同学的观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他们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讨论的形式很新颖,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唱主角,这样给予学生一种使命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同学开始对社会历史课没有兴趣,深入学习以后才认识到社会真是知识的海洋,自己对社会了解得太少了,以后要多关心社会,多深入社会,扩大自己的社会知识面。课堂讨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社会历史的浓厚兴趣,锻炼了他们材料收集能力、加工整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有效地配合了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循循善诱,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在学生每次作业、测试的时候严格认真地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我在上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地选择了一些题目,辅导学生写社会小论文。如介绍古代宋元科技的典范后,我给学生分配写作的题目有,“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古代农业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交流宣读优秀的历史小短文,并由教师或学生当场点评,指出优缺点,以资鼓励。虽然这些小短文很稚嫩,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历史社会课本以外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激发起了探讨历史奥秘的兴趣。在上学期写历史小短文的基础上,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时,开始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起初,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觉得无从下笔。我在完成的小论文中精选了几篇范文,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修改,然后在课堂“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宣读优秀小论文,由台下的同学提出疑问或评论,最后实验班的所有同学都完成了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学生自己选题、找资料、写论文、组织答辩,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五、精心选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和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能力、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整理和表述知识的能力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己读、思、写、说的能力。我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布置了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除了针对课文的不同章节精心选择一些练习题,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练习外,习题在内容安排上也是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启发学生思考,弥补他们知识上的不足。练习题难度适当,一部分题目常带有启发性、探究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既学得生动有趣,又记忆牢固。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实验和过程中,我曾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安排了前、中、后3次测试,为了检验教学改革是否有效,我运用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获得下列结果。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期、中期、后期3次测试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