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学习小结

地理学习小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1: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学习小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学习小结

第1篇

一、整体情况及亮点:

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初见成效,按进度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且亮点纷呈、具有特色。

1、高度重视,深入发动宣讲,整体氛围浓厚,思想认识全面提升。

各单位认真部署,积极行动,及时召开启动大会,全面宣贯和学习实践活动精神。采取集中学习、自学、集体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公司还举办了中层干部集中轮训班,现已成功举办二期,使全体党员干部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如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了深入理解,并达成了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升意识、破解难题,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共识。

2、结合紧密,与生产经营工作相互渗透,统筹兼顾,实现共同促进。

各单位纷纷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活动。变电工区与春检工作紧密结合,开设活动专栏、建立活动档案,开展了“科学发展、电网安全”主题实践活动;调度通讯所做到“六个结合”,即做到与上台阶工作相结合、与省公司“三评”工作相结合、与全年工作任务相结合、与“三节约”活动相结合、与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相结合以及与ERP工作相结合;南关供电分公司把助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制订17项专项工作排版,并把“王乐精神”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宽城供电分公司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抓住制约本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提高售电量、抓电费自然回收率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想办法,对线损管理薄弱的站前棚户区挖掘降损空间。农电系统将学习实践活动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中,深化“三优四无”及“创一流”工作,使学习实践活动贯穿工作始终。

3、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挥突出

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普遍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真按照党员领导干部“五带头”的要求,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和开展调研活动。有的领导亲自授课,指导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调动了其他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明显。

4、突出亮点,以特色载体活动丰富学习实践活动内涵

各单位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如绿园供电分公司深入实施“1037”主题实践活动,即强化十种意识、开展三节约活动、落实七个提升目标,使实践活动有目标、有措施、有亮点、有特色;客户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发扬王乐精神,以科学发展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主题活动;计量中心提出以深化“先锋党员五样精”活动,并力求此项载体活动形成常态;培训中心在联系实际上有新思路,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设计自选动作,在长远发展上抓转向,将传统的仅作为提供教室的低定位,转变为既抓硬培训也抓软培训的功能提升的高定位。

5、强化指导,突出帮助和协调解决基层问题

各指导组和工作组深入基层,把握活动主要精神,确保正确方向;把握工作重点,突出特色亮点;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对基层进行指导。同时,本着共同学习的原则,有的指导组为基层提供《学习实践活动相关问题50题》,使基层活动有方向、学习有抓手,切实发挥了政策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的职能。

6、加强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浓厚

公司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通过《长春电业》、流动电视台、主网页专栏、《长春供电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等宣传平台集中反映和强力宣传活动动态。同时,加强与上级公司的沟通,及时将重大活动动态和活动成果上报省公司,实现有效沟通和宣传。注重痕迹管理,对上级及公司各种文件及时归档,做到了基础资料完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在方案的制定上联系本单位实际不够,存在照搬照套现象。

2、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具体和明确。

3、在体现实践特色上不明显,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下步建议:

1、学习力度仍需加强,特别要结合强化“十种意识”,进一步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力求人人皆知、深入理解。

2、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上下功夫,基点是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力争结合实际、体现特色、抓出常态。在总体工作之下,生产系统开展“电网建设保安全,科学发展上水平”主题活动;供电系统开展“实施1037工程,科学发展上水平”活动;机关开展“创建全能机关,科学发展上水平”实践活动;农电系统开展“强企惠农创一流,科学发展上水平”实践活动;多经系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创新创效闯市场,科学发展上台阶”特色载体活动。

3、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统筹兼顾,抓好结合,认真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的矛盾。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真正将省公司党组提出的“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贯彻到位、执行到位。

4、加强对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单位的关注,分系统抓好试点,把领导的联系点培育成学习实践活动的示范点,在全公司宣传和推广。

5、专题调研和解放思想讨论应超前做好指导工作,确保收到实效。

下一步工作安排:

1、全力推进下一阶段的调研及解放思想讨论活动,要做到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机关、各单位要切实采取多种形式,严格按照活动排版开展活动。

2、做好转段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个环节工作要早酝酿、早启动、早部署,紧密衔接,做好第一阶段总结,确定第二阶段重点,在活动进度上要比省公司适度超前。

3、各指导组要发挥对基层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引导作用,要将学习实践活动与上台阶工作有机结合,避免孤立、片面地开展活动,达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 高中数学 衔接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数学(微积分)是理工科(经管类)在本科学习阶段所接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其所教授的相关知识和思想方法也作为后期大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同时其内容也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个重要考察方面。但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们学习起来普遍反映难,学习效果较差。

而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惊喜的发现,在高中课本中开始出现导数、导数应用等高等数学中的内容;本以为随着高中内容的加深,高等数学的学习难度可以有所下降,但近几年的期末考察说明问题和以往相比并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好转。

虽然出现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高中的课程内容的加深,高等数学内容下移并没有改善高等数学学习情况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何将已下移的内容利用起来,将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对接起来就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着眼于西北地区独立院校来讨论上述问题,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上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原因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来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

二、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本次研究调查对象选取甘肃省某独立院校的500名大一新生为研究被试。该校共有大学一年级学生3000人左右,其中涉及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者2000人左右,抽样率达到25%。该校招收学生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被测学生中生源地为甘肃者比例达到60%以上,所以选择该校的学生具有代表性。此外,本测试选取大一新生的原因是大一学生初次接触高等数学且刚经过高考对高中数学仍有印象,据此认为大一的学生具有代表性。

(二)方法

由于本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可利用的量表,故本测试采取自编量表的方式进行研究(自编量表见附录)。该量表针对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较为紧密的预备类知识、极限与连续、导数及应用设置三大类共14道选择题并附加两道开放性问题。每类包含若干道选择题,各有四个选项,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被试总体在某个选项的集中度越高,越说明该选项是被试者认为的衔接方式。以随机发放的方式组织施测,在施测前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施测的目的和回答问题的方式,然后分别发给他们调查问卷,要求客观真实反应自己的情况。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4份,回收率为82.8%。数据全部输入电脑,用EXCEL系统进行分析。

三、结果

(一)预备类知识类的结果

(二)极限和连续类的结果

(三)导数及导数应用类的结果

四、分析与结论

表一的正割、余割、反三角函数一项中选择高中阶段仅提过的有67.87%,而这部分内容在高等数学的课程中仅在第一章预备知识中提及,且一般作为常识性结果在后期直接使用。从此处即可发现造成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误差的第一大因素就在于高中阶段与本科阶段知识的错位性,本科阶段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阶段并未提及,或虽有提及但并没有达到本科阶段所需要的高度。

表二的极限和连续学生选择高中未见过和高中仅提过的比例之和高达70%左右,而这部分内容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但由于一般的独立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学时都偏短,无法做到细致讲解,而独立学院中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的掌握速度和拓展能力不强,就会造成错位出现,这也就是造成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误差的第二大因素――自学能力的要求。高中数学学习时间长讲解细致,并不需要太强的自学能力,但本科阶段的课程需要介绍大量内容,许多内容无法做到像高中那样详细讲述,这就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由于自学能力要求错位,造成基础不牢,或理解不到位,就使得后期内容无法理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表三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导数与导数应用类中的衔接要求并不一致,八个相关内容中在高中内只有隐函数的导数和高阶导数两类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高中从未接触过,而其他六类选择高中学过的比例达到72%以上,但这72%中要求从头再讲一遍的选择均达到50%左右,而往往在这些方面高校教师发现有相关基础后会提高教学速度,忽略学生真实反映和情况,从这也可以看出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误差的第三大因素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在高中阶段三年的教学中一名教师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条件下一般不会中途调换教学班级,这样也就使得教师对所授课班级情况较为了解,反观高校教学,教师除了上课期间一般不和学生接触,而且一般一门课程仅持续一个学期,这样就造成教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无法做到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与速度,也就无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相关建议

(一)知识的错位性方面

在面对知识的错位性方面所带来的衔接问题时,就需要高校高等数学授课教师了解高中具体的讲授内容,避免知识的断层。具体来说就是需要高等数学授课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将视野向下衍生,及时了解高考动态,了解高考大纲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的衔接,不造成知识断层。

(二)自学能力的要求方面

在面对自学能力的要求方面所带来的衔接问题时,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前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夯实基础的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以往高等数学教学中讲授法占主体地位的局面,适当插入研讨,自学汇报等授课方式以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情况的了解方面

在面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方面所带来的衔接问题时,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进行中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除上课时间外,应利用课下答疑,课间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衔接问题,可以防止学生知识断层、能力不足等方面造成的学习困难,也可以防止由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造成的学习障碍,对教与学都有较大的意义。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现有研究成果掌握不足,仅做出了很有限的研究,希望本文可以促进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数学1-1(选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数学2-2(选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赵树.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

关键词:小骨窗;穿刺碎吸;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采取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临床疗效更好。本文通过比较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⒈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颅脑CT检查进行疾病确诊,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疾病史,且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其中A组中有3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3~79岁,平均年龄为(52.3±6.4)岁,其中男性疾病患者21例占67.74%,女性疾病患者10例占32.26%,患者出血量在36~87ml,平均出血量为(44.7±6.1)ml,发病至进行手术时间在5h~3d,平均时间为(13.2±2.1)h。B组中有3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1~76岁,平均年龄为(53.1±6.2)岁,其中男性疾病患者20例占64.52%,女性疾病患者11例占35.48%,患者出血量在35~89ml,平均出血量为(45.6±6.2)ml,发病至进行手术时间在5h~3d,平均时间为(14.2±2.0)h。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发病时间、男女比例、年龄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

⒈2方法 对所选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疾病治疗,其中A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对患者进行耳前直切口小骨窗开颅处理。硬脑膜作一“十”字切口,其边缘电凝止血,将颞上回及颞中回暴露。横形切开脑皮质并电凝止血,若血肿较深,则使用脑穿针穿刺确定血肿位置,进入血肿腔后采用细吸引器将血肿吸出,同时避免碰触患者血肿腔壁脑组织。在清除血肿后若发现患者有小血管活动性出血情况,则应在良好照明及较好暴露下电凝止血;若患者出现少量渗血情况则使用止血纱布覆盖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创腔进行冲洗直至清亮,血肿腔置入硅胶引流管。敞开硬脑膜,最后对患者颞肌、帽状腱膜以及头皮进行逐层缝合。

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即在对患者可在监护室床旁或手术室进行,一般采用局麻。根据CT定位,选择患者血肿较大的层面及距离患者皮层较近处为穿刺点,根据进针深度选择长短合适的穿刺针,而进针深度为人体体表穿刺点到血肿的中心距离。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铺巾、消毒,采用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穿刺针于穿刺点进针,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拔除,若血凝块或暗红色血液流出则穿刺成功。采用5ml空针对血肿进行多次抽吸后将4万U尿激酶注入患者血肿腔,保持2~3h开放。2次/d冲洗血肿腔并使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术后1~2d复查CT。若患者血肿明显溶解、占位效应明显减轻,可拔出该装置。

对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得分越高,则缺损程度越大。

⒈3数据处理 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数据检验采用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相较于A组,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低,且意识恢复时间较短(P

相较于A组,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小(P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疾病主要原因为血肿压迫推移脑组织导致出现急性颅内高压,从而损伤患者脑组织深部结构[1-2]。其中穿刺碎吸治疗能清除大部分血肿,以微创达到减压目的 [3-4]。由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可知,相较于小骨窗开颅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减少。

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20~30min后易出现血肿情况,而血肿情况易导致出现血肿急性占位挤压从而损伤患者周围脑组织。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时,需采取全身麻醉,且治疗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相关疾病并发症概率较大。而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作为微创手术治疗的一种,其手术时间较短,且临床操作受限小,并发症发生概率小[5-6]。微创穿刺碎吸术于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手术伤道直径较小,能够快速建立清除血肿通道,排除颅内液态血肿,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手术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小骨窗开颅术及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创伤小,临床疗效更为良好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好。

参考文献:

[1]杜洪澎,刘永良,刘鹏飞,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⑵:109-111.

[2]高凯,朱继,徐睿,等.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的外科治疗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⒆:1940-1942.

[3]张克利.二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⑾:1658-1659.

[4]杨君,魏进旺,梁启龙,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综合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⒄:147-151.

第4篇

(1.赤峰学院 院长办公室;2.赤峰学院 组织统战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赤峰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转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思想观念上、自身能力上以及社会层面上也面临着许多瓶颈问题,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赤峰学院;发展瓶颈;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89-02

赤峰学院作为合并升本10余年的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同全国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面临着很多瓶颈问题,需要不断克服,才能使学校在转型发展中顺利前行.

1 赤峰学院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

1.1 思想观念上的瓶颈制约,使得学校转型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缺失

制约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的首要瓶颈是学校内部内部自觉转型发展的理念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内部教学、科研本位的意识制约了转型发展,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来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还不强;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不爱动手实践,这些均为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造成障碍.

1.2 学校自身能力的瓶颈,制约了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自身能力与地方对区域性大学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建设的基础不足,特别是实验实训条件严重落后,不能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缺乏双师型教师,而且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改革的能力都不足;专业设置中传统专业比例较大应用型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1.3 社会层面上遇到的瓶颈,阻碍了学校的转型发展速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而且对于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够强大,影响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自治区(省)市共建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规模和格局上也受到一些限制,办学自主权和创新创造活力以及办学特色都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中,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政策法规上的缺失和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校地融合的深度发展.

2 赤峰学院转型发展遇到瓶颈困难的原因分析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的原因分析问题上,重庆三峡学院校长孙芳城指出,“地方高校存在的共同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起步晚、基础差、经费保障能力弱.二是后天失调,原有的师资队伍与‘双师型’要求差距较大.三是发展趋同,地方高校普遍存在贪大求全问题,在专业设置、课程问题上没有和企业人才需求对接.”赤峰学院转型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难除了上述三个原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虽然近年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但是和其他学校,特别是西部区高校相比较,所能获得的支持和资源等还是有限,而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二是学校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习惯还需进一步转变,虽然学校顶层设计中发展定位已经明确、发展思路已经清晰,但是由于是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内部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干部职工素质也存在差别,在如何把学校转型发展思路落实到实际工作的问题上,出现了差异,也影响了学校转型发展进程和质量.

3 克服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瓶颈的基本路径

赤峰学院转型发展不是单纯的学校的事情,而是涉及政府和社会多方的一项巨大工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在提升服务赤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所以,赤峰学院的转型发展,需要构建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以使学校能更好地与地方行业产业实现互动,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与贡献率,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3.1 转变观念,面向“地方”与“应用”,准确把握办学定位

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一是学校要树立起为地方服务的责任意识,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活力之源泉,生存之基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二是赤峰学院的办学理念及目标定位必须是面向“地方”与“应用”,以主动的意识、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融合一体,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2 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注重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一支有能力的教师队伍,要面向企业、社会、区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例如向地方选派科技特派员等.要引导教师主动为社会服务,将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企业研发需要相结合,促进应用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此外,要努力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3.3 争取各方面支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笔者认为,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要主动出击,与当地政府、企业等部门多联系、沟通,争取政府对学校更多、更大的财政支持,按照学校的转型发展速度,在当地财政中每年递增对学校的投入.除了增加财政支持以外,还要政策扶持,例如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面,要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有力推进校地融合的深度发展;鉴于新建本科院校所在地区对于人才需求不够大的问题,学校应该抽调教务、科研、二级学院的专业人士组成调研组,专题调研当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得出准确数据,为学校科学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作为自治区(省)市共建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要积极争取自治区(省)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使得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及办学自主权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建东,地方高校如何走出中国[J].成人教育,2005(9):20-21.

〔2〕刘向兵,李立囯.大学战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万华,张继明.低质公立高校的退出与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42-45.

〔4〕董泽芳.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04-20.

〔5〕赵芳林.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研究——以临沂大学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5篇

关键词:地理 高考改革背景 有效教学 实践研究

地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它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现有的高考体制的作用,在某种层面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体制下,地理教学应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研究出更多的与新高考体制相符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一、高中地理教学当前现状

因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当前,大多数高中均忽略地理学科,使得广大师生均将地理看作一种副科。地理教师忽略课程安排,投入的精力较少,创新意识薄弱,导致地理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同时,还有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模式,缺少对生活实践的联系,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缺少交流互动,这既制约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阻碍了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活跃,无法灵活运用地图。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包含各种信息和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一定的迟钝性。例如,剖析三大火炉的形成原因时,大多数学生通常仅仅回答自然原因,极少数学生考虑人为因素,问题思考不严谨。因此,一定要开展有效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教学概述

(一)内涵

截止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给出具体的有效教学内涵。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观念可知,关于有效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定义,其一,有效教学指代经由一段时间的投入后创造出最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成效显著的教学活动。其二,有效教学指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比较剖析两类定义,笔者个人认为有效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内涵:

1.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效果一般指代教学活动的开展结果,侧重对成绩提高与学生进步的考查。教学效果良好指代经由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成绩得到提升,学生个人得到发展。由此可知,成绩提高与个人发展是评判教学效果的基本指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态度是否认真并不能反映教学效果,而是通过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来映射。

2.教学效率高

教学效率高指代经由有效教学行为,以较小的投入便可获取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通俗来说是指全面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有效促进该能力的发展。

3.教学效益可观

教学效益可观指教学活动既可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教学目标,还满足预期教学目标以及基本教育需求。具体表现为:经由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关心全球问题,关注社会建设,积极宣扬科学精神,具备创新意识,拥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优化了社会发展理念。

(二)基本行为

1.教学内容应清晰

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学要点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概念解释明了、教学满足学生的认识能力、科学总结、及时回馈。

2.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可形象再现课程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教材、现代多媒体以及空间,留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借助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肢体行为活跃教学氛围,多多鼓励,不断增强自信心。

3.任务驱动

教师应为预留充足的时间探究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合理开展教学活动,禁止无节制的发散。

4.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有效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怀和关心学生,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与课外作业,及时检查教学开展情况,给予针对性评价等。

三、地理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步入高中校园后,学生接触的学科内容有所增多,不同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思维模式。为取长补短,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突出的学生一般选择理科,逻辑分析能力相对差的学生选择学习文科。然而,自颁布新高考政策后,高中生应勇往直前,在有效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尽量弥补弱势,进而全面迎战高考。

(一)参照地理高考新特点,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1.联系区域地理特征,有效渗透地理知识

地缘、客观事实与思维意识共同组成社会现象。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组成元素,它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地理知识的系统学习、规律的明确与结构的构建均离不开地图。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是传播地理知识的基本载体,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区域和系统地理,构建思维地图,同时,还应具备充足的地理事物,以此来活化抽象、单调的地理知识。

2.依托问题,明确复习范围

在教学设计环节,地理教师应打破常规,积极开展访谈活动,并参照访谈问题合理分类,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明确这一问题后,以此为依据,合理开展教学设计,其中应格外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综合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而增加当前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依据典型例题,优化思维方法

在新课标下,地理高考实体常常为社会热点问题,并不以教材体系来展现,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某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农业科技进步为背景,主要考查粮食产区这一问题,这是对现实问题的考查。同时,试题类型也正在从封闭型逐渐转向开放型,试题内容从教学案例慢慢过渡到现实命题,更加突显自主探究性,开拓了思维考查范围。当前的高考地理试题冲破了教材的束缚,侧重对能力立意的考查。因此,为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则应强化典型例题训练,尽可能用直白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地理事物。

(二)结合文理科生的逻辑思维,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参与性

地理科学主要讲述与自然现象相关的内容,原有的板书模式无法全面彰显课程魅力,而多媒体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因多媒体集声音、视频与图片于一身,它可增加学生的记忆深度,丰富学生的个人感受,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课堂参与性。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节内容时,教师应从多种渠道搜集教学资源,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播放与98洪灾、四川洪灾等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巨大危害性,掌握基本的灾害防治常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2.努力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能活跃课堂氛围,但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教师应巧妙转化、讲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会地理知识,并不仅仅是活动课。地理教师应参照所讲授,结合知识背景,合理设计活动主题,有效穿插课堂知识点,科学设定知识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积极探索,找到答案。同时,因地理学科比较特殊,所以,应明确文理科生各自优势,并充分发挥,共同进步,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自然与人文地理共同组成地理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倾向对自然现象的解读,进而让人们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全面预防自然灾害,理科生在逻辑推理与基本运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他们在小组探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带领文科生剖析和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人文地理则主要阐述人文现象,文科生在该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他们可带动理科生,一起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因地理教学中包含许多概念,且比较抽象,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则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例如,学习宇宙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引入孙悟空与筋斗云的故事,众所周知,孙悟空翻个跟头可行走十万八千里,可在孙悟空翻越百个跟头后,仍未到达天际的尽头,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的广阔和无穷。

此种教学可有效调动学习自主性,并可指引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全面解决活动任务。同时,教师应留心观察周边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帮助学生构建与自身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三)有效发挥学习自主性,创新课堂讲授方法

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改中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认识,人们逐渐冲破原有满堂灌式授课模式的束缚。在高考改革这一大背景下,结合新课改标准,对讲授法进行重新界定,赋予其丰富内涵,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学活动更加民主化,教师要有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具体包含以下讲授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讲授方法。

1.图示讲解法

地理学科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和原理,而图示讲解法是指依照概念和原理,经由图形将其具体化,并进行注释说明,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概念原理。例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时,地理教师可绘制直射点回归图示,清晰注明图示中各个纬线的内涵、曲线集合点与直射点动向,则学生便可参照图示来判断直射点的具置。此种讲授方法可大大提升注意力,显著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经由教师讲解让学生形成深刻记忆。

2.剖析法

地理教师可参照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点层,逐步剖析,有序解释本质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地理知识、全面掌握基本原理。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与人类这节内容时,应仔细剖析自然资源与人类这对矛盾,这两者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关系剖析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的内涵,便于理解掌握。例如,在讲解三圈流时,某位学生大胆假设,若地球反方向自转,则三圈流会如何变化。因在本节教学中,笔者通过地表均匀与地球停止自转引出本节内容,学生只要联想导出内容,经由讨论,便可得知自转的具体影,得出以下结论:只要出现三圈环流,依据存在气压带与风带,仅仅风向出现改变。

(四)科学总结,及时反馈

1.教师总结

学生虽然是教学小结的主体,但教师仍旧发挥着指导作用,要求教师肩负小结任务。通常包含以下两种小结方式:其一,知识小结。这是一种应用最多的小结方法,主要应用在知识梳理中,突显重点内容;其二,铺垫小结。此类总结是指概括本节内容的同时,设下悬念,引人思考。例如,在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内容时,设计如下小结:城市人口所占据的比重是评判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标准,且该比重与城市化水平呈现正相关,则是否可理解为城市规模可毫无节制地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可肆意增长。对于这一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重点研究,以此来为下节城市化问题的讲解奠定基础。

2.学生总结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同样,学生也是教学小结中的主体。学生的切身总结不仅可深入认识知识体系,还可帮助学生明确重难点内容,便于教学情况的全面掌握。

3.升华总结

在升华总结中不再强调本节知识点,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拓展,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升华,也可从整篇文章出发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探索宇宙这节内容时,对于地外文明探索这一问题,经由小组讨论后,做出如下总结:对于人类而言,探索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现代人与古代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宇宙探索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探索人与宇宙这两者关联的活动。虽然这种探索非常艰辛,且成功的可能性较小,但即便经由努力,毫无收获,也是成功,这是以为内它从侧面揭示了宇宙生命的珍贵与稀少,并能印证我们的生存价值。此种总结慷慨激昂、发人深省,可将地理教学推向。

四、结语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高考能力标准不断提升、教学方法落后单一、试题涉及面狭窄等问题。在高考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为全面应对政策变化,打造更加理想的地理高考成绩,地理教学应在突显效果的同时,强调效率。地理教师则应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冲破满堂灌的束缚,注重自主学习,回归知识本源,加强知识梳理,灵活驾驭高考试题,积极构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帆.地理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2):55-57.

[2]杨帆,刘源泉,潘婷等.2012年新课程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5):48-54.

[3]梅国红,陈涓.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地理教育,2015,(6):45-47.

[4]姜钟光.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5,(8):183-184.

[6]林惠兰.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4):124.

[7]李洪龙.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3(4):111-113.

第6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阵地。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一个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新的教育观念辅助以新的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就地理学科而言,要求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生素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才能轻松、快捷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培养多渠道性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个主渠道。地理课本以它的独特性及内容的限制,课时和时空的影响,许多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不能讲清楚,从而使许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完全由课堂来完成,尤其一些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等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如: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时,涉及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社会和环境等主要因素,学生难以理解并且枯燥,同时也影响了能力的培养。但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后,再依据工业布局原理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时,学生就会容易接受。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课堂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方法单一,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在课堂45分钟内,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应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课前的准备和多元化渠道的探究上。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大都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境,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四、创设研究情境

创新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带有研究氛围的教学环境,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验运用学科综合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从中获得直接体验。现行高中教材中,每节课后都安排了“活动”内容,特别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为学生讨论创造了条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培养他们实地考察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课后及时总结

复习小结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老师应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水平获得及时总结、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地理课堂小结的方法很多,有归纳总结法、绘图列表法、练习检测法、比较法、联想法等等。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另外,还要针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盲目性,指导他们如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怎样撰写小论文等。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中学地理学报,2004(7).

第7篇

【关键字词】初中地理学科;实验教学;策略方案

根据新课改大纲的教学要求,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此前提背景下,各地初中学校开展了针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改革。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应当首先从课堂知识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时间、机会去自主观察、自行实践,最终掌握本节课堂的知识要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掌握,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科目的学习乐趣所在,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中,笔者将以《大洲和大洋》一课为试验课堂教学案例。第一,为同学介绍国内外著名航天员的故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结合世界的海陆地图,引导学生去观察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陆地总面积约30%,海洋总面积约70%的结论。同时,观察海洋、陆地的分布规律,得出——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少,海洋面积较大,南极洲由陆地构成;北半球海洋面积较少,陆地面积较大,北冰洋由海洋构成的结论。第三,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一: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获得一个地球仪,随意将地球分成体积均等的两半,观察其中陆地、海洋面积的所占比重大小。学生们发现,海洋面积总是要大于陆地的面积。第四,在学习了课本上关于“海峡”、“海洋”、“岛屿”的定义后,从地球仪上依次找出:马六甲海峡、黄海、太平洋、亚洲、印度半岛和台湾岛。第五,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准确标记出四大洋和七大洲。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然后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结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南极欧大洋。第六,设计课题实验活动之三: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注意赤道和180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学生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它位于北极周围,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最后归纳小结,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课后探究,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

二、初中地理课堂试验教学的要点策略

第一,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地理试验课程。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学校,加强地理试验课堂教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当为地理实验课堂配置必要的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必要的教学工具,例如绘图仪器、测量仪器、地球仪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实验课堂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生动的学习体验,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快乐、和谐、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地关心与支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提出疑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多利用个人的课余时间,去查找、收集关于地理知识的材料,拓展阅读面,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第三,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大胆验证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实验证明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提示、创建情境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继续完成学习活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至完成地理实验学习活动。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科目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创建活跃、自由、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各地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实验课堂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生平,古新.浅析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甘南地区为例[J].学周刊,2017,(07):77-78.

[2]唐祥蓉.地理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方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97-98.

[3]张雅琪.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J].才智,2016,(12):50.

[4]张术良.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27):122.

第8篇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9001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地图来表达事物的联系,高中地理n程标准也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时刻与地图打交道,只有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巧用地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一、导入时巧用地图,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理事物的许多特点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对地图的比较、观察和分析得出,学生利用地图可以更好、更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准备好四幅挂图,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和东北的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东北年降水量、气温分布图。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直观的地图调动起来,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经过对这四幅地图的观察比较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师生共同分析这些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缺点。由于教师展示挂图,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理解会更加到位。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方面的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探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达成认知共识。

在地理课堂导入时,巧用地图,便于学生直观搜集资料,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问时巧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考题时,学生时常出现思维卡壳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突破角度。很多时候,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合适的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思考,问题自然顺利解决。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相关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区位能源开发的条件。师生一起梳理完教材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思考题:分析比较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如果只提供文字资料,学生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答题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也难以继续展开。这时,教师引入地图,分别给学生呈现内蒙古东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交通路线图、山西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和交通路线图。学生通过对这四幅地图的综合观察、分析之后,对这两个地区资源、交通、市场的状况进行比较,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进行必要补充,整堂课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这堂课教师对地图的使用恰到好处,学生利用地图,轻松地解决了思考题,培养了读图能力和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时巧用地图,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可利用地图,指导学生进行填图。填图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填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由自转和公转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知识点多,教学难度较大。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许多抽象概念,还要学会看图、画图。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不再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结,而是采取让学生填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将地球自转空白图和地球公转空白图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地球自转空白图上面标出地轴,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在地球公转空白图上标出公转方向和周期、速度,近、远日点,春、秋分日,夏、冬至日,晨昏线以及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和五带。这样学生可以更准确、深刻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