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2: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康复训练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脑卒中;卒中单元;医疗模式;VC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是至今尚未有一种特效的药物或手段来治疗。目前国内外开展对卒中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卒中单元”是治疗卒中较为有效的手段[1,2]。然而,目前我国的“卒中单元”仅在部分大医院进行,没有向基层社区医院延伸,更没有被患者及家属认识和掌握,在卒中的防治中是一个严重缺陷。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提高卒中的防治效果。我们把我院五年前建立的“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已取得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制成VCD教学和康复训练示教片,旨在向人们宣传卒中防治知识和介绍卒中单元的内容,更主要的是给患者在康复功能训练中根据自身残障模仿此片相关动作进行康复训练,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VCD片的主要内容 ①介绍卒中单元的内涵,包括卒中单元产生的背景、内容及运作模式、卒中的防治基础知识等。②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的机理、意义和运动模式,③作业疗法④失语矫治等。
12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3]。同时以头颅CT或MRI扫描图片作为诊断依据。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9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3~88岁,平均59岁,病程05~3 d,平均15 d,为了不违反医学伦理道德,用本人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论文中对照组80例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68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42~80岁,平均60岁,病程05~6 d,平均18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伴发疾病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根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包括卒中本身或/及其他因素而致的死亡,②卒中四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③一个月后对观察组进行VCD片掌握程度的评定。
14 实施模式 ①患者入住卒中单元病房后12 h内完成必要的检查确立诊断,由治疗小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②急性脑损伤注意脑保护,避免或减少缺血性或/及灌注性脑损伤,③向患者或及家属介绍并观看VCD片的内容,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并实施,④全程心理医师介入以消除或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重建自信心,⑤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纠正不良生活方式,⑥加强支持疗法,包括由营养师及主诊医生共同制定患者的饮食计划。
15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经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常见四种并发症发生率 卒中常见的压疮、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和关节僵硬四种并发症,观察组共有7例(7%),对照组19例(2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 P
23 一个月后测评患者对VCD内涵的认识及掌握程度 ①观察组健在患者对卒中的防治知识有所认识,消除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提高了自信心。②入院前有嗜烟酒的8例和抽烟的12例均已戒烟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③进步以上的患者均已掌握康复训练的动作并能在医务人员或/及家人的指导、陪同下或独立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3 讨论
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它采用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以及营养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面干预,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它具有良好效果的原因[4],由于基层医院受到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正规的卒中单元,我们根据卒中单元的内涵而自行设计一套适用于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应用临床也取得良好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常见的压疮、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把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制成VCD光碟,不仅有利于把卒中单元的内涵向基层医院、社区及家庭延伸,不仅为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提供模式,而且对于宣传卒中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卒中的复发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对卒中患者的测试结果已证实了这一点,此外,用VCD光碟作为卒中防治宣传教育等方面费用较少,简单可行,实用性较好。
参 考 文 献
[1] 杨新荣脑血管病管理治疗新模式卒中单元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2):22.
[2] 杨锐,王拥军.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79781.
【关键词】 急性心急梗死; 深呼吸; 咳嗽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受损,甚至出现坏死现象,致使心肌收缩能力变弱,产生左室功能障碍的情况,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左心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加重患者家庭负担[1]。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治疗,使其心功能状况得以改善,使运动耐量增加,减慢动脉硬化病变发展速度[2]。康复训练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深呼吸、咳嗽训练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43.29±7.6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给予深呼吸、咳嗽训练,男26例,女17例,年龄42~76岁,平均(42.15±7.66)岁,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方法 对照组:常规训练。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卧床休息24 h后,于第2天抬高床头,抬高角度为30度,专业人员需帮助患者实施膝关节被动运动。术后3 d,患者需接受床上坐起训练,每天3次,每次坚持10 min,术后4~5 d,床上坐起训练次数可适度增加,术后6~7 d,可让患者站立于床边,每天3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站立时间。术后8~9 d,可对四肢关节进行活动,于室内慢慢行走。术后10~14 d,患者需练习步行,步行距离可逐渐增加,由临床医师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给予深呼吸、咳嗽训练。(1)深呼吸训练。训练时,让患者身体放松,取卧位,然后经鼻深吸一口气,并憋住气保持几秒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气体交换,可以让部分塌陷肺泡重新扩张;然后经口腔将气体缓慢呼出,可以配合缩唇呼吸技术,使气体充分排出。患者的精神完全集中于腹部,同时将一只手置于腹部,经鼻腔缓慢呼吸,心中可默数5个数。同时在呼气过程中,患者需将腹部收缩,这一过程要重复7次。(2)咳嗽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会有先兆症状,患者会感到心前区或者胸骨下部位剧烈疼痛,且持续时间长,伴有心慌、冷汗、气促等症状,此时患者需保持平静,在深呼吸后,用力咳嗽,会有震动、胸压产生,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法。先深吸气:以达到吸气容量。吸气后暂时闭气:让气体在肺部获得最大分布。关闭声门:当气体分布到最大范围时紧闭声门,增强气道压力。并增加腹内压使胸腹腔加压,让呼气时出现高速气流。声门开放:肺内压显著增高时,将声门突然打开,可形成由肺内冲出高速气流,移动分泌物,随咳嗽而排除体外。(3)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3个方面,即被动活动、主动与主动助力活动、牵张活动。其中,被动活动指的是完全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没有任何的主动肌肉收缩运动,外力可以由机械、重力或者他人的帮助下产生作用,常用于患者无法活动;主动与主动助力活动即借助他人或者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活动,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运动协调性与功能性活动训练,主要是因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因此事先做好协调工作非常重要;牵张活动指的是通过对关节的持续牵引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主要在挛缩关节中应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住院时间、Barther指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1)心功能分级:利用NYHA分级法[3],将患者心功能分为Ⅰ、Ⅱ、Ⅲ、Ⅳ级。(2)Barther指数[4]:采用美国Barther1965年制定的标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住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均由医护人员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Barther指数、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Barther指数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比较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肌梗死再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人群死亡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致死原因,从2004年卫生部所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病例中,城市人口占38%,而农村人口则占27%,其在各种致死原因当中占据首位,而各种冠心病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是其最主要的致残与致死因素[3]。因此,怎样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心血管内科中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大约在32%~48%之间,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因心肌发生缺血坏死,心肌的收缩力显著减弱,心室的顺应性与心肌收缩难以协调,一旦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并且为急性期,若不采取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则会产生严重的危害[4]。
AMI(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之一,这类患者通常会存在心理障碍与功能障碍,对患者疾病的预后与康复影响非常大[5]。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胸前气促、疼痛等症状,濒死感非常强烈,进而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6]。患者进入住院病房后,因会陌生的病房环境陌生,会加深担忧感[7]。以往有相关资料显示,对于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而言,术后需卧床2~3周,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8]。目前,有很多医学界专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进行卧床休息,不利于其身体的恢复,患者绝对卧床7~10 d后,循环血流量会降低,减少70~80 mL,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性低血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极易出现血栓栓塞的情况[9]。
有资料表明,约有1/3的患者在绝对卧床休息期间,下肢静脉有凝血块形成,而且患者肺活量明显降低,肺通气功能也逐渐减弱,肌肉收缩力、肌肉体积下降,卧床休息达到7 d后,肌肉收缩力可能会降低10%~15%[10]。除此之外,患者若长期卧床休息,还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11]。
通过适度参与运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冠状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内皮与神经代谢调节功能,通过对血流进行调节,使运动心肌氧得以满足,经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血红素加氧酶等,使患者血管平滑肌抗氧化能力提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起到促进作用,能够达到维持血流、舒张血管的目的,还可使血小板聚集减少[12]。急性心肌梗死尽早接受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死亡率,通过运动,有利于使其心脏功能提高,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3]。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重症疾病,该疾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采取措施可以使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不过患者还需接受康复训练,使其体能逐渐恢复,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14]。通过给予心脏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患者还要接受深呼吸训练与咳嗽训练,通过接受这两项训练,可以使心肌灌注增加,将压低的ST段改善,降低心绞痛发生率,同时控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控制疾病死亡率,使患者心脏状态得以控制[15]。呼吸训练是让患者逐渐放松的一种方式,放松训练具备多种功能,主要表现为:使患者神达到心理放松、身体放松的目的,患者疲劳与紧张感,使其心理压力减轻,对兴奋水平可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改善焦虑情况[16]。放松训练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类型的疾病都可通过深呼吸训练,使患者情绪逐渐稳定,便于更好的接受治疗[17]。深呼吸训练与咳嗽训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不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且无需借助其他器械,便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使预后得到改善,这种治疗方式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非常高,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效果[18]。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中按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级情况比较,对照组分别是23、14、5、1例,而观察组分别是8、18、10、7例,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接受咳嗽、呼吸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很大改善,且Barther指数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给予呼吸、咳嗽训练,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Barther指数,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提高康复期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急梗死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不利于其身体的恢复,通过适度参与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咳嗽训练与深呼吸训练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便于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佳.急性心肌梗死后康复训练疗效2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5):315-316.
[2]仙.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5(9):953-954.
[3]滕长波,王晓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1,12(1):28-29.
[4]郑曼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作用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13(21):113-115.
[5]马壮,吴军.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2(16):3028-3029.
[6]童素梅,洪梅花,姚景鹏.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4(9):62-65.
[7]刘亚楠,何井华,杨林霞,等.增量原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3(12):127-129.
[8]胡经文,刘美丽,王文茹,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11(7):593-596.
[9]王志红,黎月英,霍燕嫦.两种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3(8):56-60.
[10]童素梅,洪梅花,姚景鹏.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运动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924-926.
[11]苏明华,宋孟龙,冯旋U.动态监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5(1):636-637.
[12]胡伟芳,周娟华,沈国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14(3):552-553.
[13]王晓云.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8(3):302-303.
[14]李荣成.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原探讨[J].安徽医学,2010,45(6):115-117.
[15]刘容.11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26(12):125-128.
[16]张秀琴,侯瑞莲,周冬梅.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35(1):631-633.
[17]程少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4):202-203.
关键词 网球 专项运动学生 腰部损伤 康复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随着网球运动的开展,网球方面的论文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蒋伟浩在科研统计中指出:运动医学方面文章有245篇,占总数38.5%;栾丽霞和徐翔峰调查了511名参与网球运动的学生,发生损伤42人,占总人数8.2%。依次为腕关节损伤、膝、踝、腰部等;吴丽君对我国32名一级男子网球运动员调查发现,创伤发生率为100%。损伤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国外调查表明:每周保持1-2h的运动量,有32%在一个正常的季节中会遭受至少一种与网球损伤,随运动时间延长,每周超过9h时,受伤达49%。在各项统计中,可以看出学习损伤相应的康复训练对于每个网球运动者都是不可缺席的必修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人。
1.2 研究方法
(1)数据统计法。用Excel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调查问卷法。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问卷内容,随机发放给教育学院08级、09级网球专项学生,共60份;有效卷48份;无效卷12份。
2结果与分析
2.1腰部损伤现状与分析
2.1.1 腰部损伤现状统计
2008级腰部损失14人,无损伤8人,2008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6%;2009级腰部损伤18人,无损伤8人,2009级受伤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4%。通过数据对比,说明球龄较短的受伤百分比较高。
2.1.2损伤与技术动作关系统计表
损伤主要技术动作由高到低的排序:发球24人占总百分比的30%、急停变向18人占总百分比的23%、高压球16人占总百分比的20%、正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反手抽球6人占总百分比的8%、正于削球4人占总百分比的5%、快速奔跑4人占总百分比的5%、截击2人占总百分比的3%、反手削球0人占总百分比的0%。由此可知,应该从技术特点和身体解剖学去预防损伤发生。
2.1.3损伤后续处理情况统计
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0人占百分比的42%;发生损伤后未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8人占百分比的58%。由此可知,运动损伤后续处理并不到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降低损伤程度。
2.1.4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措施结果统计表
有22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及时采取药物外敷的治疗方法,占38%;有14名学生在发生损伤后采取自我康复措施训练,占25%。有12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推拿的治疗方法,占20%;有10名学生发生损伤后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占17%。
2.2腰部损伤康复训练治疗
2.2.1前期预防教育
(1)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2)系统学习网球技术;(3)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比赛;(4)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紧急处理措施;(5)护具的使用。
2.2.2后期康复教育
(1)急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急性腰伤主要指发生于腰部、腰骶部和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及关节扭伤。需要注意:①发生损伤后的即时处理方法:在未确诊损伤具体部位前,现场处理切忌盲目手法治疗,以冷敷、休息为主要措施;②康复早期训练,应以徒手练习为主,阻抗负荷要缓慢加量,练习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应由小到大;③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④练习结束后应注意放松腰部肌肉,可经常性自我腰部按摩。
(2)慢性腰伤的康复教育:慢性损伤,主要是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不具备运动损伤简单处理方法及对后果认识不足所致。需要注意:①增强核心稳定性、力量等针对性训练,以加强腰、腹肌力量、伤患局部肌力不足为主的训练;②在进行腰部力量训练与必要比赛时,建议使用护腰带,以加强保护预防措施;③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除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外敷治疗外,提倡运动员经常进行腰部自我按摩。
3结论
(1)网球专项运动学生运动腰部损伤发生率高达67%;与损伤相关程度较高的技术动作是发球、急停变向等。发生损伤后有58%的学生未处理;有42%的学生进行了处理。药物外敷与自我进行康复为学生主要采用的康复手段;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Berg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余进行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两组患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Berg评定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因素,我科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发病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受损的功能,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同时电针、生物反馈刺激等促醒护理促进患者神经轴突突触的早期建立,也有利于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传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往往错过最初的一段最佳干预时间,即使后期采取运动康复训练。从我科本次研究来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虽然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早期干预护理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Berg及BI评分,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排放[M].康复护理学,2012,6:1576-157.
[2]韩芳.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会议论文,2010,60.
[3]王津.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01):34-34.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78-03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几乎占据整个脑卒中患病群体的60%~70%。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由于老年人脑部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病症,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均呈现出显著升高的态势,使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日益转变,以及康复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其超早期康复护理也被逐步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辅助治疗。本研究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就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确诊,并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严格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7.4)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1~82岁,平均(68.7±7.5)岁。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1)入院12h内康复护理:准确细致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实际病情,并严格依照所获得的评估结果积极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健康宣教方案,科学的饮食干预方案以及系统的康复干预方案,同时针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所存在的负性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2)入院12~24h内康复护理:严密监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指导患者及家属将患肢保持正常功能位,仰卧位时应将患肢适当抬高,使上肢臂保持外旋外展状态,将肘与腕伸直在同一平面,手心朝上并使掌指关节分开,将软枕置于患侧臀下位置以防止压疮,同时使下肢处于中立位,使脚背与床面保持垂直,并将双下肢适当抬高以保持静脉回流通畅;患侧卧位时应将患臂向前伸位,使手部适当外旋至功能位,将掌心朝上并保持手指拉开状态,健侧腿屈曲超前,患侧腿微屈;健侧卧位时应于胸前放置软枕,并使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保持充分伸展,防止垂腕现象发生,同时自然放置髋关节和膝关节。(3)入院24~72h内康复护理:严格依照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实际病情积极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首先以被动活动四肢为主,开展翻身、床上大小便、床上桥式运动或移动等相关锻炼项目,并指导其掌握内旋肩关节和内收健侧上臂等动作。而待肢体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可逐步开始下床进行主动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应由人工辅助逐步过渡到借助康复器械,对于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应遵循适度增加和延长的原则。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标准: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或增加为无变化;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三者之和计为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FMA最高分为66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好。BI满分为10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轻度功能障碍:61~99分;中度功能障碍:41~60分,重度功能障碍:40分及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和91.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和6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组与对照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FMA和BI评分值分别为(53.69±4.25)分和(73.52±6.6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72±3.60)分和(61.65±5.0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直以来,时间始终是脑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脑动脉闭塞动物模型神经细胞的恢复与血管闭塞时间存在紧密关系。一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初始时期,其并不是所有的脑细胞都已经死亡,存在于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往往会经历一个从可逆性缺血到不可逆性梗死的发展历程,故脑细胞会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逐步遭受到破坏。因此,如果能在发病后的数小时内积极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则能够使患者濒死的脑细胞得到最大限度的挽救,进一步缩小梗死范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现代康复学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使其在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因而,护理人员通过康复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自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以及机体运动的协调性。目前临床对于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常常为患者的恢复期,以避免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发生。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相对较弱,功能重塑性较差,同时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因此,尽早的康复训练,并将会促进脑组织和脑细胞重新建立自主的循环侧支,诱导病灶周围脑细胞的代谢,扩大脑细胞的可塑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机器人论文格式,欢迎赏析。
××此处填写论文题目××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绪论................................................................................................................................................................13
1.1×××.........................................................................................................................................................14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15
2.1数值模型................................................................................................................................................16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机器人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绩
【摘要】在早期,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己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中国已经具备生产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的能力,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十分朝阳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器人发展成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FR)将机器人定义如下: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人称为(家政)服务机器人,应用于特殊环境称为专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机器人称为工业机器人[1]。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均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愈发重视。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也被认为是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2]。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工业机器人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在1984年指出:机器人就是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是如今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是高智商的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装备[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惊人,而且每年的需求量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相关专家曾经预测,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趋势,在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预计可达到约十几万台套以上[4]。为了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迅速缩短,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站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国外的新技术,新思想,在此同时,国家的支持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专业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超过50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超过200家上。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二、移动机器人
我国从八五期间开始研究移动机器人。虽然与世界上的许多强国相比发展比较落后,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我国投入大量人员,大力支持此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室外机器人的某种关键技术,我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由清华大学研制的的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Ⅲ,Ⅴ型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从以前的一无所知,到逐渐引进,从初步引进到不断改革,我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深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许许多多高智能,富有情感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更好地服务[5]。
三、仿生机器人
目前,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仿生机器人,主要分为3大类:仿生物、仿人和生物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凭借其灵敏的感知系统以及以及灵巧的行为能力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劳作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所以,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对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进行了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在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大力支持下,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出了能实现简单操作作业和抓持的3指9自由度仿生手。仿生机器人在娱乐、服务,甚至军事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经成为21世纪机器人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
四、医疗与康复机器人
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首先开展了对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而我国在此方面的速度相比起来却发展较晚,目前,主要有一些研究所,高校以及一小部分企业正在开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哈工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对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已经研制出十分优秀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机器人可以模拟踝关节的运动姿态等规律、正常人的行走步态.清华大学的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对下肢训练器研究也比较先进,做了一定的深入探索,开发出肌电反馈控制康复器设备等优秀的康复机器人。我国的一部分公司如浙江金华、北京宝达华等企业也不断致力于我国的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康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就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通过查找文献,看到许多前沿的机器人,也看到了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方面的成绩,认识到机器人行业对各行各业的帮助,深受启发。我相信,在我国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产业一定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Servicerobots[EB/OL].[2013-06-09].http://ifr.org/service-robots/.
[2]徐扬生.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科学时报,2010-08-12
[3]孙英飞,罗爱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4月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总结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成效。但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探讨与尝试。
一、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1.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却往往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这样就形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要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建立以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计划结构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几年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调整特殊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缩减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提高它们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特殊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时数由过去的2600学时减少到2 400学时,实践教学由过去的28周增加到35周,实践教学周数占总学时周数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26%。教学计划的调整,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
建立相应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实践教学文件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运行。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对待,建立了各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一套较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构建了较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有了可操作性,便于监督管理,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局面。
二、改革特殊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在整个学习阶段共安排4次,分布在第3学期到第6学期,每学期1—2周,共5周时间。教育见习即认识实习,目的是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教学状况,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树立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为保证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特殊儿童,我们采取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安排在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即培智学校、盲校、聋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教育见习实施前,制定一系列教育见习管理文件,包括教育见习实施计划、见习管理规定、师生考核标准等,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通过教育见习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坚定了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教育技能训练被安排在第7学期,是一次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习。通过四周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了解特殊学校的教学实际,基本掌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第一周,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录相“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师生一起评课,要求学生写评课稿;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教案;第三周,进行学生独立课堂教学训练,把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和指导教师一起评课,分析学生讲课中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周,学生在第三周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第二轮的课堂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经过三届学生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和实习经费,又便于管理,提高了实习效率。
2.毕业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趋向及个人特长独立选择实习单位。通过独立联系实习单位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了机会。对于少数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社会化程度,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了5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实习方案,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3.7±4.6)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8±5.6)岁。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4.1±4.9)岁。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知识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干预小组,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
1.3护理干预内容
1.3.1饮食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要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少吃或不吃肥肉、蛋类、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较多食物,适量吃一些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6]。每餐饭前护理人员和患者均要洗净双手。在患者胸前应铺上毛巾,然后按患者平时吃饭的习惯,有顺序的喂饭。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假性麻痹的患者进食易呛咳,嘱患者取健侧卧位,由健侧口角缓缓给予流质饮食,可减轻呛咳,防止吸入性肺炎。鼻饲患者给予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饮食,保证每日足够热量。同时注意鼻饲管的护理。面舌瘫患者,喂食时态度要和蔼、耐心,每次喂食量要少,饭后清洁口腔。
1.3.2皮肤压疮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瘫痪肢体受压,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易发生缺血缺氧而坏死形成褥疮,应进行必要的皮肤压疮护理,每2 h对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勤洗澡、勤更衣,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的发生,严重偏瘫者及早使用气垫床。
1.3.3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先进行日常生活训练,鼓励患者自己进食、洗漱、穿衣、梳头、写字等,依靠健肢帮助患肢,暗示患者能独立完成。协助患者经常变换,采取按摩、推拿、搓、摇等手法,刺激关节运动,协助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运动,使患者逐渐从被动过度到主动运动。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和功能的目的。此外,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渐大,时间由短到长,被动与主动运动,床上与床下运动相结合。
1.3.4言语障碍康复护理 约2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言语障碍,言语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7]。在训练的早期,应与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讲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使患者有讲话的欲望。鼓励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情感,如让患者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应与家属配合指导患者反复练习发音。能发音的患者,应反复练习听读,强化刺激,直到患者理解为止。
1.3.5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8]。患者由于肢体瘫痪,活动受限,语言表达困难,常出现消沉、易怒、焦虑情绪,有的对生活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心理,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各项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和悲观恐惧。
1.4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率,并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相应的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对比 经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1.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利影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表明,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皮肤压疮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言语障碍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实验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