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港口经济论文

港口经济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2: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港口经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港口经济论文

第1篇

1港口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各地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纷纷通过建立新区作为试点。新区的建设是当前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设立新区在许多方面与国家当前的发展战略是不谋而合的。首先,建立港口新区推进了工业化发展,目前中国经济较大的依赖房地产等行业,运行中的风险较大,国家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制造业,以期改变所在城市的产业格局。其次,建立港口新区带来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国家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目标,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港口新区突破原来的港口范围,在一个新的地点进行规划和发展,促进当地农民的土地流转和交易,新区内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岗位提供给失地的农民,改变农民的身份向市民转变,促进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最后,建立港口新区提升当地的城市地位和发展潜力。新区建设本来是城市拓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内地城市也在发展新区,港口城市发展新区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设立港口新区来带动城市的繁荣。港口新区的发展势必带来本地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远洋运输、国际商务等资源在城市的分配,体现物资流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中国各地建设港口新区的现状

我国沿海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纷纷根据自身情况设了港口新区,大力建设。譬如青岛的西海岸新区在2014年6月获批,在批复函中明确指出西海岸经济新区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尤其指出将西海岸经济区发展成为国际合作的先导区,这就意味着要体现港口物流行业在新区中的重要地位,要在港口新区内建设一批保税物流港区、各种类型的加工区、跨国投资产业园等等。2013年浙江舟山群岛港口新区获批,定位为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建成国际港口物流的枢纽,壮大发展航运物流相关的产业,如船舶制造、海洋旅游、远洋渔业等。中国最早建设的港口新区为1994年获批的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滨海新区逐渐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新区。1996年上海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契机提出了建设上海港口新区,2010年5月获批,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在2003年上海港口新区启动到2013年底,上海港口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在45%幅度的年增长。

3建设港口新区和港口物流的发展建议

3.1重视港口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新区的建设除了接受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而且还要有效承接中心城区的人口疏导,港口新区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产城一体化空间。为了实现以上的城市功能,港口新城在建设初期必须要做好规划,尤其是基础设施的空间规划,明确发展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好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仓储区、港口物流区科学布局。建设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铁路、公路网络、物流和配送园区,壮大地区的港口物流、航运产业。

3.2发展港口新区的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区在有些地方称为CBD商务区,很多发达的城市都有著名的总部经济区,纽约CBD、巴黎拉德芳斯CBD、北京国贸CBD等等。在中国,具有一定城市地位的城市可以在发展港口新区的时候,把港口新区作为总部经济基地来发展开发,总部经济区有着较好的聚集效应,对当地的区域经济有着较好的外溢效应,如税收、产业聚集、产业关联、消费带动效应等等。港口新区则可以吸引国际跨国物流公司和航运企业的总部落户,建设区域的航运中心,在发展传统港口物流的同时要关注新兴的物流业态,如冷链物流、电子物流。建设港口新区总部经济的时候同时要为国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推进当地的高档5A写字楼的建设、人才吸引落户政策等等。

3.3发展港口新区的港口物流建设

港口新区的建设必须以发展当地的港口物流作为核心工作,港口物流的发展为新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服务当地的工业、商贸企业。新区的港口物流必要要和新区内的企业互动、协调发展。新区的港口物流建设不仅仅要体现港口的装卸、运输和中转功能,还要发展综合的物流服务系统,如配送、仓储、配送、物流金融服务等等,通过新区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工业产业的集群发展。

3.4延长港口航运物流服务链条

建设港口新区,航运功能要素进一步在区域内聚集,依附区域经济实力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甚至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国际货物物流中转,形成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基地、船员服务基地和航运创新产业发展基地。除此外,还要延长航运服务的产业链条,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聚航运信息资源、集聚航运金融功能要素、集聚国际邮轮旅游服务业、集聚航运文化资源。

3.5重视港口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通过建设统一的区域物流系统平台覆盖范围内的商业企业、物流仓储运输企业、港口企业和政府行政机构。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尤其是通过系统清晰地追踪货物物流的各个环节,提高处理能力和安全质量。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成后,将具备六大基本功能:一是强大的港口生产调度系统,具备高效、低排放、精准、柔性的生产组织能力;二是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执行;三是电子商务与贸易的无缝式叠加;四是与客户信息化系统对接;五是为客户提供货物运输全过程信息同步检索查询;六是实现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物流信息的共享。

4建设港口新区和港口物流注意的问题

4.1港口新区建设中的人才战略

提升港口新区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人才工作,港口新区建设需要的人才一般有两大类和三个层次。两大类主要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操作与技能运用型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端运营人才。工程技术主要是港口建设人才、基础设施设计建设人才。管理人才集中在港口物流管理人才、金融保险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高端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港口新区的定位建设、招商引资、规划策划人才。人才战略首先要重视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引进人才的种类;最后需要有一整套人才引进和保障体系,包括配套的制度。港口新区建设不仅要提供人才可以发挥才能的岗位,还要在生活和后勤方面给于足够的人文关怀,让人才留住,持续为港口新区的发展贡献才智,成为地区经济建设有力的智力支持。

4.2港口新区建设中的内外平衡与协调

港区新区建设不能一哄而上,不能脱离本地区的发展实际,注意发展中的平衡和协调。港口新区是地区物流的枢纽,新区的所有经营活动与区域经济的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港口新区建设必须合理确定和相关部门的比例关系和增长关系。港口新区建设的平衡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一般说就是港口新区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港口新区建设中内部各环节按合理比例发展的平衡。港口新区建设还要注意区域物流任务需求与新区物流生产能力的平衡,其内因是货流的结构和数量、国内外贸易、航运市场竞争态势、港口新区的发展战略等等。

4.3港口新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第2篇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 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 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 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 是基本功, 基础不牢, 专业难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 必须长短兼顾, 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 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 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 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 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 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 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 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 主要包括四大模块: 即11 国际商务英语, 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1国际市场营销, 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1 电子商务, 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1 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 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 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 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 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 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 例如, “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 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 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 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 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 例如, WTO规则,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 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 没有必要重复开设, 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 这既节省大量课时, 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 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 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 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 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 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 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 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 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 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 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 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 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 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 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 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 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是学院为学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 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 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 课程认识实习模块, 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 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 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 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 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 说明当前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 而非关税壁垒,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 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 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 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 学生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校内实习基地模块,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 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 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 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 收集实际的案例,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 而且非常实用, 让学生学得踏实。

    (2) 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 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考证实训, 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 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综合训练, 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 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 到完成市场开拓, 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 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 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 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 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 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 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 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 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 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