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械电子毕业论文

机械电子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2: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机械电子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机械电子毕业论文

第1篇

当今的时代仍然是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时代,政治上冷战转到经济上热战,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市场的竞争,是科技水平、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发达,成为强者。现在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他们经济优势争夺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增强其竞争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才缺乏,优秀人才更是宝贝。经不起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折腾,因此我们在讨论人才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要研究跨世纪人才如何培养,不仅是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创造发明的工作条件,他们中大多数会扎根国内。许多出国深造的学子,也会身在他国胸怀祖国,学成之后回归祖国,报效祖国。

二、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德育是人的灵魂塑造,是人的意志、意识、意念……培养,一句话是造就什么人的问题。德育是一切素质教育之首。一个专家、学者固然要知识渊博,技术精湛,但首先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爱国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风雨见世面,像寒冬里松柏挺立在祖国热土上,像黄牛一样善于奉献,不善于索取,像李四光、邓稼先、蒋筑英……给祖国和人民留下光辉业绩和永久的记念。德育是系统工作,国家、教育部门要管,学校、老师、家长要管,全社会都要管,共建一个育人育德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之际,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之时,环境也受到了污染,拜金主义,娇、奢、、逸等形形丑陋行为、恶习又在一些地方泛滥。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之中。党和国家明察秋毫,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抓了“五个一工程”,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抓了反腐倡廉,扫黄禁毒,扫除了一些害人虫、丑恶行为与恶习,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保持精神文明建设象经济建设一样年年有进步,岁岁有发展,现在张家港式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已掀起波浪,学习张家港精神将使神州大地普开文明之花,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少精神污染、少精神公害的风水宝地,使中华民族文明史在世界再度辉煌。就学校而言,更应当下大力气建好育人的小环境:在抓好两课教育的同时,建好校风、学风、班风、文风;建好师德、学德与品德;建好一支又红又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育人园丁队伍,在辛勤园丁的默默耕耘下,勤修剪多滋润,苗禾才能茁壮,桃李才会满天下。造就一代新人,青出于兰胜于兰。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中受家庭影响是很深的,家长不能把子女看作私有财产,要把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情转化为育子成才的动力,与培养接班人联系起来,与国家建设发展联系起来,把父母慈爱之心放在精心培育上,要爱之有方,爱在内心,让子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子女得到的不仅是父母的爱心,而更多的是师长式教诲之恩。如果国家一社会一学校一家庭组成一个育人系统工程,大家同心同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呕心沥血,我们国家将后继有人,形成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局面。我们国家拥有一大批又红又专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国家必将兴旺发达。

三、加强智能素质教育和投入

智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是人们最关心的事。一般来说智育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理论和实践,来源于学校教学过程,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工作实践。学校教学是主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是知识的源头,是能力培养基地。学校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工程教育界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机械产品结构和内涵发生根本变革,从单一的机械结构转化为机、电、光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综合体,国家有关部门已把机电一体化列为机械产品的科研方向,并规定新产品必须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借此来推动机械产品的技术革命。传统的机械学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已不再适应时展。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提出一种机电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机械为主体,光电为系统,通过光电构成精密机械的测控系统,实现系统的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具有宽广的机械学、光学、电子学与测控方面的专业基础;具有现代化必需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光紧密结合的精密机械系统和精密测控仪器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为实现上述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五年教学计划〔3〕课程总学分为200学分,另加毕业论文2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数、理、化、外、德、政、文管、体)为110学分,占55%;机、电、光综合技术基础课为80学分,占40%,其中机与电课程接近1比1;专业课只有10学分,占5%,除毕业论文外,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小设计)约占40学分。从总体看,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机、电、光综合知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学生的适应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改善,能适应科技进步发展,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是从深层次看,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相互结合与渗透,多数课程内容还比较陈旧,落后于科技水平,需要从现代机电光系统出发,推陈出新,加强相互渗透和联系经典理论和知识要少而精,现论和知识要博而新,反映新老科学技术成就的有机结合。由于各方面投入不足、能力培养环节缺口很大,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厂矿实习基地没有保障,学校特别缺乏典型机电光一体化系统(设备),供学生实验、演练、分析,使学生获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能力培养已成为纸上谈兵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内已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使设计研究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现在多数学校在专业课教学阶段由于无力购置计算机和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尚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辅助分析处于筹划阶段,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方面与世界差距在扩大之中。所以投入不足是困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影响教育影响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 热力环境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17-01

《热力环境控制》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学位课,融合了热力发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等相关知识,是能源环境污染控制的基础课程,是动力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纽带,是专业学科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体现,也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和拓宽就业面的重要课程。

目前,《热力环境控制》的授课过程多偏重于理论讲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很少。针对以上情况,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论文提出《热力环境控制》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性意见。

1、教学模式

对于一门工科专业的学位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显得非常必要。在《热力环境控制》的实践教学内容上,除了设置基础性实验外,还应设置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同时还应为学生积极提供各种相关大赛的指导和帮助。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的创作余地和必要的实验场所,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实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参加相关大赛和毕业设计等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本科四年不断线。在理论教学中,将实际案例,特别是学生认识实习中看到的实例穿插于其中,很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潜力。

2、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包含实验、课程设计、参赛作品的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实验部分主要设计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测定、湿法除尘和碱法脱硫等,这些实验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完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加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很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部分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际案例,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环境污染控制的方案,包含背景介绍、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和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课程设计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安排一定的课程给学生答疑和指导,学生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好所安排的课时,还需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所要求的方案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度,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强化,记忆更加牢固。

大至全国的节能减排大赛,小到学院举办的相关大赛,学生在校的四年期间将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类大赛,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可以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类大赛的主题,设计和创作参赛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组员之间的讨论,指导老师的答疑和提醒都很有必须。学生参加这些大赛,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相关的理论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老师给出相关的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或还需要查阅资料,最后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需经常的给学生进行指导,直到最后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虽然,这个环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选上与《热力环境控制》相关的课题,但对于选上的学生,他们的相关理论知识会得到深刻的理解、消化和钻研,同时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以上四个实践环节实施下来,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将会根深蒂固,就不会出现常见的一边学一边的现象,而且期间培养的各种能力将会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具有绝对的优势。

3、考核方式

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同,实践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其考核方式也截然不同。《热力环境控制》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主要是对实验技能、课程设计、作品创作、实物制作、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根据实践环节的内容分三块设置:第一块,实验技能和课程设计作为课程总成绩的必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30%,另外50%为课堂理论考核部分。其中,实验技能成绩中,动手能力占70%,实验报告占30%;课程设计成绩中,工艺设计占60%,工艺说明书占40%。第二块,设定省级以上各类大赛为选修课,完整参加一个大赛,参赛者可获0.5个选修课的学分,获优秀奖者可获1个选修课的学分,获三等奖以上者可获2个选修课的学分。第三块,相关毕业设计部分的考核主要包含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论文撰写能力的考核,这块内容的考核可等同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进行。

通过《热力环境控制》课程实践环节的推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满足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97-98.

[2]黄民,郝静如,杨庆东,张怀存.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2012(11):89-90,98.

[3]郭振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观周刊,2012,581(21):103-104.

[4]郭振军.机电传动与控制实践教学探索[J].大观周刊,2011,579(19):143-144.

[5]吕智海,郭岚敏,徐磊,范艳萍,姜志梅.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康复,2012,27(2):154-155.

第3篇

摘要:在智能制造和产教融合等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新常态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从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体系分析出发,研究了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依据机械工程人才对新技术的要求,构建了符合专业要求和当前背景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指导方针,研究了合作企业的特点和选择原则,制定了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管理运行方式。

关键词: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机械工程;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62-03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也处于新常态的运行模式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专业而言,目前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和产教融合[1]。智能制造是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是指导方针。周济院士[2]指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五项基本指导方针,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重中之重。本文从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入手分析智能制造对人才的新要求,结合产教融合方法提出了符合要求的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建设思路,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新实施方案。

一、智能制造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分析

智能制造是在常规制造技术基础上,随着科技发展而升级换代的新制造技术。所以对从业人员能力的需求也是在常规能力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具备一些新的能力和技能。为此,我们从技术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企业对一线人才的能力需求。

1.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智慧工厂”,是将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形成一个智能网络[3]。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其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根据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主要有:数字化建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现实与模拟仿真技术等[4,5]。

2.智能制造背景下对人才技能的新需求。智能制造具有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三大基本特征。自动化将导致工业形态发生改变,特别是企业工作者的角色和地位将发生较大的改变,这要求新型工人拥有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与机器人进行协作。信息化使工业机器人能协同工作,由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更容易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学习型生产系统。因此,智能制造对专业人才具有如下的新要求[6-8]:(1)技术人员需要更多的机电一体化实践经验,能迅速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2)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运用网络技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3)技术人员需要与软件工程师紧密合作,解决智能机器中的软件问题和软件的用户体验。(4)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特定的编程技能,以及复杂系统的控制、操纵和设置技术。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智能制造导致了对优秀员工标准的转变,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之间的对话将会越来越普遍,技术人员从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一个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和决策者。

二、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室建设

针对智能制造对技术人员的新要求,实验教学是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构建先进的、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建设。为此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依托环境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系统观”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四级能力层次、七个教学模块、三类驱动项目、三种结合方法”的“4733”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准工厂化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该教学体系从能力上着眼于循序渐进,从内容上覆盖装备设计、检测、制造和生产组织全过程,从方法上着重于项目驱动,从培养模式上依靠产教融合。实验教学体系的能力层次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四级。由机械基础模块支撑基础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液控制模块和石油冶金装备模块支撑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模块专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机械创新模块服务于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用三类产品贯穿上述7个教学模块,将各个教学模块串联成一个整体,培育学生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在教学项目开发和教学方法上采用“产学结合、虚实结合和赛课结合”的方式。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是本次教学改革和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产教融合的实施效益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等四个主体来分析。(1)学生方面: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更适合企业需求。(2)教师方面:产教融合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避免“盲教”。同时在与企业导师合作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3)学校方面:产教融合为进行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成功转型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同时,与地方中小企业的合作也为学生就业难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解决办法。(4)企业方面:首先,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所合作企I亦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其次,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也是响应国家政策,为政府排忧解难,对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社会美誉度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改革方案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解决方法。

1.产教融合中联合培养企业的选择。(1)签署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数量要多。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考虑企业可接纳人数的限制,参考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的实习生制度,将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中去,每个企业安排2-10名学生,故签署合作的企业数量要求众多。例如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了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或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已经与40多家重庆本地的从事各种设备(或机电一体化装备)设计制造的中小企业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他们计划将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扩展到100-150家。(2)合作企业突出地方性。在企业的一年学习期间,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与专业教师之间频繁联系交流,同时为了对学生监管的方便,离学校空间距离不远的地方性企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同时要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更能快速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经济,体现学校的地方性特色。(3)合作企业以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从事设备(装备)的设计制造为主。所选择的企业大部分均为单件生产模式的集设计与制造一体的装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因为该类型的企业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生产制造以及生产管理等所有生产内容均有所涉及,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同时,这类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旺盛;另外,大批量生产模式企业生产的产品较为单一,技术也较为成熟,而单件模式的企业产品开发项目众多,更适合于基于项目教学的培养方式。(4)合作企业的生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一方面因为这类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对专业人才更为渴求;同时这类企业灵活多变,对市场反应灵敏,产品开发速度快,适合学生培养。另外,学校导师组对企业也可以起到技术支持作用,企业有与高校合作的意愿和动力。

2.企业学习阶段的实施和运行。在企业学习培养阶段,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机的运行机制。共同商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学生的监管、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学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等。学校需将所签订联合培养的企业按照产品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成立一批“导师组”,“导师组”由学院不同知识结构的老师及企业一线工程师组成。由导师组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联系、管理和学习质量监控。全过程参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等。教学方式: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重点是深度参与项目关键技术、设备的开发与改造,并通过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计算分析等方法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完成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技能训练。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基本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导师组对课程学习报告、以案例为内容的大作业、以项目为对象的课程论文、学习小组(或)专题的汇报和答辩以及其他要求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学生学习成绩。

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背景下,中国要想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适宜智能制造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制造企业深度参与、校企融合、多学科联合共建的智能工场结合以非正式学习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6-10+82.

[2]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17):2273-2284.

[3]朱剑英.智能制造的意义、技术与实现[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03):1-6,10.

[4]张益,冯毅萍,荣冈.智慧工厂的参考模型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y,2016,(01):1-12.

[5]傅建中.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机电工程,2014,(08):959-962.

[6]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田慧生,曾天山,等.完善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6,(01):4-16.

[7]李良军,金鑫,周佳,等.新工业革命对分布式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70-75.

[8]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收稿日期:2017-01-01

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33-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Yan-ping, HAN Run-p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This training mode of postgraduates is proposed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is training mode that is applied to the postgraduates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is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 training mode for postgraduat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缺乏高学历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当前,在高校研究生大面积扩招情况下,如何将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已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强调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不高,于是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激发其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1 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本科生,重点在于让他们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性的技术手段,解决应用性问题,并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最终达到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不接触工程实际,与国外相比,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只是简单移植、简单分析、简单延伸和简单推理。下面主要从研究生培养过程来分析存在的几个问题。

1.1专业知识不扎实,创新意识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研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变成了很多本科生的第一选择。这样就造成本科生在最后专业课学习阶段花费很大的精力复习考研,专业课的学习受到影响,到研究生阶段需要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回过头来补习以前的专业知识。另外大部分研究生是抱着理想和对专业的热爱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但有一部分研究生是为拿到硕士文凭将来好就业的目的而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影响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是一个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事情,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将研究生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加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此进行提升。

1.2传统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过去传统工科研究生的就业以充实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现在研究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各种生产企业,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工科研究生的课题理论性较强,以理论研究、模拟仿真偏多,缺乏实践检验,在工程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有的研究生课程不能反映出学科的发展,有的甚至只是重复和延续本科实验教学内容,造成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对工科研究生的考核指标又过于强调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激励和引导。

1.3工科研究生实践环境建设不够

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增加的投入中真正用于研究生的教育非常有限。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实验平台建设有其特殊性、专业性和前沿性,需要的经费会比本科教学更大。目前研究生教育经常面临实验室紧张、实验设备短缺和经费不足,限制了工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条件直接参与实际研究,只能在实验室从事虚拟研究。

2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合作企业的选取

加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工科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工科研究生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高校自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引入校企合作,可以弥补工科研究生教育经费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研究课题脱离工程实际的问题。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资和企业的物力资源,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从学校实验室转移到企业研发的第一线,通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企业的选取很重要。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工科研究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与科研训练,如何平衡和把握好这些因数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企业要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注重研发,愿意为社会输送人才,只有与学校有趋同价值的企业才能长期合作。其次,企业应该具有行业的代表性,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承担相应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项目的经历。最后,高校应该在多方面积极配合企业,支持工科研究生到生产实际中去,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升级换代,将相关的发明专利转让给企业,变成真正的生产力。

总之,只有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工科研究生培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工科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3.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高校应该选取拥有较多项目,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高校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候选单位的实地考察,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既要考虑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要考虑到工科研究生到企业能否适应。高校要考虑课题是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也要提出明确的需求,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够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目的。

3.2校企合作共建工科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企业应该参与到工科研究生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来,这样高校可以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对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企业实践做准备。尤其,要考虑到每位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背景,要尽量因人而异地设计一个较好的理论研究方向,从而保证工科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到企业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校企合作共建双导师制度

在工科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中,要注重双导师制度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自由申报,由高校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给予企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导师资质。高校通过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到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来,这样研究生既能顺利完成在校的理论学习,又能在企业里得到很好的工程实践锻炼。

3.4企业项目贯穿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

根据企业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在课题设计中要考虑先进性和应用性。在研究生的选课过程中要考虑到课题需要,把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研究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的项目中,缩短磨合时间。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新成果不仅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还可以将创新成果反映到学术领域,将研究生培养和企业生产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校企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的效果

北京服装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方面经过近3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跟中纺机电研究所和北京迪安帝自动化有限公司签订了研究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数名研究生的课题在培养基地已经完成,他们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篇,EI检索3篇。合作企业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了校外导师,所有研究生都有各自独立的项目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研究紧密围绕企业技术难点展开,经过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研究过程的锻炼,不仅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也为研究生论文提供了所需素材。参加了校企合作培养的研究生都认为这些课题的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效果好,这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受到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些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强,有的直接进入培养基地企业工作,有的进入京内国内外知名企业,有的考上博士。

参考文献:

[1] 邸明伟,张大伟,刘海英.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7).

[2] 张晓卫.工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

第5篇

【关键词】 开放大学系统;图书馆;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88―05

2012年7月31日,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随后又陆续有广东、云南和江苏获准成立开放大学,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省级与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逐步转为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分部或下属学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开放大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怎样成功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就成了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使命。

一、总体思路

1. 目标定位

要准确定位开放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发展目标,必须首先对开放大学之定位有明确认识。

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上强调,“建设开放大学要坚持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强调面向人人,实现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通过学分积累和转换等方式建立与普通高校有效对接的‘立交桥’……要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扩大优质资源种类、总量和覆盖面,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基层学习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这就从根本上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性质与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开放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既包括学历教育的学习者,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终身学习的读者,他们希望图书馆的服务是泛在的,亦即既有高精尖的外文、研究资源,也有素质教育、个人修身养性的资源;既可以自己来馆、上网查找资料,更希望有资源可以主动推送到其桌面、身边;来馆既能学习,也可休闲。

因此,开放大学图书馆应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根据情况逐步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其建设目标应为:建成一个面向社会,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系统;一个既能满足社会成员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又能为机构及个人提供特定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兼具公益性与个性化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基于网络、没有“围墙”、随时随地服务所有学习者的文献信息共享空间和图文信息中心。

2. 建设思路

依据上述开放大学图书馆定位与目标,笔者认为其建设思路应为:

(1)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由于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特殊性,绝大多数读者不方便到馆阅览,且大部分地市级电大(或其它省级电大分校)没有图书馆,或虽有图书馆仅对教师、全日制高职学生开放,总校的图书因馆舍面积、馆藏量、交通、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障碍,亦不太可能对分校师生提供借阅服务。因此,开放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原则之一,应是“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继续做好传统形式文献(书刊、非书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表1列举了英国开放大学、中国香港公开大学,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江苏和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批准挂牌的6所开放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量:

表1 部分开放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数量比较

可以看出,国内开放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藏用结合,重在服务

图书馆典型的功能有二:一是典藏,二是使用。现代社会中不同类型图书馆上述两种功能所占比重不同,如对于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这种区域性公共馆以及研究性大学馆而言,收藏某一方面特色资源永远是其必备功能,而对于开放大学这类应用性为主的高校,重点应选择符合读者教学、科研、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的需求的、适用的、有针对性的资源。

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时,务必做好与师生的沟通,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形成最大的产出。

(3)专博结合、特色优先

包括:一是资源的类型方面,在注重传统书刊资源建设外,还要加强非书资料、多媒体资源建设;二是加强开放大学自身特色资源建设,如开放大学试卷库、学位论文库、教参库、出版库、专题库、知识库等的建设,并逐步作为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的主推项目;三是加大图书馆馆舍建设,特别是馆舍的一体化设计,融借阅、上网、研究等为一体,争取成为学校窗口之一。

(4)加强沟通、协作共建

含义:一是与校内其它资源建设部门的协作,含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加强对已建资源与拟建资源的分类研究,避免互不通气、重复建设现象持续出现;二是与校外其它图书情报机构的协作沟通,如国家图书馆、省(市)图书馆及CALIS、CASHL、CADAL等的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及办学软实力;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开放大学系统其它图书馆的协作共建。

二、实体馆藏建设

1. 必要性

(1)并非所有实体馆藏均实现了数字化

目前印刷型文献尚不能完全数字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也不能完全覆盖印刷型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印刷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不同,带来利用上的差异,决定了印刷型馆藏存在的重要性。

(2)受阅读习惯与类型制约

虽然数字阅读逐步得到运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阅读的发展,除年青人外,中年人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数字阅读中。但数字阅读毕竟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且受阅读习惯、阅读类型等制约,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时间精力思考的书刊(如理工类专业书刊),可能阅读纸书更为方便。

(3)图书馆评估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教育部在对高校办学条件及相关评估规定中,对图书馆馆舍、馆藏、进书量等均提出明确要求。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综合类本科高校合格标准为生均图书为100册,限制招生标准为50册;同时明确规定,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中,又对上述指标做了进一步明确,如要求综合类高校图书馆生均年进书量4册。

开放大学系统图书馆馆藏测算:教育部目前对新批准的开放大学本科办学条件及图书馆的要求尚未可知,图书馆也未有独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但根据各校开办开放本科及部分全日制教育的实际,开放大学面临着战略转型、内涵发展的机遇,因此图书馆须未雨绸缪,做好一些基本准备,避免届时手忙脚乱,临时购进一些不相干图书来充数。特别是过去在实体资源建设方面缺口太大的学校,非短期突击可以解决。

2. 建设原则

(1)需要优先原则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馆舍条件的需要原则:5所省级开放大学中,广东、江苏和云南均有高职学院,故在图书馆馆舍面积、实书馆藏量与年购新书量方面,基础明显较厚(见表2)。国家开放大学虽没有直属学院,图书馆服务对象仅为教师,但作为开放大学窗口,其馆舍与馆藏量仍较大。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新馆采用一体化布局,将图书阅览、上网浏览、学者研修融成一体,并有咖啡、茶水等供应,为教师来馆查阅资料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图书馆则均面临书库饱和、设施陈旧等多种问题,无法容纳更多的实体书刊资料,也因条件过于简陋较难吸引读者到馆阅读。

二是馆藏类型的需要原则:须优先满足学校开放本科等新专业设置的需求。如上海开放大学新建了三个开放本科新专业,因学校原有计算机技术专业,相应的,有关机械电子工程与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书刊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城市公共安全专业,则原来仅有管理方面的馆藏,在公共安全方面基础较薄弱。类似地,在各种新专业的馆藏资源方面基础均薄弱甚至为零。北京开放大学与国家开放大学首批7个与19个新专业建设也都大体面临同样问题。

因此,在馆舍面积与馆藏数量受限的前提下,必须优先保障新专业所需馆藏。

三是馆藏数量的需要原则: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力扩大馆藏。如继续采取单复本的采访策略,尽量使用最少的资金、占用最少的馆舍,建设最大的馆藏量。

表2 部分开放大学图书馆馆舍与馆藏比较

(2)方便使用原则

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经验,图书馆应以人为本,以方便读者为准则,馆舍宜采用大开间、一体化设计,融借阅、上网、打印、复印,以及个性化研究、小组化学习为一体。此外,针对残疾学生逐渐增多等需求,图书馆也应在此方面有更人性化的考虑。

(3)文化功能原则

图书馆须注重环境的美观,除提供基本的学习、研究条件外,还可辟专门的视频音频欣赏区、大片展映区等,可提供沙发、茶点等,让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发挥得更充分,让学习者能在此修身养性,能获得更多的愉悦与享受。

(4)赠送制度原则

各校图书馆应建立赠送或接受捐赠的相关制度,即将学校自行出版的书刊,赠送给图书馆一套,图书馆设专架陈列,供师生查阅,不做外借。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图书馆馆藏,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同时,图书馆应积极与其它相关出版社、书商、高校等联系,接受图书捐赠。

三、数字馆藏建设

1. 数字馆藏的范围

(1)商用数据库

即在试用并评估基础上,购置并建设一批适用于开放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中外文商用数据库。

(2)自建特色库

学校应建设一批有远程开放教育特征的特色资源,这样既可以方便、适合开放大学学习者使用,也同时可以作为与外界合作的基础之一。可考虑建设的特色资源如: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师自编教材数据库、开放大学出版物数据库等。

(3)共享资源

包括与当地公共馆、CALIS、CASHL、CADAL,以及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各馆等的合作共享,特别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节约资金、提升层次。

(4)开放存取资源

指用户在承认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可以免费地获取和使用该作品,包括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或者链接作品全文,为作品建立索引,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的限制。

目前,国际范围内开放存取已是潮流,也有很多相关网站。图书馆可搜集、整理、归纳后向读者提供,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省经费、利用资源。

(5)校内资源整合

资源建设涉及诸多部门,相关平台建设及关系要理顺。很多学校的资源都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如上海开放大学资源建设部门包括:资源库、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中心、教务处、图书馆等,各部门互不通气,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现象。

2. 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则

(1)优先建设原则

鉴于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实际,读者不方便到馆阅览,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设经验,开放大学系统图书馆建设应以数字资源为主,以满足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2)协作沟通原则

除与区域(本地)、行业(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相关资源建设机构(公益的或商业的)协商探讨可能的共建事宜外,更重要的是首先是校内资源建设协作共建――对已购资源通过研究及与资源商的协商,确定使用范围;新购资源加强合作、协调,避免互不通气、重复建设现象继续出现。其次是采用“多结合”建设方式:一是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搭建和开放大学筹建整体规划相结合;二是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相结合;三是平台建设和教学建设相结合;四是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相结合;五是“借力”建设和自主研发相结合。

(3)顶层设计原则

教育部已批准的6所开放大学正式挂牌以来,各方面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在资源建设方面,表现为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其它正在申办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省级开放大学也大体如此。建议各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应整体协调,各部门定期召开协作会,共同商定资源建设事宜,如是否有必要建设、由哪个部门建设、适用哪些对象等。

(4)云存贮原则

通过与资源商及内部各部门协商使用范围后,将各类资源共同作为云存贮模式,各个部门分别通过门户访问到一定的资源,读者也根据不同的类型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规划目标、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建设方式、运行模式等各个方面应争取达到或超过国内高校目前的平台建设水平。

(5)知识服务原则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这种服务其特点就在于,它提供的不仅是信息本身(让用户自行决定取舍、归纳总结,形成所需知识与方案),更是向用户直接提供知识内容与解决方案。

有别于传统图书馆以信息管理为主要目标的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应以知识管理与服务为目标,其区别在于:信息管理与服务以信息整理与保存为目的,以信息资源为管理对象,管理的是静态的、显性的知识;知识管理与服务以知识创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为目的,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管理的是动态的、显性与隐性共存的知识。知识服务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深化与提升。

因此,云存贮环境下的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信息整合、服务整合优势,将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图书馆内外资源、行业与地区图书馆联盟等结合起来,做好知识服务工作。

四、其它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图书馆规程及配套评估细则尽快下发

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图书馆的组织管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人员设置与经费馆舍等,推进系统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图工委各成员馆商讨研究制定的“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规程”已基本定稿。在2013年6月召开的开放大学图工委会议上,与会代表均表示规程可以“试行”名义尽早下发,让开放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据可依,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配套的评估细则,争取作为教育部对开放大学评估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程充分体现了本系统的特点、需求,极具可操作性,指导性更强。

2. 体制机制急需战略转型

开放大学系统中目前约有1/3的图书馆为科级建制。图书馆的地位与形象代表了一所学校的形象,图书馆要适应开放大学发展的总体需要,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战略转型,这样图书馆的建设才能与学校资源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规划紧密结合。

此外,图书馆不是一个管理部门,而应是一个资源中心、服务中心与学术中心,图书馆的职能除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外,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建议开放大学图书馆尽快实现体制转型,即成为完全独立的处级建制,总体配备相应的业务、服务、技术支持等部门,在组织和机构上具备现代图书馆和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基本形态,确保内设机构和岗位数量的相对规范完整。图书馆正副馆长须为硕士或以上学历、副高或以上职称,下设采编流通、资源开发、综合服务等最基础的服务部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科或以上学历,中级或以上职称。

3. 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优质的服务应以高水平的人才为基础,人的因素将对图书馆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各类高校图书馆实践而言,精通图书情报业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外语及计算机等水平良好,能够胜任学科馆员、专业导航、数字化参考咨询、代查代检、外文编目,以及lib2.0、信息共享空间等业务的工作人员是开展各项传统服务或创新服务的前提。目前开放大学图书馆总体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4. 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图书馆建设总体规划

借鉴国内外各类大学图书馆建设经验,开放图书馆应注重整体规划,加强与系部联系沟通。目前国内各高校(含部分开放大学)均成立有图书馆专家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建议各校成立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学术)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作为图书馆的学术指导和咨询机构,负责图书馆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制订,以及与外部门资源建设的协作沟通等,旨在不断提高图书馆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水平;同时,图书馆与系部设专人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特别是在资源建设方面做好协调工作。

5. 图书馆各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与省级开放大学、各省级开放大学之间的图书馆现有各资源平台尚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一站式登陆、跨库异构检索等,统计功能也有很多欠缺,造成无法精确地按单位部门、读者类型、资源种类等统计各种资源使用效率。在下一步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应在云服务、一站式检索、教学辅助等多方面下工夫。

6. 重视与外界联系提升开放化程度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开放大学系统参与系统外图书馆的各类活动较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图书馆对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了解主要限于理论文章,对于未公开发表的进展或成果基本一无所知,封闭在小圈子里闭门造车。

此外,开放大学系统应加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应用。

总之,伴随开放大学的转型与发展,其图书馆也有相应转型之重任。在此过程中,必须明确存在的问题,找到发展的定位与思路,才能保证图书馆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之资源中心、学习中心与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盈. 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的发展思路[J]. 图书情报知识,2003(6):83-84.

[2] 朱丽丽. 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提升策略[J]. 图书馆学刊,2013(6):70-72.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 ,2004-1-4/2013-8-1.

[4]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 http:///articles/2006/09-27/09161608.htm,2006-9-27/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