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7 03:4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童安全防范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童的成长需要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就是使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为了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幼儿做一个有心人,能仔细观察、处处留意、积极抵御突发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积极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安全舒适的良好环境,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使之认真落实。
2、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使幼儿掌握园内各类大型玩具的玩法,了解上街行走的交通规则,认识水、电、煤气和火使用不当的危险性,初步掌握几种应急、脱险、逃生的办法。
4、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组长:马丽雅;
副组长:王海伟
成员:周丹春、陈其辉、郑怿、余静君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完善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预防“非典”“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及园膳管会等一系列安全组织。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般一学期三次)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办法,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报,学习本园制订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程,并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对教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应急救生知识、保健卫生常识培训;利用家长学校和园内宣传窗,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3、规范工作,确保安全。
(1)严格执行园安全管理规程,加强过程管理,把安全工作列入园行政的议事日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反馈整改,分析小结,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把制度的执行情况的考评与年度教职工任职考核挂钩。
(2)坚持安全设施优先配置、及时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发现设施损坏及时报告制度,安检工作做到一月一次,每年安排总收入的8%用于设备更新和维修,保证园舍设施完好,确保使用安全。
(3)抓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防范,规范教职工行为。严格规定带班教师须留心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不准离开幼儿,幼儿活动须在教师的视野内等;门卫须坚守岗位,管好幼儿的进出,不准让幼儿独自出园门,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园内。努力消除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4)抓好消防安全工作。配齐消防器材,坚持日常防火巡查,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修订消防灭火预案,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救护演习。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0―2005年嘉定区所有托幼机构上报的上海市托幼机构事故报告单。
1.2方法各托幼机构保健老师按要求及时将本园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以“上海市托幼机构事故报告单”三联单的方法上报至所属乡镇卫生院和区妇幼保健所,乡镇卫生院和区妇幼保健所专职儿保医生每月负责将辖区内托幼机构发生的事故汇总,并完成“上海市托幼机构事故月报表”及时上报。区妇幼所儿保科专职医生每年收集并完成全区托幼机构事故发生情况汇总。
事故的分类参照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中一般事故、责任事故的分类。
2结果
2.1事故发生情况
2000―2005年嘉定区托幼机构在园儿童总数76 611人(男
40 567人,女36 044人),发生各类事故74例,平均事故发生率为
0.97‰。事故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54‰下降到2005年的0.62‰,下降了59.74%(表1)。
2.2事故发生的季节
第一季度发生事故15例,第二季度34例,第三季度3例,第四季度22例,分别占事故总数的20.27%、45.95%、4.05%、29.73%。
2.3事故发生的时间
事故发生时间最多的是上午(指幼儿入园后到午餐时间),其次是午睡前后(指幼儿午餐后到午睡起床后0.5 h)和下午(指幼儿起床后0.5 h到幼儿离园),所占事故的构成比分别为68.92%、17.57%、13.51%。
2.4不同性质托幼机构事故发生情况
教育部门办托幼园所事故发生率为1.00‰,民办1.16‰,机关企业办1.17‰,乡镇街道办0.27‰(表2)。
2.5男女儿童发生事故的比例
男孩发生事故52例,女孩发生事故22例,分别占事故总人数的70.27%、29.73%,男∶女为2.36∶1;事故的发生率男童为1.28‰,女童为0.61‰。
2.6各年龄段发生事故的情况
6岁组的事故发生率最高,为2.35‰;其次是2岁组和5岁组,事故的发生率均为0.98‰(表3)。
2.7事故的类型
发生一般事故72例,其中缝针60例、骨折11例、脱臼1例;责任事故2例,均为烫伤。
2.8事故发生的场所
74例事故中发生在户外场地的34例,所占比例最高,为45.95%,其次为教室和室内活动室,为37.83%(表4)。
3讨论
3.1规范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上海市市区2000年0~6岁集体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为1.69‰[1],我区集体儿童事故的发生率由2000年的1.54‰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0.62‰,这与“托幼机构意外事故报告方法”的统一执行,使我们能有效地对托幼机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管理有密切关系。同时,区妇幼保健所也将集体儿童的安全工作放在卫生保健工作的首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托幼机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加强了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安全培训,从而提高了各托幼园所的安全防范意识。当然,也并不完全排除个别托幼园所可能存在漏报或瞒报而导致事故发生率的下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规范集体儿童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安全工作的检查。
3.2抓重点落实安全措施
民办托幼园所和机关企业办托幼园所的事故发生率较高,应是今后我区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关注指导重点。民办托幼园所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会越来越多,但相当一部分民办园所的管理还很不规范,机关企业办托幼园所因主要受上级部门的主管,对卫生保健方面的检查、业务指导还不够重视,所以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提醒教育、卫生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务必要予以重视,加强管理,联合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业务指导,使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基层儿保医生也要定期去托幼园所进行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3.3加强对儿童的安全知识教育
造成意外事故的原因,年龄愈小由成人照顾不慎引起者愈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自己不慎引起的事故逐渐增多[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6岁组儿童的事故发生率最高,为2.35‰,其次为5岁组和2岁组。所以不仅要对看护者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不仅是得到被动的保护,而是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主动的自我保护,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另据报道,男孩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女孩的1.4倍[3],而我区男女儿童意外事故比为2.36∶1,男童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比女童高出0.67‰,所以更有必要对活泼好动的男孩加以关注。
3.4加强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要做到规范上岗、持证上岗,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断增强工作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保教人员要关注每位孩子在幼儿园各个环节、各个场所的一举一动,提高看护的质量,减少小年龄儿童的事故发生。对事故的易发地点、易发时间更要加以重视,从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尹英.上海市市区2000年托幼机构集体儿童意外损伤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76-277.
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幼儿园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安全事故,让当前幼教工作者不得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认真的去分析和思考一下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积极的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根据专家估算,每年我国至少有1000万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一些幼儿多教师少的公立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如食品安全、设施安全、外来侵入、幼儿间的相互打闹、甚至个别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幼儿等原因造成了幼儿意外事故,给幼儿幼小的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社会上的人都在问:幼儿园怎么了?幼儿教师怎么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还安全吗?这一系列的反问值得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的老师们反思。研究其主要原因有三类。
(一)幼儿自身原因
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差。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所以在生活中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安全事故。例如;摔伤,流鼻血、碰掉牙、烫伤等。对于危险的活动不能做出正确得判断,所以时常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
(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原因
一方面就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的责任心不强,这样也会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教师擅离岗位去做自己的事情;幼儿在玩滑滑梯时候,教师只管和别人说话,结果幼儿拥挤造成的摔伤等;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随机的安全教育还不够到位,使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另外一方面就是幼儿园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设施设备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有些建筑不规范,如台阶过高或栏杆过低、楼梯过窄等,都是很容易发现安全问题的。还有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有些材质较硬,幼儿很容易碰伤;有的生活用品位置摆放不恰当,幼儿拿取不防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实在一日生活中,安全隐患是所处可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
(三)家庭环境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存在的一定的偏差,而且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保护,什么事情都不敢让孩子去尝试一下,不让幼儿承受一点挫折,造成了很多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现在大多数的年轻家长工作都很忙,都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生活中随机的安全教育。特别是一些老年家长们,他们本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孩子一旦出事,他们就束手无策,所以在生活中他们对于孩子的保护太明显了,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限制孩子们的活动,过多的对孩子们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样不仅忽视了对孩子们独立能力的培养,也间接的错过了对孩子所能进行的一些安全教育的机会。因此,家庭环境的因素也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这是每个家长都该值得深思的。
二、分析幼儿园安全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
(一)从幼儿自身原因着手
第一,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认真的上好每一堂安全教育课,并且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景表演,创设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候应该寻求帮助的生活情景。如;一个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办?家里突然发生火灾或者地震 了,我们该怎么办?爷爷在家里突然晕倒了,我们又该怎么办等一系列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去自己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和认识并获得知识。
第二,在我们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创设一个区角,比如“神奇的电话号码“让幼儿在游戏中熟练各种电话号码的用途,并练习拨打电话号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特殊电话号码“110,120,119”的认识。
第三.教师应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一些随机安全教育,这是增强幼儿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如;幼儿对老师每天弹奏的钢琴很有兴趣,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用手去玩弄钢琴,甚至想要搬开钢琴盖。教师就该抓住这一事件结合生活常识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通过一些情景的表演让幼儿了解钢琴盖砸下来会有什么后果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能随便乱摸乱挪大人的东西,这样会把自己的小手砸断的。通过这些随机教育,帮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情景表演,让幼儿自己去设想自救方法,在进行游戏演练,让幼儿掌握一些初步的自救技巧,提高了幼儿的应变能力。
(二)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因素着手
第一、强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安全措施要落实到位。如;加强门卫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加强巡查,保证孩子和家长的出入安全。
第二、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合理安排幼儿的食谱,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第三、做好园舍、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如幼儿园的水电、燃气等安全重点需要值班人员天天检查,随时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大型玩具、家具家电和大型活动器械等要经常进行全面的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三)从家庭环境因素着手
第一、家长应该积极的关注幼儿园的家教园地、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动,并且积极配合幼儿园,在生活中也对幼儿进行一些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努力配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做到家园合作。
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
村“两委”高度重视,组织社长、党员召开防溺水专题会议,向参会人员宣读防溺水工作方案,并作出工作部署:向家长及学生传达强调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的防范基本知识。
二、多形式扩大宣传
通过微信群发、QQ群发、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相关防溺水知识,同时,在干部下村开展其他业务过程中面对面向监护人及儿童强调防溺水工作。
三、狠抓隐患排查。组织村两委成员对村内危险水域进行大排查,并在危险地带、水域安装警示标牌,时刻提醒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切勿下河入池洗澡游泳。
6月1日儿童节期间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消防法》、《安全伴我行》、《应急避险教材》、《学校安全制度》等法规。充分利用版报、周会、广播、标语等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学校安全月”活动,宣传学校安全政策法规及安全自护自救知识。办公室抓好教职工、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将各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抓好“学校安全月”活动,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加强校外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人人讲安全的习惯。
为了宣传和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学习防震减灾方法,并且学习防火、防盗、防暴雨、防洪水等安全知识的学习,并组织学生一次安全防震、防火演练。
四、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力度,以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各责任主体认真检查用电设施、体育设施、消防器材、化学用品、校舍安全隐患,加大安全整改力度,防范于未然。
一、主要目标
(一)切实加强学校建设安全防范工作
1、班主任要有计划地定期检查本班所有教室及学生用厕所,发现隐患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回报。
(二)切实加强交通安全防范和教育工作
2、班主任要妥当安排好学生上学上班及放学下课时间的学生进出活动,防止挤压、挤伤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工作。
4、班主任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学习活动。
(三)切实消防安全工作
5、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定期进行检查,消除各种火险隐患,做到“日日防火,夜夜平安”。
6、班主任要及时消除责任区内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加强管理,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报警,并立即组织师生扑救,及时向向校长报告。
7、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消防知识的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掌握自救与逃生知识。
(四)高度重视校外集体活动和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教育和预防工作。
8、加强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
(五)认真解决好一般安全事故。
9、加强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的应急自救和救护工作。
10、加强对学生防盗防骗知识的教育,切实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11、重视汛期安全工作,严防汛期发生学生溺水伤亡事故。
12、认真做好寒暑假期间安全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安全工作暂行规定》。
二、主要措施
13、配合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安全不出问题。
14、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负直接责任。
15、实行事故追究制度。
16、各班主任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抓好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为创建平安校园而努力工作。
三、责任期限自XX年9月1日到20xx年7月5日终止
【关键词】 小儿;烧伤;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44-02
我院烧伤科主要承担宜宾地区及周边省市的大部分烧伤患者的救治工作。小儿烧伤指12岁以下儿童烧伤,占同期住院病人的32.82%[1]。小儿烧伤患者逐年增多,不仅给小儿自身造成身体和心灵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如何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生率,减少小儿致残、致死率,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权利,是家庭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我院767例12岁以下的小儿烧伤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7例烧伤患儿。
2 结果
2.1 小儿烧伤年龄构成比:
分析显示烧伤小儿多发生在1-3岁年龄段,占57.7%,其次是3-7岁年龄段,占26.2%,1-7岁年龄段占绝大部分。也显示烧伤小儿多发生在1-3岁年龄段,烧伤原因主要是热液、热气烫伤占77.5%,其次原因是火焰烧伤占11.9%。
2.2 小儿烧伤城乡分布情况:
小儿烧伤农村(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城乡结合部患儿724例(94.4%),城市患儿43例(5.6%)。
3 讨论
3.1 年龄特点及烧伤原因:
1岁以下小儿属婴儿期,主要是热液、热气烫伤。1岁以下小儿部分能爬行,活动能力和范围十分有限,无危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部分属被动烫伤。主要原因是监护人责任心不强,照顾不仔细,缺少照顾小儿经验,危险因素防范意识及防范措施不强。例如:小儿洗澡直接放入未加冷水的沸水中烫伤。冬天暖瓶或热水袋直接长时间接触婴儿皮肤烫伤。热水袋取暖时爆裂热液溢出烫伤。床上物品不慎燃烧烧伤小儿。喂食小儿过热、烫食物等。1-3岁小儿属幼儿期,也主要是热液、热气烫伤。烧伤原因主要是热液、热气烫伤占77.5%与金英花等报道基本相似[2]。此段年龄小儿大部分能够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渐广,动作不协调,好奇心及强,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极有限,大部分属主动烫伤。例如:小儿直接接触到沸水、热油、热汤、热稀饭、热面条。小儿不小心坐入盛有沸水的盆或桶中。家长给小儿洗澡时先放入沸水,还未放入冷水时小儿已自行爬入洗澡盆中烫伤等。3-7岁小儿属学龄前期,好奇心特别强,好动,活动范围大,模仿能力强,缺乏生活经验,但有极少部分危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小儿玩火、玩鞭炮、玩电线或电插头烧伤;小儿攀爬电力设施高压电烧伤;小儿接触到乱放的化学制品烧伤的情况明显增多。7-12岁小儿属学龄期,开始上小学,有部分生活经验、有部分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烧伤事件明显减少。
3.2 小儿烧伤分布原因:
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特别是年轻人缺少照顾小儿经验,安全防范意识水平差,自身造成的安全隐患多,这是造成农村小儿烧伤比例大的主要原因。另外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照顾儿童的又多半是老弱病残的老年人,又要搞生产劳动,又要照顾小孩,明显力不从心,造成小儿实际无人照顾,自由放任,造成烧伤和受伤的几率明显增高的另一原因。城里的小儿往往是4-5人照顾一个小儿,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也强,监护人一般不离开小儿身边,烧伤的几率明显大大减少。
3.3 预防措施
3.3.1 特别加强监护人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婴儿期小儿烫伤,基本属于被动烫伤。主要与监护人责任心不强,照顾不仔细,缺少照顾小儿经验,危险因素防范意识及防范措施不强所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农村广播、有线电视、赶集场所等进行宣传教育。如小儿洗澡先放入热水再放入冷水;冬天暖瓶或热水袋取暖时温度不要太烫,不要长时间接触小儿皮肤;不要使用劣质热水袋,以免热水袋破裂热液烫伤小儿;小儿睡觉时,避免有燃烧物(蚊香、蜡烛等)放于床上或床旁,以免引起火灾烧伤小儿;注意勿喂食小儿过热、烫食物;不能将小儿置于视线之外的地方等。监护人的安全防护宣传教育和增强责任心是减少婴儿期、幼儿期小儿烫伤的主要防护措施。
3.3.2 加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的烧伤基本属于主动烧伤。监护人应注意生活中加强小儿危险意识、危险识别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幼儿园或小学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警示。如不要直接接触沸水、沸油、沸汤;不要玩火并远离火源及易燃、易爆品;不要随便接触电源开关、插头、电线及电器。不要在大人监护外燃放烟花、爆竹。不要接触酸、碱等易腐蚀化学物品。同时加强监护人的危险因素防范意识教育也是预防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烧伤的重要措施。如把盛沸水、沸油、沸汤、酸、碱等易腐蚀化学物品的容器放在小儿触摸不到的地方;把火柴、打火机及易燃、易爆物品放在安全位置;安装带保护措施的安全插头,定期检查电线、电器避免漏电发生;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有监护人在场;监护人责任心要强不能擅自离开监护区等。
总之,在作好监护人和小儿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心教育,才能更好尽量避免主动和被动烧伤。根据小儿烧伤原因,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小儿烧伤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小儿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据报道:“在我国,每天大约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1]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除却儿童的年幼无知外,这些事故背后是否存在责任淡漠,制度缺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不断拷问着幼儿园安全制度及管理问题,意味着幼儿园应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对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围绕安全工作目标制定了各类安全措施,但却不够关注教师内在责任心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仅停留于幼儿不要受到外显伤害,却很少深入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2]这说明,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基本的安全常识还是有的,只是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素质和技能。
因此,幼儿园要想做到安全“零”事故,必须从思想层面、知识层面、实践层面及教学层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养,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进而尽可能减少安全教育事故的发生。
二、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一)理念层面: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是幼儿教师对教学、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的各种有可能对自身或幼儿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是对安全现实的一种反映,是幼儿教师自我保护和保护幼儿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是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3]
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幼儿园教育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时刻保持安全的警觉性。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园内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做到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安全隐患。再次,教师要时刻做到脑中、心中、眼中有幼儿,以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为核心。要想做到幼儿“零”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幼儿安全的责任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发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等等。
(二)知识层面: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首先,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健康安全知识等。教师还应熟知一旦发生这些方面的安全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解救方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熟知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的防治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
(三)实操层面:熟练基本的安全防范应对技能及安全教育素养
首先,幼儿教师应熟知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及活动所属领域的不同要求,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如:艺术活动时要具有防范幼儿动作打伤,或者绘画的工具戳伤的能力;科学活动时要防范用于进行实验的用具可能造成事故的能力;健康活动时要有防范运动器械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能力;户外游戏活动时要有防范大型玩具或场地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技能;发生突发事件(踩踏事件、火灾、地震、触电等)时幼儿教师要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应具有安全教育的能力。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这样就可以将事故的发生率及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进而实现幼儿完整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以及其他专门活动来增强学前儿童躲闪、奔跑等快速反应能力,并通过模拟演习提升他们求生技能。
三、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目前培养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系统进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因而造成幼儿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安全知识匮乏,防范、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薄弱。为此,对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进行培养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学前师范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地开发利用
从幼儿园发生的系列安全事故和对事故的应急反应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比较缺失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幼儿教师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学前师范教育中开设相应安全教育课程,并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教育观念。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要保证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度。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最开始面对老师的不赞成和学生的质疑,校长依然坚持安全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实施,并结合实际开展模拟演练,才有了后来的当地震发生时,即便校长不在现场,师生也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并且无一伤亡的奇迹。因此,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所言,学校教育不可能消除危机或遭遇,其所能做的只能是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并为学生准备好应对的方法或技能;此即应对突发事件或灾难的技能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4]二是细化学前师范院校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虽然也会有一些教程,但都是针对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规知识,并没有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当中或者进行相应的细化教育,也没有专门针对幼儿教师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训练。因此,根据专业需求研究并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适宜的、细化的安全教育教程是一个重要项目。
(二)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安全应对技能培训是提高安全素质的主要方式
以教师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据调查,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5]因此,要贯彻实施幼儿园安全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只有幼儿教师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安全常识和熟练的安全防范、应对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或者当发生事故或意外事件时,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幼儿有效疏散,规避意外。
在职幼儿教师的安全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上级教育部门在幼儿教师的培训机构或进修学校举办幼儿园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的专项培训,或可分层次进行短期的专项培训。首先对幼儿园的园长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专项培训,然后再安排时间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进而做到层层有安全意识、人人有安全责任、事事能安全应对。二是各幼儿园利用园本研究的方式,请园外的专家或专门机构的安全人士来园进行专题辅导,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幼儿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种方式进行自学或大家一起讨论安全常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苏婷.校园侵害:你了解多少?.中国教育报,2004—3—29(4)
[2]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2006(11)
[3]杜德栎.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学与管理,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