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管理本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截止到2008年4月,国内高等学校中已经有600多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技术型、职业型、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在掌握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四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管理本科规范(讨论稿)》中,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做了要求,包括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但是如何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训练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性质与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5.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关键词就业能力 创新 实践教学体系
1 工程管理专业现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的要求,土木工程学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立足于“基础性、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指导思想,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及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1)公共实践环节;(2)与主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绑定的实验;(3)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课程设计(课程集中实践环节);(5)课外科技实践活动;(6)“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2 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分较重,总学分为17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153学分(包括必修与选修),独立的实践课程学分为22学分(均为必修)。学生基础理论学的多,应用知识学的少。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去较远,到企业后要经过3到6个月的专业培训方能上岗,要有3-5年的工作经历方能独当一面。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1 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监理、质检、安检单位实习锻炼,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企业定期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 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
参考国内外高校的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删减、合并和增设,优化课群组,组建本专业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体系,建立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指引图,建议学生必须完成一个方向的完整修读课程,鼓励学生跨方向广泛修读课程。理顺专业课程的先修与后修的关系,设计专业课程修读指引流程图,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选择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打好基础。
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
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提出培养要求:开设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实习、实践的计划、内容及要求,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有计划的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践操作,毕业后用人单位接收这些经过专门培养的学生。
3.3 设置生产实习学期
把培养方案中的第六学期分为两个小学期,前15周为上课学期(上课14周,期末考试1周),后10周为生产实习学期(其中占用暑假5周)。确保实习效果。
3.4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生产实习期间,将学生送到各个实习基地,聘请基地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32页)师指导学生有目地的进行实习;学院派人去每个实习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对不符合实习要求的项目及时调整、改善。使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经济等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
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得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软件,并了解目前建筑类企业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和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有条件的课程可以分组做大作业,project或者是program。
安排固定的教室,供学生集中完成所有的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管理下,相互探讨、协助,从而高质、高效完成相应的课程实践。
3.6 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1)培养大学生踏实刻苦、诚实守信的作风、在亲身体验现实的严峻性和挑战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要具备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向社会挑战,做好迎接人生挫折和历练的心理准备,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为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迈出成功职场第一步。
(2)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3)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体验,加强就业技术指导,掌握自我推荐和面试的技巧。
(4)帮助毕业生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使学生的择业取向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符合社会需要、做到自身发展与职业本身发展的相互结合。
(5)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我创业。
4 结语
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设置生产实习学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促使实践教学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
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都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样的实践环节,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工地,这样的综合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建设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没有体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状况;二是实习时间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施工现场的局部施工现状;三是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口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安全管理的需要,许多施工现场已不接收实习。目前学生实习,多数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主要由他们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缺乏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与作用大打折扣。有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结合相关课程,也搞一些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强制性地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统一规定设计范围与内容。课程设计是否做、怎样做、完成的内容范围是什么,完全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决定,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工程背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使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甚至于将实践时间变成为假期。
二、建立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互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针对现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实践环节、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由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持,切实地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1.实践环节应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把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的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明确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教学形式及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形式。
2.实践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安排综合性的实习,还应该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把理论应用落到实处,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整个实践环节应包括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划分为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参观性实践阶段,以讲座、参观为主;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实践活动应属于课程实践阶段,以对应的市场调查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技术设计和管理文件的编制;大学本科四年级属于综合实践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全面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参观实践是课程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践是参观实践目标,课程设计是局部的知识应用,综和实习是系统的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三阶段的内在联系。
4.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全面、互动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地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场所。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实现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互相推动,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活动互相结合。这种全面、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了解项目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管理目标,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实践模式。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提出他们的问题与要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
(1)安排参观活动,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楼盘项目、公用设施项目。
(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
(3)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有相关专业人士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认识恳谈会,使其正确认识专业和树立信心。
(4)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从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该阶段的实践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的实践范围,和大一的实践相比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
(1)针对技术课程内容,设立了独立的课程设计。
(2)深化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规范与实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3)邀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经理人举办讲座。许多企业经理人都非常热爱其工作,有许多感悟想与学生分享,但他们常常不明白从何讲起。为了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形成讲座专题,发送到相关讲座人员手中,在经理人做了准备后再进行讲座。
3.大学三年级的实践活动
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大二相比,不仅要继续设置课程设计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还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参观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
(1)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案例,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案例教学中应该区分教学性案例与讨论性案例,教学性案例是为了直观地表达理论内容、表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以教师介绍为主;讨论性案例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应该阶段性的进行,并在讨论之前发给学生。案例讨论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二、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协商与沟通能力。案例讨论中可以采用模拟讨论的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项目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理解,案例中的各方合同当事人角色,由学生扮演。讨论小组的学生以十个为一组,让学生自行安排扮演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项目的了解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发表意见并编写讨论报告。模拟案例讨论,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要注意对管理事件的证明和证据收集问题,又存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合同条文引用问题,同时还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2)提供一些专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项目企业的管理状态与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活动。在三年级学生中公开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鼓励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
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已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综和性实践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切实搞好毕业实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时间较长,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与专业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指导书,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结。三是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由各位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的要求与技巧,向学生发放实习指导书;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工作日志与实习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评分。
(2)重视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与深化,它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往往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论文与设计题目。在2007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就以学校一栋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设计背景,向学生提供了以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与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四、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使得实践环节的控制成为一个难题,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和社会公共关系。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书,不知道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应付了事,教师疏于指导。
关键词:建造工程;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中美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67-0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各国高校对工程类本科生教育各具特色。笔者前往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访学一年,有机会能够近距离观察美国公立大学本科生教育。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公立大学,该大学最好的学科是工程、数学、化学、商科和大众传播。学校建有龙卷风研究基地、农田实验场、太阳能利用研究中心、自然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德州理工大学被归类为R1研究型大学“最高度的研究活动”及Tier One研究型大学。本文主要就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情况,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情况与国内大学的一些对应情况相比较,重点关注学校在该学科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专业设置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学院全称是爱德华工程学院(Edward E.Whitacre Jr.College of Engineering),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具有国际实验的研究性学院组织。爱德华工程学院包括电气学院、化学学院、土木学院、机械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拿到学位的时间是2―4年,学生拿到学士学位的成绩是3.0GPA,同时要完成50课时的工程实践。在整个本科生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融合了数学、科学、工程设计、社会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并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辅修。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爱德华工程学院在5个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考核,包括:能否熟练地应用数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工程问题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能否熟练地分析和处理数据,设计有效的工程过程;能否应用已有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现代工具解决现实的工程问题;是否具有得体的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否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这5个方面的考核标准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数学和科学基础素养,而且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对我们国内的工科教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学院下设有7个系,其中一个就是土木环境与建造系(Department of Civil,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该系设置了三类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和建造工程。这与我国在专业设置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土木类高校,建造工程是属于土木工程的,但是在美国是分开的。通过访谈该系的系主任得知,他们认为土木工程强调“工程设计”,而建造工程专业更强调“工程实现”。
二、人才培养模式
德州理工大学的本科学习原则均为4学年制,但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采用学分制管理,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和进度没有特别规定,具体学习年限依照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而定,可以2―6年内完成学业。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拿到学士学位必须符合的要求包括核心课程要求(Core Curriculum Requirement)、多元文化要求(Multicultural Requirement)、科学实验要求(Science Laboratory Requirement)、写作强化要求(Writing Intensive Requirement)。其中科学实验这一项,学生必须完成的科学实验室课程2学期的学分;通常这将通过采取两个4学分科学课程或讲座和实验的组合来完成。写作强化课程更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学位课程将包括至少6个小时的课程,被指定榍炕写作。一个写作强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课程报告,并接受课程导师严格的审查。教师利用写作强化训练学生制定思路,提出问题,集成和综合、沟通,并表达深思熟虑的意见。
与此同时,德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在读期间,有专门的学术顾问为他们提供学业进展和毕业指导。担任学术顾问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获得了奖学金兼教学助理的研究生。学术咨询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们以保持他们的学业进步为最终责任,学术顾问扮演着引导者、促进者、导师的角色。
在对优秀本科生的奖励上,每年GPA达到4.0且没有任何课程挂科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校长荣誉奖学金,GPA超过3.5且积极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的学生可以获得校长荣誉奖学金的提名,荣誉奖学金可以累积,获得校长荣誉奖学金的前50名学生以及GPA成绩前10%的学生,可以作为优等生获得更高一级部门的奖励。优等生在美国是一个古老的荣誉,在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具有各种奖学金优惠政策。此外,本科生在每一学年删除必修课或者重修课程都将面临延长毕业的风险,对于爱德华工程学院而言,一学期GPA低于2.0将直接延长至5年。
三、教学计划的比较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建造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专业的定位与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将此计划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工科教育教学计划上的特点和差异。表1是德州理工大学建造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列表。
与此同时,德州理工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表2是该校学生成绩评定的占比例表。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美在本科教学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本科教育在人文社会学科上占有比较多的课程,比如经济、社会、伦理、哲学等课程的开设,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来的工科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情怀,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工程素养。在中国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中很少开设社会科学,中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类专业学习上略有涉及,在社会科学的学习上十分浅显,有一些选修课有涉及,但是选课学生不多,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师社会责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2.美高校的建造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很广泛,包括了物理学、化学、力学、多门微积分及统计学等知识,在基础课上的学分比例是最大的,且全部都是必修课程;而中国的专业课必修科目的分值更大,在必修和选修的设置上还需改进。
3.美国大学在建造工程的教学计划结构上更多地强调科技基础和应用能力,学生的最终成绩并不由最后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而是从课堂提问或测试、课下家庭作业、实验课程、多次测试成绩及期末研究报告多个方面进行加权综合得到,这样可以从更宽的范围保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美国的本科生教育十分强调对语言的应用,包括专业语法的学习、修辞学的学习、口语的交流、写作的强化等。中国学生在利用汉语写好专业报告这一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没有更多的师资在专业论文的写作上给予指导,这直接会影响研究生阶段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这一点在中国的教育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美国大学工科教学的企业实践内容丰富。相对而言,中国高校培养建造类人才与企业脱节较多,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中美两国在工程类本科生教育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距,在建造工程的本科生培养中有所体现,这是由国情、高校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就业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对于中国而言,需要进一步积极进行有益的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健全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安排课程模块;增加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性试验内容;建设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校企互惠合作,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增设创新实习学分,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实习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Undergraduate Catalog of TTU (2015-2016).Texas Tech University,2015.
[2]丁晓华,王宇星,陈向东.中美工科高校学术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93-98.
[3]王海平,董伟,王杰.协同创新视角下中美研究型大学远缘跨学科学术合作状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9-54.
[4]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eaching Mod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YANG Li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72,China)
一则疑问
小编:
您好!我如果喜欢某个人的作品或者某本杂志,会全部收集过来,2011年和2012年的《求学·考研》全年杂志我都买了。我之所以喜欢《求学·考研》,并不是因为我以前考过研究生,而是它能够为我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使我能够找到自信,充实自己,并且最终完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还想知道各位编辑的联系方式,以方便沟通、交流。此外,你们有没有杂志的电子版?我能通过什么方式获得?
Re: 你好,感谢你对我们杂志的喜欢和支持。在杂志每一个栏目的最后一页的页脚有相应责编的邮箱,此外,《求学·考研》杂志有官方微博,每一位编辑也都有自己的微博,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各位编辑,很便捷地进行交流。我们杂志正在进行电子APP项目的准备工作,相信不久就可通过这个项目看到《求学·考研》的电子版。
1. 任何专业都能相互调剂吗?
Re: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2. 推荐免试考生已经确定被高校录取,还可以参加统考吗?
Re: 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他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3.什么是单独考试?
Re: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4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但考试的命题权属报考院校,一般不转户口及档案关系,具体报考资格须向相关单位咨询。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一、广东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教育的发展迅速,但是还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例如,人才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人才类型也不符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一些课程的设置没有和企业挂钩,教学还是基于传统的理论式,实践性的课程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刚毕业的学生理论基础过关但实际的经验太少,能力偏差。在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也不高,达不到企业对用人要求。不仅如此,许多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对工程实践根本没有了解,印象还处于空白阶段,解决工程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还很缺乏,没有全局意识。所以,想要培养出全能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实践性课程是离不开,而且是必须要加强的。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培养,才能不断完善学生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缺失,解决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广东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现在许多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都做了改进,也做了专业性的指导工作,毕业论文也规范了要求,尽管如此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监督不力,效果差
很多学校或授课老师在主观意识上对实践教育这种方式就不够重视,还是注重理论教学,总是忽略实践性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高水平的教师非常缺乏,缺乏对课程总的设计与指导,没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践性课堂教学还未得到重视。根据现在条件来说,校外实习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受到社会多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开始出现经费不足、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只能是“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成校内实训,还有一部分学院直接让学生处在“放羊”的状态,只要学生交上实训报告,不管学生真的是否在实习中学到东西。课程和毕业设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大多数课程是局限于课堂授课,课程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效果一般。毕业设计的题目也是虚拟的,而且项目单一,学生得不到综合性的实训教练,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2.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和设计不合理
现在的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也越来越多,因为实践课程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许多高校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还是安排得比较少,主要还是理论性教学为主。许多高校现在开始转变办学定位,由教学型改为教学研究型,并且开始注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设计,没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业务水平不高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等,这些毕业设计一般都是10名左右学生为一组由一名指导教师带领。但是,这些专业设计都是运用了多门课程的综合性知识,需要很强的实践性,但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完成一个很好的毕业设计。
4.校外实习难度大,实习基地难找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工地难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热情不高。企业管理者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的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内看图纸或整理资料。由于学生没有承担任务,无工作压力,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能真正融入到现场工作氛围中去。加之施工工期较长,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内容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完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可通过适当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学时比重, 缩小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可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制图、工程估价、工程结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还应加强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论坛等,这些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获取,同时可锻炼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在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约五分一的课时分配到实践课中,而在国外实践课多出足足一倍的时间。因此,加强专业课的实习与社会实践是当务之急,实践课增加的前提是将专业基础知识牢牢掌握,有了牢固的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对应的企业有房地产企业、建设局等,学校可以通过洽谈与这些企业协作,在每个学期将实践课程安排到各个单位去实践。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操作、演练,才可真正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才能避免只会纸上谈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本土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并支持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工作之余参加国家注册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等)、国际认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师能力的提高,在实现优质实践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执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理论知识,有助于实践教学的促进。还可以将一些企业单位中的优秀人才引进到教师队伍中,增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力量。
4.教学内容与主要执业资格考试衔接
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有意识地围绕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设置课程,使本科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对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有所了解。课程体系内容以及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应与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5.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合理搭配
工程管理专业通畅是以毕业论文为主的,毕业设计只占很少一部分。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提高毕业设计所占的比例,使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比重合理,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比重。第一,鼓励毕业设计根据实际选题。以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第二,在此基础上强调毕业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健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实践日志、实践报告以及实践单位给出的评语进行。从表面上看,这种以提交实践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看似科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为此,实践教师要制订一种充分有效的实践考核制度,使认真完成专业实践的学生得到有效的肯定,从而也可以间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执行力度。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应付阶段,让他们真正在自己参与的实践教学中学到经验知识。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一方面不能裹足不前,套用前面的实践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地思索,将前面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充分应用,在此基础上争取后面实践教学改革中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学 课程 模块 构成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7-03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概况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领域分布
非建筑学专业指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的本科专业。随着我国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科类别分化更为明细,这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此也带动了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分化,使一些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更为明显地表现为模块式结构,除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外,每一模块的知识培养规格都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对应一个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作为一个具有知识结构多元性特点的本科专业,与其对应的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也较多。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所列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见表1)的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跨度大的特点。
表1 与建筑学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
■
注:表中所列本科专业以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为例。
(二)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
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知识类型多元性、知识逻辑非线性的特点,且建筑学知识需要接收者在工程设计训练等实践过程中去掌握,要求建筑学知识接收者对建筑空间、建筑构成有一定的悟性,同时,还必须要有工程上的精确思维。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横跨了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呈现块状分布的肌理特点。因此,其知识逻辑并不体现为单纯前后紧密关联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向度关联,多层面融糅,网格状交织的空间关系。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建筑的内在构成要素,建筑的外部制约要素及建筑的核心问题――空间建构(见图1)。
■
图1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目前,虽然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知识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需求,但在建筑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组织上,存在照搬建筑学现有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层次结构的专业逻辑不明确、深度不均衡等问题。
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种模式来组织不同专业的建筑类课程教学,在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模块构成方面的教学研究需要开拓和深入,应探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建筑类课程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非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建筑学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知识模块构成分析在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中的引入
(一)知识模块的构成
建筑类课程可以概括为3个模块: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技术。每个模块又各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子模块下为具体的课程,共同构成有机、完整、三维向度关联的建筑类课程知识系统(见图2)。
■
图2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构成
设计原理子模块下设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针对民用建筑的2种类型讲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建构文化子模块下设课程:“中外建筑史”、“建筑美学”及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建筑素养,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为教学目的,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大木结构及古建筑构造。
空间组织子模块融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渐进式教学过程中,从空间启蒙、空间认知至空间体验,最终满足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意境之需要去塑造建筑空间。
形态构成子模块以“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为基础,融入建筑要素,结合建筑模型制作及建筑设计实践,进行建筑形态构成方面的训练。
营造技术子模块包含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课程。对于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还有更专门化的相关课程,如:“古建筑结构”、“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建筑材料”等。
建筑物理子模块包含建筑声、光、热等方面的课程,“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及有关绿色、低碳、节能、节地方面的课程亦属此模块。
(二)对非建筑学专业进行建筑学课程知识模块构成分析的目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建筑学专业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以市场经济环境下非建筑学的建筑类课程设置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将知识模块的构成分析应用到教学改革中,解决不同专业对相同建筑课程在认识深度、角度和层次上单一的现状,使建筑类课程的层次结构清晰化,不同专业的建筑课程选修个性化,最终实现建筑学相关或相近专业毕业生择业的多样化,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
三、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选型
(一)知识模块的角度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可以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目前,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确立,城乡规划专业规范的出台[2],城乡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虽渐趋分化,但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建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多数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城乡规划专业中设建筑学培养方向,依然是有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技术模块中营造技术子模块的相关课程,如材料、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课程已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学生而言,建筑理论及建筑设计方法模块是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
工程管理专业,为满足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又必须是多元、全面的,但这并不等于必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全部,因为还有个认知层次及深度的差别。
环境设计专业,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空间组织;二是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建筑技术问题,这里含有“建筑构造”等课程。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研究对象是筑山、理水、植物、建筑这4个园林构成要素。因此,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趋向园林建筑专门化。
(二)知识模块的层次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层次可分为3种: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三阶层次的组成依次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二阶层次是将三阶层次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合并为扩大专业基础课,再加上专业课;单阶层次则将三阶层次的3个层次融合为1个层次来组织课程教学。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层次定位各有不同(见表2)。
表2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层次选型
■
注:―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
(三)知识模块的深度
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知识模块深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可分为4个级别:知、会、融、践。知,是对所学知识达到认识和了解的深度,在需要之时,知道有这么个知识,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会,是对所学知识达到领会的程度,在需要之时,知道用这种知识做简单的专业应用,而更深入的应用则由建筑学专业人士解决。融,是能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在需要之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辅助完成本专业的工作。践,是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到从事与这方面知识有关的建筑设计上,指导工程施工等专业实践技能的程度,且在这方面达到建筑学专业的水平。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其深度定位亦各有不同(表3)。
表3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深度选型
■
注:―知;―会;―融;■―践
(四)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的建筑类课程模块选型
福建农林大学土木交通学院下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工程法规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管理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计划和规划、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在建筑类课程的模块选型上,对于空间组织、形态构成和建筑技术等课程的要求为专业基础课。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下的营造技术,是该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认知水平需达到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度。因此,教师要侧重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并能适当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解决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四、结论
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园林、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非建筑学专业有较大的相关度或相近度,因此这6个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专业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建筑类课程在这6个专业中都有开设。非建筑学专业所开设建筑类课程不能生搬硬套建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制适合本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确定相关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S].http:// /.
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技术站能力查定数据处理与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探索与实践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构成与评价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远程测控实验系统的“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有效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系馆设计课程为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体现区域特色
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拓展及其进一步发展
属性识别理论在高校贫困生困难等级评价认定中的应用
国际科技学术论文与国内硕博论文英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
浅谈虚拟学习环境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分享资源共赢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材料”计划对我国英语教育资源共享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分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比较
提高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学经验
基于日语新闻广播语体特点谈日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关于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若干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给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Sturm-Liouville问题谈分离变量法的教学改进
法理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民办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论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及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解读
高校校园网应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分析
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
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校与东汽合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近代文化史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