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团员信息采集

新团员信息采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团员信息采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团员信息采集

第1篇

一、健全机制,不断完善队伍建设

*年7月,我区通过公开笔试招聘了49名暂住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运转,发现机制不全,专职不专等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我们于*年3月成立了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委政法委派主任一名,财务报帐员一名,公安分局派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任教导员,专制抓业务工作,负责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及财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由公安分局及派出所负责。在公安分局办公。办公室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大力支持。*年,签订了劳务合同,区财政拨款30多万元为我区暂住人口协管员解决了“四金”问题。并提高工资待遇标准(每月700元),极大的鼓舞了暂住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协管员这支队伍稳定、团结、为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科技导入,全面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把握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命脉,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我区投入1800多万自主研制开发建设了精准打击、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81个人口信息采集站组成,其中固定信息采集站42个,流动信息采集站39个,分布在17个派出所。并为每个固定信息采集站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活体指纹采集仪、人像采集仪、打印机及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备,为每个流动信息采集站配备有1辆人口信息流动采集车和2个人口信息流动采集箱。采集箱内含笔记本电脑、活体指纹采集仪、微型人像采集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塑封机等设备。

人口信息采集站实行严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负责采集划定区域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暂住、寄住人口多生物及相关联的38项信息,实时上传至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比对、研判的结果,对实有暂住人口实行分层次处理,一是对比中的在逃人员、未破案件嫌疑人员立即实施抓捕;二是对比中的有犯罪前科人员由社区民警建立重点人口档案,纳入重点管理视线,落实“三查一控”管理措施;三是对无劣迹的正常人员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

人口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信息采集站上传的指纹、身份证、人像等多种信息与信息库中已存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结果反馈给各信息采集站。通过微机化登记、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住人口管理的难题。

三、多策并举,严管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书记提出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走精兵战略、科学管理之路,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求。按照“四级网络,三级管理”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了17个协管员中队,81个管理站,100多个管理小组。对协管员队伍充分有效的管理,在业务方面进行工作责任制,每个社区、都市村庄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为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协管员业务能力以及队伍的凝聚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严把队伍入口关。通过实行协管员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培训上岗,尝试采取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方式,严格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积极组织暂住人口协管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对协管员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和微机培训。并邀请工商、计生等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参训人员授课,全面提升协管员素质。编写了《区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做到全区协管员人手一册。从而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法律意识。

3、严格考核,加大监督。我们成立了督察队,专门对各中队、管理站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区暂住办制定并完善了《督察队员工作守则》、《督察队(队长)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督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创新督察方法,提高督察效能,采取明察与暗访、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定点督察与随机督察、交叉督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督查结果真实、有效。

4、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队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区委政法委政治部的指导下,在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中建立了1个基层党小组,现有流动党员12名,建立1个团支部,拥有团员79人,建立了1个工会组织,389名协管员加入工会,建立基层妇委会组织,33名妇女协管员成为会员,为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2篇

此次活动是在与壹基金分基金会合作展开的,为帮助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多美滋和达能共同基金日前合作启动了一项可持续性创新型“公益性社会项目”——“婴幼儿辅食营养起跑工程”。根据指导老师的推荐以及自身愿望,我们组团和公益基金——壹基金合作进行这次的社会实践项目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各位成员,提高其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在实践中教育我们,提高其思想素质,是青年健康成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接下来,我将从具体的方面进行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第一,活动准备。此次活动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之下,活动的前期准备充分。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能够按时按点展开,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就时间效率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百分之百的高效率。我想这一点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来说,显得极其重要。毫无疑问,现代社会是一个与时间追逐的社会。精确时间到点是许多的职位的必要条件。其次,活动的材料各个方面准备充分。没有出现材料缺乏,或者是材料的不科学选择与搭配。此次活动材料符合实践活动地方的客观实际,村民能够一看就懂,同村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对于每一份的信息采集,村民都极力配合,能够采集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以后的活动展开提供了最具针对性的感性材料。等先进理论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活动的最真实感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一名务实的先进青年,受益终身。

再次,活动前对每位成员都进行了一次活动开展的前期培训工作。这点最集中表现在每一位队员开展工作时,都能一步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启发了每一位队员在以后的日子,必须积累丰富的经验。开展每一次的工作,都要提前进行培训,让自己最快投入到工作之中。在这里,受益不仅是自己,还包括与你合作的伙伴和工作对象。

最后,活动在人员的安排与沟通上恰到好处。此次人员搭配由双方共同组成,本地的人员与外地人员有机搭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地的人员能够在信息采集过程之中,发挥其“主人家”的优势,能够用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以最快的方式采集到有效信息。外地人员对需要采集的内容以及介绍最为熟悉,能够把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活动规范性进行监督。同时,外地人的到来,能够给活动地点的村民以新鲜感,通过外地队员的介绍风土人情,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实践活动过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总共有五个子项目。

此次活动没有请专家进行体检。但是为弥补这点,首先是对婴幼儿的健康体检。由于经费及时间有限。这次实践活动在每一个乡村的村卫生室或者经过卫生室与村委会协调进行。接受采访的每一位村民都是该卫生室负责的家庭。卫生室或者居委会,先经过一系列的问题调查,确定初步检查的对象名单,然后交由专人负责登记,接受检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问题出在村民的饮食习惯。例如,饮食的无规律性,不仅仅是因为农民在农业活动之中,农业生产没有具体的有序规划或者是抢时机进行生产,进而造成三餐无规律,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

每一位队员经过一系列的例子,活动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许多学生为一时的好玩或懒惰,或忙于某件事情,从而“废寝忘食”不难在生活之中看出,有些人瘦得像猴子,有些人肥得像一头“猪”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来自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结石,结核等,挑食厌食,喜欢吃“垃圾”食品与和过多的碳酸饮料,得肥胖症或是长许多本可以避免的痘痘等等。通过对婴幼儿的健康体检,必须认识到好的习惯要从小养起,否则拖得时间越长,改正的困难就越大。

紧接着是走访需要受助的群众。因各位成员的时间安排和合作方的时间上客观限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访需要受助的群众主要通过居委会进行。负责此项的活动的队员通过在居委会资料查询和干部群众的介绍与推荐,确立了一大批需要受助的家庭名单。值得一提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受助的资格。毕竟,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最突出的于物价涨得飞快,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困难,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水平。通过资料查询及实地调查,确实发现许多家庭需要受助。究其原因,于其文化水平过低,许多的行业无法涉足,或者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种地,但由于缺乏科学性,种田收入无法满足家庭开支,更不用提在小孩的良好饮食上的投入。一方面,婴幼儿的健康确实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通过这项活动思考我自身,必须深刻的进行反省:作为大学生,许多人在校把玩放在第一位,认为“六十分万岁”试想,这些人如果继续持续下去,恐怕这些知识分子在真正踏入社会时,真的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反过来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跟着是定期回访调查。毕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以后的定点服务做前期准备工作。回访调查的工作目前处于未实施的状态。并不是因为“偷工减料”此项活动由壹基金分基金决定回访日程安排。公司需要将采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确立回访的具体要求与内容。但是回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确立了一批回访的名单。这些家庭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庭,相信接下来进行的回访工作将取得良好的成绩。日常的做事之中,往往以快著称,并不注重一项工作的绩效的长期性。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每一位成员上了一门课,做好一门工作,不仅需要当时热心投入与努力,更需要长期的观察,不断去修补工作的不足之处。真正取得最后的好成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这应该是最好的概括。

再次,是活动的热线接待。本次的热线接待主要由与我合作的壹基金分基金会负责。可以知道大多数村民关心的哪种品牌奶粉之类的最适合婴幼儿喂食,通过我晚饭后的闲聊。基本上不关注价格的高低,更多的关注质量问题。这充分说明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前提下,更多人的饮食习惯不断趋于良性循环。同时,可以发现,良好的服务态度是热线电话快速取得有关信息的重要保障。与人沟通的技巧,每一个队员在以后的日子里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最后,是问题的搜集,本次主要通过填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采集。本次共采集了一百多份调查问卷,由于时间有限和活动之前的临时调整。全部是通过带队老师检查过后的合格问卷。从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出不同人的工作效率:与人沟通能力强的队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善于解说的队员也是一样的本地的队员比外地的队员更容易完成一份问卷…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什么都不会,只要你会用人才,一样能够取得胜利。每一位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之中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是每一个人更收获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习到许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不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问卷过于冗长。一份调查问卷有22页,这给队员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刚开始一份调查问卷平均花费接近一个小时,严重降低的工作效率。也由于时间过长,许多的受访者在信息采集到一般时都采取放弃的态度,这给调查人员出了难题。不过,在每一位队员的努力之下,绝大多数的问卷都顺利完成。就问卷本身而言,的确是一份高质量的问卷。但是,所涉及的问题有些过于繁琐,给人以厌倦的感觉,许多的受访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是存在不耐烦的现象。这启示我们在以后的进行类似调查时必须充分考虑调查对象的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展开有关的活动。

第三,活动的经费。本次活动的经费基本上是零投入。所有的费用都由由壹基金分基金会和多美滋公司支付。于我们团队而言,更多的是支付自己的花销。

第四,活动的结果。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党员,团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活动宣传婴幼儿健康辅食营养,使更多的家庭树立正确的婴幼儿辅食营养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到基层工作,成为一名积极有为的,为人民服务的“四有”青年;

(三)学习广大群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与为家人幸福而不断拼搏的品质;

(四)深入基层,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响应胡惊涛总书记对青年学生三点希望,切实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机密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素质;

(五)关注基层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积极为地区建设献言献策。

第五,其他方面。本次活动虽然取得可嘉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活动的宣传不够。原本打算借助以基金分会和多美滋公司进行宣传,但他们在活动的宣传上受经费所限,宣传方面基本上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不足之处。

其次是活动的时间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次活动人员分成了两组,两个时间段进行的。当然,这与合作方前期活动准备不足有关。

再次,活动之中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如遇到有人误解宣传活动宗旨时,反应速度过慢,导致某一时间段全体工作人员处于闲置状态。

第3篇

1、“我弘扬、我快乐”活动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q友更换青春头像,书写青春寄语,五四精神传递活动,制作91周年纪念网页。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与腾讯大成网合作,制作出能反应全省各族青年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qq青春头像,制作91周年纪念网页,网页内容包括:的光辉历程、91年来各族青年的模范代表、当代优秀青年代表、“五四精神·不朽的青春”网络民意调查、青年寄语等内容,青年网友通过上挂q版青春头像,在qq个性签名档中书写青春寄语,网友间进行q版青春头像传递、青春寄语传递,学习浏览纪念网页了解五四光荣历史,激发青年爱国热情,发扬五四精神,积极投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责任部门:宣传部

2、“我歌唱、我快乐”活动

五四前启动“我歌唱,我快乐”青春歌会和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开展以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青春为主题,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以及感恩身边每个人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歌会活动,地震重灾区要以青春歌会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感恩·自强”活动让青年受到感染、振奋精神。

(1)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

时间:4月

活动方式:推荐一批爱国歌曲、民族团结歌曲、励志歌曲和感恩歌曲,通过腾讯大成网评选出qq网友最喜欢的爱国歌曲、民族团结歌曲、励志歌曲和感恩歌曲各10首。与移动、联通、电信制作青春彩铃专题网页,供手机用户免费下载、免费传送。通过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培养青年爱国热情、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学会感恩、学会自强。

(2)青春歌曲大家唱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通过报纸、网络发动全省青年参加“我歌唱、我快乐”青春歌会大家唱活动。团省委选定一所大学具体举办一次歌会。

责任部门:宣传部

(来源:文秘站 )

3、“我学习、我快乐”活动

在五四前启动“我学习、我快乐”青春故事会活动。继续通过《天府早报》向社会征集典型的青春创业故事、青春成才故事、青春奉献故事,组织开展“青春故事教我创业、青春故事助我成才、青春故事引我奉献,感动青春——我心中典型”活动,用一句箴言回赠自己心中的青春典型活动。4月25日邀请相关青年典型通过新闻网讲述自己的典型故事,通过网络平台与青年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责任部门:宣传部

4、“我欣赏、我快乐”活动

用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用健康的文化提升青年的素质,组织优秀话剧、川剧、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组织能反映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话剧、川剧、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部门:宣传部

二、服务青年活动系列

5、“我奉献、我快乐”活动

发送一条短信,捐献一份爱心——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

时间:4月——5月

活动方式:号召全省青年通过手机短信捐款的方式向玉树地震灾区的人民发送一条爱心短信,通过捐助短信资费的方式向灾区人民捐款。精彩的短信祝福语将在电视台公共频道(或新闻频道)以滚动字幕形式播出。

责任部门:宣传部

6、“我服务、我快乐”活动

(1)“青春献枢纽争做筑路人”——铁路系统青年工作推进大会

时间:4月下旬

活动方式:与铁路系统青年座谈,研讨如何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在服务西部交通枢纽建设中如何建功成才,如何结合“百千万”工程开展我省铁路系统服务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城工部

(2)“除陋习、树新风”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周

时间:4月29——5月6日

活动方式: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志愿者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针对“五乱”(城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畜禽乱养、家俱乱摆)现象,以城市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镇乡所在地场镇、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公路、铁路客运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卫生知识宣传、环境清洁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营造“自觉革除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清洁城乡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部门:志工部

(3)集中开展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广泛动员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志愿者,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 教育、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责任部门:志工部

7、“我创业、我快乐”活动

(1)“爱心圆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爱心行动

时间:4月下旬至5月

活动方式:继续围绕就业创业这一青年最现实、最急迫的需求,开展“青春创业大讲堂”、“青春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百事我创”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深入开展爱心圆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爱心行动。

责任部门:学校部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省内劳务输入地团组织迅速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积极对接,采集企业用工需求。劳务输出地团组织做好农村青年求职、技能等方面信息采集。劳务输入与输出市州团组织结对,就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及转移工作意向进行对接。通过举办签约仪式、组织洽谈会、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集中组织一批农村青年有序转移。

责任部门:农工部

三、展示青春风采活动系列

8、“我推选、我快乐”活动

开展第十三届“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活动

时间:3月22日-5月4日

活动方式:根据《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办法》评选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候选人,通过网上投票、电话投票、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评选出第十三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五四”期间集中表彰。

责任部门:组织部

9、“我交流、我快乐”活动

倡导团干部、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参与微博上网“畅渠道、交朋友”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倡导团干部、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开通微博和qq,和青年网友交流,及时了解青年心理、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更有效地联系青年。在腾讯qq上建立共青团qq群,通过上网广泛结交青年朋友,在5月4日以手机短信、qq消息等形式向全省青年五四青年节问候信。

责任部门:办公室

10、“我竞赛、我快乐”活动

(1)开展主题团日竞赛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活动方式:各级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五四期间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各市州团委及时推荐一批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团日活动材料上传团省委“五四专项”网页参加竞赛活动。

责任部门:组织部

(2)“美丽魅力依然”省中学生绘画大赛

时间:4月至6月

活动方式:各市州团委组织中学生以绘画形式描绘学生心目中的灾后重建后的美好新家园,展现魅力。

第4篇

1现有防汛应急体系薄弱环节

目前门头沟区防汛应急体系主要由防汛应急指挥和管理机构、防汛应急预案、应急抢险队伍、监测预警与指挥平台及防汛物资等组成。从整体上看,门头沟区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比较完备,但在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储备、信息资源采集、信息网络建设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信息网络建设方面。①未建立与各区县的网络连接建设。全市各区县均已建成与北京市防汛办公室的内网连接,但未能实现区县之间的网络连接,一些内部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尤其是汛期一些时实的河道水情信息,区、县无法在第一时间查看,仍需打电话到市防办查询,给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②未建立与气象局的网络连接建设,不能实现雨量信息和水文信息的共享,对洪涝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和快速评估能力不足。(2)应急队伍建设方面。汛期组建的一些地方队伍,均由当地群众组建而成,存在很多弊端。①人员数量不确定性。因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多,汛期留守家园的人数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汛期很难保证统计数量的人员如数参加。②抢险技术无保障性。组建起来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防汛业务知识和基础抢险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如果面对突发灾情,应对能力无保障;应相应组建一支由消防、地震救灾、市政及卫生等部门组成的专业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抢救队伍。镇、村也要相应组织以民兵、团员为骨干的群众抢险救灾队伍,保证抢险救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水库的监测建设方面。门头沟区境内5座水库,区防办没有任何水库信息采集系统,仅靠市局网上公布的水库情况表查看信息,与水文自动化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及时满足水文资料收集、洪水预报及防洪指挥决策等工作的需要。(4)防汛应急通讯保障。应急机动通信保障能力差,由于灾害发生时空分布上的随机性,没有专业车辆;仅靠有线电话和电台通信难以满足,亟须增加卫星移动电话(不少于13部),同时加强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加大覆盖范围。

2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①加大搬迁或工程防护力度;②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如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决策与指挥系统建设、应急队伍建设与培训演练、信息化系统建设和通信保障能力建设;③增加群众避险自救能力;④加强物资储备,充分利用房地产开发余方、弃方,储存充足土源、沙袋、机械;⑤建立一支专业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做到万无一失。

2.1进行搬迁或工程防护

目前正在进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解决门头沟区棚户区3.1万户8.5万人的汛期安全隐患问题,项目完成后,城区棚户区防汛隐患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北京市针对山区也制定了险村险户搬迁政策,经调查,由于扶持力度有限,以及地域狭小等自然因素的限制,群众搬迁的热情不高。因此,对于险村险户主要采取工程防护,消弱不良因素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威胁程度,对于不能采取工程措施,或采取工程措施意义不大的隐患点,则由政府进行安置,动员群众搬迁。

2.2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2.2.1提高预警预报能力2006年以来区水务局加大了汛情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在完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建设了防汛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以点对点的形式,将视频、声音和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了门头沟区与市防汛办的会商、行政会议及远程培训等,可实时接受上级指示,并及时处置。在18处人工报汛站点基础上建立了18处超短波自动雨量站,通过计算机网络上报实时雨水情信息,实时了解汛情。下一步应继续加强泥石流监测、水库安全监测,建立雨情、汛情互联系统,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1)加强泥石流监测。目前门头沟区建设有泥石流滑坡体监测站点3处,与现有灾害点数量不成比例,远未达到总体监测要求,争取资金,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尽快使全区重点泥石流险村纳入监测管理体系。(2)加强水库安全监测。在全区5座大、中、小型水库1座拦河闸安装实时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具备实时了解水库水位水情能力,实时动态地报告被监测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安装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库的重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利用CDMA无线传输,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监控该部位的情况,方便对现场情况的判断和指挥。系统由高倍变焦可遥控摄像机和相应服务器构成,可实时监测水库大坝、溢洪道及闸门等重点防洪部位。摄像点分为室外和室内,可抗御恶劣天气,适应于24h全天候工作,无论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监视水库现场图像。(3)建立雨情互联系统。建立区、镇和村三级网络互联系统,能够快速便捷实时传输动态,及时查看防汛等重要信息,方便快捷地接收,汛期可以实时查看有关水库、河道的水情和相关雨量站点的雨情,缩短了信息交换速度。作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区气象局网络联接及视频会商系统应早日和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接,建立两者之间的VPN信道,可以提高网络访问的速度与质量。在两单位的局域网出口处各安置1个VPN网关,在VPN网关之间建立隧道连接,来实现两局域网之间相互通讯。网络联接后,可以实现:①实时墒情监测,通过建成的墒情自动监测网,实现代表性布点,实时掌握辖区内土壤墒情;②遥感产品,可以查看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制作的各种服务产品,包括墒情、苗情及林区覆盖等信息;③实时雨量,实时显示本辖区18个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气象站观测信息,方便了解最新雨情;④预报产品,包括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滚动更新,气候评价,可以通过建立的视频会议系统,实时收看各种会商情况,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协作建立网络联接,利用信息互补,加强监测。

2.2.2增加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增加群众自救能力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1)提高群众自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安装喇叭及时通知,标明逃生路线以及在逃生路线安装照明设备,设置避险场地以及救援物资等;(2)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群众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通过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也可以经常组织村民观看逃生知识的专题片或电影,提高群众避险意识;(3)多组织避险演习、演练,由于多年没有发生洪涝灾害,目前群众思想已经麻痹到“演习是政府的事,要我配合演习应当给我一定报酬,否则就不配合”的程度,根本就没有将演习演练看成是提高自己避险自救技能,下一步要做深入具体的工作,也可考虑从中小学生方面落实,使群众将避险演练重视起来。

2.3加强抢险队伍建设

在现有专业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机械化程度高、反应快、战斗力强的队伍,作为抢险专业队,预计骨干人员15名左右,专门负责处置汛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汛期由区防汛指挥部直接调度,如发生险情需要抢险时,所有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实施专业抢险。实行平战结合,在非汛期,可以通过为周边工程施工等服务收取适量费用。每年计划组织专业抢险人员进行2~3次集中培训与演练。内容包括水库防汛抢险、堤防防汛抢险及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还应针对性地学习一些机械设备的驾驶技术、保养知识,例如冲锋舟、挖掘机的驾驶和维护。学习相关演练主要是进行一些户外实地抢险演练,演练包括穿堤涵管封堵、机械封堵道口、滑坡塌岸抢护及水上救生救援等项目,以提高防汛抢险实际作战能力。

2.4充实物资储备力度

门头沟区地处山区,109国道贯穿全境,道路狭窄,目前仅有防汛物资储备库1处,雁翅和斋堂物资储备点2处。一旦发生洪水灾害,道路交通中断,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将无法及时到达。因此要增加各镇街、村居的物资储备力度,提高“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能力。每镇设1处物资储备点,并按照新标准进行建设管理,一旦发生灾害可各自为战,及时救灾;当前门头沟区物资储备库房出现老化现象,当初建设标准低,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在抗洪抢险工作中的应用,防汛物资储备材料也对库房透风、除湿及温控条件要求较高,建议对门头沟区现有库房进行更新改造,并采购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吊车及自卸车等抢险专用设备,满足当前物资储备需求。另外,设置一定数量的储土场,保障堵口安全;同时道路、交通等部门要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2.5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机制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促进融合。以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人本理念,逐步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

(二)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各区、县(市)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

(三)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综合决策、居住证管理、社区登记、信息共享、投入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拓展、城乡统筹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有序推进和逐步深化,到2012年,全市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社区合理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满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现与户籍人口同等标准投入。全市基本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适应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综合决策体制

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流动人口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出台文件,明确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职责任务分工,每年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制定和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出租房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暂住人口、流动育龄妇女、流动党团员等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将公共服务享受资格与户籍制度剥离,稳步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宣传倡导服务。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年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计划生育服务。以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照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免费服务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95%以上。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检率达到90%以上。深化药具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3.优生优育服务。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和普及,为流动育龄人口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活动,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获得免费孕前优生咨询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加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将流动育龄妇女纳入当地生殖健康项目服务,对持有《婚育证明》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免费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每年2次免费为其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各区、县(市)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流动人口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可按照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探索实行医疗单位为流入人口减免就医费用办法。

在扎实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的转移接续,切实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管理。加强相关政策协调,促进流动人口获得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医疗、社保、文化体育设施、公共福利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三)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1.拓展市民化优质服务。实施“五个一样”服务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市民一样享受免费“药具服务、技术服务、宣传服务、信息服务和参加各种活动”;推行“四心服务”模式,对流动人口做到“政治上关心、生育上贴心、生活上暖心、生产上热心”。

2.健全完善社区管理模式。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依托城市基层社会治安综治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综合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切实增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力量,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合理配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继续开展以流动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新社区、新市民、新风尚”创建活动,为广大育龄流动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帮助,为其安心居住、创业发展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率达到100%。

3.进一步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工作的统筹协调,切实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整合有利于流动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4.探索建立区域协作双向管理新机制。加强与流动人口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和服务管理协作配合,在生育政策执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交换、违法生育处理等方面做好协同工作;做好“依附企业建协会,依靠法人强管理,依托属地抓服务”的区域协作、双向管理,实现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信息互通、职责共担,促进流入人口的快速融合,努力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转发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四部委《指导意见》,制发全市试点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安排部署试点工作。督促各区、县(市)充分调研摸底,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上报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深化试点阶段。研究制定试点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开展试点工作调研,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适时召开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会、现场会,交流各区、县(市)工作经验、主要做法,推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三)总结推广阶段。各区、县(市)对试点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形成综合评估报告,上报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自评基础上,组织全市试点工作评估。适时召开总结大会,总结各区、县(市)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规范,为推进我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见附件),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区、县(市)要将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相关部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内容,成立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方案、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标准,认真研究和确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开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到位。

第6篇

一、科学规划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

1、准确把握建设知名大学内涵,理性确立办学定位,着力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本着“科学分工、合理定位、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面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依据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基本稳定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填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实行分类指导。

2、调整与改革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主动适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对高层次人才的多元化需要,积极、稳步发展博士生教育,适度发展专业博士教育;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加快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力度。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末,全省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力争达到1∶1。加强对国家和我省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所需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性研究和预测,适度保持对高层次学术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储备。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需求为导向,加大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的特点、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学科优势和潜力,努力增加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健全专业学位体系,拓展培养领域,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平台,扩大培养规模,实现专业学位和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专业学位优秀品牌建设工程,突出培养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深化研究生教育招生改革

4、积极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继续加强应届优秀本科生推研免试工作;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积极开展并探索从应届本科生中直接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从有职业实践经验、有学术技能特长的在职人员中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按照社会需求、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办学条件、培养质量等要素,确定培养单位招生计划。加大按一级学科、跨学科、跨单位招收研究生的力度。坚持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改革专业课考试办法,试行多元测评,综合考核,加大复试成绩在选拔录取中的比重,加大考生创新潜能、创新成果在复试成绩中的比重,突出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的考核。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人才建立特殊选拔机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自,逐步探索优秀导师自主录取的办法。充分尊重研究生导师的知情权和发言权、研究生导师与考生的双向选择权。明确录取程序、严格录取标准、严明录取纪律,确保招生工作符合政策、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深化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改革

5、积极适应我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对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不断研究和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层次、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和目标,积极探索、尝试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培养途径的多样化,优化组合、有效配置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和途径。注重学科融合与交叉渗透,拓宽培养口径,突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6、进一步实行和完善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等培养模式,协调本科、硕士、博士各个阶段的培养行为,完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制,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积极探索研究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路子,因材施教,建立、打造特殊人才的培养机制、条件和环境。积极开展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业能力,承认其劳动所得,保护其知识产权。

7、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团队合作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导师不同的学科优势、学术特长和施培专长,拓展研究生的学科视野,丰富研究生对不同学科的学术体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8、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用人部门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按照适应社会需求、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的模式,共同建设应用型学科和专门研究中心,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和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强化研究生实践历练和研究潜能,建立健全国家、省和培养单位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与办学声誉,努力打造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教育品牌。

9、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把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点,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方式,在国内或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制定并实施“*省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通过公派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或进修访学、支持研究生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办学与科研合作、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指导研究生等方式,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努力缩小研究生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努力使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具有接受国外优质教育的经历。支持、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鼓励学校间导师、学生的互访、互派,广泛合作,开展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支持水平高、条件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到国外办学,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

四、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10、进一步规范、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要重视和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根据学科前沿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进步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核心课程与相关课程结合、本专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理工农医类研究生要加强人文类课程教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类研究生要加强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各类研究生要加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

11、根据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组织力量,加大投入,有计划的加强重点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高水平双语课程,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秀课程与优秀原版教材。跟踪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优秀研究生课程的跨培养单位互选和学分互认。

12、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与创新实践,积极实行专题讲座式、研究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法等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实现教学相长。以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考试改革。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方式,坚决纠正单一书面考试、主要考核知识记忆力、单纯以分数衡量学习情况的做法。

五、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制度建设

1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着力加强研究生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四级资助体系,积极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制定研究生科研训练规范,从文献阅读、社会调查、信息采集、科研选题、试验实验、资料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完整、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建立研究生科研训练情况总结与科研成果报告制度。

14、建立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积极支持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独立开展科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在校研究生积极发表高水平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各类科研基地要积极面向研究生开放科研资源,提供良好科研条件与服务。

15、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拓展“*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创新项目领域和体系,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深入实施“*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大力支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生创新竞赛、成果展览和经验交流活动。大力抓好“*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个项目的管理,营造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内涵发展的氛围,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16、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制度建设。拓展“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平台,搭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视角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学术交流制度,争取研究生学术活动专项经费,积极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发表学术成果。引导和支持研究生积极开展学术节、文化周、科技月、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等活动,使研究生学术交流有组织、有基地、有经费、有考核、有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引领研究生与著名学者、学术大师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自由平等、浓郁健康的学术氛围。

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17、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师德水平和学术水平。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和稳定导师队伍。注意吸收具有博士学位和国际教育背景的青年学者进入导师队伍,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才担任兼职导师,采取特殊政策与措施,培养与吸引学科带头人,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动态的导师管理制度,公开选拔导师标准和程序,公开选聘,公平竞争,岗前公示。建立健全相应的研究生专、兼职导师资格准入和聘任制度,严格考评奖惩办法,加强导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切实明确导师职责,落实导师责任,规范导师学术行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设立研究生优秀导师奖,对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及时进行调整。

七、加强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建设

18、加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建设力度。把学科建设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增加投入,培育特色,提高水平。强化国家、省、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着力改造一批传统学科,扶植一批新兴学科,培育一批交叉学科,填补一批空白学科,促进优势学科群的形成。着力加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上来,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创造条件,努力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积极合理地增加博士、硕士点,科学、有序地拓宽学位授权范围。根据*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别着力加快空白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

19、加强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在建设本科生与研究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要适应研究生培养的特殊要求,在课程实验、科研试验、文献资料、学术活动等方面不断改善培养条件,提供优质资源保障,满足培养需要。建立健全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课程实验体系,丰富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创新活动室、导师指导室等。积极推动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多渠道筹措研究生教育经费。全力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科研单位、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类科研与项目开发,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研究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引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作用。争取企事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合作办学,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八、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制度建设

21、科学把握和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博士研究生培养要突出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与创造性科研成果等要求;硕士研究生培养要突出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实践能力等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突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在着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的基础上,把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把学术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确保各类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

22、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完善、规范学位授予管理制度。根据学科领域和学位类型,正确把握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分类指导。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采用学术性、基础性研究以及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论证、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评阅审核和答辩制度。实行学位论文公开答辩制度,严格答辩程序,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完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评选制度,建立健全论文抽检制度。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程序和评价机制,完善、规范学位授予制度。改革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行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淘汰制度。

23、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质量检查督导与监管制度,强化各培养环节质量。鼓励培养单位建立研究生教育奖励制度,设立专项经费,资助优秀研究生科技创新,对具有潜在创新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学术性研究论文选题等给予政策、经费支持,激励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24、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坚持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方针,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督导机制,完善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每5年进行1次研究生教育综合性评估。积极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认真做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开展的有关评估工作。对新增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进行重点评估检查。开展全省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与核定培养规模、审批有关支持项目挂钩。

九、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道德建设

25、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统筹落实。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

26、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行为规范,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高尚的学术道德风尚。

27、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丰富教育形式,充实教育内容,注重教育效果。要与学风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导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党团员的骨干作用,着力引导研究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要发挥研究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28、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在我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中的战略地位,认真研究、及时人才需求预测,开放科研与教育资源,合力搭建创新平台,和谐营造人才培养环境,积极创造人才成长条件,多方面争取经费资助和政策支持,推进我省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