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1 17:04: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暑期实习自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感恩教育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鼓励和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基层、投身实践、真情奉献、服务社会。本着传递教育感恩理念、实践奉献精神的目的和宗旨,北师大教育学部在2011年5月组织学生创立了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力求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切实参与到感恩奉献的具体行动中来,汇聚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积蓄力量。作为北师大教育学部精心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平台,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同时又针对需要帮助的中小学和孩子开展志愿支教服务和筹集物资、善款等活动。通过这个感恩、实践和奉献的平台,向全社会传达教育人“心系教育,兼济天下”的理想夙愿。短短一年的时光,“四叶草”在师大师生们的关心与呵护下茁壮成长,先后启动“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关爱生命,幸福续航”“助力明天,共爱一家”“志愿行动,心系教育”和“捐赠图书,传递知识”等五大项目;先后募集善款53790.09元,共资助76人,资助总额达32860.19元,共支持14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四叶草“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活动,支教队员们与64名优秀寒门学子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志愿者交流、爱心募捐、校园宣传等活动。
二、实践与专业相结合的模式:指导学生社团在社会实践中彰显教育的魅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大学生社团是各种学生组织的重要部分。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学生社团多是以大学生兴趣以及所学专业为特色而组建的,如教育学社、木铎手语社、野社等。教育学部分团委整体统筹各个学生社团和班集体的实践活动,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木铎手语社请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野社请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彰显各个社团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教育的内涵;同时,给予充足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深入扎根基层,到实践中去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各个班集体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深入到校内外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社长期组织志愿者到打工子弟学校支教,为中小学生补习功课;木铎手语社走进特殊学校帮扶残障儿童,义务向社会教授手语;野社长期坚持不懈地为民工孩子开办幼儿园,多次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本领。
三、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基层传递教育理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形式,是将自己所学所思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提前磨炼自己的重要平台,是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和服务基层展示自我的机会。北师大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给学生社会实践配备充足的师资和经费。2010年派出6支队伍近百名学生,分别赴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六省市,初步形成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模式;2011年将特色模式进行了完善,最终组建16支队伍,共有200多名学生踏上了实践征程,实践地点跨越了广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13个省16个市;2012年总结出“调研—实践—结对子—研究”这一独特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终有14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进行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调研、支教以及宣传采访等形式进行,主题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素质拓展培训、教育宣讲、环保节能宣传、访谈先进党员、探寻新农村建设、关注特殊群体等,项目内涵丰富,紧跟社会热点,发挥专业优势,传递教育理念。在教育学部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学部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四、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践水平缺失。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共建,为学生开拓更加多样的实践机会。在过去一学期中,教育学部在北京全宁科技有限公司、学而思集团、清华同方、红缨教育集团、中投发展公司、众享乐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普尔摩咨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与学校后勤党委共建,输送学生干部到后勤的餐饮、宿管、物业等中心担任助理;在石景山教委建立实习基地,推荐优秀的研究生到教委上岗挂职锻炼,到中小学担任校长助理。在共建的过程中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培养意志品质等,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充分认识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1997年,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其目的是号召广大在校大学生,了解“三农”、服务“三农”。新时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快速发展起来,各高校以了解和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健全有效机制为保障,开展专业教学实践、校外实习、支教助教、科技创新、志愿者服务、挂职锻炼等“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1.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除了接受理论教育,还需要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熟悉社会,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当代基本国情。目前,各高校由院团委牵头,思想政治辅导员带队,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等等,这些是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特别是“90后”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不解和困惑,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帮助分析和解决,用教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用社会实践分析、补充教学理论,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生活、教学实践、参观调研、支教助教,进一步强化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客观现实事物,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深入接触、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处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融合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磨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途径的探索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展历程
1997年5月26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全国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以不同形式陆续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其目的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暑假深人到企事业单位和边远村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出积极贡献。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至今已有18年。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型、公益服务型、文化科技型、社会调查型、职业规划型、就业创业型、劳动锻炼型、勤工助学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协会”团组织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创业就业活动及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1)暑期社会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一课堂的思修课教育以书本学习和课堂传授为主,都偏向于“灌输”和“说教”,是对已有理论和观点的进行阐述和解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暑期实践由于时间上集中、空间自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感性认识,为深化了理性认识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只能通过拥有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才能让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有源之水,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知行合一,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暑期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时期是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于将来大学生如何追求和选择有价值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属性,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都是基于学生自发实践和认知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促使学生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使对之前形成的主观世界有了客观认识的基础,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吸收到有价值的学习养分;另一方面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开阔视野,培养认知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勇于实践,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对自身今后的人生、理想、追求和责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3)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发挥培养高校专业人才目标的教育形式功效,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在选择实践项目上侧重专业对口,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够将个人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实践促进专业能力提升,以实际行动积累专业岗位经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高校“三下乡”团队通过学校、企业、地方的三方互惠合作的形式,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就业和创业拓宽路径。
4)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高素质的共青团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共青团的战斗力。暑期社会实践一般都由高校团委组织开展,为大学生搭建了全新实践平台,对建设高素质的团组织队伍、培养青年者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团委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文化、科技、医疗等公益志愿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融入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社会基层的平台,做到学以致用,彰显出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
四、增强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1)加强分类指导,健全组织保障。高校相关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整合校内外资源,在经费、后勤、资源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要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上升到与科研、教学、就业同样的高度予以重视。
2)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实践渠道。高校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无论是常规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还是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都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来进行。高校要结合“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育人目标,根据不同院系专业特点、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明确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积极联系行业相关部门,努力寻求合作机会,为学生暑期实践提供平台,开展暑期专项实践活动。
[关键词]个人发展;大学生;暑假生活;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76-03[作者简介]章星星(1994—),女,安徽六安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方彪(1993—),男,安徽安庆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
一、大学生暑假生活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理论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深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意义愈加凸显。有人把“人的发展”的定义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个人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1]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暑假留在学校学习或去兼职、实习,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就业筹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
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及文献资料整理的方法,多方面考察大学生的暑期活动情况。由相关调查表[2]可知,大学生暑假期间选择兼职打工的占28.48%,他们希望通过打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促进自己的社会化发展;有42.38%的学生假期的主要活动是上网;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电影”,有70.53%;参与人数较少的活动是“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分别为16.89%和3.97%;在暑期仍然有许多大学生认真学习,这类大学生占56.95%;还有22.19%的大学生在暑假期间旅游或探亲,有27.81%的大学生参加各种聚会。大学生暑假期间各项活动人数情况表
暑假活动人数比率(%)兼职打工8628.48上网12842.38学习17256.95体育活动5116.89文艺活动123.97看电影电视21370.53家务活动7424.50旅游或探亲6722.19参加聚会8427.81二、大学生暑假生活模式分析
本文在访谈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暑假生活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社会实践型、充电学习型、旅游活动型、宅家休闲型、情感联络型。
(一)社会实践型
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兼职打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兼职打工最为普遍,这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可以在暑假兼职打工过程中体验到工作的挑战,也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去寻找实习或工作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提前熟悉职场、适应就业环境,在打工过程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回校后尽快弥补、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兼职打工还是其他社会实践,大学生最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拓宽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身价值。
(二)充电学习型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在校园内读书备考和参加培训班,想进一步吸收新知识,为将来升学或求职就业做准备。他们有的是留校准备考研或司法考试,有的是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职业资格证考试,以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语言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会申请参加一些名校的夏令营活动。他们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暑期名校夏令营的交流生,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名校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参观著名学府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的经历对于参加过暑期夏令营大学生今后的升学与发展都很有意义。
(三)旅游活动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假期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大学生在旅游主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暑假期间会选择出行旅游,放松身心,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饱览祖国山河风光,充分享受外出游玩的快乐。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在外出中体会了人生,感触了社会,同时也体验到了出门在外的不易。[3]除了旅游,大学生也会选择参加一些大型的体育或者娱乐活动,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举办这类活动的社会组织很少,他们参加的机会也不多。
(四)宅家休闲型
在假期看电视、电影和上网是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他们以此消磨漫长的假期,这类学生属于宅家休闲型。通过电视和网络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扩大我们的视野。但每天看电视或者上网时间太长,不仅占用了其他活动的时间,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暑假在家熬夜当“夜猫子”是很平常的事,生活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生物钟颠倒,等到开学返校后很容易得“长假综合征”,一时难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笔者建议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给自己制订一个暑期作息时间表,按规定的时间表活动,这样的暑假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合理。
(五)情感联络型
对于那些平时远离家人和朋友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来说,饱受思乡之苦,暑假回到老家熟悉的环境中是享受亲情和友情的好时期。他们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去亲戚家转上一圈,与长辈们分享自己在大学中的经历。还可以联系初中、高中的同学组织大型或小型的聚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将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这些放假回家注重联络感情的大学生,他们既能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友情的温暖,又能激发自己的责任感,使学习充满动力。
三、大学暑假生活模式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暑假活动时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利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因此,学校应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大学生成立暑期实践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义务支教活动或者社会调查活动等,让绝大部分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得到锻炼。教师通过活动既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自己,又可加强学生相应专业知识的学习或相近学科知识的拓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争取大学生暑期到工厂兼职的机会,这样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工厂打工在安全和利益上有保障,也能增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二)学生正确定位,促使自我完善
正确的定位是大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认识,而定位之后设定的目标是个人行动的预期目的。[5]大学生的暑假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发展而规划实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既有为考研而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有为就业而积极考证的学生,既有去各个公司和工厂实习打工的学生,也有放松自我去旅游或宅家休闲的学生。因此,暑假的活动规划应是自己感兴趣而又愿意去做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外在条件将时间合理规划并充分利用,这样就会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对于那些有创业想法且敢于挑战、富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尝试着自主创业,将自己的梦想和创意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大学生在经历社会的实践磨炼后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发现身不足,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我完善。
(三)家庭积极鼓励,支持健康成长
我国目前的家庭人口结构趋向简单化,父母对子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替子女考虑和解决,这种现象很容易养成大学生依赖他人的习惯,致使其独立能力较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他们往往充当子女行动的决策者而非引导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不考虑子女的意愿做出各种安排,使其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然而,国外发达国家中的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创业奋斗的精神,中学生、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更是蔚然成风。[6]因此在暑假生活中,父母的作用应当是尊重已成年的大学生的想法和选择,积极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支持他们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连子女找兼职的事都包办。
(四)社会主动关注,构建良好环境
暑假是最长的业余时间,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如今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他们放假期间基本宅在家中,主要活动仍是学习和上网。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缓他们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应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文艺活动,改变单调的暑期生活方式。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进来,调整他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章星星等
参考文献:
[1]柳耀福.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东岳论从,1998(1).
[2]刘微.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B/OL].(2012-05-12).http://docin.com/p-409217640.html.
[3]吴小彦.大学生假期生活现状概述及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
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社会实践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成为了许多高校锻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1.社会实践概念的由来。社会实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者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所谓社会实践,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人们与自然界和社会发生众多联系,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才能有所进步,改造自己并促进自身发展。在《实践论》中还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进入现代社会,实践活动又被扩大到国际交往、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将更加丰富多彩。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每到暑假来临,许多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就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践,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社会实践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实践过程和服务过程两个内容。前者主要是指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即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后者主要指大学生影响社会的过程,即个体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社会属性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指教育实习、军训和公益劳动,二是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而暑期社会实践就属于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暑期实践的优点与必要性
1.增长知识,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家庭目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中成长,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刻,不能全面理解社会的现状。通过参加暑期实践,大学生可以在扶贫济困、社会调查和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实践磨练的大学生能够以理性成熟的视角感受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本领,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精神。2.解放思想,提高大学生认识水平。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理能力差、不会合理照顾自己。通过暑期实践,可以改变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消极自卑的情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将这些实践经验和锻炼转化为理性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不仅提高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三、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暑期社会实践体系不健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将暑期实践纳入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不断扩大暑期实践的领域和规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暑期实践都是由学校组织发起的,从整体上来看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一些高校对于暑期实践不够重视,拨给的经费也比较少。同时,高校教师参与暑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比较低,学生在参加实践过程中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指导。暑期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健全的社会实践体系。2.内容趋于单调,形式缺乏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是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古板,多年来,暑期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主题内容,例如“三下乡”、“红色之旅”、“走进社区”和“感知就业”等,这些内容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为大学生暑期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懒惰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参加暑期实践时,仅仅停留在原来的模式和水平上,很难有所突破。大多数沿用原来的素材,内容趋于单调,没有创新。导致暑期实践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严重违背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的目标。3.暑期实践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通常情况下,要有规范合理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专门为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提供方便,这些实践基地构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高校的暑期实践都是校团委或者院团委临时组织的,都是根据领导的主观意愿选择实践地点,而且在进行暑期实践之前,大多都没有进行完整的调查。一些学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实践的地点,学生的实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学生参与暑期实践的形式不是特别正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有时甚至会对他们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大学生暑期实践问题的对策
1.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暑期实践的形式,丰富暑期实践的内容。一方面,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设置暑期实践的项目,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找出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大学生之所长,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去服务,把专业知识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只流于形式。此外,还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校团委和院团委为单位的实践模式,组建一支优势互补力量强大的实践团队。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实践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实践的实际效果。为了给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暑期实践的内容需要与大学生创业、就业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暑期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2.完善设施,实现暑期实践的基地化。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真正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建设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保证暑期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且也使实践活动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和企业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生产实习基地、就业实践基地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五、新时期暑期社会实践的展望
XX年6月25号,大二学年结束了,暑假开始了,我和班上的同学们打好行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一起到烟台富士康开始我们暑期的打工生活。去之前,有很多人都说到了烟台一定要去看看海。大家伙都挺兴奋的。但这次的打工并不是那么顺利。
我们先是到了郑州,中介说我们会在那里转车到烟台,但当我们到了郑州的时候,中介却又变卦说烟台那边招工已经满员,但山西太原富士康还在招人。于是,我们看海的愿望,变成了看山。
在车上颠簸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太原富士康的厂门口。那时厂门口已经有了很多人,人们站满马路两侧,场面显得很是拥挤。很快,我们也成了人群的一部分,顶着太阳,等着进厂面试。
在厂外待到下午,我们终于拿到面试单,开始面试,面试结束就能进厂了。然而,面试的结果是我们一行30多人只有1名面试通过。大家大都被一些过于苛刻的借口给刷掉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和我们遭遇一样的。于是,大家伙儿从厂内又被“轰到”了厂外。厂门外又有了拥挤的人群。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大家吃惊,中介费已经交了,但现在却不能进厂。于是,带队的那名同学就找中介协商。这一协商从下午一直到了晚上,但仍没有结果,于是大家感觉到受骗了。天很晚了,大家伙都没吃饭,也没地方住。有人给郑州公安局和太原当地派出所打了电话,电话里说很快给我们回复。但我们等着回复等到了晚上十一点。最终,大家拉着行李直接去了附近的派出所。就这样,我们有了夜宿派出所的经历。我想这会是我们难忘的。
想来是晚上打给郑州公安局的起了作用,第二天,郑州劳工局派来了几辆车,我们又回到了河南。暑期打工的计划就这样结束了。
从太原回来,整个人都有些疲惫。身体上的疲劳还可以忍受,但外出打工计划落空,让自己内心很是失落。在回来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一句话,“这世界终究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我们经历的还少,把这世界想的太简单,对于这世界,这社会,我们还不了解,我们还很单纯。
奔走求职,暑期实习管委会
外出打工不顺利,于是,我选择返回平顶山,希望能在平顶山找到几份兼职。
大学生在校期间常常会选择去做家教。暑期仍会有大学生选择继续留在平顶山进行家教服务。回到平顶山,我也有了这种打算,决定找几份家教来做,以此来充实这个暑假生活。但后来,自己却发现自己还是把什么事想的太过于简单了。
我虽然也做过家教,但还从没在暑期做过。当我回到平顶山开始找家教的时候,才发现暑期找份家教也并不容易。
找家教的大学生们常常会到神马大酒店旁边的那座桥边等待前来找家教的家长。那座桥于是就成了学生家长口中的“家教桥”。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湖南文理学院20名,湖南大学10名,长沙理工大学10名,湖南师范大学5名,湘南学院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大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笔者所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在同一地区的各个乡镇进行调查,对入学儿童进行课业辅导、联欢等活动。在此期间遇到了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们随机应变。虽然活动前学生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一部分内容需要他们临场发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和组织协调。
首先,各个村之间的设备条件差距比较大。有的村委会备有专门的远程教育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设备齐全;有的村镇只有黑板,需要露天授课。其次,在课业辅导过程中,村里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比例不一,有时学前儿童会占不小的比例,与同学们原本准备的内容有所不符。再次,各地方言有差别,多说当地学生讲不好普通话,入户调查时更是只能听到方言。最后,还有天气、交通、住宿条件等因素,对实践活动的日程安排也一定的影响。
这些实际问题给参与实际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也尽力交上了不尽完美但精神可嘉的答卷。实践任务虽然完成,但是在回答学前儿童的各种疑问、拉近与当地村民的距离取得有力的调查问卷信息,与村委基层干部沟通了解上,有明显欠缺,由此也暴露出了当前大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提高。笔者所带队伍去的地区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地势高低不平,但行走路程不长。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体能消耗比较大,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们明显表现出疲劳萎靡的状态,明显不如陪同我们的已经五十多岁的向导,这说明他们平时在校体育锻炼的不足。身体状态欠佳会减弱人的决策能力,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学生们从中也吸取了教训。
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转变与职业素质的提高
笔者认为,时间不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完成大学生素质能力上质的飞跃,但是能够很好的引导大学生发现在学习环境中隐藏的自身的缺点,并尝试改正、提高;认识象牙塔以外的社会现状,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为几年后迈出校园做好准备。这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在进村入户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们开始紧张的说话磕磕绊绊,方言也似懂非懂,有时前言不搭后语,其紧张情绪甚至感染了村民老乡。后来每做完一户调查问卷,学生们主动互相之间交流经验,商量对策,从文明礼貌、组织语言、语气语调到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都进行了讨论。面对与自身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年龄层次等因素完全不同的人,学生们磨练了人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不再无谓的紧张,迈出了自我提高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应聘面试和实习做出了初步准备。在针对中小学的课业辅导过程中,学生们根据现有的条件,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投影仪幕布,利用物理知识改良印象效果,根据村中现有的学生年级状况调整授课内容、结构和时间,调整现场的气氛,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通过各种互动游戏和文艺演出,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从生疏默然到争先踊跃,虽然期间总有些小错误小插曲,但是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雷声滚滚,大家共同度过了短暂而充实的时光。学生们的语言交流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在红色参观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和笔者都受益匪浅。系统了解了沂蒙地区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光荣历史,被红嫂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也被沂蒙人民淳朴、善良、真挚、诚恳的品质深深打动。学生们对新农村的热爱溢于言表。这有利于学生们正确认识农村的现状和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投身到支援农村建设的队伍中去。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