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学习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近十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对低段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并归纳出了培养低段数学学习习惯六字法,即“听”、“说”、“思”、“读”、“写”、“查”,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运用:
一、“听”。要学会倾听,“专心致志”听老师的讲解,“半信半疑”地听同学发言,让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低段教学中我常用 “小耳朵,注意听”等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和提醒学生积极倾听,纠正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学会倾听是有效学习的开始,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低段教学中“听”成为培养学习习惯的首要目标。
二、“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让学生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用简单、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让他们成为“能说会道”数学家;还常用“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可你这样的表达比我好多了,谢谢你”等方式鼓励学生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的习惯,纠正学生说半句话和非数学语言的毛病。
三、“思”。要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想法,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独立地思考。可采用启发诱导式,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简便、灵活的方法,纠正学生懒于思考、事事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
四、“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学习中多读题目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和帮助记忆。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反复读背方式至滚瓜烂熟,再利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巩固和运用,学习效果较好。
五、“写”。独立完成一份高质量的作业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认真”、“整洁”、“有条理”、“按时”是我对学生写作业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也以身作则,时时提醒和严格要求自己,以最好的态度和书写给学生做好榜样。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从以下方面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案。
一、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下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中数学教材必须适应《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过多地强调探究过程,并且体现在高考试卷中,探究试题的分值过多。当下,强调学生探究过程,并把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来考查,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教师的业绩取决于学生的成绩,这就使得大部分一线教师还是按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并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与高中阶段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初衷是相悖的。
高中数学教材由于要体现新课标的变化对知识的要求全面降低。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其实本来就不高,可是却急切地希望学生有较高的探究能力。我在参加各种公开课评课时,经常发现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没有什么探究价值,无非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加工再经过包装,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教师已经铺好的道路上,最终当然不难得出预想的探究结果。
二、数学教师的问题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者的数学教师,真正能够把素质教育推行到自己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的能有几人呢?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教师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身处这个时期的一线骨干教师本身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面对新教材时,表现出不适应。
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后,高中数学探究课的课时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这使得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更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教学设备不全、老旧,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使得数学探究课开出率偏低。因此教师只能“纸上谈兵”,这样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即使有的学校配备了充足的教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导致他们的素质偏低,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上而下地逐步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现阶段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标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受到学生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时更要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因为从表面上看,后进生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努力、学校教育缺失造成的结果,但从本质上看真正的内在原因还在于受到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的影响。现在社会不良风气盛行,错误的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积极上进。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分析能力 总结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5-02
学生参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学概念、现象和规律,而且通过实践动手锻炼获得亲身感受,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撰写实验报告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获得了一致认同,作为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几乎所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进行了实验的教学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1],增加仿真实验[2],优化教学体系[3],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教学设备的更新[5],管理制度和方法[6]等众多方面,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等培养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理实验课通常分成三个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总结。其中,课后总结通常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写总结。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惠及研究生培养或后续的工作中,不能只培养会做实验而不会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总结的学生。针对结果分析和报告总结,笔者提出个人的见解。
1 问题的挖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批改学生的总结报告时,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极端情况是根本不分析,问其原因是不懂如何分析。或者有分析时,只谈误差,将所有可能的误差及其根源全部列出,把普适性的理论用于具体的实验,没有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误差的分析。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挖掘出实验结果所反映的规律、问题等,严重违背了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书写总结时,有将教材中每项实验后的注意事项抄入,或者书写“通过某某实验,认识了某某实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提高”之类的空话。
2 问题的讨论与改进措施
实验中的分析与讨论就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实验中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或与别组实验结果不一致,则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分析能力就是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解答出来。著名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感慨地说:“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奇怪的。”通常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也是现在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特别强调分析能力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向学生传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与重要性。笔者所在单位的第一次物理实验课为绪论课,除了讲授实验的基本知识外,在课堂上还向学生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其实就是洞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表、图和照片等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将实验的信息、现象与物理常识、规律和理论等迅速联系起来,并善于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物理实验与以后做专业课实验,或者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实验,甚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对问题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能力是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意能力、创作能力等的基础。而这种分析与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物理实验一个学年的学习中是可以获得初步认识和提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重视和把握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学生在分析与讨论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该遵循这个过程。除了在绪论课中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外,还需在后续的几个实验中给出参考,进行引导和指导,一步步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强化。笔者在所教授的“螺线管内磁场的测量”与“半导体磁阻效应”实验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向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析,然后用图1和图2询问学生,从图中的结果来看,反映什么问题,与物理理论是否吻合?图1是长直螺线管内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它反映了其内部接近匀强磁场,端口处磁场快速降低,而且冲击法测量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误差较小。图2是InSb半导体元件的磁阻变化曲线,它反映了弱磁场时是非线性变化,与B2接近正比关系,强磁场时呈线性变化,与磁场B成正比,其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通过简单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对分析与讨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后续其他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奠定了基础。
实验的总结是从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而得的概括性判断,应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要结合学过的理论联系实验的结果。要求文字简练明确、严谨,不可超出本实验结果去说明问题,不得臆想和武断。同时,个人认为总结的写法还可以扩展,包括实验的难点、重点,仪器调节技巧,对实验的体会,团队合作的认识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给出参考实例,让学生模仿。笔者所在实验室会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保证粘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该项实验的总结应该如何去写。同时,也开始将其他大学的本科生发表的关于物理实验的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及供学生模仿,如复旦大学何益鑫关于“Franck-Hertz实验的物理过程”的论文[7],无论是分析与讨论,还是使用的总结上,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在今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将此论文作为结论写法的案例向学生进行介绍。
(2)总结能力的继续强化和深化。为了达到给学生做示范,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示范。在开始进行的两项实验中,第一次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二次就会弱化,其后不在给予提示。在后续的实验中,主要是根据学生书写报告的情况,给予指导。通过逐步提高的方式,将书写总结的能力慢慢在学生的思维中内化,不在是模仿,而是开始能够独立的进行进行概括和总结。
3 结语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实验从实验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手段、开放程度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不仅要在硬件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也要在软件条件上挖掘可能,只有不断地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军,才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获得索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后总结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使物理实验更好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殿清.普通物理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物理实验,2005,25(1):31-33.
[2] 蔡青.仿真实验的应用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13-115.
[3] 郑军,樊艳,周国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0-221.
[4] 韩忠,李田,彭华.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示范性教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9-91+109.
[5] 汤跃明,谢紫娟,张文杰.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53-55.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 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12]马书红.中国学生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73-18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b)-013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nostic ro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fter hip knee surgery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s 84 patients underwent hip knee surgery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from May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o basic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o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general clinical 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cluding hospitalization time, blood transfusion, constip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arly postoperative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VT occurr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ases of DV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ases of postoperative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ases of constipation,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86%)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67%),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prevent the patients after hip knee surgery from DVT, also improve prognosi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Hip knee surgery; Lower extremity vein
深?o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多发于下肢静脉,分为下肢远端(?N静脉以下)和近端(?N静脉或以上部位)DVT,常见于骨科大手术之后[1]。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后,仅仅有少部分自行消融或局限于产生部位不进行扩散。但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下肢,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2-3]。因此对髋膝关节手术患者,要注重下肢DVT的预防工作,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而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4]。本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髋膝关节术后下肢DVT的预后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共84例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髋膝关节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64.58±8.3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64.27±8.6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完成,并同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实施。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我院行髋膝关节手术;②参与本研究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方式;③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无药物过敏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精神障碍症状;②严重肝肾、心脏、造血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及已存在DVT者;⑤有髋、膝关节原发、转移肿瘤患者。
1.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髋膝关节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基础护理及一般护理指导,术后采用常规镇痛和抗凝药物,并用弹力绷带进行常规包扎,使绷带覆盖于患者的足背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处,并呈阶梯状进行加压,以增加患者的静脉回血量,定时观察患肢血运和包扎情况。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和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教育。②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身体状态,明确患者高危因素。③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提醒患者多饮水、牛奶,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及新鲜蔬果,帮助患者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如减少烟酒和辛辣食物。④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正确的肢体摆放和翻身方法,指导患者腹周按摩手法,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缓解下肢肿胀。⑤密切观察患者术后身体状态,定时了解患者主诉,掌握患者皮肤状态和肿胀情况;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工作,协助患者经常调整从而预防压疮。⑥术后护理,做好术后镇痛工作,并帮助患者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使用医用等级弹力袜,包括穿戴方式及穿戴时间。⑦药物抗凝治疗: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遵医嘱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肝素,2次/d,皮内注射;加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注射进行祛聚治疗,1次/d;5%葡萄糖液250 mL加入250 mg血栓通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治疗效果评价标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耍?包括住院时间、输血、便秘、术后早期活动例数;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包括下肢肿痛、血流淤滞、腓肠肌压痛的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VT发生情况,标准以深静脉血流变细、血流回声消失为准。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病区管理、健康教育、业务水平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观察指标比较比较
观察组术后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便秘及输血例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DVT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DVT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下肢DVT是髋膝关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是由于患者术后凝血机制发生活化而导致了静脉的血流流速过缓,致使出现血液淤滞、血液高凝和静脉血管膜损伤[5-6]。有研究指出与骨科术后下肢DVT的形成与患者年龄、体重、吸烟饮酒史、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卧床时间、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锻炼等因素有关[7]。由于进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年龄较大的患者自身素质及免疫力较为低下,且多合并三高、心脏病、肿瘤等其他疾病,也因此加大了下肢DVT的发生概率[8-9]。下肢DVT能进一步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和静脉功能不全,因此值得医护人员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进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由于出现髋膝关节病损,因此严重影响其下肢运动,极少的运动量本就容易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流淤滞[10]。而手术治疗需要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屈膝位操作,手术操作也会损伤患者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机械刺激会激活多种凝血细胞因子,同时术中气囊止血带的应用都会影响下肢血液流动[11-13]。同时患者术后发生的局部肿胀,抗凝血酶Ⅲ的含量降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抑制现象也是导致下肢DVT发生的一大原因[14]。患者在手术后需卧床休息,进一步减少的肢体活动则加重了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15-16]。而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的每个阶段都能积极发挥作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一、端正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好的计划和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提高学习效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学习知识、及时复习巩固、解决疑难问题、巩固提高。
2. 上课要认真听讲,充分利用学习时间。作为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得简单而听课不认真,错过了课堂的最佳时间,课后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弥补,而且也不能达到上课认真听讲的效果,所以课堂上一定要与老师教学保持一致,切记不能自搞一套。课后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时间巩固所学的内容,高中阶段每天学习的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对学习内容一定要做到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不可以留学习的尾巴,否则日积月累很容易积重难返。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零散的时间去消耗和吸收学习内容,可以利用睡觉前、走路、等车这些零散的时间,通过回忆把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3. 整理学习资料,做好课堂笔记。对习题、试卷、课堂笔记、实验报告等学习资料要善于整理作好分类,并要保存好。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要有清晰明确的提示。课堂笔记不是流水账,要善于根据教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自己实际情况,如老师讲解典型的例题,好的解题方法,不太理解的知识等都要记下来。课堂笔记一定要课后认真消化好,作好必要的内容补充。对于有价值的练习题、易错的题等要注意专门整理,以利于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夯实基础知识,及时巩固提高
“听得懂,记得住”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规律要烂熟于胸,基本解题方法要运用熟练,在运用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学习过程中要总结出一些简便易记的规律,以帮助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基本概念、规律是最基础的知识。很多高中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认为物理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忙于书山题海之间,每天有做不完的题目,很少花时间去准确、熟练地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任何复杂物理题目的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物理原理去支撑,不能熟练地掌握、记忆这些基本的原理,解题过程中总会遇到麻烦。所以,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科最优先决条件,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否则学习物理就会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三、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规律的总结,与实际经验结合的比较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要善于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自然科学规律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际动手操作,利用实验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对于学习的基本原理,针对典型例题,最好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做实验,反过来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理论结论。做题过程中,做到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利用作图、手势、学习工具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善于积累和总结,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总结阶段,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1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研究,可以对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总结状况以及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总结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正,促进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总结工作,为实验总结奠定一个良好的材料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记录化学实验的过程的时候,出现各种不科学和不详细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并且不利于学生做出一份合格的化学实验总结报告。[1]因为,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记录,如果不能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这份化学实验报告就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必须要改正自身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的问题。
2.2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问题。[2]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写完化学实验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内容根本不一致,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总结时间白白浪费,而且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报告而言,正确的格式也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总结的最终效果。
2.3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字总结能力。因为,对于任何实验成果和重大发现都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阐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文字阐述能力,就会出现化学实验总结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是记录不严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
3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
3.1学生应端正态度,详细记载实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的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记录,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科学的记录,保证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的记录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提供详细的实验资料。
3.2学生应该严格规范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总结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总结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对实验的材料部分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原理和实验反应的记录等等,最后还要根据此次实验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学生通过不断地严格规范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总结的水平和能力。
3.3学会应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素养:学生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化学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来说,也同样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的总结报告,提高文字叙述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质量。而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化学素养,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进行锻炼,并且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作者:吴新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廖剑强;;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14(02):56-60
【关键词】职业学校 英语课堂 自主学习模式
一、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具有学习责任心可以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计划,采取适合的学习场所与方式,对学习过程有效监控,有目的的实行自我检查,可以自行调节学习策略的一种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具体突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建构主义思想相符,并不是被动、机械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具体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英语自主学习就是突出学习与构建英语知识,内外部环境会影响到学习者。
我国近些年来已经逐步开始重视自主学习,强调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各种条件与资源科学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对社会发展更好的适应。所以开展自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者的主要工作。
二、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若可以采取一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帮助学生主动学习。遵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者认为,不能认为学生是被动获得知识的容器,而是将其作为主动建构知识者。最终学生要作为学习的中心,这样学习具备真正意义。建立自主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激发,也帮助他们在本身的规划、反思过程中不断实行创造性学习。
2.强化学生的合作性。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巨大意义便是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合作。学生在建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从内外环境中彼此学习。若学生主动探究了知识,再加之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彼此合作,将更加便于获得知识。
三、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师分析学生英语目前水平。分析方法有很多,具体有笔试、提问、谈话、学生自己表达学习问题以及学习难点等。分析内容并不是不切实际的,而是要把课程目标、教学计划、课本材料等作为主要对象。例如: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设置的掌握英语音标课程,可以比较准确的读出全部音节。教师与学生沟通以后了解到,学生尚未真正学习过音标,一般是对磁带或者教师的发音进行模仿。此时出现的问题是:编写教材人员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会忽视这部分教学安排,同时在考试练习中会大量设计这方面的题目。很显然,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一定对学生真是水平充分了解。
2.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可以简单实施问卷调查,具体方法见下: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制定目标的重要作用,之后询问学生。一,学生是否联系自己的情况设计学习目标以及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二,谁决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提纲、课程要求、教师、家长及其学生自身,随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开展讨论,之后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分析这些答案可知,很多学生没有制定较为具体的目标,盲目且被动的进行学习,他们认为学习目标都是教师制定的。而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教师了解英语教学要求,还比较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及其差异,对于制定教学目标来讲较为适合,可是教学与学习目标并不相同,学生需要教师制定学习目标仅能表明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还是较多的依赖教师。
3.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第一,需要确定的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排除教师讲课,而是需要在教师讲课中与讲课之后,学生对比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己具备的知识,独立建立知识体系。第二,秉持合作原则,最大程度课堂中的社会学习资源,组织独立自学和互动学习。第三,共同享有集体智慧进行小组学习讨论,锻炼个体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第四,向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书与教案,促使其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且与教师交换角色,鼓励其参与教学活动。
4.师生一起总结、分析问题。在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课堂总结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学生讨论结果都要进行总结。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小结,在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师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不会总结之前教师负责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直到学生了解课堂总结之后则由学生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总结时,教师需要及时提供指导,当学生表达模糊的时候,教师还要给予说明。此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讨论无法对学生的全部问题进行解决,必定还有一部分问题是需要师生共同挖掘的。因此,课堂总结除了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小结外,还需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职业学校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不断实行改革,要求很好的践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习目标要求,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