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4: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指适应信息时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高阶学习是发展高阶能力、高阶思维和高阶知识平台或路径。这十大高阶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个体DD接受、群体DD接受、个体DD探究、群体DD探究”四大基本类型。个体DD接受和群体DD接受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客观主义的;个体DD探究和群体DD探究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建构主义的。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其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集合在相应的模式类型中:
个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个别授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导师、模拟与游戏。
群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个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任务驱动、问题求解、微世界、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模拟与游戏、认识工具、电子学档、概念地图。
群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小组学习、知识论坛、头脑风暴。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我提倡探索建构主义倾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类模式能提供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习者与信息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利用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发展高阶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基调是从接受型向探究型(建构型)模式转变。被动的接受和以占有为目的学习,无益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在一种失去自我体验、主体迷失和权威主宰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生产性思维阻断或摒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所归依。然而,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学习者发展却是今日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目标。
1.教师角色的改革
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教师为学习者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还应善于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新知。
2.学生角色的改革
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这种具有发现倾向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事件、对象、人物或概念的构成部分或属性,从而为学习者训练决策能力提供了机会。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和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4.评价方式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将强调以下评价策略:
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在于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我们要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人才
1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6)环境虚拟化。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等。
(7)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2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见附图)。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如附表所示,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
3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很多,像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出高水平的信息化教案,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和渗透。
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展示的中、美老师分别制作的同名课件《影子》,给笔者印象很深。由中国某师大附小老师制作的《影子》曾获全国“金海航”杯多媒体大奖赛二等奖。它采用office软件,以动画的形式,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的朗读,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内容——人与影子的关系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而美国教师的《影子》课件就很简单,只有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动画设计、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影子的照片、有关影子的知识等内容,其界面也很简单。它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大的思考余地,甚至使学生们立刻产生了一种愿望:到太阳上去,看自己的影子。《影子》的较量,关键不是技术,就在于开发思想。如果从开发平台、制作技术方面讲,与国外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国内课件多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学生足不出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色彩了解许多课文的知识。虽然课堂容量大,精美的界面能吸引学生,但学生仍然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钢琴教学
随着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钢琴教师的授课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这给传统的“一对一”钢琴授课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不得不考虑改革钢琴课的授课方式,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课题组首先改革了授课模式,采用钢琴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次,引入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理念,培养学生的乐感、审美情趣,提高练琴效率;再次,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幼儿教师钢琴实用教程》;最后,随着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功能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开始尝试进行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前面的改革措施已分别发表于诸报刊中,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介绍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及收到的成效。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如计算机、手机、校园网、因特网等媒体,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优点表现在:校园网覆盖面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普及,有利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时间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上的交流区使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开展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以4人为单位的互助小组,培养协作式学习;多媒体信息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的提升。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通知中指出:“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鉴于此,器乐教研室同仁经过多次研讨,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着手开始了钢琴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尝试。
2.1拍摄微课,为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提供素材
钢琴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网站,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钢琴谱、打谱软件、参考资料、考核方法等。2014年秋,由于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课程组获得了拍摄微课的经费。经过反复推敲后,我们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加以分解,由4位老师主讲,最终完成30节微课的拍摄,并上传至学校的课程网站。微课上传后,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学习通”APP,即可上课程网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手机学习的优点在于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地观看、琢磨,也可以在线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受到老师的关注后,其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为了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自学情况,老师可以在微课程界面的“统计分析”栏里查看学生们的学习足迹,包括学习时间、内容、次数等都有相关记录,可谓一目了然。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15学前教育A班的学生于6月17日至18日上网观看微课的人数呈激增态势。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进度,6月中旬的授课内容是“民族调式歌曲的钢琴伴奏编配”。我们从学生网上的访问量不难得出,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老师应在网上搜集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将难点进行分解,增加实训的时间,确保学生都能真正的掌握。
2.2使用“智能钢琴陪练机”,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钢琴陪练机是一款智能化的电子教学辅助产品,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在识谱、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陪练机用液晶屏替代传统乐谱,在练习过程中能自动指出弹奏者在音高、节奏方面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客观的打分。机器内的每一首乐曲都可以调节速度的快慢,让学生由慢至快地进行练习,也可以分手练习,即一只手弹奏旋律声部或是伴奏声部,单手弹奏熟练后可以切换成伴弹模式,此时机器将自动伴弹另一声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听到双手合奏的立体音效。根据钢琴陪练机的特点,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擂台赛”:根据学生的程度将他们平均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比赛,他们弹奏的分数是由“智能钢琴陪练机”打出来的,所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们不服不行。每堂课的“冠军”及其所在的组员的课堂积分为10分,“亚军”组的课堂积分为5分,“季军”组的积分是3分,最后一名的那组成员则在该堂课没有积分。这些分数累计到期末就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分,有的组可以拿到满分,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从而使其在课后更能自主练琴。(2)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齐奏、合奏、弹奏接龙等。齐奏:打开节拍器,将智能陪练机的速度调到一致时,学生们就可以进行齐奏练习,中途如果弹错了也只能往前弹,否则会制造噪音,但是齐奏结束后允许学生们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反复练习。齐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养成流畅弹奏的好习惯,通过多次练习,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奏:将学生按照组别分成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要求主次分明、强弱突出、音乐的走向清晰等,弹奏熟练后交换声部继续练习。通过这样的分声部练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更加清晰、明了,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弹奏接龙:顾名思义就是让第一组的学生弹A段,第二组的学生弹B段,第三组的学生弹C段,以此类推。当第一组弹奏的时候,二、三、四组的学生边打拍子边哼唱旋律;第二组弹奏的时候,一、三、四组的学生打拍子、哼唱旋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歌唱的弹奏习惯。通过引入“智能钢琴陪练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甚至有的学生感觉练琴像是在玩游戏,课后自主练琴的频率和时间都有所增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枯燥的练琴过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目的。
2.3学生课后拍摄“练习微视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大课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因此要求他们课后拍摄“练习微视频”上传至“学习通”的作业群里,由老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引导学生互相观看、评分。“练习微视频”大致有以下几个功能:(1)纠错功能:对于弹奏中出现的音高、节奏、强弱、气息,或是演奏方法、演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由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学生出现频率较多的错误,则在下一堂课上再次强调、练习。(2)激励功能:观看视频后,学生们互相评分,老师也参与评分,最后得分最高者获评“本周之星”,获得一星者,期末总成绩加2分,获2星加4分,以此类推。(3)示范功能:老师将优秀的弹奏视频或是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的视频放在“观摩区”,写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取得的成效
自从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来,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老师们要线上线下与学生互动,观看学生们上传的练习视频,对他们弹奏中存在的错误及时作出指导,同时也要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所以老师们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但是,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老师们的倾情关注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弹奏水平大幅上升。近几年在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键盘器乐)项目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钢琴课的教学效率。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钢琴信息化教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还将继续充实课程的网络资源,探讨各种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鸿.浅析电钢琴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作用[J].通俗歌曲,2014(06).
[2]…汤江子.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探讨钢琴教学本土化实践[J].音乐大观,2014(06).
[3]…庄素霞,汤江子,刘文锦.幼儿教师钢琴实用教程[Z].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本教材,2016.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0引言
会计学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课程、实训体系已较为完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初中级财务人员。中职教育强调的是应用性教育,定位于“以能力为本位”,侧重实操性。但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手段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也暴露出信息化条件下实践性教学的严重问题。如学生熟悉账务处理系统,却不熟悉匹配的ERP或者销售库存系统;又如学生熟悉单机版的电算化核算,却不熟悉网页版的集中式会计核算模式。为了适应企业对于新型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中职会计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实践教学,将新型的信息应用技术融入传统的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对信息化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现代企业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
1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缺乏整合信息化的完整、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中职教学的现状来看,指导思想仍然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未能整合或体现当前信息化对会计实践的要求。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是极其强调应用性的,因此,现代信息化不仅仅只是表现形式,而是融合于全部的会计实践之中。但反思中职实践教学的现状,这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缺少综合性的信息化实训课程;会计教学理论略显陈旧,与现代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理论脱节等等。尽管一些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也在进行改革,但无非就是增加些科目、增加一些基础设施,但教学思路仍然是传统的“手工记账实践—会计电算化实践”,未能将信息化的思路贯彻到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体过程。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课程的开设一般只是单一类型的训练,训练的内容都是配套的教科书式教学,缺乏各学科的、多类信息融合式的综合性信息化实训,仅仅如此学习,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缺乏立足于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素养以及最重要的综合能力。
1.2会计实践教学理念科学性欠缺、内容仿真性差
(1)从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出发来看,在会计实践教学思想上,对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存在些许偏差,直接导致的一种结果便是“理论重,实践轻”的教学模式,即使存在一些会计实践类的模拟训练,也是粗浅的,更大程度是基于对于一些财务软件的基础性操作,缺少对财务软件、ERP软件等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软件的信息化应用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素质提升训练。
(2)部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仿真性。中职教育培训的是社会、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因此,实践性教学的环境“仿真”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上手能力。而当前中职教学的实践状况决定了大多数学校无法完全模拟出切合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导致学生在离开老师的讲授后,当面对存储大量账目、凭证等财务数据的新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时无从下手,在毕业后,学生走向岗位后不能很快“上手”,总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学习过渡期。
1.3会计实践教学信息化软硬件落后,教师信息化素质欠缺
(1)会计实践软件版本较低,且为侧重于核算型财务软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有一部分要取决于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由于资金缺乏或者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教学设施的落后便给教学的内容以及手段带来了限制,例如Office2013了很久,某些学校甚至连Office2007都没更新,却还在使用着Office2003。如用友NC系统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了,很多学校教学还在使用用友U8系统。当需要讲授先进的会计财务管理技能时,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支持,从而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人员与企业的要求形成落差,难以满足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至于说更先进的ERP系统等,很多学校更是无法开展实训。
(2)部分中职教师对于基于信息化的会计实训缺乏足够的理论与实践支持。由于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特殊性,导致一些教师对于基于信息化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教师的全面信息化财务处理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又疏于接触当前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对于新的财务管理技术及信息手段不熟悉,滞后于会计领域的最新信息化技术,在讲授过程中,利用陈旧版本软件向学生演示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或者对于较为前沿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手段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回避”,以免涉及自身的知识空白。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对于学生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就好比“土壤”与“树苗”的关系,土壤“营养欠缺”,树苗必然无法“茁壮成长”。
2基于信息化技术推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2.1以信息化为主线,建立全面统一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形成以信息化贯穿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理念。在设计会计专业课程时,除必要的理论课程外,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创新的教学改革为基点,贯彻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者的要求,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例如在课程体系中要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和实践综合模拟训练课程的比例,比如“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计算机网络”等,通过对会计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更新,及时跟进会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其次,在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后,要对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更新,可以将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多层次,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思维,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调整信息化实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对于新型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技术,保证学生素质与企业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的一致性。
2.2改变教学思想,增强教学内容仿真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目前网络发达,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数不胜数,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综合性的手段教学,例如手工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网络与本地手段相结合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应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环境发展的现象。
(2)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增强教学内容的仿真性,由于目前的企业财务状态基本都是信息化管理,教学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点展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模拟企业中财务管理案例,来训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技能—岗位实训—综合模拟—顶岗实习”的4层次教学体系。基础技能应该包括计算机使用基本操作训练、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培训等;岗位实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核算、账目计算等单项独立实训;综合模拟是以职业方向的不同将各项信息财务管理技术综合起来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综合能力;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实践学习企业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4个层次以梯形阶次向上发展,从而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2.3更新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1)一切的教学都基于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展开,而且实践教学尤为突出,为了满足教学的先进性,应该对落后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为了更能增强实践教学的高效性,应该建立多功能、多层次、仿真高、内容全的会计财务实验室,配置多媒体教学系统、多种网络教学软件、各种实用性极强的财务软件以及各种模拟仿真工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与企业共建“会计实验室”,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中,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尽快上手。
(2)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息息相关,必须狠抓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比如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信息技术的岗位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或介入企业财务顾问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师资力量;在教师招聘中注重对教师信息化素质的考察;对现有在职教师的职位考察中加入信息化素质标准通过各种合理手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3结语
会计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信息化需要长时间的改革、发展,而且伴随信息技术的革新,会计实践教学也得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术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必备内容,通过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为社会、企业输送有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的全新设计和组织。[2]与以“教师为主、讲授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表现知识和思维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观,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改革内容、转变师生地位、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工具,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3]
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选自项目二身体评估中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共计15学时。
2 信息化教学任务分析
2.1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动手实践的能力薄弱。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因此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
2.2 教学目标确立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确定目标。
2.3 方法手段
在课上,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FLASH动画,三维仿真、电教模拟、视频等,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交流、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3 《健康评估》实践课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并合理运用知识,结合动手实践能力的最好体现。学生在掌握有限的专业知识前提下,掌握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基于以上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给实践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将每次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邮箱或飞信群、微信、QQ等学生常用又喜欢的联系方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准备,如通过拍摄视频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3.2 课中实施阶段
课中学生带着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学习具体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结合案列示教,另外辅以电化模拟教学工具,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腹部评估内容的学习,电化模拟教学工具由电脑、模拟人组成,电脑自带教学内容,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设置,学生可以自主在模拟人上练习提高。而课程的难点可通过制作精良三维动画来破解,三维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同步讲解要点,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
3.3 课后评价阶段
小组讨论总结,根据之前提出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分别讨论探究,在这过程中他们通过视频、三维动画、情景模拟这三步走的模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总结,教师适时的指导评价,归纳出具体操作的要点。该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又能使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除了上述的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国家级资源库等信息资源进行课后的强化和巩固,完善自己的学习任务。
4 教学效果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旅游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89-03
一、引言
这个以全球性的、开放性的、全方位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正在改变着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在教育领域我们同样面临着这场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微课、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一系列借助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旅游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方法等,探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并结合日语导游课程《景区景点讲解》教学单元实践总结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在课程层面存在深层次不契合
在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方面,目前高职旅游日语专业的教学存在课程层面上的深层次不契合。以我院旅游日语专业为例,课程设置主要以训练学生外语能力为主,而在第五学期才开始增加一些旅游类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侧重以中文理论讲授为主,日语实训练习为辅,并且受到实训场所和经费限制,收效一般。
(二)教学师资力量与日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学历大多为以日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后即进入高校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缺乏在日资企业的工作实践经验。而高职院校的外语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早就明确为:要培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使用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人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与目前这种“纯外语人才”师资力量以及其在知识上的单一性之间的不匹配,同样对高职日语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旅游日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滞后
纯日语语言的教学资源和纯旅游相关知识的资源很多,但语言(日语)+旅游专业技能的资源却很少,尤其是中日双语呈现的旅游资源更是稀缺。旅游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一个“语言+技能”、中日双语展现的教学资源库,其建设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日语专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该专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念日渐成熟
大众化的、成熟的、惯常的教育行为模式最终演化为特定的教育文化,这种固化的教育文化制约着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决定着各教育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方式,其结果,或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或成为教育改革的“桎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显现其自身的不足,并逐渐被很多新型教学手段取代,在教育领域掀起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传统教学模式正在被泛在的、大众的、公开的、公共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正在经历从强调“教”到强调“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教学强调的“学会”向强调“会学”(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转变。
(二)教育教学新形势下混合教学模式迅速发展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强调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教学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混合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在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一系列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借助数字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且以多种方式接人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网络化、开放式、平台化、资源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正撼动着传统高等教育大厦的基石,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2012年,全球三大MOOC平台相继成立,我国的众多知名院校也加入了这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另外由于硬件建设的迅速发展,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升级换代,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台式计算机的普及使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很多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走在时代前沿,在教学中开始了自己的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之旅。客观上,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摆脱时空限制,降低认知成本,使教学的可重复性以及根据学习者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想成为一种可能。
(三)旅游日语专业的混合教学环境初步形成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推广,迫切要求教师的教学视角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很多教师开始自觉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
本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旅游日语专业日语导游课程《景区景点讲解》教学单元为例展开教学实践。
(一)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参考21世纪高职高专日语系列教材――《旅游日语》。同时,结合导游考证要求、日语导游讲解规范、日语导游讲解技巧等相关要求,遵循导游实际工作流程,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景区景点讲解,选择国家首批SA级旅游景区皇宫博物院为学习范例,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其中代表性建筑――缉熙楼作为讲解任务开展教学。
2.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旅游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日语的基本会话、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对于专业领域的日语应用并不是十分熟悉,对于如何服务日本游客,他们还是不够了解。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景区景点日语导游讲解标准,掌握缉熙楼、同德殿等建筑群的景点知识。能力目标为能够完成日语导游讲解,掌握日语导游讲解方法及技巧,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素质目标为提高旅游礼仪修养,培养学生国际化服务意识。
4.教学重点: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景区景点日语导游讲解标准,具备完成日语导游讲解的能力,为日后做好国际导游、海外领队打下坚实基础。
5.教学难点:如何实现实景模拟、训练学生将标准日语导游讲解与国际化服务要求和服务意识相结合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在本单元教学中,景区面积大,课堂用时有限,具体实践困难,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与手段,通过情境创设,模拟真实景区景点环境,解决困难,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环节,主要希望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因此决定通过腾讯微云在线任务以及分享教学资源,特别是利用腾讯地图的街景功能,实现全景导游。由此构筑一个立体、直观的现场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本次课的教学准备是:学生在课前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教师在班级QQ群的链接了解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并在腾讯微云的微课及相关音视频资料了解日语作为导游语言的特点、讲解技巧、讲解方法,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构建缉熙楼的日语导游词。
课堂上,情境设定服务对象为日本游客,学生就是本次皇宫博物院之行的导游员,带领游客来到缉熙楼准备参观,导入任务一。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教师在缉熙楼前的示例讲解,根据提示,学生从讲解内容、日语语言运用、为日本游客服务的仪态仪表等方面树立起涉外导游讲解的初步印象。接着,学生以缉熙楼为例,讨论讲解内容的详略及用时要求,并通过试讲具体体验、感性认知如何进行标准化日语导游讲解。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各组学生代表借助腾讯地图模拟实景导游。在线测试自动记录学生练习的正误,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程度。以上完成任务一。
为巩固任务一的成果,将任务二设定为拓展训练。学生分组自行设定导游路线、任选景点进行导游词撰写,各组根据设计方案派出两名代表,进行展演。
课堂练习比拼环节学生通过日语语言训练软件进行听力与语音的练习,逐级过关,巩固所学日语词汇,并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课后拓展部分,学生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讲解练习,作为练习参考的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对导游词讲解的练习,学生还可以利用各种导游相关APP进行导游词讲解跟读训练,掌握导游词讲解的语调、语速,学习优美的发音及导游风格。另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借助软件录制同步讲解并在线传给教师,课后教师听取同学们的讲解录音并进行评价,选取优秀作品上传共享。
五、关于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独立学院二年级学生120人,其第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分别编入控制班和实验班。两个班任课教师相同。翻译课授课学时都为16,16个翻译练习题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的教学方法,相比控制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翻译教学新模式。2.实验步骤。(1)前测:教学实验开展前分别测量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翻译水平,统计和分析数据。(2)前测结束后,分别在两个班开展一学期的翻译教学实验,实验班的新教学模式如下:①课堂教学。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教学。教师首先借助于语料库呈现语料;引导学生对语料进行观察和讨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翻译软件、词典等对预设问题进行语言输入;学生汇报结果,总结翻译的技巧和问题;教师引导点评,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引导学生理性反思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翻译知识框架;学生实践巩固;教师对比评价。②课外教学。应利用移动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实现课下的互动。翻译微信、QQ群组,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资料、文献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翻译问题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一起接收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解决,有效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③建立学生翻译学习档案。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包括初译、讨论、修改、翻译技巧归纳、心得体会、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的记录。通过对档案的回顾与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3)后测: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测量,统计数据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1.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翻译教学实验开展前,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开展了第一次翻译测试,以检验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教学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翻译成绩进行分析。表1显示控制班(M=8.080)和实验班(M=8.010)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结果表明实验前两班的翻译成绩无显著差异(t=0.217,p=0.828>0.05)。2.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了第二次测验,以检验翻译教学实验的效果。如表2所示,试验班的平均分(M=9.61)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M=9.00)。同时,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翻译测验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t=-2.149;p=.033<0.05)。由此可知,信息化背景下,将数据驱动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
在英语成为全球交流重要工具的今天,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使学生学好英语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融入教学已经成为事实,那么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在本文中将进行探讨。本文首先要分析网络信息化教学的特点,然后讨论网络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最后得出结论。
一、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特点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设的环境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快速地获取信息,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网络信息化教学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随时随地实现师生沟通。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智能化使得高中英语教学更具吸引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中。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课堂不专心,课堂气氛沉闷,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网络信息化教学则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演示课堂内容,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这种丰富的课堂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利用影像、图片、动画等展示教学内容,能够将学生引入学习的境界,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素质教育提出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网络信息化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一思想。在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主体,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浏览课程的相关内容,自主进行网上练习。网络教学正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目标。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MSN等交流工具和教师进行沟通、讨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创新,这种教学赋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提高了学生主动寻找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搜集信息的渠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就直接向教师求解,而网络信息化则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这对教师而言,也有利于减轻压力。
二、网络信息化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表一是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特征:
关于网络信息化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本文从学习和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分析。
1. 网络信息化学习方式。网络信息化教学是实现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无法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网络信息化学习模式不但提高了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关于网络信息化学习模式这里举例说明:
教师为学生组建网络聊天群,学生在群里可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对于平常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这种不需要面对面的问题讨论方式,可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那么这类学生就能不拘束地对同学或者教师提出问题,不断提高自己。另外,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聊天工具和同学进行英语聊天,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学生到网站上阅读英语著作,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
2.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刺激的角色。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信息化教学是通过光碟软件和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现行人教版高一英语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饮食健康,教师在对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步骤如下:在课程教授前,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讨论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各国饮食有什么特色;在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和教师要共同解决;最后把学生查到的信息制作成网页,便于学生今后查看。关于课程教材问题:教师要打破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采用整合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教育资源,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课本知识。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学习都是以教材为主,但是我国教材多种多样,学生很难把教材和资源链接起来。而网络信息化则改变了这一不利局面,因为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以单元为主的。关于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这里主要讨论四种:
以课堂为主的讲授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讲解课本概念,描述情境,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理解能力。这种模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
以问题为主的探究模式:探究模式是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实施问题探究模式时首先要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交流,最后有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反思。
关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对具体情景描述时要引导学生讨论情景。教师首先要选好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其后根据学生生成的行动方案解决案例问题。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融入情境中,适应情境的挑战,案例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关于案例的评价标准如表二所示:
建立学生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形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成绩以及作品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
三、结论
网络信息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问题中,通过网络信息化教学都能够得到解决。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充分地利用技术实现教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和教师的知识。但是网络信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如此,网络教学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这些问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这一技术,解决现代网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