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4: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管理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0 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以及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迅猛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至少到达140所以上,而前些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院校,如何能培育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突出问题

由于物流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机械及自动化等技术,是一个交叉促学科,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因为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物流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物流学的真谛,就像只有跳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太薄弱,在校实践环节一般只安排了两周时间的物流企业见习,这些见习环节也只是跑马观花地走访和参观,或者听听企业经理人的报告。所以学生在实际工作时往往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旱地里学游泳,永远也不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因此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案例教学、物流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践基地设计以及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企业物流管理是在一定的外界竞争环境、内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具体性实施的,因此针对性很强。如何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分析物流管理理论,导入案例教学,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有《物流学概论》、《运输经济学》、《物流方案规划》、《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案例。例如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生活中最新的事实案例,编写案例等等,在编写案例时应针对具体科目设计具体境遇,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去分析,通过案例题目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案例的选取和处理,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结构,要求实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我们注重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和同一案例不同角度分析,争取提高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物流管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学员自行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阶段三个基本环节。

(1)学员自行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2)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3)总结阶段。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物流实训室建设

现代物流综合了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一个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实训实训综合教学平台,使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实训要求,也为教师提供科研的平台,为地方服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设计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游戏型”和演示型实训室状态,而是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环境,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其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物流模拟教学软件。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mrp管理、生产管理、计划分析、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生产入库管理、排产管理、外协管理、车间管理等功能模块。

(2)供应链模拟经营管理软件。该软件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整个三维空间为主模型、学员可以自己建设仓库、厂房、配送中心、银行等企业模型;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互动模式,为教学带来真实的教学模拟过程。

(3)配送管理软件。系统来源于真实企业应用;其中包括:基本数据、订单计划、仓库管理、配送计划、线路优化、车辆调度、车辆监控、财务结算、统计查询、数据备份等。

(4)运输管理实训软件。系统是为物流及相关专业研发的实训软件。系统集货运流程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顾客结算管理、车辆管理、客户关系于一体。主要处理货运合同、运输开单、车辆分派、顾客结算、费用报销等业务;同时处理员工工资、车辆违章、保险规费、客户档案等公司内部事务。

  (5)仓储管理实训软件。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仓库货物的进仓、出仓、库存盘点、仓库报损报溢、库存调拨等,同时管理与仓库相关的货物信息、仓管员信息、货物信息等。系统同时将与库存有关的进销模块以及应收应付账本进行了整合,使系统更加符合现代仓储管理的内涵。

(6)pos前台模拟教学软件。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扩大,pos机作为收集信息的桥头堡,成为了店铺的必须设备。

(7)pos后台模拟教学软件。整个系统分为前台pos销售及后台进销存业务管理两大部分。前台pos销售实现卖场零售管理;后台进行进、销、调、存、盘等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应收应付账本查询等功能。

2.3 物流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积极建设物流实习基地有利于强化物流管理的实践性,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

2.4 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4.1 实践教师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与兄弟院校及上级主管机构的广泛沟通,制定并完善一套优秀的实践教学计划;(2)所处城市是否为消费型城市,其商业物流、生产制造业规模如何,进一步确定实践方向上侧重消费品物流、生产物流或国际物流;(3)保持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如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他们经常举办一些培训及各种会议,可以培养骨干老师,将行业最新动态、教育状况摸清,做到胸有成竹。(4)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媒体、政府、企业沟通,将教学心得、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聘请几个知名企业的高层作为专业委员会成员,尽量得到他们的真实建议,物流专业人员真正具有实践性。

2.4.2 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

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作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应配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展开,可以有选择地开展物流一些环节或领域的教育,比如对制造业物料管理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规划的深入学习和培养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培养在这个领域的特长,更加贴近市场。这样才能够树立学校品牌,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吕静.运用案例教学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2]彭新莲.析物流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6(8).

第2篇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许多独立学院开始思考和调整办学思路,以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文章以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独立学院的视角下,分析了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宗旨和要求,提出调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有公办本科、技工学院和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体系;独立学院以专业广泛、办学灵活等特点,受到不少学生欢迎。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的投入产出,也不同于技工学院侧重学生最基本的就业能力培养;独立学院既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学会相关行业设备的操作。其中,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就体现了独立学院办学的这一要求。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1],全国许多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学校,进行了应用型高校办学的思考和讨论。针对转型期的应用型高校改革,一些研究高校教育的学者也提出自己的思考。例如,邵丹和朱林莉认为应用型高校在转型期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设立既有实用性又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2]。李晓东和李道胜则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和满足行业需求[3]。笔者以独立学院应用型高校转型为背景,探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一门以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包装等物流知识为基础,以运筹学、统计学、国际货运、生产运作管理、港口管理等商科知识为依托,加之相关的物流设备操作和管理技能实训综合形成的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专业知识具有实际应用性。物流管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其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生产中货物移动所带来的问题。例如物流从业者需设计和优化物流运输线路、合理安排装卸货物等日常生产所面临的情况等。这一要求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必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物流设备操作能力。因此,纯课堂教育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需要。第二,专业知识具有多学科混合性。物流管理专业既然是基于实际生产管理所开设的专业,其专业知识内容也必定涵盖日常生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多学科混合的特点。例如港口管理这门课程,其内容既有港务管理、港口生产管理等管理学内容;也有港口设备操作使用及维护等工学内容。多学科混合的特点使得一般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安排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传授专业知识。第三,专业知识具有层次性。如同其他学科一样,物流管理专业的内容虽然涵盖广泛,但是专业知识之间也具有层次性。现有的课程安排大致是这样的:大一安排物流学和物流管理课程;大二安排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实践内容;大三安排国际货运、集装箱管理等物流管理内容;大四安排专业实习。此课程安排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但也有不足之处。

2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管理课程专业性不足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课程的专业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本科教育和高职大专教育的教学要求不同。现有的独立学院大都是以本科教育为主,课程设置上与高职大专有所不同。但是,应用型高校办学转型以及独立学院的教学层次都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和熟练操作为主。这就导致了物流管理的课程出现了“三不像”的现象:既不像本科教育那样要求教学有深度、有广度;又不像高职大专那样教授实用技能;更不像成人教育那样只传授基本知识。这些问题都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上,形成了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困境。

2.2现有课程没有满足完全学分制

独立学院未来的教学发展之一就是完全学分制。所谓完全学分制就是放弃过去的固定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选课和自主发展的限制,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物流管理专业现阶段的课程结构主要是“商科平台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安排相对固定,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低,不能满足完全学分制的要求。而且,除了实训课采用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大都采用笔试或者论文的方式考核,缺乏灵活性。

2.3理论课与实训课安排不合理

因为独立学院财政和场地的原因,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开设都遇到了困难。缺乏有效的实训课程体系,使得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显得尤其缺乏。这些实训课程大都只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3D模拟操作,缺乏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实训课程减少势必造成理论课程的增加,学生抱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成了“文科”课程。可见,实训课程的多少好坏直接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品质。而《指导意见》明确说明“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1],强调了实训课程在应用型高校办学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课和实训课安排问题还体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时间和空间分离的现象。例如,很多高校的供应链实训课程比起供应链理论课程滞后一个学期,学生先学习供应链管理理论,下一学期才开始供应链软件的模拟实践,学习过程出现断层。虽然任课教师可以安排课内实践学时进行补充,但仍不是长远之计。

2.4现有物流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其课程内涵也较为广泛。现有的课程体系大都是管理学知识加上几门物流学必选课构成的。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了解企业物流的过程,却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形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港口物流、跨国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逐渐兴起,面临海洋物流的崛起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等世界新经济潮流,物流课程需要全面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才能完善物流课程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总结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原因就在于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别。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制定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标准化、专业化人才。然而,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同一套标准的教学流程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课程设置的建议:

3.1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思路转变

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的设立,是新时代对于独立学院办学宗旨的一次转型要求和机会。“应用”的本质并不是放弃教材、放弃专业属性,只关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应用”本质应该是在已有的学科基础之上对专业教学内容去伪存精、化繁为简,根据行业的现实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及优化实训课程。转变传统上以“教纲为主”、“研究为主”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3.2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

本科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课程安排,学生大学四年将按照此计划进行专业培养,课程设置较为固定。独立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之后,教学计划可以把原有的四年课程内容转变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大学公共基础模块(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程等)、商学院平台模块(电子商务、ERP系统、运筹学等)、物流管理专业基础模块(物流学、物流管理等)、物流实践环节模块(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等)、物流仿真实训模块(供应链仿真模拟实训、物流运输仿真模拟实训、配送中心仿真模拟实训等)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块。此外,调整选修课的数量和比例,完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自由度的课程组合选择,满足完全学分制的要求。

3.3基于行业应用的实训课程改革

以“应用为主”是整个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核心,实训课程改革的内容也应该基于行业应用。在当今物流行业应用之中,订单填写和录入早已实现二维码化,使用RFID或摄像提取订单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而现有的实训课程很多还停留在人工制单,或者软件模拟制单的阶段,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这样,学生只能学会简单的物流制单操作,而不能完成实际物流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不能很好地进行物流服务和营销。因此,实训课程要做到有限的资金投入下结合行业应用,对口相关产业链需求,改革实训课程内容,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3.4创建有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

面对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情况,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较为困难。既然不能“面面俱到”,那突出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体系将成为独立学院物流课程设置的一种方法。以笔者所在的物流专业为例,通过创建以港航物流为特色的物流专业,不仅加强了专业的实用性和学术层次,也深受学生的欢迎。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应用型高校转型之际,应根据自身教学定位与相关行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为高校学生提供以行业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安排,逐步形成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的新型独立学院专业课程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7-04-09].

[2]邵丹,朱林莉.转型期应用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254-255.

第3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20-02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采用更加开放教学的方法,从而突破学习者各种学习的限制和障碍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上海开大物流管理专业改革应坚持在开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教学规律,推进专业改革持续深入发展。

一、上海开大物流管理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严重脱节

根据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统计,上海市物流从业人员中接受过物流师、ILT、PMAC、APILS等正规职业培训的占21.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1.74%,专科学历的占38.26%。物流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成为上海市物流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

2、物流管理专业无法满足市场对中、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上海开大开设的中央电大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课程体系不够系统,职业岗位面向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学生精细化学习的要求,更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中、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上海开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新定位

1、人才“错位”培养

与普通高校不同,上海开放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将进行深入方向性的模块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实训训练,必然在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将更符合有工作背景的物流从业人员学习需要。

不同与中央开放大学的物流管理本科,上海开放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更加关注上海物流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需要,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操作实训相结合,日常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操作实践性和物流信息化的操作。

2、人才培养目标

变革后专业包应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和口岸物流两个方向,旨在培养适应和服务于上海物流行业需要的,能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各类企业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口岸物流运营管理、航运管理管理实践的能力,能够从事政府、企事业单位物流运作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

三、上海开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1、创新原则

上海开放大学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原则,教学内容以上海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中心,教学方式以适宜成人学习者学习为中心。

2、教学内容创新――“与时俱进”

上海开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针对目前需求较大的采购主管、生产主管、物流销售经理、运营主管、配送主管、货代经理相应地设置了《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采购绩效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物流企业运行管理》、《港口物流》、《国际航运管理》、《保税货物运输与仓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训》、《国际物流综合实训》、《电商物流》、《冷链物流运营实务》等新课程。同时,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与物流操作实训相结合,日常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操作实践性和物流信息化的操作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在物流岗位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方式创新――“灵活性与实践性结合”

1、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网络学习互补

由于物流专业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工学矛盾突出,为了所有物流专业的学习者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地减少面授课课时,代之以更为丰富的网上课堂资源,如: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或增加课内实践环节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很好地调配自己的时间,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以提升自己的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课内实践和综合实训

为了学生能够及时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海开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大部分课程都应开设课内实践环节.如:以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课程中热点问题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单位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去“物流管理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引入3D物流软件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操作等。同时,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引入商用物流软件系统进行模块化实训和综合演练,也将极大地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立军.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5-7.

第4篇

1.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相当多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实践教学偏重“硬实践”,硬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还包括“软实践”,软实践是指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技能的形成等活动。软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侧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践人才,最佳的实践方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起来。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教材基本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实践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积极开发和探索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呈现网状结构,各种教学方式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1.2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是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方法最本质的区别,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接触过,只靠想象是学不好这门课程的。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仓储、配送、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想全面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实务的全貌,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专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图像、文宇、虚拟等方法带领学生进人企业物流管理领域。

1.3情境性原则

遵循情景性原则,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社会背景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妥善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其次,保证情景中的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似。问题的情境性有助于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迁移,问题的真实性有助于深人学习。

1.4主动性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在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经验,合力解决问题,进行小组项目活动,为小组的荣耀负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将学生置于尽量真实的情景中;教师充当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建立初期,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参照本科的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改革时期’教学内容过分地强调职业化,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高等性,高职学校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保留教学课程的完整理论体系,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该以项目形式呈现,每个项目都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具体有三个项目:第一,以某企业的发展为教学背景,模拟企业物流管理操作流程;第二,为学生提供客户服务、客户关系处理的实践机会;第三,调査和分析某企业的物流管理流程以及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并将解决方案在企业物流实训室物理再现或仿真再现。

3.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课程模式,即使是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层次专门编写的教材,也随着课程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其次,目前,我国市场的高职院校教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亟需改进。再次,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地区性特征或是典型的行业背景,每个高职院校对教材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编写教材时,需要参照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根据本学校的招生特点、社会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动态,再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手册。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企业物流管理实务、项目实施注意事项、项目操作程序、项目实施对学生的要求。实训手册的内容包括:每个实训项目涉及到的软硬件设备、使用说明以及历届优秀学生作业汇编。

4.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4.1 宏观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宏观教学法贯穿在项目引导、项目递进、项目拓展以及项目答辩等四个教学项目中。引导学生走进企业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企业采购以及课程综合实训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一,项目引导阶段。此阶段教师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进人教学项目。学生应该了解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其二,项目递进阶段。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最后再完成大的教学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其三,项目拓展阶段。在项目拓展阶段,教师充当的是项目经理的角色,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教学项目,而教师则负责过程控制与考核;第四,项目验收阶段,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项目评估师的角色,学生需要演示和汇报自己的工作,教师则通过学生的演示和报告考核学生的各项能力。

4.2 微观教学法

微观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方式:

小组团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应该将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开学时,将《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学习指南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建立完整的工作单元,即由学生扮演生产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角色,在工作单元内选出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进度,给组内成员安排任务,编写岗位说明书以及组织结构图等。每个小组大约有4-6名成员,每个小组应该明确分工,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任务可做。比如,核心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客户以及核心企业的内部分工等。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合作,合力完成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各项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统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归纳与演绎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归纳与演绎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教师在进行“走进企业物流管理”与“课程综合实训”等项目教学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项目,如果教师采用归纳与演绎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选择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习小组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业务项目需求,优化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到每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在企业开发中通用的最优的方法。接着教师应该弓丨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方案,学生互评,选出班级最佳方案,并模拟实施。

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法。任务的布置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上一个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叠加任务,像滚球一样’直到任务全部完成。比如,“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主要包括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调查以及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案等三个部分。第一步,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第二步,调查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状况,并根据教师的规定和要求编制调查报告;第三步,收集和整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的三个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之后,则对企业流量管理的全貌有全面的认识,完成第三个任务之后,则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第三步制定的解决方案,要求在“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中,在企业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再现解决之前的现场与改进之后的变化。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每项任务都设置了具体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前进,每项任务都是相互联系的,侧重培养学生的吃苦、勤奋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4.3融教学科研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不利于高职教师进行校企合作项目、高职教改等方面的深人研究。因此,需要增加校企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并将其改编成教学项目,加大高职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上的推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接轨。因此,需要将校企科研项目归人到学生的专业课程项目中。通过较大的企业科研项目教学,将企业的情景放置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的更新。

5.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PDCA模式;应用

一、PDCA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一)PDCA模式

PDCA循环模式起源于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管理流程,也就是说包括在指定计划阶段,要充分认识到指定计划的目标要求,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目标,来分解具体运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充分落实计划中各种要求,在检查阶段则是按照执行要求进行检查,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在处理阶段就是对这些出现问题进行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循环往复、彼此促进,实现质量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工作目标。

(二)PDCA教学模式的特点

PDCA模式在物流专业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倡分层次专业理论课、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等环节,即将不同的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分层次组合进行,学生在学习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后,就可以通过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践训练为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可以通过学习训练一体化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

PDCA模式的学生大多是自主学习,身边缺少老师辅导,具有交互性的PDCA模式能够有效弥补这种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并能够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反馈,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错误,并且予以帮助、纠正。在设计PDCA模式的最初阶段,教师需要对该课件的目标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生理特征等方面。PDCA模式可以根据一些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案例或者材料取材,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紧密联系实践,还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实施思路

(一)课改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的改革思路是转变传统课程以“教”为中心的现状,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用PDCA模式方法让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实际操作相互结合,倡导“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理念。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改革就是要在场地教学条件广泛利用学校和实训场地。在教学组织及实施方面,采用内容PDCA模式、环节PDCA模式、操作PDCA模式等方式,从而达到以技能为主,强化专业理论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实现PDCA模式实训室和顶岗实习单位的教学资源的融合,并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专业学习与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课堂与工作现场相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课程设计必须以仓储与物流配送过程为线索,将仓储过程、物流配送过程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分层次将仓储管理理论融入实践操作当中。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的设计

(一)设计阶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PDCA模式学习物流实践的任务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当前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技能,因此学习物流实践的任务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元化设计。物流实践任占瓤梢允歉据情境设定的任务们,也要按照PDCA模式注意创设出与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设计,能够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学习。物流实践任务的制定应清晰明确,而且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实施阶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引入仓储企业的工作环境、案例情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场景,将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步骤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便于掌握知识内容。在设计实践可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人深思。PDCA模式的选题定位要十分明确,PDCA模式与传统课件相比具有知识形式表现多样的特点,增强学习物流实践的生动性、趣味性。通过PDCA模式把物流实践任务既可以通过个体独立学习物流实践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实践来实现,以便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或者协作学习能力。

(三)检查阶段

物流实践是指对于PDCA模式学习过程采用的监管规则以及评价规则。PDCA模式学习物流实践设计中要监督并且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还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给学生。PDCA模式的内容所呈现的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在针对哪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学习内容要有重点及难点,层次分明,贴切实际工作情况,这是PDCA模式内容设计的最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计出不同的实践情境,用检查执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物流实践的参与者,同时要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点、困惑等进行解答。

第6篇

1.基于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

根据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构造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该专业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并依据与之对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素质领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动手操作能力三大模块,运用情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结合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让学生体验每一岗位的工作流程,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有效改善教学的活动模式,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情操培养:多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发展专业操作能力以外的素质,如沟通、爱岗敬业、协作能力,通过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调节,自我检查的能力。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教师更多地扮演“合作伙伴”、“组织者”、“协调者”等角色。每一项实训任务,分设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械设备仿真操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上课、实训、生活中点滴做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建立了国家级物流实训基地

本专业不断完善实训环境,2011年建成国家级的物流实训基地,建有仓储与配送实训室、未来超市、ERP实训室、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对抗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同进也与校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了全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在平台上实施“软件操作、技能训练情景模拟、信息处理”等,使其明白企业物流工作的流程,做什么,如何做,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实训室的设备利用率,本专业制订了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规则等,并对教学仪器、设备实训专人负责,精心管理和维护,使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本专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工作与学习的整合,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也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武汉、上海、深圳、咸宁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多个。顶岗实习,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二、咸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1)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缺乏。目前实训内容,都是以高职实训教材,校内未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尽可能做到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实效性的结合以及教学性与自学性的相结合。并在其指导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一线教师共同来编写完成“校本教材”等,来满足高职院校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科研。2)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缺乏规范的考评标准和系统完善的考评体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侧重考核实践教学的结果,轻于考核实践教学的过程,未注重考核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教师的评定带有主观性;考评过程中没有学习小组互评参与,应柔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为一体。应在考试中加大实训考核的环节,重要让学生能交出具体的实训成果。在综合实训项目、技能考核、毕业实习过程中,应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即校外评价,校内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建立一套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考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评价、导向和调控作用。3)实践资源网络平台建设有待提升。建立学校实践资源网络平台,可将实训课程及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实训作业,学生都可以上网进行查询,校网站应开展网络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学生可以了解实训实习动态,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的学生变的更主动,甚至可以了解更多的实习和就业信息。

三、咸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今后趋势

1.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完善,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校外专家和校内一线教材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将能力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整合在一起。多开发院、省级实训精品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堂,进行资源共享,以网络题库的形式,为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内容,使训练实效性得以提升,逐步形成了开放式、互动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2.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创品牌

物流管理专业就是我院的产品,需要不断对其产品进行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其质量和吸引力。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是院重点专业,紧紧围绕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工学交替为目标,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认知对接;课程目标与行业标准对接引就业,服务社会,创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咸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以“四乡六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是湖北重要的多种经营集中地。打响咸宁特色品牌战,离不开物流管理,本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辐射全国范围,培养物流企业所急需的各类物流人才。

3.师资业务的提升

第7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0 引言

随着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或相关课程。市场需求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适应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

1 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及缺陷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作为被剖析的对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目前很多高职教材每一章或每一小节后面都会穿插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对于案例中的相关企业了解很少,对企业的文化、运作、管理和经营模式的认识都是空白,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案例内容;其次,案例存在着很大的零散性,每一章的案例都不同,只为本章知识点服务,没有和系统化的教学内容相匹配,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思考;最后,每章都变换的案例内容,割裂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运用,因为物流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很多是伴随着企业成长而产生的,某些局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从企业整体出发。

1.2 校企合作

物流管理专业很多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托相关实训基地才能展开。实训基地主要有两类: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受到人力、资金、场地等各种因素制约,因此很多学校都借用社会企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学生人数众多,企业接待任务繁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负面效应;其次,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企业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实际上岗机会,多数只能停留在参观和走马观花阶段;最后,参观企业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收益,多数企业不愿意进行相关合作。

1.3 邀请企业专家讲座

对于某些实务性和技巧性比较强的内容,邀请企业相关岗位专业人员给学生介绍实际操作流程和经验,如:生产调度、仓储管理、物流流程等。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困难:一方面,企业工作繁忙,很难保证企业人员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间来安排讲座;另一方面,专家讲授的内容常常是企业具体运作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是在具体环境下提出的解决方案,而学生由于缺乏实际企业经历,无法深入了解企业,所以讲座很难引起学生共鸣。

2 新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初探

2.1 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实际工作为最终教学目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服务。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教学不同环节和不同课程内容设置各种实际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的完成,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如:《仓储管理实训》可以设置验货堆码、轻重型货架出库、电子分拣等等实训项目。借助“项目教学法”,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综合实训”体系。

2.2 情境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又称角色扮演法,它在假设而又逼真的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具体情况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

单是将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知识的内容比较枯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效果差。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设定的情境是通过仿真软件虚拟出来的一家物流公司,通过购置的物流仿真平台,将物流企业常见的业务流程都组合进这个情境当中,并且对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心编排。

2.3 顶岗实习

可安排学生在相应能力的学习后,利用寒暑假期,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际操练,增强实践能力,弥补不足。通过实际的工作学习,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程序、制度和方法。这种岗位实践能够比较好的克服原先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缺点,通过实习学生能给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企业无形中也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

2.4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实训教学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参加此类技能大赛可以为物流专业及爱好物流的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现物流人才。通过大赛可以培养学生对物流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把物流技能竞赛的要求融入日常实践教学中。

3 总结

近几年来,高职学生就业尴尬,被本科生和中专生夹在中间,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观念不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职业定位模糊、业务操作技能不过硬及动手能力差。表现为一方面就业岗位、种类及招聘人数增多,另一方面求职者对就业形势严峻的无奈。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变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式,让实践教学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文静,陈世金,谢彬.应用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优化的探讨[J].齐鑫物流教育,2011(30):158-160.

[2] 阮国祥.物流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课程的实践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8) :86-87.

第8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物流被誉为企业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具备基本技能的一线管理人才、具备企业规划能力、知识拓展延伸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物流研究人才。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据资料显示,2002年多所高职院校陆续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院校也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硕士,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也日益增多,但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教学,虽然高职教学改革在实行工学结合,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多数院校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何要基于职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院校要在众多学院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制胜法宝。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打造特色专业、树品牌效益、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等,只有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既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好“工学交替”,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才是高职的发展之路。德国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理论基于动态的职业发展观,职业能力结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所谓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适当社会环境的能力。简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将学生从技能型向职业人进行转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物流人才还是不能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毕业生找不到与物流对口的就业岗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以我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例,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学生具备必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本专业培养面向物流管理一线岗位,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采购员(采购助理)、仓库管理员、配送员、运输调度员、物流信息处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物流成本核算员、物流市场营销员、物流方案策划员等。具备仓储、配送、运输、采购、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货运、物流客户开发与维护等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与向物流主管迁移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高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实践操作技能。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上,大致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其实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应重于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职业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应培养学生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的能力。虽然大多数院校有建有软件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比如,我院《国际货运》课程,与之配套的货代软件,报关单证的填写相关栏未与现行企业的真实报关系统进行更新,实训基地的物流设备设施维修率较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关的实训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还具有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适应工人环境等能力。课程设置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基于职业岗位的需求,寻找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课程设置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服务地方经济,突显技能,体现出特色。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高职教育基于“工学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大实训设备设施的引进,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动手条件。学生参加较多的实践,这些实践不但需要实习实训基地、设备设施、还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进行现场指导,才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如何根据实训课程结合,软硬件进行对证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操作技能。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首先设备设施的利用率要与实训课程相对接,要有行业专家来进行指导,结合企业最新的工艺指导教学。设备设施的破损率、维修率,要有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保养与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

(三)校企合作未深入。如何真正的体现“厂中校,校中企”,值得高职物流院校好好思索。比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常常采用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协商的方法来设置专业,基于行业协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兼顾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高职院校应引进企业进驻学校,共设专业,共同办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岗位,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实训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同时高校也应主动走出去,把学院融人企业,大力合作兴办“厂中校”,做到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人才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基于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转变育人理念。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攻技能、忽视了综合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体系不成熟、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大多数高职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高职毕业生的时候,仅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很注意其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做人的基本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技能人向职业人进行转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人,职业人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快速适应工作上的变化,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运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要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成熟的职业心态等。合格的职业人“还要能够进行自我开发,现代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进行自我开发”。

(二)专业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专业设置应与企业共同协商,融人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调研,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发专业的方向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可设置仓储、运输、配送、采购、生产与运作、物流信息技术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结合实训设施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能做到零距离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