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4: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房地产考察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房地产建设项目 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工程管理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获取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项目工程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创新项目工程管理的方法,切实提高管理实效。
1.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概述
在房地产开发中,广义的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评估、项目组织、项目建设以及项目建成管理等。在这些内容中,项目建设是整个房地产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所谓建设项目,则是指房地产企业需要一定的资金,并经过不断的决策和实施的一系列过程,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固定资产为目标的程序和过程。房地产建设项目中的项目管理应该包含项目统筹管理和项目的施工管理。
其中,项目统筹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定位、租赁以及服务等,是各部门在协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各开发商在各部门的协调和组织下确保某一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要素。它需要在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房地产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则包括:招投标管理、合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资金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其意义在于合理的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定位计划的实施。
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开发运营的始终,是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工程中进行决策、组织、领导以及控制等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做好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事业的顺利发展意义重大。
2.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措施
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加强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就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考虑到房地产建设的方方面面,确保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
2.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房地产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前提下,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贯穿始终,从建设项目的定位到计划、再到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程建设,直至建成交付等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介于此,房地产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对自己产品进行详细的研究,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布置以及内部构造和设备安装等的配套运营出发,通过价值工程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2.2进度管理
房地产建设的项目管理中,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到完工,事先都会做好相应的进度安排工作。对于项目施工而言,投入的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房地产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结束的时间是越短越好,这样才便于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做好进度管理工作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对项目进行明确的划分,主要划分为几个节点,细化到什么时间出正负零,什么时间封顶,什么时间验收等,做好这几个时间节点的控制。同时,房地产企业还需要做好对项目工程的全局管理,主要是通过施工单位的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组织、技术等各种方法监督各方的参与,共同提高项目的建设进度。
2.3合约管理
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必须按照完善的合约来进行管理,一份好的合约能够将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成本风险有效的转移,甚至现实低成本高质量的转变。同时,招标是完善合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招标过程也可以让建设方更多的对过程实施者和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制定完善的招标制度有效减少了风险要素,因此,在进行合约管理时,应该在项目管理中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链条。
2.4目标责任管理
在房地产建设的项目管理中,为了有效进行目标和责任管理,房地产企业应该将企业的管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部门,明确到每一个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直接对企业总负责人负责,以此来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和完成。同时,在各项目内部,项目经理可以将项目划分为更加细化的责任单元,进行权责分明,这样就有助于项目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和进度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估,以便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2.5质量管理
在房地产建设项目中,质量保证是第一,如果建设项目留下了任何质量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房地产建设项目中,要重视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的管理,建立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其次,房地产建设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中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照招标约定的验收标准,对房地产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其次,在验收过程中所获得的任何一项数据信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在质量验收中对材料的验收要求提供实验报告,提供必要的订货验货考察报告;另外,对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环节,必须要求即刻返工,并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给予严格的惩罚措施。
3.结束语
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其管理内容涉及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始终,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时刻保持着清晰的头脑,认真分析,定期检查,既要有效的节约成本,又要充分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富强.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 2005,(01).
【2】李志勇.论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的管理【J】.科技信息,2006,(07).
“或迟或早,这一天终归是要到来的。”在同多位公募基金总经理甚至监管交流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以及监管者对此深信不疑。而眼下,运行多年的公募基金的牌照垄断溢价正在消失。
随着监管层降低公募基金业务的门槛,公募基金变革在所难免。在中国大资管行业中,公募基金管理的规模是最少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资管规模8.7万亿、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7万亿,保险资金运用的余额7万亿,而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规模仅3.6万亿。
而更激烈的环境则是,由于监管层打破了原有各守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格局,公募基金的变革在所难免。
从外部来看,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都在积极参与财富管理业务,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内部来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将不断增多,业务更加多元,行业格局面临调整,竞争压力也将不断加大。
基金公司下一步怎么走?一份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的英国资管机构调研报告悄然跃出水面,而“并购”亦成为了报告中的关键词。
81家基金公司大资管时代转型
6月1日,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基金管理公司在业务范围及投资标的等方面或将有较大突破,基金管理公司正在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在面对机遇的同时面对的却是重大的挑战。
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年,那么2013年则是突破年。
“转型”即成为今年基金行业中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基金投资和基金销售作为基金行业的两条肩膀都面临重要转型,基金投资面临从传统公募产品投资向“大资管”转型,基金销售也面临从交易通道式的产品销售,向以客户为中心、多产品理财配置的投资顾问模式转型。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高层认为,2013年将是决定各家基金公司结构性格局的关键性一年,今年逐鹿的结果,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三五年发展。
对于目前的81家公募基金公司如何转型把握机遇?大公司早已做好了准备。比如,博时基金表示,产品创新和国际化等是其谋求转型的关键。嘉实基金则认为,要努力做到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是慢的,但是这样产出的结果是好的。”其实,大家都在寻求差异化,从而实现财富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公募基金公司所面临的资产管理行业也是与银行、保险、投行、证券公司、信托及私募等共同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拥有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可以说,竞争策略是各基金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5月3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前一天,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下称“中基会”)举办的一个会议上表示,“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推动基金公司创新。”同时他强调,“既要坚定不移地放松管制,又要旗帜鲜明地加强监管,使监管工作紧紧跟上行业和市场创新的步伐。”
中基会建议行业并购
据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2010、2011和2012年的三年间,市场上基金总数分别为704只、914只和1174只,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每年新增的基金数量超过200只。
基金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因素来自于市场依然不景气;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导致投资资金由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较高的偏股型基金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均较低的债基、货基、理财基金几个较低风险品种转移的趋势,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不断下滑。
数据显示,尽管基金产品数激增,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却从2010年的296.00亿元,下滑至2012年的259.04亿元,跌幅高达12.48%。而且基金公司之间的管理费收入相差更达百倍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大小基金管理公司,都担心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所抛弃,大的公司担心被超越,小的公司则担心被兼并或者被注销。除了同业竞争激烈,还要面对银行、券商等方面挑战,81家基金公司应如何面对“大资管”时代的生存压力呢?
“鼓励资产管理行业收购和并购。”今年上半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下称“中基会”)参加了英国另类投资管理协会在英国伦敦召开的2013年全球政策与监管年会,并对英国资产管理行业进行了考察,考察报告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和想法。
考察报告指出:“从海外经验看,另类投资机构多为精品式运作,传统公募起家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展PE、对冲基金、房地产投资等另类业务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开展。建议研究允许国内公募基金公司通过并购与兼并的方式涉足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业务。”
一、美国物业管理的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在这一社会背景前提下,形成了美国高度专业分工协作的物业管理市场运作体系。 美国物业管理研究院有一个集管理、科研、培训、经营于一体的组织结构,在各大地区设立有分部,其总部的机构设置。
理事会
执行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
职责:审计、预算、规划
条例、规定、
道德规范和纪律
道德规范问题听证和纪律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公共住房道德规范和执行委员会
地方分部活动部:
职责:分部活动
arm部:
职责:arm服务
法律事务部:
职责:全国联邦住房联络
各地联邦住房联
公平住房和平等机会
联邦立法
州和市政事务
服务部:
职责:全国物业经理咨询
物业经理计算机和技术
收/支分
风险管
联络部:
职责:物业管理杂志社
营销/公共关系
出版
会员注册部
职责:amo
amo资历评估分会
amo保险分会
cpm会员标准
高级cpm会员标准
管理计划
会员发展、少数民族
教育培训部:
职责:成人教育
cpm会员资格培训
教育政策
师资
课程内容委员会
2、高度职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是美国物业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在美国,任何人要想从事物业管理,均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这种资格管理主要不是针对企业,而是针对管理者个人,这与我国目前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不同。美国物业管理资质分三种:cpm,注册物业经理(certified property manager);arm,注册住房经理(accredited residential manager);amo,注册物业公司(accredited management rganization)。还有一种过度性的叫cpm candidate,是成为注册物业经理前的专业资格。负责资质管理工作的美国物业管理研究院严格执行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道德规范,使上述资格,特别是注册物业经理资格入门有相当难度,从而既保证了注册物业经理人队伍的质量,也使这一职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热门选择。
3、成为cpm的职业要求
申请人向irem提出申请,取得预备cpm资格。申请人必须填写申请表、交申请费、有高中以上学历、符合法定工作年龄和目前正从事物业管理工作。预备期一般五年,最短一年,最长十年。若是申请人曾经从事物业管理或房地产相关工作,取得其他经历分,也可少于五年。
申请人取得预备资格后,需按照irem设计的一套考核制度,取得260分,其中160分为必修分,100分为选修分。
irem课程:30分必修分,多达100分选修分。irem每年在总部和各地分部举办培训班,每年初,irem就将课程介绍印成精美的手册寄给每一个学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业维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多用途物业的推销和租赁、房地产的财务及其策略、物业管理效能评估、物业投资环境评估和就某一物业写一个物业管理计划。
cpm证书考试:30分必修分,0选修分。考试内容涵盖维修保养、人力资源管理、促销和租赁、财务运作、日常管理、法律和风险管理。
管理策划:20分必修分,0选修分。irem提供管理策划手册,学员就某一实实在在的物业写一份管理方案,充分反映学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道德规范:20分必修分,0选修分。每一个申请人必须修这一课,牢记并严格遵守cpm职责道德规范。 正规学院教育:0必修分,多达90分选修分。地产、经济学、法律、金融或经营管理的学士折70分,其他专业的学士折60分。
其他成人教育:0必修分,多达100分选修分。irem承认其他15个房地产协会提供的课程。irem在培训手册中均有列明。
其他要求:经irem地方分部批准;交清分部和总部的会费;一直严格遵守cpm的职责道德规范;经irem理事会批准。
4、美国物业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
全美国目前只有cpm9500多人、amo363家,负责管理着全美价值8795亿美元的各种物业。在irem的长期有计划的发展下,美国物业管理队伍均衡发展,保持稳定、高素质,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专业分工:公司多以cpm为核心,其他人员围绕cpm工作,所以规模一般不大(见表),某物业管理公司,具有amo资格,管理住房380多栋,“康斗”20多栋(类似我们所说的连体别墅)和一些公寓,但整个公司只有4个人。董事长兼总裁为cpm,同时拥有、开发、建筑等资质,主要负责对外开拓、制定发展计划、管理决策;副总兼财务主要负责公司财务收支、报表、帐务和内部管理;两个办事员按照指令工作,一天到晚忙于电话、传真、电邮,午餐都要错开来吃。他们就好像大公司的调度,负责根据业主要求,联系、安排维修公司、清洁公司、绿化公司进行日常和特殊的管理事务。
注重经营的综合服务:一是cpm的时间分配和收入结构上,以物业管理为主,、咨询、估价开发也属重要内容;二是管理物业方面,以住宅和非住宅并重;三是组织类型上,cpm除主要在物业管理公司外,在地产开发、建筑、投资信托、银行等行业中均有分布。
5、美国物业管理的内容 (2)日常维修保养——依靠专业公司。对于物业的日常维修保养,物业管理公司起一个组织、调度和负最终责任的作用。由于社会分工的发达,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本身并不备有维修养护人员和设备。房屋及其设备设施由专业公司承担,各类设施还由各对应的专业公司承担;卫生由卫生清洁专业公司承担,一般每周清洁和清运垃圾2次;绿化有绿化专业公司承担,一般绿化人员每周前来修剪、杀虫或施肥1次。绿化喷灌基本自动化,定时自动喷水。
(3)保安服务不是物业管理的法定内容,各物业根据业主公约规定而不同。一般物业管理都不包括治安,尤其是住宅,基本没有保安。基本原因有三:一是保安人工费昂贵;二是有保安反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别人会认为是不安全才请保安的,物业难免贬值;三是技防的普及,技防公司可以提供完善、迅速而又廉价的服务。还有一个原因是警察和消防队(911)的快速反应。
(4)、物业管理一般不设24小时值班,上班时间以外发生的紧急事情,由政府的911办公室处理,物业管理成本大大减少。irem的解释是减少社会资源消耗,无需在每一处物业都设人等候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政府的一支队伍就可以应付一大片。
二、美国高层楼宇设备管理的特点 2、注重节约能源,用高科技手段减少能源支出。参观6500 wilshire boulevard大厦,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大厦业主及管理者高度重视节约能源,不惜投入重金改造楼宇设备,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能源。该大厦已连续三年获得美国环保署“能源之星奖”。通过投资改造,大厦能源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中的自动温控、冷冻机自动切换,所有空气处理机组、冷却塔风扇及车库送排风均安装了调速电机。大厦全面安装了照明探测控制系统及节水阀。仅车库排风机使用变频电机一项就为大厦每年在能源支出上节约近十万美元。
3、注重设备管理环境,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该大厦管理者十分重视设备环境的管理与保持。在参观中我们发现,每一处设备间环境整齐,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室内及设备本身洁净无尘,油漆一新,其干净程度令我们惊叹。同时,管理者严格设备管理程序,规范严格,设备检测均有明确的周期规定与现场检测记录。
三、本次赴美考察对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几点启示
1、美国的物业管理注重物业经营服务,物业管理的内涵较广。除以物业管理为主外,涉及中介、咨询评估、出租出售、开发销售等房地产行业多个领域,这与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大多单纯从事简单的物业管理基本业务内容状况形成很大反差。注重物业经营,一方面扩大了物业管理的领域,通过多样化经营扩展利润空间,规避行业风险。美国的物业管理企业有40%的收入来自于物业管理以外的经营活动,这对我国目前利润水平过低,经营管理举步维艰的物业管理企业不能不是个重要启示;另一方面,涉足较高端的房地产行业业务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物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物业管理仅从事简单劳动的对外形象。在美国参观中,感到美方的物业管理人员素质高、干劲足,职责满意度高,94%的物业管理人员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要提高我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就要提高行业的吸引力,扩展行业的利润空间和业务空间,涉足房地产高端业务内容,自植梧桐树,外引金凤凰。
回顾整个危机由爆发到发展至今的局面,可以看到,这一由次级抵押债券而引发的危机,并非一次偶然的事故,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而这一根源就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为了揭示这一原因,先来了解次级抵押债券及其涉及到的一系列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结构问题。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为了向较高风险的借贷者(主要是相对贫穷的少数人群,如西班牙裔及非洲裔)提供住房所有权机会而设计的一种金融产品。与优级贷款相比,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平均信用评分较低,而“贷款价值比”和“债务收入比”较高。次级贷款以浮动利率贷款(ARM)为主,大多数是“2/28”或“3/27”这类的复式结构。这类复式结构的抵押贷款通常是在30年期内分期偿还,在前2(或3)年中采用固定利率,而之后则采用在Libor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溢价调整利率。由于这种浮动的结构,借款人对于利率和房屋价格的波动十分敏感。因此,次级抵押贷款具有相对更高的信用风险。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大多数不能吸收公共存款,而是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通常情况下,次级贷款金融机构将借款者的个人住房抵押债权转给(或卖给)特殊目的机构(sPV),这些住房抵押品汇聚成资产池,SPV就将这些资产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出售,即所谓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与传统的证券化不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subprimeRMBS)一般具有XS/OC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对房价十分敏感的特征。为了获得更高的资产收益,金融机构在RMBS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的证券化。证券化链条的这一环节即所谓的“担保债务凭证”(cDO)。CDO是以中间段的RMBS和其他债券,如其他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各种公司债作为资产池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而CDO的中间段又可以不断注入另一个CDO资产组合中去,形成所谓CDO平方、CDO立方等衍生品。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品,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整个金融部门分摊开。证券化中的MBS、ABS、CBO等产品,最终都是以次级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因此,次级贷款的运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这些产品的市场运行。但是由于过度衍生导致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而形成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市场,购买者看不到违约的风险,即使坏账发生,在二级市场中的传导也很缓慢,因此过多的金融产品被购买,使得次级贷市场更加膨胀。
尽管次级贷在风险结构上存在着天生的缺陷,但令其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2001年以来,为了弥补IT泡沫破灭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市场中流动性过多,多余的流动性注入房市,从而使房地产价格被拉升,作为次级贷抵押品的住房不断升值。这样,信用评级很低的借款人,也可以凭借不断升值的房地产,获取新的贷款,来偿还旧债,并且可以用富余的贷款来支付超额的消费开支。在低利率、高房价的情况下,次级贷的信用级别不断被调高。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金等机构也将多余的流动性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次级贷市场也迅速扩张。2003-2005年,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美国次级贷款余额从2003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00亿美元,占房屋抵押贷款的比重也从2003年的5.4%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接近14%。但是房价不可能永远持续地增长,必然会回落。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不断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息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这样,在房市上涨阶段进入的借款者,多数并不具备偿债能力,而在利率升高、房价下降时,抵押品也随之贬值,从而信用级别也不断调低,违约率提高,信贷的链条开始出现断裂,从而引起危机爆发。
然而究其本质,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其过度的消费。美国GDP中占比最大的是消费支出,约占GDP的70%,而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大。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2000年以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八成左右。200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达到120%。至2008年底,消费贡献率较80年代初期提高了近20%。在以消费驱动增长的经济中,政府必然会鼓励消费,扩大信贷的规模。根据美联储的统计数据,美国的全民负债总额相对于GDP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255.3%,上升至2007年的352.6%;这其中,房地产和金融产品的比例分别从1997年的66.1%和63.8%上升至99.9%和113.8%。这期间,就导致了次级贷市场膨胀,产生了泡沫。然而过度的消费,使得储蓄不足,最终导致贸易逆差过大,经常账户赤字增加。而不断增加的经常账户赤字最终又会导致美国汇率的下降,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升高,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为了平稳物价,货币当局必然会提高联邦利率,进而导致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虚拟经济过大,而实体经济则相对较小。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3万亿GDP的30倍左右。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最终导致经济泡沫化,金融部门过度杠杆化。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对不平衡,难以支撑虚拟经济的发展。这样,资本价格不断被拉高,最终导致泡沫破灭、信贷链条断裂。而银行等信贷部门,为了应对危机,则开始去杠杆化过程,原先支持金融市场的大量复杂的组合、杠杆放大的投资工具被解散。衍生品市场萎缩、相关行业受创,市场流动性因此大幅缩减,并导致经济遭遇衰退。
2、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给抵押贷款发行机构、次级贷债券市场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均造成了直接的损失。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面临着严俊的风险考验,承受着直接的财务损失和间接的市场损失,多家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所累而濒临破产。其次,受金融系统动荡的影响,股票指数急剧下跌;同时,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对当前危机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市场的悲观情绪,也使得股指加剧了下跌。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一年的时间内,道琼斯指数由13370余点下滑到了9330余点,跌幅达4000余点;纳斯达克指数由2660余点跌至1720余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也由1480余点跌至960余点。第三,由于信贷收缩导致对房地产需求下降;但是大批无法偿还贷款的借款人却只能被迫出售房屋,这又导致供给增加。大量的房屋卖不出去,使得原本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增加了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压力。而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显著。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借款人的债务状况恶化,而直接影响其消费能力,特别是部分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弹性较高,而受到的影响较大;抵押品权益赎回金额占消费比重开始下降,这部分通过再融资创造的消费被挤出;资产价格下跌,使得财富缩水,从而影响支出;对于可能失业的担忧也会促使消费者削减开支。第四,由于对消费及虚拟经济依赖较大,美国实体经济也遭受了负面影响,开始下滑。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负增长0.1%,消费者支出大幅削减,导致美国经济折合成年率收缩0.3%。而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劳工失业率统计月报显示,2008年10月份,全美失业率达到6.5%,新增失业人口24万,总失业人口达到1010万。
金融危机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金融部门直接承担损失。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他国家的银行等金融部门购买了美国的公司债或金融衍生产品,而这些产品可能直接或间接与次级贷款相关,而导致坏账。银行为避免风险,收紧信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升高,货币市场动荡加剧。金融部门的恐慌,造成信贷危机,从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进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另一方面,美国消费的下滑直接影响全球的消费需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美国消费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7年,美国消费占全球GDP的18.2%。美国消费缩减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特别是很多以出口导向型增长为主的新兴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强烈的下滑风险。欧洲经济前景黯淡,2008年第三季度欧元区15国GDP萎缩0.2%,而第二季度也同样负增长0.2%。特别是以金融业为主的英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实体经济陷入萎缩,第三季度GDP负增长O.5%。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工业订单已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商业信心指数跌至上世纪80年代初工业大调整以来的最低点。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告急,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匈牙利和乌克兰也因股市暴跌和通货膨胀,只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使本国经济免遭崩溃。而亚洲也未能幸免,日本经济陷入泥沼,第三季度GDP较前一季度下降0.1%,折合成年率下降0.4%。第二季度修正后较前一季度下降0.9%,折合成年率下降3.7%。韩国经济危机四伏,韩元币值2008年下跌了三分之一,并促使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韩国7家银行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债券承受的损失。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850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而中国持有的美国机构债也高达3700亿美元。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70%左右是美元资产。一方面,部分债券受金融危机影响,存在违约的风险,会对中国造成直接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占我国持有债券比重较大的风险较低的美国国债,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吸引大批投资者,而使其收益率走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受美国资产价格暴跌、消费缩减、经济前景看淡的影响,美元及美国国债都面临着贬值的风险。
第二,我国资本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剧烈震荡。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市场的负面预期,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在我国股市由高点向下调整的过程中,更加加剧了下跌的幅度,并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进一步放大。另外,尽管我国在资本账户上有所控制,但由于全球股市动荡,也会对我国股市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加剧了动荡。上证指数从2007年11月份最高的6124.04点下跌到2009年3月份的不到2400点。股市下跌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股市价格下跌使得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变差,因此消费者会缩减耐用品支出;而股票贬值也会使得投资者的预期财富下降,会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产生消极影响,而消费下降对产出有直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根据托宾的q理论,股票价格下跌时,托宾q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价值之比会减小,企业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房地产市场也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资金层面和心理预期层面发生影响。在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了向下调整。而危机爆发之后,一方面,由于境外投资机构流动性紧缩,为了周转资金,可能会从中国的房地产中撤资,造成资金层面断流;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不景气的预期,使得房地产商对于项目投资更加谨慎,而消费者受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也会推迟购买,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增长一直是GDP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1/4左右,如果房地产市场快速下滑,势必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如建筑行业、钢铁行业等也将受到直接的冲击。
第四,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最为强烈的影响在于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流向国家,美国经济放缓、信贷收缩而导致的消费下降,将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总量。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我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2%,增速低于9月份的21.5%和2007年全年的25.7%;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我国的出口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7.5%和25.7%,形势非常严峻。若剔除价格上涨等因素,我国出口增速下滑会更严重。出口下滑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例如,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仅6.8%;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型企业投资减缓,也会通过产业链条,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第五,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最为明显的影响体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将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其中包括610万应届毕业生和400万往届毕业生。另据2009年2月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非正式估算,目前,失业和返乡农民工达2000万人之多。这不仅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当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
3、我国的相应对策
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在于出口。这也暴露出我国过于依赖出口,而内需不足,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的缺陷。面对危机,我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避免经济过快下滑;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
财政政策需在政策调整中起重要作用。政府应增加资本性支出,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投人,从而直接提升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同时,政府投资建设,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也将缓解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而造成的的失业压力。另外,应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及教育开支,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加消费;税收政策方面也可适度放宽,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进一步改革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投资;调高出口退税率,缓解出口型企业的压力,以免出口过快下降。
货币政策应保证相对稳健、适度宽松。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重下滑的风险和对潜在通货紧缩的忧虑,以及全球低利率政策的影响,因此利率可能进一步调低,信贷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松动。但是,应该看到,当前通胀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这主要是受短期内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信心因素影响,及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而使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引起的,未来通胀压力仍有可能浮现。在通胀压力与通缩压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健。
[参考文献]
[1]罗熹,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J],求是杂志,2008,(18):56-58.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2008,美国金融危机考察报告[EB/OL].http://ie.eass.en/yi/w/index.[2008-09—24].
[3]余永定.2008,美国金融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EB/OL].http:///info/content.asp?infold=3482-[2008-10-08],
[4]G.B.Gorton.TheSubprimePanic[J].NBERWorkingPaper,2008,N0.14398,
[5]R·G.Rajan.HasFinancialDevelopmentMadetheWorldRiskier?[J].NBERWorkingPaper,2008。N0.11728,
[6]张斌,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PolicyBrief,N0.08071.2008-10-23,
[7]Federal.ReserveBank.Flow0fFunds,Washington,Dc2008.TheSignificance0fTheseFigures,i8Exploredin8Funda-mentalPaperbyJaneD’Arista,‘Brokensystems:AgendasforFinancialandMonetaryReform’.Presentedat17thAnnualHymanMinskyConference[R/OL].[2008-04-17].http:///pubs/pro-Apr-08.pdf,
[8]GeoffDyer.ChinaHitbyMassiveDropinExports[J].FinancialTimes,2009,11Mar。
6月初的许昌,骄阳似火。河南省许昌市政府举办的“城中村改造暨土地出让项目推介洽谈会”也如中原6月的天气一样,火热异常。在为期三天的“推介洽谈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房地产商参观了许昌市东城区11个拆迁现场和出让宗地,最终与许昌市政府达成29项投资意向,其中,城中村改造项目19项,土地出让项目10项。
许昌的城中村改造试点开始于2004年,最初几年,工作开展的举步维艰。直到2007年底,许昌市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建立了一套运行体系,城中村改造才开始走上正轨,并逐步形成了带有许昌特色的改造路子。
到今年5月,许昌市已启动了44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其中26个村已经开工、18个村准备开工,完成拆迁4117户、拆迁面积209.56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安置房565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1.42亿元,节约集约用地3500余亩。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5月中旬,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到许昌调研,在听取了许昌市领导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汇报后,徐绍史说:许昌市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应对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充分挖掘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出了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嘱咐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争取为城中村改造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来。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城中村改造历来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改造潜力巨大,综合效益十分可观。据匡算,许昌全市现有171个城中村,其中许昌市主城区内共有城中村62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 8万亩,推进区内需要改造的村庄69个,可腾出建设用地3.6万亩,其他县市主城区需要改造的城中村40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1万亩。改造前,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着村庄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缺少、宅基地管理混乱、社会治安突出等问题。
城中村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许昌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目前,许昌城镇化率仅为3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离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在5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许昌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虽然城中村改造工作难度很大,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只有通过城中村改造,才能制止无序建设,实现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才能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率队赴江苏、天津等地考察,先后20余次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考察报告以及各类媒体上的外地经验进行批示,并先后四次召开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现场观摩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分析会、研讨会,以图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难题。
“政府零收益”的改造原则
走在许昌东城区的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成片的拆迁地块。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天立向记者介绍:“东城区共启动了12个城中村改造社区,总占地3948亩,拆迁面积382万平方米。安置面积135万平方米。目前,已拆迁居民户2491户、厂院129个,完成拆迁面积178万平方米,已腾出空地2300亩。在这次推介会上,我们推出的13宗待出让地块,就是我们在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加快拆迁进度,把村庄占用的毛地变成了待出让的净地。而这一切,都是在最近两三个月内完成的。”
拆迁效率如此之高是与许昌市政府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分不开的。去年下半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房地产开发商对此投资热情并不高。针对这种形势,许昌市政府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政府零收益”的原则,打消了一些有意到许昌投资的客商的顾虑。
什么是“政府零收益”?许昌市政府负责人解释,就是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把全部收益用于农民安置补贴和弥补开发企业的亏损,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群众、让利于企业。
在许昌新区东城区,政府将城中村改造土地的升值部分直接用于补贴安置小区,农民安置亏损部分从开发税收财政收入中补贴,开发商投资回报率原则上保持在25%左右,充分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许昌市还尽可能地在收费项目上加大优惠力度。他们规定:对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城市绿化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征(拨)用地管理费等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一律免收;对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费、工程勘察设计费、委托拆迁劳务费等6项经营性收费项目,或优惠减半收取或协商收取;对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城市配套费减半征收。
为了集中搞好城中村改造,许昌市还扎紧了供地的“口子”。规定在集中开展城中村改造的三年时间内,在市区、县城规划区和推进区一律禁止审批宅基地,商品房开发用地都要与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市区不再单独供地,从而引导开发商投资城中村改造。
依法依规 分类处置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许昌的原则是八个字: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对城市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的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式:
――对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实行土地一元化管理。先将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建设居民安置小区,经营性用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为股份制经济组织安排留用地,保障其发展,留用地视情况可划拨或出让。
――对建成区外及许昌至长葛推进区内城中村改造多策并举。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情况下,集中建设村民居住区,需腾迁占用耕地的,要办理相关用地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土地参股经营,发展工商贸;具备办理征收条件的,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适时办理征收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按项目报请省政府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对以农为主的居住区改造,即空心村整治,争取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以村庄发展规划为龙头,鼓励整体搬迁,分步组织实施。腾出的耕地指标一部分以有偿的方式调剂到城镇使用,一部分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大框架内解决使用权问题。在住宅建设与拆迁安置政策方面,规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先建设村民安置住宅,后进行商业开发。可利用村庄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先行建设安置住房,居民搬迁入住后,再对原村庄拆迁建设。没有存量建设用地的,根据村民安置用地规划,先部分拆迁建设安置用房,居民拆迁安置可采取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两种形式。
五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推介洽谈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城中村改造协调评审组办公室主任苏晓,他向记者介绍了许昌市政府探索出的5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一是政府统征储备模式,即由政府将城中村集体土地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对拆迁户进行妥善安置,腾出土地后的收益用于弥补城中村改造支出。
二是市场开发运作模式,即由开发商融资改造,政府负责编制控制性规划,对改造项目用地进行招拍挂出让,为开发商提供环境保障。东城区就是采取了这种模式,引进了大型企业上海开天建设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的入驻。
三是社区自主改造模式,即对经济条件比较好、村民比较富裕的村庄或社区,由社区自行或以居民入股联营的方式组建经济实体,政府进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监管。
四是“村企共建”、“村园共建”模式,即由企业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腾出的土地用于企业发展。例如许昌县,在武店村改造中,县政府与瑞贝卡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瑞贝卡公司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政府依照法定程序为投资商在武店村提供了600亩土地,办理有关手续后,由公司按照规划自主使用。
五是“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腾村换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离城镇和交通干线较远,土地商业开发价值不大的村庄,以腾出耕地为主要目的。
让农民感受到实惠
城中村改造之所以不好搞,主要是因为它牵扯到当地村民的利益。改造前,当地村民靠出租房产每年可以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改造后,这笔收入自然就没有了。这成了城中村拆迁改造难的主要因素。
不过,如果政府适当解决了拆迁补偿、社会福利和就业问题,难题是可以化解的。在东城,记者遇到一位今年上半年刚被拆迁的村民,他对记者说:“对我们这片拆迁,说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配合也是假话,但仔细想想,其实对我们村民很划算。”他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改造以后,我们只损失了租房收入,最多万八干的,但以前居住条件差,用水用电用煤气都不方便,垃圾随便倒,环境脏乱差,连买菜看病都不方便,最主要的,是改造前村里住户只享受农民待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很低。改造以后,一切都跟城里人一样了。”
农民最会算账,要让农民配合拆迁、支持拆迁,就要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城中村改造的实惠。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念卫向记者介绍,在规划选址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群众“就近、就城、就便”的意愿,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被拆迁户可以享受一套经济适用房或一套优惠价商品房,居民在办理回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手续时,有关部门减半收取办证费用。 在东城区,政府规定,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本地户,每户安排总面积200平方米的一大一小两套住房,价格则按600元/平方米出售;对嫁入本地的人家则根据宅基地状况,安置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或成本房;外来户则安排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对住房特别拥挤且符合分户条件的拆迁户,则照顾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
何天立说:“对城中村村民这块来说,主要就是做好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部分地块招商不到位,目前一部分拆迁费暂时还兑付不了。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增加了一项城中村改造成本核算内容,把群众拆迁补偿费比照同期银行利息计入改造成本,每3个月兑付一次,我们计算了一下,大致拆200万平方米需拆迁资金九个亿,赔补群众损失7000万元,我们用这种办法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据了解,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环境,许昌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意见》、《关于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意见》,建立了改造拆迁评估制、办理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制等长效机制,以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东城区探索出了“四抓四促”的工作理念,即抓安置促拆迁、抓拆迁促招商、抓招商促开发、抓开发促“三赢”,在今年四、五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拆迁170多万平方米。此外,市政府在对主城区和推进区改造实施方案审批中,其中必须的一条就是看村民是否同意方案的决议。
记者看到,东城的唐岗、半截河、陈庄等社区农民安置小区已开工建设,地址就在改造后统一规划的商品房社区附近。
城中村改造:落实“双保行动”的重要举措
起于去年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也给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机遇,因为,城中村改造可以给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明山说,前不久,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保增长、保红线”为内容的“双保行动”。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就是“双保行动”的结合点。保增长需要投资,需要拉动,我们现在已经投资了20多个亿;保红线需要整治土地、改造村庄,耕地整理出来了。红线就保住了。
接着,张明山给记者列举了城中村改造给许昌带来三个好处:
一是以城中村改造拉动内需。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解决毛地变净地问题,创造土地升值空间,实现向市场要效益、要资金,向危机挑战,确保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目前,许昌市正在实施的44个老城区改造项目,总投资达到190亿元,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并且这44个改造项目直接关系着近10万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对全市经济的逐步回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以城中村改造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为应对危机,许昌市今年明确了548个重点项目,计划占地1.5万余亩,但省里分配的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只有1264亩,指标差距非常大。通过城中村改造,我们可以及时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关键词] 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市场;转型
[中图分类号] F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1-0162-03
[作者简介] 罗大哲,中基亚洲投资首席金融顾问,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北京 1000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也由于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等原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出现了巨额不良资产,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90年代在东南亚出现的金融动荡,甚至诱发了个别国家的政治危机。为防范和化解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风险,各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金融管理机构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在处置该国国民储贷协会(S&L)不良资产中的良好表现,使其所代表的特设资产处置机构模式被视作高效率资产处置的典范。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运行周期波动以及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在规模扩张同时也暴露出万亿规模的不良资产问题。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等4家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推进、治理水平提升和经营效益改善,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将面对新剥离资产日益减少、传统业务收缩的新情况,因此,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下阶段如何发展的命题。,对国际主要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转型、退出等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顺利、平稳地实现相关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变迁。
一、各国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转型或退出方式
由于不良资产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处置机构的渊源等具体情况不同,世界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退出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我们经过分析后认为,各国的总体政策取向仍是具有一定共性的,简单地可概括为以下三类:一是关闭清算;二是由政策性机构向商业化转型;三是几家同类型机构合并为一家继续经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方式之间界限并不绝对,可能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显界限,比如,某些国家选择几家资产处置机构合并可能是为了专注政策性处置,也可能是后来政策性机构商业化转型的前奏,甚至可能是最终关闭这类资产处置机构的序曲;而某些政策性机构向商业化转型后,有的机构仍伴有政策;即使是被关闭的某些机构,其不良资产处置功能并未彻底退出,在国家的金融体系内,不良资产和风险机构处置功能仍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得以存续。
(一)关闭。关闭不良资产特设处置机构的策略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资产管理公司关闭后,不设存续机构;其二,尽管资产管理公司被关闭,但仍设有存续机构,并保留部分人员管理剩余资产。
1.资产管理公司关闭后人员并入母体机构――以RTC为例。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贷款协会陷入危机时,承担金融稳定职能的美国存款保险体系(FDIC)立即承担了重组工作,其附属清算功能在此期间发挥了主要的作用。1989年8月成立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1995年12月31日结束运营。在RTC营运的七年间(1989-1995),RTC效率极高地处理了747家问题储蓄贷款机构,处理问题资产总值达4025亿美元,处理成本约875亿美元。到RTC关闭时,剩余77亿美元资产(账面价值)移交FDIC的清算部门继续处理,参与资产处置的人员重新回到FDIC,其中大部分人员并入FDIC的清算和破产管理部继续负责清算问题银行、担当倒闭机构的破产财产管理人和清算人。
2.剩余资产转给清算留守机构后直接关闭――以Dana-harta为例。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来西亚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比例快速上升,1998年上半年,该国贷款不良率一度达到11%-12%,1998年8月,马来西亚成立国民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以管理、清算银行不良资产为主要职责。中央银行为Danaharta提供了15亿林吉特的初始资本,但Danaharta尽量少地使用公共资金,主要依靠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Danaharta在2005年底完成使命被关闭,存续资产由Prokhas托管。关闭后的Danaharta遗留了28.8亿林吉特资产。
(二)由政策性资产机构向商业化转型
1.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兼营的情况――以KAMCO为例。KAMCO的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的“成业公社”,最初是作为韩国产业开发银行的一个附属机构存在,只负责处理该银行的不良债权。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企业,减缓金融危机对韩国国内金融系统的冲击,韩国国会特别立法扩大了成业公社功能,规定其可以接收和处置国内银行和企业的所有不良资产,还明确其将作为永久性的资产处置机构长期存续。从1998年底开始,成业公社以各种方式对政策性接收的银行坏账进行处置,到2000年基本处置完毕,剩余部分大多为来自大宇集团的产业类不良资产,对这部分产业类资产,成业公社更多地采用重组等“精耕细作”的方式进行处置。
2000年1月1日,成业公社正式更名为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定位强化了商业化业务, 2004年,经过韩国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许可,KAMCO进一步扩大商业化业务范围。它可以购买企业重组债权并进行再投资,促进企业结构调整,提升被重组企业价值。从此,KAMCO属下的多个股本基金,可以对企业投入新的股本金,或进行债转股,通过下设的产权交易所,该公司还可以把拟拍卖资产和实物处置工作日常化。2005年,KAMCO投资海外市场的计划也得到政府支持。KAMCO可能将首先选择与亚太地区国家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合作来开发周边国家不良资产市场,输出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经验。
2.彻底转型为商业化机构――以瑞典资产管理公司为例。Securum和Retriva通过在内部设立下属的专业子公司来管理不同类型的资产,如工业资产管理子公司、房地产资产管理子公司等,由于瑞典经济很快在1993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加之Securum和Retriva运作措施得力,到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解决了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在1996年7月,瑞典政府开始逐步取消对国内银行的担保。此时,Securum和Retriva剩余资产中房地产类资产的价值开始凸现,于是,瑞典政府安排这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商业性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Venantius,并将剩余约100亿克朗的资产(主要是房地产)注入。合并后的Venantius不久即完成其他类别的资产处置,并彻底转型为房地产投资持股公司,同时兼营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三)合并国内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则在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中,难免会出现功能重叠、利益冲突,因此,有些国家在对待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功能转换问题时,也会从机构间首先实现充分协作、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将若干家同类型机构进行合并作为过渡方案。
以泰国为例,该国实际上设有多家处置不良资产的特设资产管理公司,如建立于1997年的官方金融部门重组局(FRA)、建立于2001年的泰国资产管理公司(TAMC)及更晚建立的、源自曼谷银行资产处置机构的曼谷资产管理公司(BAM)。早先的设计方案中,泰国政府确定由职能最接近政府机构的FRA首先接管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并进行公开拍卖,然后,泰国国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Radhanasin银行作为FRA主要买家,购买FRA拍卖的较优质资产,实现“好坏分离”。
FRA前后共收购了约2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大部分较好的资产通过交易实现了价值,但无人应拍购买的资产却沉淀下来。2001年开始,泰国政府将这部分质量较差的资产交由具备政策性金融机构背景的TAMC处理,这之后,TAMC又陆续接收了200多亿美元资产,合计共持有了300多亿问题资产。由于TAMC和BAM之间存在职能定位重叠的问题,同业之间也形成了不健康的竞争局面,因此,泰国银行管理当局决定合并TAMC和BAM,使之协同工作,加快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二、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转型的经验
从来自国际间主要国家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来分析,无论转型或是退出,抑或是选择合并,各国的具体政策措施都与特设机构的定位、资产特征、市场需要等三个因素紧密相关。
(一)机构定位对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1.定位类型I:快速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如果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成立目标是为了快速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即资产管理公司被定位为快速处置机构,且该国内部不良资产市场规模经过处置后明显缩小,则该国资产管理公司往往会被关闭。
2.定位类型II:注重对资产进行整理和重组的机构。如果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时,除了具有不良资产处置职能以外,还被赋予投资、重组和管理所接收资产的功能,并且,该机构所接收的资产如果经过日后有效且耐心的重组能够显著提高收益,则政府可能选择将原有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进行转型。
(二)所处置的资产特征与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前景关系密切。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资产对其前景也有很大作用。如果其所持有的部分行业景气前景向好的不良资产,经过有效运作能够凸现出重组价值,且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时又来自体制外,政府没有过多参与,则借助资产或经营的机遇,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获得长期存续的机会,并得以强化商业化职能。
(三)不良资产市场发展前景决定着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前途。资产管理公司是关闭还是转型的前景归根到底取决于市场的实际需要。如果一国国内或者周边的不良资产市场业务机会多且具有参与价值和可能,则也意味着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方向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反之则不然。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对于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本身金融体系仍较脆弱,尽管不良资产经过剥离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内的不良资产占比有明显下降,但未来仍面临不确定的问题前景,这样,专门处置不良资产和参与金融机构整理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存续期就可以长些。
(四)机构合并只能算作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在定位、资产、市场的三重约束下,资产管理公司会被政府要求转型或者退出,对于一些国家选择合并多家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情况,我们认为,合并尽管可能出于多种考虑,但是,仍应只被视作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启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的政策、市场等环境因素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已到了需要明确下一步转型、重组或退出等改革思路的时候。如前所述,定位、市场和资产情况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影响极大,作为转型国家的中国也拥有自己特殊的经济和市场条件,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途径一定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方式,而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经验借鉴。
(一)中国仍然需要特设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目前,我国国内尚有万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产存量,由于金融体系改革难点尚多,来自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多个金融部门的不良资产增量发展趋势尚难以判断,新的不良资产可能仍会出现。特别地,由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特殊融资结构特征,如果银行体系因为不良贷款问题出现风险,则可能使整个中国金融领域都受到影响,从现实需要出发,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也需要国有性质的专业化队伍。在此基点上,转型发展应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下阶段发展的趋势,而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处置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也随之成为必然要求。
(二)存续资产管理公司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过去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综合运用国家赋予的回收手段,专业化地实施了债务重组、债转股、证券化等多类型业务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损失并有效地提升了不良资产价值。事实证明,在降低中国银行业的交易成本以及进行标准化处理方面,特设处置机构具有明显优势。
利用好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形成的经验,借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宏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体系稳定,中观上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微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体系的完善。
(三)“分类改革”应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核心策略。在转型发展的前提下,现有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体制也需要进行适当改进,在这方面,分类改革可考虑作为基本策略。我们认为,在对现有4家机构职能高度重合的局面进行调整后,应以强化存续机构的资产重组和风险防范职能为改革方向,增加商业化业务种类,保留部分必要的政策,打造符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需要的、活跃于不良资产及周边业务服务领域的金融机构。“分类改革”的重点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进度、处置业绩和管理水平出台有针对性的转型指导政策。首先,应选择适当时机对目前4家公司参与同一个市场造成业务高度重合的情况进行纠正,对处置业绩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且已经完成政策性现金回收任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应逐步转型成为主营不良资产批发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或融入存款保险体系,成为担负问题金融机构的清算职能的重组部门,完善国内的金融风险预防体系。另一方面,在所有资产管理公司均完成剩余政策性业务后,积极为资产管理公司整合和向商业化运营转型创造条件,适当扩大经合并后存续机构的业务范围,同时完善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机制和业务整合。使商业化机构产生“协同效应”,并逐步成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具备不良资产处置、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金融企业。通过转型发展和分类改革,在中国金融领域形成政策性、商业性资产处置机构并存的格局清晰、业务独立、各负其责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科技楼宇 设备管理 现状
高科技楼宇在竣工验收并且投入使用以后,设备必须正常运行是实现高科技楼宇各项功能、保障高科技楼宇日常运作的首要条件。因此,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运行以及它的维护和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该高科技楼宇的后期使用价值。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良好管理可以保障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安全运行并且能够延长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的目的。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定性化向设备的定量化、指标化以及目标化三个方向发展;同时对楼宇设备还要从集散控制的模式向分布式控制的模式发展。
1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自动化系统概述[1]
高科技楼宇是将建筑技术与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多方面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发展的需要。目前高科技楼宇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由楼宇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大自动化系统组成。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物业管理;(2)节能控制;(3)安全防范;(4)综合控制。
2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的现状
第一,高科技楼宇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在楼宇的整个物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不能适应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低下;(2)高层管理者较少了解甚至不了解高科技楼宇设备的基本情况,缺乏专业管理知识。
第二,高科技楼宇的开发商不重视楼宇设备的前期管理。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楼宇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楼宇设备规划阶段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并且投入运行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规划决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评价反馈四个基本环节。高科技楼宇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楼宇设备一生管理的基础,一旦设备的前期管理出现失误,必然会给设备的功能带来缺陷,还将给整个楼宇的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整个楼宇设备全部寿命的90%都取决于设备的前期管理。但是许多开发商并不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首先在设备的购置方面走盲目减少投资成本或者是盲目追求最好两个极端;其次在楼宇设备安装调试以及验收两个方面不按规范要求把关。
第三,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高级人才短缺。通常情况下,高科技楼宇都会配备有大量高智能化的设备,这些高智能化的设备囊括自动控制、电子、机械等许多专业技术。这就要求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维修经验。
3 现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需要现代企业的质量保证模式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2]:(1)经济性差,高科技楼宇设备一次性投资大,但是使用年限短更新换代快,运营服务和维修保养费用都很高;(2)专业技术要求高,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系统集中了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且每一种设备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点;(3)综合性强,高科技楼宇中的设备不但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比较多,而且高科技楼宇还是一个具有综合使用功能的有机体,整个系统的各类设备要保证协调工作。
4 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与ISO9001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如果光具有先进的设备硬件而没有对其科学的管理方式效益是不能提高的。为了达到提高对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管理水平的目的,必须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必须对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做到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才能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专业技能,并且还能减少人动给整个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的管理带来的损失、降低新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
ISO9001标准系统性强调不断改进,可以指导设备管理人员用系统管理的思想来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并对设备管理形成全过程的控制。根据设备管理的工程理论和经验,可以制定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并且将制定的文件落实到具体的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的工作中。制定的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ISO9001的质量保证模式强调所有的楼宇设备管理活动都应该有相关文件规定,所有的规定都应该按照相关文件执行,具体的执行情况必须要有客观的证据加以证实,并有一定的可追溯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不断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体系的完善的做法,实际上又为探索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规律提供了—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5 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必须以设备管理软件为手段
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备的购置、设备的安装、设备的使用、设备的维护、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改造、设备的更新一直到设备的报废这整个寿命周期内进行的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管理;还包括高科技楼宇设备的最初投资、使用费用以及设备的维修支出、折旧、更新改造与设备的经济管理。由于高科技楼宇设备投资大、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功能不尽相同,因此在日常维护管理中会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如果不运用楼宇设备管理软件进行更高层次的设备管理,要实现高科技楼宇设备的管理是很困难的。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涉及到每一个员工、每一项设备、每一件工作、每一分钱和每一分钟,因此仅凭几个设备管理人员和传统的管理经验是无法管理到每一个环节的。设备管理软件则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高质量的楼宇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楼宇设备管理效率。使用物业设备管理软件的优点在于:(1)楼宇设备管理软件能够合理分配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2)可以把楼宇设备的使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3)楼宇设备管理工作可以数量化;(4)可以及时向楼宇的管理层提供管理和财务报表以及统计数据。
6 美国的管理方式对我国楼宇管理的几点启示[3]
(1)美国的楼宇设备的管理注重物业经营服务,楼宇设备管理的内涵比较广泛。除了以楼宇设备的管理为主外,还涉及到房屋的中介、咨询评估、出租出售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开发销售等多个领域。而我国楼宇设备的管理企业大多数都是单纯地从事简单的楼宇设备管理基本业务内容,这与美国的具体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美国企业的经营,一方面,注重楼宇设备管理本行业经营扩大了楼宇设备管理的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扩展了利润空间还能规避行业风险。美国的楼宇设备管理企业有大约40%的收入是来自于楼宇设备管理以外的行业经营活动,而这对我国目前利润水平很低,经营管理举步维艰的楼宇设备管理企业是个重要启发和思考;除此之外,涉足比较高端的房地产开发行业,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从而转变管理人员仅仅从事简单劳动的形象。要提高我国楼宇设备管理行业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首先要提高本行业的吸引力,扩展本行业的利润空间和业务空间。
(2)美国的楼宇设备管理行业高度职业化,这保证了美国的楼宇设备管理水平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从楼宇设备管理本行业来说,高度职业化、严格监督注册资格的筛选程序、从严限制该行业的注册人数等措施,是保证注册物楼宇设备经理等资格的整体质量与素质的重要措施,这大大提高了美国物业管理研究院在全美楼宇设备管理行业的地位与信誉,使资格注册这一行业管理手段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美国的楼宇设备管理非常注重环保与节能。例如,美国的6500Wilshire Boulevard大厦,该大厦的业主和设备管理者对该大厦环保节能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业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6500Wilshire Boulevard大厦节能的改造,逐年投入资金进行大厦的各项改造,使大厦的能效最低提高10%、最高提高75%,有效地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7 结语
目前,我国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高科技楼宇的施工建设到完工以后的设备维护、从整个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到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企业化规范化,以及对美国同行业企业的学习,都将大大的提高我国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水平。
良好的高科技楼宇的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还需依靠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敬业精神。为了实现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目的,必须学习和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结合物业设备的特征和具体实践,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以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冰.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内容[J].工程管理,2011,10,(1):71.
[关键词] 指定审计 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一直存在着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指定少数事务所执行有关的审计、验资、评估等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情况,即指定审计现象。指定审计现象在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具有条块管理权限的机构中均普遍存在。据了解,60%的被调查的事务所反映工商部门存在指定事务所进行工商年检审计的现象,尽管工商年检中指定审计业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只是审计市场指定业务的冰山一角。税务、审计等政府权力部门,银行类金融机构,邮电、电力、军工、铁路等具有条块管理职能的企事业机构,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指定审计现象。
一、指定审计现象类型的分析
1.按指定业务的指定者不同可将指定审计分为:由政府权力部门指定的审计,如工商局、税务局在工商年检和纳税申报时的指定审计行为等;由金融机构指定的审计,如银行对在其处贷款的企业指定事务所做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由具有条块管理权限的机构指定的审计,如邮电、电力、军工、铁道等相关机构的指定审计行为。
2.按指定业务的形式不同可将指定审计分为:有形指定审计,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以直接下发文件的形式指定的审计业务;无形指定审计,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以口头指定的形式指定的审计业务。其中后者更为隐蔽,由于是口头指定业务的形式,所以无论是行业自律监管还是行政监管,对此都难以取证、监管。
3.按指定业务的具体方式不同分为:直接指定,即由相关部门或机构直接指定一家或数家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做相应的审计业务;间接指定,即相关部门或机构虽未指定具体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却对相应业务的执业资格做了限制,如司法鉴定资格、土地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工程造价师、注册税务师等等,以此来限定会计师事务所。
二、指定审计现象成因的考察
指定审计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广西区财政厅就有针对指定审计的文件[(95)桂财注协字第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但是,审计市场中的指定审计现象一直可谓屡禁不止,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门和行政的条块分割。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被政府部门人为地设置了进入壁垒,行政分割成若干子市场,因为我国的法规体系事实上将行业管理方面的很多权限授予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同时在规范执业资格等方面也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留下了很多活动空间,所以当谈及某政府管理部门设置的“执业资格”不合法时,往往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些都为各相关机构指定审计创造了条件。
2.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指定审计的背后常常是各种形式的权钱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包括民间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在民间审计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租金可寻,于是就出现了政府部门设租、会计师事务所寻租的情况。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指定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向事务所收取所谓的业务介绍费、中介费、协作费等等名目的回扣;而事务所则通过某种手段(比如游说、向政府官员行贿等)从政府手中寻求某种特权(如成为指定事务所),以此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赚取较高的利润。
3.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目前国内的审计市场还远未饱和,但众多国内事务所竞争的都是法定审计业务这一块,在企业改组改革、联合兼并、上市、破产等部分却涉及较少。而一旦成为指定事务所,其业务量就会有所上升。于是,各事务所各显神通,希望能成为被指定者,这样在客观上为指定审计创造了市场。
4.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下,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和作为国有股代表者的身份是合二为一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文件、规定或意见指定一些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行为,究竟是以国有股股东身份发出的,还是以政府身份的,就很难辨析清楚,这就为相关机构指定审计提供了借口。
三、指定审计的社会效应分析
1.审计质量难以保证,降低行业社会公信力。指定审计现象直接引致了执业质量的失控,使得原本是市场经济秩序守护者、从事法律赋予的经济鉴证职能的注册会计师,冒犯法律的尊严,成为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的帮凶,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诚信危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指定业务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事务所向指定单位返还介绍费、业务分成等名目各异的回扣,使得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在扣除回扣部分后所剩无几,在这种实际低收费的情况下,事务所不愿意承担高额的审计成本,难免偷工减料,不能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执业质量无从保证。
2.加重企业负担。在指定业务的环境中,许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只认可自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企业被迫重复请不同的事务所出具相同的审计报告。同时,各指定业务的单位对审计报告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如工商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该企业实收资本真实,未有抽逃情况”等字样。注册会计师出于谨慎考虑,在不同类型的指定业务审计报告中追加“本报告仅供工商年检(或者纳税申报、某银行信贷、基建项目审计等等)之用”。那么,这样的一份审计报告似乎只能有一个用途,为了应付不同的需要,企业须提供内容相似的多份报告。凡此种种皆使得企业负担明显增加。
3.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定审计加剧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执业水平相同的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混淆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竞争中优势者与劣势者的区别。长此以往,会使得市场的主要资源(客户和执业人员)无法流向服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能产生较大效益的会计师事务所集中,同时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针对指定审计现象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内外协调功能
(1)转换注协“准政府”的双重身份。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中介, 其具有服务于企业和政府的双重功能。但是行业协会服务于二者的功能不是平均分配的, 其主要宗旨和职能是为其会员服务,其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仅仅是服务于行业并最终使构成行业的事务所受益。如果行业协会从观念上依然依赖政府, 追求自身效益, 服务意识淡薄, 官本位思想严重, 那么行业协会就难以与其成员产生共鸣,从而发挥其职能。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内外协调功能。行业协会是沟通连接政府和会员的“桥梁和纽带”。指定审计现象产生的根源关系到政府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若要根治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所以需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内外协调功能,形成行业的声音,同各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共同治理指定审计。
2.行业内部寻找解决指定审计问题的突破口
(1)通过行业自律治理指定审计。一个只有依赖外部管束才能做到合规合矩的行业,是得不到市场和公众的认可。解决指定审计问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建立有效的自律监管模式。注协须进行自律管理,对承接指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据执业标准、职业道德规范作出相应的内部通报、经济处罚,并将其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诚信档案,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限期与相关事务所的负责人谈话提醒,并对有关人员加强后续教育。依靠业界自发抵制和行业内部管理治理指定审计。
(2)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自发合并,全面提升竞争力。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4000多家,其中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凤毛麟角,同时大多数事务所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弱,不具备承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审计的能力,更不具备与国际大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实力。在客户资源有限、小事务所数量多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造成恶性无序竞争,频频出现事务所寻租的情况。所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可实行同业强强联合,形成规模大、服务功能强、内部管理严格、执业质量高的事务所,减少小事务所的数量,避免法定审计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3)拓展业务品种,提供审计延伸服务。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大都局限于传统的审计、验资,而提供会计咨询、税务等各项服务,几乎都没有开展。然而,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经营、市场、投资等一系列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单个企业和机构来说都很难独立完成,因此咨询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拓展新业务领域,逐步开展投资咨询、管理咨询、税务咨询、清算等服务业务,以求双方共同发展。
3.政府应对指定审计进行监管
治理指定审计除了进行行业自律监管外,还需要进行政府监管。政府管理和自律管理必须在公众利益中形成互补,最佳的管理,既不是政府全部承担管理责任的体制,也不是自律管理全部承担管理责任的体制。
(1)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职责。目前,由于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部门监督职责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没有明确的分工,存在交叉和重叠,而且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与重复检查。根据财政部公布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29%的事务所认为存在多头监管,59.78%认为存在重复检查。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摆脱部门偏好,难以从源头上遏制设租、寻租和腐败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建立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管制机构是治理指定审计现象的重要任务。建议修订相关法律,理顺监管体制,明确财政部门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监管人员有意过失等要负连带责任。
(2)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资格限市局面。各种资格限市为各相关机构指定审计创造了基础,政府部门应尽快理顺、扭转这种混乱局面。注册会计师从一开始就有“市场准入”制度,如果说某种执业资格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那么也应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如实行继续教育培训,而没有必要由其他的职能部门对其“能否执业”予以再确认,这种做法会导致管理重复甚至市场混乱。
(3)严格执法力度,加大违规成本。目前已有的针对支付各种形式的回扣承揽指定业务的处罚措施比较轻,如没收违约所得等,威慑作用不大。所以应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其违规成本,使相关单位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加强政府监督处罚机制,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少数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设租机构的查处力度,整顿和规范执业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更多诚实守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对违规参与指定业务的事务所务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行业内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赴美考察团:美国会计国际趋同注册会计师监管和内部控制考察报告.会计研究,2007年8月
[2]顾全根:我国社会审计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2月
[3]陈文椿张稷锋:关于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前途问题的探讨.南方经济,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