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院会计医德医风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部门;标准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10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1 标准的相关概念
1.1 标准
什么是标准?1983年,我国在《标准技术基本术语》(GB39.5.1)中,给出标准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依据。2002年,我国在《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 20000.1-2002)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991年,ISO与IEC联合第2号指南――《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1991年第6版)中将“标准”定义如下: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结果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益。从国内和国外的不同定义均可以看出,标准就是人们行为的指导教师,它告诉人们什么是“YES”,什么是“NO”。
1.2 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的实践过程。换言之,标准化就是制定标准、标准、实施标准、更新标准和废除标准的过程。
1.3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即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体系,用于解决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1.4 行业标准
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它不是企业自主制定的,而是由权限部门统一的,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的准则。
2 建立标准化体系
公立医院财务部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行业标准、业务标准、行为标准。行业标准是制定业务标准的基础和准绳,业务标准是行业标准的具体落实,而行为标准是执行行业标准和业务标准的具体效果表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 行业标准
对财务部门而言,行业标准就是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法》《税法》《医院会计制度》《预算法》《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准则》等。行业标准是财务人员必须要遵守的,违反行业标准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不良后果,是财务行业行为的底线。
财务部门进行标准化建设,首先会要求所有的制度、流程、会计行为均要按照行业规则进行设计、执行。因此,财务部门需要梳理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参照物,即会计行业标准,以会计行业标准规范行为,以达到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正确性、完整性的目的。
2.2 业务标准
所谓业务标准,就是业务的制度规范、标准流程和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财务部门的业务主要涉及患者服务、结算业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物价管理。财务部门的业务标准就是通过不断地修订业务制度,形成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制定特殊问题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2.2.1 患者服务
患者服务包括门诊窗口服务和住院窗口服务,涉及普通门诊结算流程、特殊门诊结算流程、入院流程、出院流程、大病门诊结算流程、预交金缴款流程、退费流程、预交票遗失解决方案、发票遗失解决方案和查对标准等。对每一项流程、方案均需在窗口结算人员的共同讨论下拟定出台,并按照标准执行。
患者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缩短新上岗员工的学习时间,同时尽力避免了因流程的不清晰而导致的各种失误,降低了纠纷的概率;也可以让患者清楚各项业务流程,减少往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2.2 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包括结算报销、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其他经费管理、公务卡管理和银行账户管理等数十项业务,涉及付款流程、对账流程、记账流程、盘点流程等多项流程。结算业务的标准化就是要规范流程,包括每一项所需的步骤、完成时间、需提供的资料等都要有明确规定,形成标准,统一执行。
结算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可以减少业务经办人不必要的往复,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摩擦,降低了处理业务的随意性,提高了业务执行的正确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了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的满意度。
2.2.3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控制和考核,每一个阶段均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均应按照标准流程执行,以保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计划性、预算分析的正确性、预算调整的合理性、预算控制的有效性以及预算考核的针对性。预算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均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因此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即对每一个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完成时间、达到效果以及可能存在题的解决方案有定性或定量的规范,每一步均按照标准去执行,才能有效完成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是需要医院所有部门配合的,因此只有标准化的流程才能让各部门清晰各自的职责和如何做好预算工作,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保证预算工作高质量完成。
2.2.4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工作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也要有标准,例如:项目成本测算流程、单病种成本测算流程、成本报表编制方法、成本分析要素、成本控制方法和成本考核方案等。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即将成本管理涉及的每项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完成时间、实现效果等进行规范,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以确保成本管理职能的实现。
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标准化管理贯穿该体系的始终,指导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2.2.5 物价管理
物价管理包括价格信息维护、价格新增、价格调整、价格咨询服务、价格投诉处理、价格公示、价格监管和价格考核等多项业务。物价管理的标准化即对每一项业务均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包括每一个时间段应该完成哪一项工作,每一项工作如何做才能达到效果都应有具体的规定,只有按照标准流程执行,才能保证价格管理的时效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业务标准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变化,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医院要求发生变化或者新的特殊问题出现时,都需要对财务行业的业务标准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业务标准体系。
2.3 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主要包括员工执行业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多个方面,是对人员综合素质的标准要求,是为科室引进人才、考核员工、规范行为而制定的。
2.3.1 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标准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对窗口组人员而言,主要包括沟通能力、操作技能和操作熟练程度;对核算组人员而言,主要包括会计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与分析能力等。
2.3.2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标准是对工作效果的评价。其包括工作完成的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以及指令性任务的实施情况等方面,其均应建立标准的考核指标,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
2.3.3 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标准主要是病人或员工对财务人员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需制定标准,进行满意度测评和科室实地调研,并针对测评和调研结果,要有处理意见、处理记录以及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
2.3.4 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标准是对职业道德的体现。财务部门作为重点控制科室,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相应较高。不能通过职务便利套取医院资金,损害医院利益;不能收取不正当利益、违反相应规定等均是医德医风的要求。医德医风标准化是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将考核落到实处。
3 结 语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实践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教师,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才能让财务人员的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同时,让培训工作从口口相传的原始状态转变为书本相授的标准状态,大大缩短了新上岗员工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各方面的效率。因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对部门、对岗位、对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第一,是顺应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改革的需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但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必然规律,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都逃脱不了。如何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较低成本费用实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
第二,是医院实现低耗、高效的经济管理的保障。在任何设定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管理的第一要务。医院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新医改政策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后,抵消该部分缺失以维持医院的正常、稳定经营就需要从降低成本入手。无论是明确各成本项目发生的源流,降低成本的潜质,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还是在既定的限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购进新医疗设备、学习先进医疗技术等,改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都是出于已最低的成本耗费、实现最优的经营管理的目的。
第三,是医院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战略措施的制定,都需要客观、充足的成本信息的配合。只有在财务会计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之后,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才够科学与合理,医院承担的风险损失也会降低,才能在医院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同时,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又引导医院走向成本最低化,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当前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较淡薄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由财政拨款来投资医疗设备以及进行建设改造等活动,其经营管理体制与竞争意识与私立医院有很大的区别。政府背景使得很多医院没有正确定位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身份,管理意识淡薄,尚未建立明确的职能机构负责成本管理工作,管理理念落后,造成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化,在产出过程中不计效益,盲目创收,加剧了医疗成本随收入增长而迅速膨胀的情形。医院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方法体系,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服务涉及面越来越广且复杂多样,专业分工更加精细,成本核算数据庞大繁杂,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正是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像工业企业成本或商业成本那样形成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成本会计内容不全面,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意识决定行动,对成本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成本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前医院成本会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过多地关注医院或收益部门损益的计算,搁置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收益与成本的匹配管理名不符实,既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从法律制度层面讲,我国对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即使是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仍属于征求意见稿,所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大多是借鉴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对性质完全不同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性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经营决策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对策
1.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奠定医院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
医院领导是整个医院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决定因素。要求负责人首先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管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坚持成本与效益匹配原则,发挥成本决策的效用,并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创造一种适当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院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既保证各项工作能以最低的资源耗费有序进行,又不影响医院技术革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完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提高全院成本意识
顺利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有科学的成本会计组织框架和健全的职能机构,并建立成本会计规章制度,推行责任负责制,明晰成本会计管理的权责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其次,为职能部门配备能够胜成本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操作人员,严格成本会计人员选聘制度,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并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将绩效工资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挂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顺应时展需要,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技巧,发挥出成本会计应有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推动全院成本会计管理工
【关键词】 医院收支结余;影响因素;有效途径
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医院财务成果最终的综合反映,是考核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医院领导和财务同仁的共同任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 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担负着防病治病,保护生产力的神圣使命,医院始终坚持患者第一,服务第一,把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也要遵循经济规律,加强经济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尽管国有医院被界定为公益性单位,在政府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强化管理,加强核算,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消耗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医院只有在高度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才能激发其活力,保证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谋发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扩大医疗服务为根本目的。
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医院经济效益的价值反映,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业务收入+补助收入-业务支出,正好从价值上综合反映了这种对比关系的结果。所以说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对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加强它的核算和管理对提高整个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有利于维护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补助外,收支结余是很重要的方面,收支平衡,医院才能生存;收支结余,医院才能发展。所以增加医院有效结余是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2)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是医院会计核算的要求,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医院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全面性的需求。3)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是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需要,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必须有一系列衡量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做保证。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对医院及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管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科室的经济指标和服务效果,减少在制定部门预算和经济指标中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指标的贯彻落实,促进医院各科室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4)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是医院主管部门考核和评价医院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前面说过,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是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医院主管部门应该把它作为评价医院经营效益的重要依据,以加强医院宏观管理,促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5)加强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核算与管理,是扩大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的要求,业务收支结余越多,医院的事业发展基金也愈多,这就为医院更新和增添医疗设备,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
2 影响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家对医院现有的经济政策和现行医疗收费价格、现行物价水平,财政预算体制及医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影响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增加业务收支结余的前提。医院是在提供医疗服务、救死扶伤的同时,取得业务收入,并力争实现结余的。医院的规模、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医疗设备是否齐全和先进、服务态度好坏等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及病员的流向,同时也影响到医院的收入及财务成果。第二、医疗收费价格。医院的各种消耗是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收费实现补偿的,医疗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决定着医院是否有结余或结余的多少,目前,大部分医疗项目的收费价格明显低于医疗成本,是造成医院亏损的主要因素。第三、财政预算拨款,在医疗收费价格低于其成本的条件下,医院主管部门对医院财政拨款补助是增加医院结余的直接来源,补助越多,结余也越多,医院的日子也越好过,否则,医院要有结余是很难的。第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一个好的医院不仅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高超的医护人员,还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医院管理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合理使用人、财、物资源,管好用好医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挖掘资金使用潜力,组织好业务收入,节约开支,增加结余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五、资金使用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医院在正常医疗活动中,要储备一些药品、材料、燃料等,要占用一定的资金,同时由于结算方法、方式等原因,亦须占一部分资金,但占用多少,是否合理,决定医院资金运动的方向和周转速度,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保证医院正常使用需要的前提下,压缩药品、材料和应收款等方面的资金占用量,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对医院的财务成果与医疗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能否合理使用现有设备,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检查和治疗,也影响到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增减。第六、提取大型设备更新维护基金和一般修购基金的比例。这两基金是保证日常维修购置和大型设备更新必不可少的资金来源。如何确定的计提比例,不仅影响到医院日常维修和设备更新,也影响着医院业务收支结余。
3 增加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有效途径
增加医院业务收支结余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一般地说,应做到:
3.1 努力扩大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是医院的根本任务,也是医院实现结余的源泉。医院要取得更多的结余,首先要在扩大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出勤率,在岗率,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增强职工责任心和热情心。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检查和诊治。(2)要注重调动专家、教授上门诊、下病房的积极性,用他们丰富和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排除患者的疑难杂症,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从而使更多的病人愿意到本院治疗。(3)在不过多地增加开支的情况下,积极改进合理安排使用有限的服务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场所。这需要设置医院科室标致牌,专栏宣传、介绍新医疗、新技术、病房环境清静优雅,院内卫生清洁、绿化美化环境。(4)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靠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3.2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控制支出主要通过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规定,为院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建议。医院财务部门应从保证医、教、研的正常进行和厉行节约的原则出发,认真研究医院的各种消耗和支出情况,并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好预算,经过反馈后,以会议形式下发各科室,并按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近年来,我院对办公用品、差旅费、会议费实行定额管理,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收费管理,减少病人欠费,防止漏费,实行一日清单制;积极开展科室成本效益核算,促进各科室节约消耗,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调整医疗收费价格,稳定市场物价。政府主管部门对目前明显低于医疗成本的收费项目,适当调整,以保证医院在加强管理,扩大服务的基础上产生结余。另外由于医疗收费价格相对稳定性与医疗耗材价格上升的矛盾,使医院业务支出不断加大,越来越很难取得结余。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稳定市场物价比调整收费价格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和减轻病人的负担。
3.4 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须从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库存量做起,制订合理库存量。经管药品、材料的采供部门,应根据市场供应状况,医疗需求、交通条件及医院距离医疗市场用品市场的远近,合理确定库存。对短缺、急用的药品和材料要适当增加库存、村料,保证正常的需要。对常用的药品、材料、确定合理库存量,防止库存积压,防止失效、霉变损失,对当前药品材料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要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招标设法降低药品、材料价格,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对结算资金加强管理,尤其是及时划拨收回医疗保险单位的医药费,防止单据积压,保证医院业务收入尽快转回, 同时还要改进结算方法,加强同银行联系与协作,提高结算方便快捷方面不断努力。
3.5 大力开展横向联合与协作医院。它对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缓解群众就医难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别,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促使基层协作单位提高病床使用率和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扩大医疗网点和范围,解决当地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增加协作双方的业务收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6 大力发展与医院相关的医疗产业,增加医院收入,是医院摆脱困境,自求发展的一条捷径。实践证明,它对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克服医院资金不足,摆脱医院困境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成立医药科研开发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药品,尤其我院科技力量雄厚这方面潜力巨大。
4 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社会效益下降。个别医院可能会为了多发绩效工资而有意虚列业务收入,隐瞒业务支出,该预提的不提,该分摊的不分摊,造成医院业务收支结余虚增。还可能出现不顾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收取药品回扣,让患者使用高价药,让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化验、检查,加重病人负担,或者因为患者暂时无款把急诊病人拒之门外,贻误病情或造成死亡等不讲社会效益的现象。2)由于医院收费价格因素(价格低),虽然在经营上和管理上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其结余有限,甚至出现亏损。所以,按结余发放奖金,会影响收费价格低的地区医院职工的积极性。3)由于收费价格不可能经常调整变动,如物价继续上涨,会使医院本来能取得的结余可能因为医院消耗材料的价格上涨,支出加大而丧失。4)由于目前的政补助的水平及收费价格的差异,用业务收支结余考核和分析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适宜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使用,在全国范围内不具有可比性。
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除了医院自身要端正经营方向加强管理外,建议从宏观上采取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的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医院出现的一些问题,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增强全体医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观念,以患者生命,医疗质量,社会效益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2)卫生主管部门、物价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帮助医院出主意,想办法,增加收入,解决困难。并对医院在经营中的不良现象予以纠正,对违纪违法行为予以制止。
3)考虑到医院的实际困难,应增加财政补助收入和减免病人欠费等专款,保证医院发展的资金需要。另外还要逐步理顺医疗市场价格关系,并对边远地区和薄弱地区予以重点扶持,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平衡合理,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陈玉平.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医院管理论坛 2010-8-27卷 24-26
[2]沈明霞.应用指数法分析我院医疗业务收入.中国卫生统计 2009-3-26卷 287-288
[3]农建伟、钟润.我院2007年业务收入增长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 2009-4-26卷 180-181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属于重要内容。文章主要针对于医院财务风险展开分析,探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学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方式,以达到规避与降低财务风险目的,希望为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借鉴。
关键词:
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近些年,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逐步的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激烈市场竞争背景下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应提高对医院财务风险认识,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障医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政策风险
医院属于服务行业,公益性是其主要特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开通绿色通道等国家政策,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给医院带来较大经济风险。比如,医院在开设绿色通道时,存在医疗欠费、垫付医药费等问题,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大量医疗结算扣款,甚至难以挽回部分的坏账,造成医院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经营风险
卫生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公益性特点,使得该行业存在较大风险。不同的医护人员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由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有所不同。近些年,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对于医护工作人员水平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不可避免在医疗中出现医疗事故与纠纷等,导致形成医疗赔偿与医疗欠费等,不仅给医院带来许多医疗风险,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资金管理风险
医院在开展资金管理中,主要的任务是控制、考核及分析医院与各个科室的资金收支的执行情况,这个过程中将资金收支计划作为重要的指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对资金科学的统筹安排,则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较多潜在性风险,导致出现以下各种问题:一是资金管理缺乏监督;二是库存占据过多的资金;三是资金结算回款周期过长等,以上各种问题最终使得资金流动缺乏通畅性,使得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一定程度上给医院带来更多财务风险。
(四)偿债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医院为了谋取自身发展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等,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资金筹集,会选择采取融资租赁与银行付款等方式,虽然采取该方式可以缓解医院资金紧张问题,但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偿债风险,尤其是一部分的医院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未经过任何的科学论证的状况下,冒险的应用过度负载经营策略,无形中使得财务风险提升。一旦医院面临负载融资失控的问题,一时间资金周转不灵,不仅会导致医院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甚至会直接导致医院破产,使得医院面临更多的发展困境,严重阻碍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五)行为风险
所谓行为风险主要指的是会计人员的行为,由于受到会计人员经验与能力的制约,加之一方面存在不对称的信息,另一方面受到局部利益推动,由以上因素影响所引发出的财务风险,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风险,另一种是道德风险,其中,所谓技术风险指的是会计人员在经验与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其所的会计信息对于各种经济活动所做出的反应不正确。技术风险的特点在于会计人员在主观意识层面上认识不足,然而在客观层面所产生的错误直接引发出财务风险,比如,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的制约,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点,导致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最终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从业人员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利益的面青迷失自己,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各类有损医院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挪用公款;二是设立小金库;三是造假账等,不仅对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更会引发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财务风险足够的认识
现阶段,医院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由医务人员担任,该部分人员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足够认识,且平时忙于处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方面,而对于财务风险的明显缺乏认识,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加上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难以强化管理力度。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当前医院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是业务水平差异性较大,在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方面都有待加强。同时,会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不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分析与财务控制方式,且财务分析能力有待提升,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出现的征兆。除此之外,就预算编制而言,会计人员所采取的编制方式缺乏科学性,难以深入的把握财务监控问题,不能适应于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属于重要内容,一旦医院无法落实到位内部制度,则会使得财务风险增加。比如,在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针对于资产损失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此外,针对于易于出现财务风险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例如,信息化的系统管理之中,未能够分离操作职能与系统维护,信息化中缺乏设计工作人员的参与。以上各种因素极容易导致出现潜在性财务风险。
(四)缺乏财务风险与预警
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始终,在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医院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预期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问题,一旦缺乏对财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与预警,医院在面临风险时则会陷入至被动状态,严重者会陷入难以挽回的恶劣处境。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一)增强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宣传,由上至下的提高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促使其全面的认识财务风险,并对此做出科学评估,以规避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医院领导层应时刻保持最清醒的状态,提高对潜在危机的认识,在平时工作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财会知识处于不断地更新与变化中,为此,医院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方式,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意识,更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等问题。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的涉猎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从而丰富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提升风险意识,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灵活性,牢牢地把握财务运行趋势与规律,积极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增长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控制,风险防范与风险化解的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想切实的做好各项经济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医院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为财务内控制度有效性、合理性与完整性等提供重要保障,减少财务决策失误,实现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的目标。降低财务决策失误的概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针对于彼此不相容的岗位,应互相加强监督,及时的催收与清理往来的款项,针对于资产损失积极的构建责任追究制度,为医院资产保持完整性提供重要保证。
(四)强化对医院资金的管理
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良性循环的资金作为重要保障。因此,医院应采取现代化管理方式,强化对财务的管理,促进资金的运转与良性循环,避免出现呆账、坏账以及资金沉淀等问题。与此同时,应加强流动资金的分析,做好信息反馈的工作,不断提升支付能力,维持资金的良好结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五)强化医德医风的建设
医院应强化对医疗秩序的管理,规范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医务人员的水平,端正其工作与服务态度,以优质的服务回馈人民群众,在人们心中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将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强化对医疗欠费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出现由于医疗赔偿与欠费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烈,医院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财务风险,促使深入的研究与掌握风险发生规律,发挥财务杠杆所具有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完善财务风险制度,推动资本结构的优化,促进资金的周转,强化对财务的监控,落实风险评估与预警,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抵御能力,推动与促进医院健康、快速、长远的发展。
作者:李启芳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纪监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成玲.医院财务风险的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2]冯丽.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
[3]田起顺.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吴雨虹.浅析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不断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才能更好地应付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医院市场竞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在目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不断健全与完善,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医院市场竞争。
一、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者的道德观、价值观、经营理念、素质和能力;医院组织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目前医院控制环境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医院机构设置仅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而没有注意到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导致管理层次多、机构职能重叠、工作效率低下等。另外,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的协调重视不够,导致同级各职能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进而影响医院内控的成效。
2.医院制度不健全。一是院长负责制未真正落实,对医院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院长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承担损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致使经营者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这些导致了有些院长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医院资产或大肆挥霍,不重视内控制度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二是人事制度不完善。对人员聘用不作严格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进入医院;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学习培训和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挂钩的制度;没有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及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因此,即使具有良好的内控制度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素质不高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医院制度的制定不全面,没有针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3.医院领导者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医院院长来源于医疗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只是财务管理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的事,使医院内控工作缺乏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即使有些院长对医院内控工作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因其管理能力所限而无法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责权控制不完善
1.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未明确划分。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的经营者,它的运作和操纵是医院内部的事务;而会计核算的服务对象是医院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有些医院将两项工作合并一处,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处理会计信息,如此极易导致基于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由会计核算人员兼做财务管理,常常会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
2.会计人员责、权、利不对等。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医院的会计人员按有关规定所担负的责任大于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同时医院又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导致责、权、利严重背离。认真执行会计监督职能的人员受打击报复而得不到保护,而善于根据管理者意图做假账者却备受重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内部审计未能真正履行职能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经营者,而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
2.内部审计重监督、轻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来加强内部管理,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事前控制职能,过分强调事后处理。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有的甚至从其他部门调来,一般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因而很难发挥作用。
二、对加强并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在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经营者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经营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医院的行为,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目前,我国需要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医院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并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
2.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认识,促使医院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因素。首先,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会计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加强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明确财务负责人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的职责,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总会计师,协助加强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医院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控制大检查活动,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3.切实加强财产物资的安全控制制度。首先,医院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及权限,对重要岗位要进行定期轮换,切实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资产在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上的授权审批制度。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相应的制度为依据,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为保障各项资产的安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品、卫生材料、库存物资、资金等进行盘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对往来账项要及时与对方核对余额,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对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向医院领导报告。发生的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及时处理,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收回的已注销坏账应及时入账。
4.建立适合医院的成本费用考核体系。首先,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成本费用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考评体系,把成本费用管理纳入医院的日常工作范畴。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成本管理机构下达的成本指标,要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并采取奖罚措施,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加强内部审计工作。(1)医院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确保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纠错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3)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建设,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新形势下,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并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医院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内部审计机构应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
6.提高医院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经营运行的各个环节,执行者的素质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成效。(1)医院应物色专业素质高、道德修养好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会计、审计等工作;(2)加强宣传教育,使所有执行者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3)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搞好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强化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在安全、有序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Z].2006.
[2]刘立善.新时期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财会研究,2006,(7).
【关键词】财务管理 VBA HIS 函数 ERP 资本
随着国际资本日渐临近地进入我国医疗行业,我国不同所有制医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提升,今天的国际资本投资并不是像以往的简单投资,而更多的是引进、合作、参与,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医院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率。
医院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已有十余年,医院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财务数据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资本结构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分困难的管理环节,试图依靠任何单一计算或分析来达到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张莹,2006;王伟,2010)。利用先进灵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工具,开发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应用程序是较好的选择。在医院,HIS平台数据①与医院财会软件是两个独立的管理系统,相互之间的数据没有自动相联的通道,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也很少,这是目前医院财务、经济管理中的缺失。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建立数据的采集平台,针对各个不同的管理要求设计相对应的模块,再对各模块之间数据在动态的医院运行中进行分析,有必要运用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的战略研究进行探索。
一、运用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医院运行的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能及时反映医院运行、管理的现状。医院财会软件只对医院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方法编制会计分录并输入系统,系统依据账套的设置而编制会计报表。现在大部分医院的财会软件实际使用的功能还是登记账簿、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而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资金的筹措、投资活动、分配活动,并能提出动态的趋势性资产保值及国有资产增值,以及运用资本结构及时分析在医院内部各临床、医技、药品、管理等业务科室最佳资本结构的组合这方面还比较滞后。
优化医院资本结构,医院就能健康发展。作为政府投入的公立医院,其投入资本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患者负担、医疗成本和医疗诊断效率。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汇总,以及运用专业的财务技术进行计算分析。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支持这项工作,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为此,运用VBA对公立医院资本结构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措施,利用ERP系统模块分级模式可对医院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患者病种、诊疗服务质量和诊治结果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最终运用VBA对资本结构的研究,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二、利用HIS、财务系统网络与资本结构的特性设计VBA模块
1.医院的资本结构。医院的资本结构是指医院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结构,医院最佳的资本结构是指为患者提供最优化诊治服务为第一要素,最适合医院自身条件与发展环境的资产负债率。
医院的融资过程以及资本结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服务的提升是动态的,最佳资本结构优化也是一个动态、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适应、符合社会对医院的总体发展要求,自始至终要达到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医院总体服务与运行效率,增强各临床、医技科室的综合实力。
医院属于国家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也部分无偿承担政府在医疗方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的运行还有政府的投入。医院要依据最佳资本结构的具体方案,着力申请到政府增加的资本投入、多渠道补充自有资本。充分运用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用活筹到的资金,控制资金的种类,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使医院各医疗临床科室的用资成本降到最低。
2.利用VBA 建立医院资本结构的各级子模块。对导入的医院会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数据,运用VBA嵌套修正内部收益率,投资的成本和现金再投资收益率的MIRR(values,finance_rate,reinvest_rate)等函数,将公益服务的质量予以量化设定变量,主要利用因素分析法等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对市场竞争能力、偿债能力、获利增值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来规范、集成、控制和优化医院内各临床业务科室流程的解决方案,既要考虑经济效率,更要顾及社会公益的最大化,是医院资本结构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新模式,已经跳出了传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研究方向。类似医院财务管理中的ERP系统,运用VBA建立医院资本结构的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医院财务资金管理的运行模式。
医院运行与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是以服务社会的公益性为主导的部分财政拔款的经济实体;同时,医院也是服务创收的一个独立单位。二是,医院的运行是由各种不同学科的科室组成,各科室又是相互独立的医疗服务单体,直接完成服务项目,直接取得服务收入,或间接为临床科室提供完整服务的医技、药品等科室。
(1)在资本结构的各级子模块中,首先确定医院的总资本,再将总资本按医院运行目标分解到科室和部门,然后各科室和部门再将指标分解到员工个人。这些分解到员工个人的资本运作,就是所有子模块中的最小模块。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等前期投入,以及本科室相关专业人员专业技术掌握程度,治疗成功率,获得科研成果奖项,等体现科室医疗水平,及医德、医风,高品质的服务,可采用相关的程序算法进行评价与研究。对医院高职称、名医专家依据行业间治疗成功率,获得科研成果奖项等知名度,作为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进行因素分析,就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该科室的资本利用、投入产出;还可以对相同科技领域的行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程度进行研究。
(2)运用VBA对医院资本分解到各业务部门而进行财务系统与资本结构的研究。拟开展临床、医疗技术等科室利用VBA 建立医院资本结构的各级子模块。对最优资本结构分析时,可在IF条件语句下采用比较资金成本法,运用VBA先拟定若干个备选方案,由程序自动分别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金结构(张莹,2006)。
当然,准确确定最佳资金结构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要进行定性分析,要考虑影响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即可以在VBA设计上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医院业务增量、决策与管理易难程度、财务杠杆分析、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二乙等)的设备使用饱和、行业因素进行分析。在运用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的研究分析时,可充分利用函数来简化设计流程,例如在评估获利增值能力时,进行投资成本以及现金再投资利率下分期现金流的内部报酬率可应用MIRR函数,对偿债能力可应用PV函数等。
(3)社会效益最大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参考标准。在医院发展自身医疗规模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最优质服务于患者,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优化资本结构时,势必要关注社会效益(张莹,2006)。
三、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研究的战略意义
VBA对医院资本结构研究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其最大特点就是整个医院财务资金信息系统的整合,比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更具功能性。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医院资本结构的分析可应医院需要新增模块来支持并整合,提升医院的应变能力。在整合的环境下,医院内部所产生的资本结构信息透过系统,将在医院任一部门取得与应用。系统将使部门间横向联系有效且紧密,使得管理效率提升。通过VBA配合网络在线,体现“实时和动态管理”,强调的就是不同部门的实时动态的资本结构的分析。
资本结构是医院进行筹资决策的中心问题。因此不论医院采取何种方式筹资,首先都要根据一定的服务社会或理财运行目标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话题,而有关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也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尤其公立医院,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邵雪明为高级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张莹.论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化[J].郑州:水利电力机械,2006(7).
[2] 佚名.经营医院的最佳资本结构[EB/OL].[2009-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