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喷漆实训总结

喷漆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5: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喷漆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喷漆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 进厂见习 学生安全 安全教育

笔者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一学期后,会被安排进汽修厂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见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汽修厂的现状,熟悉汽车修理的相关要求,深受学生的欢迎。但见习时会接触到大量机械设备、电气,潜伏着较多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及其家庭会造成一定伤害,同时对学校也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见习中的安全问题。

一、以见纲为主线,做好学生见习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见纲是见习过程中的行动指南,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见纲展开,要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一切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精神,把安全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体现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见习前,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汽修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安全心理教育等,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道路安全

学生会根据汽修厂的数目被分成几组,每组由一名教师专门负责。见习只有两周的时间,汽修厂比较分散,车辆调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到达,笔者学校的做法是让学生打车。然而学生打车时,出租车不是同一时间出发的,可能有的学生会中途下车(例如早上买早餐等),然后再步行到汽修厂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请班主任做专门的强调。学生不能随便走出汽修厂,出厂必须经过带队教师的允许;每天见习结束后、学生返校时,每组学生都要在学校大门前集中,带队教师清点人数无误后,才能进校门。

2.汽修厂内安全见习

进入汽修厂,要请汽修厂负责人对学生做安全教育。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一位汽修厂师傅负责2~3名学生。师傅们再次对本组学生进行安全操作示范,重点讲解并示范安全操作要领,讲清如何操作是正确、安全的,说明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学生要虚心接受,并遵守相应的规定。见习的学生不同于汽修厂的工人,大部分的管理工作还是由带队教师完成,因此带队教师的任务是相当重的。笔者就学生在汽修厂主要进行机修、钣金和喷漆三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1)机修工位。机修工位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举升机,学生在操作举升机时一定经过师傅的同意。用举升机升起车辆时,要注意举升机的举升位置,确认无误后才能举升,提升到轮胎稍微离开地面时应暂停举升,再次确认车辆稳固地支撑在举升机上,然后再完全升起。升起后,不能试图摇晃车辆。有人在车辆下进行维修作业时,其他人要远离操作手柄。放下车辆时,一定要听从师傅的指示,车辆下面没有人时才能操作,特别注意的是有的车辆在举升时车门是打开的,人员站位要注意车门的位置,不要认为没有在举升机下面就是安全的。

(2)钣金工位。钣金作业所需工具较多,学生走路时要注意脚下,以免拌倒,造成伤害。校正车身时,会使用顶杆、拉具,学生在见习期间要注意站立位置,谨防物件弹跳伤人。电焊机的操作必须有相应的操作证,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而大多数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有可能会去触碰,以致造成危险。在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关掉开关,并将情况报告师傅或教师,让师傅或教师来处理,学生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在学生观摩焊接作业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眼睛。

(3)喷漆工位。喷漆车间严禁明火,学生进入车间时要检查自己是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倘若携带则必须取出后方可进入车间;观看调配油漆时,要戴防护眼镜,若溶剂或油漆溅入眼中,应立刻用清水冲洗,严重的要送医院。喷漆车间是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学生应熟悉灭火器材的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逃生的方法。

三、及时做好学生的见习评价

在学生见习期间,教师要根据见纲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每天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评价形式有教师评价、师傅评价、同组学生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带队教师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见习情况,对于精神面貌较差的学生,可以暂停见习。对重点学生进行辅导,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要耐心地说服教育,情节严重者可以停止其见习,责令其返校,再进行进一步处理。

每天见习结束,要求学生填写见习小结。重点是总结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和应当注意的方面,反思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探索 实践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古城辽阳市,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全额财政拨款的省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71人。学校先后开设了机加、数控、计算机、汽运、电子、模具、会计等18个专业,常年招生1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教育部已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1.1 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和指导。目前,机加、数控、电子、汽车等几个主干专业从辽阳液压件厂、辽阳衡达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聘请了10多名技术骨干从事实训教学工作,他们以丰富的生产经验、熟练地操作技能、严谨的职业操守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重,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聘请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主管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我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吸收了企业人员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企业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要求,了解企业的用工标准和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我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1.3 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部分专业在校期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汽车专业学生定期到辽阳本田4S店、上海大众辽阳维修中心、辽阳汽车贸易公司维修中心从事汽车维修、二级保养、钣金、喷漆等生产实习;机加、数控专业学生每学期到衡达液压设备有限公司、信达液压设备厂机加实习一个月;焊接专业到辽阳忠极金属构件厂结构件焊接实习一个月。2009年,有近100名学生到辽宁新峰集团、辽阳佳斯模具厂从事模具加工、拆装、注塑机械使用生产实习。通过接近实战的生产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下一个学习环节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1.4 开展订单培养。我校2006年与辽阳大型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五家企业合作,订单培养了100余名学生分别在以上公司就职。2009年学校又与东莞奕东电子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招生数控、模具、电子、计算机四个以东莞公司冠名的订单培训班,计160人,毕业后95%的学生由该公司接纳。而且奕东有限公司考虑到学校实习设各不足的问题,一次赠送我校10台机床。通过订单培养的学生,其就业岗位明确,不仅技能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而且直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缩短了岗位的适应期,成为“成品型”人才。

1.5 充分利用校内数控实训基地资源为企业加工产品,提供服务。近年来,为鞍钢冶金备件公司、沈阳三环机械厂、辽阳荣光酿造机械厂、辽阳忠极金属构件厂、首山机械厂、辽阳液压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工产品,以产助教,既降低了实训成本又提高了师生的实战技能。2006年以来,在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金德伟同学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职组数控铣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得银奖的好成绩,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6 加强理实一体化建设。我校现有1个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实训基地,4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工学结合,校内外齐头并举,逐渐把生产过程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几年来,校企合作的反思。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的政策、法律规范企业参与职业办学行为,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是否接纳职业学校学生生产实习和就业。在用工紧张时期,学生的实习、就业还有所保障,而经济一旦不景气,企业首先就会对中职毕业生关上大门。

2.1.2 目前,大多数企业为中职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往往技术含量较低。恶劣的劳动环境、低廉的薪酬、简单重复的劳动过程让许多刚出校门的学生失去了工作乐趣。我们曾经到苏州多家用工量较大的合资企业考察,一些企业的噪声、有害气体、光污染都很严重,许多中职毕业生从事的都是产品包装这样的简单工作,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专业要求,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进展。

2.1.3 受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企业规模等因素影响,目前校企合作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用工单位。

2.1.4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随意流失给企业用人计划造成被动和负面影响。企业对学生的表现不放心、不满意,并有反感情绪,造成企业不愿合作。

2.2 实施校企合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2.2.1 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中职办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技术支持,输送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双赢的合作目的。

2.2.2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优势在于“适销对路”,因此,课程设置要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交替尤其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在企业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可适当调整课程进度,让学生能及时参加顶岗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制及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1

0 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但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1],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虽然购买了大量设备,但并没有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资金的大量使用、教学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职业院校层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致使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必须提高的要求。

笔者团队经过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院校调研,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总结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 明确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多分布在汽车4S店、汽车修配厂、汽车保险理赔公司、汽车装饰改装公司等,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二手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钣金喷漆、汽车保养美容等工作,属于汽车后市场,不同院校要确定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 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汽车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服务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某客舻哪掣銎车零部件需要更换,不需要从指定4s店中获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为了不失去客户,维修服务人员不只要专业技术,其人性化的服务更为重要。(2)不断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养。在汽车后市场中,无论是汽车销售,还是汽车售后服务亦或是二手车交易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前提。这就要求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懂汽车文化、懂汽车专业、懂顾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这样无论遇到家乡是哪里的顾客,都会很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与顾客有得聊。(3)综合性的服务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却只注重兴趣,重点学习汽车维修中自己刚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自己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是不适合现在和将来的汽车服务市场的,应该对整个汽车上的部件都能够做简单的维护与保养。(4)与时俱进的网络服务能力。汽车后市场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比如利用网站、APP、微信卖车、卖配件;比如连锁汽车4S店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比如账务的网上交易等等,都离不开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能力。

3 定位所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层次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就业市场需求等条件来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比较庞大且学历和技能水平都较高,学生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且分数比较高,毕业后主要留在一线大城市的汽车服务行业,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一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中等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中等且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但分数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留在二线城市,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二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较少又不够先进、师资队伍较小且学历和技能水平一般,学生生源压力较大,毕业后主要留在中等经济地区或乡镇,这样的学校属于第三个层次。

4 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2]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强调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适应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招生选拔与培养年限。不同层次院校有不同的办学资源、历史积淀、师资水平、教学硬件设施等,在招生选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招生的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和录取分数,确定其要培养的年限,凸显自己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定位准确且合适的毕业生。

(3)课程的设立及其结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公共基础课要充实,以培养学生观念、思维能力和体能锻炼等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学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要设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认识汽车,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维修方向注重检测修复,电子方向注重电器诊断,销售方向注重沟通技巧等。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课程的比例建议如下:第一个层次的学校,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人文基础、专业基础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实验课的比重也应该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个层次的学校理论课的比重在一半以下,应更加注重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所以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大一些。第三个层次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论课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动手的实验课应占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动手工作,有几项动手强项。当然,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课程和网络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3]。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条件的实践,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长,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不同的汽车后市场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刘莲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159-160.

第4篇

(20

—20

学年)

一、学校整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职业高级中学的前身为1976年创办的“新乐公社五七大学”,随着学校发展,又曾更名为“鄞县新乐公社农业中学”、“鄞县梅墟农业中学”、“鄞县梅墟职业中学”、“鄞县第一职业中学”、“鄞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44000余平方米。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商务英语、物流服务与管理、文秘、商务助理、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十三个专业,现有教学班72班,2940余名学生,是区内规模最大的职业中学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正式在编教职工245名,外聘教师14名,专业课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101人,高级职称教师72人,中级职称教师7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241人。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2013年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曾先后荣获中国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计划的GLOBE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一级重点职高、宁波市特色专业中职学校,省、市首批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等称号。

(二)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是对原有办学理念“三学一练”(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练体魄)的提炼和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技能并重的育人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让每个学生在体验式认知和项目化实践中快乐成长,学会做人,学到本领,练好体魄。

(三)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依托行业和区位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为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把学校建成“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的现代化中职学校。

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吃苦、懂感恩、讲诚信、善于合作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公民。

二、校情分析

(一)优势

1.学校发展有声誉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朝着良好势头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校风建设和德育工作形成优良传统,高职考试和技能大赛成绩斐然。自参加高职考试以来,共计19名学生取得相关专业的全省第一名,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2007年至今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共获19块金牌,并连续多年被授予宁波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学校在社会上留下良好声誉,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2.专业建设有特色

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与改造专业结构,加大重点专业建设力度,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群,即以汽修专业为龙头的汽修机械类专业群,以及以物流专业为特色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全国负有盛名,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市级品牌专业和市现代化专业,是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物流服务与管理为省示范专业和市级品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示范专业。

3.办学条件有改善

过去几年,学校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汽修实训大楼、物流实训大楼、宝马实训大楼,并改造了田径运动场,修缮了学生宿舍,构建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学校适应专业建设需求,加大实习实训基地投入,特别是汽修和物流专业,实训工场、设施设备都有了明显提升。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2500余套,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1300余台,能够满足学校师生正常教学需求。

4.师资建设有成效

学校已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基本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的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拥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1名,浙江省技术能手1名,市首席工人2名,市专业技术能手3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名,市骨干教师2名,区名教师4名,区骨干教师9名,区优秀双师型教师3名,市教坛新秀二等奖以上4名,区教坛新秀一等奖9名,在专业和学科业务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不足

1.办学条件受限制

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公交车不能直达,师生进出校园不便。学校占地面积小,部分校舍陈旧老化,基础建设受到限制,师生教学和运动场所不足。区域优势的不足给学校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2.专业发展不均衡

随着专业结构调整大政策的影响,以及一些传统行业社会影响力的减退,学校部分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或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学校对重点专业建设投入相对较大,也使一些传统专业发展比较缓慢,实习实训设备设施老化,与同类专业学校相比有一定差距,造成学校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3.学生培养增难度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我校一块品牌,但随着近年来生源质量的下滑和男生比例的增加,对学生形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生活的管理增加了困难。传统的德育活动内容较丰富,但缺乏整体性和特色性,缺少德育课题研究。

4.师资建设遇瓶颈

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传统的敬业奋斗精神有所丢失,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有所出现,部分教师缺少闯劲,奋斗目标不明确。教研组建设与兄弟学校相比有所滞后,未能明显发挥在教师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专业课和文化课缺少新的教学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出现断层现象。

(三)机遇

1.发展的政策环境趋好。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大环境,也为我校规划制定提供了政策保障。

2.国家示范校建设带来契机。

2013年,我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建设年限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示范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

3.区域经济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近几年,宁波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车辆拥有量高,汽车维修行业发达,需要大量的汽修从业人员。宁波背靠目前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北仑-舟山港,物流产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作为重点建设的汽修和物流专业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4.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在区域专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学校可以审时度势,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挑战

1.面临区域专业结构调整,学校对发展前景不明朗。

2.区内外兄弟学校的发展,给学校带来的竞争压力。

3.重点专业建设处于高位发展阶段,要考虑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的问题。

4.受绩效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凝聚力都有所下降。

三、三年发展目标与措施

(一)三年总体目标

在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加强学校科学民主管理,继续开展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建设成环境整洁、民主开放、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

(二)各领域发展目标与措施

1.学校管理领域

发展目标一:调整学校管理机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职责分明、协作进取的干部队伍,推进学校科学民主化管理。

发展措施:

1)调整学校管理机构,按需整合原先的四个专业办,划分为“汽修机械”和“财经商贸”两大专业部,推行专业学部制管理,通过边实施边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稳固的管理模式。

2)按需设计其他切合实际的管理部门,根据各职能部门工作特点,对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轮岗调整,培养行政队伍的管理能力,优化管理结构。

3)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部门成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能力,注重职能科室与学部间的协调配合,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

4)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实施行政干部民主评议制,开好每一次教代会,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继续开展“我为学校献一计”等活动。

5)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目标二: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形成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发展措施: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优化硬件配置,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2)实现学校内外网的统一,重新规划各栏目功能,完善门户网站建设。

3)逐步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提升各部门OA办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4)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逐步推动师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和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5)健全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发展目标三:通过一系列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把好事办实,建设教师温馨家园,提升学校凝聚力。

1)建成几个主题式“教工之家”,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工会活动,使“教工之家”得到充分利用,积极争创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会。

2)完善文明办公室评选方案,组织开展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3)组建教职工健身俱乐部,开展健身锻炼活动,安排教师每年一次体检,关爱每位教师的身心健康。

4)高标准做好送温暖送爱心、五必访等工作,继续做好退休教师慰问工作。

2.专业建设领域

发展目标四: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依托,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优化相关拓展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形成稳固而有一定影响力的汽修专业群。

发展措施:

1)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汽修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卓越汽修人才培养模式。

2)在已有汽修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继续与企业合作开发,推进“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钣金与喷漆”部分资源库的建设,逐步建立并实施“基于汽修教学资源库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3)通过硬件配置、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方式,组建团队打造“汽车维修与检测”精品课程,推进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基地建设。

4)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考察调研、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开发校本教材、培养师资、改进学生评价模式等手段,逐步做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服务”专业。

5)对已有的小型“汽车附件设计与制造加工中心教学工厂”,通过配备模具专业师资、配置模具设计与制造所需设备、与知名汽车附件制造厂家开展的教学与生产合作,扩大教学工厂规模,带动汽修专业群中的机械、数控与模具专业的横向发展。

6)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开展创新型、创业型汽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发展,形成一定范围的影响力。

发展目标五:完成财经商贸专业群的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做好物流、财会和服装专业的示范校项目建设,打造物流专业使其成为标杆性专业,并逐步实现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提升落后专业的生命力。

发展措施:

1)联合企业、行业和专家团队,对物流、财会、服装等专业开展社会调研,成立新一轮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2)通过探索和改进教法学法,编写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集体备课研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等途径,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各专业品牌。

3)明确物流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建立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物流专业投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学要求,适时推出3+2学制班,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4)制订财会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模式,进一步从企业、行业、高校聘请金融行业高端人才充实到专业建设团队,推动专业建设。

5)加大服装专业实训工场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教学教研日常工作,推进校本教材开发,重塑服装专业新形象。

6)逐步探索和引导商务英语专业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文秘专业向商务助理专业发展,保持两个专业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培养师资力量,力求两专业补充新的生命力。

3.办学条件领域

发展目标六: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营造舒适整洁的校园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发展措施:

1)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方便师生进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创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2)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在校园主干道路和学生生活区安装视频监控,为师生统一办理具有银行借记功能的校园一卡通。

3)对学生寝室和食堂进行装修改造,落实食堂“五常法”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对田径场按功能进行重新布局,将原草坪改造成人工草坪,并增建篮球场,以方便师生开展运动和集会活动。

5)在现有条件下,对教职工办公室进行重新规划和装修,改善教职工办公环境。

6)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背景,充分挖掘各专业特色,通过策划、布置、落实相关项目,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发展目标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设一系列活动功能室,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措施:

1)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微格教室,方便教师开展公开课、教学研讨、教学评比、对外交流等活动。

2)对电子阅览室进行升级改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浏览、信息查询和网络学习的场所。

3)原计财楼加固后,改造成师生综合活动中心,建设教工之家、心理辅导室、救护技能室、书法室、画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为师生提供功能齐全的教学活动室和舒适方便的业余活动场所。

4)建设校史陈列室,记录学校发展和变化过程,积淀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优良传统。

4.教学科研管理领域

发展目标八: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各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增强教研组团队实力,提高各教研组在区内的影响力。

发展措施: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组织教研组长参加各类培训、交流和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严格规范开展教研活动,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研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组织落实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编辑优质集体备课教案集;落实公开课的“研课—上(听)课—评课”系列环节,积累每节公开课的相关资料。

3)参照区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完善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逐一加以落实。

4)依托数字化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平台,逐步充实教研组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5)强化教研组团队协作能力,组内教师参加上级各类评比活动,教研组集体做好一系列的备课、磨课、研课工作。

6)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科研兴趣小组,落实科研导师制,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5.师资建设领域

发展目标九: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打造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引导新教师,形成教师梯队结构,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有序提升。

发展措施:

1)积极发挥校内市、区两级名师、优秀双师型、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制定运作制度,明确相应职责,形成考核与反馈机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2)根据上级部门评选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为冲刺区市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提供后备人才库。

3)依托示范校建设,各重点建设专业确定1-2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计划地参加各类培训,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课程体系建设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坛新秀、技能大赛、优质课、说课、微课等各类学科技能比武,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帮助教师成长。

5)完善师徒结对方案,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引导新教师快速入门。

6)制订科学管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成长规划为主导的师训制度。

6.德育工作领域

发展目标十:改进日常德育管理制度,培育校园文化,提炼德育精神,争创一流品牌。

发展措施:

1)做好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提升德育精神,打造有我校特色的“XX职高青年”、“XX职高诚信实践基地”、“XX职高唤醒德育”等德育品牌。

2)进一步抓好德育团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后备优秀青年、骨干和名班主任的培养与使用,适时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

3)改进日常德育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制定并实施教室、寝室的7S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学生的文明言行,形成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育人氛围。

4)强化班集体建设,培育班级文化,努力打造“一班一品”的特色班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把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列入班集体考核。

5)整合德育活动,使之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实施德育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引领德育,争取1-2个市级以上德育课题立项或获奖。

6)精心布置校园德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

7)开辟第二德育课堂,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习”活动、校内外青志活动拓展德育空间,制订并实施《XX职高“星”级社团评定标准》、《XX职高社会实践“习”实施方案》、《XX职高校内外青志考核机制》,促使第二德育课堂常规化、校本化、特色化、专业化,争取2-3个社团在区域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发展目标十一:民族班教育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突出民族班教育特色,扩大西藏班影响。

发展措施:

1)推进西藏部学生规范化管理,细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奖惩和激励机制,并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和安全教育。

2)强化学生文化基础能力,加大汉语教学力度,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实施专业技能和普通话考证制。

3)完善班主任团队协作管理机制,加大班主任团队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扩大学校影响。

4)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高职考,抓学生成才典型,有计划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学生成才影响,提高学校培养学生成才机制知名度。

5)总结经验教训,以论文、课题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形成理论成果,提升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并从理论高度扩大学校知名度。

6)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生活情况,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要按照XX区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来修订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征求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统一思想,明确思路,调整工作策略,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价,各职能部门具体落实规划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组织到位、落实到点。

(二)评估保障

进一步完善学校评估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学校将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确定学校的评估细则,同时建立健全实施教育发展工程的监督责任机制,以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将对在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部门、个人,给予奖励。

第5篇

【关键词】汽车维护 一体化课程 课程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门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本文针对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探讨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定位及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场室以及设备配套等,尝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方案。

一、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不足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一般为:一年级为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拆装实习;二年级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体化课程;三年级主要为专业拓展课、汽车维护(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此课)和企业顶岗实习。汽车维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车实操技能,为学生顶岗实习预热。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在“2.5+0.5”模式下设计的,实施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开设汽车维护课程的学校中,实施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学校将“汽车维护”放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但随着汽修企业用人需求量的增大,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断前移,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已到企业实习,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没有时间有效实施;有的学校整车设备不足,加上学校从教学计划、教材以及场室配套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汽车维护课程的实施多数采用教师演示法展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学不到维护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欠佳;有的学校只偏重实训;有的学校则是纯理论教授汽车维护知识,缺乏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汽车维护课程的有效实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汽修企业业务量大

目前,在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的业务(钣金、喷漆除外)中,有70%~80%的工作为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这一数据说明“汽车维护”工作在日常生产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中等职业学校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整课程,提升“汽车维护”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此外,近年来全国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把 “汽车二级维护”列入比赛项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此项目在日常生产的普遍性,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程建设和此项目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可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课程时,基本上是把整车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等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对整车实际操作教学比较少,而构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培养学生整车实操技能,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可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个细分课程的有效补充,提升学生对整车实操技能,培养更贴近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人才;也可以作为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和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基本保养维护技能。

(三)突出理实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与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就是要通过引入学习领域理念,进行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实施方式转变及场室设备配套建设,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让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要求一体化,从而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定位

(一)引导初学者整体认识汽车及专业入门

汽车维护既是所有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入门工作,也是所有汽车维修技术中最外围的技能,其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可定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性核心课程,适应于汽车专业方向初学学生,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单单只是要求培养学生学会维护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初学学生对汽车零部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及车辆维修基础有一定的认知,对学生日后即将学习的汽车维修知识技能有一个良好的专业入门引导。

(二)汽车维护课程与各细分模块课程的关系

汽车维护操作属于汽车整

操作技能范畴,而各个细分模块则是汽车局部维修的具体化。因此,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既是各个细分模块课程的有效补充,又是学习各个细分模块的基础。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初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更接近企业工作环境的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技能,为学生适应各个细分模块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预热,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四、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设计

目前,在各大品牌汽车维护保养操作中,形成较系统培训的是丰田汽车公司,学校可以采用丰田汽车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材《汽车维护操作》、维修手册《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和实操视频《丰田汽车二级维护操作》为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料,进而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及场室没备配套建设,为课程开设与实施提供保障。

(一)课程设计

根据丰田教材大纲、维修手册和操作视频的要求,建议把课程划分为学习准备理论课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两大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学习准备理论课部分。包括《丰田技术员》《工作安全》《5s》和《维修操作及维护目的》,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整合学习资料,设计课件,主要以讲授的形式传授,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前实现理论先行,初步树立学生的工作、5s、安全和企业文化意识。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部分。丰田汽车维护操作步骤是把维护操作分成九个顶起位置进行系统操作,由于教学要兼顾准备知识的学习,操作安排及时间不可以大幅度持续。因此,建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根据丰田教材大纲和维修手册,划分为《预检及环车检查》《驾驶座检查》《底盘检查(含升车训练)》《更换发动机机油》《底盘紧固操作》《轴承轮胎检查》《制动器维护》《更换制动液》《发动机舱内检查》《空调传动桥检查及核查恢复》等10个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课程设计由该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学习目标、保养知识准备、实操步骤指导说明和学生工作任务单组成。

1.学习目标设定:整合各工作任务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保养知识和操作技能。

2.保养知识准备设计:整合各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保养知识,开发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课件,供在学生需要了解及教师讲解保养知识时使用。

3.实操步骤指导说明设计:开发实操指导说明书,重点介绍各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及规范,供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查阅参考。

4.学生工作任务单设计:设计各工作任务的学生工作任务单。主要体现工作流程、操作步骤、所需工具设备、技术标准、测量填空、工作安全和师生评价。共中主要计划与实施操作步骤大多由教师根据教材和维修手册设定,个别简单的工作任务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计划制订方案。

(二)场室设备配套建设

为了有效实施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必须建立一个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和配有尾气处理及噪音消除设施的一体化教学场室。为了便于教学,场室应建成类似企业的工作环境,采用涂漆地板,在墙上张贴5s及工作安全警示标语,营造职业氛围。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场室划分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

在一体化场室中开辟集中教学区,配备讲台、黑板、学生桌椅、电脑、投影仪、音响、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平台,形成独立较封闭的房间,师生容量在 60人左右为宜。为了实现良好的分组教学,开辟分组教学区,配备5至8个相同的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举升机、卡罗拉拉车型等,形成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维护操作的教学工作场所。资料查询区配齐丰田汽车编写的《汽车维护操作》教材、《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以及汽车维护基础知识等资料,便于师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查阅。工具存放区配齐汽车维护操作需要的工具、量具和配件辅料,便于实施汽车维护的各种操作。

五、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单(或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为学习媒介,以实践操作为基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指导为基本原则。学习准备理论课程在集中教学区完成,利用多媒体教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布置任务(集中教学)、制订计划(分组讨论,此步骤可增减)、尝试学做(分组教学)、释疑解惑(集中教学)、完成工作(分

组教学)、小结评价(集中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

下面以《更换发动机机油》工作任务为例,用新老教学方式对比说明课程实施需转变师生角色,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举升机的正确使用及车辆升降操作,明确更换发动机机油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法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工具、机油、辅助工作资料等,然后按照教师原先设计好的步骤示范“更换发动机机油”的操作过程并提醒注意事项。然后把学生分组进行更换发动机机油练习,再把学生集中起来,总结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教法和教学效果分析:1.教师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学生的接受能力未必能完全跟上教学节奏;2.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制订实施计划的能力培养;3.教师准备好工具、辅助工作资料等,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4.学生在学习时不清楚工作的前后联系,工作没有目的性,缺乏有效抓手,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只能跟着教师传授内容被动学习。

(二)新教法

1.布置任务:学生到集中教学区,由教师以日常汽车维护案例引出维护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描述大概工作内容,布布置学生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实施计划,要求体现操作步骤、设备、工具、辅料、技术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2.制订计划:学生分成与工位相适应的若干小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维修资料和教材,讨论制订《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工作计划,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计划。

3.尝试学做: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工作实施前设备、工具、维修资料和教材的整理整顿,组织学生按照各自《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实施工作,提醒工作要点、工作安全及注意事项,教师记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释疑解惑:学生再集中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在尝试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突出工作要点、示范关键技术的操作规范。回答学生的疑问,形成互动,同时讲解学生需要更进一步了解的机油理论知识。

5.完成工作:再次分组教学,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更换发动机机油操作》计划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指导。完成工作后做好检查恢复,工具、设备和维修资料整理整顿,场室清扫清洁,做好5s及工作安全,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小结评价:集中小结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回应维护案例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对各小组成员表现进行工作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鼓励先进,勉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新教法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及制订工作计划的机会,更接近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让学生在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时学到汽车维护操作技能,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技能,学得愉快轻松。

六、结束语

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体现的教学过程,要在教材优化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场室设备配套,还要彻底转变师生的教学角色方能有效实施,展现教学效果。源于教学实践的汽车维护课程设计,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丰田汽车公司. 汽车维护操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卡罗拉维修手册维修规范(节选)[m]. 2008.

[3]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