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5:59: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跨境电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它又被称为在线小额外贸,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外贸交易。贸易的双方不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只需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交易。这种新型的外贸交易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不需报关、无需缴纳关税,因此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本文重点分析了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物流模式,并就其中的几种模式进行重点阐述,并以实际案例数据论证所述观点,意在促使我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更科学。
1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这种新型的外贸交易模式为广大商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平台,并且无需支付高额的通关税费。对于小额跨境电子商务而言,其主要面向的是中小采购商或是终端消费人群,他们进行小额商品批发或是出口零售商品。这种新型的外贸交易形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前景良好。2008年,我国在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收益就高达24.1亿,2016年有望突破6.5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新型外贸交易模式非常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图1为我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交易规模示意图。
2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由来
小额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与世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在外贸出易方面越来越谨慎,并且大额外贸交易不断减少,这反而促进了小额跨境外贸交易的不断增多。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好为这种小额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1金融危机是催化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逐渐增多。2008年,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全球经济日渐低迷。各国外需数量明显减少,对外贸出口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有人宣称传统跨境外贸交易正在消亡。而一种新型的外贸交易模式正悄然进入商家的视线,这种模式具有传统外贸交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小批量、多批次、快速发货等,因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各国小商品外贸出口的首选模式。对于广大商家而言,他们根据时展需求逐渐改变采购模式,以小额采购替代大额进口,同时将长期采购缩短时限,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这种具有一定优势的外贸交易模式也带动了零售业务发展。2.2网络交易平台是主要载体互联网已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并且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极大的便利。多数商家对B2C内贸平台已经非常熟悉,因而对基于相似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并没有陌生感,他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快速开展交易活动。与此同时,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相对传统外贸模式,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这对于传统贸易商家而言是非常大的诱惑。对于其中的利润值如何形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分析:第一,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是两种元素结合的载体,其一是信息技术,其二是商务活动,而这种结合形式为外贸交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而受到外贸出口企业的青睐。通过电商平台,外贸企业能更好地获取市场供需信息和价格动态,促使企业资源得以合理调配,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交易双方联系更为方便,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及利润值。这些好处又进一步促进了网络交易企业的不断增多。第二,减少了业务流程,促使外贸交易更为便捷,同时还能降低中间支出费用。第三,面对的交易对象有相当部分是直接消费者,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的费用。随着网络在线交易模式的日趋完善,这种新型的跨境外贸模式已经为我国创设了丰厚的利润,尤其在2009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例如eBay中国平台,其在2009年创造的交易额就高达8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一倍多;又如敦煌交易网,其交易额每月都在增长,并且是以20%的速度增长,在2009年其交易额也达到了3亿美元之巨。如表1所示,我国2011-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保持着逐年稳步高速发展的趋势。
3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3.1国际小包与快递
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正在不断增多,其中国际小包与快递是运用较多的一种物流形式。一般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的是C2C平台,也被称作小额批发平台,其次是小宗B2B平台。我国已经有多个网站采用这种物流模式进行在线交易,例如阿里速卖通、易唐网、敦煌网等。电商网站为跨境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他们不参与物流或支付环节。国外买家通过网络看到商品之后,一旦对其满意就会开始下单。国内卖家在收到订单之后会进行商品核对,然后进行物流传递,他们选择最多的物流方式就是国际小包或是国际快递。国际小包按输出地的不同分为不同形式,例如中国邮政小包、香港邮政小包、新加坡邮政小包等,而国际快递涵盖了EMS、FedEx、DHL和UPC等。例如,我国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而他们在选择物流配送方式时,基本上都是中国邮政小包。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对比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3.2B2C企业联盟集货与企业自身集货
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是一种发展机遇。企业借助网络交易平台,将会向其它国家输出更多的商品,并促进我国外贸交易的快速发展。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B2C企业而言,他们通过强强联手的形式组成战略联盟,然后签订相关协议,进而构建物流配送中心。联盟成员在网上接到订单之后就对商品进行核对装箱,然后统一运送到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人员则根据商品特点进行整理分类,然后通过中国邮政、国际快递公司、物流企业等输送商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订单商品进行集中处理,进而形成规模较大的订单,最终促使规模效益的形成。由于交易金额较少,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自身集货是非常不利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正常收益,所以多数中小企业都不会选择自己集货。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如果网站平台所有者自身属于外贸企业,情况就完全不同。他们可以实施自身集货,这种物流配送形式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米兰网(Milanoo),这两个网站提供者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对于这类企业而言,他们首先与供应商进行接洽,进而买断商品,然后借助自身的B2C平台开展相关销售活动。而国外买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下单。一旦下单成功,相关信息就会自动发送。供应商在接到订单之后,将货物进行整理,然后发送至指定仓库。仓库人员则会对商品进行集中调配,最后由交由快递公司或是物流合作商进行配送。
3.3外贸B2C电商平台自建物流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已经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比传统渠道更为便捷的销售方式,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我国网络平台海外交易量的攀升。对部分B2C电商平台而言,自行组建物流体系,为平台用户增加更廉价、安全和更有时效保证的物流配送服务,有利于平台卖家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随着外贸B2C平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其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应对货物流通的需要和节约运输成本,有些平台就自行组建了较为庞大的仓储中心。B2C卖家将货物运输至仓储中心统一存放,一旦有海外买家下单,平台将订单信息核实之后,就会将订单信息发送至仓储中心。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都将由仓储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包括整理货物、拣货、包装等,待货物整理完毕之后将其移交合作物流商,最终完成货物递送。如此不但能实现集单的规模节约效应,还能减轻卖家的理货、发货工作。除此之外,外贸B2C电商平台还可以先下单后订货,也就是海外买家下完订单之后,卖家才会进行发货,而后续工作与上述方式基本一致。我国主要跨境电商网站如表3所示。
3.4海外仓储
小额跨境电商交易逐渐完善并得到飞速发展,这其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即物流配送速度。针对B2C外贸交易而言,上述物流配送形式基本相同,几乎都是在海外买家下完订单之后,从国内发货,在物流配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无法预估的事情发生,这其中最难以控制的是配送周期,进而令海外买家的收货日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通常来说,其不稳定时间为5~30天,波动相对较大。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子网络平台交易影响最大,因此亟需解决。在这种形势的驱使下,海外仓储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点问题。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针对物流服务机构,他们将仓库建在海外;而买家在销售之前将货物存至该仓库,一旦有海外买家下单,将会根据仓库里买家所在的远近优先选择仓库,然后进行货物配送,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配送速度。例如乐宝物流(RUSHBOX)、邮立达(UniDoor)等都是运行较好的海外仓储公司。稳定、高效的物流配送方式能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在国外的知名度。
4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评价
小额跨境电商经历长期发展后,已为我国外贸企业获取了盈利,并且推动了我国商品特别是小商品和日用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物流配送模式的不断完善,能促进我国小额跨境电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不但对企业交易成本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的流通,这关系到B2C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鉴于物流配送模式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国际小包与快递模式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最常用的物流形式,同时也是最直接简单的一种物流配送方式。这两种物流配送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首先,国际小包最大的优点就是资费便宜,但是最大的缺点是运送时间较长。就中国邮政小包而言,其主要运达需时如下:亚洲邻国是5~10天;欧美主要国家是7~15天;其它地区是7~30天。国际快递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即成本过高,有时甚至数倍于货物本身的价值。例如,在敦煌网上卖家销售某款玩具,其单价是7美元,它需要运送至台湾地区。假设其订单量为10,我们对其所运用时限与费用进行一一列举:采用EMS配送,其运输时间为6~14天,运输费用约为200美元;采用FedEx,运输时间是3~8天,运输费用为245美元;采用TNT,运输时间为2~10天,运输费用是274美元;采用DHL,运输时间是2~8天,运输费用是324美元;采用UPC,运输时间是一周之内,而运输费用最高,达355美元。邮政快递方式在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中运用较多,它以灵活方便的形式和较低的价格受到了商家的青睐,但是这种物流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香港邮政小包,其曾经由于货物太多导致物流系统瘫痪,很多快件积压无法输送,买家投诉率直线上升并拒绝用此方式配运。无论是企业自身集货、商家联盟集货,还是电商平台集货的模式,都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们都归属于第三方物流形式。对于中小规模的B2C企业而言,它们采用上述模式进行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投入,又能获得良好的物流服务,这样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即核心业务———销售。物流仓储、理货、拣货、国际配送等环节,则都是第三方物流的工作。总的来说,这样更容易吸引B2C卖家。海外仓储模式近些年发展形势良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海外仓储模式的物流配送过程基本是在海外完成,卖家只需将商品提前存至指定海外仓储。一旦网上发生订单交易,卖家将会联系距离买家最近的仓储中心进行发货,确保买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到货物。虽然这种仓储模式具有快捷性的优势,但其也同时具备相应的风险,最为严重的就是货物滞销,另外还会产生额外的仓储费用,因此其成本较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相对于国内买家通常只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海外网上买家对货物的发货地也有很高的关注度。通常来说,网上卖家都会显示发货的时间与地点,一旦货物显示的是从当地发货,将会获得买家更高的关注度。以具体案例来说,eBay某两个店铺正在销售同一种品牌和型号的小家电,但是发货地不同,一个店铺中的商品显示在中国发货,而另一个显示在当地发货,这种差异会导致每日浏览量和每日销售额的不同。显示在当地发货的小家电,每日浏览量是177次,其日销售额为3447元;而显示在中国发货的小家电,每日浏览量是60次,其日销售额为684元。从这个案例中明显可以看出,海外仓储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一定的销售优势地位,这也是海外仓储中心不断增多的原因所在,这对于小额跨境电商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卖家只有合理选择物流形式,才会更多促进自身商品的销售。对于销售量大、准备发展长期稳定海外客户源的商家来说,海外仓储就是其最佳的选择。
5结语
小额跨境电商促进了我国商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对小额跨境电商来说,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非常关键,将影响到其商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比例和运作成本。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额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以及成因,着重阐述了这种新型外贸交易形式的物流模式,并以实际案例重点分析了几种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缺点,以期而帮助B2C外贸企业选择较为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促进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作者:谢丽娴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3-25.
[2]曾毅.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剖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6):149-150.
[3]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0-125.
[4]周沛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7):20-21.
[5]谢雪莲.跨境小额外贸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分析[J].电子商务,2014(10):16-17.
[6]金丽静.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25):130-131.
[7]张志乔,蒋丽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分析[J].价值工程,2014(34):24-26.
[8]华国振.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配送模式及其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5(1):73-74.
[9]张滨,刘小军,陶章.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51-56.
[10]谢雪莲.福建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51-152.
[11]徐艳,严怀旭.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144-146.
[12]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14-20.
[13]李瑞芬.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5(14):41-42.
[14]赵敏敏,周盛世,王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J].中国储运,2015(7):116-118.
[15]赵丽清,虞忠平.中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5(5):66-67.
[16]俞盛楠,王誉蒙,梅燕.中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246-250.
高校如何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培养出新时代下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使他们能够既有助于传统企业的顺利转型,又能利用时代契机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兴复合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须具备创新性。
跨境电商专业领域,常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一种是由计算机、信息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电子信息技术,把跨境电商看作是一种平台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及系统维护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第二种是由经济管理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跨境电商方面相关产业链的应用和管理;第三种是由国际贸易专业专门培养,侧重于国际贸易,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新转型和新模式。前一种培养模式应该更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后两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跨境电商的平台性工具性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在能力培养上更要趋于融合。
但从现有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国内高校目前往往将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分别进行培养,未将两者有机结合,导致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尤为缺乏。其次,多数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没有足够重视沟通能力特别是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最后,作为新事物与新趋势,国内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复合能力素质要求,认识还不到位,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较为严重。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和商业发展格局,跨境电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在不断摸索和改革中进行。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跨境电商效率的提高与涉及到的各产业链息息相关,比如海关、物流、税务、支付及跨境电商平台等。各产业链的优化和改进,会使跨境电商的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比如与海关通关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有很多新变化,流程更简化,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国家从2012年开始加快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外贸新业态,致力于打造服务于跨境贸易的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建跨境贸易新生态圈。高等院校由于条件的限制,面对这样全新的行业需求,理论创新尚处于学习和总结阶段,实践教学方面仍处于案例分析和观摩阶段,这些往往都会滞后于现实的发展,产学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很多问题,但面对现状,我们要如何去改善?以下几方面,是将来可以考虑的重要几点。
2.1 在培养和引进跨境师资队伍上狠下工夫
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资源。要培养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就非常重要。这里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大胆创新。首先,学校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教师以工代教,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相关培训,利用寒暑假期间,创造条件鼓励专业老师到企业兼职,甚至可以在企业工作一年半载同时保留教师在学校的身份和部分待遇。其次,可以大力引进具有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专、兼职老师。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普通老师的知识体系很难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要和企业导师紧密合作,引进企业精英作为专兼职老师,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第三,还可经常邀请行业精英到学校举行实践经验讲座和研讨。最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激励机制,专门设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优秀的实践教学老师,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与奖励。
2.2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与跨境电商专业有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有很多,如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甚至包括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的对外贸易方面的大赛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队参加竞赛,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动手操作的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或者学校也可组织开展专业性强的跨境电商创业实战训练。
经过比赛,可以克服原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依赖性较强的弱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真实的商务情景。比如,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以公益培训、带薪实习、创业导引等方式,推动了商圈商会和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广泛接触,深度合作。
2.3 鼓励学生进行网上创业活动
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创业,即是最好的学习。采用创业式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有情况看,跨境电商学生的创业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具备上手快、成本低、专业结合度高等优势。各类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创业无门槛,还可实现零资本起步,因此最适宜大学生创业。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具备初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为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也可以和阿里巴巴、敦煌网等专业的跨境外贸平台或外贸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度合作。
比如为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和创业平台,2015年我校商业街的电子商务创客中心建设成立。该创客中心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自由贸易,深入了解进出口贸易规则,熟悉跨境电子商务运作,同时提升外语应用能力。
学校可以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将学生创业纳入教学计划体系,允许学生将符合条件的创业成果转换为实践教学学分,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2.4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和创业基地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从而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推进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一系列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是多赢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多赢特征,使得我们在推行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加容易实现预定目标。
比如我校与广州多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可分若干次到产业园进行不同层次和目标的调研、实习。
2.5 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和管理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要体现更多国际商务、沟通、外语能力的特色。外语的种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英语。我校外语特色鲜明,语种资源丰富,学生们除了掌握英语的基本沟通技能,还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其他语言,比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德语等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控制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跟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有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方案调查、网络营销的研究等,或者以自己经营或参与的跨境电商业务为基础进行研究,这些都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际锻炼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实践环节中,可鼓励学生选做真实题目,切实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购买力的不断增强,网络跨境代购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在跨境代购中消费者的权益有可能遭致损害。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跨境代购的法律性质,提出消费者在代购业务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论文关键词 网络跨境 代购 间接委托 法律风险
2010年9月22日,雅培公司发表公告称,位于密歇根州的雅培奶粉工厂发现了一种常见甲虫,经综合评估后,公司决议召回多批次的婴儿奶粉。雅培奶粉的全球召回事件,搅乱了如火如荼的代购市场。由此可见,消费者在网络跨境代购业务中谋求日常生活方便的同时,也会遇到多种问题,甚至损害自身利益。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代购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核心在于限制代购商的不当行为,进而消除消费者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网络跨境代购概述
网络跨境代购是指国内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从代购经营者处购买外国商品的行为,其形式又可划分为有现货的商品代购以及按消费者指示的代购。网络跨境代购业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起源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意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讨论的网络跨境代购和电子商务、跨境网购既有相似性但又存在本质区别。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其他信息技术为辅的交易活动,即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跨境网购涉及两方主体,经营者直接将商品通过境外网站出卖给消费者。而网络跨境代购则转变为一种三方(买方、代购商以及卖方)行为,即消费者通过代购商间接购买实际销售者出售的商品。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是跨境网购和网络跨境代购的上位概念,而跨境网购和网络跨境代购最大的区别在于参与主体的不同。
网络跨境代购除具有网络购物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主体的跨国性,网络跨境代购中实际销售商一般在境外,而代购商则可能在境外或境内;二是合同的多重性,网络跨境代购涉及三方主体,包括两种法律关系;三是代购业务的便捷、高效,跨境代购能方便无法去海外的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购买行为。
二、网络跨境代购的法律性质
正如上文所述,网络跨境代购存在两种形式:有现货的商品代购以及按消费者指示的代购。有现货的商品代购是指商家详细罗列出所供商品信息,由买家任意选择并达成交易合意的行为。此种形式下,代购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法律关系是典型的买卖合同关系。而代购经营者按照消费者的指示购买所需商品,涉及到三方当事人,即商品的实际运营者、代购经营者、消费者。其中前两者的法律关系属于买卖合同关系,而后两者的法律关系是整个跨境代购的核心,需要具体分析。
按照消费者指示的代购,其运作模式是代购经营者在得到消费者的咨询并最终确定所需的代购商品后,消费者先行在电子商务平台支付价款或定金,再由代购商从境外采购或其他途径购买所需商品,并邮寄给消费者。代购商以自己的名义为消费者采购商品,与实际销售者达成购买商品的合意,该购买行为最终对自身发生效力,符合间接的法律特征。代购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是间接委托合同关系,该委托合同亦是上述间接权产生的基础关系,即代购商作为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购买商品,其效果直接归属于其本人、间接归属于作为委托人的最终消费者 。
按照消费者指示的代购不同于居间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核心是促成当事人与第三方直接订立合同。按照消费者指示的代购则是代购商与实际销售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因而这一类型的代购与居间行为是存在本质区别的。行纪合同通常要求行纪人具有相应的经营资格,而按照消费者指示的代购行为,我国的法律并不要求所有的代购商具备相应经营资格。 可见从对主体的构成要件看,这一代购类型也不属于行纪合同。
三、网络跨境代购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代购商任意解除合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按照消费者指示的代购,代购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间接委托合同关系。我国《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无现货代购商品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代购商能否及时购买到代购商品、汇率差、商品价格浮动)都会驱使代购商行使任意解除权。在没有事先告知甚至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擅自取消交易,是一种违约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这样的行为也侵害了消费者的信赖利益以及享有的合法权益。
(二)未成年消费者订立网络跨境代购合同效力的瑕疵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有效要件之一是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已经加入到网络交易平台的行列,成为网络代购消费的权益者。但因网络跨境代购业务需要借助电子商务网站,因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会导致交易双方不知对方的具体情况,代购经营者无从判断交易的消费者是否具有购买代购商品的能力。
根据年龄和智力状况的不同,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完全缔约能力、不完全缔约能力以及没有缔约能力。因为未成年人在代购行为中缔约能力的不完全,导致购买代购商品的行为存在瑕疵。若将上述行为一概视为无效行为,则会损害代购经营者的权益。但若完全忽视法律对于行为能力的规定,则不利于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因此,平衡网络跨境代购的交易安全以及保障未成年人利益间的冲突,是网络跨境代购业务不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网络跨境代购合同格式条款内容显失公平
查看代购网站页面,代购商往往将店铺页面中不公平的格式条款置于合同的尾部,或是以小字呈现,或语言存在歧义、不易理解等,目的是不易引起消费者注意。合同中大量充斥着经营者不合理分配交易风险、单方面缩短甚至剥夺法定的瑕疵担保期限、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限制或剥夺相对人的权利或加重相对人的责任等,例如“本店售出,概不退换”“本产品质量保证,不接受中差评”等等。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使消费者被动地接受格式条款,达成交易合意。但消费者真正需注意的事项,如商品可能存在的瑕疵、履行拖后迟延以及交易风险的承担等方面却只字未提。这种格式条款直接导致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加重消费者的责任,使消费者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 四、完善网络跨境代购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
(一)限制代购商的任意解除权
我国《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委托合同有无偿和有偿之分。在无偿委托合同中,是以双方当事人的信赖为基础,一旦信任破坏,则双方当事人都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不过,这不能意味着对所有的有偿委托合同的解除加以限制,而是应该考虑具体的委托合同的情况,遵循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来限制随时解除权的行使。
网络跨境代购业务,都是消费者事先支付给代购商定金或价款,再由代购商履行委托事项。因此,这种委托行为应是有偿的。代购经营者虽然有权行使任意解除权,但这种权利不能滥用,要具体区分行使的前提条件。若代购商基于正当的事由,事先告知消费者不能履行代购职责并经过消费者的同意,则解除权的行使是合法的。若代购商没有正当理由(如代购商品缺货,擅自取消交易;代购商品价格浮动较大,不愿继续履行等),任意解除委托,做出不利消费者的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恶意违约,令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除了应当返回消费者预先支付的价款,还应赔偿消费者因延迟购买商品多支付的金额。
(二)明晰未成年消费者订立网络跨境代购合同的有效性
未成年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代购商品的行为,并非完全有效、完全无效或效力待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限制行为能力人依其身份、年龄、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如利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学习软件)则是有效的;若限制行为能力人就其所有的零花钱购买的大件物品(如利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电脑),在征得法定人事先同意或事后追认后,则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
若未成年人的购买行为超过上述范围,如欺骗代购商使其相信购买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或征得本人父母的同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经营者的现状进行考查和评估,使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与未成年人应享受的权益实现共赢。若一味判定欺骗购买行为是无效的,则可能导致经营者由于不愿承担法律风险而放弃本次代购交易,影响到代购商的经济利益。因此,可以将上述行为认定是有效的。但是基于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代购商应当诚信报价,由未成年消费者支出合理对价。
(三)完善网络跨境代购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大多数代购商没有履行注意和解释说明的义务,在条款中故意规避自身的责任,加强对方的责任。我国合同法只规定了订立格式条款一方解释说明的义务,但并未具体说明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经营者未履行自身义务时,若未经消费者同意,应视该条款无效,消费者可不承担格式条款所规定的法律责任。
另外,格式条款语言冗杂,内容模糊不清,我们也需进一步加强规范。首先,合同格式条款应当用规范、明确、简洁的言语表达方式进行表述,能够使消费者清晰、准确地注意并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其次,该条款内容需要满足当事人交易时的真实意愿和实际情况;最后,合同条款还应友善地罗列出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提请对方注意义务。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今年9月25日,我光荣成为预备党员。
二、教学工作方面
全年完成2019-2020第二学期讲授电商181班《移动电子商务》课程,64学时;《跨境电商》课程,64学时;电子商务实训26学时;2020-2021第一学期讲授电商191、192班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128学时;电商191的《SEO SEM》实训26学时,扩招班《网店运营推广》124学时,全年共计432学时。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1、2019年9月开始担任电商191班班主任,积极配合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四、其他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乐观。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不能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形势的需要。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尽管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来说,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服务于进出口生产型或贸易型中小企业,从事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制单、报检报关、国际货运、跨境电商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外贸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体系中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2017年5月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传统进出易额。和传统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在成本节约、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支付的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时也为我国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及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补充,而且跨境电商实训的环境大多是进行软件模拟,缺少真实项目的支撑,同时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显得较为滞后。
2.2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和矛盾现象
在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标准大多由授课教师本人来制定和修订的,而课程标准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工作经验来制定和修订的,由于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其内容会涉及海运提单、运输方式、货运保险、结算工具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如国际货运、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课程中往往也会涉及。再比如,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和受益人三方,而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受益人和通知行四方,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此作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显然,授课教师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矛盾,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由于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变化较大,如果课程内容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就会导致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不能适应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2009版)规定,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索赔时效为从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算,最多不超过二年。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教材的相关内容没有进行修改。再如,自2012年8月起,我国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 销手续。而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仍然包含出口收汇核销的内容。2013年5月,国务院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从业注册”;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也作了相应的修订。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4授课教师外贸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授课教师拥有较深厚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贸外语水平,又要求有较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然而,承担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就承担专业课的教学,这些教师大多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外贸实践经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对于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从外贸专业教材的阅读中体会外贸工作的情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5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外贸企业往往处于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考虑,而且由于一家外贸企业短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导致了学生在实践环节很难接触到相对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基于外贸业务的模拟或仿真软件实训。由于学生缺乏对真实进出口贸易的感性认识,对专业教学中涉及的贸易术语、结算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报关报检等业务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操作也就缺少真实的了解和理性的感悟,从而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3.1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国际贸易”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形式,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适应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补充跨境电商方面的课程,如跨境电商操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等,同时把真实的项目融入跨境电商及其实训内容中,并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3.2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制定和修订各门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国际贸易专业负责人进行协调,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者之间的沟通,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上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3.3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
针对外贸形势发展变化较大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的特点,授课教师应养成平时多关注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的习惯,经常关注国际商会、贸促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保险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和部门的有关信息,学习最新国际贸易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业务和体制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始终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真正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教学研讨和培训,使教师在提高理论知识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其熟练掌握真实的进出口流程和业务操作,并严格执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考评制度,杜绝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形式化;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外贸技能竞赛,在指导活动中锻炼和培养教师的外贸实践能力。
3.5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由于大多数外贸企业安排的人员有限,所以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和多家外贸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这样学生到意向性企业顶岗实习就会接触到真实的外贸业务,实践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二是轮岗实习。由于外贸企业有不同的实习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这样学生通过不同岗位的轮换实习,就会有不同岗位的实习体验。三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和实训教材。
参考文献
[1]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5,(11).
[2]李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群建设构想[J].对外经贸,2014,(10).
[3]钱华生.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8
在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院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相吻合。因此,西安思源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要以产业为依据培养用技术型国贸人才,也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培养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国贸人才。
1产教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两个对接,即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闭门造车”,而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制定主体为校企双方专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校方专家主要关注学生四年学完所有课程后走向工作岗位理论是否够用;企业专家则主要关注所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培养未来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步骤为:校内专业团队前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草案――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论证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校内专业团队修订完善方案、定稿。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定期总结、评估和修正。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贸专业课程内容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结构应以外贸业务为核心。因此,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实务类课程的开发,对于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也可以让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讲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提前有所认知。此外,在学科拓展课中,为了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也应加强。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
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就是让师生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讲理论和做实操同时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到国贸专业,就是通过依托国贸模拟仿真实验室,利用外贸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与进出口公司、商检局、海关、货代、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在教学内容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方式,由“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的外贸综合实验室或校企合作基地,一边讲授理论,一边现场实践操作,将原来教学生知识、技能转变为学生学习、工作。
4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评方式有多种,如笔试、面试与机试,开卷与闭卷,课堂考试与现场考核,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一门课程的考评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可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如《Simtrade外贸实训》、《外贸单证制作实训》可以采用机考,更加注重过程考评。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正在尝试采用“3-5-2”结构性考核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3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而对学生毕业水平的评定主要还是以企业评价为核心,如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把毕业实习企业导师评定的成绩纳入毕业考核中去,真正做到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对于选择创业的少数学生,创业业绩可以作为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替代部分理论课成绩,从而保障创业实践的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全国外贸单证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等考证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5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
5.1与企业建立产教基地
如与苏州国际科技园、西安港务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示范园、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教基地,进行外贸、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针对毕业生组建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特色班。由企业人士为学生讲授有关跨境电商的实战型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陕西跨境电商、外贸龙头企业。特色班同学通过此项目不仅成功考取“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和“互联网+人才证书”,还被成功推荐到西安、上海、义乌等地对口实习及就业。
5.2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从事外贸岗位的热情,提升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国贸专业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首先,由校外外贸专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组织校级外贸技能大赛和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积累创业经验。其次,校内外导师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再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紧缺及周转问题。最后,校外导师团队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货源。
5.3尝试建立“外贸工作室”
可以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商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如房租、税收减免等,由校企导师带领学生成立“外贸工作室”,在跨境平台上开设店铺,联系供货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及外贸业务,进行实际的运营。这不仅能让校内教师和学生在“国贸工作室”里学到实战型知识,又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孵化成为一个创业项目。
6产教融合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
目前,国贸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且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技能性及国贸领域前沿知识较为滞后,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教材建设迫在眉睫。而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国贸专业应用技术型教材,就不能单靠校内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需由校内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合作组建应用型教材开发团队,在教材建设选题、编写、评估反馈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应用型教材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吴勤.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分析――以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3116.
[2]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个案[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1820.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能力结构;应用型;课程体系
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峻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在2010年后扭转颓势保持向上的增长趋势。2014年,进出口总额更是突破了26万亿元大关。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以及贸易方式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是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该专业获得安徽省“振兴计划”的支持。在近年来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应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1.1 “面向市场”的原则
面向市场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迅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文化贸易日益活跃。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外贸人才一专多能。服务外包的发展则意味着外贸人才要熟悉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跨境电商的兴起要求外贸人才熟悉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操作。文化贸易的活跃则要求外贸人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熟悉文化贸易的流程。面向市场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响应市场上的这行变化。
1.2 “个性发展”原则
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个性发展原则要求,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考虑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要压缩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并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选修课要体现课源多、知识面广的特点。
1.3 “合作办学”原则
地方高校大多面临办学资源不足的约束,合作办学则是突破这一约束的合理选择。合作办学的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要突破现有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专家,扩充教师队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完成毕业实习等;通过校校合作实现师资共享,教学软件等资源互用等;通过校地、校协合作,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等。
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突出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业务实操能力,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1-4]结合当前外贸行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将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2.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
外贸企业希望应用型外贸人才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具体而言,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素养;还需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具体而言,综合能力课细分为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通识能力。
2.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两大方面。理论知识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预测国际国内经贸形势,初步具备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需要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能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还要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初步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应用能力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能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具备互联网贸易拓展能力。若将上述能力进行整合,则专业能力可以归纳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拓展能力要求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大学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熟悉创业的有关政策,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生需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此外,应用型大学生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分析表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可以概括为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规格的具体分析,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结构图
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迎合人才能力规格的需要。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规格的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平台和若干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结构体系图
3.1 理论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理论教学平台由四大模块构成,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和专业专长课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并逐步具备英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学科基础课模块开设专业认知能力开设“专业导论”、“经济应用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经济法”、“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经济思维能力和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专业主干课模块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学会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帮助学生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
专业专长课模块开设两个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和金融投资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开设“国际服务贸易”、“网上零售”、“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工程承包”等课程。网络贸易方向的设置是为了适应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学会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金融投资方向开设“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期货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金融投资方向的开设是为了迎合我国金融市场开发和金融行业大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这些方向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货币金融、证券期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为今后从事金融投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2 实践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由课程实验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和集中实训模块三部分构成。课内实验模块包含两面公共基础课程、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四门专业专长课程。两门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能力。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分别是“SPSS软件应用”、“国际结算实训”、“外贸单证实务实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四门专业专长课程分别是网络贸易方向的“网上零售实训”和“跨境电子商务实训”,以及金融投资方向的“商业银行经营实训”和“证券投资实训”。
课外实践模块主要有“创业策划与实战”、“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学科与技能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集中实训模块包含“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实习”、“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
3.3 素质拓展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素质拓展平台包括文化素质课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四部分。
文化素质模块开设“大学生科学素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大学生德行素养”、“大学生劳动素养”以及不同学科的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的养成。
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包含“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课程或活动。该模块所开课程是为了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主要开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目的是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其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85.8%的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确认会优先录取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1]因此,特别在此模块中开设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课程。
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主要是鼓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辅修外语地位学位,一方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扩宽就业面向。
3.4 课程结构比例
按照能力结构进行划分,综合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772,占总学时的32.5%,学分合计为56.5,占总学分的34%;专业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1601,占总学时的67.5%,学分合计为105.5,占总学分的63.6%;能力拓展平台占总学分的2.4%。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来划分,理论课课时总数是1989,学分总计为117,分别占总学时的83.8%,总学分的70.5%;实践课课时总数为384,学分总计为49,分别占总学时的16.2%,总学分的29.5%。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构成来看,必修课总课时为1933,学分合计为129.5,分别占总学时的81.5%,总学分的78%;选修课总课时为440,学分合计为36.5,分别占总学时的18.5%,总学分的22%。
4 未来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
4.1 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将会带来外贸公司的微型化甚至个体化。这些小微企业或个体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外贸人才既要能从事外销、制单、跟单等具体业务,还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这意味着,未来学校需要培养具体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出众的“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将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4.2 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
随着对外贸易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一般的综合素质和外贸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相关行业的具体知识。然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济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设设计各行各业产品知识的课程。校企合作、校协合作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也不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外贸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2):52-54.
[2]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t望,2014(8):16-18.
1.中美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比较研究
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3.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5.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研究
6.我国不同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综合分析——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7.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8.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与创新措施
9.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10.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12.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3.基于认知驱动理论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14.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专业特色与教学
15.凯里学院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可行性研究——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探索
16.首届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18.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19.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1.面向就业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2.电子商务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3.“双导师”活动改善大学生科研意识与技能的实验研究——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为例
24.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25.应用型本科《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改革探讨
26.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7.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28.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培养方案
29.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与创新措施
30.关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31.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32.“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创新培养
33.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究
35.应用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功申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37.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以安徽省为例
38.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39.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40.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
41.应用型高校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2.应用型本科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3.管理型电子商务本科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44.法学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开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45.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初探
46.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47.论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48.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的探讨
49.移动环境对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初探
50.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实验课程体系的评价研究
51.关于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52.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53.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基于人与岗位匹配的视角
54.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55.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汉英双语教学探析
56.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57.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语课程改革
58.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59.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核心理论课程体系研究
60.学生满意度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61.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62.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3.计算机本科电子商务课程启发实践式教学方法
64.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65.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析
66.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东莞江南农批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67.ERP沙盘实训课程在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68.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9.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70.新建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
71.我院增设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2.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73.电子商务类应用型本科的师资和教育模式定位研究
74.广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调查及实证分析
75.基于创业型能力培养的地方本科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研究
76.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提高就业的对策分析
77.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78.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79.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80.高校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讨
81.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82.本科电子商务创业训练项目实践探索
83.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84.本科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85.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探索
86.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87.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88.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创新思维与创业导向教学改革探析
89.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90.基于“R&O-CPIO3+1”模式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91.基于真实、开放环境的本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92.本科旅游电子商务“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策略
93.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94.高校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讨
95.试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分析
96.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培养方案
97.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98.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教育短板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