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5:59: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确立高效能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维辐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纵向到底的指导协调网络。市成立了由文明办、教育局为主,各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和各中小学校德育副校长为辅的启东市未成年人心理关爱中心,统筹制订全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教育计划,坚持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致力于引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市中心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各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总结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指导全局性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
2.横向到边的师资共享网络。市教育局依托未成年人心理关爱中心这一平台,建立心理咨询师档案,有效整合全市心理咨询师资源,成立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力量,各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为辅的市级心理咨询中心,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服务。
3.同步辐射的多维渗透网络。市教育局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同步推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思想教育、学科教育、班队活动、新教师上岗和班主任培训等学校教育全过程。在教育网站开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落实专人定期上传有关心理专题知识,加强对学校师生心理学知识的教育灌输。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扎实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活动载体,活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以举行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巧借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举办“心灵芝”工程为龙头,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成立心灵芝学校,专业定向培训心理辅导老师,逐步开发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建立心灵芝档案,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隐患,动员各方力量及时介入疏导和治疗;发放心灵芝绿卡,免费为学生提供成长建议和咨询服务;编写心灵芝读物,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解答青少年心理健康疑问,搭建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的心理沟通平台等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2.以学校爱心服务站为平台,开展心理关爱服务活动。今年年初起,启东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以心理关爱服务、公德礼教服务、助学帮学服务、课外活动服务和家长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服务站。通过爱心服务站这一平台,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和即时的心理治疗,确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规划、有组织、有平台、有保障。
3.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途径,开展心理知识辅导活动。加强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市局根据各学校反馈的“点菜”服务内容,全盘统筹,安排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师到各学校组织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等各类专题讲座。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了一支“金字塔”结构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1.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聘请启东市心理卫生领域资深的10多位专业人员组建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心理总监”。率先举行心理专家“坐诊中心、挂牌上岗”,每周定时接受学生咨询求助,同时在心理咨询网站开辟“专家门诊”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近年来,市局坚持每年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南通、南京、上海等地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员培训,2006年与南通大学联合举办了首期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班,37位教师取得了国家认证二级或三级证书,今年5月,又与南京嘉华心理教育培训学校联合开班,组织114名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资格认证的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市教育局和学校分担全部培训费用,在经济上为学员提供了保障,相信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培训充实,能更好地建立起一支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3.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员队伍。加强对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心理知识培训,形成一支庞大的以班主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团队干部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员队伍,通过和学生最直接的接触,为学生做好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他们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气象员”,协助心理辅导员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四、强化督查考核,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考核,宣传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以评选表彰的形式不断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确保教育活动长远发展。
1.召开例会,总结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每半年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德育校长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并根据新形式、新情况及时部署下阶段健康教育重点。
2.加强考核,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启东市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学校等级晋升的重要评估指标;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作为校长政绩的评估内容,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会同有关科室两年一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68-02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研究生教育培养是我国的最高层次教育。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至2010年,全国在校各类研究生人数已近两百万人。在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最近几年,无论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还是高等院校和其他类型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均开始关注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未来国家发展这一战略高度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开展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研究者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开始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的跟踪研究,研究生因为年龄、知识层次、学习生活方式、面临的压力与环境等方面都显著不同于本科生,因此,在其心理与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未来的事情没有把握产生的恐惧感,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并且不同群体的研究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着显著区别,性别、年级学科方向和既有经历等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研究生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主要来源于社会压力。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本人承载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很高的期望,担负着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等多方面的角色,压力多源,压力很大。
二、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医学化倾向
由于专业教育与培养的缺失,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负责老师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极其迷糊,大部分情况下笼统地将心理健康等同于心理疾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和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同于少数个别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治疗,偏离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在这一意识下致使很多研究生背上心理疾病的包袱,不敢正面面对自身的发展性心理需要,从而在心底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恐惧感和排斥心理,极端者甚至持鄙视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越走越窄,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德育化倾向
目前,由于体制的原因,绝大多数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没有建立独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即便是建立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高校,基本上其面对对象也是本科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依附于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由培养单位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在此情况下,无形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范围之列。从教育学伦理上讲,德育强调的是社会道德和行为需要,以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出发来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发展的真实体验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自我发现为目的来促进其心理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必然会出现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为道德品质问题,从而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约束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科同质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一直以科研为导向,以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从而忽视了其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心理需要,更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格魅力、促进潜能发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重要功能体现,没有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在发现这一教育缺失后,在缺乏针对性研究的基础上,误以为是本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续,而简单套用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没有针对研究生的特殊心理要求区别对待,使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科同质化,流于形式,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紧密相连,他们会更多地聚焦社会发展,审视个人成长,并积极地探寻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在这一情况之下,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借鉴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之上,结合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建立适合研究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建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将各种有机要素进行组合,做到1+1>2的效果。在理论指导上,逐步形成以研究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为主,专业咨询指导为辅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互为补充的教育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以心理测量为科学依据,以团体辅导活动为载体,以参与社会实践为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普及宣传为手段,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为目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咨询师积极介入相结合的立体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完善教育、服务与干预体系
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与干预体系,首先要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深入调研,编制富有实效性的教材;其次在课程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安排人生阅历较为丰富、专业实践能力更为扎实的教师;其次建立完整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研究生的情况;最后建设研究生心理咨询体系,由年龄较大、亲和力更强、更为了解研究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咨询师为研究生提供咨询服务。
(三)大力建设心理委员队伍
不同于本科期间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主要以实验室和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在此情况下,研究生德育导师、辅导员作用弱化,难以担当心理危机观察员的重任,必须依赖同学相互之间的关心,因此以研究生心理委员就成为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中最基层和最重要的环节,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大力建设好研究生心理委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危机预警作用。
(四)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实现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绝大部分实践都是在导师的实验室和项目组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与导师的言传身教紧密相连。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承担责任。在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增强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知识和技能,从而促使其主动与研究生交流与沟通,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指导作用。
(五)努力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氛围
社会性应激是研究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如婚恋、就业、自我价值实现等都是其诱因,特别是自我价值实现是研究生的自我发展的主导需要,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实现,这也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最大的压力源。因此,学校要把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氛围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为研究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自我实现和维护心理健康合于一炉。
【参考文献】
[1]谭凤娥等.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2).
[2]吴守宝,吴胜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科类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76-01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道德、思想、认知、态度、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也是学校教育的关注之一。然而在中职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仍有待提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 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工科类中职学校指的是以机械、电子等工业职业技能学习为主的职业学校,这类职业学校以培养“蓝领”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所涉及,但多以德育教育的形式开展,并不成体系,在师资力量配备和教育方法选用方面也不具备结构性。
2.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
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特点,因此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男生,而根据以往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中职男生在人格发展、性格特点和心理稳定性、抗挫折能力、自我满意度等方面都较女生优秀,除了学习成绩落后于女生外,男生的心理问题更少,但其中一个重要的缺失需要我们注意,就是无论是综合性中职学校还是工科类中职学校,针对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短板”,因此,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3.有效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
工科类中职学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体系,更不能在职业获得方面给学生足够的心理指导,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职业道路上发展的不顺利,多数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完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职业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入职困难和职业发展问题。
二 有效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基础,以学生基本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因此,在工科类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以“学生、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主任―专业机构、分管校长”为主线,快速高效联动的“三级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从基础上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另外,工科类中职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分析,以学校教育的特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年级、专业特点为基础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认知自己、认识职业处理人际关系”;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
2.以职业教育为主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多种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通过心理情景剧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与职业选择有关的道德、心理活动的问题;通过其他心理健康和职业相关的大型活动,如模拟招聘会等,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因此,职业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线。
三 开展工科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工科类中职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应以能力发展为主,建立团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工科类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发展。
2.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并行
性格特点会影响学生职业心理的发展,而学生的性格特点又与家庭教育方式有极大的相关性。教师可以“短信周报”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醒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交流的方式介入家庭教育之中,使用教师的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模式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始终处于平和、健康的环境之中。
3.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育,无论任何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都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改变上,而这些成长和改变是不容易被辨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注意积极对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使评估的效果具体化、可视化,被学生了解并且被学校领导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冬怡、陈静.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6):220~223
[2]李海燕.浅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30):123~125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1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
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_,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6、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了“心语室”,属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成立了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
(1)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承担及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有宣传及普及工作。
(5)开展升学指导。
7、开展个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导的个人档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跟踪性的,研究性的个案辅导,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确实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8、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学成长的环境。
9、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动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学校将要求教师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题,撰写有关的心得体会与论文,并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己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2、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邀请有关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1—2次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讲座,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习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配合学校转后工作,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提出建议,以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
5、组织学生撰写心里小论文,通过学生自撰心理小论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心理素质。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结合家长学校有针对性举办1—2期的亲子教育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家庭教育加强指导。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就咨询个案与部分家长沟通。
2、问卷调查。
3、家长学校。
4、心理讲座。
5、出一期心理健康宣传板报。
6、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7、家长学校:亲子教育。
8、组织撰写心理小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的环境,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活动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广播、心理辅导及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设“心灵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全校开展跑操活动,调节呼吸,强健身心。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围绕市级课题《综合评价背景下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进行探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表达宣泄,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全学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5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审视我校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学习压力带来厌学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想及早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的构建》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措施
(一)设施环境建设
1.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活动室”,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积极装备心理健康教育“爱心书屋”,创设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灵交融”的主题文化,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师生和谐、舒适、温馨的育人氛围。
(二)六条途径入手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通过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2)举行“心理辅导活动研讨课”、“心理辅导活动观摩课”,探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模式。
(3)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课程体系。
(4)不断积累研究案例,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依托“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3)提倡学生课堂大胆的质疑、批判,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3.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做好个案研究工作,每学期确定个别辅导目标后,分别对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学生外进行跟踪研究,写出辅导记录与个案分析。
(2)发挥每周一句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话”和每月一版的“心灵交融”功能作用。
(3)建立学生“知心姐姐”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班级“二级”知心姐姐活动小组,实施“知心姐姐行动”,定期召开“知心姐姐”座谈会及时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学校、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
(2)对一年级新生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发放“学生心理成长评价表”,实施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
(3)聘请专家来校进行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组织评选学习型家庭教育活动。
(4)举行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5)聘请“中队家长辅导员”到校参与队主题活动,在家校之间建立起_度、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6)家长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导”家长咨询,实施以级部、班级为单位的“成功父母成长讲堂”。
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利用每班的班队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深化学习力行《_规》教育活动,践行《_规》养成教育成果展示。
(3)开辟校报“心理导航”专版,设“特色教育”、“青苹果”、“点金术”栏目。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生活能力,积累生存智慧,促进心理健康。
(5)创编“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成立学校教研团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
(2)依托“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课题研究,集中心团队力量,聘请专家对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针对性问题培训和互动培训,为教师具体传授排解负性情绪、体验执教幸福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亲身感受心理成长。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中专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中专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要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
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有3点:1)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3)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第一,要积极对中专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每学年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心理测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总结带有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工作系统和相关部门反馈,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防范个别突出心理问题的加剧。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班级、宿舍、学生个人四级中专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
第三,针对中专生心理危机进行追踪与反馈。对渡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中专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可以发挥进一步预防功能。班主任、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继续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在危机多发群体中,建立长期定时反馈机制,对危机人群进行特殊照顾,预防心理危机重发。
1)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搭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制度体系。要把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学院学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其重要地位。在中专学校逐渐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总结,注意借鉴有效经验,总结先进工作模式,将工作实践总结反思,上升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积极推广有效工作模式,建立科学适用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2)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相对稳定素质的优良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积累教育经验。定期举办有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班,逐步建立培训制度,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意识和对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预防能力。
3)提供高校心理预警机制发展的必需条件。学校在人员、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加大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场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施建设,营造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确立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学校要积极支持心理教育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科研活动。
4)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预警机制要力图改变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后管理补救为事前的防御,积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与形式,提升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从每个学生主体出发,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风险能力。
1.专、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刚毕业的研究生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大多为80后或是接近90后,由于刚步入社会接受新的角色,往往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在处理同事、师生关系方面感觉不适应。反而,对自己的岗位选择存在自我否定。另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毕业生尽管专业不对口,也充实到专职辅导员或心理辅导兼职人员队伍中,尽管有人员专业能与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相近,这样便于走上专职教师岗位,怀着以从事心理辅导岗位为过渡的心态;有的专业则与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相去甚远,且从事的职业岗位更不对口,往往会选择“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造成的专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兼职教师队伍人员不够稳定。
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以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为主,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大学生们的需求。
二、加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队伍建设的对策
1.建立结构梯度合理的心理教师队伍
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要保证师资队伍专兼职比例、年龄结构、素质水平合理化。要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队伍。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接受专业、正规的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为主,带动整个专兼职队伍向专业化发展,才能更为高效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辅导、开展好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年龄结构方面,年轻化的教师,容易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更为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对及时了解心理危机人群和产生心理危机原因,有效捕捉教育机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性干预能起到积极重要作用,但由于年轻教师在经验上有所欠缺,故在队伍中,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为兼职或是顾问,有助于弥补年轻化队伍存在的经验不足。
2.搭建专兼职人员发展平台,建立激励政策
积极搭建利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个人发展的平台,包括学历提升、专业素质及职称晋升上的激励政策等。使从事该岗位的专、兼职人员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能够将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个人发展融合起来,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中,自身的学历提升、素质提高及职称等也得到提高。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鼓励参加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等以使专、兼职教师队伍人员能够稳定,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丰富活动载体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以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为主,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大学生们的需求现象。即使部分院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问题仍存在误解与偏见,主动进入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的学生仅占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少数。只有多载体、多渠道地利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入目、人耳、入心、入行。发挥学生社团如大学生心理联合会等形式学生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从单纯的灌输式心理健康知识的给予,到通过活动的开展,转变为学生自主、自发式的对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自我疏导的主动学习、主动获取。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冲突之下,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利用科学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发挥它们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或相互取代。
(1)在教育价值上,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导向;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心理发展与成长,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导向。
(2)在教育方法上,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方式或灌输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式,助人自助,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成长。
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成功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十分必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道德化或把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化,也不能进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误区。
根据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明确“肯定两者的共通性,保持两者的差异性,注意两者的开放性”的工作思路。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建立独立的心理辅导室。学校配备专任的心理辅导教师,设立“悄悄话”信箱,在必要时开展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做到活动及时,有针对性、时段性和实效性。实施心理辅导室与政教处协调办公制度,包括信息互通和召开个案联合分析会议等。
(2)鼓励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资格考试,特别是班主任,学校应规定一律取得相关结业证书,才可以上岗。这样使班主任既是“心育者”又是“德育者”。
(3)实施“帮教结对”,采用“导师制”,把学生的教育任务落实到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身上,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以关心和指导,优化班级管理,实现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
(4)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政教处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认真总结,使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动态,防患于未然。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结合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两者的融合,重视过程与体验的课程特征,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在辅导“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应该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期介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而不是首先进行教育性谈话。这样采用先育心后育德的教育时序,教育效果会更好。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学校在实行“心”“德”一体化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与道德教育的双向能力的基础上,使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时序、教育方法上走向有机协同。
我校学生小李,男,独子,16岁。该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主观性很强,经常惹是生非。我们通过走访和分析发现,他的问题不在品德上,而是源于心理上的逆反。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为:一方面,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导致他缺少被尊重感和成功感;另一方面,奶奶对小孙子过分溺爱,而其母亲与奶奶关系紧张,造成他对父母有对抗情绪。
我们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倾听谈话为主,通过角色互换,努力使其缓解与父母的紧张关系。接着对他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并采用一些心理诱导方法,让他学会自我控制。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不断关注他的日常表现,从同学和父母口中了解他的思想和心理现状,不断“对症下药”。
慢慢地,当他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找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沟通,“出格”的行为也渐渐减少。现在,他已经升入职业高中,在暑假里还帮助父母管理纺织机――他终于渐渐懂事了。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是充满机会、充满竞争的时代。机会和竞争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使人们承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的心理压力给人们心理健康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与冲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广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各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人格完美等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择业心理准备更需要学校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普高扩招,生源大战,学生素质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理论价值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比尔斯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1930年5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人的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的含义概括为:个体能够积极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中职生来说,能够积极地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身体上的种种变化,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态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世纪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就业压力等新形势,容易陷入“误区”,会产生不少的心里矛盾和困扰,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因此,我们教育者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地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质,促进中职生素质的提高。
二、实践意义
1、中职生最终要走上社会,自己独立做事,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必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的去培养和发展自己。
2、处在成长期和发展期的中职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其它教育的基础。
三、国内外心理现状分析
1、在国外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着眼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矫治性层面,以解决或矫治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预防性与发展性层面推进,欧美全国在80年代都颁发了相关条例,以适应时代要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规模已相当可观,他们每所学校,都设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研究大多仅局限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2、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足于学科结构与教育对象,年龄特征的不是较多,而从学制体系现状出发,研究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学生群体开展研究,并形成系统成果,寥寥无几。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例,在现有出版物与各种数据库中,针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并不多,即使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生活快速改变,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渐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变化迅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加之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高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社会就业、生存环境严峻等等,均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阶段学生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惑,比起其它年龄段的个体来说,又是比较特殊的。由于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中,疏导启迪于手段滞后,加上受社会负面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对校规校纪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引导学生职业逆反心理调试,克服不利于求业的心理值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其它心理问题也因如此,进行心理调试。特殊的就需要个别辅导。
四、实施措施和方法
(一)、实施措施
1、学科主导,各科渗透
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且非常有效的途径。 教师应以职业道德课、班会课作为主体,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语文、英语、数学、旅游等学科的常规教学中,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中职生在每一个课堂中都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课堂教学相应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学校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并配备既有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又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整个教学,列入课表,每周一课时,具体授课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问题答辩等,并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直观、新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主体性。
4、优化课外、校外活动环境。
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对中职生心理的调适应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的办法,可举办讲座。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通过问卷调查,心理素质测试了解学生,对于存在问题由班主任或专职心理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6、家校合作
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作用,注重学校教育衔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参阅国内外教育学中有关人格教育,心理教育、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困惑的方法。通过图书和网络资料梳理主要理论,拓展视野,提供指导。
2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
3、经验总结法,根据调查结果,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学校实情,重视积累,及时和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寻找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并加以提练、运用和推广,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29
2、杨 玲曲靖市中等师范学校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丛立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