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素质工程

素质工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5:59: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素质工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素质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女职工;素质提高;开展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女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认清并准确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各级女工组织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现状分析

(一)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女职工在认识上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现有工作水平、工作技能已经足够应对目前的工作,不需要再学习了;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家务琐事缠身根本没有心思坐下来学习,再说石油企业职工工作比较稳定,学习不学习对自己来讲都一样,没有危机感。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是造成女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观念较滞后,缺乏竞争意识。对素质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感到无能为力,自己文化低年龄大,要想学点东西谈何容易,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第二,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比较稳定,要想工作再上一个层次也不大可能,干脆顺其自然。第三,满足现状,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已能应付工作,不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习惯于“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二、提升石油企业女职工的整体素质着手点

(一)克服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相结合。各单位女工组织要十分重视女职工的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女职工转变头脑中的传统观念,让其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危害,同时及时为女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其从主观上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相结合。女职工本身的思想观念,必须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将学习与生存紧密挂起钩来,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通过学习,尽快掌握新技能与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营造成才氛围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女职工成才氛围,不断提高女职工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讲,女职工自身素质提高了,其就会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同时,要建立女职工岗位成才的有效机制,要有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鼓励女职工学文化、学技能,并为其成才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提升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的具体工作

(一)提升女工思想道德素质。各级女工组织要结合实际,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以“争当五个模范”活动为抓手(即: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模范;勤学苦练、争创一流的模范;团结和谐、诚实做人的模范;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模范;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模范),引导广大女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在家庭、奉献企业,在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

第2篇

服装工程学生应加强文科、艺术造型设计等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因为服装工程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而文字功底不是很深厚,且缺乏形象思维和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文、工、艺三方面的综和素质的培养,多方面吸收有关知识,对今后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外贸营销活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品牌策划等工作将大有好处。

一、教育目标要明确

对于服装工程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具有实干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人才。现在,知识商品化[1]了,或者说是一种知识商品,而知识本身不是商品,只有当知识经济物化、加工凝结某载体时,才变成知识商品。知识的物化过程是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然后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要明确考虑学生的综和素质培养,要考虑现在的教育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课程的设置,如英语、计机及其程序语言、数学等,甚至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法律课程的学习,而专业课时可相对缩短。在培养了学生全面知识的基础上再加强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出来,让老师带着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如替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参加大型的商业交流会或者旁听学术论坛,辅助老师完成一些课题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兼职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出来,如老师授课中引导学生怎样去培养自己的特长,如何深入学习形成在某方面的具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科研或市场调查活动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重新来虚拟怎样进行科研或市场营销活动等。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进行过创造或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学生,与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的学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创造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前者的成功率为后者的3倍。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国家对不同教育的政策投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学科交叉[2]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体优化。切忌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此外,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表现为:

1、对于单独个人,首先应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包括专业基础教育等,如德育、英语、数学、计算机、造型设计及应用、服装史及基本理论等,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整体提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不同的专业特长,如结构打版,管理、营销与外贸等,使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人也许会说,服装工程的学生为什么要强调造型艺术设计呢?服装艺术设计学生不是专门进行服装款式与造型设计的吗?如果有问题让他们去设计不就行了吗?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企业要创一流产品,除了有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机械加工设备,优良的服饰功能,完善的售后服务,还要有优美的外观造型和色彩搭配,把服装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才能使服装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中国现代企业的品牌要与世界品牌竞争,更注重的是商品品牌化,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把握服装的市场变化和预测、服装生产、物流管理、卖场设计以及用英语与商家洽谈协议等,有许多过程是艺术设计人员做不了的事情,但如果服装工程学生在造型艺术设计方面多一点知识的话,他们基本上都能完成整个过程,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也为培养服装企业高层领导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服装工程学生培养形象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应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创业的必要性和在创业过程中的技巧等,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对于整个社会劳动者而言,在人才素质、技能、创造能力上所形成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做相应的调整布局,如服装行业在8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特长的人才,9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人才,我国加入了WTO后强调的是服装管理、营销与外贸方面的人才,现在更是强调综和素质如能进行品牌策划的人才等。三、教育方式要灵活

在素质与创新教育的模式构建中,首先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在教学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和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思维的余地,使学生变得生动活泼,爱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地接受有益的知识。在服装结构课上,应该给学生面授人体结构的特征,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解人体着装应注意的问题及服装的几个基本结构,然后让不同学生来分别进行局部部位的结构设计,最终了解服装原型的来由,这种教学比大多数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授服装结构原型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且学生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如服装市场营销,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在授课中几乎是老师一直在讲,其实完全可以用营销实例先展示,让学生来提问题和办法,然后老师根据正确的思路引导他们得出较好的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学生获得的收获是事半功倍。其实市场调查还可以紧密安排在这个课程后面,紧接着进行服装市场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这门课程在学生大脑中印象。当然不同的课程讲授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四、评价制度要严谨

理解是对于所接受的知识理性认识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和、判断、推理,所达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对事物规律及本质认识的目的。在旧的教育模式中,一门课程的结业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完成,注重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仅限于表面上。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中,记忆已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造才是目的。素质与创新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下,对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单指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或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而已,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应是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思考问题和在遇到难点时怎样通过自己学习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还应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体质,跟踪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长,注意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应。

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对教学效果和成绩的考核应注重其提高的速度和幅度。动态评价不是简单的横向比较,对于教学效果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学习成绩,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给予鼓励,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挫伤学生的创造欲。刚进大学时,有些学生的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们甚至都毕不了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学生在刚进校时放松了学习造成某些课程的不及格,这些学生情绪开始低落,如果我们老师这时能及时开导和鼓励的话,这对他们后面的学习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这样的学生通过鼓励后有的已经考上硕士研究生。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可采用实验、技能操作方式、市场调查方式和课外科技活动能力等来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甚至可以进行社会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最后作出综和评价。对于某些课程,如生产实习都可以让企业给学生打分,然后老师参与总评。

五、专业老师的班主任辅导制度

在大学学习期间,从年龄上来说,虽然大学生都已成人,可以独立生活,但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实际上他们的心理还是很小的,也很纯洁,大学的学习是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最后成型阶段,如果通过天天跟他们打交道的专业老师来做班主任的话,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大多数班主任都是非专业老师,实际上是保姆式的班主任,他们只能给他们解决具体苦难。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未来生活,从道德、心理、学习的过程目标设计[3]与实施、特长培养、未来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学生会说大学的时间没有浪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调查,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来辅导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能力相对要强。

六、结束语

(一)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和能力的提高。

(二)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中,也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学习,这是创新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把成绩与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进步评价。

(四)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不是几个老师和几个学生能做成的事情,要老师、学生、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施与完成的,希望我们都能对推动素质与创新教育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德才,汪建勋.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12:138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职工 素质工程

一、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作为一个职业培训学校,善于发现人才、合理培养人才、有效使用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学校中,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可以说,职工是将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二、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应把握“三确保”

1、确保素质工程建设活动常态化。

提升素质,是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构建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就是要在提升职工素质和构建学校文化之间搭建通道,相互促进。

当前,如何通过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来更好地体现职工的价值,是学校亟待创新的一个课题。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最根本、最彻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强职工求知欲望,激发职工斗志,在挑战和超越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价值。这是有效开展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学校应统一认识,把握需求,确保素质建设活动常态化。

2、确保素质建设活动长期化。

素质工程建设最终是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就决定了素质工程建设必须要以职业学校的教学为指引,围绕职业教学的具体步骤和各项目标依次有序开展。

素质工程建设要始终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始终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难点,用实践来检验其效果,用实践来校正其方向。要积极搭建平台,让职工有机会用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实践彰显素质工程建设的功效,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向更深的领域挺进,并及时反馈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把素质工程建设打造成品牌工程,就要善于借势,努力造势,引导职工在素质建设过程中形成“学、练、比、赶、超”的浓郁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素质建设的形式决定了素质建设的效果。因此,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广泛深入地号召动员,强力营造“学有榜样,练有平台,比有对手,超有动力”的活动特色。

3、确保素质建设活动常效化

是否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是检验素质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要时刻把握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紧密围绕学校教育的大方向,做实做细,带领职工有效发挥主力军作用。实践中要以业务能手为标杆,坚持始终如一地通过提升职工整体教学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加强内部优化,提高培训质量,增强竞争能力;要以创新达标为中心,坚持始终如一地通过素质工程建设激发职工创新意识,锤炼职工创新能力,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时期,学校调整专业结构、职工创新技能水平迫在眉睫。素质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提升职工整体技能素质来开阔其视野和见地,振奋其信心和斗志。同时,要适时扩展素质建设的内涵,多方收集职工关注的热点,就行业整体状况、学校竞争态势及自身优、劣势等内容,与职工及时沟通,达成共识,进而促进其提升素质建设的动力,以更高的标准和水平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铺平道路。

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1、不断加大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

职业学校结合年轻人才的专业素养、潜能等各方面的条件,分别制定年轻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各类培训,同时加强针对性培养,提高培训的个性化,对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按照各自的发展类型分类安排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如煤矿安全培训师资班、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等,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2、以“老带新”的形式重点培养新进学校的大学生

对于新进大学毕业生的锻炼培养,学校更要高度重视,采取“老带新”的形式重点培养。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这样做既可以使他们熟悉本专业的生产流程,消化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通过与多年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交流和老教师的“传道”,有重点地“传帮带”和转岗培训,使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拓宽了工作视野,掌握了更多方面技能,学校也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各有特长的师资队伍。

3、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要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坚持对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重点考察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及口头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择优录取,达到选好人用好人的目的。对于管理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及时把其调整到管理岗位,并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压力和磨练中快速成长,条件成熟时再赋予重任;对于专业技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强,但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管理人员,安排担任技术负责人,鼓励他们向技术方向发展,并享受同等待遇。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成才环境

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正是这一点,我们应努力为人才营造一个“学校是我家”的大环境,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5、关爱职工,以人为本,凝聚人心

对生病或困难的职工要及时探望和慰问,在条件允许时组织职工旅游,节日探望驻外职工家属,组织一系列文体活动,改善工作环境,为职工提供切实保障等一系列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总之,抓好职业学校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激发职工岗位成材的积极性,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工的生存环境,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只有通过无情管理和精神文化的有情沟通,才能使职工与学校融为一体,保持一致,和谐发展,共铸辉煌。要努力为所培训地区、企业服务好,职业学校才会更加科学地发展,才会更加强大。

第4篇

大家下午好!

春暖花开,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启动“情系奥运,交通文明伴我行”素质工程的重要时刻。

首先,我谨代表向前来参加今天表彰会的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对今天受表彰的各位司机师傅表示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公司的工作,与公司同发展共进步。

北京市于今年的月日正式启动“出租汽车行业素质工程”,对出租行业的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出租汽车行业是展示首都文明礼仪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流动窗口,年北京奥运对于北京市出租行业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这样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好形势下,启动“情系奥运,交通文明伴我行”素质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开展素质工程建设是使北创出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经受住考验的一个必要前提,也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世人展示企业和出租行业形象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机。

从上至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素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特设办公室、培训组、稽查组、宣传组等相应的组织机构,集中公司主干力量共同探讨、研究方案。公司不但重视对司机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求公司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以规范的管理来服务司机,依靠人性化的管理来赢得广大司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秉承“管理人员服务好司机,司机服务好乘客”的一贯方针。

今天我们将拉开素质工程的序幕,首先就是倡议全体司机师傅们“摒弃驾驶陋习,做文明的士司机”,从细节抓起,注重培养司机在日常的服务中规范运营,安全运营,为素质工程的深入人心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素质工程绝不是一阵风,而是的一个重要工作,要贯穿于始终,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将素质工程建设落实到今后的每一项工作中去。今后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为司机广开平台,做到司机培训率100%。利用多元化科学教具,比如光盘教材、幻灯片讲义、展板信息等,组织司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司机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我们还会不定期组织司机参加不同主题的公益活动,让司机在公益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把竞争转化为品牌战、服务战,以良好的服务、优质的品牌吸引司机、吸引乘客。

第5篇

关键词:监理人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当前监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监理单位的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的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大多数都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企业内部人员的组成,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除了股东和在该公司注册的监理工程师能相对稳定在一个单位里执业外,其他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工程一个施工周期,会调换多个监理人员。有的监理公司,名义上是外地“某某监理有限公司”,但实际上岗、运转的人员都是当地人士。另外还有违法挂靠、有出租资质的,有人员和证书不相符合,上岗从业的实际是不具备监理素质的人员,一套班子多个牌子的情况较多,极大地影响了监理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

其次是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

实行监理行业准入制度以来,我国监理队伍的相应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监理工程师从全国执业考试中获得;近年,部分省、市的很多从业人员经过主管部门考核,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但是,从整体素质而言,仍然还不能适应监理市场的需要。一方面现有的监理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是从不同的专业转换而来,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管理部门、大专院校或其他下岗单位的转行或退休的监理人员,学历相差悬殊,有研究生,也有初中毕业,且文化水平偏低的占绝大多数;职称差别很大,有高级工程师,也有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业务水平相去甚远。

再次,部分监理人员事中、事前控制的能力偏低,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理旁站不到位的问题。

到施工现场隐蔽抽检、巡查时,经常可以听到现场监理人员的回答:“施工单位还没有报验”,或在监理验收签认后,监督抽检发现并指出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质量问题时,与监理旁站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树立企业形象

(一)加强对监理企业的宏观管理。

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给各地企业的流动、竞争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外来企业的名不副实的进入,不但不会促进竞争,反而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对外地企业的监管上,一是准入等级制度,重点要核查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是否一致;二是强化对监理执业人员的管理。省、部级控制监理工程师的注册。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应对监理上岗人员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规定在一个单位的最低执业期限、流动报备管理等,减少或避免过于频繁的流动,保持监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三是建立、健全连带责任制。公司领导对总监,总监对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一般监理人员,不仅要负管理上的连带责任,而且要负技术上的连带责任,提高业主和施工方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

(二)对执业人员的不定期培训,提高监理业务素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形象的窗口,企业要重视、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培训。从监理在施工现场反映的情况看,监理企业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及时、适时及做好施工图的熟悉、审阅工作。

监理单位在收到全套施工图纸后,监理公司要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认真审阅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纸细节,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对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在施工图审阅和监理时,要克服和消除“施工图是经过审查的”、只要“按图监理就可以”的思想。要领会、理解设计说明中“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标准施工”的深层含义,事前发现诸如护栏高度不足、楼梯平台净宽不足等违反强制性标准、不符合规范规定且影响使用功能等设计疏忽,并在工程施工、隐蔽前发现、协调处理。

二是适时做好从业人员的不定期培训。

当今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行业应用速度极快的时代,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是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更新就意味着倒退,就意味着等待淘汰。当国家对建筑业有新的法规、政策出台时,当某种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通病或顽疾时,当某工程质量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影响极大时,当国家对建筑新材料的使用、推广应用新操作技术,对规范、图集作较大调整时,监理企业要适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业人员要克服通过行业准入关就可万事大吉的思想,要及时、主动、尽快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从业的基本技能。

(三)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

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的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隐蔽、施工,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不能等到既成事实,待施工质检报验后,才“秋后算帐”。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如钢筋尚未隐蔽)影响工期,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或永久缺陷。一旦出现需要采取事后补救的情况,虽然主要责任在施工方,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监理的业务水平、监理的深度、事前控制等方面能力的不足。所以,制定针对性强、符合所监工程特点的监理旁站计划,并在实际监理活动中予以落实,更好地体现监理企业综合水平和现场监理人员管理良好素质。

(四)严格验收程序。

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监督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development process,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supervisors should be qua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supervision personnel, from their own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taff quick way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busines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为了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3年前,我国采取的是施工企业自检自评的质量检查制度,以企业自控为主,没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

第二个阶段是1984—2000年,为政府专门机构监督核验质量等级,监理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责任主体的角色。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出台,改为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及备案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提升为政府监管,工程质量施行企业自控、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二、法律、法规对监督人员的要求

201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监督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工程类执业注册资格;(二)具有三年以上工程质量管理或者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三)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监督人员符合上述条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构成主要是由以国有施工企业的调入人员、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部队转业干部。我国现有各类监管机构所配备的人员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素质参差不齐,与“既要对法律法规非常熟悉,又要对强制性技术标准非常熟悉”的要求甚远,级别较低的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监督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监督质量的高低,没有一流的人员,就很难做出一流的成绩,因此监督人员的水平噬待提高。

三、监督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是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执行人,同时又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政府追责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他们身上责任重大,对这一岗位的要求也很高。

第一,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了解自己的立场,明白自己代表谁的利益。

第二,监督人员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说错话,不办错事。

第三,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政策性强,监督人员要精通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在执法中做到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技术性强,监督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技术标准、验收规范,这是涉及面比较广的要求,监督员分两个方向土建专业和安装专业,这就要求土建专业要掌握规划、建筑、结构、建筑节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安装专业要掌握给排水与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电梯工程、智能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监督人员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很多,并且要做到每个专业都必须掌握得很透彻,因为检查时面对的是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非常专业的人士,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才能在监督中找出问题,抓住要害,因此专业技术方面对监督人员要求很高,要做到专业掌握全而专。

四、监督机构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的途径

加强监督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件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复杂的课题,因为牵扯到很多方面。首先,要加强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只有做一个高尚的人,才能在工作中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其次,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管人,以制度来约束人,做到按规范办事。第三,持之以恒加强监督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现在的施工技术发展很快,规范条文更新很快,必须时时不断地学习培训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监督工作对监督人员素质的要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面对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监督人员去了解和学习。要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技术培训工作,使监督人员能够自觉学习、掌握新标准、新规范和操作规程。第四、监督人员应该有一种主动提升的愿望,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是很难奏效的,也是不长久的,只有从主观上养成一种勤学、好学提升自己的习惯,才能永远不落伍。

五、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发展展望

随着建设工程向大体量、超高层、高难度发展,国家对监督工作会愈加重视,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任务会越来越艰巨,对监督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通过监督机构管理、培训,以及监督人员自身的努力,我国的监督水平会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工程质量更加优良。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建设厅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培训教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 葛志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J].中国建筑,2003(4).

[4]庞长峰,乔焕新等.建设工程质量监方式及内容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8,09.

[5] 黄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构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图学;实践能力;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90-03

工程技术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奠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这是一项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工程素质,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大学生工程素质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占在校生比例大,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为世界之最,但相应的工业总产值却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对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甚至存在惧怕心理,无法担任技术革新主力军的重任。上述现状为当今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科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亟待加强。

二、工程图学与工程素质的培养

工程素质作为学生未来从事工程实践的基本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与技术专业知识;通过接受基本的工程训练,获得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良好的国标意识、职业道德、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在其范畴之内。工程图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接触工程实践的第一门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图样在课程中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开设此课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构型能力,为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图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在校四年中唯一一门将想象思维作为专项训练和教学目标的课程,对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不可或缺。工程图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一些重点院校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此课供学生选修。

三、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改变当前的局面,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应将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为主,重视学生工程素质的教与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科学设置教学计划,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形成以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程体系。我国工程图学的教学体系多年来一直沿用50年代苏联的教学体系,现在已不能适应工程素质与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2010年,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简称)引入工业产品设计思想,以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文化素质和树立创新设计的思维为出发点,以贯彻工程制图最新标准、形体表达、创新构型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制图的图示理论、图示基本知识、图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徒手绘图、尺规绘图与计算机绘图三种能力及掌握创新构型原则方法为目标,是一套以厚基础、重实践为的特点的教学体系。

2.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工程图学是大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第一门课,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复杂,许多概念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加以鼓励、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氛围中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多年来,广大图学工作者在“启发式”、“自学式”、“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经实践检验已成为图学界公认的最佳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通过模

第8篇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的内涵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导入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理念——麦克里兰(McClelland)素质“冰山模型”(图1),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员工素质工程的始终。

依据“冰山模型”,人的素质包括显性的知识、技能素质和隐性的潜能素质两部分,前者属于水面上的冰山,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观察。后者属于水面下的冰山,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但却能对工作绩效产生更为重要、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人们通常注重显性素质的培育而忽略了隐性素质,或者说对隐性素质重视不够。

为此,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员工队伍的现状,以“一个基础、两个支持、八项任务”(图2)构建了员工素质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较好地统筹了“冰山上”和“冰山下”、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提升员工素质的关键措施

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人才评价是全部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所谓“为治以知人为先”,如何保障企业正确的识别人才,是首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公司借鉴“冰山模型”理论,从2009年起开展了供电企业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及行为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建立起了“以职系为基础,以职能为主线,以岗位为依归”,包括了5类职系、26项职能所含38项通用类能力要素和169项鉴别类能力要素、覆盖供电企业643个常见岗位的素质模型,集中反映了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和期望。同时,配套开发了相应的岗位培训规范、培训课程、评价试题库以及测评应用系统,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开辟多元职业发展通道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企业需要一大批员工长期在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然而,历史形成的惯例是一线岗位岗级低、待遇低,当员工成长到一定阶段,只有通过行政职务的晋升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薪酬待遇,“技术技能优而仕”,导致技术技能骨干断层,许多本身也只适合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员,也因感觉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而过早产生职业倦怠。为此,公司在传统行政职务晋升的通道上,开辟了技术、技能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即在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职务、岗位不变,但岗级、待遇可以不断提升。其中:技术专家最高可享受到省公司正职的待遇,技能专家可享受到地市供电局正职的待遇。2011年,公司选聘技术专家50人,其中:一级技术专家1人,二级技术专家1人,三级技术专家5人,1-4级助理技术专家43人。2012年,选聘技能专家8人,其中:一级技能专家1人,二级技能专家3人,三级技能专家4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技术、技能岗位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健全员工培养开发体系 首先,建设教育、培训“双系统”。通过培训系统的建设,组织大规模、体系化、针对性的业务技术培训,解决员工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升问题;通过教育系统的建设,潜移默化、长期熏陶,解决员工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隐形素质的矫正和提升问题,两者协同推进,促进员工素质稳步提升。其次,打造高端人才的“摇篮和孵化器”,2008年采用产学研协作中少见的“两站合一的模式”建设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一些科研成果已在公司系统得到应用。第三,启动持证上岗工作,推动员工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2008年,公司从制度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保障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全员持证上岗管理体系,先后获得了专业技术资格、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几个主要证书的培训取证资质。新建了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形成了覆盖水力发电、火力发电、供用电、电力建设的工种门类齐全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第四,2009年在云南省首家建立了竞赛获奖员工直接晋升相应职业资格的制度化机制,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119名员工获准晋升相应职业资格。

优化激励约束措施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在传统的考核、表彰、奖励的基础上,开展了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员工辅导计划、“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三项工作,高度契合了公司现阶段员工在安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需要。一是建立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机制。公司2009年针对意外伤害高发的工种和最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在综合医学、消防、地震、动物研究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编著了17.9万字的培训教材,实行全员轮训并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二是实施员工辅导计划。建立了员工心理在线评测系统,编印了《员工心理自助手册》,针对“近期发生职务、岗位变动,出现情绪波动的员工”等12类重点人群,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建立帮助工作机制。三是从强化人文关怀入手,推进“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借用“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遵循目标指标化、任务项目化的思路,形成包括工作项目、内容、主办部门(单位)、协办部门(单位)、责任人和督办人的健全的任务目标体系和任务落实体系,逐年逐级分解下达项目推进计划。其次,突破员工队伍建设单一或过度依赖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和评估办法,把员工素质工程开展情况纳入组织绩效管理,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归口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共同承担起建设员工队伍应有的职责。第三,为提高认识水平,掌握工作信息,共享工作经验,通过会议动员部署、现场调研辅导、建立联络员工作网、编制专门工作简报、借用外脑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内外媒介交流等有效措施,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员工素质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提高员工素质 人均素质当量:2011年公司主业在岗合同制员工(母公司口径,不含县公司)人均素质当量达到0.93,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点值。人才密度:2011年公司人才密度达到93%,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文山、保山、德宏供电局等10家单位的人才密度已经达到100%。高技能人才比例:2011年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83%,比2008年提高了11.53个百分点。全员培训率:2011年公司系统培训总人次为437430人次,人均年培训学时72小时,全员培训率达到99.33%,同比2008年上升了2.46个百分点。其他关联指标:2008-2011年,公司员工中产生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02人,云南省技术状元18人,特别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持证上岗率大幅提升,2011年达到98%,同比2008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员工的论文获奖数、科技进步奖获奖数、知识产权获取数、QC成果获奖数,都在持续较快增长。

强化基础管理 员工素质工程的开展,进一步健全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数据、指标、台账,规范了相应的制度、标准、流程,革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方法和工具。2008-2011年,公司先后组织编制了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五年规划和分年度行动计划,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组织架构一体化调整,厘清了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界面,完成了工资分配制度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了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出台了规范劳动用工的系列文件,修编了人才评价管理制度,健全了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规范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