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学期教师寄语

新学期教师寄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6:0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学期教师寄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学期教师寄语

第1篇

深化体育课程,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家常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1一、课的构思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并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现这一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节课的构思注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二、课的设计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游戏和歌舞等特点。在课的开始设计了“模仿各种动物叫”和“小动物找伙伴”的游戏,使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课中三个内容设计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都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学习与实践提供了可能。

(一)前滚翻成蹲撑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练习、观察、尝试、思考、探索、分层次练习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前滚翻成蹲撑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个人才智。(如连续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接前滚翻、前滚翻两叉转体180度等)并强化运用动作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跳短绳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和空间,培养了他们自主练习的能力。使他们有更多的创造和发挥余地。(如单、双换跳、双摇跳、双人跳、跑跳、向前、后摇绳臂交叉跳等等)调动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小小通讯员》游戏时,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引导了学生思考,诱发了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归属课堂,跃跃欲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对游戏中各项动作没做具体要求,只明确取胜的目的是最短时间送到情报。使学生有“标”可奔,劲头就来了。他们积极思维,有单、双脚跳跃“雷区”的,也有大步跨越的;“过铁丝网”更是花样复多,爬、穿、钻、迈四种方法都有;“城门盘查”时,有的跳绳、有的做俯卧撑、有的做立卧撑、有的做高抬腿跑,各式各样,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是“演员”,学生根据教材要求通过尝试练习、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做出评价,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

最后的部分安排了趣味幽默逗笑,放松蹦跳抖腿抖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让学生跳起来,笑起来,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使紧张的肌体得到调节,从而使课堂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以达到体育课的目的任务,为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辛苦工作了一年,自我感觉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各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与自己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年的工作,争取更大了成绩,现制定2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我将积极响应组长的号召,积极参与体育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做好“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中积极讨论训练心德,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体育课,和组内教师要开展多听课、多评课活动,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学校培训活动精神,本着“搭建平台、友好合作、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宗旨,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学习交流方式,使浙江永康石柱初中赴我校交流的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感受学校优秀体育文化的建设及我校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取得的经验,使其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特制订本计划。

二、带教受训老师一名:

应红心 男 体育 副校长

三、带教时间:20--年10月10日——10月25

四、带教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的了解、上海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上海新教材实施情况的介绍和取得的经验及建议;

2、中学体育课听课、上课、评课能力的提高;

3、教科研论文或案例的探讨或撰写;

4、课余活动及运动队建设的探讨;

5、学校优秀体育文化建设及体育教研组管理探讨等。

五、带教任务和目标:帮助赴我校交流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意识和素质教育理念,努力帮助理解上海市体育与健身《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施情况介绍和取得的经验及建议;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及增强学生体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合作交流使应老师能感受到学校优秀体育文化的建设及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激情,通过听课、上课、评课等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并在学校层面进行录像课展示。

六、浙江永康石柱初中体育教师开课时间:

第8周 星期一下午第1节课 老校区操场

七、具体听课安排:

姓名日期 节次 班级 内容地点

王佩芳 10/12周五 第2节 九(2、8)女蹲踞式起跑老校区操场南侧

李 伟 10/12周五 第3节 九(6、12)男蹲踞式起跑、耐力跑老校区操场南侧

于 敏 10/12周五 第4节 六(4、7)女各种方式的跳老校区操场北侧

陆 翔 10/15周一 第5节 六(4、7)男羽毛球发球羽毛球馆

邬腾项 10/16周二 第4节 八(1、3)男软式排球老校区操场

迟立秋 10/16周二 第6节 七(1、8)男篮球运球新校区篮球场

金卫青 10/17周三 第2节 七(6、14)女篮球老校区篮球场

倪晓军 10/17周三 第5节 七(10、15)女投掷老校区操场

吴 敏 10/17周三 第6节 六(10、13)女各种方式的投掷老校区操场

奚静芬 10/18周四 第3节 八(5、11)女软式排球老校区操场

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和协地发展。

二、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努力的学习各项有关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例,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增强学生们体质。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3、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2月初辅导全体教职工学习广播体操,与学生共同锻炼,提高全体的体质。力争取得最好成绩。

4、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辅导区,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前提下,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锻炼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在篮球这块要和兄弟学校进行比赛交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5、冬锻和冬训相结合,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我中心小学的田径竞技水平,中心体育组决定对部分优秀的田径队员进行集训,项目分跑、跳、投三大项。训练注重学生的耐久力,技巧和技术方面,争取每天训练一次。

三、具体工作安排:

2、3月:

1、全体教职工进行新操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的培训、教学工作,达到人人会做,

2、添置部分的体育器材(请示),

3、篮球队继续训练,

4、各队的素质训练,

5、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钱)。

4、5月:

1、选拨优秀田径苗子,进行冬季集训(结合运动会),

2、篮球队与教职工进行教学比赛交流,

3、制定足、篮球春训计划,逐步进行实施,

4、足、篮球队训练5、对学生进行个别体育项目考核。

6、7月:

1、篮球队、足球队系统训练,

2、对各训练队队员进行力量训练,

3、在教学上对各指定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4、对学生学年考核评价,登记,上报,

5、学期总结。

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目前我校没有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

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第2篇

一、教学方面

1、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教辅,与同组教师交流、研讨,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保证课前准备工作及时、充分。

2、课堂教学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做到扎实、有效。

3、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记下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及其改进方法。

二、业务学习方面

1、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念;

2、经常听同组其他教师的课,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的点滴成败,寻找更好的方法;

4、多读书、多学习,正所谓“厚积而薄发”,用知识充实自己。

三、教育学生方面

1、继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2、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3、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4、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并做读书积累,进行读书交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3篇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中职生业务素质和能力的突出标志,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个要求使学校开始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例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只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能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这样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制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软件、硬件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开发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不断的训练,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教师在对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应该对目标进行分层。第一层目标是设置一个基础的目标,不管学生是什么专业,都要达到一个基础性的学习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修养。第二层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例如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内容给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第三层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制定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建立平衡、稳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队伍

教师对于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因此,建立平衡、稳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队伍,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教师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应该定期给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培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教师制定出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除了要依靠学校的培训之外,还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一些关于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让自己不断地提高。学校也应该发挥团队的作用,建立常态的科研活动机制,比如集体讨论、制订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等。教师在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效果。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只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这样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瑞典;学徒制;核心要素;教育启示;工作任务

作者简介:彭柯凡(1991-),女,陕西汉中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面上项目“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编号:SM201210853001),主持人:苗耀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92-05

近些年,我国开始了学徒制的试点与实践工作,201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在2015年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但在初步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题,如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施措施与制度保障不完善等。现代学徒制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而出现的技术传承机制,学习和借鉴国外学徒制的经验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有启示意义。瑞典的学徒制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表现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紧密、学习框架明确、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等。因此,研究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学徒制实施的核心要素对我国学徒制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瑞典学徒制教育体系概述

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了由经济衰退带来的失业率急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岗位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典政府为改变这一局面,开始了职业教育结构的改革,逐渐开始重视实际技能训练,学徒制成为培养青年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学徒制的实践缩小了学生与企业/工厂之间的差距,促使瑞典的职业教育向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瑞典的学徒制旨在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三年制高等中学教育(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program),辅以至少15周工作场所的培训;高级中学学徒教育(upper 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简称USAE),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会花一半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学习;学生以雇佣学徒(Employed apprentice)的身份在工厂生产、学习,工厂会根据学生的生产效率支付相应的薪水。

由于在工作场所产生的学习可以被看作是在社会环境中的持续性活动,那么这种学习就包括在工作目标导向下参加的各项实践训练。澳大利亚学者Billett认为学生所接受的支持和指导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进入职场的准备都大有裨益[1]。除了学生能接受到的支持和指导之外,目标(学生个人目标,职业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以及工作场所提供的活动都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或者阻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从新手到技能熟练的能手,学徒的培养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培养程序,才能保证其培养出来的就业者符合岗位的要求。在这个程序中,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指导和支持、实践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要素,它们是学徒制能否在职业教育中产生效能的基础。把握这些核心要素,是我们在构建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把握学徒制的现代性特征[2],构建基于现代职业人才需要的学徒制教育体系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瑞典学徒制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瑞典的学徒制教育课程框架借鉴了Stephan Billett提出的工作场所课程框架,如图1所示[1],这个框架展示了学徒从新手到能手(即从边缘性参与到全面参与)的学习过程,学徒在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接受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后,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了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的渐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框架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实现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的提升;2.通过合作学习获得学生个体不可能学到的知识;3.接受学习过程中直接与间接的指导[3]。

图1 学徒制教育课程框架

从图1可见,无论是参加USAE项目的学生还是雇佣学徒,明确的目标、获取指导和支持、实践训练是在工作场所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教育目标与工作任务目标

不同类型的学徒制项目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且目标的来源不同。瑞典的国家职业教育系统为USAE项目的学生制定了工作场所的课程大纲,而雇佣学徒需要遵守相应行业为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如建筑业的雇佣学徒的学习目标是由瑞典建筑委员会SCITB制定的)[3]。在工作场所中,参与活动才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然而,USAE学生参与工作实习后的学习成果是由国家制定的课程大纲中的教育目标来评价的。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大纲中的教育目标与自己个人目标不一致,在他们看来,参与学徒教育就是为了找工作,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就是达成了目标[4]。导致了课程大纲目标、学生个人目标与工作任务目标之间的互相矛盾。

与之相反,雇佣学徒的学习成果是由企业/工厂的同事(技术熟练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的工人)根据其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定的。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被雇用,因此他们的学习就不是以找工作为目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工厂的任务需求。因此,参加USAE项目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总体来说是不明确的,雇佣学徒更多的是把学习目标与未来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官方制定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这就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教育系统的目标与工作场所活动任务的目标可能是相互约束的,且在工作场所中教育与工作的边界也很模糊。但从总体上来看,虽然过程中的目标有所冲突,但工作场所的学徒培养目标与国家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互相吻合的。

在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后,企业/工厂的第一要务是帮助此类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和岗位技能需求,树立对学习成果的期望和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在这过程中,至少需要确定两个级别的目标:整体任务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目标,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指导者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提供了解任务目标的途径,为学生明确每个岗位的技能与责任要求,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这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树立总体目标、了解岗位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实际行为不会与目标偏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使短时间的工作场所学习效率最大化。在学生了解工作任务的目标后,工作场所也应该在其实践过程中提供有结构、有组织的帮助。

(二)指导和支持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在工作场所参与活动、获得指导与支持能帮助他们明确并理解工作目标,并且在难以独立完成任务时通过他人的协助而获取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指导可分为间接指导与支持、直接指导与支持。

1.间接指导与支持。在参与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间接指导,如观察同事,学习相关任务的产品模型等。工作环境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它是工作中进行思维和行动过程中的重要组件[5]。间接指导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其他工人提供的间接帮助,包括在专家、同事、同行或其他工人进行工作任务时或在讨论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所得到的指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指导可以明确完成每个人特定任务所需的程序。这种形式的指导并不只是对新手学徒有价值,有经验的工人也会通过观察来使得自己的技能水平顺应岗位的需求变化而提升。第二种指导取决于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任务的性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的线索、线索的价值等构成了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6],但这种指导的功能性并不是确定的,大部分取决于学生能不能意识到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以及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利用率。工作场所在为学生提供间接支持应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参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理解任务目标的途径及参与同事之间的讨论等[7]。以上两种间接的指导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测量自己学习进程的标准,学习者在间接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比自己与其他经验丰富的工人的操作水平,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提升自己的操作效率。

2.直接指导与支持。工人之间的讨论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的过程就是经验和实践性知识的直接来源。来自有经验的同事的直接援助和指导为工作场所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这种帮助体现在不同的形式中,有经验的的同事能判断自身和学习者的水平并选择难度与之相适应的任务,他们能在适当的地方进行解释、操作指导和监督,以及给学生传授一些他们自己不可能发现的解决问题的“诀窍”。但前提是经验丰富的同事能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目前的学徒教育中,这样直接的互动方式为大多数接受学徒教育的学生所选择,当然,学生对这些经验的组织也是工作场所结构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

根据指导者与接收指导者的互动水平,可将直接指导与支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指导包括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且监督他们的学习进程;第二阶段的指导包括根据工作任务和目标帮助学习者获取所需的知识,这一阶段注重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后,在确定学习者能单独操作的基础上,逐渐撤销指导;第三阶段的指导旨在使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的环境或者任务中,关注学习者知识迁移能力、自我预测及调节能力、自我监控评估能力[8]。

无论是直接指导还是间接指导,都需要为学生提供以下支持:1.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组织活动以适应他们的发展需求;2.工作场所应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观察的机会,这是学徒学习的基础和主要的方式;3.活动之间的切换之前应确认学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9]。直接指导对学徒的影响不局限于引导实际操作,指导者与学徒之间的互动已经从简单的解决问题延伸到理解需求、应对需求、理解概念性知识与发展学习。

总之,在工作场所学习还是应该落实于活动的参与上,无论是日常还是非日常的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和指导进一步探索,这直接地决定了学生在工作场所学习的质量。大部分工作场所都可以为学徒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但在其他地方很难创建或者模拟出能替代真实环境的学习场所。如有的大学为了让学校里的护士拥有实践经验,在学校创建了模拟病房,然而有工作经历的护士反映,模拟病房并不能完全表现出真实医院中的现况:如实习生一周工作70小时;护士之间的关系不友好;病人有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病人故意破坏医院工作秩序等现象,这些都不可能体现在学校模拟的环境中。真实的工作场所并不简单只是一个物理环境,而是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活动是由以人与人相互影响为前提而进行的,这种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三)实践训练

学习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学生通过参与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日常实践训练不断学习,工作场所的实践训练由于学习者的⒂攵更加丰富。学习就产生于参与实践训练时的思维变化和认知矛盾。这种过程中学习质量的高低将取决于:个体参与的实践类型;引导个体进入工作情景的因素(支持和指导);在工作情境中个体如何参与实践训练,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将学到的知识传译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10]。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会影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果质量。

在工作场所中,理解学习的中心在于学习者个人参与的任务与实训,包括各种已经熟悉操作的(“常规”)和一些新的(“非常规”)实训。“常规”实训在这里表示学习者日常生活或生产需要或依赖的活动,被视为是“常规”实训的一般都是发生频率较高的活动。“非常规”实训是指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从未或很少遇到过的活动[11]。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实训,都需要学习者的思维和行动上的参与,才能对构建、加强或者组织知识发挥实质性作用。

1.“常规”实训。“常规”实训是学徒进行学习的主要活动类型,来源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这种性质的实践训练实际上是巩固加强在生活中习得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这个过程几乎没有新的知识,即使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实践,如给汽车换轮胎,也是一个加强已有知识的过程。目的在于将学习者脑中的概念逐渐转换成单一,熟练的动作程序,这样的过程称为“编译”[12]。“常规”实训为学习者提供将头脑中的概念与实际相联系的机会,然而这种机会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里面是很少见的。在职业学校中,每个任务中学生只有一到两次重复练习的机会,他们常常将学到的概念囫囵吞枣,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没有“编译”的过程来帮助他们理解并联结各个概念间的关系。

2.“非常规”实训。除了调整、加强自身的认知结构之外,参与工作场所的“非常规”实训是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所谓的“非常规”实训是指学习者在工作场所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他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实训的部分甚至全部都是新的体验。学习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面临比预期更多的选择以及一些从未遇到的状况。但对其操作程序熟料以后,学习者在达到目标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新的东西,对实训任务本身的认识、新方法的学习等。随着知识的扩展,脑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的新的联系。

在尝试新的任务时,学习者们倾向于利用现有知识和工具来缩小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差距。不同于已经程序化的“常规”实训,“非常规”实训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在进行新的任务时,熟悉任务中的所有变量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者不得不利用额外的资源(如模型,半成品,成品等)来更好地理解任务从而进行有效的尝试。

总之,在参与“常规”和“非常规”的实训后,学生应该体现出知识及技能上的变化,如能完成复杂性越来越高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强的责任感;在理解任务目标和了解任务完成程序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瑞典经验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瑞典已经将学徒制教育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上效果显著。瑞典学徒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工厂培养目标明确,责任分明,针对不同的职业开发具有不同特征的学习框架,在实际的操作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实践训练与全方位的指导。时下,我们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的构建。我国虽然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学徒制,但是现代学徒制与其的重要区别在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体现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从核心要素的视角分析国外基于“现代工业人”塑造的学徒制,尤其是把握其核心要素可为正处于试点阶段的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带来系列启示。

(一)加强学校与企业或工厂之间的合作

瑞典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中的学徒制注重基础知识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责任分明。学校和企业在学徒制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两者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学生达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我国虽然目前颁布了推动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实际上可操作性较低,仍然缺乏具体的制度上的合作机制。瑞典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为学徒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导向和操作框架,在保证不偏离目标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对学徒的培养。

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学徒制教育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在不能保证实际利益的情况下需要破坏正常的运营秩序,并分配资源到学生身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直接影响了工厂的效益,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学徒制培养提供支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在确保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利用各项激励措施来激发企业的参与度。

(二)课程内容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生产任务为核心

学生参加学徒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具备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和企业应保证学生在工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充足。在瑞典的学徒制系统中,大部分学生有1/3到1/2的时间都在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通过参与难度不等的工作任务来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组织运用起来,并渐渐熟练技能。与学校不同的是,工作环境能提供的不是教学,而是“强调个体参与实践的过程”。[13]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在强调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在学习者进入工作环境之前就应该帮助他们清楚认识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学习的目标;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分配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任务难度应递增,最后达到职业标准;最后,在学习者参加工作任务时,企业应分配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工人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设可观察讨论的机会。

(三)制定工作环境学习框架,树立课程学习目标

瑞典将实行学徒制的目标明确定位为“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个总目标的导向下,不同类型的学徒制制定的不同的学习框架,各自涵盖不同的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无论是学校还是工作单位,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应该树立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并含有促进职业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发展的总体培养目标,然后由教育部、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培训条例与课程体系,建立注重实用性的不同功能的课程框架。

在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各自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来考核是否达到培养目标。阶段性考核得到目的是企业和学生自身监督学习进程,避免偏离学习和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Stephan Billett.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M].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30,126.

[2]关晶,石伟平. 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 教育研究,2014,10:97-102.

[3]Billett. S. Constituting the Workplace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6(1):31-48.

[4]Akkerman.S.F. Crossing boundaries between school and work during apprenticeship[J]. Vocations and Learning, 2012(2):153-173.

[5]Scribner, S. Studying Working Intelligence: Everyday Cognition: Its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9-40.

[6]Stephan Billett,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M].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138.

[7]Metso.S, Vocational Students’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factors enhancing workplace learning[J]. Education+Training, 2014(2):381-396.

[8]Magnus Fjellstrom Per Kristmansson, Learning as an Apprentice in Sweden[J]. Education+Training.2016(6):629-642.

[9]Aarkrog.V,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 A Study of Learning in a Dan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2005(2):137-147.

[10]Stephan Billett,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M].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123-139.

[11]Jones.B, 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war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ommunities: People and Places in the Global Economy,2014(1):34-50.

第5篇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更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有序地进行。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改和教学理念的培训之后,依照学校工作计划、课标、教材、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规划好阶段计划,课时计划。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堂课。

三、认真备课。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体会是,上好一堂课很难,但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必须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多方面的资料,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因此,本人在自身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搞好小组集体备课。

四、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四十分钟,就是一个教师表演技能的阶段。上课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五、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以此同时,提倡学生做值日报告,坚持每天检查一次。每天布置听写任务,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和听写。并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况不断改进教法。

六、认真反思教学。教学这一活动,没有反思的伴随就不会有进步。坚持授课后,认真回想,进行反思。记录其教法、做法及操作不大理想的地方,及时做改进。并根据班级情况,分组教学,使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坚持长期性评价原则,使学生在组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在课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从平时的课堂反应,课后交流,抓住他们的特点和个性,有的放矢地与其进行交流,做到按层次、按情况进行辅导。及时给予关怀和关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积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讲相关的英语故事,了解外国文化,扩大知识面。引导他们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八、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上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九、工作成绩。本学期本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为78 分,及为格率为 62% ,优秀率为20%。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存在问题。 “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 ”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没能做好后进生康杰的转化工作。虽然自己在英语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尤其是后进生工作,由于客观原因,做的不够,以致于严重的已经“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足,不断的学习,以丰富自己的自身的水平,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下学期重点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81-01

体育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级学科。它不仅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然而,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的重要性长期受到忽视,而且,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里,需要进行改革与大胆的尝试。

那么,我们在新的挑战面前,应该怎样实施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呢?

一、当前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学生难以从体育课中感受到乐趣。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 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强调内容及形式上的统一,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爱好。

2、没有升学压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技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学生大多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忽视体育课的学习。作为老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压力,因而就放松业务钻研、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使技工学校的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太爱上体育课,这也是技工学校体育课的普遍现象,例如:身体条件不好,怕苦,怕累,缺乏体育兴趣,体育教学内容乏味,缺乏新鲜感等等,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问题。

二、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1、打破传统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时,始终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向着既强身健体,又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根据学生需要、教育特性尝试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二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某个时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分项目教学;三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充分体现自主、互动模式;四是以学生俱乐部为主线开设第二课堂。

2、转变学生态度,提高思想意识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理解,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3、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能例外。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首先,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民主教学。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其次,发掘有利于开发课程的创新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体育器材与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体育信息资源是必要的手段。

4、设立锻炼目标,明确评价制度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特点、兴趣的运动项目等,帮助每个学生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评价方面可考虑改百分制评价为等级评价(优、良、及格、不及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

总之,技工学校的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未来的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当然,由于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差异,究竟如何有效地组织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充分讨论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来改变体育课堂形式,把体育教学和职业化相结合,确立新的思路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才是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在当前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有别于传统学科,它不停留于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探索了一些教学心得和教学模式,与同志们交流商榷。

一、注重实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大社会,但又是分工协作,讲求探究合作的社会。在计算机的学习和研究中更要发扬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精心设计,统筹规划,切实改变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创新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通力合作,深入探究。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尊重、关心、与人合作的态度。比如,在《数据库》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划分成几个小组,把一个管理系统按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个分支。各个小组成员结合本小组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通过全组合作思考,完成了一个系统时,理解、体谅和帮助他人的态度就会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计算机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更要采取实施“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高低适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例如学习网页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制作一个个人网站,个人网站做好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把网站上传到因特网上,让别人也来欣赏自己的网站?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其创新能力得到了鼓励。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还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各种计算机技能比赛(如网页制作、广告设计、课件制作等),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欣赏、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必由之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例如:笔者在教SUM、AVERAGE等excel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实际来讲解。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一张学生成绩表,提问:如何求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及排名,可以先由学生介绍平时的实现方法,然后由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快速地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并完成最高分和排名等操作。当学生看到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完成这几项任务时,他们就会急着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教师再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就快了。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此时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直到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其次,要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五笔汉字输入法的时候,先让学生学好学会练习指法,明确、熟练手指分工和击键方法,为下一步更快更准确的打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竞争的态势下,激发动手的动力。如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性较强的竞技比赛。如汉字录入、课件制作、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比赛、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职业资格考试等,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二、关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只是强调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呆板的教法,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和、课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三分之一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板等实物展示,也可以找一些陶汰的主机,让学生自己打开机箱,亲眼目睹内部构造,还可以课件演示。这样的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了。

(二)实施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策略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有着差异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一把尺子、一个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分层教学,进而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实行分层施教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相近. 教师的教学能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计算机教师应在保留传统的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尽可能在计算机上演示操作,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充分发挥实验室、视频室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使教学紧贴时代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个性,为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梅.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2]黄育云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沟通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且还要成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和反思者、教学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没有哪个学科的教师能够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这样,面临着如此复杂多变的处境以及如此巨大的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那么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与时俱进, 搞好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呢?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个人,甚至可以通过考试来分层,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可以分为A、B、C三层。然后根据这三层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但需要记住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既然已经将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学目标自然也需要分层,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毕竟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已经形成的学生分层将教学目标分层,如A层的学生一开始就要求能够达到基本水平,完成基本任务就好;而C层就要求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自我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居中就好。

 

3.备课讲课分层

 

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践行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想成功教学,首先需要备好课,通过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教师需要将对于A、B、C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如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要怎么做才能够既符合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让A层学生学习到新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其次,讲课时教师需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分层授课,在课堂上可以对于C层的学生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于A组学生则需要多加关注,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辅导,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应用学案导学法

 

1.选择内容进行导学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最关键的一环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展开教学以前必须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进行了解,编写学案,根据内容的设置确定导学目标。在导学内容设计中,要明确章节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提前全面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准确详细地在学案中注释。开展学案导学的过程,即是学生引发思考、促进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利用问题展开引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运用能力,因此开展学案导学法教学,有助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编写学案以后,可以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以便进入课堂后跟上教师的操作速度与教学节奏,并扎实掌握操作应用技能。而在未接触相关知识前,学生势必会遭遇各种技术性问题,教师以提问形式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找准方向,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重点,将问题带入课堂并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探讨。比如在学习Excel时,如果学生对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加工方法存在疑问,那么在预习阶段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从书本的理论教学中找答案,如果因为实践理论的抽象性而一时无法解决,那么可以在集体操作或课堂提问环节进行交流。学案导学法以明确的重点学习只是方向为学生尽快发现问题而提供线索,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快发现知识断层,提高学习能力,并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作用。

 

3.适时指导解答难题

 

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导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学探究、讨论交流等,但在遇到疑难解决难题时都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学案导学法较显著的特征,就在于通过系统整理的学案,一步步清晰地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在学案本身的规划与编写中及时为学生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将出现在导学设计中的问题大胆提出,与教师共同讨论并解决,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在难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

 

1.准确叙述任务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遵循的步骤很多,第一步就是创设情境。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第一步,将重点放在了分配学生学习任务和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步骤上。实际上,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放在创设情景上,将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用明确、详尽的语言叙述出来,让学生知道每节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目标是什么,每一步都要如何完成。教师只有完整叙述设计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有条理有目标的去完成任务。

 

2.选择有趣有效的任务

 

虽然信息技术课意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但信息技术本身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存在于高中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实践,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积极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让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