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0: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1、紧紧围绕保密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制定出台《科技局20__年保密工作要点》,印发各股室。
2、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保密员及分管领导的岗位职责,进一步健全了保密队伍体系。
3、认真做好我局计算机办公平台正常运转工作。为贯彻落实市县保密委会议精神,切实加强计算机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防范,消除计算机违规连入互联网所造成的失泄密隐患,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在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计算机政务办公平台正常使用。
4、认真做好全局载体清理检查工作。6月中旬和11月底,我们对科技局、防震减灾局、科技开发中心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和介质清理工作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实地查看了各股室文本、资料的制作、收发、传递、阅办、清退、保存、复制、销毁等情况,对密件进行了清查、核对,对须上缴的文件进行了整理移交。
5、做好了“5.1”、“10.1”等节假日期间的保密工作。为了确保节假日期间国家秘密的安全,局领导周密计划,认真部署,要求全体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的保密工作。
6、做好新修订的保密法的学习宣传工作。为认真做好新修订《保密法》的贯彻学习,全面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根据省国家保密局《关于组织征订修订后的〈保密法〉有关书籍、挂图的紧急通知》要求,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做好了新修订《保密法》的学习宣传工作。
二、关于市县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办公室组织开展“四加强、两提升”学习实践活动,科技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市委张会民书记在全市保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工作中树立工作具体抓、抓具体、一抓到底的作风,任务要具体、措施要具体、责任要具体、要求要具体。做到“两转一创”即: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转变以往“部门小、人员少”的思想,树立“小部门、大作为,小团队、大形象”的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转变以往“平平淡淡、不愿为、不敢为”的现象,树立“站在全局思考谋划,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以往“上级要求干啥咱干啥”,转变为“我要主动去干啥、咋干才能实现目标”这样主动开展工作的局面,推动保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轨道。
三、20__年的工作打算
1、结合新《保密法》的颁布实施,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月活动,加强保密干部教育培训。
(一)抓好高企和高产培育申报
按照高企申报要件和高产入库条件,提早谋划高企高产培育工作,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摸排和筛选,并进行对标对表、分类指导,上半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其中于6月10日前完成2020年第一批申报,并被市科技局推荐至省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办公室。同时,积极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兑现工作,奖补资金为160万元,其中市级110万元,区级50万元。
4家企业已纳入高产企业,全区纳入高产企业共计19家。1-5月高产增加值增速-11.8%。
(二)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高校封闭,为更好服务企业,我局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线上产学研交流微信群。定期高校技术成果清单,征求企业技术需求,推进企业与高校实现需求与供给信息的对称,明确合作标的,提升产学研的力度和深度。在科宝生物、、华星选矿等分别与中科大、华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促成市锂动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中煤远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与师范大学建筑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三)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
开展辖区内优质企业的走访、分类指导工作,积极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及时组织辖区内企业有效地进行科技型中小企申报备案工作,培育壮大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力争在2019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的基础上争取有数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四)抓项目申报促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宣传并落实科技相关优惠政策,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科技重大项目、研发仪器设备补助等项目,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热情高涨。
持续推进技术合同及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吸纳和输出技术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引导企业及时进行备案登记工作。1-6月份,我区技术合同交易额为2010万元,科技成果登记数15个。
(五)推进绿金科创大走廊建设
积极配合做好市科创办要求的相关工作,及时制定出台2020年工作要点,成立专栏宣传区绿金科创达走廊工作,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为全力保障大走廊项目建设进展,建立“招”“落”分离和“融”“建”分离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全程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厚,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从政府层面看,县区、乡镇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普遍存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从企业层面看,多数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极低,企业重生产、轻改造,重效益、轻研发。
2.科技与工业、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和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平台较少。高新企业数量依然偏少。2019年,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只有5家,在全市高新企业占比中依旧很低。
3.科技与农业的融合的有待推进。农业农村生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较为薄弱,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示范、科技应用、科技扶贫等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与农业大学合力共建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试验站“石榴产业试验站”,目前正在建设阶段,还未投入使用。农村科技进步和乡镇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滞后。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切实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精准分析我区科技在发展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及突出短板,研究对策措施,积极争取主要领导支持,凝聚各相关单位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科技工作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科技工作尽快上水平、上台阶。
(二)深化产学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辖区内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推动我区企业尽快实现质量及数量上的新突破。
(三)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省、市扶持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全面提升研发投入占比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时,力争高企和高产工作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新进展新突破。
根据官方的说法,雄安新区的设立首先是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新区还可以起到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这些目标可以说是对不合理存量结构的调整,但新区自身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形象的比喻,就是打造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科技创新基地,类似美国的硅谷。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先后在三个不同的时点设立了相应的特区:第一个时点是1980年代深圳特区的成立,它的使命是中国融入世界的窗口和桥梁;第二个时点是1992年浦东新区的成立,浦东新区是综合改革试点,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现在设立雄安新区,是承担为中国经济转型寻找出路的任务,探索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常态,旧的发展模式已经积累了太多结构性的矛盾,不仅逐渐产生和增加经济风险,还阻碍经济可持续的增长。中国急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防止经济停滞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实现国家崛起的目标。
因此,中国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首先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此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但是,经历几十年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体制内以及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思维、行为模式以及利益格局,这些增加了存量改革的难度并影响了改革的进度。在这样一个旧体制基础上创新,必须首先对体制进行大的手术,然后才有可能刺激科技创新。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增长动力不断衰竭,风险积累会越来越大。
所以,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厚植发展优势。将存量中的一些优质资源移植到一个新的体制机制平台,可能会更快地产生化学反应,起到通过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因此,雄安新区就承担这样的任务,在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地方,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筹建一个新区,这个新区必须在体制与机制上与当前的城市截然不同,然后吸引从事创新事业的科研机构、企业与人才流入,激发创新活力,从体制与技术两方面为中国广大的存量部门提供经验和引导。
为什么必须通过建设新区才能完成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个重任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央集权模式分布的,在这种等级制下,优质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聚集,比如全国的优质资源集中于首都,而各省的资源主要集中于省会等等。
当前,这些中心城市因为资源过于集中,吸引了过多人口流入,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越来越低的效率,大都染上了大城市病。而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大城市房价不断创出新高,增加了人才流入的门槛,甚至会导致一些人才的流逝。过高的房价会造成年轻人才的分流作用,过高的成本也会削弱大城市优质资源的优化组合,而二三线城市并不能为分流的人才提供施展的平台与空间,因为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加缺乏自由的空间。
将中心城市的一些优质资源剥离出来,放置于一个机制创新的新区,而且这个新区不允许地产炒作,实行新的地产发展模式,以降低流入人才的生活压力,不被住房所累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这就是雄安新区建设的目标与承担的任务。这涉及到了存量资源的调整,从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向新区分流,但是,新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制创新,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新的增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并起到引领作用。
这可能与深圳、浦东不太相同。深圳与浦东是“平地起高楼”,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企业、人才,都是通过其体制性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业者,是真正的增量。而雄安新区是迁移概念,即将北京存量资源中的一部分整体迁移到雄安。那么,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果将一些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新的家园,这些植物可能依然是原来的样子,而无法进化,除非有新的生长环境。因此,雄安新区成功的基础是体制改革,体制创新。
从体制创新这个角度看,中国大部分主要城市都已经建立了新区,所以,不用像北京这样筹建雄安新区,但这些新区可以像雄安新区一样,推动体制创新,同样可以起到创新引领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了《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18个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要求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探索,多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程序以及重点,是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才形成的。所以,要不断进行建立、优化评标方法和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并且在招投标制度中不断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的运用,才能将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明确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要点,使我国的招投标制度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招投标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义 (一)对于控制工程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国内历年的工程招投标证明,经过工程招投标的工程,可以将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的节省,从而使工程造价有效的降低,最终造价可节省约8%。这些费用的节省主要来自于施工技术的提高、施工组织的更加合理化。
(二)对于企业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招投标不仅可以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还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施工单位间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
(三)对于招投标双方相互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建筑工程招投标,不仅可以打破旧有的观念,促使建筑产品商品化、行业市场化,使建筑产品从任务分配过渡到市场交易,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还可以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贯彻得,将价格行为得以规范。从法律意义上讲,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双方交易都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其行为同样受法律的约束,这就意味建筑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建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速度加快,进而使建筑市场更加法制化、理性化以及规范化。
(四)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建筑工程招投标,促进投标人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投标人要想获胜,在其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以往业绩各个方面都要拿出自身优势,将其内部潜力想方设法的挖掘出来,将自身竞争实力提高,从显著的促进投标人的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而在以后的施工中提高工程质量。投标人自身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因为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制度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推进,也因为其的应用,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从而明显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已建工程是企业的业绩,以后不仅会对其资质的评估起到作用,而且对其以后承接其他项目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会将工程质量放到重要位置。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要点
(一)充分理解招标文件条款
从竞争角度来讲,招标有两种,分别是邀请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指的是有限竞争招标,公开招标称指的是无限竞争性招标。邀请招标竞争程度相对缓和,而且竞争对手少、竞争范围小,中标几率较大,取胜比较容易。公开招标竞争程度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多,而且竞争范围广,与邀请招标相比中标可能较小,而且相对风险大。从评标办法来看,现阶段,最常用的评标办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分阶段评标法、先摇号抽签后指标评审法、以标底为中心评标法以及合理低价评审法。其中合理低价评审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当确定参与投标并购买了投标文件后,看招标评审形式是首先要做的,之后再对程项目特征认真研究,施工方案要结合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定,还要针对具体评审细节和合同条款等逐一分析研究。除此以外,对于招标文件中的计价办法,投标人要重点研究。因为其既是投标报价的根据,也是最终结算及支付价款的依据。因此,准确把握每一项的内容范围,并且要结合施工图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如果对施工图纸不清楚或者对招标文件中的某些条款有疑问,要在招标答疑会以书面形式提出来,以便获得准确的答复,无权在中标后再提,因为一旦投标书报出就相当于确认了招标文件,其具有法律效力,在中标以后必须严格按照其进行。所以,详尽而准确的理解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对于确定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投标方案和提高中标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收集相关资料,编写投标文件
投标未进行时,必须将与投标有关的所有资料准备好。投标人在投标之前需将资料准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资料,其只针对某一项投标工程,主要有设计文件、施工环境、竞争对手的资料,比如各投标企业以往类似工程的报价、质量、合同履约率、文明安全施工、项目经理资质以及社会信誉等,专用资料主要作用是确定投标策略。另外一类是通用资料,是每个工程都必不可少的,比如施工规范、价格体系、企业内部定额、相关法规、历史资料等,企业资质以及各种荣誉证书的资料,所以,这部分资料投标人应该特别重视。
(三)科学合理编制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
要依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以及规范进行编标,并且要针对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以及依据操作要求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叙述要简洁明了、图文结合。还有施工组织设计,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期,而且也深深的影响着工程成本和报价。因此,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尤为重要,要根据工程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将施工成本降低。所以,投标人要尽可能采用先进可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合理安排工期,将机械设备和劳动力有效的利用起来。
一般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计划、拟投入的物资计划,确保工期、施工质量以及文明安全,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措施、施工进度或网络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内容。假如投标人同时能向招标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招标人降低投标报价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工程造价,注意此建议要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除此之外,投标人还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风险管理规划工作进行详细的制定,将风险有效的降低。
(四)准确计算施工图预算书和成本分析
通常情况下,投标人报价必须要根据招标人的要求进行,并且报价还要根据招标文件所规定得形式进行。投标人必须将施工方案、工艺因素导致的工程增量包括在报价内。工程量的计算要进行反复审核,以便于为投标人报价提供可靠依据,并且以知道自己预算书的准确度,这是有经验的投标人在计算施工工程量所要做的。然而,目前投标人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即询价问题。所以,投标人必须将自己的价格信息体系建立起来,将一部分人工、材料、机械等的实际价格资料逐渐积累起来。除此之外,应在编制投标报价时多方询价。
(五)确定合理竞标策略
工程投标策略是指承包商在投标中的系统工作部署及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和手段。影响投标策略的因素相当繁杂,加之投标策略与投标人的经济有着密切的的联系,因此必须要做到迅速及时。投标进行时,怎样将以优制劣、以长制短的策略更好的运用,与企业能否中标以及中标之后利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常见的策略主要有竞争型、盈利型以及生存型三种。
(六)组装标书,送达业主
综合标的编制要在技术标和商务标完成以后进行,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其可以将企业形象很好的展示出来。所以投标企业要有“包装”意识,力争做到技术力量配置、项目经理证书、荣誉证书、企业业绩以及资信证明等方面突出重点、美观大方。投标文件编制完成后,要进行仔细的校对,由承包商法定代表人签字密封,派专人在投标截止日期前送达业主指定地点,并取得收据。标书送达必须迅速及时,要充分考虑送达过程中可能遇到意外情况,避免意外的出现,造成废标,距离较远的要特别注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招投标工作中,要抓住重点,使竞争的施工企业有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招投标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 高度危险性事故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8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的,而煤矿技术管理上出现的漏洞,往往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众所周知,煤矿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强煤矿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买煤矿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技术面貌,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煤矿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煤矿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第二、煤矿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和完善的《作业规程》的核心。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作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计和设备能力的选型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有力,这些都必须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对比,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是煤矿的基础,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煤矿技术管理是排查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
在地下开采的煤矿中,客观上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何种条件的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明确安全上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安排治理隐患工程,才能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
第四、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明确正职是“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并重点把好5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关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2) 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它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合理供给和分配风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供风充足。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煤矿安全状况不佳,除了受制于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以外,还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要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方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第六、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已经说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也必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组织上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部分煤矿经济效益较差,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离开煤矿向行业外流动。其次,技术工作责任较大,而得到的待遇偏低,也影响了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使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甚至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情形,因而使广大职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热情。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广大煤矿职工热爱矿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则肯定会对安全生产作出较大贡献。
总之,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012年是“机关作风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关键之年。为迎接党的十召开、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二次党代会和全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我区农林业进一步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经研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围绕全局工作,抓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围绕五个方面:
1、围绕“配合湖滨城市规划,积极投身生态建设”
一是围绕抓好绿化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目标,继续做好区、镇、村各级游园建设工作;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创建工作;森林镇、森林村建设工作和绿道网建设工作;重点配合推进“五公园一湿地”建设。二是围绕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业,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禁止秸秆焚烧,做好畜禽粪便和秸秆的综合利用;做好太湖水治理工作,迎接四期项目的考核验收,启动五期项目的准备工作。三是围绕抓好水域长效管理工作。按照市农委下达的《贡湖、梅梁湖长效管理任务书》,严防定置渔具回潮,确保渔船环保作业。
2、围绕“对接区域经济形态,加强形成特色产业”
一是围绕发展完善农业园区。加大农业园区后续发展的指导力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寻求解决思路;加强原有农业园区的提升和发展,做好红沙湾农业生态园、太湖花卉园的提升改造工作以及龙寺农业生态园的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二是围绕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巩固茶果生产基地优势,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加强茶果生产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实施茶果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茶果生产水平,做强沿湖林果经济带。三是围绕深入推进高效农业。整合农业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抓好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升高效农业、高效渔业面积和比重,提升农业单位经济效益。
3、围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围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有”建设,继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推广认证工作;落实基层单位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宣传;做好农产品检测检疫工作,加强监管检查力度。二是围绕落实惠农补农政策。按时做好种粮农民的直补工作,渔民的机动渔船柴油补贴工作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做好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农业政策性保险。
4、围绕“依靠科技人才支撑,蓄积产业增长后劲”
一是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引导作用。立足我区农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加强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科技引入和推广的“桥梁”作用。二是围绕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和维护,完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做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农技推广机构技术服务能力。
5、围绕“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围绕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以中心组学习、“学习日等形式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教育和廉政宣传教育,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对我区农业转型的思想认识水平,落实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围绕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适应农林转型发展形势,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公推竞岗,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完善后备干部建设机制,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形式,深入推进后备干部的培养。
二、完善工作平台,抓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完善三个“平台”:
1、进一步完善“学习日”平台建设
一是安排好全年学习计划。通过不断完善,使周四“学习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务实有效。既要满足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安排园林湿地规划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也要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安排机关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学习;既有专家学者授课讲座,也有干部职工交流互动;既有书面理论学习,也有现场调研实践。二是开展好读书、赠书活动。深入推进“进取人生·书香农林”主题读书活动,制定好必读书目、推荐书目、自学书目,并开展赠送购书卡活动;进一步补充、完善图书室藏书,特别是涉及当前工作的业务书籍,引导鼓励干部职工“急用先学,学用结合”。三是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巩固和深化各项培训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各科室及全局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外出考察交流等活动,促进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结合。
2、进一步完善“三重”工作督查推进机制
一是认真制定“三重”工作督查推进表。认真收集整理上级政府和条线的工作意见、任务书、责任书等各类文件,涉及到全区科学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的,作为“重点指标”、“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整理成表,做到全年工作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便于督查完成进度。二是扎实做好督查推进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三重”工作内容汇总,每个月制定下发月度工作要点,每季汇总进度情况,年中组织看一看(项目现场)、听一听(进度汇报)、查一查(工作台账)为主要内容的督查推进现场会,年终进行考核评比,考核评比结果作为各先进奖项的重要评选条件。三是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督查工作。进一步完善、补充局权力运行内控机制;组织各科室(单位)通过评议、纠错等途径对内控机制运行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评估,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增强自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局内控机制督查小组对各科室内控机制执行情况开展督查工作。
3、进一步完善“绿色素养”培育工程
一是宣传建设成果。近年来,我区绿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年配合“五公园一湿地”项目推进,多形式、多角度、多途径地宣传绿化建设新进展。二是提升业务素质。为提高机关全体人员园林建设理论水平,对公园建设有初步的概念性认识,利用中心组学习及周四“学习日”等形式,开展园林、绿化方面科学、美学、文化知识的系列讲座。三是加强社会引导。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全区公民爱绿护绿意识的。在3月12日植树节期间,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如种植冠名林,进行挂牌认养等;充分挖掘宣传爱绿护绿先进典型,如植树活动先进、护林防火先进等;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护林防火知识;条件成熟时,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爱绿护绿宣传,并进行“我心中的那片绿”征文活动。
三、突出工作重点,抓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抓好四项工作:
1、以党的十精神为中心,安排好全年中心组学习
一是内容丰富。以学习党的十精神为中心,安排系列学习专题,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素质;以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园林湿地建设和绿化管护等方面内容为重要途径,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学习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形式多样。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讲座;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地区好的思路和好的做法;开展内部大讨论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以农业转型发展为重心,安排好全年调研工作
一是确定调研主题。深入农林基层,掌握现实情况,并结合理论学习和考察借鉴成果,探索转型发展思路,寻求具有实践价值的调研课题。二是落实责任主体。各科室(单位)分析汇总信息,初步确定调研课题后,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或成立实施小组,确保责任分明,推进有力。三是开展成果交流。为了促进全局调研水平的提升,年终组织开展调研成果交流活动,并由局领导进行点评,表彰优秀调研成果。
3、以机关作风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树立建设目标和标准。以“创先争优”工作和创建“四型”领导班子为指引,加强对先进典型的评选和宣传,鼓励干部职工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业务技能等方面学先进、赶先进。二是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结合“三走进三服务”、“三解三促”活动,深入推进党员干部面向基层农民、基层企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深化行政规范、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流程,进一步发挥电子监察平台作用;继续完善我局门户网站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四是做好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制定2012年局系统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意见和考核方案,开展党员干部参观宜兴监狱,每两个月一次警示教育,廉文荐读和廉政文化进机关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与局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确定局领导“一岗双责”挂钩联系点;局中层在7月份组织开展述职述廉。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策略要点
前言
房屋建筑作为建筑工程的产品,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工期长、投资大、建设地点固定、露天作业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施工工序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多,施工质量较难控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建成后的项目投入使用是否安全可靠,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阶段是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一、施工技术管理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建筑工程的种类繁多,规模要求也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影响的因素也多。人们对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技术管理工作已成为建筑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管理的总和。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个部分的施工质量随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等因素。一时管理疏忽,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1、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
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须发挥出企业的技术整体管理优势,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含各专业)在内的现场技术管理体系是本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时的技术班子,在技术部门的领导下全面做好管理工作。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分包部门的协助配合,有时还要与平行单位在工程技术上作沟通和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也就指在工程承包结构所确定的管理关系下建立起总包为核心的合作,总包指引分包,分包依附总包联合行动的管理工作机制。
2、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措施
(1)依据工程进度来编制计划。施工前须制定出一个可行性的进度计划,此计划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可预见性,使进度计划能够符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变化。(2)依据成本把控项目。所谓成本的把控就是指在项目的成本形成中,对生产中所消耗的物质、人力资源及费用开支等进行监督、指导和调
节限制,把每项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实现成本目标。(3)根据质量控制来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部应依据公司所确定的目标来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并且企业的质量验收标准都应高于国家所规定的验收标准。(4)建立安全的责任制。企业中从法人到项目经理等都应对公司承担安全责任,并且安全设施应投资到位,否则如发生意外所造成的损失比投入的费用会更多,并且造成影响甚大。
三、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几个要点
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存在差异;标高是否相一致、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其次应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没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尤其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步骤都在掌握之中,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都有其固定特点,主要是其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材料的应用问题。因此,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这几个方面进行。(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要培养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在面对工期紧逼,工程技术复杂时,做到服从指挥、按期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4)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安全工作的重点应从预防阶段开始,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
2、技术管理的前后工作
(1)技术标准和规程。施工技术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部标准、地方标准,前两种标准具有强制性,而企业及地方所自定的标准应该高于前两个标准,这样的管理标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技术规程则是为实行技术标准而对施工作业的方法、程序和安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技术规定。(2)建立包含建筑材料和结构配件、施工用品以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测定的记录,图纸的会审记录,设计的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3)技术档案的管理包括有施工图纸管理、组织设计的文件、施工大纲及方案、施工图案的放样、技术的措施。做好以上管理工作才能使资料管理规范化,并充分的发挥,此档案在管理工作有章有循,正常有序。(4)对维护好新材料和设备从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从管理角度或是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必需重视技术发展的最新情报信息和动态,结合实际情况推广使用先进的技术成果,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3、明确管理职责,注重水平提升
(1)以法治企。建立健全各级的管理机构和技术的责任制,明确各级
人员的权限和职责范围,组织全员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于验收规范和施工工程的学习,明确工作中的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等,并以此检测评定、验收。(2)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方法,组织技术培训、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员工的业务素质,从而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把一些事故隐患掐灭在萌芽中,保证工程质量。(3)发扬技术的民主,鼓励技术的革新与创造发明,解决工程技术的瓶颈。通过技术的管理来探索和研究、推广新技术应用,占据行业优势地位。
4、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种多、工序多、机械多、投入劳动力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并层层分解目标,责任落实,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
结语
施工技术管理作为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之一,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等都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并将先进的技术管理运用到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从事科普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科普工作是公益事业,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省的一项战略任务。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民和工人。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反对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将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和观点,作为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
第二章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普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八条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协调本地区的科普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科普工作总体规划;
(二)研究确定科普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审议科普工作年度工作要点;
(四)促进各部门及全社会支持并参与科普工作;
(五)协调本地区和部门间的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第九条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的科普工作计划,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的科普工作。
第十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发挥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制定本地区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科普网络和组织优势,加强对所属团体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鼓励并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研究和科普创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工作。
第三章青少年、农民和工人科普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普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并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在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中适当增加科普内容。
第十二条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科普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大赛、具有科普内容的夏令营、冬令营和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
具备开放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应当定期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科普辅导教师,提供科普读物,保证必要的讲座时间,并定期组织培训。
第十五条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应当有针对性地向青少年推荐科普课外读物,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课外读物,并向青少年优惠提供。
图书、电子、音像出版部门应当将青少年科普读物纳入出版计划,保证每年制作和出版一定数量的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图书、电子和音像制品。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科普工作计划。
社会各界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并支持农村科普工作。
第十七条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为农民科技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民科技节期间,组织开展农民科技竞赛、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等活动。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乡(镇)科普组织的作用,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开展科普活动。
乡(镇)、村文化站(室)、广播站应当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有关部门每年应当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下乡活动,并落实经费,制定奖励、考评等相关制度。
文化、科技和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捐赠科普图书,放映科技电影,演出文艺节目,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咨询、培训等活动,并协助建设农村文化、科普图书室。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向农民开展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宣传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知识。
第二十二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协助政府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科普大集和科普村镇建设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工会和产业工会组织应当组织职工开展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利用现有的文化宫(馆)、职工干部培训学院(校)、技术交流馆等场所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结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职工技能培训,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生产技能。
第二十六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创办行业博物馆、科技馆,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二十七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参与和支持,提倡公民参加科普活动。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科普事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将科普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开设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课程或者举办科技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十九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每年参加一次以上的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科普学习讲座。
第三十条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科普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结合职工、青少年和妇女的特点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办固定科普宣传栏目,制作科普节目,在科技活动周和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应当免费播放科普公益性广告。
综合类和自然科学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宣传科普知识。
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制作、发行、放映科普影视作品。
第三十二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组织科技工作者和教师、学生开展科普活动。
具备开放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向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功能的陈列室、生产车间、实验基地、实验室和其他场地、设施。
第三十三条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或者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开展相关科普宣传。
鼓励省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人提交相关的科普成果。
具备开放条件的省重大建设和技改项目完成后,应当提供向公众开放、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模型和展示等。
第三十四条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站、公园、医院、商场、车站、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和特点,面向公众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
第三十五条大型洽谈会、博览会、重大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单位,应当利用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关的科普宣传内容。
第三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定期向居民开办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婚育知识、公共安全、节约等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讲座,并设置固定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板,开展创建科普文明社区活动。
第三十七条鼓励大学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各种科普志愿活动。
第三十八条每年五月的第三周为全省科技活动周。社会各界应当根据全省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对科普经费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科普经费。
提倡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四十条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并加强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的利用、维修和改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设施和场所,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十一条利用政府投资建设或者享受政策优惠的博物馆、科技馆、青年宫、少年宫(中心)、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馆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对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应当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科技活动周期间及重大科普宣传日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第四十二条鼓励和支持省外、境外博物馆、科技馆到我省布展、巡展;向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三条获得县级以上科普奖项或者具有科普创作成果的,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普组织,提高科普工作者待遇,改善科普工作者条件,依法维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四十七条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或者贪污、挪用捐赠款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擅自将政府投资建设的科普场所改为他用妨碍开展科普活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