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6:00: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软件技术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软件技术方案

第1篇

[关键词]行业升级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俞淑燕(198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绍兴312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互惠模式研究——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6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2-02

一、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平稳增长,软件人才需求继续增大,但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关就业率不高。就江浙沪地区来看,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30%。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职软件技术“通才”缺乏竞争力。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软件技术“通才”,学生往往具备较全面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很强的基于行业特定业务的软件开发能力。

2.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传统,与行业脱节。软件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更新的速度。以开发平台为例,每年都有版本和技术上的更新,但是教学却没有同步更新。

3.教学内容精与泛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少高职院校总是惧怕学生毕业后这个没学、那个没上,因此基本沿用本科教学体系,而学生本身基础不好,都听不太懂,也不愿意听;或者因为软件领域的开发工具比较多,很多工具都学习了,但是却都不精,一样上不了手。

4.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虽然各地各校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很多,但是真正合作好,让学生能够参与项目过程的还是很少。一方面是由目前软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老师和公司企业的融合度有关,要真正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有一定难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找准人才特定服务域,深入行业调研获悉行业信息,结合学院自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政策支持也将保持较大力度,软件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较大。社会目前急需的是具备行业应用开发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根据学院的专业实际,我们把软件技术着眼于通信行业中的增值业务。

针对本专业学生可能的就业区域,我们走访了江、浙、沪从事增值业务领域的多家企业,并对目前增值业务领域的软件产品进行了分析,认为手机软件开发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量极大;对目前主流的几个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开源,易上手。另外,考虑到网站开发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需求量,并且其就业灵活,因此仍保留这个方向。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和Web开发。由此设定三个岗位群:初始就业岗位群为软件开发人员(包括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人员和Web开发人员);衍生就业岗位群为软件测试员、技术支持员、软件销售员;发展就业岗位群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2.依据目标岗位群,提取职业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规律,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由岗位群分析得出各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核心、专业支撑、岗位适应和纵向延伸课程这一系列课程体系,并由此编制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考虑学生技能培养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有选择地对相应课程进行反复强化。(2)课程设置系统化、层次化。对于专业课程形成明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对于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提高。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是在学与做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应用方法和工具进行项目训练,第三阶段是能够让学生走出学校,在校企合作基地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3)课程设置分方向,分模块。网页开发课程为一体系,手机软件开发为另一体系,在这两条主线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再辅以一些辅助工具和知识的学习。在前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到了第三、四学期的时候进行分方向培养,让学生有侧重地进行选择。(4)整合课程内容,突破单一的“一课程一学期传授”的模式。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于单门课程如果经过取舍不足一学期的,可以将部分课程合并,或者不开满一学期;对于部分课程采用集中强化巩固的方式,如在多媒体制作课程中整合Pho? toshop或Firework、Flash制作课程等。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建设上,以“理论必要,突出实践”为基调,与社会行业单位合作开发一些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2)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内与校外一体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与更多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争取有企业把实际开发项目放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师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争取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即刻转入生产性实训室,由企业的项目经理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3)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积极跟进行业升级,并迅速反映到学生培养当中。吸纳企业工程师,成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项目开发、教材讲义编写等。(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监控评价上,要注重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地位,以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对于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时间的比例。强调学生的“学”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侧重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自学方法、实践方法、调查方法等。(5)推进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监测教学方案的落实;积极推进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期共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4.专业建设团队要对行业市场有预见性,同时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与行业的紧密度,将行业更新反馈到人才培养中,主动适应行业升级。高职学生的培养如果在时机上占有先机,那么竞争优势就会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行业信息与动向,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要有对行业发展的灵敏嗅觉。

在高职学生中,学习氛围营造和兴趣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背景,与运营商协商,让学生享受优惠地拥有一台Android手机,一方面解决后期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学生随时可以操作Android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就能迸出一些软件的点子,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或者宣传,如讲座、沙龙等,让学生了解移动开发的各种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洪晓红,孙文荆.中国IT产业呈现“井喷”将增万余软件企业[DB/OL]. 省略/n9010c22.aspx,2009-12-08.

[2]刁爱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黑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在软件方面,漏洞属于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会导致黑客有机可趁,使数据信息受到破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快地发现软件安全漏洞,并做好修复工作,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一个有效手段。

    2 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概述

    2.1 漏洞概念

    在任何软件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根据安全策略进行一个安全域假定,也就是说这一域内所有的操作都是可控且安全的,但是如果违反了安全策略或者超出了这一安全域,软件运行则会变为未知且不可控的,而安全域在切换为非安全域的过程中,其触发点就是漏洞。通俗点说,漏洞就是指由于安全域设计不合理所形成的软件及系统破坏。正是由于这种漏洞的存在,使得计算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会被攻击者访问或破坏。一般来说,漏洞多数是被动的、静态的、可触发的。

    如果根据产生漏洞的原因来分类,则漏洞可以分为:输入验证错误、边界条件错误、缓冲区溢出错误、访问验证错误、意外条件错误、配置错误、竞争条件错误等其他错误。之所以出现漏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安全机制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正常问题,比如软件编程出错、安全机制规划不完善。由于信息系统中存在潜在错误这一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漏洞在信息系统中也是必然存在的。

    2.2 漏洞挖掘技术

    在通过漏洞攻击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漏洞挖掘、漏洞分析以及漏洞利用,由此可见漏洞挖掘属于后两个步骤的基础及前提,对网络攻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漏洞挖掘,主要是找寻漏洞,详细点说就是该领域专业人士使用各种综合应用工具以及技术尽最大可能找出软件中存在的潜在漏洞,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并不容易,这对于个人经验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漏洞挖掘技术又可以分为基于源代码漏洞挖掘技术以及基于目标代码漏洞挖掘技术。

    对于基于源码漏洞挖掘技术来说,获得源代码是我们工作的前提。一般针对一些开源项目,对其公布的源代码进行分析就能够获得漏洞,比如在Limix系统中,漏洞挖掘所采用的技术就是使用的这一技术。具体来说,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源代码审核技术,扫描软件源代码,并对一些不安全的内存操作以及安全函数使用进行语义检查,进而挖掘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其中,静态分析技术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机遇源代码漏洞挖掘技术。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很多商业软件源代码的获取比较困难,所以基于源代码漏洞挖掘技术往往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可以使用基于目标代码漏洞挖掘技术。这一技术是依靠分析目标码来实现的,其过程往往涉及到指令系统、编译器以及文件格式等很多方面,所以难度比较大。具体的步骤是先反汇编需要分析的二进制目标代码,在获取汇编代码之后再对其切面,也就是将一些关联密切而且有意义的代码汇聚在一起,使其复杂性降低,最后利用分析功能模块对其是否存在漏洞进行判断。

    3 当前漏洞挖掘技术分析

    当前漏洞挖掘技术主要包括已知漏洞检测以及位置漏洞补救这两种,其中前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但是还没有被发现的漏洞,在这方面主要又包括静态分析、动态检测、安全扫描以及手工分析这几种技术。其中,手工分析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安全分析人员对软件漏洞原理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对软件结构及功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而且即使满足了这两点要求,其依然会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基于此,以下将主要对静态分析以及动态检测进行分析。

    3.1 静态分析

    这种漏洞检测技术不需要对程序进行运行,而且在没有输入的条件下就可以发现程序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因此在程序编写阶段,通过静态漏洞挖掘技术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开发早期就消灭掉漏洞。不过人们在运用静态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误报。这一技术从本质上说是建立程序的一个状态模型,然后对程序如何完成状态转换进行分析,但是一个程序的状态空间是很大的,因此难以对所有的状态同时进行考虑,针对这种情况,对状态空间进行抽象是必不可免的,这就导致了程序部分信息的丢失。而我们为了提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则会损失一部分分析精度,一般来说,近似假设地方越多,则精度的损失也会越大,而误报也越容易发生。实际的工作中,分析工具可能会使用一些不稳妥的分析策略,这也会导致出现一些安全漏洞,为日后的软件运行埋下隐患。

    3.2 动态检测

    所谓动态检测,主要是在程序动态运行的时候对软件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这不仅要求被测试目标编译为可执行程序,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还要提供相应的输入。具体来说,动态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雕饰接口以及资源监视接口,来获得目标程序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运行数据及运行状态。在当前的动态检测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有数据流分析法以及环境错误注入法。

    这里首先分析环境错误注入法,它主要是故意将人为错误注入到软件运行环境中,然后利用程序的反应进行验证。一般情况下,编程的过程中程序员总是会假定其程序能够正常地运行于环境中,如果这种假定成立,那么其程序自然会正确的运行。不过由于程序运行的环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会受到很多主体的影响,比如一些恶意用户之类的,这会使程序员假定出现错误,也正因为此,环境中的错误会给程序造成多大地的影响,是判断程序健壮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环境错误注入法正是对软件系统可靠性及容错性进行判断的有效方法。

    至于数据流分析法,它在实现检测的时候需要数据流、执行流等信息,主要的原理是对各种参数、序列以及返回值等进行跟踪,然后经过对比分析,对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进行判断。

    3.3 动态检测以及静态分析的对比

    客观来说,静态分析以及动态检测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其中,静态分析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比较缺乏,因此难以实现动态测试细粒度的安全评估,无法对所有的安全漏洞都进行确定,所以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过其优势在于比较容易在开发过程中集成。至于动态检测,虽然其可信性以及精确性非常高,但是对于源代码的需求也非常高,而且不能够对漏洞及漏洞原因进行准确的定位,加之不容易保证代码覆盖率,因此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表1我们可以比较系统的对二者进行对比。

    4 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流程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种检测方法都是存在缺陷的,我们要想真正地做好漏洞挖掘工作,就必须要在漏洞挖掘的不同环节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及方法,这样才能将各种方法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弥补其存在的不足。一般来说,漏洞挖掘的流程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首先,初始化,这主要是将软件类型分类,将开源和非开源软件所使用的静态分析方法确定下来。

    其次,反汇编,这主要是载入需要分析的程序,然后通过反汇编操作,实现对二进制代码的反汇编,并确定代码中哪些属于可执行指令以及哪些属于数据。

    第三,过程抽象,能够识别可执行指令之后,可以把其分为表示函数或者过程的组。

    第四,特征模式扫描,对于开软软件,我们通过编译技术在编译期间或者代码扫描期间确定一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检查漏洞模型。至于非开源软件的静态分析,则可以通过之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对调用二进制文件的库函数等进行检查,得到漏洞验证代码。

    第五,验证漏洞特性,这主要是比较漏洞特征库以及疑似漏洞验证代码,并对其中是否含有恶意行为进行判断,得到检测报告。

    第六,注入错误环境,对需要注入的错误环境数据进行构造,并利用其干扰程序运行。

    第七,动态检测,系统自动地对程序所有函数序列以及特定函数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漏洞数目进行估算,得到检测报告。

    第八,检测评估,根据所得报告信息,确认它们共同提出的疑似漏洞,并对其他疑似漏洞进行下一步分析。

    最后,进入下一轮静态及动态检测环节。

    5 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测试平台的可扩展性以及通用性将越来越强,这是因为伴随着测试对象的增多,一个可扩展性及通用性比较强的平台对这一技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提升效果。具体来说,这种平台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能够产生多种格式并最好是有效的畸形测试数据;具有可定制以及独立的数据产生变异功能;具有可操作跟踪调试功能;能够对多模块之间的自动化运行进行很好的协调。

    其次,以fuzzing测试技术为例,由于在fuzzing测试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输入数据格式、程序状态转换的人工分析上。因此提高知识获取自动化程度对于提升测试效率非常有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多维测试用例生成技术。当前很多测试用例生成技术都是一维的,这容易使很多安全漏洞不能够被有效地检测出来。而如果使用多为测试用例生成技术虽然会拓宽其测试范围,但也容易导致状态爆炸问题,因此,多维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研究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同样,智能测试用例生成技术也是未来的一个重点。

    第四,测试效果评估技术,当前的很多测试使用代码覆盖率对测试效果进行评估,这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因此未来测试效果将从程序状态的覆盖率、测试数据的有效性以及输入边界测试的充分性等多个方面对测试效果进行评估。

    6 结束语

    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很宽泛的研究,本文限于篇幅,很多地方难以涉及并深入。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才能真正为信息数据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文伟平.软件安全漏洞挖掘的研究思路及发展趋势[J]. 信息网络安全. 2009(10).

    [2]迟强. 漏洞挖掘分析技术综述[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Z2).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 安全防护 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测评 软件测试

1 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能源格局的悄然变化以及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这一现代人造网络也发生着新的变化。由于能源需求节节攀升,新能源不断接入,电网规模日益扩大,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利用现代化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电网的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有效互联,大大提高了电网的智能程度。但在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化不断提高的同时,电网的安全运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因为庞大的电网规模增加了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而开放互联的结构增加的电网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也增加了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给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增加了难度。

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国家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遵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性测评包括二次安防整体安全、网络整体安全、交换/路由安全、防火墙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和数据管理安全共9个类别的测评内容,从不同的维度规定了电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标准。

在这些维度中,应用系统安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系统安全直接关系电力生产的安全,应用系统的缺陷完全可以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使用有效手段检测电力监控系统中的软件缺陷刻不容缓。如图1所示。

2 问题分析

软件缺陷是软件制品的属性,它通常是指程序中静态存在的所有与预期需求不符的问题。软件缺陷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影响包括:会导致系统意外宕机等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为恶意攻击者入侵及破坏系统提供通道。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电力安全生产的隐患。

目前的应用系统的安全测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缺乏安全性测评标准

目前,对国家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以及电力行业监管部门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规定中,对应用安全的检测内容尚不充分。应用安全的检测项目如图2所示,主要侧重于对软件身份鉴别、安全标记、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功能性测试,以及对软件的配置(如:用户口令的配置)等进行检查,但是对软件自身的缺陷、安全漏洞等未有明确的检测标准。

2.2 测评手段有限

对于软件功能的检查,除部分测评项目能够实地通过使用软件检查外,另一些测评项只能通过访谈系统管理员或查看系统设计文档来了解。但由于系统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不同、对系统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文档缺失、文档未及时更新等原因,软件真实的功能特性、安全特性通常难以获知。

2.3 现有软件测试工具无法直接应用于电力监控系统

在软件测试领域,动态测试是工业界已采用的成熟的软件测试手段。动态测试是指通过在抽样测试数据上运行程序来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以期发现程序缺陷。基于黑盒的渗透测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软件安全性检测方法,其实质就是动态测试。采用自动化工具对软件进行渗透测试可能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使系统CPU及内存负载过高;同时,由于动态测试直接应用于正在运行中的被测系统,可能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电力监控系统这种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系统,动态的自动化的测试手段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处于生产控制大区的应用系统,这会妨碍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动态测试方法并不适合于直接应用在电力监控系统中。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电力监控系统中的软件安全性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

3 软件测试技术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软件自动化测试,通常是指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这类测试一般不需要人干预。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缺陷的有效手段,按照是否需要执行程序,可以将软件测试方法分为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需要运行程序,它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生成测试用例、运行程序和验证程序运行结果三个核心内容。静态测试是指不执行程序而寻找程序代码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评估程序代码的过程。静态测试包括主要由人工进行的代码审查、代码走查、桌面检查以及主要由软件工具自动进行的静态分析。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静态测试方法的分析对象通常是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不需要运行程序,因此不会影响被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它能够覆盖所有的执行路径,但是由于方法本身的近似性,分析过程中会包含一些不可达的路径,而给测试带来一些误报。动态测试方法是通过向应用程序输入数据、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的方式来进行测试,因此测试的覆盖率与输入的测试集有关,通常无法覆盖程序中的所有执行路径,而使得程序中的一些漏洞无法被检测出来,给测试结果带来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在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应用软件测试技术,发现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3.1 搭建模拟环境,进行自动化的动态测试

由于对在线系统进行测试可能破坏电力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通过搭建模拟环境的方法,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进行测试。在测试环境中,可以使用自动的测试工具对应用进行安全性测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测试过程高效,人工干预较少,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中的漏洞。

渗透测试工具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动态测试工具,其原理是对于B\S架构的应用系统利用网页爬虫算法遍历网站的URL资源,识别每个URL的交互数据,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异并进行重放测试,根据返回结果判断安全问题。许多软件厂商都有针对各自技术研发出的渗透测试产品,如表1所示。

通过搭建模拟环境进行动态测试的方案,其缺点在于模拟环境可能与软件应用的真实环境存在差异,给测试结果带来影响,其差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不同: 测试环境中的数据通常与真实数据不同,例如测试环境中用户口令、用户权限分配等业务数据。

(2)软件配置不同:如软件运行的操作系统、中间件版本不同。

(3)硬件环境不同:由于成本等因素,在测试环境下,通常难以按照真实应用环境中的硬件设置进行部署,例如:数据的发送端通常用模拟软件代替。

这些差异都可能导致模拟环境中测试结果与真实环境下的测试结果的不同。另外,随着Web2.0的发展,AJAX、Webservice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的Web应用交互方式不再只通过URL进行交互,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所交互的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自动化工具可能无法适应这种交互方式,存在部分安全风险无法被自动工具检测到的情况,而导致漏报。因此,在实际测试中,还可以通过手工测试的方法,弥补自动测试的遗漏。

3.2 使用静态测试方法检测应用的源代码

通过静态检测应用的二进制代码或源代码,同样可以在不影响程序运行的情况下发现程序中的漏洞。

静态分析是在不运行软件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的过程,分析的对象可以是源代码或目标代码,甚至是程序文档。静态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其中基本的分析方法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等。控制流和数据流分析通常被用于程序缺陷检测、程序优化、程序安全性分析等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分析过程中对程序进行了一些抽象和近似,会导致分析结果不精确。例如路径的可达性分析:给定一条路径,判断是否有变量的初始取值,使得程序沿该路径执行。路径可达性分析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不可判定的问题,各种精度的数据流分析方法计算出的都是近似结果。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研究人员采用了数学上比较成熟的形式化方法,单独或与基本的程序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程序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模型检测、约束求解等。源代码分析工具如表2所示。

动态的程序分析技术通常从可执行程序开始,通过运行程序触发程序失效,通过可观察到的程序失效分析程序中的可疑代码,从而发现程序中的缺陷。动态分析能够利用程序的输入执行程序,获得更精确的结果。但它通常只分析对某一输入下的程序路径,而不能覆盖程序所有可能的执行情况。而静态程序分析,分析程序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分析范围更加全面,更容易发现不易覆盖的程序路径中的缺陷。

4 结论

电力监控系统对应用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将软件测试方法应用于这类系统,利用动态测试技术对模拟环境中的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利用静态测试技术对软件源代码进行测试,将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准确的发现电力监控系统中的缺陷,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力生产中软件缺陷导致的事故和不良后果,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钟清.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李小平,钟宏,丁俨.关于应用系统安全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02,11(2):198-202.

[3]王青.WU Shu-jian,李明树.软件缺陷预测技术[J].软件学报,2008,19(7):1565-1580.

[4]王升保.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研究及应用[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5]范渊.应用层等级保护测评工具应用实例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z1):127-131.

[6]张健,徐宝文.软件测试(专辑前言)[J].计算机学报,2011,34(6):951-952.

[7]潘古兵.Web应用程序渗透测试方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8]单锦辉,姜瑛,孙萍.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134-145.

[9]孟云秀,赵正旭.基于源代码分析的软件静态测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3,30(2):16-21.

[10]张健.精确的程序静态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8,31(9):1549-1553.

[11]安金霞,王国庆,李树芳.基于多维度覆盖率的软件测试动态评价方法[J].软件学报,2010.

[12]蒲石.Web安全渗透测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13]杨宇,张健.程序静态分析技术与工具[J].计算机科学,2004,31(2):171-174.

[14]林惠民,张文辉.模型检测:理论、方法与应用[J].电子学报,2002, 30(z1):1907-1912.

[15]严俊.基于约束求解的自动化软件测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7.

作者简介

伍晓泉(1984-),女,工学博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

第4篇

1.1企业工程师和软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软件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选择以学院教师为主,以专业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于软件企业工程师和软件技术专家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学活动,使得软件企业的工作理念、创新思维和企业文化很难被传播到软件学院的教学活动中,导致软件行业工程师和专家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容易导致软件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1.2校企合作中容易出现企业冷、学院一头热的情形

高职院校都希望软件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到软件技术的研发,以此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动手研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软件研发技术的特殊性和技术性,使得软件研发企业的研发项目的保密工作与学校的课程进度安排相矛盾,教学进度、学生的数量与保密性等问题的冲突使得多数软件企业不愿与软件专业教师、学生合作研发软件,导致校企合作关系很紧张。

1.3欠缺双师型的教师,教师素质不高

多数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教师往往一毕业就到学院来实习工作,由于缺乏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由学生直接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使得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往往照搬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尤其是无法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文化、经营理念带到教学实践中去。加上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没有增加企业锻炼的实践机会,使得教师缺乏对软件技术开发专业知识的有效更新。软件教师极少的外出培训机会使得软件技术教师无法与一些先进院校的老师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不利于教师专业技术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4软件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限

由于软件专业教师的授课任务往往比较繁重,使得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加上对科研项目的了解比较浅薄以及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申请程序的复杂,使得软件技术教师申请科研项目的数量少之又少。校企共建的核心课程不够使得教师对科研课题的来源和申请科研课题的流程缺乏相应的了解。校企共建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对提高软件专业学生的专业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软件技术开发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软件技术开发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现阶段校企共建的核心课程较少,这很难满足软件技术专业的创新发展。校企共建的软件研发核心课程力度较弱,使得软件课程只涉及到覆盖面较小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训方案。此外,软件专家参与的时间与机会以及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较少,使得软件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限。

2软件技术研发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高新聘请软件技术专家和企业工程师进行实践教学

聘请软件技术行业专家和软件企业的工程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加深刻地理解软件技术开发理论知识,深入感受软件研发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软件设计的文化创新理念,进而完善我国的软件开发流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的双赢目标。这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还有利于为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就业选择提供便利的条件。

2.2在校园内建立校办企业

在校园内,为了实现软件学院教师和聘请的软件技术开发工程师实现对软件企业的共同管理和高效经营,高校可以对外承接软件技术研发项目,构建新型校办软件开发企业。[2]对外承接软件项目所创收的利益,在减去基本成本后,将剩余的利益运用在完善教学设备,引进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科研项目的资助上,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工程师、专家的创造力和研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研发软件的创新潜力,为建立优秀的高校科研项目提供优越的条件,实现了产学合作方式的优化创新。

2.3提升软件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为了推动软件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软件项目的深入研发,定期对软件专业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技术培训,提升软件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推行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发研发热情,锻炼软件研发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既能够提高软件专业的教学水平,又能够丰富软件技术开发的专业知识,提高软件技术开发专业教师接受高校培训的覆盖率,进而使软件学院能够积极选拔优秀的教学骨干,增加专业教师接受国外培训的机会,创新高职院校软件开发的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模式,有效传递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开发方法和理念。为增加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提高软件技术开发教师的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优越条件。

2.4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

高校应当创设优越的软件专业建设环境,增加软件学生科学实践的机会,完善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软件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软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对学院教学水平的指标进行有效衡量,为提升软件公司的经营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软件专业教师还应当完善科研项目,增加教师培训、进修和出国的机会,为创设优秀的教学科研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当设计独具风格的校企核心课程,完善软件研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软件研发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教师、专家和学生充分有效的互动和合作。同时制定完善的软件技术专业授课计划和科学的课程标准,提供高质量的授课教案和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以共同发挥软件教师的创新潜能,实现软件企业元素和软件企业文化理念的充分融入社会实践,进而完善软件技术专业的产学人才培养模式。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大学城

在云龙新城总投资达30亿元,占地面积6 300亩的株洲市职业教育大学城正在兴建,预计在2012年全面建成。将入职教城办学的院校包括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共9所,总办学规模为学历教育6.5万人,年培训6.7万人。随着职教城的兴建,建设共享型的计算机技术实训基地也适时地提上了议程。其中,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将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为此,我们对基地建设的优越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定了实施方案。

1共享基地建设的优越性

把原来分散在市区各地的职业院校集中到职教城办学,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科学的、必要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整合实训资源,节约实训成本

上述9所院校基本上都建有专门的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信息技术系软件技术实训和教学需要,先后拨款150余万元用于购买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等,建设了软件开发、多媒体和网络3个软件技术实训室,配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他院校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就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通过对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设备的整合,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1.2优化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水平

各院校原有的实训基地,由于师资和经费的限制,至使设备的档次和训练的水平难以提高。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可以将实施同一实训任务的师资、设备、资金集中在一所院校,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从而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水平。

1.3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工学结合

株洲是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本市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工业型企业以及配套服务公司。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缺乏一个为这些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媒介或平台。一方面,企业有软件开发、软件培训的需求,却苦于找不到承接业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学校因师资力量较薄弱和设备档次较低无法将教学实训、应用课题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师资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为企业服务中促进工学结合。

1.4适应市场需要,服务经济发展

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世界软件产业从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10%~20%的增长率,200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产值已接近5 000亿美元,期中软件产品总销售额达1 750亿美元。在全球软件市场中,亚太地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际计算机产业结构已从以硬件为核心向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过渡。我国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必须迅速发展软件技术,培养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这也要求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2共享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株洲职教城区域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2.1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发展软件产业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是以每年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796亿人民币,2002年软件产业销售额为900亿人民币,到2009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 775亿人民币。为了加快软件产业,国家在2007年4月相继出台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及环境建设,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职教城建设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

2.2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为了发展软件产业,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扶持,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吸引和培养政策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株洲,发展软件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株洲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制定了包括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软件专项基金扶持政策等等软件产业政策,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

2.3方便院校资源共享

株洲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的首要任务是为城内各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原来9院校分散在全市各地,地理上的距离使得资源很难共享。入驻职教城后,9院校相互毗邻,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仅有利于提高各院校软件专业实训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使用共享资源就像使用本院校资源一样方便,因此深受欢迎。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面向职教城内各兄弟院校开放的同时,还可以向职教城外的学校、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开放。我们充分发掘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技术服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软件研发等方面的潜能,使社会方方面面共同使用,以发挥最大效益,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2.4具备良好建设基础

由于是在9院校原有软件技术实训室基础上建设,有人才,有设备,有经验。各学院的大部分实训教师参与过基地建设的招标、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各个环节,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非常熟悉。作为共享型实训基地虽然跟原有的软件实训基地有所不同,但基地建设的流程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功能要求更高,由于原有设备可以利用,不必全部重新购置,节省了部分资金。

3共享基地建设规划

3.1基地功能定位

基地建好后,不仅要满足职教城内软件实践教学、培训和研发的需要;还要成为长株潭区域中小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纽带,并发挥更强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2基地总体规模

目前9所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学生总计2 500 人左右,以这个人数做为基准,我们设定职教城内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 2 500人,年培训教育2 500人,年总体规模为5 000人。

3.3基地建设实施

3.3.1组建专业的建设队伍

基地建设采用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协作企业和协作院校参加的建设模式。首先由上述三方共同推出专业人才组成建设委员会,然后专业委员会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并制定工作章程。

3.3.2拟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根据基地的教学、培训和研发功能,以及高职软件技术行业的培养方向,在基地的总体规划上,基地拟建设5个实训区,具体情况如下:1) .NET技术实训区用于.NET技术的教学与培训;2) Java技术实训区用于Java技术的教学与培训;3)嵌入式软件技术实训区用于嵌入式软件技术的教学与培训;4)软件研发区用于软件研发;5)软件测试区用于软件测试。

前三个实训区负责全日制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社会各种层次人才的培训。在实训室的设计上应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训中既能实现教学,又能实现实践。硬件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设备等。软件应安装.NET软件、数据库、Windows操作系统等。每个实训室应能容纳学生50人左右,每个实训区总体上应能满足500名学生同时学习。

后两个实训区承接社会、企业的项目在该区进行研发和测试,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纽带。在规模上每个区应能满足500人同时投入工作。

3.3.3筹措足够的建设经费

基地需要一栋实训大楼,安装2 500台计算机,30个投影仪,加上一些设备,设备总投资约1 500万人民币。基地设备采用分批建设的方案,优先建设主要的和急需的部分,以后根据需要逐步完善,直至最后形成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可先整合协办院校和企业的现有设备,不足再酌情购置。购买设备的资金可多渠道筹措:职教城院校自筹;申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委软件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申请株洲市政府在职教城的专项建设资金中划拨;通过跟企业合作和争取社会捐赠[1]。

3.3.4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为了保证基地高效运行,在基地成立一个软件管理中心,中心设一名主任、若干名副主任,配备一批实训教师。中心主任、副主任在职教城内院校中产生或面向社会聘任,主要负责共享基地的日常管理经营。实训教师主要从9院校原有软件实训教师中挑选,同时在协作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实训教师负责实训的指导、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实训质量评价[2]。

3.3.5拟定科学的管理规章

在基地的管理运行上,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3]。

4结语

共享基地的建设方案为职教城共享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共享基地的建成必将有利于提升职教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的软件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旭. 论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18-19.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大数据;应用类型;研究

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也深入研究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大数据,所以,将大数据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大数据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类型

从目前来看,大数据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虚拟化技术;第二,云储存技术;第三,信息安全技术。

2.1虚拟化技术

所谓虚拟化技术,实则就是对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内存等实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该技术有利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近些年来,虚拟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虚拟化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省了物力,对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很大帮助。

2.2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是由多个存储单元构成的,它与多种技术和功能相融合。与传统的存储模式相比较而言,云存储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束缚,还能够实现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的存储与处理。与此同时,云存储的容量也比传统的存储容量大很多,并且容量分配不再受物理硬盘的限制,易于人们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3信息安全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任何数据之间都有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各个数据之间相互影响,可以说一个极不重要的数据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局,这必然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信息安全技术必须成为计算机软件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人们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提高信息可信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安全技术的融入,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领域

3.1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商业运营领域的应用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商业运营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供运营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对运营人员的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这样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以企业的用户信息运营为例,运营人员可以借助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媒体,构建一个实时的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个实时的信息共享平台上,管理人员可以获取到每个用户的基本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继续保持住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而更好的服务质量显然是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支撑的。有了技术支持,后续的服务才会越来越好,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3.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应用

当前,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在信息通信领域中,通过IBMSPSS预测分析软件的应用,不仅能够准确分析商业信息,还能够极大程度地稳固用户来源。与此同时,XO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IBMSPSS预测分析软件相比较而言,XO技术的功能更加完善,其可以合理评估用户的发展行为,有效把握用户的工作行为表现,以此来确保用户的使用效果。

3.3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企业信息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网络非法销售、用户信息泄露、欺诈以及工作人员非正常流动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提供了支持。在分析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信息管理之后,其发现了一种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SEMMA方法论。SEMMA方法论主要包含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Sample(抽样);第二部分Explore(开发);第三部分是Modify(修改);第四部分是Model(模型);第五部分是Assess(评估)。在实施SEMMA方法论的应用流程之后,管理人员能够获取数据挖掘的新数据,从而研发更有成效的技术,进而为企业新型运作模式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就目前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想学的任何知识与技能。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第7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行业需求;培养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与经济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专业,在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下,大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但并没有改变当前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调研与分析,所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造成人才供需没有完成有效的对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指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为解决这一现状提供理论支持。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较为缓慢,时间跨度较长,随着国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行业的投入,各高职院校顺应社会需求,广泛开设有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解决社会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步入了平衡发展期。但随着软件行业相关新兴技术的出现,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出现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领域的人数不多,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人才供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前各高职学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思路,按行业标准开设相关课程,并引入新兴理论和技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有助于推動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偏低。高职院校教师在项目实践经历、行业领域标准等方向不够,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愿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另外,每年新进教师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缺乏项目实践经历,不能了解软件开发全流程及开发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通过是把知识点讲授完即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次,实验实训室设备缺乏、管理较差。多数学校都建立有专门的软件实验实训室,安装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等,但在设备的更新换代、机房管理上还欠缺,现在的开发工具对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设备响应慢、软件调试时间长,导致学生上机时间、项目开发时间不够。另外,机房的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软件冲突、设备无法使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再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对软件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企业在承接的项目上对编程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未与社会需求进行同步,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很难适应企业需求,无法达到企业项目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状。

3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水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可借助国家师资培训计划项目、引入项目教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项目等手段提高教师软件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对于参与这些培训或实践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同时,引入具有工程能力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到校任教,开展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讲座,对学生软件知识掌握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第二,更新实验实训场所,加强管理。根据软件行业领域分别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如基础程序设计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网页设计实验室、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等,在建设时根据实验室性质和应达到的硬件配置要求进行设备采购,保证至少在三年之内不会被淘汰。同时,对实验室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包括系统与软件管理、设备管理、卫生管理等,营造干净、清爽的学生实验实训室。

第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修订人才培养规格。每年对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进行修订,对企业及软件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项目需要哪些技能才能完成,根据调研结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引入校外课堂让学生接触软件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第四,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利用课程小项目、毕业设计大项目的原则提高学生软件开发与实践能力,将每门课程的考核采用项目化形式进行考核,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项目过程中的能力,同时在大三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全流程考察指标体系,全面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行业不断发展,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只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规格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要对师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整体综合素质,尽快掌握新技术、新工具及新理论,紧跟行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磊.浅淡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现状和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09):95-96. 

[2] 贺芬.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2):251. 

[3]申海伟.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资讯,2017,15(20):247+249. 

[4]吕丽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83. 

[5]陈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02):77-80. 

第8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软件工程;技术分析

1大数据时代概述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时代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将大数据通俗地理解成数量极其庞大的数据信息,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次伟大变革,而且对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信息数据收集既是从事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元素,更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最原始依据。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数据信息,同时也对其更好地应用这些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大量先进的软件技术人员,领悟大数据时代的真正内涵,并将大数据时代的精髓更好地运用到技术分析中去[1]。

2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分析

进入互联网阶段,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当前情况下,与大数据有关计算机软件技术包含虚拟化技术(VirtualReality,VR)和云储存技术,VR技术能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云储存技术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储存效率。大数据技术同时具备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软件工程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收集整理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剔除数据信息对软件分析的不良影响,更要能利用大数据不断创新思路。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软件工程技术水平来说,要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更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让软件工程技术工作提到更高的台阶[2]。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软件工程技术分析

3.1软件工程技术分析全新思路及方法

在软件工程技术分析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思想与设计方法,对软件工程技术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时代是进步和发展的,软件工程技术者也要用发展的思维模式对待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软件工程技术工作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探求更符合时代特色的软件开发思想和理念。首先,根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处理的特殊形式,考虑如何更好地开发出更能支持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逐步形成独特的面向大数据的软件工程技术思想,使用适应于大数据时代特点的软件工程技术方法。其次,在软件工程技术工作过程中,技术人员会接触到很多软件过程数据,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大数据的特点,所以软件技术人员应该认真分析数据的特征,找出有利用价值的数据群,并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数据,力求在探求的过程中发现可能的软件工程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软件工程技术的工作中去,这样反复不断地分析思想及方法的更新,会促进技术人员逐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工程技术分析方法,其正是适用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宝贵的软件工程技术分析方法[3]。

3.2软件工程技术需要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对于软件工程技术分析而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手段比较单一,技术分析工具比较简单,这些手段及工具适用于比较单纯的分析对象,但是对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处理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尤其对于大交汇数据的处理,不能做到全面研究,因此软件工程技术仍然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鉴于现代社会生产及生活特点,大数据的范围包罗万象,大数据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生产企业或消费者个人在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交易数据,还包含消费者在各类交易媒介中产生的大交汇数据,诸如美团、支付宝等各类网络终端或POS机、手机APP等移动终端中的大交汇数据。在这些数据中,交易数据通常情况下属于结构化的数据,软件开发者们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可以运用传统的设计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完成。但是大交汇数据一般状况下属于半结构化甚至有些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软件开发者如果单纯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将无法完整地处理这些数据,不论是从存储和管理方面,还是从更高层次的分析和应用层面,都要求软件技术人员运用诸如云计算技术等新的手段及技术工具。与此同时,由于大数据具有涉及范围广、数据纷繁复杂的特点,软件技术者必须具备将大数据并行分析的能力,并能从中挖掘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能准确地认识到传统数据挖掘手段单点式挖掘依存性高、实时性差等不足,探寻针对大数据分布式存储特点的数据处理方法,增强自身对快速变化的数据实时处理的能力。

3.3软件工程技术需要全新的需求分析方式

从理论上讲,软件工程技术分析基本思路:软件工程技术分析首要的工作即是进行严谨的需求分析,深刻理解软件需求者的真正需求,根据需求确定要技术分析的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需求。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及交付使用等其他重要工作。但是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技术的先决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软件设计最终能否成功交付。传统的需求分析方式,一般是采用与软件需求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或者对大众需求者进行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软件工程人员通过内部成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讨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技术人员会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因此必然会经历较长的过程,消耗较长的时间,使得软件设计的时效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时代数据繁杂瞬息万变的特点要求必须加快软件工程技术分析结果的推出进程,而且要满足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要求,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用户的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完成相应的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并在测试的过程中用同样的方式收集测试用户的反馈,对反馈意见归纳分析,运用到软件系统的优化工作中,使得设计产品迅速得到完善。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想要获取广大软件需求者的真正需求,并不需要需求者面对面直接参与,毕竟这种形式能参与的需求者并不会太多,甚至有时不具有代表性,软件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可以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更大程度地了解受众人群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手段,通过对需求者一系列的网上活动来获取更加有价值的需求。总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软件工程技术需求分析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引起软件设计思维方式以及设计流程的变革[4]。

3.4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有适合时代特色的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

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一定要围绕时代特点来开展,因此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是应该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时代的变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需要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旨在培养和加强人员的实践创新能力。软件工程技术需要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模式,更需要不断向技术人员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专业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刻不容缓,要想做好设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必须制定出符合大数据时代特点的专业培养方案,并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培养方案为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培养方向和目标,而雄厚的师资力量更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确保了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知识的先进性和专业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论是从软件工程技术思想和设计方法方面,还是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上,以及需求分析方式上的转变方面,都要在软件工程技术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也给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尤为重要,要一切以大数据时代特点为理论依据,才会使培养方案更具时代特色,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硬件方面,一批拥有过硬技术本领的师资队伍的组建,是培养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有力保证,同时用于实训的实验平台的建设也要能跟上培养方案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为软件工程技术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软件工程技术要依托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优化设计模式,主要体现在:全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全新的技术手段和设计工具、全新的需求分析方式以及适合时代特色的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抓住大数据时代机遇,并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合理有序地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是软件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清,李兵,马于涛,等.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关键技术[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4(3):8-18.

[2]周明辉,郭长国.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工程新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4(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