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区调研报告

小区调研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6:00: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区调研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区调研报告

第1篇

一、我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区共有各类物业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105个,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成入住的小区46个(包括各类家属院,不包括军产),占44%;九十年代后,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开发建设而成的小区59个,占56%。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79个,占居住小区的75%;成立业主大会的小区11个,占实行物业管理小区的14%。全区共有物业管理企业68家,其中在我区登记注册的44家,在外区注册的24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目前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内多种管理形式并存,既有商品房、承租房、房改房、拆迁房,还有康居房及单位直管楼等。

总体看,我区物业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业管理市场处于发育初级阶段。目前仍然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占25%;抽样调查问卷显示,未收取物业费的小区占33%。同时,近年来我区部分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获奖,物业管理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二是物业管理总体水平偏低。统计数据显示,与北京市整体水平相比,我区辖区内注册登记的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少、规模比较小,资质等级偏低等;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三是物业管理行业监管体制基本建立,2005年8月以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物业管理规范化活动,积极探索社区物业管理自治方式,开展物业管理试点工作,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了我区物业管理行业政府监管的工作力度。

二、我区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积极推进通过公开招投标选聘前期物业管理企业,着力搭建社区自治的新型组织平台,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由于体制、观念、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区物业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开发商遗留问题严重。开发商遗留问题严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区也不例外。问题主要包括变更规划、配套设施不落实、房屋及附属设备质量不合格等等。这些问题遗留到物业管理阶段并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矛盾集中到物业公司身上,据调查问卷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小区物业公司没有尽到管理责任,69%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小区技防措施不健全。

2.物业管理公司定位不准确。我区现有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资质等级低,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偏低,经营管理理念陈旧,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区登记注册的44家物业管理企业中,按资质分类,一级资质仅有2家,二级资质也只有3家,三级资质39家,与全市整体水平比较相差太远;按照性质分,24家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17家由单位后勤部门转制而来,2家是直管公房房管所改制企业,这些物业公司受计划经济企业体制的影响比较深,有些企业甚至仍按照事业单位方式运作,以管理者自居,服务意识差;有些企业低水平服务、高标准收费,甚至出现乱收费;有些企业错误认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门槛低,缺少对员工的培训和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造成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些企业不经业主同意,擅自经营物业共用部位,侵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3.部分业主观念陈旧且缺乏组织性。我区部分居住人群收入水平不高,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理解尚未到位,不愿意按照目前价格享受较为全面的物业管理服务。业主普遍存在维权意识强烈而责任意识淡薄,经常出现业利滥用现象。据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的受访者对《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很了解,不了解的多达37%;71%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有关房产权利方面的规定。

业主相互不熟悉,往往出现“谁都可以牵头成立业主大会,但谁都无法真正成立业主大会”的无序局面,业主委员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据调查问卷显示,78%的受访者所居住的社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当居住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多人倾向于选择通过居委会维权;87%的受访者认为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好,居委会作用发挥好。

4.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物业与园林、环卫、公安、交通、市政等管理部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责划分和相互配合的问题,有些是行政监管关系,有些是业务合作关系。目前,我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关系还未理顺,责权利的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开发商、物业企业、业主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责被人为地转嫁到了物业公司,使物业公司客观上既承担一个企业的责任,又承担着部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等等。

三、关于加强我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

石景山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物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物业管理模式。通过此次调研,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推广物业管理企业前期介入。物业管理企业前期介入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正式接管物业之前就参与物业管理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销售—管理”等过程。这样有利于避免开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配套方面出现后期物业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开发商遗留问题对物业管理的隐患,有助于形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及业主和谐相处,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政策、资金、管理以及技术手段等多方面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加强引导,推进我区物业管理企业前期介入工作。

2.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作用。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协调利益冲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协会应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摸清行业基本状况,研究行业发展理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反映企业合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形成行业的凝聚力;正确引导舆论宣传,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形成在职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3.推动各方思想观念转变。在对开发商诚信考核中,要增加其开发小区物业管理好坏的考评,使其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建管衔接;行业主管部门要改变姿态,充分利用全方位的媒体手段主动宣传物业管理的必要性,积极推行我区一些社区典型做法,如七星园小区,引导广大业主维好权、用好权、尽好责;物业管理公司应抛弃行政管理的方式,加大对业主的情感投入,与业主建立良性互动,用更好的服务取得业主理解和配合,同时要像首钢物业公司一样积极向外寻求发展机会,过度期采取两种体制并存的运做模式。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组织应组织成立物业调解协调机构,继续完善社区党委、居委会、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四方自治组织的联动议事平台,理顺物业管理体系,建立基层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业主大会组建工作。

4.探索我区物业分类管理模式。我区物业管理有特殊性,应针对居住小区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物业管理模式。对于一些老旧小区来说,由于观念限制和硬件条件的制约,让居民出钱引入物业公司很难行得通。对这类长期以来欠账较多的老旧小区,政府有关部门及产权单位应加强资金的合理投入,探索规范的物业管理以外的新形式,如充分延伸居民委员会、房管所的作用,或发动群众建立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力求用比较低的成本解决物业管理的基本需要问题。对于新建商品房小区,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约束,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逐步打造代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物业管理企业品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5.大力提高居民区自治水平。物业管理处于发展时期,配套政策尚不健全,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采用法律手段。而社会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调整,就有可能陷入无法缓解的对立困境。因此,在我区物业管理中,要将乡规民约纳入法治体系,通过规划居民区建设的内容,完善乡规民约,提高居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在正确行使民利的基础上,承担民主管理的责任。建议选择部分小区先行试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剖析居民区中缺乏公德的表现,针对性地建立乡规民约,培育一批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楼等品牌项目,坚决反对在居民区生活中地极端个人主义等自私自利现象,大力提升小区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水准。

6.提高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物业公司应结合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自己品牌,要通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内部应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应充分利用自动化设施,加大管理智能化的科技含量,更有效地实施各项管理服务。要从日常检查、客户交流、业主满意度调查、管理费收缴、相关信息反馈等方面了解物业服务是否满足业主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建立ISO9001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第2篇

一、 我县物业管理工作的现状

㈠小区以及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我县已有物业管理企业入驻的小区仅7个,基本上都是新建的住宅小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户数约5300户,其余多为社区居委会管理或由住户自请环卫工清扫。已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仅有2个,分别是“星光名庭”和“圳业太阳城”。

物业管理企业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县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有3家,均为三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入驻我县小区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有5家。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不到 100人。其中持有各类上岗证的不到30人。

㈡居住小区的特点

1、小区档次差距大。从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方面看,既有新建的设施齐全、绿地率高的高标准小区,也有早期开发的设施不完善、甚至是脏乱差的小区。从物业管理费收缴率方面看,收缴率高的“丽景花城”达到90%,而收缴率低的桂杨新贤城只有40%。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方面看,有0.2元/月/平方米到0.4元/月/平方米不等。

2、小区遗留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我县居住小区较为分散,遗留问题多。有的小区基础设施差,配套不齐全;有的小区建设规模小,相关手续不完备;还有许多小区是敞开式的,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成物业纠纷主因。在物业纠纷投诉中,有相当数量是业主投诉个别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而引发的。有的开发商未严格按规范和规划要求配套相应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或将配套设施等共有产权挪作经营使用。如绿化不到位、安防设施不到位、公共车棚(位)少、休闲公建设施少等。有的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后,小区公共设施和部位施工监管不到位。有的因工程施工质量遗留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2、物业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承担小区物业行业管理职责的是县房管局,但这只是一种行业指导性的工作,按照县政府办转发的《关于明确物业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的要求,相关乡镇、居委会应设立物业管理专职人员,但我县至今尚未落实到位。因此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工作,以及对辖区内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等方面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物业管理涉及到房管、城建、物价、供电、供水、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有时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仅靠房管部门难以协调各方,容易造成物业纠纷投诉率高、调解率低的局面。

3、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难且运作不规范。一是部分小区开发期较长,小区内物业管理区域难以确定,造成业主大会迟迟不能召开。二是部分小区规模较大、业主户数较多且相互之间大多又不熟悉,组织业主进行选举、决策等事务存在较大难度。三是业主参与意识不强,业主委员会组成复杂、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有能力、有名望、善协调”的组织者。四是有些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运作不够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仅有的二个业主委员会均或多或少存在要求物业公司提供工作经费的问题。五是有的业主委会成立之初比较迫切,而成立后遇到困难与矛盾就撒手不管,如太阳城业主委员会。

4、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率低。造成收费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低收入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业主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发居民不满情绪而影响交费。四是商住混合小区收费难,如太阳城小区。五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5、物业管理服务行为不规范。我县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和培训没有跟上,普遍存在着聘用人员未取得相关物业管理上岗证就上岗的现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服务质量差。

6、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维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我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造的住宅楼,当时受条件限制,在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不够规范,存在小区配套不齐全、绿地面积小、停车位不足、环境脏乱差、房屋立面破损严重等问题。这些旧住宅小区目前尚无法开展物业管理,基本是由社区居委会代管。这些住宅建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广大业主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调研组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

1、要完善物业管理源头监管。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物业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物业管理矛盾纠纷。一是县工商、建设等部门应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明确规定前期和后期物业管理服务中的服务范畴、服务标准、合同期限、服务费用,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行为。二是建设主管部门应按照物业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在房地产规划设计图纸审批时明确物业共有部位、共同设施使用功能,防止开发商、物业公司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有部分、共用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引发矛盾纠纷。在组织验收时,应配合有关单位将小区各类管道工程(含地下管道隐蔽工程)列入验收内容。

2、要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物业管理体制要求,完善和规范物业管理行政管理体系,相关乡镇应设立物业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乡镇、居委会的物业管理队伍组织建设。其次,要根据“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县、乡镇、居委会的职责分工,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居委会对辖区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作用。第三,要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县、乡镇、居委会、房管等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探索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物业企业、业主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缴交、保存与使用的新型工作方法,确保专项维修基金的足额归集和合理使用。

3、要深化物业管理法规宣教。运用互联网、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江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成员和业主代表的教育培训,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依法履职;促使物业管理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管理,更好地为业主提供服务;增强广大业主的物业管理法律意识和消费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搞好物业管理不单是物业企业、政府、居委会的事情,而且是需要全体业主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工作。

4、要强化物业管理指导监督。一方面,县政府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主动介入,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小区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帮助的力度,促进业主大会召开,业主委员会建立并有效开展工作。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指导与日常监管。对于业主委员会所需工作经费,应指导其通过业主大会规约来收取,杜绝向物业公司直接索取的现象。另一方面,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各司其职,强化日常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物业服务违法行为和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尽快解决业主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巡查,对管理水平低、信用等级差、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降低甚至取消其在本县辖区内从事物业管理的资格,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再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尽快形成“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努力营造物业管理企业崇尚优质服务、业主自觉按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的和谐氛围。同时,按物业服务等级标准逐步提高我县物业收费标准、提升物业管理档次,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的新内容,真正实现物业管理的双向选择。

第3篇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临时占道经营现象较严重

一些临时摊点以卖早点和烧烤为主,在早中晚时间段出现,基本上城区每个学校都存在此种现象,影响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

(二)商铺出店经营较普遍

学校周边甚至学校自身出租店面多以卖文具为主,兼带卖些食品,最为突出,集中在放学阶段出店经营,学生购买物品时人流突然聚集,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

(三)环境卫生在上学和放学时段脏乱差较突出

一些临时摊点不采取任何垃圾收集措施,学生吃后垃圾随产随丢,污染路面,因人流集中,清扫保洁难度较大,致使环境卫生脏乱现象突出。其中,烧烤摊产生的油烟污染和垃圾污染最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城管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今年来开展了3次专项整治,采取了错时上班,定点值守等办法,取缔违章35户次,处罚违章21人次,规范占道经营110户次,但从整治后的环境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摊点流动性强。摊贩一般是利用早中晚这个时间段,和城管人员打“游击战”,管理有困难。

二是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对于学校周边环境有多个管理部门,如交警、环保、卫监、药监、城管等部门,但各部门未形成联合机制,执法力度不够。

三是学校的宣传教育流于形式。一些摊贩之所以愿意到学样周边摆摊设点,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市场,有其生存的空间,而购买者以学生为主,学校有宣传教育,但没有出台有效措施。

四是“门前三包”管理不到位。学校未真正履行“门前三包”职责。多数学校对门前一些占道经营现象置若罔闻。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要求学生不得在学校周边购买那些卫生得不到保证的食品,并讲究卫生,不随地乱丢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是学校切实要履行“门前三包”职责,要慎重选择店面的承租业主,同时利用门卫或安排值班老师负责门前一定范围的环境卫生管理。

第4篇

为巩固提升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建设成效,力争80%以上的学校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学校教育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要求配备),对目前各地教育装备情况进行摸底和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类,找出学校在教育装备环节中的薄弱之处,更好地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013年8月29日,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下发《关于转发无锡市中小学教育装备Ⅰ类实用标准和自查表的通知》,自查内容包括实验室、音乐美术室、图书资料室、体育场地设施和信息技术装备等5个方面。要求各校组织专门人员对学校装备情况认真进行自查,填写自查表。进入本次自查的小学有16所(含甘露学校,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学校有14所(含甘露学校,甘露学校中小学共用部分设备),高中学校有3所,共计33所学校。经过对部分学校实地走访和与有关学校多次联系之后,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对自查表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研究。考虑到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实践阵地之一,其与师资、实验室并列为学校的三大支柱,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办学条件,本文选取图书馆建设为例进行研究。

二、标准依据

无锡市中小学教育装备Ⅰ类实用标准中,图书馆建设包括生均图书、年生均增新书、工具书、报刊种类、馆舍总面积、电脑管理系统、管理人员等项目。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不同,各项目的建设标准也不同(见表1)。

表1 无锡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Ⅰ类实用(简明)标准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各校自查表汇总的数据和学校实地走访摸到的情况,我们把要分析的问题分成馆舍总面积、藏书量、工具书和报刊种类、管理软件和人员配备五大类。一是馆舍面积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新老校舍学校之间的差异,达标率为57.6%。二是部分学校在生均图书和年生均增新书指标上达不到要求,达标率是69.7%。三是工具书和报刊种类上还有学校不达标,达标率为78.8%。四是图书馆管理软件品牌较多,根据统计共有10个,这种配置不利于各图书馆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五是人员配备,每个图书馆均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达标率为60.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还存在馆舍面积不足、藏书结构不合理、图书管理软件品种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

充裕的经费投入是建设好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保障。一是各校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二是要在自查的基础上对照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Ⅰ类标准进一步梳理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列出缺项,对缺项进行资金预估工作。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装备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使用出台有关政策,要求教育技术装备购置费不低于教育事业费的8%,并在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各项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更新和易损易耗品的补充。

2.做好改建计划

馆合面积属于硬性指标,场馆面积未达标的学校较多,说明一些学校当初在建设的时候,参照标准定得过低,导致后来无法改造。一些老校舍学校,要把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列入学校校舍改造计划之中,对馆舍面积、整体装修、配套设施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场所。

3.优化图书结构

科学选购图书是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基本手段。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一直是中小学图书馆选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新图书的购买,实现新旧图书配备结构合理;二是征集师生意见,图书管理员把出版社的图书目录下发给教师和学生,让他们根据需要选订,也可以组织部分有经验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现场采购;三是增加报刊种类和工具书的征订;四是适当配置数字图书;五是做好书箱剔旧工作。学校要组织力量认真清理图书,对不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尤其是破旧书籍、盗版书籍、不良书籍,该销毁的要销毁,该封存入库的要封存入库,要分批分期补充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新书。

4.配备管理软件

建议全区各图书馆统一配备同一品牌的管理软件,通过创建一个“云” 模式下的开放、协作、互动、实时、高效的新型中小学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打破目前各校图书馆管理软件参差不齐、数据孤立,上级主管部门无法了解各校管理情况的现状,将全区范围内纸质图书、期刊、数字图书的管理集中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动态实现区域内纸质图书、期刊、数字图书的联合编目、日常流通、查询检索、配备指导、在线预约、下载借阅、馆际互借等功能。

5.加强业务培训

我区对各校图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是“人员配备齐,人员不变化,要求能达标,待遇能落实”。提高图书管理员服务质量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图书业务培训。一是组织区级培训,利用重新组建新一届图书中心组的机会,把熟悉图书馆管理业务(分类、编目、读者服务等)的人员吸纳进新一届中心组,利用图书中心组的力量,每学期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主题,定期举办区级培训活动。二是以“内部导师制”为平台提升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一些图书管理员由于入门时间短,业务能力差,短期培训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但实际操作的特殊问题难以解决。通过选拔那些富有经验、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资深管理人员作为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和支持,使其快速熟悉图书管理业务,缩短从新手变成骨干的周期。三是充分利用QQ群开展网上交流,定期进行交流以解决同类学校中带有共性的问题。

四、结束语

今后,我区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队伍,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学校图书馆按标配置、运转正常、使用充分,使图书馆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恩德 .补长教育装备短板 发展体育艺术装备[J].浙江教育技术,2011(6):58-60.

[2] 朱婕.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影响及促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43-44.

第5篇

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向社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并被看成一个统帅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们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看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发起,联合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和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共同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长问卷调研工作。受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承担了此项调研的问卷设计和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想了解中小学校(园)长对中国教育学会的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缺乏性、培养落实问题等的认识和实践情况。通过对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并为中小学幼儿园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调研问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调研对象的性别、学段、任职年限、所在省市等。

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九大核心素养的认识,包括重要性、缺乏性以及落实的难易度等。

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和打算。

三、调研方法与过程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网络问卷调研的形式。被调查者可以在台式电脑或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上完成调研问卷。

(二)抽样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四个省市抽取330名校长参与调研。

(三)调研过程

5月中旬~6月中旬完成调查问卷设计,做好网络调查平台的准备工作。

6月下旬~7月底在四个省市开展网络问卷调研工作。

8月汇总调研数据,统计调研数据。

9月撰写调研报告初稿,讨论、修改并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校长对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

1.社会责任、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是校长认为最重要的前四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限定校长最多选三项对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养,结果显示:

总体来说,校长认为最重要的前四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别是社会责任(77.0%)、身心健康(59.1%)、学会学习(39.%)和实践创新(36.4%)。后面依次为:人文底蕴(30.9%)、科学精神(24.5%)、国家认同(21.5%)、审美情趣(6.1%)和国际理解(3.9%)。

【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见,校长的认识与国家的要求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国际理解和审美情趣的比例都非常低,表明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中,校长还没有将国际理解教育和审美情趣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男女校长在前三项最重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排序方面基本相同,均为社会责任、身心健康和学会学习。女校长认为身心健康和人文底蕴两大素养的重要性要显著高于男校长的比例,男校长在学会学习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要高于女校长。

在九大素养重要性排序中,小学和初中校长基本一致。各学段校长均将社会责任和身心健康列为最具重要性的上睢T谘Щ嵫习素养的重要性选择比例中,初中校长高于小学校长,小学校长高于高中校长。高中校长认为人文底蕴比学会学习更重要。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素养方面,高中校长最重视,在社会责任、身心健康和学习素养方面,初中校长最重视。小学校长在实践创新、国家认同方面比初中和高中都重视。

2.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是校长认为最缺乏的前四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九大核心素养中,限定校长最多选三项学生最缺乏的核心素养,结果显示:

总体来说,校长认为最缺乏的前四项核心素养分别为社会责任(64.5%)、实践创新(59.4%)、科学精神(33.6%)和人文底蕴(33.3%)。后面依次为国际理解(26.4%)、学会学习(23.6%)、审美情趣(22.7%)、国家认同(20.3%)和身心健康(14.5%)。

【分析】

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被校长列为学生最缺乏的前两项核心素养,这个看法与国家的看法基本一致。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明确提出,“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而身心健康则被校长列为学生最不缺乏的一项核心素养。这说明校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同时被男女校长列为前两项最缺乏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但是,女校长认为实践创新是最缺乏的核心素养,男校长认为社会责任是最缺乏的核心素养。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方面,女校长认为学生更缺乏科学精神,男校长认为学生更缺乏人文底蕴。在国际理解和审美情趣方面,认为最缺乏的男校长比例高于女校长。

总体看来,在七项核心素养方面,高中校长选择最缺乏的比例都是最高的,显示出高中校长对学生发展成效最不满意。初中校长认为最缺乏的比例有6项高于小学,显示出高中校长和初中校长对于学生发展的担忧程度高于小W校长。小学校长在人文底蕴和国家认同两项素养方面选择最缺乏的比例高于高中和初中。

3.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是相对重要同时相对缺乏的两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最重要和最缺乏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选项均值作为坐标轴,对九大核心素养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处于第一象限,属于既相对重要,又相对缺乏的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处于第二象限,属于相对不重要且处于相对缺乏的水平。国际理解、审美情趣和国家认同处于第三象限,属于重要性相对低同时也相对不缺乏。学会学习和身心健康处于第四象限,属于相对重要但相对不缺乏。

【分析】

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是相对重要同时又相对缺乏的两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家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在相关文件中对此有明确说明,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这个方向,努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改变这种现状。

另外,校长们认为学会学习和身心健康是重要的,但是相对不缺乏,这个判断值得引起注意。学生们真的学会学习了吗?学生的身心健康真的已经得到保障了吗?也许现实并没有这么乐观。我们不能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好了,学生就学会学习了。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世界,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身心健康方面,学校要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从各地的一些学生生活现状调研中发现,学生的睡眠时间、运动时间、闲暇时间等还是不足,在身心健康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另外,校长对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相对不重要,这个判断可能会影响到校长的教育实践。这需要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因为,如果校长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不重要,即便相对缺乏,校长也可能不会再在这方面采取更多的行动。

(二)校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情况的认识

1.大多数校长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能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总体来说,大多数校长(75.5%)对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能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观点持乐观态度。只有5.7%的校长认为不太能起到作用。

【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首先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非常及时的,有必要的。有了这样的积极认识,校长在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践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教育改革的阻力会相对较小。其次,既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是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落实了。

2.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国家认同和审美情趣是校长认为已经落实较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校长认为,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学校已经落实较好的前四项分别是:身心健康(50.6%)、学会学习(50.6%)、国家认同(47.9%)和审美情趣(37.6%)。而学校落实情况最不好的三项是国际理解(9.4%)、实践创新(11.8%)和社会责任(15.2%)。

【分析】

以上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前面的结论,即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是学生相对缺乏的核心素养。另外,国际理解被校长认为是落实最不好的一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可以理解为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这与教育现实还是比较一致的。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毕竟还处于非常初始的阶段。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地区,国际理解教育开展得也并不理想。这一方面由于国际理解被校长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可能与我国的发展阶段有关。但是,前面的结果表明,国际理解是学生相对不重要但也相对不缺乏的一项核心素养。落实最不好但是却相对不缺乏,这似乎有些矛盾。对于这个结果,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国际信息,互联网让世界变得小了,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世界各国的信息,所以,虽然学校里没有很多关于国际理解的课程,但是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已经提升了国际理解能力。

在九大素养已经落实较好的排序方面,男女校长之间的看法基本一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女校长在所有九大核心素养落实方面均比男校长乐观,显示出女校长对学生发展成效的认识更加积极。

小学和初中校长在九大素养落实排序方面较为一致。在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方面,高中校长认为已经落实较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在身心健康方面,高中校长认同已经落实较好的比例显著低于前两者。初中校长在学会学习、审美情趣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小学和初中。

3.实践创新、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国际理解是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四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校长们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前四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别为实践创新(75.5%)、社会责任(50.3%)、科学精神(39.4%)和国际理解(37.0%)。排在最后三位分别为:审美情趣(12.4%)、身心健康(13.0%)和学会学习(19.7%)。

【分析】

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前两项实践创新和社会责任,也是既相对重要又相对缺乏的两项。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落差。作为国家最重视的两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实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想出培养对策。

男女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素养排序方面大多相同。

在实践创新和国际理解方面,小学和初中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比例显著高于高中校长。在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和身心健康素养的落实挑战性方面,高中校长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在学会学习方面,初中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

4.考试和评价制度是校长认为培养学生l展核心素养面临的最大障碍。

校长认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临的三个最大障碍分别是现行考试制度不匹配(71.2%)、学生评价机制的限制(53.0%)和教师缺少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43.3%)。校长们还提出了一些其他可能的问题,如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如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观、社会的导向性和需求;国家课程仍占主导地位,现有国家课程需整合,国家课程和教材首先应根据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开发调整修订;行政干扰太多,学校应付各种检查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太小,想做又做不了的因素较多等。

【分析】

考试与评价成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个最大的障碍,但是考试与评价的改革却是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影响最大的。由此看来,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育的引领作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其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得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落实,因此,如果教师缺少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也会成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大障碍。

5.校长近期最想在课程开发、教师培训以及课堂教学方面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应工作。

校长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近期打算开展的最多的工作是:在课程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80.3%)、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理解并具备相应的技能(73.3%)和课堂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4.2%)。

【分析】

校长们还是抓住了课程和课堂的主渠道以及教师培训来开展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为此,加强教师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五、主要调查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共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四个省市的330名中小学校长参与调研,结果显示:

大多数校长(75.5%)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能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在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是校长们认为既重要又缺乏、落实起来也最具挑战性的两项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和学会学习是校长们认为既重要又相对不缺乏、已经落实较好的两项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属于相对不重要且处于相对缺乏的水平。国际理解、审美情趣和国家认同属于相对不重要同时也相对不缺乏的核心素养。

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校长认为,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师的相应课程设计能力是最大的障碍。校长近期打算开展的工作包括在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加强教师培训使之理解并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男女校长对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看法体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排序中,女校长认为身心健康和人文底蕴两大素养的重要性要显著高于男校长的比例,男校长在学会学习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要高于女校长。在最缺乏的核心素养排序中,女校长认为实践创新是最缺乏的核心素养,男校长认为社会责任是最缺乏的核心素养。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方面,女校长认为学生更缺乏科学精神,男校长认为学生更缺乏人文底蕴。在已经落实较好的核心素养排序中,男女校长之间的看法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女校长在所有九大核心素养落实方面均比男校长乐观,显示出女校长对学生发展成效的认识更加积极。在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核心素养排序中,男女校长的看法大多相同。

高中、初中和小学校长对九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看法也体现出一定的学段差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排序中,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素养方面,高中校长最重视;在社会责任、身心健康和学习素养方面,初中校长最重视。小学校长在实践创新、国家认同方面比初中和高中重视。在最缺乏的核心素养排序中,有七项核心素养高中校长选择最缺乏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初中校长认为最缺乏的比例有6项高于小学,显示出高中校长和初中校长对于学生发展的担忧程度高于小学校长。小学校长在人文底蕴和国家认同两项素养方面选择最缺乏的比例高于高中和初中。在已经落实较好的核心素养排序中,小学和初中校长在九大素养落实排序方面较为一致。在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方面,高中校长认为已经落实较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在身心健康方面,高中校长认同已经落实较好的比例显著低于前两者。初中校长在学会学习、审美情趣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小学和初中。在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核心素养排序中,在实践创新和国际理解方面,小学和初中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比例显著高于高中校长。在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和身心健康素养的落实挑战性方面,高中校长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在学会学习方面,初中校长认为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

(二)相关政策建议

加大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校长和教师关注和学习相关内容,从教育理念上实现真正的改变,认识到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尤其是深入推进现有考试评价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改变,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考试评价制度,落实全面教育质量观,引导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为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开展多层次各学科教师的专题培训,丰富教师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寻找典型案例,推广有效经验,尽快提高教师在各学科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区域高校;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项目来源:2013年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WZD6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地处浙中腹地,具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之称的东阳市,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与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同位于东阳的东阳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易流变性的特点。因此,如何利用区域高校对地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有哪些优势与不足,本文将以我院对东阳木雕非物质文虎遗产的保护为例进行必要的梳理与研究。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与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其的定义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包括了“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表演艺术;三、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 [1]

然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并以《公约》的形式加以固化,以及随着各国政府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梳理与研究等。目前,我们认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对其传承与保护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并在资金、政策上进行了保障。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特有智慧的结晶,是人民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保留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基本都出现了“后继乏人”,甚至出现了“人亡艺绝”的现象。所以,我们认为,利用并发挥不同机构与组织的特色与优势,积极地参与到非遗的保护行列中来,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起到应该的作用。

2、区域高校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与作用

文化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上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扬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区域高校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机构所不能达到的。因为,区域高校首先具有地方优势,对地方的文化与传统、习俗与民族风情应具有清晰的了解;其次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具有人才的优势;再次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生活、娱乐等传播场所;第四高校教师具有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知识与能力等。

因此,我们认为区域高校在为地方非遗的保护上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历史文献等方面进行调研,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2)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提出相应的策略与途径;(3)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工具、现存实物、文献等进行保存与展示;(4)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相应的专业或者课程设置,并向年轻学生进行传播,起到推广与传承的作用;

3、我院对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东阳木雕作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其他的非遗项目一样,在当下均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后继乏人是非遗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目前东阳市把传统手工艺,特别是传统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如何把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好,另一方面又如何为地方经济与文化作出区域高校应有的作用。鉴于以上背景,我院于2008年申报了全国唯一一个《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行了科学的现代高等教育式传统手工艺人才的模式,取得了较高的成果。

3.1、实现了现代模式的人才培养

传统手工艺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依靠师傅的传帮带和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而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借鉴传统工艺的传授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了人文知识、传统技能、拓展素质的培养,如注重了《大学语文》、《艺术概论》、《工笔白描》等课程。同时,在专业的学习上实行文化课与专业技能的分离,即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入专业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践,以此提升专业技能。而在具体的专业学习上,公共文化课由基础部教师的担任,专业基础课由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实践课由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共同担任。在人才的培养上以此实现立体式、环形式的培养。

3.2、实现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在工艺美术历史上,传统艺人的地位并不高,留存到目前的传统手工艺典籍寥寥无几,正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艺人自身文化等方面的制约所形成的。而目前我院实行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首先,起点较高。要是招收当年统考统招的应届高中毕业的艺术类(美术)考生。其次,该类学生在经过了前一阶段的学习,在文化知识、美术基础、综合素质已有了基本的积累,而在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艺术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上也有了质的提升。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3.3、实现了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我院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校区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践中学生需带教师下发的任务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如教师下发要求学生练习作品《荷》,学生需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与临摹,再在《工笔白描》课程上,教师对《荷》进行讲解和演示绘制过程,以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技能与技巧,后带学生进行专业写生,让学生在现实中了解绘画对象的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并以此为模本,再进入实训室在专业教师和技师的指导下进行雕刻,并对最后呈现的作品实行展示,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从而提升学生的再创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了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的无缝衔接。

3.4、实现了科学研究促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由于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全国唯一一个专业,因此,我院在全面的前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并利用如陆光正大师等高端人才优势,收集编写了《东阳木雕概论》、《东阳木雕传统图案集》、《工笔白描》等专业教材。并在基础上,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和撰写论文,已完成《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保护》等课题多项和《东阳木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论文多篇。我院教师积极地对东阳木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多视角、多维度地梳理与探索,为我院《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实现了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学校3年培养出来的木雕专业的学生,可以顶得上我7年培养出来的徒弟,不仅在于这批学生有文化水平高,觉悟高。学院的培养也是非常成功的。” [3]

4、我院对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但我们认为我院在对东阳木雕的保护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东阳市目前在木雕产业化的过程,主要在红木家具方面,而我院目前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集中在了传统形式中,对家具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教学方面还不够。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知识的教授还不够深化。目前设置了《国工艺美术史》等方面的课程,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特点、保护的核心内容、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对目前的学生而言还一概不知。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上因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课程,为将来该项目的有效保护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四结合”,代表履职水平更高了

专题调研同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相结合,提高了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代表小组将代表了解到的群众意见最为集中的问题列为调研内容。2011年代表们联系社区时发现外滩社区居民住房大部分房龄长、成套率低、居住条件差,与外滩的窗口形象不相称。2012年专题调研题目就确定为“如何改善外滩地区居民居住环境”,使调研更“接地气”。

专题调研同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相结合,提高了代表专门化履职能力。调研组注重发挥相关领域代表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阮哲明代表和黄浦置地(集团)有限公司的周东明代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领衔对外滩社区居民住房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建议。陈汝娣、曹健代表在居委会工作中接触到低保政策执行的一些问题,带头开展低保申请准入和退出机制的专题调研,对“4050”失业人员、因病致贫家庭等实地走访。

专题调研同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相结合,提高了代表履职水平。代表小组在选题时就将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作为目标。2014年开展“加强外滩社区居住类直管公房管理”专题调研后,今年区人代会上,代表们在调研报告基础上集体讨论,提出了“增加直管公房维修经费”等一批代表建议。

专题调研同监督、支持和推进政府工作相结合,推动提高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代表在开展“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调研时与市政府参事室交流,调研报告着眼于政府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注重说好“代表话”,建议政府部门从研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完善房屋政策、加强实事工程推进力度等方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三联动”,代表专题调研的实效更强了

市、区人大代表联动,“民生事”获得市级支撑。代表小组是加强代表联系的重要平台,专题调研是开展联系活动的有效载体。联系外滩代表组的市人大代表共有8名,专题调研也邀请他们参加。调研报告中提出一些涉及市级层面工作的建议,由市人大代表“接力”提出代表建议。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成秋燕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形成老式直管公房水表分装到户、加快更换老式木质配电板、增加补贴直管公房维修资金等一批代表建议,都得到了解决采纳和推进解决,城司和区政府明确水表分装户数向街道老式直管公房倾斜;市电力公司表示三年内分批次完成全部老式住宅小区电表改造工作;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表示将在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直管公房倾斜。

各项代表履职活动联动,“组合拳”深化调研内容。代表小组围绕调研主题,组织开展专题视察;将讨论完善调研报告作为代表小组活动的议题;借助代表联系社区活动,专门征求群众的意见,为代表深入了解民意、系统思考对策创造条件。

专题调研活动与街道工作联动,“双促进”提升实践价值。代表们经过调研提出《关于在黄浦区加快推进旧房水表分装工作》的代表建议,大力推进街道此项实施工程的推进力度,截至2014年底共完成了一万多户居民的水表分装。

――“两服务”,联络室助力作用发挥更好了

第8篇

剖析原因,提出调研思路

“三环卫星镇”多镶嵌在成都三环路发展带上,地处城乡结合部,因土地征占搬迁安置等因素,导致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占据较大比重、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矛盾问题尖锐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与近邻的主城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管理难度增加。

很长时间,“三环卫星镇”在做群众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三难”问题:干部找人难,想听真话难,解决问题难。群众工作做不通,发展就容易卡壳,不但该圈层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而且许多重大规划建设不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形成“三环内外两重天”的不均衡局面,出现阻碍成都又好又快发展的“三环阻力带”。因此,在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开展大规模的基层群众调研,找准查实群众需求,准确研判“三环卫星镇”圈层的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挥优势,确定调研课题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宗旨,学校党委积极响应、认真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立足地缘,与校区所在的十陵街办党工委一道,共同开展了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主题的调研课题。

学校师生、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运用专家座谈法和恳谈沟通法,就调研思路、调研提纲与调研问卷等反复交换意见,多次调整与修正,找准突破点位,确定了6个部分60个问题。针对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医疗卫生、城乡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当地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剖析“十陵街道”这个典型例子,深度挖掘“三环卫星镇”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

校地携手合作,提升调研质量

为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成都大学与十陵街办成立联合调研项目组,下设综合协调小组、抽样调查小组、基础数据普查小组、调查报告撰写小组。

2013年7月中下旬,成都大学15名专业教师、83名在校大学生和10余名街道办工作人员,深入十陵街道的12个村(社区),针对辖区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份调查问卷。高校师生走村入户,与居民拉家常说民生,与群众耐心沟通、感情到位。当调研中被问到“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民生问题”“你对小区管理有何建议”“你认为十陵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如何”等方面问题时,受访群众纷纷打开话匣子,对师生们敞开心扉,诉说心曲。此次调研共深入家庭1.2645万户,走访群众近5万人,覆盖了十陵辖区总人数的60%。

科学分析,务求调研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