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科学总结

初中科学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6:0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科学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科学总结

第1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亚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苏州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

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作为校管理人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不单从分数、升学率等方面评价教师,应注重对教师鼓励性、研讨式的评价。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注重素质评价,不歧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以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第2篇

一、主要成绩:

1.学习高效课堂理念,认真实践。

当前教育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轻负担、高质量。

我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近,举行了345高效课堂听、评课活动。 在整个345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集体学习、研究、深化其要素。在教学设计方面,积极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导学案,从各个方面去充分的渗透教学知识,而不是按照教学目标盲目的制定教学案。在教学过程方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多元化、过程性整体评价体系。在认真实践345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再通过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从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并通过探索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合作互助的共同学习。在过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教材下的学案来进行课堂评价。尽量多的让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得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体会能够达到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2.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

研究为主,每次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将发言材料印发给每位同志,集中备课时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学六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3.教师培训渐成体系。

本备课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其中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2人,xx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郑英杰、宋春艳老师参加学校的公开课、课件比赛等活动,推动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周记批改,以郑英杰老师为例,说明全收全查、有等级和评语,评语重对学生激励、沟通、指导的评改方法;作文指导,以杨海燕老师做示范,突出眉批、旁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评析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实效的方法。第四,结合教委的督导、学校的质量年工程、青年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相机诱导,兴教学教研之风,求稳步上升之效。第五,老少搭配结对子,老教师的经验、技巧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灵性相得益彰,从备课、课堂组织、试卷命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齐进步。

4.青年教师进步显著。

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进取的氛围,通过全程的关注与指导,通过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式,青年教师也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本备课组的年轻人成熟很快,成绩斐然。宋春艳、郑英杰等老师逐渐由教育的新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能手,杨海燕在做好班主任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

5.加强学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在起始年级,可能要研究怎样在教学中切实开展学生书写训练、系统扩大阅读量、加强文章格式、文体特征训练。初一、初二、初三对各种问题都要训练,初四时才能很好而有效地进行针对中考的作文训练。 坚持听课、评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初,初一语文组增添了一名教学新手,为能实现齐头并进,相互提高,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组成功组织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课前多次进行集体讨论,在充分尊重主讲人教法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其设计了教案,授课时本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授课后及时反馈指导,寻找解决对策,帮助该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新老教师间互相学习,达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高 我们在抓好集体研讨的同时,要求备课组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年级组定期检查。通过反思和总结,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

宝贵的经验借鉴。反思时,我们努力做到围绕某个教学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只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活动和效果。不仅要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还要注意反思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

还要继续学习345高效课堂理念。对学情、学案、能力提升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备足学情,有力调控课堂节奏和氛围,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留足学生思考和笔记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3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 综合技能 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我国熊川武教授在其《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将教学反思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从而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实现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积累教学经验,还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笔者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4 “Amazing Things”,第七课时的Integrated Skills,课型是综合技能课。笔者对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回顾

1.Warm-up and lead-in

以一首动画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出本课涉及的各种动物,进入本课的课堂教学。

2.Presentation

围绕本课涉及的各种动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课的生单词,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为听力活动做好铺垫。

What do dogs like eating?

Can dogs smell things well?

Can ants smell things well?

Can tortoises live a long life? How many years can they live up to?

How many eyelids do the camels have?

Are monkeys clever? Can they remember things well?

3.Pair-work

以两人对话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为听力活动做好铺垫。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can live up to over 100 years old?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has a long neck?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can smell things as well as a dog can?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has more than two eyelids?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can remember things well?

Which animal on my farm like eating bones?

4.Listening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指导,接着学生听录音完成课本练习A2。

5.Practice

(1)根据听力练习,完成短文填空。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短文中的重点语言点及句型。

(3)教师带学生读文章中的长句。

(4)以游戏lucky animal的形式,检验学生对A2语言点及句型的掌握情况。

6.Practice

(1)阅读对话,回答问题。

How long can goldfish remember things?

How many kilos of food do we eat during our lives?

(2)两人小组进行阅读对话的操练。

(3)模仿范例,两人小组编对话,谈论本单元中学过的amazing things,锻炼口语水平,并对本单元的amazing things进行复习。

7.Brainstorming

以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哪里可以发现amazing things?学生各抒己见,给出自己的想法。

8.Conclusion

教师总结生活中充满着有意思的新奇事物,鼓励学生珍惜美妙的生活,细心观察,认真探索发现。

二、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结合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的心得体会,以及教研组同仁的评价,笔者有如下的教学反思。

1.这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

(1)对本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相关动物的amazing things,并学会谈论amazing things;难点是从听力材料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及本课涉及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教学目标较多元:学生学会一些听力策略,训练并提高听力水平;学会谈论amazing things,训练并提高口语水平;掌握本课的生词、句型和短语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围绕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2)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较扎实。例如,在教授整个单词读音的基础上,教师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字母发音、字母组合发音的训练。英文中的生词、短语、长句很多,所以应采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阅读能力,如教师带读、指导连读技巧、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学生个别阅读展示、两人对话阅读等。

(3)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学生熟悉的儿歌“Old Macdonald”导入课堂,以“Old Macdonald”中的农场为情境开展整节课的活动,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学生觉得既新奇又充满趣味,自然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

(4)设计了一个五分钟的游戏活动——Lucky animal,以此检测学生对语言点及句型的掌握情况,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翻译、填空或选择等机械操练的方法。教师注意到与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5)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听力教学活动,并注意调节课堂的节奏。教师在听力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层层铺垫,并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指导,当第一遍听完,发现部分学生最后一句话的填空有困难时,又播放第二遍录音,并在第二遍播放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停顿,使学生留意。

(6)问题的设计有层次,具有启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呈现各种动物的特点时,问学生:Does tortoises live a long life or a short life?当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live a long life之后,又接着问:How many years can tortoises live?让学生大胆猜测,使学生在之后的听力活动中更注意这个信息,带有目的地听,效果会更好。

2.这节课的不足

(1)有时教师的语速太快。在课堂的指令部分,教师的语言还可以精简明确些,使学生清楚要做什么。这节课的信息量较大,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调节语速,生词较多较难懂的地方,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全体学生的水平,应该适当放慢语速。

(2)在本节课speak up编对话的环节中,时间安排显得仓促。本课的信息量较大,教师应该对教材更深入研究,进行取舍,在把握重难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安排每一个步骤的时间。

第4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 有效 策略

“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形诗》。在诗中我们体会到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习的各阶段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实际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像一般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掌握,但是在初三面对中考的特殊环境下,如何在总复习课中的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种美妙而重要的方法呢?下面结合题例,对若干有效教学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有效认识数形结合

(1)了解数形结合发展史

(2)寻找教材中数形结合实例

为了落实好上面两项任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外查阅数形结合的历史资料。

策略二:以班为单位开展分享会,展示学生收集和整理的内容。

策略三:老师点评,给予鼓励与肯定,并在讲授新课时展示和补充。

例如: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加法法则,我们利用数轴,规定向东正,向西为负,运用数形结合法探讨了两数相加法则;巧用图形来证明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的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由数形结合法想到把n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转化成几个三角形的内角总和,从而得到多边形内角和(n-2)180;列方程解应用题利用图示法帮助分析,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些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公式、数学定理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发现,教学过程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小组的收集、讨论、决定、总结、展示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比起老师的满堂灌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

二、有效激活数形结合的应用

在分享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数形结合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时教师能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题型,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关键。

①以数为形

“以数为形”就是将代数问题的条件及数量关系直接在图形中表现出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来探索数量关系,由数思形,数形结合,从而拓宽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直观、简捷地找到解题途径。

②见形思数

解析:本题的设计以教材内容为背景,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到:从“数”的角度看,函数与方程描述的是同样的关系,从“形”的角度看,它们对应点(解)组成的图象相同。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组的解看作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处理不等式时,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解法一是大部分学生的做法,是最常规的方法,直接从通过矩形的面积公式出发,用含变量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矩形的长与宽,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值。解法二是在图2的启发下通过三点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求最值。解法三是最妙的做法,体现“形”“数”互变,运算简单。这三种解法会使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数形结合的伟大力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会使解题手段从“单一”走向“灵活”,体会到数学之美,从而感叹数学之精妙。

三、有效体会数形结合的局限性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感受到“数形结合”它直观、形象,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证明,获取出奇制胜的解法。然而,它并不是“万能”的。图形虽然直观、形象,但它是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甚是有些图形是有误差的,并不准确,所以我们不能以点代面,不能简单地根据图形就获取答案。在画草图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能马虎应付。

总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潜而默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策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解题的妙法,才是最有效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理,环境,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改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探索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1]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内涵

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一种课程类型,也可以看做是以知识与经验并重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综合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义,既有学习的内容,又有课程的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性教育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预测交流结果。”[2]

二、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指家乡的地理知识,它的内容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地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中的几个要素,开展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环境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身边可触可及的熟悉事物,展开实地调查简单易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状况,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改善家乡面貌激情。[4]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生活,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分析调查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环境、经济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改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一手材料,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面对环境污染,引发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

3、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造力

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内容多种多样,课题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应用。例如,对水污染的研究,还要用到化学知识,网络计算机知识。研究性学习中,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交融,学生多渠道获

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乡土地理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是家乡自然和人文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等,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具体过程是

1、确定课题和制定方案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第一步,课题的确定,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自然、环境、经济、旅游各方面。确定研究课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考虑研究的创新性的价值性,课题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课题确定后,要认真制定课题方案。考查课题背景,设计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确定研究分工,预算研究经费,考虑研究规划,预设研究结果

2、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

制定好课题方案以后,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具体实施的课题方案,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取舍,整理归类,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证据,通过判断推理、归纳演绎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图表。[6]

3、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对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7]写作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开展辩论会、建立研究型学习网站等。也可以把研究得出的建设性结论提交给政府的相关部门。[8]

总之,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加强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9]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0]

参考文献:

[1]尹后庆,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11

[2]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

[3]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4]王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5]李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6]杨光生,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育有效整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06-01

[7]李宣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华中师范大学,2012-05-01,

[8]邓庆红,我国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发展对策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15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习方法;实验探究

一、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地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同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其中,学生要进行实验首先就得注意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和特点.

例如,温度的测量:在进行测量之前,学生首先应观察温度计的结构构造以及特点,温度计是一个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的水银棒,它表面具有刻度均匀的度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测量前,选择相对应的温度计,且不能超过它的最大读数.

⑵测量时,手要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此时学生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和被测的物体充分接触,但绝对不能碰到容器壁.

⑶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保持在水平线上,并且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避免读数误差.

⑷记录时,不要忘记在数字后面填写单位.

学生首先通过感官观察,对实验能够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能减少在试验中出差错,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实验的这一学习方法是非常适合来学习科学知识的.因为科学知识就是在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实践和操作中证明出来的.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温故而知新,总结知识点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最好的安排和利用,无论是对相同点的总结还是区分各个物体之间的差异,它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学生总结知识点,有利于找出各个知识的相通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对后面章节知识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例如,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①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②细胞核:含遗传物质和遗传有关;

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另外,植物细胞有它特有的结构和作用: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植物的细胞;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学生经过学结可得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1.共同点:动物和植物细胞都具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不同点: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2)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是用来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质和外界环境的屏障.

三、巧用方法,加强记忆

俗话说,记忆是学习上最好的朋友,它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以备随时所需.初中生无论对哪一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的功能.

例如,对化学的记忆,化学有它特殊的语言系统,化学的专业用语和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好学但是又易忘.因此,我们要运用一些有效的记忆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如,韵语记忆;谐音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来记忆知识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用歌诀帮助记忆:

先铺黑粉氧化铜,固定试管稍下倾.

再通氢气半分钟,然后点燃酒精灯.

粉末变红停加热,试管冷却再停氢.

若先点灯易爆炸,若先停氢易氧化.

学生通过记忆的方法,既记住了实验步骤,又能够减少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四、合理联想,发挥学生想象力

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能通过学生眼睛所看到,亲身能触摸到的物体,来对真正的物体进行计算和联想,它是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进行的合理安排,具有科学的可靠性.

例如,地球仪与地球.学生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的“迷你版”,那么,由“地球”这个词可知,地球是类似于“圆球”的形状.不过,由于地球的赤道半径大概为6738.14 km,两极半径约为6356.76 km,赤道的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 km和39941 km,球体面积非常的庞大,所以学生要借助于地球仪来学习地球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经过合理的联想把地球仪当成地球来研究的话,就很难通过地球仪来探究地球知识了.我们由地球仪可知,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这个圆圈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纬线是指示东西方向的,并且纬线有长有短,其中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走纬线越短,直到最后成一点.

初中科学学科的学习,不能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来自于生活实践和自然界,而不是单纯的对课本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因此科学学科还可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创设情景、观察和实验、学生相互讨论和师生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科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鹏程,初中科学知识研究[J].现代教育,2011(3).

[2] 张丽娟,初中科学知识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2012(9).

第7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实验性兼具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首先,应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科学,然后从生活实践中引导其进行探索科学;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在于创新,敢设想,敢验证。教师可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趣味活动,或者以知识点为纲,给学生布置一些科学小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一种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的态度。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结合团队的力量才能将资源发挥到极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由配合,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反过来也会促进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开展有趣、充实的课堂实践

1.实施互动教学。

初中科学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舞台,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秀场,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的配合,才能成就精彩的演绎,完成课堂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只管将教材大纲所要求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就完了,而是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节奏,调整讲解的步伐,更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互动环节。一节课45分钟,如若只靠教师的讲解,那么这堂课并不是成功的。初中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实验性强的学科,必须要有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应积极互动。实施互动教学,教师能从互动中把握学生的步伐,反馈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互动教学,初中科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实施生活化教学。

如今,许多学校包括中小学校都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不必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师试图展示的科学知识,甚至更加形象生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互联网寻找相关教学资料,做好教学课件PPT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务必内容充实,设置合理,节点之间错落有致,衔接顺畅。教师还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可由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过渡到课堂内容的展开。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生活到课堂,循序渐进,易为学生所接受。

例如,教师在教学《月球和月相》时,可以借由民间故事《天狗食月》入,同时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什么科学现象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会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月食的产生过程制作一个Flas,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月食的形成过程。如此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3.参照教材,开展课堂实验探究,实施开放式教学。

初中科学使用的教材,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的反复推敲而推出的适于初中学生掌握的书,是非常科学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开展需以教材为纲。如前文所述,初中科学实验性明显,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以得出真知。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很多新奇的东西都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教师可以尝试开放式教学,给学生一个命题,告之学生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开展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由较多参与到较少参与,直到只适当给予指导,比如讲解实验的要求或当学生有什么危险的操作时。第一次实验可能效果不是特别好,知识的归纳总结,大多依靠教师,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性会增强,能够总结得出知识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学习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教学《液化和汽化》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温度变化,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解决到达沸点时为什么水面及水内会剧烈振荡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仔细观察,会注意到刚加热时烧杯底部与杯壁上会产生大量细小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升高甚至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气,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这就是水振荡的原因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是丢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到结果,了解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锻炼,实践出真知。

综上可知,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落实科学学科的理念条件下,开展丰富而有趣的课堂活动,师生积极配合,以创建充实的科学课堂,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科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 教学 情感目标 达成措施

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科学的重要性得到日益突出。于是,人们重新审视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研究和思考如何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同时,时代也赋予初中科学教学巨大的重任,即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创新等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必备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正确的的价值观与良好的情感态度。

一、通过良好的实验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达成学生的情感目标,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一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研究、认识获得知识的一个心理特征,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内在力量。学生如果对初中科学这以们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持续地研究它,从而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由于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等,再加上实验本身的探索性,非常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也就容易达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的情感。例如可以采取探究式实验设计的方式,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由于探究式实验将学生的推理、判断、观察等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正确地发挥教师引导与支持的作用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一个主体,要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地探索,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虽然在探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够轻视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基本任务是要进行启发诱导;而学生是学习者,基本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思索探究,发现新规律。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导支持和学生的探究思索的关系。教师要做到既不让学生放任自流,让他们不着边际地去实验,也不能过多地进行牵引,在学生不明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诱导他们探究思考的方向。教师采取有效的学习措施,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不断获取实验成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意识。例如实验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设置一个问题情境或者氛围。传统演示实验忽视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教师如果能够预先对演示实验进行适当的设计与合理的运用,例如以实验假象为依据,提出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保留一些余地和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索,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学到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和回忆氧气的制取以及收集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寻找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实验与收集装置,然后再按照学生的设计装置来进行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可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动脑、动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激发。

四、课堂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要一味的批评训斥,而是要耐心地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仔细地讲解实验步骤,消除学生因为害怕、沮丧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障碍。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学生所作的实验是由谁创造的,讲解一下历史趣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而且,教师的那种诲人不倦、耐心指导、热情和蔼的真挚情感等,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上深深地烙印,培养了学生们的情感因素。

总结: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情感和认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学习效果则是这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一个整体效应。通过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造就现代化人才的方向和目的。总之,情感目标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情感教育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何春燕.新概念下“头脑风暴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6

2.王连稹,曹丽清,于岩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