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1: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园招商部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经营工作方面:
开业不到一年,经营管理部的各项工作虽已步入正轨,但如何盘活市场,拉动人气,是当务之急。我分管的鱼市和宠物市场开业时间晚,离车站也较远,许多人都不知道物流园还有鱼市和宠物市场,因此前来购物的人比较少。而我来到市场七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知道并了解我们的鱼市和宠物市场。我们原有的每周六的斗狗活动虽吸引了一些人气,但是鱼市没有举行过什么活动,而宠物市场的活动又过于单一,仅仅开展了斗狗这一活动是很不够的。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经过反复酝酿和多方调查,九月我们成功策划并举办了“”活动。从竞赛活动方案的策划、商户的参与、广告的宣传,一直到人员的调配、组织,活动的举办等等,我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才使得此次活动能够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后期广大消费者及商户的反映也是不错的。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的知名度,带动了人气,同时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期望值,也给自己带来了信心。
在成功策划并举办“”之后,“”节黄金周我又策划举行了物流园水族大世界的首次促销活动——“买100元送10元”活动,宠物市场的“展评”活动。有了上一次的成功经验,这两次的活动也很成功。尤其是鱼市的“买100元送10元”活动得到了广大商户的认可,促进了鱼市黄金周销售额的上升和客流量的增加。活动前期鱼市一直比较低迷,商户也很焦急,许多商户由于不能接受“买100元送10元”活动中的10元费用由自己承担,有的则因为担心从未举办过类似的活动,是否能做起来,而一直很犹豫。但为了做好这第一次的鱼市促销活动,我积极动员,多次找商户谈心,不断做工作说服他们,让商户将困难与担心一一摆出来,逐个解决,使他们终于认可了我的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进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办好了这次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反映也是不错的,商户们纷纷表示:今后鱼市的促销活动要多多举办,而且要形式多样,他们大家一定会努力配合,积极参与的。在做好以上几项促销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将宠物市场原有的斗狗比赛办成了系列比赛,每周六举办一次,每次到现场观看的观众有叁百人左右,已很具人气。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要更加积极努力,不断推陈出新,力求使市场七部的经营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
二、管理工作方面:由于我到市场七部工作的时间不长,而且许多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经营工作方面,因此对于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在积极努力地协助、配合其他两位经理开展工作。首先: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行为;其次:加强了人员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人的因素决定其它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做到知人善用,将其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我们还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将影响工作效率的外部客观因素降至最低,使员工感到在市场七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1、经营工作方面:鱼市在明年将举行大型的鱼展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到场参观;宠物市场将举办各类斗兽比赛,不单纯只是现在的斗狗比赛。我们要将比赛扩展开来,使各种比赛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人气,扩大宠物市场的知名度。
2、管理工作方面:今后将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成为专家里手,为广大顾客和商户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实施商户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及时了解商户的思想动态,了解市场的经营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1-6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0.1%;实现外贸出口3,036万美元,同比增长146%,为年度计划的101%。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3000万元,完成任务的42%。旅游接待游客56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35%。
二、物流及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区站在打造振兴东北区域物流中心的高度,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全力推动物流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通辽五金建筑材料装饰城项目一期于4月份开工建设,已有六个工程队进行施工,32栋楼盘多数完成主体二层建设,三栋宿舍楼也已经完成二层建设。形象进度已完成工程进度的40%,将于10月份建成并试营业。二期工程现已完成市发改委立项工作,《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已经通过市规划局批准。二是金港市场物流园项目完成投资8,300万元,市场内2万平方米一纵两横的高等级混凝土路面已经完工,自治区建设厅已批准房地产开发资质,完成了总体规划设计,并开始建筑施工设计。建设红线问题,经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也已得到解决,项目力争8月初开工建设。三是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于4月开工建设,预计明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完成仓储设备购置、培训中心改建、样品厅建设、物流基地建设美化等基础工作。ERP软件系统建设、农村物流网点建设、信息服务及商务平台建设、网络构建等软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质量认证ISO9000体系也已经上报,公司自主品牌“德吉牌”农产品商标也在申请注册中。四是通辽内陆港项目由通辽物流园区(通辽市第一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铁路局共同投资建设的内陆港项目,完成了建议书和平面规划图,已通过市物流办项目评估上报市政府,项目一期工程力争8月份开工建设。五是*工业园区(南区)综合物流项目现已通过了沈阳铁路局二次评审,铁路专用线行政许可已报铁道部准批,一期1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基本完成。六是利丰汽贸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份正式营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上缴税金120万元;今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120万元。项目二期计划在在园区一期的西侧(临交警支队新址),东侧(临新工四路)分别开通南北路,临街建设4S店。七是莫力庙集贸市场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800万元,选址在莫力庙苏木小街基嘎查,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拟建的低温市场主要用于鲜葡萄等水果低温储藏及销售,兼营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等。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1亿元。目前项目正在考察论证中。八是大林建材市场项目占地4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市场营业房和路面硬化工程现已全面启动,预计一期工程9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九是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扩建项目新增营业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竞买式交易区8万平方米,目前市发改委已经批准立项;申请农业银行贷款48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2700万元。十是三角公园市场扩建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新增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900多个。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审批工作,并积极与通辽市创元房地产公司及营口聚宝楼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洽谈。
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
*年我们积极引进一批商贸流通新项目入驻*区。一是由福建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通洲渔港大酒楼项目,已经正式开业并投入使用;二是三角公园市场扩建招商项目,项目建设初步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目前正在与创元房地产公司及营口聚宝楼房地产公司进行洽谈。力争7月得到批准;三是哲里木广场改造及地下商场招商项目,我们分别与开发商北京红石京都置业公司,运营商广州赛迪公司及台湾大润发超市、辽宁兴隆大家庭集团积极商谈,准备在地下商场建设2万平方米的大型超级市场;四是引进北京迪信通公司投资民族商厦,开发通讯产品批发业务,目前已经签订投资协议;五是财富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3万m2,建筑面积7.9万m2,由通辽市和圆房地产公司与江苏开发商共同开发。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深入
科区自2006年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至今,已建成196个“农资农家店”。*年,我区安排新建120家“农家店”和加盟店,到6月末,日升日美公司已在科区新建农家店75户。并力争在10月份建成。到2012年“农资农家店”达到500家,镇村覆盖率达到100%。
3、新建“*商务局网”并投入使用
为加强全区商务信息建设,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我们在去年商务部子网站“*商务之窗”建设的基础上,开办了“*区商务局门户网站”,并实现了与区政府及市商务局门户网站的链接。网站于5月份开始试运行,在功能和服务方面更加完整全面,商务局常规性工作在网上进行通知,商贸物流企业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上级文件、工作动态,同时在线办理相关事务等,推进了商务局办公自动化进程,使网站成为我们对外宣传、加强沟通的有效平台。
四、对外贸易情况
*年,我们按大口径计划对外贸易出口3000万美元。1—6月份,全区统计完成外贸出口3036万美元,同比增长146%,为年度计划的101%。我区外贸出口仍以清谷新禾、万顺达淀粉两家企业为主,万顺达淀粉公司1-6月份完成外贸出口21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0%;清谷新禾公司完成610万美元,同比增长38%。另外我区化工类出口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通华蓖麻、兴合化工两家公司出口额度小于去年同期。
五、市场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科区商务局实行重要市场经营情况月报告制度,重要商品信息周报告制度,加强对市场监测工作,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全区市场销售良好。重点监测的五大市场销售额达到13.33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团结路贸易区市场成交额9.16亿元,同比增长11.25%;白音太来果蔬批发市场成交额为7720万元,同比增长15.66%;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成交额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12%;大林集贸市场成交额为2930万元,同比增长12.36%;利丰汽贸园区成交额为7120万元。三角公园市场成交额为4470万元,同比增长18.56%;九中市场成交额为1920万元,同比增长4.55%;金通市场成交额为745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他农副产品及其他专业市场销售情况都较好。二是成品油市场监管。年初,我们举办了全区成品油经理培训班,60多名经理参加了学习。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监管工作,我们会同工商、质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全面完成了经营许可年审及市场监控工作。三是畜禽屠宰及肉制品市场监管。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与没有定点屠宰场的镇(苏木)协调,要求各镇(苏木)都要建立定点屠宰企业。另一方面对全区屠宰加工企业及肉制品销售网点进行了集中整治,整治活动期间共出动了70多车次,490多人次,查处了不法商户160余户,查获劣质肉制品500多公斤。监察大队还不定期地对全区肉制品市场进行巡回检查,净化了全区肉制品市场。四是酒类监管工作。继续加大对城区及农区的酒类经营场所进行全面调查清理,按《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认真执行酒类经营者备案制和酒类产品随附单制度。
六、企业改革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对原国有管理企业进行了改革。一是对原糖业五商店进行了公开拍卖,析产分资,职工得到工龄补偿。二是煤气公司、百货三商店、百货五商店改革方案已得到区政府的批准,目前正在进行依法评估。力争对上述三户企业年内完成存量资产盘活工作,解决企业遗留问题。
七、下半年工作要点
1、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确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同比增长22%;外贸出口力争实现5000万美元;招商引资确保完成7,000万元,力争完成10,000万元;旅游总收入确保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32%。通过加强对企业运营情况调度、分析和引导,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2、全面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们要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推动力度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完善定点联系企业和重点项目专项推进制度,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推动工作,推进一批大项目早日建成。二是进一步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努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覆盖通辽市乃至周边区域的信息网络,完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快现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步伐,促进拟建、在建项目早日建成并投入运营。三是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密切与物流企业的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信息会、发展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帮助物流企业经营者拓宽视野、更新经营理念,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全力推动重点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抓住现有在谈项目不放松。紧紧围绕物流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及旅游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领域地广泛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关注*,投资*。努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二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确保今年完成120个农家店和加盟店的建设工作,全区达到300家以上。大力扶持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加大对农家店的配送比例,确保农村日用品安全。积极协助日升日美商贸公司牵头组建自治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采购联合体,并利用信息平台,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经营配送规模,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惠农作用。
三是组建*国际商会。*商会组建工作,在通辽市商务局的指导下顺利筹备,目前商会章程已经起草完成。下半年,我们将把成立*国际商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收集整理会员资料,制定商会章程和工作方案。积极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健全商会机制。进一步延伸工作职能,扩展服务范围,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提高商务工作档次和社会贡献率。
一、明确产业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一)要把招商引资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注意产业链的搭接和协调,使我市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由垂直分工为土逐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发展。要重点加强对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三大工业支柱产业的招商;继续引导外商投资把重心转向现代服务贸易业、新型工业以及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实现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双赢。
(二)充分考虑广州的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业。继续巩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已有一定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工业。推动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落户。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研发中心、核心产品制造中心。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抓住广州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先机,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结合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吸引世界知名的商贸、物流、金融、咨询服务企业进驻并设立地区性总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广州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引导、鼓励外资发展现代旅游业,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招商引资中将大型现代化旅游娱乐设施建设和旧旅游景区、景点改造列入发展计划。
二、抓好招商载体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区域协调发展
(四)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区的定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要目标,致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增创对外开放、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新优势。各类经济功能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园区建设ISO质量体系认证。提高利用外资的实效,在园区开发上要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将土地需求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不断提高园区的投资强度。
(五)遵循“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打造东部和南部工业卫星城。东部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发展高增值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天河软件园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南部以南沙开发区为核心,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港工业与资讯产业。以优化交通、搞活经济为原则,按照“调整中心区、控制过渡区、鼓励发展区”的发展思路,引导并优化货运物流业的发展布局。服务业形成核心圈、中圈和外圈三个圈层,分别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物流配送、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业、大型郊野购物中心;大型物流园区、工程设备综合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同时,要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契机,发挥产业延伸作用,引进外资发展区域物流中心。
三、拓宽外资进入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六)鼓励外商通过依法收购企业股权和资产的方式进行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入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吸收外资。把招商引资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战略重组结合起来,通过公开招标出让等形式,有选择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加快制定鼓励外资并购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指引,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产业、资源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通过利用外资、技术贸易、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本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七)以外引外,抓产业链拓展和产业集群招商。鼓励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落地生根;鼓励外商开展系列化投资,形成产业“族团”;鼓励外商投资有关产业的上游和下游项目,延伸价值链条;鼓励同类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优势;鼓励外商中小企业为跨国公司发展境内加工基地提供生产配套。建立外资、外贸、外经联动机制,选择合适的境外企业打造成为境外招商引资平台,通过以外引外,以商聚商,产生集聚和示范效应。
(八)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增强工作实效。要善于把战略性招商与战术性招商相结合,综合性招商与专业性招商相结合,产业招商与项目招商相结合,传统方式招商与网络招商相结合。要抓紧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和招商引资对象数据库,提高招商引资的信息化程度,实现招商机构间全球各行业重点企业信息的共享。鼓励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加强与跨国公司总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高层互访机制。加强与全球商会、行业协会、金融界的中介机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介机构运营机制,积极鼓励和发展专业中介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利用国际媒体广泛开展广州的宣传推介工作,建立招商引资宣传长效机制,加大城市形象对外推介的力度。
(九)深化穗港台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欧美日韩招商,继续发挥与港澳台、东南亚国家外商的地缘优势,调整产业引资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招商。加大吸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投资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改善对欧美日韩企业的服务,鼓励企业扩大投资;要吸收和培养一批熟悉欧美日韩文化、惯例、管理的专业招商人才;扩大欧美日韩项目的信息源,不断拓展欧美日韩的招商渠道,加大对欧美日韩的宣传力度和招商力度。
四、优化投资环境,建设适宜创业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
(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承载能力。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推进机场、港口、快速路及轨道交通等交通建设,强化区域通枢纽的作用;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加快电网改造和电源建设步伐,解决电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做好“亚运”相关产业的招商工作,加快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新馆等大型文化项目建设,鼓励和加快兴建外国人公寓、外国人子弟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外国人在穗居住生活质量。将引资工作与城市建设投融资工作相结合起来,为外资进入城建投资领域提供可行的途径,鼓励市政公共事业对外资开放,鼓励外资参与中心镇的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十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涉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广州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口岸系统和“一站式”审批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提高外商投资审批服透明政府。提高涉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国际接轨,做好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编译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建立全市统一的中英双语咨询电子服务系统;加强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英语听说能力、服务规范的培训,完善对外国人的医疗指引和服务;促进服务行业服务方式、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推进市民英语普及工程。鼓励报纸、电台、电视台增加英语版面和节目;支持广州辖区内三星级以上宾馆按有关政策规定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方便外国人收看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出版《外国人在穗指南》。
(十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立足广州重点产业的需求,积极推动外商投资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形成培养和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供应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的作用,强化高技能队伍建设,为各类高素质人才在本市创业、就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外商投资企业用工的需求。继续办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充分发挥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作用,大力支持海外留学人员来广州工作、创业。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十三)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实效性。由市外经贸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由市外经贸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各区、县级市、开发区,以及市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每年将招商引资的工作计划集中送市外经贸部门备案。要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的跟踪和评估机制,把握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外经贸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共享审批利用外资项目资料,以便对项目进展情况作进一步跟踪。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提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强化发展意识,提升发展境界,坚定发展信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压奋进,创新实干,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__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9%,服务业投资__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__%,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0%,国税完成税收__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__%,地税完成税收__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7%。
(一)以项目为抓手,加速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初,成立了20个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和指挥部推进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运。一是优化发展软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化工二期工程、健身器材二期工程、升金机械制造建设等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成立三个社区建设项目指挥部,按照示范带动、压茬进行的原则,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针对国家产业投资政策,筛选申报了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苗木基地建设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四是切实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华云佳苑商住区、文化综合广场、良友物流园、皇山旅游开发、翟路扩展延伸等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小城镇服务发展空间。采取 “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半年一排名”的调度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二)打造工业强镇,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质高效产业。以立业机械制造为龙头,加快矿山机械制造、矿山配件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集中力量培植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搞好项目建设储备。投资4.8亿元的明瑞化工二期工程,与首钢合作,利用其专利技术、工艺和设备,用硫酸渣生产生铁,该项目工艺为国内领先技术,不消耗焦炭,节能环保,目前正在积极施工建设中,达产后,年产生铁20万吨,新增产值2亿元,利税8000万元。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大型企业到我镇投资兴业。三是积极培育新兴商贸服务产业,促进工业发展。以立业机械综采液压支架为龙头,大力发展矿山设备租赁业。以驻地煤矿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矿管理外包托管业。以良友、立人等大运输联合体为龙头,整合提升煤炭销售和物流运输业,逐步把我镇建成覆盖范围广、面向东部沿海和鲁南地区的煤炭储备、调运和周转中心。投资1.5亿元的良友物流园的立项、环评、物探、图纸设计已完成,等待开工建设。
(三)做好借势发展,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借助压煤搬迁和土地综合整治两项政策,积极申报,与驻地煤炭企业协商,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按照1+X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实施,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济南恒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泰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精心编制详细规划,并通过省专家评审论证。率先高质量建设金岭湖社区前羊村新村、龙泉社区玥庄新村,前羊村是土地增减双挂钩试点村,规划回迁楼28栋、村委会办公楼1栋,目前全部封顶,预计10月份前完成内外装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年前整体搬迁入住,明年上半年完成旧村复垦;*村是压煤搬迁试点村,规划建设回迁楼28栋,办公及卫生服务中心楼2栋、 幼儿园1处,占地105亩,现正在进行标段四的垒砌工作,年前搬迁入住。按照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压茬进行的原则,积极推进榆山、大港、刘官庄、唐立沟和小湖等村的社区建设,这些村已完成民主测评、协议签订、房屋丈量、补偿测算等工作。二是借助市打造“三区一线”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和融入新泰、新汶两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莲花山旅游大格局。以中心镇区建设为龙头,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功能,高质量完成翟良路延伸扩建工程,高标准完成与之相辅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高水准完成华云佳苑商住楼建设,高规格完成文化广场建设,高效率完成府前街拆墙透绿工程,提升形象档次,提高城镇支撑带动能力和吸纳聚集能力。
(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产业结构调整创设条件。土地综合整治涉及于家庄、黄泥庄、前羊村、后羊村、小湖等11个村,中低产田改造涉及王家园、肖家上汪、富泉庄等10个村,重点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防护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土地,推进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实施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集中连片生产。比较典型的是陈家上汪云汇苗木基地,该项目是山东云汇集团投资建设,计划占地2500余亩,总投资2亿元,是国家林业部重点扶持的曼地亚红豆杉培育发展基地,集培育、加工、研发、制作、交易于一身,配套旅游景点开发。三是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严格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资金的发放;强化涉农收费公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综合运用税收、补助、贴息、担保等措施,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五)整治城乡环境,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自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购进垃圾处理车、综治巡防车、环卫三轮车、垃圾箱等环卫设备,配齐了专职司机和专职环卫工人,成立执法队伍,确保各村、各单位做到“二有二无”,即有固定的垃圾收集设施,有固定的垃圾处置场所;无垃圾积存,无乱倾乱倒垃圾现象。二是集中开展行动,彻底整治镇容镇貌。从环境卫生作业入手,做到清扫保洁精细化,环卫管理规范化,业主清理责任化。以巡查督导为手段,做到大街严管,小街规范,农贸归位、摊点归位、坐商归店、行商归点。综治巡防车每天12小时巡逻,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马路市场;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影响镇容的行为。三是强力推行“规范工程”“畅通工程”“亮化工程”。“规范工程”即门头房牌匾安放规范,做到三个统一:“统一高度”“统一材质”“统一底色”;门头房前车辆摆放规范,统一放在划定的车位停放线以内;流动摊点停放规范,统一停放在商贸城南、翟良路西、府前街以南的空场处。“畅通工程”,即各类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必须在指定停车地点停放,做到人行道上无乱停乱放车辆。“亮化工程”即着力解决镇区、村庄主干道的夜间照明问题,及时安装、维修和更换路灯,做好路灯和广告灯箱等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街面路灯正常使用,亮灯率达98%以上。
(六)坚持以人为本,强力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学食堂改造正准备招投标活动。二是劳动保障工作得到强化,1-5月份,新增就业再就业3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6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15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12万元,失业保险费完成84.93万元,工伤保险完成241人__万元,医疗保险投续保完成188人__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续保14900人,保险金额完成__万元。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组织开展打黑除恶行动、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和平安护航行动,加强平安灯、平安互助网、村民说事室、驻村警务室等治安防控体系的管理运用,充分发挥区域性治安联防中队作用,较好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四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采购预算。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招投标活动16项,涉标金额226.43万元,集中采购309项,采购金额144万元,两项累计增收节支72.9万元。五是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坚持责任下移、重心下移,坚持依法处访、依法治访,解决了一批疑难案件,妥善化解了一批进京上访老户的上访问题。六是狠抓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前羊村、榆山两村民房斑裂塌陷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七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健康查体、节育措施落实、孕情跟踪服务“三个100%”,较好迎接了泰安市计划生育半年检查。此外文化广播、民政、科技、妇女儿童、民兵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 绩。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和谐新镇”这条主线,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产业富民”总体思路,紧盯“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这一工作目标,以提标、提速、提能为措施、手段,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境界、高标定位,乘势进取、突破跨越,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跨入全泰安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一)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镇区社区建设。按照“对接融入主城区、加快建设新翟镇”的发展定位,着眼加快对接融合,稳步实施镇区升级改造,加快华云佳苑商住区建设,搞好翟良路两侧开发规划,实施府前街拆墙透绿工程和镇区环境提升,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全面提升镇区承载和吸纳功能。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前羊村、玥庄村搬迁入住,启动榆山、大港新村建设,启动刘官庄社区规划设计,全力打造精品社区样板社区示范社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将全镇45个村全部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严厉打击、处罚和问责违规占地、乱搭乱建、私挖滥采等行为,清理取缔非法沙场、非法煤矸石洗选厂,深化镇村管理,优化镇村环境。
(二)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是依托市开发区,增强其承载产业项目的整体功能,遵循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规律,使产业项目到园区集聚集群发展。二是依托镇民营企业聚集区,按照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生态环保、环境优良、适宜产业项目和企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搞好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机构并加快企业入驻。三是进一步密切地企关系,深化地企合作,抓好协调服务,为企业尽可能多的提业、资金源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附加值。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土地招商、项目招商”,盘活存量土地,用活挂钩土地指标,按照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和在谈一批的原则,切实抓好铝塑粘合用高分子膜、北方风电等项目的落地工作。
(三)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集约高效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精心规划,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省农科院、市科技局连接,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着力抓好设施棚菜、林果、桑蚕、畜禽、花卉苗木五大优势产业高效农业,为全镇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强力推进,稳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省及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佳和奶牛场、云汇苗木基地等龙头企业以大力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加工精深度,延长产业链,促其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与新疆国轩农业公司洽谈,争取项目尽快落地。三是搭建平台,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配合土地综合整治,宣传土地整治政策、鼓励引导塌陷村实施整体搬迁,通过前羊村、玥庄村的整体搬迁工作,带动周边村实施整体搬迁,旧村复垦后,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鼓励集体经营、大户经营、能人经营,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对集中,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民将土地合法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重点帮扶,力争在土地流转工作上有新突破。
(四)强力突破、全面提升强农惠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重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帮扶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等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今年年底,全镇争取实现新增就业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人。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年底,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收入在经济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三是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参保范围,为社会养老筹措更多的养老资金;进一步完善“五保老人”的供养制度,适度提高供养标准。着力抓好低保工作,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财政补贴水平,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指数、居民消费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加大对残疾人帮扶力度,推进应急救灾体系建设和群众性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覆盖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健身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
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13位,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49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第一集团(前二十名)中等靠后水平,并且下滑的趋势相对比较明显。这些充分说明,过去单纯依赖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做法,已经走到难以维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边缘。
(二)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但各次产业比重和结构不合理
我县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发展态势与全省平均水平十分相似,是一个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善的县份,基本能体现出经济结构大而全的特点。以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分析,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24,从产业贡献看,三次产业均持续增长,一产增长5%,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二产增长21%,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三产增长8%,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6%,拉动GDP增长不到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二产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增长极,三产虽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比较明显,但二、三产业互动性较差。
(三)主导产业不断扩张,但产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全县工业保持了年均20—30%的超常规增长速度,发挥了带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体作用。但是,我县主导产业高度依赖煤焦等资源性产业,而这类资源性产业的税费首先要体现资源的国家权属,产业税赋具有突出的“国税重、地税轻”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较大,而县级可用财力偏弱的重要根源之一。
(四)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但对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偏弱
我具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发展壮大了水塔老陈醋、森泰牛肉等,组建了葡萄、芦笋、蔬菜、畜产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和—批从事农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通过狠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订单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较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五)服务业发展不断推进,但第三产业对地方可支配财力增加的贡献不足
全县已基本形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优势服务业。此外,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同时,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旅游业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但从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情况看,“十五”期间二产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行业间的税收留成政策特点,使得我县成为财政大县,而不是财政富县。另外,服务业质量有待提升,新的业态急需壮大。
二、我县推进绿色转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导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手段,以构建县域特色绿色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转型战略;全面推进“绿色清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彰显城市特色,为我县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打造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通道;将我县建设成为自然禀赋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现代化中西部生态强县,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二要坚持自我调整与借力发展统一共进的原则。
三要坚持短期突破与持久推进协调一致的原则。
四要坚持绿色转型与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同步的原则。
三、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为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节能方面:2007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到2010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0%;分类建立重点用能行业能耗标准,力争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
减排方面:严格项目核准,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提高达标标准和监控水平,采用依表计费和安装在线监测、在线监控设施为手段,有效监察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和偷排行为。淘汰落后工艺,取缔土小企业,削减非法排污量。要不断改变燃料结构,减少耗煤量,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任务:全县范围内禁止新建焦炭、炼铁、电力(余热发电或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除外)、冶金、化工、水泥、铁合金等重污染企业;大运高速公路两侧各2公里、青银铁路、307、208国道、榆古路、清东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公里,汾河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严格禁止新建炼焦、制浆、造纸、冶炼、洗煤、选矿和生产建材、耐火材料、铝矾土、电石、硫磺等重污染项目;在划定的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食品工业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区域内以及居民区和村庄周围1000米范围内,不再审批重污染企业。
主要目标:到2010年,大气、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容量和总量计划削减。其中,烟粉尘排放量减少30%,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50%,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50%。
(二)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加大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改善和提高我县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县水资源,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的全部稳定达标。
总目标:到2010年,县城Ⅱ级和Ⅱ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240天;建设白石河流域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
具体指标: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30%,二氧化硫削减5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以上。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5%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70%以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以上。
(三)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提高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打造省城南部绿色屏障为总体目标,按照“年初规划、常年绿化、形成精品、四季常绿”的指导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镇绿化和乡村绿化,有重点、有计划、分阶段推进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通道绿化、城市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等四项重点工程,2008年5月底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建成全省林业先进县,2011年建成全国生态旅游观光林业先进县。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提升主导产业素质和水平,走清徐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要任务:建设成为全省的工业经济循环发展示范基地、生态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以镁合金和新型建材为主的材料工业基地、铸造产业新型化改造示范基地和承接省城中心区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绿色转型,打造实力清徐、生态清徐、和谐清徐的主导力量。
发展目标: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核心竞争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县域主导产业总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行业核心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做优焦化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业
主要任务: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产业政策要求,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二是深入研究焦化产业政策,找准政策支点,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产业延伸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2、整合煤炭资源,推进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
主要任务:一是自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以产权股权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整合中小煤矿,尽快培育一到两家符合国家、省煤炭行业准入要求和扶持标准、符合即将建设运作的“太原市煤炭交易中心”会员资格的大型煤炭企业。二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推进9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技术改造,并抓紧向资源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煤基化学工业一体化企业发展,力求在政策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提升金属镁工业,壮大其它新型材料工业
铝镁工业和新型材料工业是省市重点鼓励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我县镁工业基础雄厚,原镁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是我省重要的镁工业基地之一。今后发展镁工业的主要任务,一是全力提升镁及合金制品工业;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进优质钢铁等其它材料工业科学发展。
4、推进铸造工业二次创业,大力发展精密铸造业
铸造产品在省产业政策中被归入机械装备制造业,属于省市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今后的主要任务,依托和发挥好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网络健全、熟练劳动力和营销管理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大产品和技术研发、引进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并逐步由单一的暖气片铸造向汽车零部件等精密铸造领域转型。
5、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资源型经济向技术效益型经济转型,乃至建设绿色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必然选择。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本着尊重市场选择、立足县域要素禀赋特点的原则,找准比较优势,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迅速壮大产业规模。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太原都市消费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粮、果、菜、畜、林”等五大特色基础产业优势,打造中国醋都、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比较优势发挥,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发展体系。力争形成3—5个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壮大5—10个在省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
主要工作:培育整合壮大六大产业体系。
l、整合壮大“老陈醋”优势产业
促进全县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建设水塔老陈醋食品工业园,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到2010年,全县食醋产量达到45~60万吨以上,占全国食醋市场的份额达到30%左右,形成5—10个高端醋系列产品。
2、玉米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大力扶持卫文等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到2010年,80%的玉米实现县内加工转化。
3、葡萄、红枣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加快恒丰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外资尽快到位、及早开工。扩大壶瓶枣种植规模,重点扶持小武精品红枣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打响全国优质高档葡萄生产基地、全国红枣生产示范基地品牌。到2010年,全县优质无公害葡萄生产发展到10万亩,壶瓶枣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5—10家。
4、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以森泰牛肉产业化发展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肉牛集约化养殖公司、优种牛技术公司、肉牛屠宰厂和肉牛交易市场的规模与功能。到2010年,全具优质高档肉牛存栏量达到6万头,肉牛出栏量达到15万头;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年产奶6万吨,乳品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优质瘦肉猪年出栏量达到40万头,年猪肉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5、蔬菜及深加工产业体系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绿色精品蔬菜和深加工蔬菜。以龙头蔬菜加工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丰富新品种。到2010年,蔬菜栽培面积达到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达到50—60个,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蔬菜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0%,商品菜总产量达到80万吨左右,5%特色精品蔬菜和加工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骨干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
6、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加强白石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可在上游林牧区设计开放狩猎场,在下游葡果区发展观光、采摘和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加强观光线路公路的拓宽改造及相应附属基础设施建设、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开通高速路东于服务区游客进入度假村通道,搬迁重点观光区工业企业,改善旅游线路生态环境。
(三)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高三产的发展规模水平和质量,努力促进全县“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
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发展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挖掘整合文化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即:建设三大基地,形成“一二三”发展格局,重点培育五大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服务业总投资达到l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年均增长2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30%。
三大基地: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打造太原都市“后花园”,建设太原市1小时休闲健身度假和工农业旅游目的地。
建设太原经济圈现代物流基地和环渤海区域性物流吞吐中心。依托开发区和中卫火车站,配合即将建设的太原武宿物流园、太原高新开发区物流园,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空间对接,建设专业物流基地,力争成为太原经济圈副中心县区的重要板块。
打造信息化宜居物业。借助太原经济圈内外交融趋势和太榆同城化契机,将我县建成为省会太原消费者在郊县的首选居住地之一。
形成“一二三”发展格局:在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方面,“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形成以县城和开发区为一个主轴,东西两条旅游线路并行,建设商贸金融物流、休闲度假与工农业旅游、民俗与晋商文化三大功能区的“一二三”发展格局。
县城和开发区主轴:联合清源镇、东于镇,建设县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居民宜居城市,加强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
东西两条旅游线路:融合醋文化、晋商文化、贯中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依托中国醋都、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工业三大基地,贯穿旅游景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休闲、健身、度假、观光”功能多样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格局。
东线以208国道为脉络,以葡萄庄园、徐沟背铁棍、大常秦家旧宅、尧庙、水塔“中国醋城”、明清醋坊、恒丰枣业、森态牧业以及蔬菜深加工等资源为依托,链接乔家大院等,打造民俗文化游、工农业旅游特色线路。
西线以307国道、大运高速公路为脉络,以县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醋都水乡文化城”建设、东湖醋园、罗贯中故里、三国城、清泉寺、葡峰山庄、马鸣山自然风景区、香岩寺、都沟石窟、狐突庙、宝梵寺、东于生态度假村、李家楼生态农村建设、贾兆晋商民居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游、休闲健身度假游特色旅游线路。
三大功能区:以县城和开发区为中心,各乡镇所在地为重点,形成商贸金融物流区;以马峪、东于、孟封为重点,依托相关景点和工农业企业、基地,建设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区;以清源、徐沟为重点,弘扬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清太徐”晋商旅游圈功能,形成文化展示区。
重点工作:培育五大重点产业
1、建设太原经济圈现代物流基地
规划建设开发区物流园和火车站吞吐中心,加快搭建森态中国牛产品交易网络平台,抓好孟封小武蔬菜物流中心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建设晋韵楼生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水塔老陈醋及土特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农机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有影响、辐射北方地区的农机交易市场。
2、建设省城太原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举办“醋文化节”、“葡萄采摘节”、“工农业体验游”等,借势造势,打响“中国醋都、葡萄之乡、晋商发源地和贯中故里”四个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客源。以工农业旅游为主,精心打造农家休闲游和生态观光游系列产品。重点建设葡萄沟、龙林山等精品景区,建设以“一山一沟”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带。精心推出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和产业观光游等系列产品,扩大我县在省内外“历史文化城、观光休闲地”的知名度。
3、打造信息化宜居物业
通过合理的规划优化城镇环境、塑造城镇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新建三星级以上现代化酒店1个,加大东南坊、东于和大北等村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速度。
4、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现代商贸流通网络
以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县域商业为目标,引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机制,发展百货店、专卖店、配送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拓展城市商圈,调整网点布局,建立网络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产业。
5、提升金融服务业
紧紧抓住国家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机遇,积极支持和吸引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我县农村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县域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四)以清徐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打造大太原经济圈新的增长极
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任务:建设以煤化工产业为主导,集清洁能源、精密制造、新型材料、物流商贸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太原经济圈乃至中部地区新的工业增长极,工贸物流互动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园区,绿色转型的主战场。
开发区发展重点工作:
l、优化布局,促进开发区产业关联与组群配套
按照“同业入园,形成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打造以煤化工为主导,精密制造、新型材料、商贸物流等为核心的绿色产业集群“高地”。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凸显其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美锦煤气化、梗阳实业等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偿试组建大型产业集团。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着力引进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增加这些企业在开发区的植根性,形成持久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3、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开发区要努力实施好“品牌强区”和“品牌兴企”战略,加快推进品牌培育和认定工作,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推出更多技术领先、管理高效、形象良好的企业群。
4、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益
重点抓好煤焦产业链的循环延伸,积极构建以煤炭—焦炭—煤气—化工、焦炭—煤气—冶金、煤气—合成氨、尿素以及副产品甲醇、煤焦油—碳黑—轮胎、煤矸石—电—硅铁—镁、煤气—硅—原镁—镁合金—镁深度加工—水泥—余热发电、原镁—铝镁合金制品—重型机械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零部件为主的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深加工、清洁化、低排放、资源化的产业循环链。
5、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区内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按照“六通三化一平”标准和生产、商务、生活、物流“四区一体”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次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原则,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资、部门引资、银行融资、企业垫资等多种融资形式,分期分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内外道路、能源供应、供水及污水处理、商贸文化、通讯设施、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管委会办公楼、入区道路、3平方公里起步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6、构建园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开发区产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产学研互动合作模式和技术研发联盟。偿试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技术平台。构建专业化、网络化、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在开发区设立1—2个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博士后工作站。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由政府引导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与投资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担保及其他中介机构组成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绿色转型的科研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省城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加强合作,加快绿色转型各方面工作人才培养,面向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进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理论培训,促进与绿色发展相关生态技术的研究与攻关,研究开发一批对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开展污染防治、生态重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在我县建立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发中心。
(二)树立绿色转型的发展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基层文化阵地,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向全社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发展绿色文化,鼓励绿色消费,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全县人民的绿色文明素养。积极培育企业绿色文化,将绿色转型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倡生产经营的生态化,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帮助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强化对绿色转型各项工作的领导
成立县推进绿色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绿色转型中的重大问题,统筹绿色转型长远建设和当前建设的各项任务,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绿色转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绿色转型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各责任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要根据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尽快制订实施细则,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后报县发改局,由县发改局牵头出台全县推进绿色转型年度工作方案。
(四)加强绿色转型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
实行绿色转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绿色转型工作年度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逐级明确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绿色转型任务的全面落实。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绿色转型规划和工作计划。
(五)搭建经济绿色转型招商引资和引智平台
尽快制定出台《清徐具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利用世行、亚行和其他国家金融组织贷款方面有一个量的飞跃。充分利用好国际清洁生产机制(CDM),推进清徐大企业在污染总量减排等方面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国际减排资金。
(六)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
1、财政优惠政策
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支持来我县鼓励类产业发展。
一是鼓励老陈醋产业做优做强,促进全县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对拥有企业注册商标,稳定的市场供应,带动示范性强,实际生产能力在5000吨以上,并已形成较完善的老陈醋产品体系的老陈醋酿造企业扩产、新上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二是以太原市加快建设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冶金工业,大力推动不锈钢园区发展,开发高档制成品,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工业城为契机,鼓励支持发展不锈钢及其制品业。对此类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三是以太原市加快铝镁合金加工制造基地建设为契机,研发和生产高端产品,不断提高铝镁加工的深度和档次,依靠富士康尽快把太原建设成为世界的“镁都”为契机。鼓励发展镁合金及其制品业,对此类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在10000吨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四是以我县建设特色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引进、鼓励发展特色煤化工产业。对此类企业,实际投资在8000万元(1000万美元)以上,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五是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对此类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结合项目的实际效益、税收贡献,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由县财政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给予奖励。
六是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对今后新投资的地方税收贡献大、促进社会就业、带动示范性强的物流、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从经营获利之日起5年内,由县财政根据企业税收地方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2013年10月)称,国内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水平,过剩严重。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海外经济低迷,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存在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风险和挑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对记者表示。
“过去发达国家已把过剩产能转嫁给了中国,从客观上讲总的产能过剩的转移期已过。今后无论是资本并购还是海外办厂,都应该有新的战略布局,原来纯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产能复制转移到海外的老路是走不通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表示。
他认为,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国内企业发展速度太快,缺少在国际上和他国打交道的经验,估计还要花费10年时间才能学会;二是走出去方式需要改变和完善。不要项目管理者都从国内带过去,应积极学习日本的经验,主动对当地人才进行培训后为企业所用,便于在当地开展工作;三是走出去要适应当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注意积累投资经验。
“我国之所以在非洲投资基础做得好,是因为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总体讲,当下企业在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形式效果好些,反之国外设立生产和销售产业链模式的效果相对很差。”刘瑞说。
“消除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下国内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政治、经济、法律三个风险”。王雍君表示。
王雍君认为,铝土、钢铁到国外开采矿山,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的谋划,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内部整合、技术能力和标准,国内要形成一定的调整,才能走出去。要不即使走出去也是做打工性的代加工,产品也只有做到差异化,才能有出路。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法律方面不足,比如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和欧美国家不接轨,其中标准是个大问题。真正要走出去,必须和欧美在商业层面对接。
产能过剩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政府要做好引导,行业协会做好分析,企业要做好充分的考察和论证工作,不要盲目的行动。
“企业走出国外的风险比较大。比如宝钢和中信投资澳洲的项目目前开展的都不太理想,中金黄金投资南非的矿山也被收回,因此矿企要走出去当下是困难重重,难度较大。”“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张铁山对记者表示。
其中,钢企“走出去”之路颇为坎坷。2007年10月,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宝钢集团宣布和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资在巴西东南部成立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但由于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各钢铁生产商大幅削减钢铁生产,宝钢集团取消了该项目,并对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进行了清算。
另外,首钢曾收购一家秘鲁的铁矿石公司。然而,当地员工经常通过罢工来要求加薪和提高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计划和成本开支。
“有些企业由于方法不当,在‘走出去’过程中问题频现,比如中铝在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收购项目,历经多次谈判而未能成功,暴露出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财政部财科所教研室主任孙钢说。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王健认为,第一,国企“走出去”一旦项目失败,企业管理层将难辞其咎,所以企业动力不足;第二,企业“走出去”涉及层层审批的问题,例如外汇的批准,企业想“走出去”的时候是个机会,审批结束可能已经不是机会了;第三是缺乏资金,产能过剩的行业最大特点就是供大于求,造成价格下跌,这些企业盈利能力很差;第四点是中介的介入,没有相应的中介,自己去找合适的机会面临很大难题。
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后,又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团队。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域重点应该是东盟、非洲和南美等国家,首先他们是新兴国家,增长比较好,也有需求;其次他们的一些设备、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确实需要中国企业进去。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目前政府事中事后的监管仍然较为欠缺。”王健表示。
商务部官员则认为,目前用企业“走出去”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国内的海关协调,因为一些二手设备运输到国外涉及通关问题;第二是在海外,由于潜在的环保问题,很多目的国都很反感中国企业去投资,这是中国企业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
怎么“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自己形成竞争力的过硬产品实力。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地走出去呢?
“一是不主张国家用行政的手段干预企业走出去,而应该运用市场的形式推动企业的海外步伐;二是企业走出去要制定详细的战略和规则,避免盲目行动;三是鼓励企业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同时要考虑国际市场规则,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来赢得胜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对记者表示。
陈少强认为,近期总理访非,我国高铁项目在非洲成立了研发中心,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方式,同受援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克服我国高铁的基础的核心数据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存在知识产权的软肋,以国际标准和知识产权为发展方向,未来将从根本上夯实做强。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则表示,当下全球钢铁产业发展不均衡,东南亚、中亚、中非、非洲等地发展钢铁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因此企业应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非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发展机遇、加强与中亚、东南亚和非洲各国的沟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采取援建、合资合作、建设境外加工和分销中心等模式。
“国外经济也不太景气,企业走出去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企业走出去通常是采用资源收购、资本控股、海外建厂等多种形式。”孙钢说。
他认为,企业海外投资同时还要注意防腐和预防国企贪污侵吞国家资产现象,有些国企资产一旦转移到海外就划入主管官员名下,国家在这方面要有相关法律配套措施。
“企业‘走出去’,还要注重企业的战略设计。同时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不高,需要有力有利有节的提高。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即推动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吸引国内企业入园。”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记者表示。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各类的园区,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工业新城、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经济特区等。这是中国企业在总结“走出去”惨痛经验教训后的自我摸索和选择。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文娟认为,理论上讲,境外经贸合作区具有聚集经济的优势;实践上看,其优势在于互利共赢色彩,使投资者更易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和民众认可,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和系统风险,换言之使投资者“走进去”变得更容易。
她认为,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企业不仅可以增强谈判实力,还能“抱团出海”,提高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进而推动中国产业资本可持续地“走出去”。
“当前海外建厂的难度比较大,国外的条文中隐性的东西不知道。应借鉴日本海外经验,如在越南建立的汽车配送中心,就是采用钢厂和汽车厂合作的方式建立。”张铁山表示。
他认为,当前我国的造船业水平突飞猛进,可联系钢铁和造船、汽车企业一起抱团出海,再加上银行、法律和运输业公司打造“组合拳”出海,将会收到奇效。而李总理刚刚在非洲发展中国家签订的铁路项目,可以同时建设汽车和混搭建钢铁厂,一定会得到当地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签署了《关于推进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截至2013年10月底,中国企业已在13个国家建设1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建设实际投资金额44亿美元,协议入区企业390家,累计创造产值129亿美元。合作区涉及产业包括轻纺、家电、钢材、建材、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境外集群式发展和我国转移富余产能的重要平台。
为支持和规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商务部、财政部曾在2008年《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由国家建立发展资金对经国家批准、确认、考核通过后的合作区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给予资助。
发展资金资助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包括区内建设用地的购置费或租赁费、办公场所的购建费;区内土地平整,水、电、气、道路、通讯、热力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费;为入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配套用房建设费。对符合规定的各项实际支出按不超过30%的比例予以资助,每一合作区享受的发展资金资助总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
此外,为进一步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做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商务部、财政部在2013年制定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提出,申请确认考核的合作区应有利于我国优势产业“走出去”,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有利于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促进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