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1: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58-1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生物学知识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每一个个体而言,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素材与用例。此外,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取之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要特别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并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提倡在引领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原理的理解、记忆和探究,加强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探讨。面对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课题,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加强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一、注重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理论与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境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一个学生的生活阅历对于学生理解、认识和记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用心采摘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生物知识素材”,细心去捕捉生活生物现象,采撷生活生物实例,并引入课堂,为教学服务。或者通过创造性的应用,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把生活生物情景模拟出来,引领学生一同去感受、感觉和感悟,带领他们一同去体验、体会和体悟,让他们在具体活动中完成生物知识学习,让抽象的生物更加具体而形象,让生涩的生物知识更加亲切、自然和易懂,开启他们学习生物的心灵窗口,点燃他们学习生物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进而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
例如对于“遗传”教学时,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小故事:美国一女舞蹈明星拒绝众多潇洒公子的追求,却向长相非常普通的爱因斯坦求爱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我这样漂亮,像您那样聪明。”然后,教师就此提问:“如果他们真的结婚了,能梦想成真吗?”利用这一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引起了学生纷纷热议,趁此时机,由浅入深地分析基因的组合特点,使得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关注学生身边的事,加强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关注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生物生活化”强调,生物具体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接轨。在传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加强生物知识训练能力,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水平、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潮流贴切得更加紧密。现实生活中到处有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对此,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相关素材的挖掘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生物现象,采撷生活实例,并引入课室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细胞呼吸”这一生物知识点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经历,有关生活化生物实例就很多,如:伤口为什么包扎得太严实反而不利于愈合,进而引出要使用透气好的创可贴或医用纱布;又如:在寒冷的冬天,将教室门窗紧闭,时间一长就会让人感到恶心、头晕,学习效率下降等等,这些都是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知识点。
三、结合生活提高生物探究兴趣
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有很强的生活背景的,所学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对此,倘若教师将相关课后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非常有利,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该不断挖掘现实生活的资源,提高设计生物教学课外活动的能力,将封闭的课堂练习变换为开放的课外活动,引领学生一道揭开生物学的神秘面纱,和学生一起享受生物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进而不断发掘每个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育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如:在有关遗传基因的课程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Aabb与AaBb杂交之后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如何?一般来说对于这道习题的解决方式是采用画“倒树分枝法”图的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比较容易搞错,而改换一下采用课外知识,如运用乘法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相关探究,便可以得出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
四、体现“以人为本”搞好生活化教学
在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相联系起来,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而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高中生物新教材内也有很多贴近实际生活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图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稳固依据。而近年来,诸如禽流感、非典、转基因食品、艾滋病、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也与生物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对此,教师也可以紧贴时事,抓住契机,将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去了解、去关注、去思考相关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培育深厚的生物学生兴趣,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更加自主地加强生物知识的获取、理解、分析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洪占丽,梁友路.对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尝试[J].考试周刊,2012(10).
[关键词] 高中作文 教学方法 学会感受 思维方式 制定计划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生层面看,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也没什么可写,更不知道怎么写。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也没有写作的内容,更没有写作的技巧。而从教师的层面看,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尤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只注重加大训练量,急于求成,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逐步建构的过程,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规律。目前,大多数作文课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
(一)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如何解决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和没内容可写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写的困境?笔者也经过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我们经常跟学生说,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会感受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教师经常忽视一个环节,那就是怎样教学生感受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或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有的即使说了思路也不清晰。这不代表这些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和看法,而是他们对自己经历的生活缺乏感悟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感受和思考生活。对此,笔者做过一些粗浅的尝试,觉得下面一些方法对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一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这一点笔者基本是放在每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拿自己每天经历的新鲜有意思的事跟学生分享。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此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教师的感情真挚,才能激发学生分享真挚的感情。而情感真挚恰恰是感受生活和写好作文的前提。每天给学生讲讲鲜活的生活小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学生很容易被你吸引。当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讲老师的生活经历只是抛砖引玉,起到一个引导和示范作用,最终是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二是帮助学生养成感受生活的思维方式,并习惯有条理地表达。在教师示范一段时间后,就试着让学生谈谈,他们会很自然很真实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慢慢地把课前五分钟还给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从有感受就讲到设定主题有选择性地讲,从随便讲到组织语言有条理地讲,从表层的现象讲到事物的本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其实,感受本质上也是思考生活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养成对学生一辈子都受用。
(二)帮助学生跳出“自我”,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绝大多数高中生的思维跳不出“自我”的范畴,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他人、社会和人生。而对于寄宿学校的高中生平时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假期看主流新闻,比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身边的感动”等等;还可以就某个专题专门收集资料,比如农民工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留守儿童、校车安全、教育公平,还有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灾后思考、航空航天、诚信问题等题材,在这方面网络可以帮很大的忙。通过收集专题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同时还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能力。
每次放假之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谈谈假期里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事情。这样既让假期后的第一堂课变得特别活跃,也在这样一堂分享课的引导下,学生在假期里会特别用心地去感受生活的细节,让自己对身边的得很敏感。有一次假期我布置了个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用心去感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特别强调“用心”的意义,回校后谈谈体会。这次作业的效果非常好,好多学生体会到“付出”比“得到”更有幸福感。“心里有别人的感受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变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三)“少而精”地研读名著,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关于学生阅读名著的问题,有些人认为高中生看得越多越好。笔者认为,高中时代因为时间有限,读名著还是少而精更合适。“少”是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名著一到二部,“精”是要读就应该读透。高中生读名著很多时候是被书里的故事吸引,而没有真正立
地去解读故事的背景、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作家创作的目的等深刻的东西。所以在引导学生读完原著之后,应帮助学生搜集与这部名著有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名家评论,再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以及创作风格。这样从书里书外真正读懂名著,同时也学习了优秀学者的分析思路和思维模式,学生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当一个人真正学会如何看懂一部名著后,他慢慢地就学会了一种探究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变得更成熟和理性了。只有让学生在读名著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自己思想成长的快乐,他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研读下一部。而源自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教育目标吗?
如何解决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
上文主要是让学生有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主要解决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下面谈谈如何解决写作技巧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技巧是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既然是一种技术手段,那么任何一种技术都要经过一招一式的学习才能掌握,而要达到熟练应用,那就必须不断地练习。教师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作文教学就可按照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的步骤,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招一式、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本功。高中学生的思维一般由形象到抽象,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也是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样有一个“事”“态”“情”“理”逐渐提高的过程。根据这些普遍规律,我们应该制定一个严密的作文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记叙文训练
先训练简单记叙文,训练学生写一件事,写出起伏与波澜,即情节的单线转折、事件的升降、多层的情节结构形式等。再训练复杂的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以议论为辅的记叙文,训练记叙文的双线平行式、双线交叉式的情节结构。接着,根据散文文体特点,训练散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单项训练散文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专项训练散文的立意、取材与构思。注重感受与思考、思路与结构,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形象地表述。
由点而面的写作训练。以较复杂的记叙文训练为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进行一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片段训练,讲完小说单元便欣然命题“写一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物,要求记叙二三件事情,从几个方面表现人物,注意捕捉人物的独特细节,写出人物的个性”,那么,学生怎么也难以把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而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就很难实现了。如果能够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单项训练,则会有备无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如果在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单项训练,最后归结到一次有目标的作文训练中去,连珠成串,这样大部分学生就能完成本单元的作文目标任务。如果写好并讲评之后,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再进行相应的单项训练,效果会更好。
第二阶段:议论文训练
训练正确审题,深刻立意,理清思路,快速成文。单项训练议论文的思路及举例、引用、推理、假设、因果等论证方法和多角度运用材料等。专项训练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和变换角度处理材料的能力,注重训练议论技巧和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写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既方便快捷又实用有效。
我们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建构,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跳出“小我”的圈子,面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帮助学生从精读赏析名著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解决他们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困难。教师应制定严密的作文教学计划,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把写作技巧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我相信通过系统地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美妙声音孕育出来的美好事物,音乐是沟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一种工具。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音乐有利于放松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下紧绷的神经,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在高中的音乐教育课上老师往往没有目的性,不会启发学生的兴趣,更没有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学生拥有正确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的去欣赏音乐,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是我个人对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看法。
1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兴趣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个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一步就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里浓厚的兴趣,那么接下来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效提高。想要摸清学生的音乐兴趣,一定需要一次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欣赏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但是在对这些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就例如在学生听到著名音乐时,虽然会感觉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音乐的名字以及音乐的作者。根据调查的情况,通俗音乐和流行歌曲对于高中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上,要学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可以欣赏到好的通俗音乐。对此我建议,教师可以在每节音乐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播放自己挑选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在陪同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挑选的作品进行简单地讲解,主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流行的原因。欣赏完这首流行音乐之后,立即把听到的作品与音乐书上选取的名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凸显出名曲的魅力所在,同时悄无声息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2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也有难易之分,由于高中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普遍很低,因此在教学的初期要从易于欣赏的声乐开始。声乐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含有歌词,并且声乐的歌词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旋律要表达的比较相符。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声乐的鉴赏方式,随后再逐渐的引导学生鉴赏器乐作品。在声乐的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做到对作品背景和歌词内涵全面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后期对器乐鉴赏中出现懵懵懂懂、茫然失措的情况,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对音乐旋律特征熟练掌握,并且经常锻炼学生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鉴赏。相较于声乐,器乐独奏曲目的主题较为单一化,曲式也不复杂。教师在教授器乐鉴赏的时候,相较于声乐具有更佳的把握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曲目形成的初步印象情况,来确定是否要进入下一步,如果学生整体情况较好的话,教师便可以对曲目的内部结构,进行细致讲解。随时学生的鉴赏水平不断的提高,鉴赏器乐独奏曲可以逐步的变为鉴赏交响乐曲,当学生掌握这些时,学生个人便可以对音乐鉴赏的方式和规律特点熟练掌握,音乐鉴赏能力也会提升到较高水平。
3音乐鉴赏应该与生活感受相互联系
在人生旅程中,一个人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一名高中生相对而言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了,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虽然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深度感受,但是学生已经可以感知到音乐作品要表达的表面情感。面对这样情况,教学过程就会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意境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教授之前要对所讲授的音乐作品意境熟练掌握,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名曲之前,一定要把名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要体会音乐包含的意境。生活是诞生真正艺术作品的源泉,真正的艺术都是源自生活的,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每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但是作者生活体验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学生的感情应该得到高度升华和凝结。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感情丰富,思想敏锐的青春期阶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自身情感,以及自身思想感受等多个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个人鉴赏。如果学生能够更优秀一步,带着感情去欣赏音乐作品,那么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教师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音乐鉴赏课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导学生能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才。但是音乐知识的讲授,并不是音乐鉴赏课的唯一目的,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得到了个体全面发展才是最后的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评论,让学生对音乐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只要把音乐教育做到更好,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音乐的鉴赏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作为一个抽象的艺术,主观性很强是音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总结
音乐鉴赏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能素养,其对高中生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因此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梁爱峰 单位: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成.论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5,(6):68-68.
支教一直是我在大学的愿望之一,我希望能够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帮助更多的学生。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支教机会。经过两个月多的精心准备和一夜的车程,我们的支教团队终于到了支教的目的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一中。在这里的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魅力以及国家对各地区教育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支教学校的学生学习生活和支教活动本身进行了思考,收获颇丰。
我们这次支教的活动内容很丰富。我们不仅仅讲授课程,还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职务,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作为高二7班的副班主任,7班的孩子们给我的感动和震撼让我终身难忘。一开始,进班看自习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到后来就变成是一种责任,一天不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放心不下。要走的那几天,我竟然有一种害怕的心情,害怕面对和这些孩子的离别,害怕再也不能帮助他们了。7班的班主任告诉我,老师这个行业是一个有感情的行业,老师要真的把学生当成孩子来看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不求回报。老师把人生的历练和课本上的知识酝酿加工,然后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孩子。很多曾经当过老师的人,也许以后会从事各种其他行业,但是他们最喜欢的称谓还是老师,因为老师是无私的、奉献的、真实的。而我之前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对老师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这次支教的经历,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了解老师,深深体会到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尚。
除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对我们国家的教育状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来支教之前,我查了很多支教的资料,很多的文章都在说自己支教的地方学习环境很差,没有教室等等,我不否认有这样情况的存在。但是在国家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下,支教学校的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在我支教的林东一中,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巴林左旗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每年都会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多资金,校园内正在加固的两栋教学楼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另外,在和校长座谈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巴林左旗在发展新城,林东一中作为该地区最好的高中将迁到新校区,这样能够更好地把县城的居民区、生活区转移到新城,有利于新城的建设和发展。由此可见,当地的教育已经得到很好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林东县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支教的日子是快乐的,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在享受这种单纯的快乐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高中的学习和大学生支教活动。
支教期间,指导老师给我说的最多的是,现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高考的压力,但高二的学生因为离高考还有两年,所以就出现了压力不足,动力也不足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大学很向往,但是又不知道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究竟是什么样。他们对大学的了解更多的是从学校和以大学生活为题材的青春偶像剧中获得的,比较零散和片面。比如,学生会问我大学里面有打架的吗,每个人都谈恋爱吗之类的问题。所以学生虽然对大学很向往,但是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都很迷茫。其实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个性的问题,而是大多数高中生都面临的问题,学习的动力单一地来自高考的压力。教师、学校、家长各方面都用高考的压力来压制孩子们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想法,这样的高中学习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动力的。人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高中学习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中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怎样去学习知识,接下来的大学学习是让我们学会怎样去生活。只有学生主动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能让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也就解决了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大学,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是高中老师和学校给不了的,而这恰恰是现代支教的大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之前我了解到很多支教的大学生所教的课程并不是自己的专业,这样对大学生自身和高中生都是不公平的——支教大学生教授的不是自己擅长的课程,因而没有太多的自信,而高中生得到的也不是最好的专业教学。大学生是经历过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的,可以较全面地教给在校高中生学习经验,展现真实的大学生活。我自己在支教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其实非常渴望得到关于大学的信息。因此在班会中,我用了相当多的时间来展示大学生活,把我们支教大学生的大学经历用视频、照片、聊天等方式展示给他们。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很多孩子在给我的留言里说他们更加真实地向往大学,自己要更加踏实地学习,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样的做法,在支教中是很合理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鉴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鉴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鉴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 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 高中阶段,从15、16、17、至18、19、20岁,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初中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 “开朗、奔放的” “兴奋、激昂的” “悲惨、哀怨的” 等等。
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一)有生动音乐形象优美旋律的,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二)高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象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等。
(三)高中阶段的孩子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初中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自己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四)另外,高中生个性在不断形成,虽不稳定,但极富逆反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从未见过、听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渴望。越是不让听越想听,越没有听过的越有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的内容,如杜卡的《小巫师》,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等风格迥异的各类作品。并可适当选择一些较熟悉的歌剧舞剧的选曲,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和《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等。
以上鉴赏内容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当然并不表示就只选这几首,在这基础上做一些有选择的补充删减,应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鉴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点体会:
2. 好的鉴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鉴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高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轶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二)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高中生也同样有。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高中生的知识面比中学生宽多了,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将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四)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鉴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高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又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老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1.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是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的导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在语文教学生活情境中,以高中生生活经历为实例说明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语文作品的认知感悟,获得对语文作品的知识掌握,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感。
如,笔者在讲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笔者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给学生播放了近年来北京大学演讲视频,给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演说场景,然后结合作品中先生明确的教育性质,指出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磨练自身德行,倡导学习中“学术自由”精神,主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笔者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背景大学校长之演说,阐述各自主张和精神,揭示作品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演说,深化学生对“学术”的认识,体会作品学术真谛,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同时,笔者结合作品中倡导的学术自由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就语文课堂教学说出自己的建议,共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语文生活实例教学资源
“生活即教育”一句很好的诠释了生活中各类资源都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整合学生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和热情,不再是沉寂的语文课堂,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教学资源内容,既能反应实际生活,又能折射出语文作品中的内涵,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教师深入体会生活,在熟练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生活资源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素材。
如,笔者在讲述《沁园春・雪》时,知晓作品中在上阕描写了伟大祖国北国雪景,抒写我国壮丽山河,在下阕则由壮丽感慨,牵引出历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抱负和胸怀。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真谛,笔者将生活真实壮丽雪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还原作品,理解作业,感悟作品。
3.语文生活实例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丰富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当地故事和生活资源,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积淀,体验文化的深厚,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塑造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生活中流传着很多的英雄故事和传奇故事,这些资源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
如,笔者在讲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从文章写作背景出发,介绍当时我国水深火热、国土沦丧的状况,指出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很多英雄挺身而出,就像刘和珍一样,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充满正义,作为祖国、民族的脊梁,为自由奋斗、流血、牺牲,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前仆后继。考虑到刘和珍距离学生年代较久,笔者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引入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对比分析作品中内容的写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生活实例效用,实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4.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包括高中语文拓展阅读和课外作业两方面。其中,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笔者建议在拓展阅读中应联系语文所学和生活关系,选择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素材作为阅读资料,生活即教育,将高中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延伸至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懂和会、学和用相融合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拓展课外阅读面,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空间。第二,高中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要精心设计生活案例语文作业,打破教材作业局限,将生活中的案例整合后融入作业练习,做到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将生活中丰富的信息整合后,作为语文学习素材延伸课外实践。
关键词: 农村高中生 厌学 心理原因 对策
“厌学”即对上学读书感到厌倦或厌恶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反应,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1]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因厌学导致的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高中生的厌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高中生厌学的表现
农村高中生厌学的突出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2]朱盘安在研究中提出中学生厌学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等。[3]王冠军等对57例厌学中学生进行了MMPI测试分析,发现厌学学生常表现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有不安全感、继绪紊乱和过分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4]
二、农村高中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1.所处社会与家庭环境使得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引起的,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行为越自主,越能够得到自我满足感和主动控制感。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理想的学校和职业等),具有指向性和可变性,一旦诱因发生变化,外部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变化。当前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就可以归结为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过分强调“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最初学习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有着面对困惑“弄个究竟”的冲动,这是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发动机”。但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简单地通过奖惩、评比、排队等各种外部刺激来促使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日渐弱化,对奖励产生依赖性。当外部的奖励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厌学情绪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随着新时期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子弟接受教育的经济投入也越来越多,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孩子上大学要承担数目不菲的学费,而大学生毕业后要“自谋职业”,国家不再“分配”,反观不少辍学打工者,每年都可获得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相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不可知性,这些经济收入显然对农家来说更为诱人。上述因素使农村高中生受到的家庭支持水平的降低,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农村高中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造成目前农村高中生厌学情绪的蔓延滋生。
2.较为单一的学业评价机制致使农村高中生学业成败归因不正确。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归因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六个类型: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①根据内外因维度:将能力、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归为内部因素,将情绪、运气、任务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等归为外部因素;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将能力、学习兴趣、任务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归为稳定性因素,将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情绪、运气、课外辅导归为不稳定性因素;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将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情绪、机会、试题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课外辅导归为不可控因素,将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归为可控性因素。[6]正确的归因是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不稳定但可控制因素,将成功归因于努力等内部可控制因素,从而使学生感到愉快自豪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厌学的学生在学业成败归因上存在着障碍,他们倾向于把学习上的失败归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如智力低、能力差,而把偶尔的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当一个人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低导致自己失败时,就会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多数学校施行单一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看重学生认知测验的考试分数即所谓的文化科考试分数,那些在认知测验领域不占优势的学生一再地经历失败而缺少成功的体验。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体验使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搞好学习,即自我效能感下降,这样一来,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
3.面临的种种诱惑让意志力薄弱的农村高中生难以忍受学习的寂寞。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个人的学校生活是单调、艰苦且必须长期坚持的,而校外的世界却是自由和丰富多彩的。漫长的学习生涯更需要顽强的意志来支撑,而今天的“90后”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家长的宠爱甚至娇惯,即使生活在农村也很少参加生产劳动,从未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和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依赖性强情感脆弱,缺少战胜困难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和勇气。当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高中学习任务或一时的困难挫折,就会丧失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实践证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发展优异外,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到底的勇气;而厌学的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抗不良社会风气诱惑的能力比较低。
一般来说,意志力薄弱的农村高中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缺乏自觉性。他们在那些需要意志努力的事情面前总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依赖教师、家长的督促或帮扶,很少能主动完成。[7]第二,缺乏自制力。由于他们思想的不成熟,理智不健全,控制力较差,所以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7]如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常常利用学习时间玩网络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严重影响了心理生理健康。第三,缺乏毅力。学习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事,当他们长时间面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三、改变农村高中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1.引导农村高中生厌学者进行积极的归因。
积极的归因就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主要有努力归因、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1)努力归因:如果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提高后继行为的信心和成功期望,为了获得成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讲故事法、讨论法、强化法(针对一次学习行为结果要求学生进行归因总结,对正确的归因鼓励,对消极的归因否定)、做归因记录(让学生记录平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对事件成败的积极归因、对自己以后的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归因后的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学会将自己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形成积极正确的归因模式。(2)现实归因:除努力外,学习方法、家庭学校环境、人际关系等也不同程度地对学业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由于个性特点、智力水平不同,以往的学业成败经历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归因风格。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归因时,既要考虑到影响归因的多个因素,又要结合他们的不同归因风格,使学生做努力归因时与现实相联系,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这样一来,就能促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2.丰富学业评价手段,提高农村高中生厌学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8]即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信念。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的能力,他就会努力学习;如果学生感到自己对学为力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太低,他就会为避免失败而逃避学习。因此,教育者要丰富学业评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一方面,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各种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让经常失败而产生厌学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法、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克服厌学情绪。
3.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意志品质,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厌学学生的意志力。首先,帮助厌学的学生树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每天、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认真落实完成。普罗斯教授的研究结果证明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引导学生把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小目标,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信心、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其次,可通过一些强化训练、挫折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耐挫力,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力。最后,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和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进取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意志和意志行动,最终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萍,褚安娜.浅析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策略.中国校医,2000,(6).
[2]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J].教育科学研究,2004,(7):53-55.
[3]朱盘安.学生厌学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2006,(10):59.
[4]王冠军,景艳玲,石少波.57例厌学中学生MMPI测试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3):136,139.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叶缇芳.初二学生生物学业成败归因调查研.
经历七天的艰苦磨练,我们在校领导和众老师的监督之下完成了我们这次的军训任务。校长和老师们还亲自检阅了我们高一的这支队伍。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迎着明媚的阳光,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走在操场上,接受检阅。此刻,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啊。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高中生军训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1春光明媚,轻松愉快的暑假眨眼间飞逝而过,我们迎来了开学的第一课——军训。
军训的第一天,在我们崭新的教室里,见到了我们的教官,他迈着标准的步伐,走到讲台上,军姿站好,他满脸严肃的强调了军训期间的纪律。
接着我们便听从命令下楼集合,来到操场。在看我们的教官在太阳晒得黑黑的脸上,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绿色的军服,腰间扎着宽大的腰带,在太阳的光辉下显得闪闪发光,再加上挺直的军姿,更显得傲骨英风,使人望而生畏,不怒而自威。
军训的第一项就是站军姿“站军姿要做到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大拇指靠在食指的第二关节,中指紧贴裤缝线,双手夹紧,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身体前倾。”话音刚落,我们赶紧按教官说的去做。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的双手都已经累极了,腿脚也站麻了,灌了铅似的难受极了。我很想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那时候就算一两秒的活动,也会觉得舒服和享受。想到这里我的双手慢慢的就放松了“哇,真轻松。”我心想着,忽然耳边传来一声大吼“手夹紧了!”原来我的手已经被教官拿了起来。十个俯卧撑后,我便不敢偷懒了。
第二天,教官在讲台上亲自教我们叠被子,看着那娴熟的英姿飒爽的姿势,我不禁暗自感叹“中国的军人真是好样的!”按照教官的指引,我们寝室还得了优秀寝室的荣誉称号,心情当然非常高兴。
军训,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军训,是我们增长才干的机遇,也是对我们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用心融入其中去学习,去煅炼,去磨砺。通过5天的军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不能放松,要做到有始有终。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2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樱花如果没有百花争艳我先开的气魄,就不会成为美丽春天里的一枝独秀;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紧--训中的一颗亮星。 ——题记
进入高中,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军训考验。对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挑战。在这短短的军训期间,我们要与原本不认识的同学相互认识,并且要做到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我们要从原本懒懒散散的暑期生活中脱离出来,参加严格训练,接受阳光的洗礼,面对种种的考验。
给我们训练的教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身材不高,在他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严肃和认真。他还很爱笑,而且笑的时候原本就不大的眼睛变得更小了。但是,教官在军训的时候对我们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只要大家不努力,他就会批评我们;只要大家动作不规范,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给我们看。这可是我第一次与接触。
军训一开始,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对军训充满了好奇。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问题来了。有的同学开始发牢骚,抱怨声便连声四起,一些同学向教官提出意见、有的甚至想逃避训练。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太顺畅,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了那份同龄人应有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必须提高的自身素质。
也许真的是那么一丝不苟。抱着在军训中混的我,六天后,才认识到严谨的时间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训练场上,我们无数次地重复着,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体会的英伟。军姿的纹丝不动,跨步的整齐有力,使我们真正体会到的一丝不苟。
高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就在今天,圆满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是军训的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军训的结果。军训的感悟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教会了我们对别人的关爱,它加深了我们理解保卫祖国的责任,它告诉了我们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我们至少是我不再是娇滴滴的孩子,不再是好哭的小姑娘,我知道面对高峰,我们须自己去搭造阶梯;遇到山崖,我们要自己去连结绳索。我们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中,只是看是否去把握!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微小的力量一旦积攒起来,产生的威力可是无比的呀!当别人享受锲而不舍的喜悦时,你千万不要成为功亏一篑的典型。谁笑到最后,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谁才是战胜了自我的强者。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3一眨眼为期七天的军训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辛,酸,苦 ,辣和我们永恒的记忆。结束并不意味着句号,而是漫长的高中生活中的一个逗号。需要我们努力的日子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灼热的大地,火辣辣的阳光,汗流浃背的学生,构成了一道特别的“吃苦风景线”,若大的体育场在阳光下一点一点的熔化,缩小,直到把我们吞噬。飞舞的蝇虫流淌的汗水,酸痛的四肢,我们并不在乎,在乎的是我们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吃苦不是时尚,需要用汗水和毅力去交换,吃苦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财富,强壮的体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感觉军训已把我们这一群十六七岁的人锻炼成了真正的'高中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汗水,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以及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艰巨的责任。记得才训练了三天的时候,平日拖拖拉拉的我早已疲惫不堪。刚学立正时,我就疑惑,为什么体育课中要常做的动作,早已会的动作,教官要如此仔细地讲解,为什么一个左转一个右转要教官如此煞费苦心地让我们练习,实践出真知,五天的军训就让我明白,小小一个立正所包涵的丰富,几个转身所容纳的博大。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而军训更教会了我超出这以外的东西。那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也许生命中的美丽也就在于袒露自己的错误。那是一种真实的美。不刻意隐瞒什么,不对就是不对。而在这种自然中流露的那种质朴是任何东西也粉饰不来的。或许学到的东西远不止这些。但是紧张而又愉快的训练中的亲身体验,严格而又平易近人的教官的谆谆教诲,我想,我终身受用不尽了。
教官的勇气是我们的荣幸.正是在教官的指导下,我们才能获得优秀班集体、优秀内务的荣誉.这里有我们的功劳,也有教官的功劳和所有关心我们的人的功劳.
对手是最大的朋友,在比赛中我们是对手,在赛后我们是朋友,互相激励着前进,让军训变得更精彩,更充实更有意义.
其实军训也并非是常人心目中的魔鬼训练、灰色的咏叹调。紧张忙碌的军训之余,我们一同感受军歌的嘹亮,尤其是其恢弘豪迈的气势,拉歌时大家围坐一团的亲热劲儿以及互相争论的不服输劲儿。而这些都是我们平日中未曾感受到的。大家齐声喊出了当兵人的心声,并与之不可遏制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中难得一次的奇遇,定会铭刻于心。
白驹过隙般的,时光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军训生活的句号就来到了眼皮底下。回首丰富多姿的军训生活,我更多的还是感慨——“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在今朝。”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4四天的军训使我学会了坚持。从前,我总是不能把一件事坚持到最后,但现在我学会了坚持,这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在家中家长也是教不会的。这不仅是在教官对我们的艰苦训练下使我学会了坚持,还有老师对我们的鼓励。
刚开始,我本以为不会太辛苦,因为以前小学里的三日营说是去军训,也就是去旅游三天,可经过这一下午的折腾我才发现这回可来真的了。我们的陈教官可严厉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在陈教官的指挥下在楼下集合,有些人还没睡醒,还在打哈欠。教官皱着眉头,不客气地指出了我们的缺点,认为我们集合动作太慢,站姿也不对。告诉我们立正的要点是:1、挺胸;2、抬头;3、手臂摇摆高;4、两手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缝;5、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张开60度。这才是标准的站姿。
训练开始了,教官大喊了声稍息,我们立刻迈出了左脚。又喊了声立地,我们迅速收回了左脚。就是这样,教官反复操练这个动作。接着是启步走,教官说了启步走的要点是:1、人要直;2、腿要抬高;3、手臂要摆高,摆直。烈焰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烤得我们热汗直流,眼看着我就要坚持不住了。教官看我们做得不错,就让我们休息一下。我看了看表,才过去了一个小时,正当我准备去装水时,发现我原本空空的瓶子装满了水。我看了看老师,发现她不再只是静静的看着,而是默默的为我们服务,默默的为我们加油鼓劲。老师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鼓励了我。我心想:我一定要学会坚持。接下来的两天我坚持下来了。我成功了!我学会坚持了。
四天的军营生活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它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想,今后,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够战胜!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5转眼间,期待已久的五天军训就在今天结束了.在教官的指导下,我们的努力下,我们成功了。可响亮的口号依然在心中回荡,教官的身影依然回映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军训已成回忆,但那至少是个美丽的回忆。 回想…军训的第一天,教官们穿着朴实的军装,喊着嘹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进时,我突然间感到军人的那种严谨和庄严,我的心中充满了羡慕,那是希望自己是一名军人。每当训练后,我发现军人的含义并不简单,仅仅简单的立正、稍息、向左右转等基本动作。
在军训中要求严格, 想做到完美是一种不容易的事,每个动作都要注意细节,才能成功完成。我们之中大部分都是90后,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生活中很少吃过苦,而且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教官教会了我们严于律己,不怕困难,要勇于挑战自己。教官很辛苦。喊了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由于我们动作的不规范,教官必须一点点的给我们做示范,他的指导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军训的这几天里,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
也许这是许多同学的共同感受,但现在回想… 在累的背后,又有多少有意义的事在等我去发掘,军训让我体会了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 在训练场上,我们预着微微的烈日在苦练,勤练步伐,同学们严肃的做着各种动作.那种认真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自己.我们都说态度决定一切, 军训使我们认真的做事。我们从无组织无纪律的毛孩突然间成长为略显成熟且有组织有纪律的高中生。
军训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当我们班对班唱军歌的时候,那种不甘示弱的精神,无不激荡在每个人的心中,教官们风趣的拉歌使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军训不仅仅是简单的队列训,还有军事理论、歌咏等,理论课讲述着军事家的战略思想,这都是我们知识上的空白。军训让我们磨练出了白杨般的坚毅,不再只顾着自己。军训告诉我们什么是团结,什么是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