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6 16:01: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豆栽培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第1篇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500~4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摘要:介绍了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2]李之国.大豆有机生产及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2):119-120.

第2篇

论文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739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第3篇

一、大豆生产现状

1、大豆生产中常规技术推广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县普及推广了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等一系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在普及深松耕法的同时,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生产水平。

仅2010年就在全县11个乡镇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02场次,培训农民112500人次。其中师资培训班2期,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班3期,农民培训班397期,电视讲座5期,科技大集和三下乡活动3次,共发放农业科技书籍8000册,科技宣传资料38412份,印发简报24期,并且充分利用农技110服务热线电话,为农民答疑解难,共接咨询电话264次,到田间解决技术问题86次,有效的丰富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为全县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高水平大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拱卫并实现了林口产粮大县的规划目标,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种植模式得到改变、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林口县使用的机械化施肥播种机的马力主要为30~60马力。主要有型号为2BQ-2型气吸式精量施肥播种机,播种机械的使用实现了深松耕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提了高整地质量,为大豆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大豆病虫害发生率极大降低,大豆的品质及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定点进行生育监测,保障大豆稳产、高产

为了保障大豆产量,突破省级大豆生产基地县的目标,林口县在镇西村,朱家镇等乡镇开展了大豆生育监测工作,及时、动态的监测大豆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全县大豆生产情况及大豆生长发育状况,进一步明确了县域范围内大豆生育进程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科学指导全县大豆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依据。

4、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效果显著

林口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五年间,全县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80.9万亩。为农民免费采集化验土样12080个,发放配方施肥建议7.5万份,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资料与挂图5万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全县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大豆亩增产13.5公斤/亩可节省肥料投入5-10元/亩增加收入45-65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选择比较盲目

林口县地跨三个积温带,多数农户在选择品种时比较盲目,存在跟“风”现象,脱离实际,受广告等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所选品种的生育期甚至超过当地生育期间,选择品种过于冒进导致大豆未能适期成熟,影响产量。

2、农业机械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林口地势多丘陵低山,地面平整度不够,大型农用机械应用起来有很大难度,林口的耕地面积少,人口多,耕地多呈块状分布,耕地地块的长和宽都达不到大型机械作业的标准。再者由于长期的地表径流等原因,使地头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坑洼,形成断条,农用机械应用时做不到连续作业。但配套农机具还不足。高质量农田作业和土地整理面积很小。全县大豆种植多数以小农业机械为主,无法实现深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机制。我县大多数地块常年种植使犁底层逐年变厚、变硬,长期不进行深松的地块导致地下害虫加重,加重大豆病害的发生。大豆根系的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要打破犁底层必须有大型的农业机械作为保障。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弱,遇长期干旱天气对大豆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1年7月中旬以来,我县有37天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造成了全县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截止8月25日,总降水量仅24mm,比去年同期减少94.3mm,比历年同期减少107.1mm。据统计,全县受灾面积55.68万亩,绝产面积0.56万亩。

三、大豆生产发展及对策

1、品种选择以所处积温带为准

林口县多数地块地处第3积温区,积温2300℃-2500℃,品种选择时应选择适期成熟,经审定推广的品种。生育期110-120天的品种,所需积温应低于2400℃。

2、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要着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消除水利隐患。各乡镇村屯加大投入力度,增打抗旱井,充分利用现有水库、灌渠、河流、抗旱机电井等水利设施。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展高产优质技术的培训和示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成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节本增效。

4、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将大量试验示范写成科普论文,通过媒体、书刊等媒介发表,让更多农户受益。

第4篇

论文摘要 介绍了寒地大棚菇娘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育苗、苗期管理、整地施肥、定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为了带动佳木斯市传统露地菇娘生产技术的改造和升级,进一步提高菇娘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实施了“寒地大棚菇娘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现将寒地大棚菇娘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育苗

(1)育苗方式。主要采用温室育苗,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选用前茬未种过果菜类蔬菜的地块。1hm2需育苗面积450m2。

(2)浸种。通常用50℃左右的温水,水量约为种子的4~5倍,边倒水边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为止,然后置室温下。浸种期间每隔8~10h换1次30℃左右的温水,浸种20~24h。

(3)催芽。催芽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适温下,促使种子萌发。菇娘催芽,因种子小,用量少,一般采用细沙拌种,细沙用量约是种子的8~10倍(细沙需用开水消毒),然后用湿布包好,在20~25℃条件下催芽。

(4)床土准备。选用不含病菌及害虫、富含腐殖质和可供给态的营养元素、化学反应为中性、结构良好、疏松不板结、未施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大田土壤。床土要充分翻晒,肥料要充分腐熟,肥土要混拌均匀。

(5)营养土配制。园田土∶有机肥=1∶1或2∶1。若土壤黏重可加入10%细沙,混匀过筛,堆积备用。播种床的床土一般厚6~10cm,1m2苗床需用营养土100~125kg,移植床的床土一般为12~17cm,1m2苗床需用营养土150~200kg。配制好的营养土要进行消毒,可用70%敌克松和70%甲基托布津按1∶1混拌均匀,对水配成1 000倍液,均匀喷湿床土。

(6)播种。当气温稳定达到5℃以上,棚内温度达10℃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播种375~750g,即可移栽1hm2。播种方法:播种宜选晴天无风的下午进行。在平整的床面上浇足底水(纸筒营养土要浇透),底水的渗水层深度约为6~8 cm。待水渗下后,在床面上或纸筒内撒一薄层营养土,再点播催好芽的种子,每穴10粒,随后覆细干土0.5~1.0cm。覆土要及时、均匀,覆土后加盖一层清洁的塑料膜,以提温保墒,待幼苗顶土时除去。

2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应密封保温、增温,促进幼苗迅速出土。幼苗出土后,以白天20~28℃、夜间14~17℃较适宜。

(2)水分管理。播后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选晴朗无风天气,覆1次干燥细土,厚0.5~1.0cm,用来弥缝、缓苗,一直到移植前不浇水。

(3)间苗。及时间苗使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间2次苗,第1次间苗是在真叶露心时进行,留2~3株壮苗;第2次间苗是在2~3片真叶时进行,留1株壮苗。

3整地施肥

(1)整地。一般耕翻深度25~30cm。菇娘要大垄(高畦)栽培,垄距90~130cm,垄高25~30cm。大垄有较厚的疏松土壤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而雨水又由于蒸发面扩大,利于加速水分散失而便于排水防涝。大垄较小垄地温高1~3℃,有利于菇娘的生长发育。由于大垄改变了土壤水、热、气的状况,促进了土壤养分的释放,使菇娘发育快,早熟3~5d,增产5%以上。

(2)施肥。①施肥原则。菇娘栽培的施肥原则是“小时富,老来贫”,即:要施足基肥,勤施根外肥。基肥以施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以促壮棵;根外追肥以施磷、钾为主,氮肥、微肥为辅,以促提早成熟。②施肥量。菇娘田间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瘦、品种习性、栽培密度、水利条件等全面考虑,一般施厩肥15t/hm2左右、草木灰1.5~2.0t/hm2、三元素复合肥1.12t/hm2。③施肥方法。把所有要施的农肥、化肥都做底肥,随打垄时破垄夹肥施入。开花坐果后每隔10d喷1次叶面宝或丰收素等激素,以满足菇娘后期对肥料的需要。

4定植

(1)合理密植。大垄距90cm,双行拐子苗,小行距30cm,株距50cm,保苗5万株/hm2。

(2)地膜覆盖,适时移栽。土壤10cm深处的温度达到10℃,并有逐渐上升趋势时,进行移栽较适宜。

5病虫害防治

(1)蛴螬。用大豆15kg/hm2、锌硫磷1kg/hm2,对水5 kg/hm2,待大豆把药液吸净阴干,再播到地里,每埯5~6粒,施到距根系斜下方10cm处,然后覆土栽苗。

第5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培植,要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论文参考,要素。。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1983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万hm2(60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论文参考,要素。。无公害蔬菜是无农药化肥残留污染而洁净卫生的蔬菜。大量供应无公害蔬菜,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要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

蔬菜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品种。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1号大白菜,矮抗青小白菜,中甘11号、西园4号甘蓝,中蔬5号、6号番茄,

津研、津春号黄瓜,中椒4号、湘研2号、湘研5号辣椒等都是抗病良种,可减少农药用量,防止污染。

二、农业防治技术

采用轮作、间作、套种,减少病虫危害。例如,瓜类、茄科类蔬菜连作病害严重,可实行3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粮菜轮作、棉菜轮作等。论文参考,要素。。大蒜与小白菜间套种不发病。做好清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烂叶,保持田间卫生,防止病虫传播。论文参考,要素。。深翻晒土,可杀虫灭菌。进行土壤和种子消毒,杀死病菌和虫卵。

三、生物防治技术

采用嫁接防病、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新技术。例如,利用黄瓜枯萎病菌不侵染南瓜,西瓜枯萎病菌不侵染葫芦的特性,用南瓜作砧嫁接黄瓜,用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防治

枯萎病效果达95%以上,增产20%~100%,番茄、辣椒接种弱毒疫苗,防治病毒病效果显著,促进早熟高产。

四、物理防治技术

采用诱蛾摘卵、通风降温防病等方法。盛蛾期用灯光诱蛾,用糖醋诱杀地老虎,人工捕杀斜纹夜蛾幼虫,摘除卵块、虫果、虫叶、病叶。大棚番茄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浇水,棚内湿度不超过70%,可减轻早疫病和晚疫病。大棚黄瓜前期促温降湿,中后期通风排湿,随着气温上升,加大通气,湿度夜间保持95%以下,白天保持50%~60%,温度夜间15~17℃,白天25~27℃,可控制霜霉病和菌核病。

五、化学防治技术

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退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施药次数和用量,有的放矢用药,交替用药,施药七天后方可上市。适时抗早浇水,严禁污水浇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虫卵、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与清水混合浇灌。不施硝态肥,防止硝酸盐积累污染,叶菜类不施叶面肥。论文参考,要素。。定苗后要追肥1次,浓度比上次稍大些,另加0.1%一0.2写的尿素,以促苗健长。第2次间苗和定苗后,分别浅中耕1次,以锄破地皮为度。中耕时注意不要伤害植株,以免造成伤口,引起软腐病的发生和蔓延。发棵期,外叶生长迅速,需要较多的肥水,可在发棵前后各追1次肥水,每亩每次施人畜粪水3000~4000公斤、尿素7.5公斤左右。包心期是早熟大白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肥水,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施清淡粪水2一4次,并重施肥1-2次。每次亩用尿素10公斤左右。

六、科学田间管理

科学管理可减少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用量,达到蔬菜生产无公害标准。适时抗旱浇水,严禁污水浇灌,污水含大量病菌、虫卵、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浇灌。论文参考,要素。。尽量不施硝态肥,防止硝酸盐积累污染,叶菜类不施高毒高残留的叶面肥。基肥或追肥如施用农家肥,一定要允分腐熟,防止病菌传染。适时适量浇水、施肥,可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增加抵抗力,减少发病率。冬季棚室蔬菜浇水要看天气、长势,选择晴天上午在植株开始缺水时浇灌,尽可能小水膜内浇灌,防止浇水过多降低地温、增加湿度,加重病虫害。及时整枝、打叉,保持良好田间通风,将感病植株或老叶带出田间销毁,对发病地点单独进行重点药物处理,防止蔓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良好措施。及时除草,既能防止杂草争夺水肥,也可减少以杂草为生或传播病毒的害虫发生,可减少植株发病率和农药用量。

参考文献

[1]唐锡永,廖双源,莫良瑞,伍文初.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04):24-26

[2]马钟艳.宝坻区红皮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10,(01):149-150

[3]王丽霞.无公害高油大豆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7):219-220

[4]康书平,周绪鹏.无公害柿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01):29-30

第6篇

论文摘要 介绍毛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种子处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从而为毛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大豆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毛豆属豆科,是以绿色嫩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988年台商与日商合资在龙海市创办第一家果蔬速冻企业,同时引进优良毛豆品种示范种植,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多家速冻企业,龙海市年种植面积5 000hm2以上,一般鲜荚产量9.00~11.25t/hm2,产值1.95~2.70万元/hm2,是龙海市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产品通过厂家收购速冻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国家。

1适时播种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况下,遇大雨或洪涝灾害造成播后烂种,只能采取重新补种挽救,春植最迟在4月20日前,秋植最迟在8月20日前抢时机补种,当然产量将受一定影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蛀、病斑及破伤种子,选粒大色鲜,籽粒饱满的种子。为防种皮带病菌,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可用雷多米尔锰锌按用种量的0.3%均匀干拌种,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显提高产量,应施钙镁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结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匀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层施肥,也可整畦后条施。

4合理密植

播种前1d淹水至畦面湿润。毛豆播种采用穴播,整成畦宽(含沟)1m,畦高15~20cm,先捣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种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 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万穴/hm2,每穴播种3粒,盖土厚3cm。比较黏质的田块必须要用疏松土盖种,而较砂质的田块可直接用本田块畦面土盖种。

5加强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

播种后当天或隔天要及时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尔450倍液喷雾,若杂草已出土面,需加克无踪混合使用。若播种后遇长时间下雨,种苗、杂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内选择晴天及时喷药,可用选择性除草剂如15%精稳杀得600倍液或4%喷特750倍液喷杀。过迟喷药杂草比较难于杀死。

5.2早补苗

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基础,要掌握幼苗第1张真叶伸出时及早补苗,再后补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从播种到采收时间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产上要施足基肥,同时要早追肥。从子叶展开到植株开始分枝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叶包心开始分枝,再过6~9d开始开花。施肥原则为“攻头、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内,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现蕾至结荚前期,应适当控制氮肥,而以施钾肥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籽粒膨大。毛豆营养期较短,应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氢铵3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掺水浇施,若遇小雨天气,也可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条施畦中间。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进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顶端的豆荚籽粒开始膨大,初见籽粒时施。一般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条施。毛豆生长后期会出现根系早衰,叶色褪淡现象,因此在结荚期喷药防病虫时结合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色泽翠绿,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涝,促早发早分枝,多开花结荚,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个关键是要突出“早”字,应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叶龄2叶1心,株高20cm以内,选择晴天及时培土。过早培土易伤苗,过迟不利于操作。

5.5科学管水

种子发芽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动,过旱,种子出苗困难,造成缺苗;过湿(遇大雨天气),土壤透气性差,氧气不足,种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发芽,可能导致烂种。因此,发芽期要保持畦面湿润。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过多,根系不下扎,仅在土壤表层生长,茎节细长,茎叶柔嫩,中后期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时,灌半沟“走马水”。分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毛豆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应掌握旱灌涝排原则。花荚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要保持沟底有浅水层。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马水。

6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本地,毛豆发生的病虫害达20多种,生产上既要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证产品符合进口国“农残限量标准”。因此,毛豆病虫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毛豆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杆黑潜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农业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包括环境污染和邻近地块农药风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农药残留,交通便利。面积要达5hm2以上,土地连片便于轮作和集中喷药。与邻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离带。二要科学轮作。实行不同科作物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里的病原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的食源。三要清洁田园。在生长季节,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病虫的数量和侵染来源。

第7篇

关键词:杨树速生丰产林,营林技术

 

杨树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于更新等特点,是较好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经营树种。

1.宜林地的确定

杨树速生丰产林在短轮伐期条件下,应具有很高的生物量。同时,杨树具喜水、喜肥、喜光的生理生态特征,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基本条件。根据黑龙江省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降水量少而地下水位低于2.5m以上的干早地区必须具备灌溉条件。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方,应选择坡度较小的河谷阶地、退耕农地和沙壤河滩地。虽降水较多,但属山梁、山脊、陡坡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水无法充分利用的地方,不应选做宜林地。

2.苗木选择

一是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论文大全。二是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

3.整地挖穴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不仅影响林分的生长和发育,而且最终影响采伐年龄和产量。确定栽植密度不仅要考虑杨树的生物学特性,还要考虑目的材种的需求、材种价格和成本投入等。杨树新品种多为树干通直、树冠窄的用材林品种。因此,人工林栽植密度因不同的生长目的而定,如生产造纸纤维用材,造林密度建议采用株距为3m,行距为4 m,即3m×4m,每亩55株。若地力较好,第1~3年行间可种植矮秆农作物,如花生、大豆等。由于优良新品种具有早期速生特点,在地力条件较好,集约栽培较强的地方,4~5年胸径生长可达20~25 cm,生产纤维材,一般4~7年可采伐;如生产板材,则可加大株行距,常采用4 m×4m、4m×5m,达5~8年时可采伐。

5.抚育管理

5.1适时灌溉

杨树是速生树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4~6月干旱季节,要对林地适时灌溉,以保证林木旺盛生长。秋季干旱时也要进行灌溉,对各别品种进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降水年份浇水4次:3月下旬的返青水,4月下旬1次,6月上中旬1次,11月中旬1次冻水。浇水后要中耕保墒。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配备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不但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节约水电费及浇水、施肥、雇工的开支等。

5.2合理施肥

基肥的施加。在造林前每株施土杂肥5~10kg,过磷酸钙0.5 kg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栽植深度范围。

追肥的要求。论文大全。第2年6月每株施尿素200~230g,第3年6月每株施尿素330~400 g。随林龄增加可适当多施,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

5.3松土除草

林木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

6.杨树的整形

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修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树干8m以下通直无杈。整形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就应开始,直到3~5年,树高达到10~14m,已经形成通直的主干时为止。在现实中,杨树栽培时,对幼树整形的忽视往往更甚于大树的修枝。有的树木主干不通直,在3~6m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弯曲。这段木材是否通直对旋切胶合板的单板关系很大,弯曲部分没法旋切,必须剔除。胶合板厂由于剔除弯曲的干材,原料浪费很大,这类重大的经济损失都是忽视整形造成的。

8m以下树干弯曲是由于弯曲的部位过去或现在长着竞争枝和粗大枝,它们与顶部的主梢竞争将后者挤向一侧,形成弯曲的主干。如果在第一年末或第二至第四年及时整形,修去顶部和干部与主干竞争的侧枝,就能保证树干通直和圆满。

杨树树冠如何发展取决于顶端优势。杨树是顶端优势强的树种,尤其是某些栽培种,主干有自然直立的特性。其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控制了一级侧枝的生长。整形就是通过控制侧枝加强主梢,人为地加强和形成顶端优势。

7.杨树的修枝

修枝是为了培育胶合板、火柴工业和其他加工用的无节良材。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到10cm时,即应修去侧枝,称此为“固定直径的修枝”。根据树干直径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m高为止。这样可以保证干材芯心10cm以外没有节,而10cm以内的芯心是旋切完胶合板的单板后废弃的,其内有节没有关系。因此,可根据树干的直径决定是否修枝。论文大全。修枝的高度大致如下: 1~3年,少量整形修剪; 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枝到树高1/2~2/3处。

8.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杨树溃疡病、烂皮病、杨树灰斑病等病害的防治,选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改善生长条件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病时可用退菌特、甲基托布津、代森锌防治。虫害主要为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主要是天牛,防治可采取选择抗虫杨树品种、在取食的桑树和构树上捕捉成虫、用毒鉴防治等措施;食叶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防治可采取灯光诱杀成虫、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

9.结语

我国目前进行的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中,杨树以其造林易成活,林分速生、丰产、高效等优点成为工程造林的重要树种,深受林区企业和群众喜欢,造林面积相对较大。如何保障工程造林质量,确保营林成效,这就需要在营林中采取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提高杨树丰产林营林成材率。

【参考文献】

[1]赵志学.确定杨树速生丰产林初植密度的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09,(1).

[2]刘芸.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6).

[3]杨波.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

[4]田刚.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18).

第8篇

论文摘要 为了提高西瓜品质,为全县肥料科学配方和使用提供依据,优化肥料施用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过量施用肥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食品安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栽培中应掌握控制污染、选用良种、合理轮作、大棚覆盖、滴管灌溉、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精种细管、及时采收等技术环节。

西瓜是临泉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推广产业,以其丰产性好、品质优良而远近闻名。近几年,西瓜生产面积在逐年扩大的同时,西瓜品质得到迅速提高,尤其是优质西瓜无公害综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后,生产的西瓜色泽鲜艳,皮薄籽少,味美质优,口感纯正,中心糖度大于13%,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控制污染

首先选择地势高、易排水、土壤肥沃、有效土层达60cm以上、土壤排水通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强、有机质含量大于15g/kg、空气清洁、灌溉水质好的地块,5km范围内无三废污染源存在,且环境质量包括大气、灌溉水、土壤指标等符合无公害产品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GB5084-1992、GB15618-1995)的要求。其次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量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规定以内的农药和化肥,提倡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选用抗病虫品种,实施强化栽培管理、轮作倒茬等一系列措施。

2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质脆且甜、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如早佳84-24、京欣1号等。浸种催芽用55℃温水,将种子浸泡10min左右,然后使水温自然降低,浸种6~8h后洗净,擦去表面粘液,沥干,然后进行种子催芽。可用热水袋催芽,即在大盆内放入装30℃水的大塑料袋,再将浸过的西瓜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装水塑料袋上,上面盖棉被,放在炕上使水温保持在25~30℃,36h后即可播种。

3合理轮作

西瓜忌重茬,特别是西瓜枯萎病和青枯病等都可由土壤感病,西瓜连作病害严重,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轮作应以4~7a为好,可与小麦、大豆等轮作换茬。

4大棚覆盖

早春温度低,实行双层棚膜,并覆盖地膜,提高温度,促进西瓜生长。西瓜整个生长期均在大棚内生长,可防止经受雨水、特别是夏季的大雨或暴雨喷淋,避免减产的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但要做到排水通畅,防止雨季涝渍灾害发生。

5滴管灌溉

移栽西瓜苗时,在离西瓜根20cm外铺设滴管,再覆上地膜,便于根部追肥和节水灌溉,有效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病害传播。

6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11月中旬用拖拉机深耕,冬季冻伐,消灭病虫害,翌年1月初用旋耕机旋2遍,采用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及根际、根外施肥互补的办法,以满足西瓜需肥要求。施肥原则是底肥足、追肥巧、喷施结合。一般施农家肥37.5~52.5t/hm2,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750kg/hm2,饼肥750kg/hm2,底肥中的有机肥在普遍耕翻时施入一半,丰产沟内施另一半,幼瓜坐住后,长至鸡蛋大小时,结合灌水冲施复合肥300kg/hm2。果实定个后,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2次,在头茬瓜采收后再追施三元复合肥225kg/hm2。

7合理密植

西瓜的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品种特性而定。目前推广的品种一般栽植5 250棵/hm2。

8精种细管

(1)育苗。元月初采用电热线育苗,注意保持育苗棚内温、湿度,防止苗期病害,移栽前5~7d通风炼苗。

(2)适时移栽定植。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置,然后选晴天定植,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移栽。

(3)控制棚内温、湿度。定植后5~7d内,注意提高地温,保持在18℃以上。若白天温度高于35℃,应设法遮光降温。缓苗后开始通风,一般白天气温不高于30~32℃,夜间不低于15℃。西瓜盛花期,应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温度。西瓜进入膨瓜期和成熟期,外温超过18℃时,应加大通风,防止过高的日夜温差和过高的昼温。湿度在生长前期较低,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60%~70%为宜。

(4)人工授粉。根据棚内西瓜的开花习性,应在上午8~9时进行授粉。阴天雄花散粉晚,可适当延后。应从第二雌花开始授粉,以便留瓜。

(5)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如轮作、冬季深耕、清菌、选用抗病品种等),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用黄板诱杀蚜虫(黄板规格25cm×40cm,悬挂450~600块/hm2),并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杀菌剂用乙蒜素喷雾,稀释倍数1 000倍,时间在3~5月,共施药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