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2: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生实习工作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38-03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级的直接面向大学生、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1-2]。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带动下,作为培养医学专业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我校自2009年起,开始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该计划是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了解学科前沿、锻炼实际才干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调动了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了高素质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现总结我校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工作体会。
1 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组织形式
1.1 总体指导原则
我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秉承“自由申请、导师指导、择优资助、立项管理、严格验收”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从课外学术研究、实践创新、信息技术开发和发明创造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申请,进行有益尝试。选题力求充分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性原则。课题分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批准立项,划拨资助研究经费。
1.2 合理的监督机制
为了促进课题顺利开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课题立项批准后,课题组成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项目组定期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科研体会,导师及时指导和跟踪研究活动,每月对研究活动作出评价,并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组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交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学校将根据项目的实施时间,组织中期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要撰写项目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1.3 适度的奖惩办法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新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办法。验收成绩合格的项目(含优秀、良好、合格)可按规定报销课题使用全额经费。验收成绩为“不合格”或 “项目取消”的项目取消课题经费资助。参加国家、市级等各项竞赛中获得奖项的课题指导老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课题组成员在年终评功评奖、优秀学生评比、免试研究生、毕业留校等方面,优先考虑。
2 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一个优秀的、有发展前景的课题是一个创新项目成功的前提[3],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首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2009~2011年3年的统计数据(图1),从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上看,平均每年基础科研占31.3%(蛋白质表达、细胞器功能及作用机制,基因表达、致病体鉴定、纳米材料、组织损伤及保护等);临床科研占27.3%(研究疾病治疗、临床检验和疾病发生机制等);药物研究占12.6%(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合成、药物成分分析等);管理及人文类研究9.2%(系统研发、教学改革、培养状况调查等);特色医学研究8.4%(保护研究等);中医5.8%(药物活性、纳米材料、医疗设备研发等);护理5.3%(康复、健康调查等)。
各选题紧扣相关学科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反映了学生积极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及进展,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学生能立足本专业特点,考虑到科研工作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了选题范围过大,无法完成,又注意防止研究面过于狭窄,缺乏空间,使所选课题合理可行。
3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2009~2012年,3年内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共立项260项,其中重点课题59项,面上课题201项。绝大多数课题能够按照立项计划进行,并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为文章,获奖,专利和总结交流等形式。
3.1 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形成的文章中,研究性论文占绝大多数,其实验方法科学,数据真实;综述性论文观点新颖,文章逻辑性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反映了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科学实验基础。所发表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以2009年为例,在已发表的16篇文章中有7篇为核心期刊,有3篇文章发表至SCI收录期刊,最高篇影响因子达5.0分以上。
3.2 获得数项奖励与专利
在创新课题的带动下,学生们先后获了众多科研成果奖励。以2009年为例,有7项课题分获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奖励。其中3个项目参加首届全国医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分获三等奖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荣获市选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参赛并获此殊荣。此外,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等各类学术会议,并对各自创新课题展开热烈讨论,广受好评。同时课题组成员注重成果转化,获得科技发明专利数余项。
3.3 重视总结与经验交流
绝大部分课题组重视科研的细节,能主动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指向性的观点。部分项目能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各课题组能较好地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积累经验并在每年学校定期举办的“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暨创新能力培养成果交流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4 效果评价与完善措施
“创新培养计划”的本质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实施“创新培养计划”活动把教师、本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研究与教学的统一[4]。
纵观历年立项课题情况,各项课题的选题既能紧扣相关专业的热点问题,又能立足本专业特点,合理选题保证课题按时顺利完成。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学生们还能够将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并进行经验交流。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5]。但是,课题实施过程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4.1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性
例如,部分项目源于指导老师自身的课题,不能明显地体现学生选题的自主性,达不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自主选题能力培养的锻炼效果。甚至个别课题组上报成果为指导老师或研究生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章。
针对此类情况,在监督机制上,做了相应补充,例如在项目结题验收时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作为验收报告作为支撑材料,同时需要学生注明具体参与哪部分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4.2 课题完成质量良莠不齐
大部分课题组能够按照预期进度,顺利完成课题工作。但也存在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对课题研究方向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实验操作的难度及设备要求不能适当的评估,加之未能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问题,如学年课程安排,自己业余时间,是否即将要实习等情况。导致部分实验未能如期进行,进度缓慢[5]。
针对此类情况,一方面要求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及时良好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另一方面,也对于指导老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带教学生加强指导监管力度,在课题设计、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遇到困难、时间进度安排,结题报告撰写上的指导进一步加强。
4.3 课题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针对于面向个人申请者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立项课题相对较少,参与学生有限等情况,学校还同步开设了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申报者由不超过5人的团队组成,每个项目都是一个集体,组员可以来自不同班级甚至不同院系,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项目的选题、申请答辩以及实施项目,均须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学校在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通过参加创新课题的实践锻炼,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兼顾开展创新课题,以及如何提高该项目实施的效果,让更多大学生认可它,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简报第一期[R].北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
[2] 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
[3] 罗超.对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选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6):20.
[4] 吕朴,崔冉亮,戎凯,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1-47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