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2: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规划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一、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三、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7]周逸湖.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管理;规划设计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严密的规划设计,规划得不科学,不切实际,会顾此失彼、费时费力,适得其反。
1.步骤一:网络架设
首先,数字化校园需要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的、先进的、完善的网络硬件环境。
目前,一般的校园骨干网都使用丁兆交换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基础设施已经相当成熟 由下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对网络安全和网络传输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里面包括:
(1)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
(2)建设与完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
(3)建设与完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宽带接入网络,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
2.步骤二:构建平台
2.1建设一个支持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校园网及网上各种资源的应用环境
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除了提供网页浏览外,都包括对校内外的网站服务,如电子邮件、上网、BBS等服务。通过校园网,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很容易就实现了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更为透明,校务管理更为便捷。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扩充如下:
(1)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自己购置计算机使用学校的网络及各种资源。
(2)配备供教师、学生使用的硬软件资源,包括多种服务器、系统软件等。
(3)建立足够数量的多媒体网络课室,配备网络接口、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4)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中的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
(5)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
(6)配备具有良好多媒体制作条件、支持课件开发使用的课件开发中心。
2.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智能答疑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讨论系统。开发、引进各种多媒体课件。建立各种教育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建立、发展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大力推动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除此之外,还可尝试构建如下的网络平台:
(1)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方法(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开展网上答疑、网上辅导、网上讨论。
(2)建立电子辅导柜。教师通过电子辅导柜向学生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3.步骤三:充实资源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就是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校园内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准。
3.1办公自动化工程
(1)统筹规划、开发以校园网、主服务器为支持环境的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各职能部门、院系建立管理信息分系统,支持内部事物处理和信息管理。
(3)在学校主服务器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面对校内外、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3.2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学
校园网的建设,不能仅仅为满足学校进行信息化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对分布式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探索。在这种没有粉笔的课堂上,教师所能操纵的只有键盘和鼠标。
3.3数字档案馆建设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全面展开,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也要逐步完善起来。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3.4数字图书馆建设
结合校园网建设,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校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情报资料检索系统,支持校内外、国内外用户查询。
(3)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
(4)建立大量的专题数据库,以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
(5)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
(6)建立光盘查阅系统。
4.步骤四:提供服务
4.1建立与发展网络社区服务
“校园一卡通”是完成学校网络和社区服务的纽带,既是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突破口,也是银行业进入校园金融领域的捷径。校园一卡通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大学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4.2网上生活、娱乐系统
(1)VOD点播。
(2)网上购物系统。
(3)网络服务保障系统。
4.3校园网吧
校园网吧为数字化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校园网吧的营建应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的思想内涵,切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当然,我们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网吧市场的规范管理,使网络市场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校一旦建成数字校园以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都将依托该平台,效率会极大的提升。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任重而道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数字校园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在学校的应用建设上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使网络基础、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步发展。目前,高校应该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内容,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高目标、高起点、高效率地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办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5.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总之,这一切都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特色校园;空间;规划
Abstract: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n campus planning is people-oriented ideas of homization design i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biggest reflect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campus space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surely is a special place spirit space, in particular, is a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 landscape, rich and orderly open space, unique culture of the campus culture character campus space.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campus; Spac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大中专院校纷纷面临着调整、合并、升级的问题,由此形成了高等高职学校校园的改、扩、新建热潮。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校园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大,办学目标、院系设置不够明确、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在设计中反映出规划理念较为单一,对地域性、学科特色尊重不足,使得新建校园缺乏校园特色与人性化,这已成为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个普遍问题。文章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遵循大学园区的整体规划,结合基地的地域特色,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来构建特色校园空间,从而起到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助真正实现教育最终目标的作用。
一、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构建
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在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处于一定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其场所精神必定表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因此,校园规划设计首先应该研究校园的生活,并且将其与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关注空间与生活的契合,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建成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需求,成为与他们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性和特别意义的场所。笔者认为从场所精神角度出发,来构建特色校园空间,校园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二、尊重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规划首先应该尊重基地自身及周边环境现状条件。新校区应该考虑与现状基地及周边地区的融合,即新校区建设应该给人感觉是从该地区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捏造和移植。这样不仅能塑造和谐有序的城市景观,更能通过场所精神的塑造而唤起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对于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使得校园空间的鲜明特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在本学院新校区规划中,依据基地特征及校园功能配置要求,规划形成“一带、两心、五片区”的总体结构,见图1。起于校园主入口的生态步行带以现状冲沟的改造利用为基础,由北至南,继而转向西贯穿整个校园,既构成了本次规划结构的核心元素,也是校园的功能发展带,它串联了校园两大功能核心:公共教学核心和生活服务核心。而“一带”中的最主体部分“龙之畔池”,则充分利用了原冲沟洼地设置了龙形的水体,蜿蜒于公共教学楼西侧,并结合滨水空间设置滨水步行道、跌落台阶、喷泉、露天小剧场、小桥,形成局部滨水活动节点,学生们可在此散步休坐,观绿赏水,静静思考。此外,在校园东入口,尊重原有地形,在一片近似矩形洼地上设置密植游赏性绿化空间―――“天工之谷”,既屏蔽了主干路上的交通噪音干扰,又利用自然草坡地形,通过校内外的高差变化来丰富进出校园的心理体验,并使校园空间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注重校园交流空间的组织和安排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指标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品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 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范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大学校园生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更多的来自于课余时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随意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相互间信息传递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激荡的途径,这种交流突破了专业上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习得,更是个人心智、道德、精神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
可见,大学校园的交流空间的组织安排应该成为校园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它不仅赋予了校园对于师生们生活的独特意义,即所谓的场所精神,更能由于师生们在这样的空间中自由健康地全面成长而激发他们对大学校园产生深切的热爱和眷恋,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塑造和品牌建设。
本校区规划中的交流空间主要设置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两大功能区内。其中教学区内的交流空间主要为学子课余时间提供交流休憩场所,它包括:(1)筑业广场―――位于“成才之道”南北向的最南端、图书馆的北入口前。该广场较为开阔宽敞,便于较大规模的公共活动的开展,学子们可以在此进行群体性的交流交往。(2)神匠之丘―――位于图书馆以南,利用就近取土堆起高4 m 左右的小山,适合学子们攻读后的放松小憩活动,也适合小范围的群体进行交流,而设置在学生生活区内的交流空间,主要包括:(1)学子坡―位于运动区和学生生活一条街之间,在临路侧开始起坡,坡高最大处约2 m,坡地设置不仅屏蔽了运动区的噪声干扰,也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一起观看比赛,午间就餐小憩的场所;(2)生活广场―――位于学生生活一条街的中心部位,在为解决学子日常生活所需以外,也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空间;(3)育人林―位于学生宿舍区的西侧,现状为群植的泡桐树阵,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进行周边的适度环境改造,重在营造宁静优雅的学生生活氛围,也为学生晨读、休憩提供良好的环境;(4)美食广场―规划在食堂西侧设置美食广场,为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就餐和交流环境,
四、校园整体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校园建筑单体设计应该在规划设计整体框架的统领下,结合学校特点进行相应的建筑形态组织与立面设计,并使其与总体规划、景观设计相互交融,共同构建校园特色空间。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建筑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建筑风格。整体建筑风格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造型简洁大方,突出体积感,丰富的屋顶构架作为建筑母题使得校园各类建筑造型得到了统一。墙面色彩淡雅,以浅暖灰色调为主,以求与周边环境取得协调,局部辅以亮色点缀以突显建筑物性格,塑造有特色的校园空间景观。
(2)建筑结构选型。为体现建校特征,校园内的建筑结构选型可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按照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分别选用各异的结构造型,将校园景观塑造与教育展示充分结合,从而将整个校园营造成“百科全书”式的建筑展示园地,不仅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学校基本功能,也突显了建校的专业特色,构建了特色的校园空间。
(3)建筑材料。设计考虑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多采用各类建筑材料以及相应的建筑构造技术,从校园的主要建筑到景观建筑小品,从传统材料技术到新型材料技术均可依据不同功能性质分别采用,从而将校园特色与文化品质渗入建筑细部设计,有助于构建特色校园空间,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并起到相应的教育展示作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 参与式设计
“环境景观”是环境系统与景观学科的结合,其中的环境是指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全部环境概念,景观可以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环境景观从广义上讲包括自然环境景观、人工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狭义上讲是指建筑物外部的空间。
每一所小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1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从不同的方向上,又一次聚焦于教育环境。21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学生的正面环境知觉越好。负面的环境知觉越少,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如学生兴趣、参与行为)越多,消极行为(如学习压力、人际争执)越少。我们从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等股市可知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的诱发思想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育、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
小学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学校环境景观对于学童的熏陶润泽无可替代。因此,在学校的环境设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是很重要的需求,具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意义。在此背景下,希望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机制、模型与方法体系。
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本研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思路展开研究,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研究背景入手,通过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建立有效可行的研究框架体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与全息研究结合”的方法:由宏观到微观、逐层逐次地剖析对象,贯穿研究从始至终,有助于整体全面地认识小学校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
3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景观现状分析
夹江第二小学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夹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上苍造化,鬼斧神工,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二小位于县城文庙街15号,始建于1937年,原名夹江文庙街小学,后又名向阳小学。学校现有本部和城东分校两个校区,两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4亩。教职工91人,教学班34个,学生20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小,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在夹江政府以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校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该校的发展带动周围城区的文化氛围,亦是拉动附近经济的发展。该校的成功改建必将成为周围城区的焦点。
4 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尺度大,知识面广,设计的因素多的学科。所以在一般的设计当中,设计师的想法作为项目的主导,有时候,投资者的决策同样也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使用者在其中同样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为设计出谋画策。而这一次的夹江第二小学规划设计就是让熟悉校园的孩子们参与到设计中,不仅让设计者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同时通过互动交流与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让参与者与设计者互动的方法称为参与式设计。其中参与式设计指的是让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由设计、研究、参与者三者协同参与研发,使用者与设计者一起分享心得的设计方法。
小学校园环境景观一直是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殚精竭虑的设计对象,但是现在,设计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校园空间的社会化转型。功能的变迁必然引起校园空间的研究视角的变化。项目研究以转型期校园空间的维度拓展为依据建立了小学环境景观的多个视角的认知:第一个角度是传统的视角,即将校园空间作为一个“面”,研究内部组成与特性;第二是宏观视角,即将校园空间视为一个“点”,研究其与城市中其他的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第三是研究校园空间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空间维度的拓展——虚拟小学环境景观,进而研究它与实体校园空间的互动机制。
5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方法
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因此根据夹江第二小学校园现状,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由每个年级选出小学生代表填写调查问卷并绘制校园意向图。
第二个阶段就是参与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和相关设计人员一起绘制夹江第二小学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总图。
第三阶段就是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第四阶段是对校园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拍照以及记录工作。
第五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现场调研进行详细的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
下一阶段就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夹江第二小学校做出规划设计方案。
最后就是通过三维建模以及图片处理的方法制作成虚拟空间。
6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发现小学校园的建设需要有地域文化作为景观文化的支撑,才能创有特色,发展地域文化,两者之间互为依托;校园景观要表现文化性,形成校园文化如同城市文化一样,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它是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景观的共性特征。总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不能舍本求末,片面的看待,要有一个整体正确的设计思路,把环境景观设计落到实处,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以人文本的“学子园”。
参考文献
书籍:
1.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0
2. 吴家驿. 景观形态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C·亚历山大. 俄勒冈试验[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关键词: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构思分析;规划设计要点
1引言
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对建筑人来说有责任把我们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成为具有高水准的培养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美好家园。笔者试图通过下面的实例及多年来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当中的一些领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项目背景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和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职教园区位于兰州新区中东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中部,用地为创智西路以北,维二十六路以南,科体路以东,北斗路以西区域;地块东西方向长度约510~820m,南北方向长度约950m,用地呈等腰梯形;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5月11日给我公司发出的关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概念性规划方案”的邀请函当中得知,该建设用地面积56.54114万m2;总建筑面积:27.8674万m2,其中地上26.74万m2,可见由地上建筑面积除以建设用地面积得出容积率为0.473。
3项目背景资料梳理
位置特征:该项目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最核心部位。因此本规划设计要增强区域识别性及标志性。周边关系:南北西三边毗邻各个学院,只有东毗邻公共资源共享区,而且紧邻主要道路北斗路,因此在东边要打造我们的对外形象设项目主要出入口。建筑类别:从容积率只有0.473有利于设计发挥,同时为控制成本建筑可全部采用多层。设计目标:把学院建成西北一流校区,体现智能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4空间规划结构
活力环概念的引入:我们所规划的校园需要有一个主要共享区、将城市卷入校园,城市和大学在这里相遇,人工与自然在这里交汇,所有这些挤压在一起的差异刺激着交流和思维,激发出巨大的活力,因此把这个区命名为活力环。环图对外呼应关系:环图对外要呼应,出现两个节点即入口节点、对景节点,从而形成三个序列空间即外部空间、主入口空间、内部空间。空间组织:结合环图,开拓一心一带的空间结构,采用路径的迂化来改变空间关系,丰富视角,形成主要空间网络结构。共享空间轴:从主入口空间开始,沿主景观空间到开放性很强的报告厅、图书馆及食堂,最后到室外体育场地空间,形成共享空间轴线。
5设计要点归纳
5.1要理清职业技术类院校的特点
通过实地、相关院校的考察,查询相关资料理清楚职业技术类院校的设立的目的。职业技术类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注重实践性的培训。
5.2要注重所涉及职业技术类院校的专业特色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外公路、铁路、国土资源、汽车、机械、建材、交通物流、交通信息、航空服务等领域1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那么我们在规划设计时,需了解上述校企的相关实训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5.3要明白教学模式
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因此要立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步入国际化的轨迹越发明显,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人的社会角色多样化使得交流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教育模式的乏味封闭空间与对外开放自由交流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应该趋向开放式。这样要求我们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开放的公共的共享空间。
5.4要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学习分析经典案例,如新加坡共和理工大学,将多种功能综合在一个二层的大型椭圆形公共空间内,资源共享;纽约大学,大学建筑直接散布在城市之中;北京大学,校园以园林为校园中心组织空间等等。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能给我们提供一些规划思路。
5.5要留出共享空间
提供共享空间,这个共享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共享空间有图书馆、食堂、学术报告厅、体育馆等;室外共享空间有广场、绿地、亭子、林荫道、操场等。总之将小城市卷入校园核心形成一个容量巨大的共享区域,构成大学开放式教育的核心区。
5.6要正确把握功能结构
根据规模合理划分功能结构,如建设规模及用地规模很大时校园需要分区,各个校区根据需要自成完整的教学、生活体系。将公共性强如图书馆、报告厅、食堂等安排在共享区,将开放性弱的设在;将体育运动区靠近生活区。
5.7要重点打造出校园亮点
除了根据专业特点要注重功能空间及其外观的特色打造外,重点突出整个校园的中心主题,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成为北大的标志一样。
6结语
关键词:高校建筑;建筑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357-01
1 我国高校建设的发展概况
在现阶段校园建设模式中,建筑单体建设大多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校方在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之后,一般将校园的建筑单体按照规划时的功能分区和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分区立项,以委托或另外招投标的方式,交由一个或多个设计单位完成。因此,建筑师在接到项目开始设计时一般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单体建筑设计,而是几栋一起、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建筑群。因此,群体建筑在高校校园中是有一定的普遍性,具有研究的意义。
2 群体建筑的概念
“群体”是指本质上有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故而推之,群体建筑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建筑组成;二是各单体建筑之间在使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对于外部环境,群体应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 校园群体建筑的整体性
群体建筑的整体特征相对于系统内部单体建筑的个体特征更为突出。我们对群体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应该关注其整体性大于突出表现单体的特征。如中国传统建筑群中,从故宫到北京四合院,各建筑单体之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但通过整体的轴线和空间序列的组织,形成主次分明、收放有度的序列空间效果,整体产生了质的飞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视点的角度去分析,对高校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把握:
第一个层面是群体建筑的系统内部关系。包括建筑单体内部的构成方式,单体与单体之间的构成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对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把握包括了建筑群的功能和流线组织、形体组织、公共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和细部等方面内容的处理。如何在各建筑单体之间的这些方面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单纯的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显得更重要。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实现群体建筑的整体性主要是通过“组合”的设计方法,强化系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逻辑性,形成自足的整体性。
第二个层面是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是对建筑群如何在整个校园的总体结构、开敞空间体系、交通组织系统、校园整体景观生态系统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对校园整体性的思考和把握,即群体和校园环境如何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而在设计上主要通过“整合”的设计方法,实现群体与外部的协调性,使校园环境趋向整体一致,形成一种开放的整体性。
第三个层面是群体建筑与人的关系。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这也是校园群体建筑区别于其他类型群体建筑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因此在校园群体建筑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从使用者――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按照其行为、心理模式和规律去设计,形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环境;从人的情感因素出发,在校园的历史文脉、空间的寓意象征等方面去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通过在更高层面上的“融合”来形成校园群体建筑的整体性(表1)。
4 设计实例说明
下面在以上的分析架构上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的解读,来探讨实现高校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设计方法。
4.1 校园概况
组团用地位于校园中心区的东侧,校园中心区在规划中由西面理性规整的公共教学楼、东面自由灵活的院系楼、北面庄重高耸的教学主楼共同围合形成。院系楼群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文科院系,功能相似,包括研究室、工作室、办公室、小型报告厅、资料室及其他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为5.9万平方米。
4.2 设计方法
通过母题重复实现群体的统一性和灵活性,通过组织整体连贯的序列空间实现群体的整体性,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三栋单体的主要体量通过重复的母题组合,形成统一的肌理和外部空间界面;活跃元素自由散落在临湖的广场带上,既是空间的视觉焦点,也是空间划分的界面,形成统一而灵活的总体布局;
(2)相对于中心湖西岸整齐划一的公共教学楼,院系楼群通过湖边绿化过渡到广场带再到建筑群形成多层次空间,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3)严格控制各广场的尺度大小,强调空间的归属感,防止出现大而无物、空而不当的消极空间;广场之间通过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连成一体,在学院之间建立自然的联系,为院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5 结语
在校园整体环境中,如果说单体建筑是一个单元,那么群体建筑就是一个片断,它对整体的校园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校园群体建筑整体性的理解应是多层次的,设计手法也是多样的,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在有效组织功能和交通的前提下形成整体的校园环境,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去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数据管理 规划设计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通常是这样定义的: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指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而形成的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一、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点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
二、数字化校园的包含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应该包含网络硬件、软件应用、数据管理、信息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
互联网接入
网站主机
办公大楼
教工宿舍
教学楼
学生宿舍
网络硬件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是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是数字化校的硬件基础。
图一:数字化校园网络硬件分布示意图
软件应用是指运行在网络硬件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是保障数字化校园软环境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是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数据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方面。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其本质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等方式的数字化。
网上办公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应用
网上教学系统
网上考试系统
图二: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系统示意图
数据主机
(管理数据)
数据交换中间设备
局域网
图三:数字化校园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流系统示意图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这样来综合和归纳数字化校园的内容:
用户服务
数据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服务
网上办公
网上教学
安全管理
宽带网络
数字化校园
图四:数字化校园内容综合示意图
三、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严密的规划设计。转贴于
网络架设
构建平台
充实资源
提供服务
图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步骤
步骤一:网络架设
目前,一般的校园骨干网都使用千兆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基础设施已经相当成熟这里面包括:
(1)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
(2)建设与完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
(3)建设与完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宽带接入网络,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
步骤二:构建平台
1.建设一个支持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校园网及网上各种资源的应用环境
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除了提供网页浏览外,都包括对校内外的网站服务,如电子邮件、上网、BBS等服务。通过校园网,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很容易就实现了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更为透明,校务管理更为便捷。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扩充如下:
(1)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自己购置计算机使用学校的网络及各种资源。
(2)配备供教师、学生使用的硬软件资源,包括多种服务器、系统软件等。
(3)建立足够数量的多媒体网络课室,配备网络接口、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4)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中的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
(5)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
(6)配备具有良好多媒体制作条件、支持课件开发使用的课件开发中心。
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智能答疑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讨论系统。开发、引进各种多媒体课件。建立各种教育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建立、发展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大力推动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除此之外,还可尝试构建如下的网络平台:
(1)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方法(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开展网上答疑、网上辅导、网上讨论。
(2)建立电子辅导柜。教师通过电子辅导柜向学生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步骤三:充实资源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就是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校园内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准。
1.办公自动化工程
(1)统筹规划、开发以校园网、主服务器为支持环境的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各职能部门、院系建立管理信息分系统,支持内部事物处理和信息管理。
(3)在学校主服务器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面对校内外、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2.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学
3.数字档案馆建设
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4.数字图书馆建设
结合校园网建设,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校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情报资料检索系统,支持校内外、国内外用户查询。
(3)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
(4)建立大量的专题数据库,以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
(5)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
(6)建立光盘查阅系统。
步骤四:提供服务
1.建立与发展网络社区服务
“校园一卡通”是完成学校网络和社区服务的纽带,既是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突破口,也是银行业进入校园金融领域的捷径。校园一卡通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大学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网上生活、娱乐系统
(1)VOD点播。(2)网上购物系统。(3)网络服务保障系统。
3.校园网吧
校园网吧为数字化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校园网吧的营建应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的思想内涵,切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当然,我们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网吧市场的规范管理,使网络市场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数字校园的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高校管理信息化问题和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关键词:校园网 规划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62-01
近年来,某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动谋变,科学转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为了加快发展,于2015年征地800亩,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园的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规划及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与老校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又要适当超前规划,考虑未来学校的长远规划。
1 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校园网络现状
(1)网络核心设备。目前该校的网络核心设备主要是华为NE系列核心交换机组成,有少量采用h3c设备。华为NE系列交换机是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高端交换机,性能十分稳定。各网络节点之间用高速光纤接入。服务器以采用IBM刀片服务器为主。
(2)主干线路。目前,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主干线路为千兆,主干线路连接主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二级交换是各网络节点与桌面电脑之间,大部分为百兆,拟升级为千兆。
(3)网络覆盖率及上网速度。该高职院校所有建筑单元均已覆盖校园园,百分之百的公用电脑均已入网。学校网络已接入中国教育教研骨干网络。
(4)网络拓扑结构。该院校目前的网络拓扑结构以集中式为主,结构比较合理,但是随着校园网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网络负载量急剧增长,扩容十分必要。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1.2 新校园网络建设需求
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目前在校生10000人,预计2020年要达到15000人的规模。教工用户稳定在2000人左右。新校区按照电工、电子、机械、人文等专业群划分为四个教学功能区,电工与电子专业集群共用实验楼,机械与数控等专业共用一个实验楼。
2 新校区网络设计原则
新校区网络建设与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同步设计、有序施工原则。在新校区土建方案中即考虑网络管线设计,确定好核心点和汇聚点的位置、接入接式。网络建设与中心机房建设同步进行,遵循一个数据标准。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该院校网络拓扑设计考虑两种方案:
(1)星型结构。以图文信息大楼为中心,两台核心交换设备构成核心层;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二、生活区、各建一个汇聚点,学生公寓设置3个汇聚点,以上7个汇聚点用双链路接入核心层构成汇聚层;每个建筑体接入临近汇聚点,构成接入层。网络中心设在核心层图文信息大楼中。
(2)环型结构。以图文信息中心、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二、学生公寓四点建立一核心环,用双链路连接保证可靠性,该环构成核心层。在公共教学组团、文科组团、理工组团一、理工组团二、生活区各设置一个汇聚点、学生公寓区设置三个汇聚点,各汇聚点用双链路平均接入核心环结点构成汇聚层,保证负载平衡。每个建筑体接入临近汇聚点,构成接入层。网络中心设在核心环上图文信息大楼中。
经与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协商,并征求施工方及专家的意见,确定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网络设计方案采用两种方案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在网络主干布线时采用第二种方案,在二级结点之间采用第二方案。
3.2 新、老校园网络接入
由于该高职院校新、旧校区物理上相隔较远,自成一体。在新校区网络设计时,必须考虑租用第三方运营商线路。本院校租用了电信的万兆级裸光纤,用以新、旧校区高速数据交互的需要。新校区的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连接复用老校区的出口。
3.3 网络安全保证
(1)建立电子身份体系。以该校一卡通管理为依托,为该校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网络身份证,并与教工用户使用不同的密钥系统。实行“集中授权、统一认证”,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用户密钥采用硬件、软件加密系统,并引入口令卡技术,确保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
(2)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系统主要有硬件防护和软件防护组成。该高职院校硬件防护主要是在校心交换上布设了内外网隔离网闸、防火墙,在网络服务器部设入侵检测系统及资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器CPU、内存、磁盘阵列的资源负载情况;软件防护主要购买了绿盟病毒防护系统、安捷数据库访问审计系统。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建立了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4 结语
本论文主要结合某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筑部局,对该高职院校新校区的网络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新校区网络拓扑的两种方案,最后采用两种方案融合进行的思路,充分考虑了未来新校区网络建设的发展需求。网络安全是网络规划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也给出了该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保障的建设内容,包括建立电子身份体系、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VPN等安全系统和网管系统,并给出了该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防护结构示意图。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大学新、老校园的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苏,王文.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及其网络系统的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