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6:0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能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
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针对当地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依然追求高分而忽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大多数学生无法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听到的只是教师对课文进行的分析讲解,教师要求学生摘抄一些优美的句段或做几道练习题应付考试。这样,年长日久,学生对课文或许知道文章主干脉络,对文章真正的内涵和整体文理却一知半解,特别是带有情理的文章,更无法理解。针对以上的教学缺陷,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从形式上让学生充分启动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文字、声音,使学生融入学习中。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心情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注重县教育局提出的“三主五步”教学法,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及展台展示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对教材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出现困难,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调整思维,使之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一种个人自主操控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要使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思维转化并提高一个台阶,形成理性认识。特别是“小学生对一些事物缺乏认知,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容易出错,思维不开阔”这一特点,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受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影像、声音和文字展示,能帮助学生思维具体化、角色化,有效的推动学生在课堂上根据问题积极参与思考,使学生主动的思维,一些问题和困难更易于解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借助录象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录象的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从中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那霓裳飘忽的动态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学习思考。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一、努力开创学前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力发展我校幼儿园。为缓解“入园难”问题,我校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中心小学布置各村小开办学前班,做到村村幼儿可入园。为创办一流幼儿园,学校班子与章舍社区领导协调好,在章舍新村预留了5亩土地,准备在三年之内建好中心幼儿园,设计办园规模15个班,可容纳幼儿400人左右。根据经济形式发展需求,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保证学区幼儿享受高质量幼儿教育。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
二、建立机制,均衡发展
推进河东各村小校舍安全工程,2008年已全部实现学校楼房化,无危房,建立相适应的教师配置、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保障机制。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不少于两次,与留守儿童家长电话联系不少于三次。加强非文字科目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坚持全面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制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依据评价学校和教师。我校实行不定期查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不得随意增减课程,不得搞小学奥赛培训提高教学难度,常规检查中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对于薄弱学校,河东中心小学制定方案,每年职称聘任中,聘到的高级教师要到薄弱学校任教两年。中心小学各学科教学骨干、能手每学期要到薄弱学校上两堂示范课,与薄弱学校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并与薄弱学校教师接对子。
合理确定各村小办学条件、教师编制、办学规模,建立责权一致、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保障下,学校行使办学自。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 坚持德育为先
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我校每学年组织教师在暑假集中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并要求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布置教师写出个人学结或心得体会。另一方面杜绝教师推销教辅用书,杜绝有偿家教等现象,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接待来电,一经核实必将严惩。
2.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三年来,我校组织了32名教师参加“国家班主任远程教育”培训,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自2010年下学期徐文根任河东中心小学校长起,学校制订了科学的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制度,启动了名师培育工程。2010-2011学年,经过市、区教研室安排,我校派出教师36人次到婺源、宜春、南昌观摩教学名师上课,聆听教育专家讲座。同时要求外派教师每人学习回来要上一场汇报课,组织各村小学派教师听汇报课,课后开展教研探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名师培育工程在组织青年教师上比武课,说课比赛基础上,每门学科选出四名优秀教师,作为名师培育对象,由抚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候选人徐文根校长引领,开展教育科研探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我校名师成长。
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
完善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实行教师信息网络管理,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采取边远教师补助制,优秀老师送教帮扶制,近几年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行统一公开招聘考试中,为我校选送优秀青年教师5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并落实老师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
4.加强教育投入和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校本研训”模式的探究,从而为传统的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校本研训”方法,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加强信息反馈,我们愿将在摸索中的收获与困惑毫无保留地汇报给大家,衷心盼望能得到“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佳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点。本文用“走好一、二、三、四”来粗浅总结如何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一、明确一项任务
随着新一轮课程计划方案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利用,同时对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学习、更新和提升,它是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内容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校本研训”的基本任务是: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课堂教育的评价与诊断为切入口,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组织形式,探索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专题性科研活动。给我们的校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使学校变成一个不断创新、发展个性、保证基础等具有特色的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落脚点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改变学校的不良工作状态,要根据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解决教师和学校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每个教师的自身需要和特别,用来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师的需要和学校需要是一致的,所以教师的提高自然带动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有个良好的循环。这也就是“校本研训”的基本目标。
二、突出两个特点
(一)突出“校本性”
什么是“校本研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本”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同;二是研究的重点不同。然而,人们也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依据这一共识,我认为所谓“校本研训”,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培训。“校本研训”的要义在于其“校本的观点”。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校本研训”中的角色。即教师是先进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还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部分管理者。在“校本研训”中教师要实现教学工作观念上的三大转变。即从侧重课程实施转到侧重建设开发;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到侧重引导促进;从侧重教学管理转到侧重研究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是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二是树立大的课程观,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三是把培训和研究、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改进,务求实效,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从下列案例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校本研训”题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校本研训”形式:互动式教研,师徒式指点。
首先教导处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下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诊断。选择不同层次教师的随堂课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其次从学生活动、提问层次、语言交流、时间分配等各个层面对教学实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价。从中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不足,主动性不高。再者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校本研究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研究教学,摸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全校性的“主动学习探究”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就一些共性的问题采用录像带回放形式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如:请考虑这个环节设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度、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是否超过1/2。老师们通过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漫无边际的调动那些无用的问题,占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教学设计应重点放在目标定位、动力激发、学生活动、问题设计、引导办法、材料的选用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学生的课堂参与核心是“精神介入”而不只是表面的“肢体介入”。如一位教师上《将相和》“渑池会”一段学习时,提出研究性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发挥。通过研究大家明白了今后教师不仅要激发疑问,而且在学生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析题,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教师千万不能因赶教案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结晶。录像带回放为研究分析材料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准确度提供了可能,也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便利,教学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显然可见,分析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因此,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其次“校本研训”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二)突出“科研性”
“校本教研”的研究历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行动研究的参与、执行、学习、观察、分享、批判与挑战者的多重角色。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在研究对话时分享资料,共同分析诠释资料,注重教学引导,以求教研朝更符合教师所需,确实协助教师专业成长之方向发展。例如在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上,我们采取的是从“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课题研究”这样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模式。例如:
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名师作辅导讲座,分几个专题进行辅导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再进行理论学习检测。
课堂实践:尝试“主题教学”课堂研讨。
请名师、骨干教师带头上研讨课,力图在“主题”统一下,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张松清老师执教的《赤壁之战》一课,他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参与辩论。亲身体验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主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教师再对文本进行内容扩充,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介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激起对名著《三国演义》阅读的兴趣。课后我们又进行了对话式研讨,就教师在提供“刺激”,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如何及时了解学情,给予指导、点拨。针对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暴露出其思路的一些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发问,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思考的全面和深入。明白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个“高级”的伙伴,这个“高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教师不可以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能且只能搭建“脚手架”,把学生导入“最邻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老师们通过“演一演、议一议、评一评”的切身体会,明白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要善于用一个个问题引向一步步研究学习的深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才能真正把握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课题研究: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题教学”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此课题已被地区教科所列为2005年重点课题,正在研究中。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应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校本教研”中应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教研内容,使教研真正从“课堂作秀”回归“自然课堂”,唯其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三项措施
1.完善各种机制
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步骤,是“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考核办法》、《校本教研奖罚制度》、《教师成长手册》、《教师队伍发展计划》等。让教师明白,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新时代教师的必修课,使教师明确肩上的担子,使参与培训成为教师的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真正实现将“要我学”的外部压力变为“我要学”的内驱力。
2.量化教研组考核
“校本研训”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由教导处组织的“单打一”的教研模式,健全和完善了“校本研训”活动机制,我们采取“以竞赛驱动教研,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教师按学科分成若干个教研组,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考核办法》,从教师自训、参与他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并分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进行了量化。每学年学校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如: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每月都有教研活动日,每个教研组必须围绕学校研讨主题进行教学研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推荐一名教师代表全组老师向全校上公开课,接受他组的挑战,以每学年考核出优秀教研组来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每年都将有1/2的老师主动参与上研讨课,课后进行“互动式”的评课,并写出评议稿。
3.建立成长档案袋
为确保“校本研训”正常有序进行,我们加强对教师成长档案的管埋。每学年初,我们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师成长手册》,里面内容有: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学年参与听课内容记录,参与公开课情况,听取讲座内容,个人开设讲座材料,参与学科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撰写教学反思录,获奖论文及发表文章等。以此作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基础材料。并要求周周有教学随笔,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在成长手册中,以便来年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培。
四、做好四件事
1.分层培训,注重实效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校本培训模式的出现,表明学校不仅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强调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合作为前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在职教育。在培训中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既有公共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心理健康、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又有学科自身特点的培训,还有教师个人需要和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培训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2.请进送出,搭建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视业务引领,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注意到学校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弱势,主动与一些优秀的学校结对。如我们学校四、五年级采用的是《现代小学语文》和《现代小学数学》,这是实验教材,我们就主动与杭州时代小学联姻,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他们的集体备课,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及时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外出学习教师回来上汇报课或作专题汇报,强化教师学习、反思、汲取。同时,我们也与乡下学校结对,选派名教师给他们上指导课,送青年教师上锻炼课,为他们提供平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3.师徒结对,互助共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为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在充分发挥老教师优势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名师身上的学习资源,通过他们的“身教、言传、帮带”作用,来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把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签订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各自履行义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实现师徒互助共长。要求师傅经常深入徒弟的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青年教师也应积极主地向师傅请教,经常听取名师的指导课,每学期也不少于10节,课后写出听课所得,并及时询问不解之处。同时,名师还应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来访、听课等,承担着校本培训中施培者的角色。为了使师徒结对制落到实处,学校还制定了《名师考核制度》,建立了《名师业务档案》和《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过程评价等,促使名师不断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4.全程参与,注重反思
变灌输式教研活动为主动参与式教研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又一亮点。我们每组织一次参与式主题教研活动,都是在强调理念先行的条件下进行的。先下发相关理论书籍供老师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参与理论检测。再用理论指导课堂实践。新课程实施两年来,教师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更新,能否转化为教学行为,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学期,我们举行了“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首先要求全体教师按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参与设计比赛,接着规定每人限定8分钟在各自的小组内交流,评定出优劣。然后推出有创新思路和实用价值的课,组织教师观摩,开设教学展示周活动,规定课任教师必须参与本学科的教学观摩,提倡学科交叉观摩,并做好听课记录,写好听后(授后)反思稿。最后组织教师进行“交互式”的评课,人人发言不少于5分钟,不得重复别人的话,以此来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共同探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