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4 07:18: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非全日制 农业推广硕士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10-01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平时不影响学生正常工作,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是为农林相关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1~3]。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是完善农业科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学位类型,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绝大部是工作时间较长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他们大多在农业技术生产第一线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4]。但由于学习方式的限制,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群体共性少,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职业和工作性质不相同,年龄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2)英语水平偏低,专业理论知识相对陈旧、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他们离校时间较长,平时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故对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知识体系的理解起来会倍感压力。(3)学习时间与工作的矛盾突出,用于学习的精力较少。学生们大都是在职的,工作和生活上还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压力,所以用在到校学习上课的时间就会很少和难以专心的研究新理论知识。(4)学生分散。学生们各自在自己所在的单位上班除了平时时间少外,还有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无法方便的到校上课的情况,老师无法进行集中教学、答疑等。

因此,为了提高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既要保证学生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硕士阶段学习和科研,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教学管理方法。

2 完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建议

2.1 严把入学资格审查入口关

我们应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复试,每人都要验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淘汰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考生,要把整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录取进来。

2.2 加强建设完善的农业推广学科导师队伍

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方向多样、他们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无法经常得到校内导师指导,因此,采用“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要请实践一线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双导师制”不但弥补了高校导师实践经验不太丰富的缺陷,而且可以让校外导师经常指导学生,有利于对研究生的培养。

2.3 合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应强化农业推广硕士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中采用多安排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现代化技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6]。在集中学生学习的时间里,通过对课程合理的学习安排,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1)讲授讨论互动教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的学生所工作的地区和工作内容均不尽相同,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授课中参与讨论,增加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间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2)案例分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某一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熟悉的案例,继而引导学生讨论。(3)专题讲座式教学。平时开设的课程有的内容不太多,或者太难以短期内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太高,可以聘请某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在听讲座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4)网络或远程教育手段教学。可以集中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购买一些常用中文数据库的阅读卡,或者联系图书馆或网络信息部门开通VPN服务,方便学生在家在单位进行数据库或者精品课程资源查询,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的理论知识。

2.4 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更侧重于实践性,题目应从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生产和应用价值的农业实践中选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集中提前返校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实验、撰写和修改论文,期间校内和校外的导师要定期听取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汇报,并及时对论文的写作过程做出指导。论文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写作规范。同时,应当严把论文开题和中检环节,严格规范论文的写作,严格审查论文的质量,建立完善的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

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应从实践出发,校内外兼顾,既保证学生不离岗,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要保证其接受高质量的深造,切实提高科研工作能力。目前在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中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还不太成熟,需要广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和指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使其质量提高,特色突出,确保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丽丽.全日制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J].科技信息,2010(19):19-20.

[2] 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 庄晓媛.提高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以福州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210-212.

[4] 詹婉华,肖锡湘,盛立琨,等.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形式的特征分析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08-109.

第2篇

>> 浅析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台湾特色农产品如何打开中国大陆市场(下) 台湾的道德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特点及其对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启示 台湾新能源法律政策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夜市发展历程及其对大陆休闲美食旅游的启示 台湾技职教育、生涯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农产品安全追溯的现状和启示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品牌营销:农产品拓展市场的利器 提升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的探讨 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讨 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论台湾土地开发许可制及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农产品的营销 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农产品价格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作经济视域下丹麦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与经验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9-12/2014-03-04.

[5] 周琼,刘玲,阮军.台湾农产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及其特点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1,04(2):29-33.

[6] 王爱红.农产品品牌营销分析[J].商业研究,2009(12).31-32

[7] 祝捷.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6).

[8] 杨鹏,王伟,梁丽琰.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价值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4,(1):222-223.

[9] 沈群红.台湾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研究[J].全国标准化优秀论文选集,2009,(4):471-473.

[10] 徐佳伶.谈谈农产品品牌营销――以台湾地区“我的一亩田”为例[J].新闻传播,2010,4(2):33-35.

[11] 孙安民.营销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13-216.

[12] 吴先福,余刚.探析农产品品牌事件营销的基本策略――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案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3,(2),113-115.

[13] 贾艳艳.事件营销在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硕士论文.2009-05-01.

[14] 石勇.台湾美食推广“盛宴”[J].农经,2011,(3):34-35.

[15] 徐安琪,赵婧.浅析当今品牌的故事营销[J].商业营销,2011,(11):179-179.

[16] 温韬.品牌竞争时代的营销策略研究――对故事营销的应用与思考[J].营销论坛,2013,(8):69-70

[17] 张可成.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廉政教育,实践活动

 

多年来,国内高校的各级党团组织都十分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为广泛开展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取得了很多成效。特别是近几年,不少高校创造性地把大学生廉洁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组织了许多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但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成熟。怎样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开展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效果,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思考

1、廉政主题实践活动的现状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有组织地走进社会、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直接体验生产和生活的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借鉴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和做法,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早在2006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就组织召开了大学生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大学生的廉政观”和“八荣八耻”等话题,分析批评大学校园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强调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国诚信、勤俭节约的新时代青年。云南大学的廉政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比较成熟,学校出台了有关文件,大多数学院都进行了有效的贯彻。如,2009年5月,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下发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一支部和研究生支部将重点开展“弘扬廉洁文化、铸造廉洁人生”为主题的廉洁教育活动,学生二、三支部将重点结合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开展“廉洁人生从校园起步”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1]

但是,客观地分析这项活动起步不长,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落后。高校的廉政主题实践活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在组织结构、评价制度、项目落实等方面仍不够完善,组织意图不明显,各项实践活动开展的不系统、不规范,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实践活动模式化。多数高校廉政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相似、模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活动涉及面不广也不够深入;三是实践活动脱离生活实际。硕士论文,项目管理。一些高校的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仍较多的局限在校内,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深入社会和基层,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当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老师学生的认识程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方面的考虑等等。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管理问题,因为管理方法滞后和管理力度不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老师参加,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不到推广,组织者也缺乏底气和信心。

2、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思考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它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从而有效完成项目目标。当今,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在许多大型、复杂的项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它是一种获得公认的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的理念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和环节进行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项目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机构要充分调动项目以及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实施最优化的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启动、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及结束过程。项目管理的精髓:一是系统思考,二是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2]

能否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中实施项目化管理;能否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思考和申报廉政实践活动。高校的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招投标的形式,推进廉政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升活动的效果。

二、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依据

我国各行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但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有效性的认识越来越深,项目管理的方法在软件开发、建设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实施项目化管理必需具备三个要件。

一是要具有明显项目特征的才能实施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中,一个实践团队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大型活动可以是一个项目,一次专门的宣传或教育内容也可以是一个项目,因而它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满足了项目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二是项目化管理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把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运用到廉政主题实践活动中来,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和党团组织在制定廉政实践活动计划的时候,就要进行项目规划,提出总体要求,排出时间表,立项操作、公平竞争、公开评审,目标到位、责任到人,一旦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旨在强化重点、难点活动的落实,探索廉政实践活动的新机制、新载体,提升和创新大学生廉政实践活动的水平和效果。

三是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取得成效。2000年开始,我国各地各类的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引入了“项目带动”的新机制,在各项活动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吸收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成熟理论,如团队激励、目标导向、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评估等,有效地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执行力,降低运作成本,实现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3]2006年福州团市委开展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就是在团的工作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一些高校运用项目管理开展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如华南农业大学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在学生党建中实施项目化管理。还有,同济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已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项目管理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具备项目化运作和管理的条件,而且还能够起到减轻组织者的工作量、落实项目责任、增强主题实践活动实效性的作用。

三、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流程

项目管理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流程化管理活动,一般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流程。硕士论文,项目管理。项目流程化管理的优势,首先是项目管理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采用严格的管理流程,可以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有效监控项目的动态变化。其次是项目相关各方按照一致的管理流程处理项目事务,不仅有利于相互协调,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再者,各个项目管理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无疑是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管理保障。因此,建立标准的项目管理流程也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根本要求。[4]

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大学生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应包含如下基本流程:

1、酝酿准备阶段。校纪委和各学院党委分别成立廉政主题实践活动项目管理机构,校级管理机构负责全校性的重点实践团队和项目,院级管理机构负责一般的实践团队和项目;两级项目管理机构会同有关专家,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总的活动构思,征集活动方案;对大学生廉政实践活动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分析,选择适宜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项目要求和目标,制定项目指南,明确具体的活动项目是由学校立项还是由学院立项;通过各种途径通知公告,加大宣传,组织报名。

2、申报审批阶段。指导报名的大学生和社团按实践项目组成申报团队,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并进行充分论证,书面向项目主管机构申报。

3、立项实施阶段。项目主管机构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经研究评定后按活动规模、影响范围、申报团队的条件确定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资助;立项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实践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对批准实施实践项目进行把关,对项目过程、进度和效果实施动态监督和控制,相关部门予以配合;项目实施完成后,团队及时提交结项书和项目成果等资料,未完成的项目申请延期或变更方案,重新实施。

4、总结表彰阶段。硕士论文,项目管理。项目主管机构根据结项书和项目成果组织专家评审、鉴定;及时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表彰优秀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宣传、推广成功经验,扩大成果交流。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4篇

摘要:为了促进校企协同,加强校企协同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述了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校企协同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与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指出构建校企协同培养的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践创新;农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32-02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单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农业工程领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发展[1]。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沿袭学术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与科研实践脱节等问题。课程教学安排上,授课时间过长,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锻炼少,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科研实践性环节、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够重视[2]。由于专业限制等问题,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课题与其他工科研究生相比,科研经费资助少,大多是自选课题,缺乏锻炼实践能力的环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受限,从而不能及时了解到本领域的前沿成果和发展趋势,这些都限制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的企业定岗实习培养,是区别于学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接触社会、熟悉企业需求的重要环节。

二、改革内容

(一)培养目标与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

1.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农业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特色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专业特色,还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对专业硕士培养的要求。培养农业工程领域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涉及到现代制造技术中的机、光、电、液及微机软硬件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具有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实强调“创新性、应用性、特色性”,突出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2.培养规格要求充分适应社会需求。除要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营、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3.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创新创业性。针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导师选择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参与各培养环节的指导工作。严格中期考核淘汰机制,论文研究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为企业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在制定农业工程专业硕士课程教学计划时除按既定的领域培养方案进行课程选择外,还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的要求。在校企协同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中,企业往往希望高校较有针对性地为其培养实用性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并且借助这一合作平台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挥技术支持、改造及创新作用。

2.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把专业课设置优质精炼,增加实践环节,设置创业教育类、专业拓展教育类、综合素质教育类三大模块。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协同开发和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多层面的、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具体包括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教学团队建设、企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项目。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地精选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使学生既能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又能了解到本学科的研究发展动态。

2.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本专业的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没有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可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因此本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探索:①企业实践教育基地实际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协同,实施“先顶岗实习、然后再回校学习”的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学生在基地专业实践期间由校内和基地两个指导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全程指导学生实践过程。②研究生带本科生从事独立科研活动,重在强化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利用多渠道实践创新活动,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种学术交流与实践创新大赛环节,通过听本学科著名专家所作的报告,给学生一些启发。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学术交流,可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交叉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会,多与相关或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针对本专业建立农业生产机械化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将研究生引入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在大胆的探索中培养和形成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中聘请校外企业及农场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

3.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注重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随着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基础条件建设仍需加强,增加经费添置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仪器设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基地建设、运行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最优组合;增加2―3个科研教学校外培养基地,整体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的培养效果。

三、结论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而设立的。企业比高校更加清楚需要的是哪种人才,因此,校企协同培养的模式是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协同,其实质是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在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产品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真实感知的过程中培养的。校企协同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校企协同应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实现校企协同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加林,李光提.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83-85.

[2]张军,李小昱,王为,刘洁.试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1):75-77.

第5篇

关键词:褚橙柳桃;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3

一、引言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其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产业,导致与之相关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处境都居于劣势,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近些年来,伴随社会水平的发展,农业部门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而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业规模扩大、供应链延长、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增加、分工日趋细致而市场并不完善等原因也引起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食品不安全、市场不稳定、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营养和健康等。针对这些问题,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源于对这种新型农业模式的巨大前景预期,在市场发育不足,因长期为工业化、城市化输血而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的中国农业,也得到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重视。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然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正视资本逐利的本性及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就不难明白,这是市场自发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环境的现状,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巨大;再一方面,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可以为资本投入提供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来源。另外,各级政府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行业市场寻找出路的沉淀资金,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褚橙柳桃”新型农业模式

(一)事件介绍

褚橙、柳桃、潘苹果,这些网络中炙手可热的新词吸引着广大网友的注意力,一是名人效应,二则一种新的模式。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潘石屹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资源无偿代言,为家乡推销苹果,为“潘苹果”。褚橙亦为“励志橙”,从褚橙到励志橙,讲了切合时代脉搏的励志故事,一个85岁老人在跌倒之后二次创业的励志故事,这种讲故事的背后,是农产品营销的一种创新。联想控股斥资数十亿元投资农业,并从水果入手,以柳桃打造品牌,由于凝聚着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期许,“金艳果”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良心果”的说法由此而来。在食品质量安全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在现代人对文化及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消费者很看重这种对质量细节、食品安全及励志精神的追求。联想继而推出猕猴桃与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种植的“励志橙”一起的“褚橙柳桃”组合装,内含2.5公斤顶级“褚橙”和2.5公斤顶级佳沃金艳果,售价在300元左右,售价虽高,市场反应却很好。这是农业作为一个长期存在却一直发展有限的产业的一次华丽亮相,以农业为题材,借助故事或者事件加以炒作,进而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点事例的共同点,也是现代农业新之所在。

(二)“褚橙柳桃”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新思路

同样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农产品,“褚橙柳桃”却可以引人注目,受消费者格外追捧,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探其究竟,源于以下几点。

1.产品品质控制好,值得信任

名人涉农,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与个人与公司的名誉、信用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们格外在意质量细节。“褚橙”是冰糖脐橙的一种,云南特产橙类,以味甜著称。不同于其他冰糖脐橙,“褚橙”每棵果树只留240~260朵花,既控制产量又保证果实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养分;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肥,都是用特制的有机肥。“柳桃”即“金艳果”果长且成圆柱形,美观整齐,肉质细嫩,风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特耐贮藏,远优于国内其它猕猴桃主栽品种,“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是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许诺,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

2.会讲故事。以“褚橙柳桃”为例,他们背后都有段受人关注的故事

褚时健和柳传志,一个是宝刀未老的80多岁创业者,一个是中国企业元老级的人物。他们曾经或者依然成功,在人生的谷底或高峰开始“务农”。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他们的经历本身都是一个好故事。现代消费者需要这样的故事,他们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励志故事的认同。故事主角的个人魅力是其成功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

3.新颖的营销方式

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当前最热门的推广销售渠道。同时,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就是创意。去年“褚橙”刚开始销售时,因为王石在微博上对褚时健的评论,一下子让“褚橙”成为“励志”的代名词,很快卖断货;其次,“打包销售”也是一种叫好叫座的方式,实现了名人“1+1>2”的效应。2013年,为了拉近褚橙与年轻人的距离,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在微博上征集当下的流行用语,印在褚橙包装盒上;邀请蒋方舟、韩寒等人参与拍摄“中国青年励志榜样”系列视频,同时,向微博达人赠送褚橙做体验式营销等。

4.产品的销售渠道控制

据了解,目前,佳沃(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板块)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是通过电商、中高端的商超、水果的连锁专卖店以及团购和大客户四个主流渠道供货,包括麦德龙、沃尔玛、BHG等中高端超市。高品质的产品面向高端客户,从而可以把销售渠道定位于海外和大中型超市,这是准确定位并实施市场控制的关键。

(三)新模式的优势总结

“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是“褚橙柳桃”不愁卖的关键。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褚橙柳桃”正是满足了这两点。

1.对于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价格低廉已经不再是他们购物的主要推动力,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将褚橙打造成励志橙,则是抓住了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最高的文化及精神需求,随有网友调侃到“您吃的不是橙子,是励志的人生”。褚橙和柳桃背后都有一个名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其实也在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的人生故事的认同。因此尽管名人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偏高,但至少他们给消费者一个“不惜代价,也要做好质量”的印象,因此消费者愿意埋单。

2.2012年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成功后,今年则是通过“80后致敬80后”以及“褚橙柳桃”两个主题持续的制造媒体的热点,利用网络等营销手段持续的传播和扩大。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原有的市场价格曲线往扩大市场的方向位移。如下图所示,实线为理性的市场价格曲线,褚橙的市场定价是10-14元一斤,比普通的橙子贵3-5倍,这种高品质橙子的市场规模自然比普通橙子小,但是通过营销的手段,扩大消费者在购买橙子时的文化需求,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就变成非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图中虚线),也就扩大了市场需求。

3.不同于传统农业,名人跨界打造的现代农业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除了借互联网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通过电商直接网络销售也是其一大看点。随着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的快速渗透,用户购买习惯在改变,传统农产品纷纷触网是顺应大势。农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后,一来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二来能砍掉中间无数个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和流通成本。

(四)“褚橙柳桃”对新型农业发展的启示

“褚橙柳桃潘苹果”的事例告诉大家,“农产品现在进入了一个营销的时代。”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产品一直存在,如今要改的是它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思维。这些利用名人的故事营销最大的成功,也可能是对农业最大的助益,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值体现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支点。但同时,事件营销这种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在农业题材上取得轰动效应,也凸显了农业在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而这种落后面貌的改观,仅仅靠名人的背书和资本的介入显然不够,而需要数量庞大的中小农户的成功转型为基础。

“褚橙柳桃”的走红固然堪称亮点,但在考虑到中国农业巨大的体量以及存在的问题时,也不乏启示,细究其竟,必须看到它们中的多数仅仅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单纯的投资层面以及经验观念的引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成就也多集中在营销推广上,往往难以为资源短缺者效仿,未必能够切实普惠广大中小农户,实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营销炒作。以励志故事获得市场成功的褚橙为例,褚时健高龄创业成功令人赞叹敬佩。但也应该看到,他在创业之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所拥有丰厚人脉和资本资源,非他人可以具备;他将自己多年从事烟草业的经验和模式,克隆到橙子的种植上,这种个人风格鲜明的成功路径,在精神激励上效果强烈,但在现实层面难以复制,也就不可能依葫芦画瓢似地加以推而广之。

三、现代新农业发展趋势

对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未来新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总的来说是科学种田,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能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防止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产品差异化,创立独特的品牌。现代农业的产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市场辨识度。与过去不同,当前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定位清晰,差异化战略在各方面都要能有所体现: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等。

(三)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控制。这是现代农业投资特征之一,综合利用国内外好的农业技术、品种、管理等,实现投资者与当地农场优势互补,龙头企业和农民、农场主相互合作,实现品种、农业技术、产品标准、农资农具、品质监督、销售渠道的统一,做出具有高品质、安全的食品,打造出品牌。如此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项目的风险,并获取各产业链的赢利点,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四)商业模式创新。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不断涌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农产品示范生产+会员制及配送模式;农产品连锁销售模式;“褚橙柳桃”的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模式等新兴商业模式都取得了成功。不难看出,新农业的一大特质是B2C,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营销,压缩渠道,直达消费者。未来的新农业,其模式玩法也必定是互联网似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即新农业的网络化,物流智能化。

四、中国现代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面临的问题

基于前述分析,未来新型农业在许多领域存在潜在投资机会,“投资农业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的一致看法,现代农业也显现出“前景无限”的魅力。不过,真正的农业投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依然有许多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1.农业自身基础薄弱,资金匮乏。人均农业资源的匮乏,农业耕作技术的落后,分散而高能耗的小农经济业态,依然是未来农业增长的一大瓶颈;城乡差距的鸿沟、农民收入不足,而且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益,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土地确权不到位,不能使得农民从土地获益。

2.缺乏现代市场化营销理念。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受到自给自足到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固有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并未带来太大的质的改变,农业模式的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滞后。

3.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并不缺少农产品,只是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越来越少。优质产品的缺乏是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解决办法

1.没有什么行业比农业更需要高科技,从育种、种植、检测、灌溉、除虫一系列都需要运用物联网、信息化等高科技。借鉴“褚橙柳桃”的生产模式以解决农业自身基础薄弱的问题,将高科技有效的运用于农业,则需由传统小农户模式向现代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变成能够科学养殖并且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形式。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让投资者看到良好的发展前景,投入资金,进而借助充裕的资金对生产技术及营销模式等进一步发展创新。

2013年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对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两个鼓励:一方面,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流转、抵押等权能。这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态度,也给了有意投资于农业的大企业一个明确的信号。

2.为消费者打造独一无二的质量保障和信誉体系,是现代农业很大的盈利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业的确是一件耗时耗力且投资回报慢的行业,保证产品质量、还可有追溯是农业长期获利的保障。联想的“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褚时健十年磨一剑的“褚橙”都是这一关键的体现。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结合的高效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互补,走出特色,走出创意。同时克服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交通、大规模培训以及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障碍。

五、结论

总体而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型现代农业,我国现代农业在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潜在投资价值,从市场到政府,新型农业都成为了新时期的热点聚焦,农业发展的大时代已经到来。现代资本应该有效运用高科技,抓住时代机会,投身于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获得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曼.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

[2]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12.

[3]檀学文.新型农业模式如何体现未来方向[J].绿叶,2012.

[4]阮宇娥,余自敢.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资价值及潜在机会分析[J].产业研究,2012.

[5]邱凌云.市场控制能力: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与探索―以中新农业猕猴桃项目为例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11.

[6]金莲,王永平,刘希磊.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

[7]薛任君,熊楚才,丁新正.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 沧州市职业教育 发展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沧州市毗邻京津,东临渤海,城市经济及城乡私有经济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河北省前列。经济的高速发展愈发显现出人才短缺及劳动力水平的不足。本文着眼于沧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和建设出发,试图探索一条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的职教道路,适应沧州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合理调整各级职技院校,构建层次分明、组成多样、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沧州市有高职、高专院校三所,本科院校一所。中等职业学校52所,其中省级重点学校11所,国家级重点学校5所,基本以各市、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组成,学校规模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其他学校主要是以短期职业培训为主,规模不大,师资力量较弱。全市职高、职中在校生5.5万人,专任教师5531人。基本形成了现代化服务、机械制造和卫生三大职业教育集团。

从整体结构来看,沧州市职教体系规模基本适应全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职教体系结构还略显单一。国办学校占据绝对优势,民营学校虽然数量居多,但在办学规模和师资上差距很大,其他形式如企业所属技校已逐步退化,民营或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还是空白。这种单一形式办职教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用脱节。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就很值得借鉴,以淄博市高职院校为例: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所,其中民营办学一所,国有企业办学2所,国有民助高职学校2所,行业办学3所,政府办学3所。形成了以政府办学、行业办学为主,同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的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使职业教育呈现出公、私立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和多元立体办学并举的新格局,拉近了产、学,产、研,学、用的关系。沧州市的民营职业学校集中于中职教育,主要是短期技能培训和单一工种的操作训练。如何引导和扶持企业和民营资本介入更高一级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多元所有制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政府部门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

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有很成功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必须进企业实习,拿到学校毕业证之后,还必须在相关企业培训合格。其毕业生完全满足企业要求,也避免了需求与就业矛盾。如何能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呢,各种途径办教育不无是一种有效方式。政府应该对企业办职教给予资金、土地、贷款、师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向民营职技教育倾斜,尤其是给予师资方面的支持,可以考虑调配、充实国办教师助教,由国家负担教师工资。职业教育关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国家,利在全民,是国家长远利益的体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资本,民营资本与国有院校联合办学,使学校成为企业科技的支撑,企业成为职技院校的实训基地。形成以国有职业院校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强职技院校自身建设,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沧州职业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有十六大类,五十余个专业,中职学校设置有二十大类,70余个专业。基本涵盖了我市工、农、商、金融、服务等各优势行业和企业。但同时也存在各院校专业设置不平衡,例如,财会、计算机、幼教等专业过热。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不应盲目无序地上热门专业。沧州的优势产业如管道机械加工、铸造、电力电缆等,规模大、影响广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与来自一线的专家认真调研论证,设置相应专业。或与企业联合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如沧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就与河北网讯集团合作,进行移动通讯专业的订单式培养,取得良好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应面向当地企业和区域经济,面向当地现代农业、优质林果、特种养殖、农业加工等行业,培养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如沧县职业教育中心设置的船员、水手、轮机专业;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设置的空港服务、海乘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特色鲜明,培养目标明确,实现了培养—就业“零距离”。

如何培养能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技术人才,就要求职技院校努力改革教育方法,摆脱沿袭普教办学模式的束缚。第一,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和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德国的“双元制”就要求学生用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70%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和接受培训。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对实习、实验做了统一要求,一般不低于40%。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实习、实训大多不能满足要求,基本上是自谋实习基地,失去了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倾斜力度,建设更多、更先进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这些实训基地可以公开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资源共享。第二,要加强职技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既能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授课,又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科型教师具有较大比例,实践经验差距很大。目前,我市“双师型”教师比例,中职为28%,高职为50%,而且“双师”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要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到所教专业领域挂职锻炼,以取得相应岗位实际经验和任职资格。另外,还要从一线聘请一些懂理论、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建立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名符其实的“双师型”人才。

三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支持,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识严重。通过对沧州某普通高中的升学就业问卷调查,90%的学生不选择到高职学校学习,60%的学生选择管理类职业。即使学习成绩不佳,明知考不上大学,宁愿在普通高中混,也不愿意读职中和考职业技术学院。使职技院校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招考成绩每况愈下,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要想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就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其一,要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宣传各行各业中的职业标兵和技术能手,宣传普通劳动者及职业教育中涌现的典型模范人物,而不是一味地宣扬高考状元。其二,要努力缩小普教院校与职教院校的差距,加大对职技院校的财政拨款,办出几所规模大,特色鲜明,能与重点高中、大学齐名的响当当的职技院校,使职业教育摆脱三流学校的阴影。其三,要制定相关政策,改变职技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偏低的现象。在企事业单位招工、录用时不能盲目抬高标准,注重考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其四,要制定政策,进一步推广和实施职业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实际能力的重要尺度。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对规范劳动力市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充分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完善成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具有两大功能:职前培训和终身职业教育。目前,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层次单一,主要体现在职前教育功能上。随着互联网、电视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终身学习与教育的理念和需求愈加强烈。在现代化大生产形势下,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在扩大。一劳永逸的就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职业世界的变化要求我们打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疆域。

目前,沧州市只有规模有限的劳动系统组织的短期培训教育和民办职业学校的成人短期培训,师资和专业设置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成人教育需求。但是,教育对象却呈急剧增长之势,不仅有下岗职工,各类待业、求职人员,农民工更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劳动大军。如何提高这些特定人群生产劳动水平,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现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面向成人教育开放办学,不限地域、职业、年龄。配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加强就业、职业准入证制度,并给予下岗工人、农民工学员政策补贴。第二,加强广播电视大学及网络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特点,开发重点专业的网络职业教育课程,与现有的职技院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实习、实训。增设电大职业教育课程、专业,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因特网的教育资源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2012年,职成教育工作要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职业教育成人化、终身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职业教育的思路、方向,把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关联、沟通,逐步形成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基础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为双翼的大职业教育体系,为沧州经济从渤海湾的隆起、腾飞护航。

参考文献:

第7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Yan'an c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n circular economy of Yan'an city from the industry,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n,around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and recycling as its core, it researches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Yan'an city. Finally,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 it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Yan'an city.

关键词: 延安市;循环经济;研究

Key words: Yan'an city;circular economy;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14-03

0 引言

1965年,“循环经济”一词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Kenneh E.Boulding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1971年,美国环境经济学家AllenV.Kneese、Robertu.Ayres和RalphC.Darge,利用物质平衡理论、数学模型和实例,从概念和定量的角度完整地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不断深入[1]。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2],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延安市作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作为国家首批的历史名城之一的延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工业基础较好,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是,传统的高度开采和低效利用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煤、炭以及油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经济效益降低,若再按照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将难以满足延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3]。发展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根本变革,将是延安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延安市循环经济概况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十二五”时期,是延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城市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和“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已使延安市资源和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如何继续搞好经济,又要搞好环境,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已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延安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研究延安市循环经济建设对延安市以及其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如表1延安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2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分析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循环经济意识薄弱。观念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是上级宏观决策层的事,不少人态度不积极,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主动;

2.2 经济结构单一,加工转化能力严重不足。石油“一支独秀”,石油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石油、煤炭等高耗能产业能源的初级开采来发展经济,深加工能力薄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

2.3 政策规划滞后。延安市虽然已经开始发展循环经济,但是,相应管理制度、激励政策、财政资金均未建立,推动和指导作用不够;

2.4 产业园模式发展滞后 目前延安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由于技术的制约,大多大型的煤炭,油气企业未能很好做到清洁生产,以及相对应的煤油气化工,煤油设备,建筑等资源深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区县之间互相交流交少;

2.5 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形势严峻 延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35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49m3,是全国人均量的25.8%,全省人均量的47.7%[4]。工业、农业,城市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6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不足 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如果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等目标从根本上将难以实现[5]。

3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3.1 延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有力条件 ①丰富的资源支撑。油、煤、气、盐各类矿产资源富集,有利于开展矿产资源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生物质能源材料储量可观,为发展延安市循环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②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 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113.35亿元,6个县区先后跨入陕西十强县。延安市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社会保障。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陕西省已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延安市政府、市委领导在《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了“十二五”要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工作。④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发展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红色旅游、黄土风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两圣两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历史文化遗迹9622处。红色革命纪念地455处,享誉世界和全国[6]。

3.2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基本原则 在发展循环经济应始终坚持以发展促循环、以循环谋发展;坚持节约为本,减量化优先;坚持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再利用和资源化;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生性(Repreduce)、替代性(Replace)的5R原则,因地适宜,工业、农业、服务业相协调,逐步推荐循环经济的发展。

3.3 延安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具体措施 ①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整合园区企业产业结构,形成封闭式循环产业链条,提高资源产出率;建立技术创新和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提供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表2的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一览表。

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理念,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建设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生态畜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村级绿色生活社区。图1延安市农业循环经济链示意图。

③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立足于旅游优势,建设“两黄两圣”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继续扩大延安市旅游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化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商贸流通网络构,建城市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乡镇商品流动网络;开发“城市矿产”,促进资源“再利用”。

④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布局。建设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城乡生产、生活供水保障能力;要基本完成重点城镇污水厂设施建设,推广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技术,建设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回用系统,完善废、污水收集回用系统。

⑤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继续加强完善延安市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延安市政府要作为整个循环经济的总规划师、总工程师,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循环经济的实施情况进行管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延安市循环经济目标—效益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逐步丰富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三类产业循环经济互动局面基本形成,形成500亿元以上新的经济增长点。

4.1 有利于延安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到2015将实现节能量220万吨标准煤,将促进“十二五”延安市万元GDP的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减少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总目标的实现。基本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油气回采污水零排放。

4.2 资源得到充分循环利用,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十二五”末,延安市矿产资源预期达到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煤矿回采率达到75%以上;原油采收率达到30%以上;油、煤、气深加工就地转化率要分别达到70%、60%和90%。原油和成品油管输率达到90%以上。资源价值链延伸、产品附加值提高,增加了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率。

4.3 先进节能技术快速发展,废弃物资源化效果显著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能源的深度开发加工能力重复利用率与大大提高,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瓦斯气、油泥等资源普遍得到利用,煤矸石发电厂、粉煤灰制建材、石油伴生气发电、煤层气发电、轻烃回收再利用形成较大规模,废弃物资源化效果显著。

4.4 有利于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将彻底的改变以前单纯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来发展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形成围绕煤、油、气、炭为中心,煤炭化工,油气化工,环保建材等深加工产业共同发展的循环工业产业园,在工业园中可以充分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尽量达到“零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对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化。

4.5 延安市整体环境大幅度提升 加强延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清洁生产,通过对传统认为“废弃物”的处理、再循环利用,工业、农业、旅游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形成,可以实现节约资源的消耗的目标,使延安市的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延安市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深入调查了解,分析了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延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延安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群胜.循环经济转型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工学博士论文,2011(9).

[2]范昌伟.日照市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5).

[3]傅国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杨华峰,刘敏,朱娟,李伟.湘潭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 (9)第16卷第3期.

[5]延安市水利局,延安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2010.

第8篇

论文摘要: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选择部分国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借鉴。 

 

1 引言 

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限于篇幅,仅将选择部分国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借鉴。 

2 美国的田纳西流域的开发管理模式 

通过了解,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条件和流域经济运行与开发模式,有利于我们学习美国流域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先进经验,促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流域管理能力建设。 

2.1 tva的机构组成 

tva是依据tva法案成立的,制定tva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航运和治理水灾、促进田纳西流域的植树造林和流域内贫瘩土地的合理利用、发展该地区的经济。为此目的需成立一个单一的政府机构来管理整个流域内所有的资源,同时应将政府的权利及服务与社会的动机与营利的私有企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相结合,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地区的发展。基于此,tva被定位为一个既享有政府的权利。同时又具有私人企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的联邦公司。其机构是按公司形式设立的。tva董事会掌管并行使tva的一切权利。董事会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tva的组织结构,由董事会按照明确职责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自主设置。 

2.2 tva的职能 

根据tva法案,tva拥有以下主要职能 

2.2.1 独立的人事权。 

2.2.2 对土地具有征用权,tva有权以美国名义行使土地征用权,以征用或购买方式占用不动产。 

2.2.3 tva有权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在田纳西河上形成水深2.7米的河渠,维持供水,改善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发生破坏性洪水;此外,tva有权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获得或兴建电站、动力设施、输电线、通航工程以及附属设施,并通过输电线将各种发电设备联网同意成为一个或若干个电力系统。 

2.2.4 tva有权生产新的农用肥料,并进行推广和示范,促进经济发展。 

2.2.5 tva所辖的水坝,主要目的是促进航运和防洪,其次才是发电。 

2.2.6 生产并销售电力。tva生产的电力应当主要是造福于本地区的居民。 

3 tva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设立tva的宗旨,就是要促进田纳西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tva成立后,积极发展防洪、航运事业,开发水电资源,帮助流域内的人民转变观念、改变生产和耕作方式,并以其自身的发展带动全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日本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 

日本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有以下几方面 

3.1 在管理体制上,日本属于“多龙治水,多龙管水”的模式 

水资源开发管理分别由国土厅、建设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厚生省按准公益性政府赋予的职能进行管理。 

3.2 依法治水管水是其鲜明特点 

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9年起日本陆续制订了许多水的法律,如《水防法》、《国土综合开发法》、《工业用水法》、《水资源开发促进法》、《自然环境保护法》和《下水道法》等。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开始编制全国综合开发、规划,陆续指定里根川、淀川、筑后川、木曾川、吉野川、簧川、丰川等七大水系为水资源开发水系。其范围覆盖了大半个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到了八十年代水资源工作继续深入,《21世纪水的供求》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制订和发表,标志着日本水资源开发、管理达到了新的高度。 

3.3 严格执法和监督 

据日方介绍,主要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据了解,一条河流的分水方案制订以后,各方均须遵守,不得转让,更不得违犯。 

3.4 日本水资源开发公团的作用 

根据1961年制订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于1962年创建了水资源开发公团。公团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4 英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英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区为代表的水管理体制。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 

4.1国家级机构 

英国没有专管水利的国家级行政部门,水利由环境、运输与区域等有关部门分管。 

4.1.1 环境、运输及区域部 

4.1.2 国家环境署 

4.1.3 水服务办公室 

4.2 区域级机构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自1970年开始,水管理体制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根据1973年议会通过的水法,实行按流域(或联合附近几个小流域)分区域管理,合并、整顿,改组了原来1000多个大小水管理机构,成立了10个水务局。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每个水务局对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全面负责、统一管理。水务局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由法律授权的具有很大自主权、自负盈亏的公用事业单位。第二次大的变革是八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顺应这一政策的要求,1989年水务局实现私有化,改为水公司。英国的水工业私有化目前只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至今供水管理部门还是国营公共事业机构。 

4.3 地方级机构 

郡、区、乡镇地方级不设水管理机构,只有地方议会负责管理排水及污水管道。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英国农村地区成立内地排水区。该排水区由农业土地和建筑物使用者(即交纳排水税者)成立用水用户协会,选举一个董事会进行管理。 

5 结束语 

通过对各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国外水资源管理体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充分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对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十分必要。研究表明,国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启示与借鉴之处主要是: 

5.1 依法治水 

结合我国情况,国土面积大,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水资源分配不均,开发利用情况复杂,流域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同时对水事活动中政、事、企单位划分不清,责任不明,使得我国的水管理工作困难很多。 

5.2 水资源的流域管理 

国外流域管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建议加强对国外流域管理和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流域管理体制。 

5.3 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治理 

治水、利水相结合。水资源的开发治理与防洪、供水、发电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综合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国家优先安排立项,鼓励并支持有关地区和部门联合开发具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工程。 

5.4 有必要建立财政的投入和补偿机制 

首先,水利与电力、交通、通讯等同为基础设施,需要注意墓础设施之间的协同发展。其次,财政资金无偿投入和有偿使用相结合。最后,建立财政补偿机制。 

5.5 创新多种融资方式 

水利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水利资金的筹集需要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其数量才有保证。积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是加快水利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外较早对水利资金的融资开辟可间接融资方式,即允许水利项目开发公司(业主)上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政府出面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并以其收益、收费、政府财政性补助资金还本付息。国外多种融资渠道的开辟保证了水利资金有足额的配置量,有力地推进了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艳青.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硕士论文.河海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