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4 22:21: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1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55

市场竞争力的日益扩大与企业间结算方式的问题,促使企业应收票据逐渐增多,管理上的问题往往会带来较大风险。若企业管理者重视应收票据的管理,能够正确地使用票据并妥善处理票据结算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资金成本将会减小,反之,则会影响企业向前发展。[1]加大票据管理,规避应收票据在管理上的风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当企业接受应收票据时,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票据进行核查,保证票据的真实合法,防止伪票据情况发生,减少应收票据带来的风险。

1 应收票据概述

企业内部的应收票据主要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可以代替金钱的商业性质票据,在应收票据之上,主要有付款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日期、付款人等信息,是一种可无条件支付、可背书转让的流通证券,在应收票据之中,主要包含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商业承兑汇票两种。由银行承兑的汇票是出票人以本身开户银行内部资金进行承兑而开具的票据,是银行信用的一种体现;商业承兑的汇票则是由付款人出票的承兑汇票或者由收款人签发后交由付款人的一种可兑现汇票,体现了商业信用,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偏高。[2]应收票据除上文分法外,根据其是否带息情况可分为带息应收票据与不带息应收票据。一般来讲,企业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

2 案例分析

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为寻求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逐渐由过去仅生产普通钢材的中低端市场逐渐转化为以生产耐火钢与销售耐火钢为主的高端市场,目前,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纵观我国钢铁市场,作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我国钢铁生产行业已趋于饱和状态,自2012年起,我国钢铁行业业绩逐年下滑,虽然,城市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拉动了钢铁市场需求,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放缓仍为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自应收票据在我国各企业间普遍应用,应收票据也逐渐被应用在钢铁行业中,当应收票据出现管理风险时,极易造成钢铁企业的减产甚至停产状态,部分钢铁企业为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而降低价格,以此拉动钢铁的销量,也相应影响了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对此,加强钢铁企业的票据管理,降低风险带来的企业变动,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企业应收票据在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3.1真假票据风险

随着汇票业务逐渐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商业间的结算中,某些不法人士为获取利益,各种假冒、伪造的承兑汇票逐渐在市场上猖獗,为汇票的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汇票多具有特定格式,是一种印刷型的票据,不法分子为伪造以假乱真的票据,多是依靠恶意串改、伪造印章,真假票据的难以分辨加大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为企业的票据资金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2票据保管不善风险

随着企业的钢铁销售逐渐增大规模,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耐火钢上的销售客户遍布各地,在商品销售业务后期进行结款时,某些客户要求上门办理收款业务,在这一流程中,若财务管理人员未根据严格的程序进行交接并将责任明确分工,极易造成承兑汇票的遗失,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3应收票据在核算时的风险

在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或者劳务关系并收到商业汇票时,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应收票据进行核算,并将票据登记在册,避免应收票据出现错误,造成风险。在企业发展中,某些企业在应收票据上出现入账不及时,甚至票据不入账现象,为企业资金账户带来混乱,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除此外,对应收票据的登记不准确甚至不登记现象是造成票据核算风险的主因,应收票据的种类、签收日期、到期日期等信息不清,会计信息不完整等均在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中,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3.4票据背书风险

在票据管理中,部分票据管理人员对票据背书转让的流程了解不够全面,在进行票据签章时,没有遵照票据的相关规定执行,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如:在某些企业进行票据转让时,往往仅在背书栏进行签名盖章,却忘记签上被背书人的名称,而被背书人则更重视票据真伪的审查,亦忽略了审查票据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最终导致运用此票据进行付款或者再次转让时的纠纷,导致持票人不得不根据法律或者寻找前持票人来收回欠款,票据背书的风险易造成票据回款艰难。

4 企业应收票据在管理中的风险规避

4.1加强票据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

在企业发展中,票据的管理多被分在财务管理部门中,然而,财务人员所精通的多是财务收付款、企业账面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对票据的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或者稍有涉猎,难以做到票据的安全管理,对此,企业应加强财务部门人员对票据专业知识的学习,如:票据法、支付结算方法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在票据收取、承兑以及保管方面的专业水平。另外,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外,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在票据风险防范意识上的提高,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减少会计人员贪污、挪用等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应收票据的管理。

4.2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

为规避票据管理中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逐渐完善内部的承兑授权机构以及承兑授信的业务管理,以此严格把守出票环节的关卡,并加强对承兑业务的审查管理。在票据审查中,相应管理人员应注重审查承兑申请人与票据收款人间的贸易关系是否真实,若确认商业承兑的汇票不具备贸易背景,则不得办理承兑业务。企业在应收票据的管理中,可成立独立的部门:信用风险的管理机构,增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管理机构在票据管理中应遵循对内严管应收票据在贸易上的关卡,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并合理监控会计人员在应收票据的手续办理,保证手续的合法性,在应收票据的管理中,应遵循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避免人为因素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乃至信誉损失。

4.3建立健全的企业应收票据的管理制度

如何加强企业在应收票据中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票据的安全,建立完善的企业应收票据中的管理制度是根本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应地,在票据上的各项管理制度也相对落后,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应收票据上的管理。为提高我国在应收票据上的管理,企业需要就传统的管理制度不断改善,使应收票据在管理上不断完善,促进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向前发展。另外,企业在应收票据的管理制度改革上可不断借鉴国外企业的相近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实际情况发展为适合企业的先进制度,规避企业在应收票据管理上的风险。

4.4严格控制票据收取环节,避免票据出现问题

在企业与客户完成交易之后,企业相应的票据管理者应对客户所出具的背书转让票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票据中记载的事项清晰、明确、内容完整、背书转让具有连续性。若票据在背书过程中存在瑕疵,则票据管理人员应要求客户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若票据内部存在严重问题,且处理艰难,则管理票据的相应人员应坚决将票据退回,避免接收此种可能带来较大麻烦的数据。在票据真伪审查中,接收票据人员可根据客户的信用度与收据的票据面额来判断其是否能够通过银行电子查询进行专业真伪票据鉴定,避免伪造票据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5规避电子承兑的风险

社会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承兑成为各企业间的主要交易模式,在电子商业汇票以及系统中,若电子承兑出现风险,则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对此,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保证接入ECDS系统中的各商业银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并为其安装故障恢复、重启能力、审计追踪等装置,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另外,在ECDS系统中设置加密加押、病毒防范等措施,规避电子承兑带来的风险。

5 结论

在企业发展管理中,应收票据的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原则。可以说,只要企业仍存在有赊销行为,应收票据中的风险就会存在,票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降低票据风险,企业亦可通过改革发展管理制度等降低风险,却难以将票据中的安全风险消除。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赊销比例不断提高,规避应收票据的风险措施越加重要。对于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讲,因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企业发展的较大影响,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的规避措施,才能更好地在钢铁销售趋于饱和,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现在,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短板;方法

一、当前医院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短板漏洞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晰。即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分工不清晰,且管理大都由多个部门进行多头管理,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总账、明细账不符,账实不符等情况的发生使责任无法落实,决策机构行使困难,缺乏效率。

另外,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保管方面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财务管理部门上也没有时效性的交流,造成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能有序进行,进而使管理行为的不规范。

2、对于废弃资产的管理流程把关不严。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缺少一套严谨有序的流程环节,忽视了相关单位的审查批准工作,报废处理的相关手续并不具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医院的总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经营效益的片面夸大。

3、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不科学。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时,从市场到医院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用等并没有及时的记录到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而且一些项目工程在完工后也没有及时的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手续,最终使得在医院的固定资产账户上没有全面的体现,造成核算工作的不合理。

4.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责任划分不清

(1)固定资产相关制度不规范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没有上升至医院层次统一进行规范,仅由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制定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难有约束力,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陈旧、粗略、不统一,不同部门和人员的执行结果差异较大。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

①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岗位设置没有考虑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人同时负责两个岗位的情况,或者完全没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岗位。

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没有设置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实物的管理工作,或者指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员却没有实际履行管理职责,没有按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等情况没有说明原因等。

③医院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跟踪调查,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盘盈、盘亏固定资产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5、固定资产购置无序

医院为减少开支,会通过特殊途径引进一些非正规医疗器材,导致器械被使用效率低下。

6、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及维护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损耗高

7、配套设备问题

医院设备种类繁多,很多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用设备常常附带有配套设施,这种配套设备如何界定固定资产,医院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此未作明确规定。

8、标签标识问题

医院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同一科室相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数量也很多,大量类似的资产既有属于低值易耗品,又有属于固定资产,给实物盘点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9.医院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机制不到位

医院内、外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职责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审计、监督不具备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0.固定资产各级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思想认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间环节缺失

(1)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周期过长,医院主管部门变更、人员离职或换岗时没有对国有资产相关工作进行交接,甚至发生报废材料丢失的情况。

(2)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不了解、不重视,对于固定资产捐赠、调剂、报废等变动没有完全按制度文件的规定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采购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使用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态度不正确,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应由相关的行政部门全权负责。

二、探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短板的弥补与的解决方法

1.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在参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的基础上,采取归口管理、分级管理的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把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责权的清晰明确,由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并以医院文件的形式下发,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制度文件。要进一步的健全盘点制度,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盘查和核对,并及时的把盘查的情况进行上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以及物的一致。建立固定资产卡,管理部门应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为各使用科室分配固定资产卡,包括卡号,固定资产科室代码等信息。

2,明确和完善管理岗位设置

第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院校,办学主体是依托母校的办学资源以及依靠投资方的资金支持等。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办公、教学、科研的必备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且未根据实际情况更新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了JQ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但现行制度的制定不够全面,固定资产定义较为概括,与低值易耗品不好界定,对采购审批权限没有金额上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在建工程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投保以及对固定资产实物出现盘亏、人为毁损情况等,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使用人应承担的相关赔偿责任。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制定较早,制度中规定的情况已与现行情况不相符。

(二)固定资产验收单信息不全面

一般的办公设备由使用人验收,使用人在领用单上签字即可;教学仪器设备等统一组织安排验收,并形成项目验收单。验收单上记录了项目名称、甲方、乙方、项目清单、验收时间、验收意见、验收小组人员签字,并未注明品牌、规格及型号,仅有名称和数量。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

(1)登记卡片的时间滞后;卡片登记的内容不完整,部分登记过于笼统,且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与实物很难准确对应。部分的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未记录,导致同类设备无法区分。

(2)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欠缺,基本上使用部门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缺乏台账建设,虽然每个部门设置了人员兼职进行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由于人员的变动大,对资产的管理也不能落到实处,导致资产使用部门仅仅对本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清楚。

(3)资产使用部门易堆积闲置老旧资产,例如办公电脑、学生公寓床等,不及时改造清理及上报处理,造成资产使用率低。

(四)资产管理员流动性较大,欠缺专业性

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未经过选聘程序,直接由部门领导指定,而且不属于专职岗位,由辅导员,教学秘书等人员兼任资产管理员。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不便于资产管理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

二、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制度中已与实际经营活动不相符或未规定的方面进行完善。可参照投资方集团总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学院自身的情况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健全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及完善项目验收单,严格把握质量关

验收单应填写完整的资产信息,以供财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验收单的项目应当包括:资产名称、型号、生产厂商、制造编号、到货日期、开箱日期、开箱地点、负责人、包装情况、外观情况、参加人员、主要装置、随机附件、技术资料、存放地点,各参与验收部门的验收意见及签字,除此之外,验收单应当连续编号,便于加强单据控制。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理,加强台账建设

登记造册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是很重要的h节,便于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如果登记内容不完整,就难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无法落实使用人、管理人的责任,所以应该建立统一的内容完整的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信息有变动时,应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定期核对账、卡是否相符。台账内容应包括入账日期、资产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及型号、单价、数量、金额、凭证号码、存放地点、使用人;移交情况如移交人、接收人、用途、维修情况、处理情况等。

资产使用部门可以简化登记,只需登记固定资产目录、卡片编号、数量等重要信息,便于清晰了解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状态及责任人,有利于资产的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低下,是否需要更新或进行改造,对不能使用的资产及时进行清理、处置。发生的维护费用应当根据费用所属单位进行核算。

(四)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并形成盘点报告,保证账账、账实相符

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并根据清查情况进行统计、详细记录,将型号、数量、单位、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等信息补充完整。

对存在既有按固定资产核算又有按低值易耗品核算的资产,统一会计政策,将资产价值较低的资产调整为低值易耗品核算,并调整账面记录。对固定资产卡片中记录的使用时间较长且更新较快、提足折旧和价值不高的资产进行报废、毁损及清理处理(如电脑、家具等)。加强资产条码的保护及管理,便于以后清查时容易核对。

根据盘点结果,完善财务登记的固定资产卡片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的记录,资产使用部门也应该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目录,明确资产管理人员,人员变更时应该交接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料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重视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培养和建设,合理进行人员选拔和配置,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进经验交流。

三、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给固定资产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影响日常教学、科研的成效,因此,在独立学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应以自身办学特点为基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独立学院更好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影响因素;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部分内容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分未能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以下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虽然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部分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上,往往较为随意,固定资产处理方式极不规范,甚至还有单位出现私立金库、帐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损失严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管理在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内的日常财务管理中,部分单位过于强调对公用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在固定资产制度构建与管理上,较为懈怠,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各项日常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在固定资产实物登记方面,并没有详细的台帐或报表,也无固定资产转移记录,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难度大。同时,缺乏科学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督效果不佳。对于事业单位内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违规现象,相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结合违规情节的轻重,给予合理的处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不力,未能给予其处罚。

2、在当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会计记录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未能构建科学的账务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台帐制度,账面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只片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总额。

3、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往往由相关部门人员自主处理固定资产的调拨、变卖、转让等各项事务,较少按照规定请示上级或相关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办理较为随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的相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已颁布执行多年,但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因各种原因没有认真执行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还未颁布,各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上各行其是、五花八门,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资产闲置。

(2)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国有财产的管理上,许多事业单位往往是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但也有部分事业单位是由国资部门负责管理。还有一些地方则是财政、国资委、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责被严重削弱。

(3)管理执法不严格。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相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在国有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遵循法规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现象的,应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合固定资产损失状况,依法采取处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损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相关责任人问题的追究上,处罚执行力度较弱。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对其的监管,较少过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懈怠。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在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使用、保管、维护等方面,并未制定与之相应的制度,内控实施不全面。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因素。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情况,对管理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着直接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操作流程,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化使用。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变卖等,都有与之对应的申报程序。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为达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提供机制保障。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前,应主动与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政府人员沟通,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受认可的管理机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项事务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并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对于监管中发现的个人乃至单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3、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养,实现账务处理的规范化。

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应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规定,处理账务,并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与方式,确保账实相符。

4、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上,也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盘点工作,掌握固定资产处理的最新动态,对于其中存在的盘亏、账实不符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在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上,应结合事业单位需求及固定资产实际用途,在科学评估资产后,通过公开拍卖、竞价出售、依法捐赠转让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盘点监督机制,严格把关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及资产数额,规定具体时间,固定开展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5、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国家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检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实行分级管理及分工监督,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入账、转让及处置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监督,发挥政府的核心监督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步增加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及相关组织的监督。

四、结束语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是进一步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基本要求;是提升相关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效能的全面发挥,保证各项事业能够有效完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宋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高。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现象:一是“重购置轻使用”;基层只要是能想到的项目,都会做出预算,但对于如何管好资产,提高使用效率则重视不够;二是“重核算轻管理”。多年来基层行的会计部门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一直没有分开。会计核算职能作为“硬性”管理而“软性”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加强,形成基层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软肋”。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基层行会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清查、报表、系统的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和日常管理。这种职责分工设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便,比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处置环节,后勤与会计部门往往是管采购的不管核算,核算的不知采购,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入账或漏账现象,直接导致账、实不符。

(三)部分资产分类模糊,计价不准。首先表现为分类不准,在电器设备分类管理上尤为突出。基层行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电视、投影机等设备的分类比较混乱,有的归入电子设备,有的归入机械器具,造成固定资产分类不准;其次,固定资产计价不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新购进、有偿无偿调入、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新《办法》规定可加上由基层行自行支付的运输、保险费等。但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基层行会计部门只能根据销售方开据的发票据实入账,固定资产购置、运输等费用根本不能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进行账务处理,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符合“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二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的修缮、装修且超过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0%的,基本上在当期修理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科目中列支,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得不到相应调整,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价不准。

(四)历史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基层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监局机构分设以后,基层行的部分固定资产事实上已经划给银监部门,但财产分割协议签订以后,却没有具体落实,形成明显的账、实不符;二是房改后家属宿舍产权早已归属于个人,但并没有从人行账务上进行下账处理。

(五)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存在差距。这些年,电子设备价格变化很大,做固定资产预算十分困难。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固定资产预算为一个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准确性难以把握。

(六)《办法》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矛盾,易引起混乱。《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各级机构统一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统计和信息反映。”这说明《办法》指导《系统》,《系统》为《办法》服务,它们是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但在实践中,《办法》与《系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一致,使得固定资管理产生了矛盾。具体表现为:一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统一。《办法》中营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其它建筑物折旧年限均为5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却分别为35年、35年、15年;《办法》中运钞车、护卫车折旧年限均为1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分别为6年、8年;由于《系统》中折旧年限设置与《办法》不同,使得许多固定资折旧加速或减缓,《办法》无法得到严肃执行。二是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不一。《办法》中交通工具分为4大类和《系统》中4大类分类不一致,造成了部分交通工具管理模糊。《办法》中机械器具类固定资产分为5大类,《系统》中只分为4大类,无“炊事设备”项。这样买了炊事设备后,按《办法》应计入“炊事设备”类固定资产中,而在《系统》中却无相应选项,只能变相计入其它选项中。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规定学习不够,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因素。基层行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办法》学习,从制定实施细则,严格管理措施,提高基管理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账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真实。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完善制度。要认真学习新的《办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按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结合、用和管结合,账实相符”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固定资产账、实分管的责任要求。要以《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领用、调拨、移交制度,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财产使用人、管理人及综合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二)理顺机制,明确职责。要尽快依据《办法》有关规定,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制度使会计财务部门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审批等环节全面纳入会计核算管理。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协助会计、后勤部门搞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和核算工作。

(三)加强价格预测,做好预算管理。要认真搞好固定资产价格变动趋势预测,降低市场价格变动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其次,要摸清家底,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发展趋势,全面考虑,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使得预算指标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主线。

(四)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新《办法》,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制定资产综合管理、实物管理、部门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追究细则,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第6篇

关键词:铁路企业; 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管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自2015年1月1日起路局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太原铁路局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规定,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指明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是充分结合了铁路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做出的重大变化。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统筹调控,强化监管;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通过建立适合铁路企业业务特点和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主动相互协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提出具体意见。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时调整变更技术履历并通知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资产减值测试。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保管主体,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盘存、出售及清查、检查等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确保账、卡、物相符。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运用维护、修程修制、报废技术审查等,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对账物,配合清查盘点和减值测试。3.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立账簿、计提折旧,依据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及时正确进行资产数量增、减变动和金额的会计核算;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和检查情况,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数据。

二、加强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有效实现资产从投资、购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修、盘点、处置、报废直到退出企业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1.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铁路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做好投资规划。投资决策之前,应进行投入产出等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经营风险水平。依法规范履行相关决策程序。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从源头确保所投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2.在购建环节,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后,按规定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技术业务部门将“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账建卡。3.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使用状态,分级进行日常管理。各级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管理。通过继续推行设备设施“一件一档”管理工作,以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依据,以技术设备台账资料为辅助资料开展建档工作,将围绕设备设施的所有投入全部记入档案,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依据。4.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处置前应做好评估分析,充分对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处置方案合法、方式恰当。依法履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程序,严格处置程序,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路局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组织办理好各类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调拨、出售以及坏账列销等审批工作,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

三、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减值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严格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盘点,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资产底数摸清楚,确保账、卡、物相符。查明盘盈、盘亏资产形成的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2.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减值小组按规定填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申报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作者:胡真 单位: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林钢.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二)[J].会计之友,2014(4):12-13.

第7篇

一、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监管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的灵活使用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在资源的配置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论从制度的约束上,还是从管理制度实施方面,都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财政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监管人员不足,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意识,对国有资产的概念模糊,认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监督管理的必要;第二,在进行固定资产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去认真的清点,固定资产与账面不符时也没有究其原因,采取相关措施;第三,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目前,财政的资产管理部门仍在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固定资产的管理明显没有跟上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步伐。财政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仍然停留变革前的时代,没有针对新的制度改变原本的管理模式,没有针对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也没有加大控制环节上的监管力度。从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出,财政部门对资产管理的科学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过于单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是主要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相关的会计人员完成的。但从实际的工作反馈信息中可以发现,这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无法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他们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时,或者强于应付,管理过程中频繁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工作失误,造成数据失实;或者避开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这一重要过程,只对账面数据进行管理,仅依赖于会计人员是无法对固定资产实现真实控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管,仅靠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损毁或流失情况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少的有效监管机构,管理模式上过于单一,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三)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不足

除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依靠其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准确的核算。这就客观的决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扎实的专业水平。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相关的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通过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所做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除了个别人的态度问题,专业化知识的匮乏才是这些会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专业化知识的不足,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最终做出的工作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这对事业单位长期的稳定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完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不足,已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潜在隐患。

三、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财政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离不开其财政资产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新形势下,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的改革应该从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方面入手。财政管理部门的核心在于监管工作,监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整体的工作效率,间接地影响到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财政的资产监管部门要适应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来的变革,完善现有的工作程序,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形成一套规范化、制度化、可操作性强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实施。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应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区别,可以考虑市场化或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把财政的监管渗透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量的各个环节,把监管意识与服务意识相结合,简化具体的审批流程,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财政完善并落实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将取得实质性的飞跃。

(二)改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对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愈加的重视。无论是在相关的制度保障方面,还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其财务部门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把握,以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确计量,是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一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设,形成一个更专业,更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让固定资产从形成到销毁的整个管理环节中都做到有据可查,有效监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能缺乏相应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的存在,不仅是督促会计工作者本身对固定资产管理应尽的职责,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能够更加规范地要求自己,也是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专业化能力的培养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应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解决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实际的工作效果来看,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生产发展的重要性是长期存在的。要想真正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其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些会计工作者对于专业方面的工作,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对于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会计人员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专业的认知力、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以及实际的锻炼机会。事业单位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业培训活动,这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开展一些主体宣传活动,强化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能间接地影响他们实际的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在岗位上的不断锻炼,使得会计工作者的经验不断地累积,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通过这些方面的结合应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一定会逐步增强他们会计核算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8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行业代表之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企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作业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新型模式。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建设工作存在“建设周期长、分布广、资产种类繁杂、施工环境恶劣”等特点。因公路施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确保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及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本文所论述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公路工程企业施工专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主要设备或常用设备。

(一)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包括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库、出库领用、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公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单价较高,使用寿命比较长,施工地点不固定等特点,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公路施工企业运用信息化办公手段加强资产管理,合理安排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使用与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相关活动,逐步降低固定资产采购及日常维保成本,不断深化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资产调转协调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公路施工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如何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之基,生存之本,也逐步为摆在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第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结合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现状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科学管理等方式,强化对资产采购及维保等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企业固定资产购新购置支出和日常维保成本,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协调统一、物尽其用,避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通过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组织方案,多点,多面协调,高效合理的使用资产设备,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合理利润。

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购置固定资产,却因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健全制度体系、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等原因,很难及时获取到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信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路施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公路施工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开始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探索之路。多数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层对制度建设都很重视,并相继制定并印发各类资产管理办法,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还不健全,仍有很大空间需要完善,诸如制定的制定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脱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尚未设专职部门,专人管理,导致现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现象。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技术出身,技术功底虽然扎实,但缺乏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不高,加剧了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资产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沟通程度不高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往往多个施工项目部并存,且分布在不同区域同时施工,各项目经理部拥有相对独立的施工部设备采购及管理权限,导致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三方信息沟通不到位,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诸如: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达但财务未下账处理、资产状态不及时,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信息,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收益。

(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账实不符现象

相较于普通企业,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存在数量多、品种杂、调拨频繁等特点,导致固定资产转移频繁,资产随项目转移而转移,加之受野外恶劣的施工环境影响资产自然损耗严重等因素,为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工作和现场存放空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为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项目之间经常调拨,给资产的台账管理与计价核算带来困难;第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工程量调整等不确定性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正常的采购或储备计划。第三,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缺乏执行力,现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未得到贯彻执行,部分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在分类上不够明确,相应资料不齐全,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第四,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盘点清查工作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固定资产登记信息、数量、使用状态与管理系统、使用部门台账信息不一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方管理信息不一致;部分固定资产或长期闲置、或常年失修、或已达到报废年限已无使用价值,但使用部门未及时进行资产调配、报废清理、盘活等工作,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准确性、及时性,制约了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层针对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强化对资产管理工作认知水平,通过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确保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对各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的动态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部为集团资产的职能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资产管理和指导子公司及项目经理部进行资产管理。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责任明确、配置合理、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归口负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可划分为具体实物的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投资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价值管理部门(财务审计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首先,资产管理部门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统一领导部门,应负责制定、修订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库、出库领用、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审核及处理;负责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对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负责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引起的固定资产交接监督及资产变更登记工作;经营管理部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企业技改技革以及未纳入年度预算,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编制审议单位企业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负责制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其次,财务审计部门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负责提供固定资产调拨、报废处置等业务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后,资产使用部门及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人专岗岗位职责;负责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出入库登记台账和固定资产实物流转明细账;负责具体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卡片记录与实物相符;负责提出本单位固定资产大修和技术升级改造工作提出建议,报资产管理部门纳入大修和技术改造计划报批程序;负责监督落实本部门员工工作变动引起固定资产的移交相关工作,并报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审计部门备案。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核算监督工作,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巡查管理办法》《资产评估管理》《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等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深入研究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使用与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报废处置流程和审批程序。明确资产管理工作关键岗位职责及KPI指标体系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建设,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化,与资产管理部门业绩和参与人员的绩效挂钩,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制度可循、有制度必循,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二)提高员工资产管理意识,责任落实到人

思路决定出路,转变思想,狠抓落实,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进而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对管理者及资产管理参与人员的系统培训,逐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素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国有资产法律法规政策及资产管理业务知识技能,不断夯实资产规范管理的思想基础,促进资产管理参与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强化资产管理主人翁意识,使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革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路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部门,赋予并强化各级资产管部门的岗位职责,权责清晰,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认真贯彻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梳理识别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及时弥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漏洞,确保固定资产出、入账及使用记录相符。此外,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新增、核销”等重点工作程序流程的审核监督,避免出现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等现象,保证项目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优化配置,全面落实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信息化精细管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办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软件,结合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掌握固定资产的原始数据信息,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保障。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部、财务审计部和资产使用部门应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制衡,分别建立资产台账明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流向和使用状态,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逐一进行清点并进行编号管理,并定期核对,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一方面,对盘盈、盘亏必须严格审查,分清责任,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失去使用价值、长期闲置、达到报废状态资产,按规定发起报废申报流程,经管理层决议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在相关领导和资产管理参与人员离任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人走账清,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单位价值高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项管理,通过数据库及时采集设备信息,资产收益和资产调配、使用情况等信息,全方面掌握资产信息和流向,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精益化管理,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时间,不断提高资金周转和利用效率,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期评价指标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国有资金使用效率。此外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归口部门的财务审计部应认真履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确保固定资产从购入开始到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全部信息能够及时同步更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企业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精细化跟踪管理,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经营管理成本,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转效率。

四、结束语

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公路施工企业资产管理特点和资产清查盘点结果,正确分析当前企业出现盘亏的原因,逐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公路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普及资产管理业务知识技能,不断夯实资产规范管理的思想基础,规范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行为,提升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促进国有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提高施工合理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君.初探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7(30):21-22.

[2]李慧学.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富时代,2020(10):62-63.

[3]王侠.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时代经贸,2020(05):85-86.

[4]王乐乐.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