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近视研究报告

近视研究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5 17:1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近视研究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视研究报告

第1篇

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小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钢日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钢日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

第2篇

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小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的茫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的茫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

第3篇

一、报考条件及要求

1.报考2020年天津市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各类考试方式所规定的报考条件。

2.考生学历(学籍)须符合报考相关要求。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专业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户籍或工作所在地报考(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本校参加考试的除外)。往届本科毕业生现场确认时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或在本市工作证明,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二、报名流程

1.选择报考点

(1)全市共设35个报考点,其中设置高校报考点19个,分别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设置区报考点16个,分别是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滨海新区(塘沽)、滨海新区(汉沽)、滨海新区(大港)、滨海新区海滨教育中心(大港油田)、静海区、武清区的招生办公室。在进行网上报名时,考生须选择报考点。所有在天津市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上支付缴纳报考费,否则报名信息无效(网上支付说明“2020年天津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试费用网上支付说明”)。

(2)凡报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19个院校的考生,报考点只能选择所报考的院校;上述19个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能选择所属高校作为报考点。16个区招办报考点均不接收报考上述19所院校的考生及上述19所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

(3)其他考生,其报考点可自主在16个区招办报考点中选择。因考场数量限制,16个区招办报考点均对报名考试规模有限定,请考生关注各区招办报考点公告,尽早报名。

2.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期间通过“网上支付”缴纳的报考费有效)。

(2)网上填报信息:凡拟在天津市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研招网”,认真阅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天津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不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根据研招网相关规定和网上报名技术要求,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3.网上支付报考费

选择天津市各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通过“网上支付”缴纳报考费,得到“支付已完成”的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各报考点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4.现场确认(我市部分报考点试行网上确认,请考生及时关注市高招办及各报考点的网报公告)

非试行网上确认报考点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0日前结束(具体工作时间参见各报考点网报公告)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网上报名且网上支付成功的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确认和本人图像采集。

(3)确认程序: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在个人档案中存档)和《退出现役证》原件进行核验。

2020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准考证(自考生)和学生证(网络教育考生)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往届生(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本校参加考试的除外)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含常住户口、蓝印户口、居住证、集体户口)或本市工作证明。【注:工作证明为本人2019年度在津参保缴费证明(须从2019年6月之后连续缴纳3个月(即6-8月、7-9月、8-10月均可)、在区社保分中心开具,须加盖“社保参保证明专用章”)及以下三种方式的任一种:①本人的工商营业执照;②本人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③本人的《天津市就业登记证》(可以通过人力社保部门或者存档机构办理《就业登记证》;如果通过个体经营或者社区服务等方式实现就业,应当在就业之日起30日内,由本人到企业户籍所在地的街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登记办理)。】

(4)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其他

1.推荐免试生(含推免硕士生、直博生和医学类长学制转段生)均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未经招生单位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考生不得录取。推免生应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将取消其推免资格;推免服务系统规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可选择参加统考报名。推免生不进行现场确认。

2.报考少民骨干计划方式的考生,报名校验码领取方式另行公告。

3.天津市高招办不接收考生报考。

【重要提示】:

第4篇

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现况,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分析,利用就业社团切实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自觉、主动、积极地关注就业,适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员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如何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就业社团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活,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提前认知就业环境,关注就业,更能提前培养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是实行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同时为了了解和把握高校社团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课题采取了跨校区、随机抽样法对各类型大学、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

【研究过程】

本研究编制了“基于社团方式推进大学生就业研究与分析”的调查问卷,分析高校社团对于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以培养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的选择

借助SPSS10.0统计软件,经过反复筛选,最后形成“基于社团方式推进大学生就业研究与分析”的学生问卷,共23题。主要包括:对高校社团的认知度、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认知度、结合社团推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方面进行调研。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采用同质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测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运用SPSS10.0进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得出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323。说明问卷的信度符合教学测量的要求。

本调查在上海市选取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随机抽取了50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6份,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共计425份.其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就业择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不清晰,盲目就业择业。

古话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意为人需要选对行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需要大学生有较好的职业意识。然而当前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对今后就业定位更为模糊。由调研问卷大学生就业的态度发现,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定位不清晰导致盲目就业择业,致使对就业产生恐惧感。

(2)大学生就业择业依赖性较强,依靠父母亲戚,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难度较大。

大学生就业择业依赖性强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同学在就业问题上,寄希望于学校联系好单位来我校给他们进行挑选。很少有同学主动前往用人单位进行自荐。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就业寄托在学校、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上,只有少数学生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就业。(依据见表2)

(3)学校提供就业平台,但缺少就业指导,尤其是针对个体的就业指导缺失,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见表3)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持关心的态度,有考虑将来的就业方向等、但是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或指导较少,导致呈现出“干着急”的现象。表现出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性较差,自身没有明确目标。

但在调查中发现,就业社团能够积极发挥推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对课余活动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41.16%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团活动,且参加活动的期望值也在提高,希望能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3.社团组织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高校社团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次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实现学生们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心理素质等要素。

(1)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表明,参与社团的学生的创新素质、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社团生活中扮演的各类角色,培养了组织领导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学生们更加自信从容,各方面素质得到锻炼。

(2)有利于大学生基本技能的稳固与专业知识的拓展

在大学生科创性社团中,学生学术活动氛围日益浓厚。在老师倾情指导下,学生巩固了各项基本技能的同时拓宽了专业知识、拓展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克服困难,在一系列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取得的荣誉不仅为就业的成功率加重砝码,所得到的锻炼又岂是能用金钱所衡量的一笔财富。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

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各方面接触社会,踏入社会大学生们不再有所庇护,有各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出现。有不认同、有指责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压迫下大学生的潜能能得以激发。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从而更快更好得适应社会的环境,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石。

(4)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准确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

绝大部分社大学生社团通过民主理念的实际运作,由民主选举、自荐产生领导者。在共同学习与生活中使成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套索他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自己在其他成员中德形象,逐渐形成自我观念,而这种自我观念又促进自我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避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缺乏自信、职业理想化、盲目从众等现象。

第5篇

近年来,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创业就业政策,并摆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

建立完善了统筹城乡创业就业的公共服务制度,城乡创业就业总量持续扩大、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创业就业活力逐步提高,助推x市经济快速发展。

一、创业就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搭建平台,促进发展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由x个部门组成的全民创业、就业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进、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

扶持社会化服务机构。成立了x市创业促进会,大学生创业联盟、青年创业协会等组织,设立YBCx办公室,为创业青年提供“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资金支持。

搭建创业孵化园。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发展、新经济业态,以及商贸物流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创业示范园区。如x大学生创业孵化园、x梦工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孵化平台。

健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全市建立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共有x家,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站)共有x个,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x家,劳务派遣公司x家。并构建了

“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按照贴近创业者、贴近市场、贴近产业发展的原则,计划三年内培训x万名电商学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培训城乡劳动力x人,完成x.x%;生态移民职业培训x人。

x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注册登记工商企业x家,新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x户;新培养小老板x人,培育小企业x家。

(二)出台政策,大力扶持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x市促进创业就业若干规定》、《x市促进科技创业的若干意见》、《x市加强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针对大学生制定了《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及《补充规定》等。实施了《x市创建创业示范社区实施方案》,开展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了

“三创一室一园”服务模式。

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通过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三)充分就业,成效显著

就业总量大幅增加。每年度城镇新增就业平均x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x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x.x%以内,低于国家、自治区控制目标。

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优化。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增长。

二、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支持政策落实不力。

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政府相关部门设立的创业扶持基金规模和力度较小,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对项目要求较高,大学生创业者大多无法吸引其投资;银行信贷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实施细则,缺乏有效信用担保,普遍存在户籍、反担保、抵押等限制性条件执行受阻。

二是相关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政府创业优惠政策逐步出台,但缺少实施细则,执行力度较弱。各项扶持政策多处于启动阶段,缺少后续措施和实施细则,未能有效执行。各部门政策间也缺乏协调和整合。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工商、税务、企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保制度、投融资制度、市场信息透明和宣传制度等均有待细化和明确,执行过程有待规范和监控,相关执行人员服务专业化有待提高。

三是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市场在发展公益事业和经营产业动力不足、活力不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与加快建设x人才特区和区域人才开发不相适应。

四是创业培训不能适应创业形势需要。

培训针对性不强,后续服务和创业实训滞后,新业态、新形势的创业培训有待进一步开发。创业教育和培训覆盖面不断拓宽,但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专业、系统、可持续的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仍存在不足,尚未形成渗入各级教育体系的系统、专业、可持续的创业教育指导,缺乏明确的创业教育激励和投入政策。

五是缺乏创业的实际技能。

不少大学生不具备驾驭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因此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学生虽然努力去创业,但层次较低,创业范围都集中在

x土特产枸杞的营销方面,高科技、高附加值、多产业链方面几乎没有,长久下去会出现以打原料战低价恶性竞争,将会对x枸杞品牌造成极大影响,这样的创业风险更大。

五是择业观念比较保守。

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热衷于选择考研、留学、去机关或大企业,选择自主创业的仍是少数。技术工种更加缺人,尤其是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严重不足,XX等园区所需的一线操作工严重不足。

七是失业保险金的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失业人员生活保障,而促进就业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支出渠道过窄,造成基金大量沉淀,已累计结余x.x亿元,由于没有政策依据,无法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失业人员就业的渠道,不能很好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的几点建议

创业是促进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的动力,抓住了创业环境这个根本,就抓住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矛盾。

实践证明,要将人力资源压力转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需要培养一大批创业型人才,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创业活动,让创业者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创大业,进而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用创业的活力形成带动就业倍增的规模效应,实现经济的大发展。

(一)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实现多元金融优惠政策与学生创业者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创业的外源性融资水平,增强直接融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政策,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额度;优化创业投资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尝试让保险、银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投基金。

财税政策方面,设立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创业引导、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培训、贷款贴息等;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企业,给予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

(二)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健全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创业政策,切实将市委、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尤其是创业准入政策,如税收政策等几大关键性创业政策体系,增强对各类创业群体的吸引力。加强政策执行的协调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具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度和可得度。构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政策支撑体系,解除网络创业后顾之忧,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建设x人才服务产业园区,把x建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和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各县(市、区)分别建立不同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分级市场,解决x市人力(人才)资源的缺口。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的创业者用得起中介机构的服务和资源。

政府为中间桥梁,充分的组织、整合一批中介服务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构建一个政府扶持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服务创业者的发展格局。

(四)加强创业的专业化培训。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帮助。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持续性支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宣传、执行力度。成立专门的创业服务与指导机构,提供系统、全面、专业的商务支持。针对大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有关法律、会计、工商、金融等“一条龙”创业指导和咨询。

(五)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加强政府、教育系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引入并利用社会资源,构建良好的创业型生态系统。制定有关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和激励政策,构建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开办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校企创业合作机制,高校将优势学科与地方支柱产业形成相依相伴的布局,打造大学与周边互动的创业生态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与成功率。

(六)切实更新就业观念。

要通过正面引导,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和就业同等重要,激励大学生树立“创业优先、创业光荣、创业有为、创业发展”的时代新理念,在校园形成“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良好氛围。

政府应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宣传,发展创新文化,树立“理性创业”理念,形成活跃的创业氛围。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创业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

(七)出台风险分担机制和退出机制。

推出相关风险分担机制和退出机制,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创业大学生的失业保险,为大学生创业解决后顾之忧;公安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创业大学生的户口和自由流动问题;人事部门应提供人事档案存放和职称评定服务等。

第6篇

省劳动保障厅:

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城市化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劳社办函[2005]138号)文件精神,我们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抽调专门人员,对我市目前推进城市化和劳动就业事业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十五”全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市场化就业机制,构建了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2001年—2005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9.66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

(一)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首先,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了双“三o”工程,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其迅速扩张,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搞好企业内部挖潜,稳定和扩大就业。其次,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第三,积极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把民营经济接纳下岗失业人员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内容,使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等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第四,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减免相应的税费,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领办创办企业。

(二)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对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市及区县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目标责任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区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了检查考核办法,落实了奖励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调动了方方面面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起的显著。

2001年底我市基本实现了下岗与失业的并轨,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未实现再就业。从2002年底以来,我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转向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上。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开发公益型岗位等措施,确保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全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配套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决定》,有关部门的9个配套文件以及形成的7个操作性文件,对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我市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对“4050”人员、一户两代、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制度,利用政策杠杆,积极支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003-2005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70万元,扶持1024户33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59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通过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认定服务性企业等措施,税务部门减免各种税费1.6亿元;全市财政为下岗失业人员指出生活救助和就业再就业资金1.92亿元,其中,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公益型岗位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7460万元。

(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我市作为劳动保障部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日渐明显,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服务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成功实现了向乡镇和街道社区的延伸。全市已建立起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3家,其中,政府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0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2家。22个街道、87个乡镇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185个居委会(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93名,基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平台,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本着“建立新市场,发展专业市场,规范已建市场,打击不法市场”的原则,力争2008年以前建起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及专业市场为补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延伸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区县人力资源力市场,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多形式职业介绍网络。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发挥基层劳动保障组织的作用,基本掌握全市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技能人才的有关情况,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奠定了基础。

2、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确定了6家培训机构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市政府已拨付200万元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同时,为指导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市劳动保障部门编印了5万册《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指南》免费发放。

3、积极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先后三次到**市的*县、**县、**县参加农村劳动力输出洽谈会,共提供2万多个岗位,意向成交12230人次。组织了84户企业、5764个就业岗位,赴**县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有1.5万农民工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254人次。

4、部分区县已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良性工作机制。**县专门成立了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办公室,各乡镇普遍配备了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人员,建立了250人的村级劳务信息员队伍,并与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用工联系。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四本台帐”,并确定了两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形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张店区狠抓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了区、镇、村、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投入机制。

(六)失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我市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统筹范围已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乡镇企业中的城镇职工。“十五”期间,全市参保单位3039户,参保人数达41.5万人,失业保险费征缴收入达4.16亿元,为24.3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5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不但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还承担了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经费,为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城市化进程中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来,我市城镇需就业人员一直保持在10万人左右;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也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再就业困难人员虽总量有所下降,但剩余的多为再就业难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区县属以上企业“4050”人员,夫妻双方、一户两代、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等再就业困难人员及企业干部特困户有1.1万人。此外,大中专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二)保障体系不到位,企业用工不规范。一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着不签订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加班加点、压低工资等问题。二是同工不同酬,由于身份不同,各项待遇大相径庭,有的企业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三是有的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按《劳动法》办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和维护。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新兴的产业,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许多劳动者难以胜任。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在这些领域存在的劳动与报酬不相称的实际问题,致使许多岗位难以招用到人员,由此造成了有岗位无人干、有人无活干的局面。

(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滞后。依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我市适时制定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但是,市、区(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县之间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五)农村劳动力比重大,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重。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65%以上。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择业能力、权益保护意识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统筹城乡就业,不论是实现就地消化,还是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技能培训、就业观念转变、就业引导和服务等方面,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六)失业保险基金欠费严重,资金缺口大,“两个确保”形势严峻

一是困难、停产、破产企业逐年增多,亏损面增大,无力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二是部分企业法人对社会保险政策缺乏正确、全面、长远的认识,造成近年来企业欠费屡屡发生,且日趋严重。截止目前,全市失业保险欠费企业达431户,欠费总额3508万元。

三、城市化进程中我市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及较长一个时期内,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城乡就业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任务。

(一)突出就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紧紧盯住个体私营经济,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紧紧盯住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就业容量;紧紧盯住劳动密集型行业,打造鲁中制造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紧紧盯住中小企业,改善发展环境,挖掘就业潜力;紧紧盯住灵活形式就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政策,拓展就业空间。要坚持发展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突出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要加强各类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种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扩大创业培训规模,为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介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全面推行面向各类青年的就业培训,鼓励没继续升学的青年学生到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机构接受技能培训;扩大技能扶贫实施范围,使更多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扶贫与就业联动机制。

(三)突出就业服务,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一键登陆、全市查询、资源共享”,推进市场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巩固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把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岗位开发、再就业服务、托底安置于一体的基层再就业援助平台。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推进就业服务的功能多元化、方式人性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规范发展各类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监督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有效的就业服务。

(四)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逐步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实现城乡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坚决清理针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着重解决好拖欠克扣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突出就业目标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推动就业工作的重大责任,认真解决影响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证“四到位”。要明确就业工作的具体目标,继续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项内容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真正把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或提出解决方案。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将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落实打足。要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工作的局面。

(六)加快城市化步伐,不断拓展城市就业空间。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为此,要把加快城市化步伐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做好中心老城区改造开发的同时,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区总体规模和就业容量。要加快县区城镇建设,扩充城镇规模,拓展就业门路,适度分流中心城区的就业人口,减轻中心城区的就业压力。要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缓解农村就业矛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补偿和社会保险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以避免“无耕地、无工作、无低保”的“三无”人员现象的出现。

第7篇

【关键词】 政府担保;高速公路;融资模式

从我国物流企业运载方式的选取来看,公路交通已逐步取代铁路交通成为了主要的运输模式。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我国流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联动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下,也须通过高速公路的延伸来实现经济能量的互换。然而,面临着每公里平均1亿元RMB的资金投入,惟有进行融资活动才能满足需求。

对于大型公共工程而言,寻求外源性资金供给已成为国际惯例。就我国目前状况,高速公路的融资途径包括政府财政资金拨款、政府发行国债给予支付,以及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功能。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当下,以上融资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为此,在政府担保下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则成为市场原则下的最优选择。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围绕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一、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建立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资金筹措,不仅无法适应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历史需要,也不符合目前经济大环境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地方资金投入逐渐减少

地方性资金投入包括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自筹资金两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部分资金大约占总建设资金投入的29%。然而,伴随着“费改税”制度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原有规费项目将取消。从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对高速公路的投入比例将大大减少。在此背景下,原有高速公路修建原则必然将遭到挑战。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的支线建设将受到影响。

(二)中央资金投入日益困难

在“分灶吃饭”后,中央财政主要为国家级高速公路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筹措方面,一般由中央财政拨款、发行国债,以及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的方式来完成。然而,处于后危机时期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明显下降,这不仅受到民生问题解决资金的需求影响,也受到城市化进程中高速公路大发展的规模影响。尽管国债专项资金对于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但在目前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仍面临着供给稳定性的挑战。

(三)外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理应将诸多外部资金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上去。但是在成本比较中发现,外资使用成本仍高于国内资金。从而,在间接融资方面则主要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在目前金融环境紧缩以及严控通货膨胀的历史时期,寻求银行贷款的难度也与日俱增。

以上三个方面,就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模式敲响的警钟。为此,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则成为当前的最优选择。

二、政府担保机制在融资中的作用认识

将视角聚焦于资金本身,在资本循环公式G—W—G`下可知:建设资金(G)先后处于公路修建阶段(W)和竣工后的资金回笼阶段(G`)。在资本逐利性的内在冲动下,必然选择建设周期短且资金回笼速度快的项目。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在建设上的长周期、大规模等特征,实则体现为在借助民间资本融通时的困境。为此,若要在利益层面满足民间资本的诉求以及风险规避的要求,则须引入国家公权力的权威性。

政府担保机制在融资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用担保作用

从高速公路这类产品的特质来看,其具有半公共产品的特性。即该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排他性,但却表现出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在产权非严格封闭的情况下,民间资本难以精确计算其经济价值,而对其社会价值又不感兴趣。这样一来,惟有通过政府公权力的介入才能促进民间资本的进入。与此同时,在风险规避驱动下必然采取担保抵押贷款形式,但在委托关系下则依赖于政府的信用担保功能。

(二)最后还款作用

高速公路最终将在公司制的组织下开展收费活动,进而来收回所支出的建设资金。考察建设资金的收回形态不难发现,其一般以几十年作为资金回笼期限。这就直接决定了在偿还民间资本上的长周期性。这一结果必然与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特征相背离,也同时增大了资金偿还中的风险。由此,政府担保还起到最后还款人的作用。

(三)监管资金作用

建立在责、权、利平衡状态下的政府担保机制,内在含有资金监管的职责。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在高速公路修建领域的腐败事件不在少数。由此,确保资金使用在流向、流量等要件上的合理性,以及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等方面,也就成为了政府担保机制的作用之一。

从现阶段金融创新的反馈来看,政府担保下的资金融通还局限于商业银行贷款领域,而受到民间资本界定模糊的限制还难以显现出优越性。因此,以下的路径构建便带有探究的意味。

三、优化融资模式的路径构建

优化融资模式需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政府如何实施担保、民间资本如何借贷,以及未来的偿还形式又是什么。本着探究意图阐述如下:

(一)政府担保的实施路径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府不能用自有财政收入作为担保抵押之物。由此,在委托关系下,政府惟有将高速公路本身作为抵押物。具体而言,可将高速公路一定时期的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品。而这种抵押品具有优质性的特点,因此能够满足民间资本的逐利性需求。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回笼存在着长周期性特征,这就需要在经营权的时间限度上进行充分概算。

(二)民间资本的借贷路径

这是路径构建中的难点,其归因于现有法律法规对于民间资本借贷合法性的认同仍存在盲区。在温州试点正在展开的同时,可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来规避法律风险。这样一来,政府担保似乎就毫无意义了。实则不然,我们可以分别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途径来筹措建设资金。而政府担保则应用于间接融资领域,如向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寻求贷款支持。

(三)未来资金的偿还路径

我国高速公路的分级修建制度意味着,在高速公路的所有权上也存在着分级特点。因此,在法人主体明确的基础上,未来资金的偿还路径也就较为清晰。在委托关系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需履行还款义务。在规定期限内若无法履行义务时,则要求担保主体扮演最后还款的角色。若受到地方政府资金筹措困难的影响,则将一定时限内的高速公路经营权交由民间金融机构行使。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探讨。不难看出,以上阐述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关于政府担保下的融资模式惟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后优化。

四、小结

就我国目前状况,高速公路的融资途径包括政府财政资金拨款、政府发行国债给予支付,以及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功能。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当下,以上融资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为此,在政府担保下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则成为市场原则下的最优选择。优化融资模式需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政府如何实施担保、民间资本如何借贷,以及未来的偿还形式又是什么。

具体而言,应将高速公路一段时间的经营权作为抵押品;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途径来获得民间资本;对于资金偿还而言,政府扮演最后还款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章敏.高速公路融资渠道研究[J].会计师,2011(11).

第8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瓶颈,那么如何促进新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日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出实际工作的情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受训者能更有效地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提高行为技能、改进内隐决策、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则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又解析某一教育理论。因此,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教学案例关注的是学校、师生、教学问题的解决,它可以激发教师对实践问题作出多样化的理论解读,促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都具有诸多价值和功能,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促进每一位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其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运用案例教学,把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集体讨论、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3.记载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提升文字功底,积累教学经验。

三、研究主要内容

1、目前教师专业水平现状的剖析,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和对策;2、探索案例特性,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密切关系及作用;3、探讨如何撰写案例和案例教学,“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4、寻求精选、分析、拓展、研究案例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本园A、B教研组为研究基地,行动研究法为侧重点,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研讨法、个案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

五、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6-2007、7):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完成本课题的组织工作;开展园本案例的学习,培训,通过讲座、座谈、教研组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对课题新理念能融会贯通,增强教师的的研究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和教研信心。

第二阶段(2007、9―2008、7):精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案例教学,使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及多维度的解读,将具体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一并思考,从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阶段(2008、9―2009、7):根据每一个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和个性化学习需要,适时、适宜地开展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研讨活动,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2009、9―2009、12):以多种形式与方式进行课题成果展示,介绍经验,推广、汇编优秀的典型案例,整理教研活动实录,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有关工作

六、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领悟案例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观念的转变起始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与新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的学习引发了教师原有认识与新观念之间的矛盾,而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的过程。

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和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感悟到案例研究的意义:1.案例研究可以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全校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2.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3.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案例研究是教师研究特有的话语系统;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二)精选名师典型优秀案例,结合本园实践,组织教师研究,促进教师再学习再提高

1.以研讨为主导,交流、反思融于教学实践中。

精选名师典型优秀的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教研组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专门学习。从而促进了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观课”,研究、借鉴他人的优秀案例。“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注重在教研活动中提倡合作、互助、共享意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3.在研讨――实践――评议――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06年的9月到现在,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同课异构的“一课三研”等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学习理论――现场教学与探析――认识提升等研讨程序,引领老师们把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变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三)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炼和积累有价值的案例

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