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广播电视发展

广播电视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15:04: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广播电视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广播电视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创新思维;云技术

1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声影结合、富有美感的艺术形式,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这种艺术形式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广播电视受众对电影发展更高的期待,同时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但是近几年在激烈的媒介竞争当中广播电视在整个新媒体时代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减小,这就要就我们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由于传统广播电视的视听新媒体终端,储存,以及渠道等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与新兴媒介实力还相差较远。希望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做的一次小的调研,可以为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起一点小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体制束缚了广播事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走的是双重体制,即事业编制,企业经营。国家最初这样实行的初衷是:既能实现对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的很好管制,保证了舆论宣传,又方便媒体实现经营性收入来壮大自己。但事实证明,广播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好。

2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

2.1内容的不断创新

就实际广播电视发展前景而言,内容生产力才是超越其他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媒介应该“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广播电视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富有艺术魅力,兼顾到“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且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就要求联系日常生活中通过精心的准备,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新的视野、构建新的格局、呼唤新的变革,有针对性的研究关键性环节的设计,使每个观众可以在观看中得到快乐或者感悟甚至于灵感。内容生产力应该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题联系紧密,向观众传播时通过简单的介绍,一个好的简介更是可以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为观众构建一个基本的映像,使观众有后续观影兴趣。内容生产力应该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揣摩,好好分析、体会,构建一条大概的理解体系,最后融会贯通形成核心的理解。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去构思选材,从最基本线条,不断润色,不断改进,在此期间,不断学习其他媒介的方法技巧,总结经验,提高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与其他网络运营商合作,共图发展,开创“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模式。加强网站建设,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网上征集一些广大观众的意见或者建议等信息内容,开展一些征集活动按照贴近观众生活需要、贴近观众思想追求、贴近观众心理成长需求的原则来建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为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双向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为广播电视工作服务,利用微博、社交网站、qq等载体来促进制作人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与云技术相结合的转型

近几年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这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新兴的云技术具有相通性,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生活角度来讲,人们希望生活越来越简单,云技术与广播电视相结合,比之前的储存,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提高性能的基本单元,选取相应的基本单元,与不同的信息相结合,构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观看系统,可是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服务更加周到。关于云技术在电视广播的应用的控制技术和驱动模式,我们简单介绍一下。2.2.1控制技术简单来说,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控制技术就是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相整合的综合实践运用,这个是将人工操作与智能操作相结合最简洁的方法,在这个方法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我们下发的指令,通过云技术的整合准确的反应到接受端口,其灵活性,精准性都是极为可靠的。控制系统与检测系统结合,可以使电视广播更具有竞争力,使视听图像更为清晰,更加流畅,使整个行业的互动性也更为开放,使制作理念的创新性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将各类新兴文化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同时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整合出符合本国传统文化习惯以及观众喜好的发展需求。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电视广播的发展对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广播电视发展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在文化建设上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财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2.2.2驱动模式驱动模式是指在极其复杂的操作中,可以让每个设备都紧密配合,使其保证一定的频率以及一致的操作模式。传统的驱动模式主要使用传统传播模式和其他辅助设备传送到信号塔,信号塔再与其他设备相结合将整个传播过程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播线。但是传统的设备工艺流程操作复杂,很容易在生产中出现故障。随着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更为简洁而且高效的驱动模式,将驱动模式融合在整个操作系统中,使云技术与电视广播相结合可以更简单的运行。

3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旨在改革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方法,策略与预期的目的,观众的期待,大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为主要轴心,提高广播电视者创新思维的潜能,强化其对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中作用的理解以及重视、提高,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寻求新的理念内容和创新意识,提高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为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改革广播电视新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必须注重整个行业的前瞻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要明确广播电视发展的思路,让传统广播电视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云技术,打破传统在延续了多年的传统的理念下融合更多更有实用价值,更具含金量,更有深度的新兴媒介思想。

参考文献

[1]北京电通网络互动中心.王岩玲.融合新媒体:现代广告,电视节目的未来[J].中华新闻报,2007(2).

[2]周杰.论打造城市电视台本土文化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

[3]黄鸣奋.新媒介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石磊,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现代传播,1994(2).

[7]匡文波.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J].现代传播,2004(4).

[8]王卉莲.英美报纸发行下滑网络疑为元凶[J].出版参考,2006(13).

第2篇

当前,广播电视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以及产业业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而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动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无线双向覆盖,数字音频广告,应急广播等领域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但是当前广播影视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餐化演进,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广播影视的社交属性日益凸显。目前的技术水平、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体制机制还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舆论的引导能力,推动广播电视的传输接入各个方面的创新,广播电视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广播电视技术正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和网络整合,广播电视也正成为创新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还有信息分享的新渠道,这些都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出了新课题。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2.1安全防护技术

在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在原来相对封闭的制播、传输环境,已不能满足广电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已通过互联网与外部数据做到了共享与交换,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电工作人员的重视。现在广电单位在集成播控平台、制播网络、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的部署时,均实施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依照广电系统相关安全规范要求,也采取了安全漏洞、恶意攻击、损害恢复等技术手段来加以防范。再者,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也采取了相应等级密码技术来提高广播电视在播出和传输过程的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技术在保障广电网络的边界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其技术防范能力。

2.2一体化的监控技术

近年来,广电单位也开始重视电视台对于监控体系的设计工作。这主要基于部分电视台停播事故后的分析,致使广播电视相关工作没有及时发现故障所致。因此,需要根据广播电视单位自身的业务需求,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安全播事故的发生。这方面主要集中在面向业务流程的自动报警和多点监控技术、传输信道多层指标和视音频码流监测技术、视音频异态自动录播技术、智能故障综合定位技术等。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信源、播出、传输等各个环节中综合采集和实时监控,而传输基础设施监测系统、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等多类型系统和设备状态信息监控系统,可以一体化展现各类报警和数据,降低值班人员的监控和应急处置压力,而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控制操作也更明确、快捷。

2.3指挥调度技术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是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将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实时采集、分析、汇总,及时传达到综合指挥调度席,为指挥调度的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也可及时将调度指挥指令送达到相关工作岗位,满足调度指挥准确、快速的要求。此技术主要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安全播出相关单位之间数据信息和广播电视信号的共享与联动,及时将突出事件中相关的信息进行和汇集,给调度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

2.4应急恢复技术

应急恢复是在广电节目信号出现劣化或者外部干扰时,快速将备份或者垫片切换,达到恢复节目正常播出的目的。在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恢复是通过手动来进行恢复切换的。而现在,随着智能化判别技术的发展,已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切换。在应急恢复技术中,最主要的是监测监控技术和应急恢复技术,其中监测监控技术需要通过场景分析、对比、判断,然后根据操作指令启动相应的设备来恢复播出。应急恢复系统,是将影响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告警信息,工作人员依据相关需要进行恢复操作。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3.1广播电视的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涉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数据专业很广,涵盖卫星、无线、有线、广播电视中心等多方面技术,众多和关联的监测信息、报表等,还有很多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相关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信息也符合大数据特点。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对众多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有效的、具有价格的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及时了解安全播出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为应对措施的使用提供支持。可以说,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过程中,离不开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这也是大数据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一个环节。

3.2ICT与信息安全技术

在广播电视完成网络化和数据化以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完成有线、无线与卫星传输网络之间的连接,从而为客户提供跨网络的业务服务。而智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IC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结合,为了方便对广播电视制播的管理和监督,在创建此系统时,应考虑将信息安全技术与ICT结合起来创建播出传输系统,也为智能广播电视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3.3应急指挥调度技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离不开先进的应急指挥调度技术。在此技术的提高中,应注重其智能化功能,通过对台内和台外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的管理、监测等数据共享,提高其综合调度能力。加强其技术扩展与信息功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的结合,做到智能决策,综合应用,统一联动。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来看,未来更注重于多级指挥调度信息交互、预警信息、视频会商、安全播出数据集成等技术和应用,丰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提高其应急调度效率。

4结论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在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也成为广电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先进的安全播出信息,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播出技术,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张艳 单位:烟台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清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2]黎明,闫涛,刘隆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安全播出体系浅析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3).

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无线信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的发展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未来的发展更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未来的广播电视覆盖模式能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这也是未来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目标。

1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未来的发展模式

1.1信号覆盖数字化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层面,城乡广播电视信号中取消了传统的短波无线发射技术,而转向数字化无线调频技术,数字化的无线信号覆盖强化了信号,在新的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广播电视信号还融合了移动多媒体融合技术、手机广播电视覆盖技术、有线电视覆盖技术等多种新型无线信号覆盖技术,提高了信号的整体覆盖率和信号强度,做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缝覆盖,使广大用户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智能化。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是先经过电视台发出图像和声音信号,通过压缩和调制处理后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卫星、直播卫星、移动多媒体、有线电视等方式传到电视上面,电视接收到信号并进行解码和解调处理,把数字信号还原成图像和声音。我国政府为扩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而实行“村村通”政策,使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信号就是“村村通”政策的核心技术。通过“村村通”,农村地区摆脱了消息闭塞的状况,广大农民能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更多的农作物种植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给广大农村用户带来了许多娱乐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1.2信号覆盖网络化

200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有线、地面、卫星直播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覆盖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趋于全光网络,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也正朝着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全光网络包括光交互技术、光节点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就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网络化的基础,全光网络信号传输能够推动网络平台与广播电视的相互融合,从而强化无线信号、增加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面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与信号覆盖数字化促进了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网络的结合,网络的快速、及时和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初步呈现。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的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不仅不逊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还有所进步。目前,人们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和信息。可以预见,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必定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制播一体化的无纸化、无带化模式,到时网络、广播电视将会共同进步,但前提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接受环境,保证人们能处于良好的网络广播电视环境中。

1.3信号覆盖智能化

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媒,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出现要求城乡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也要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结合也为我国广播电视智能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网络化广播电视的出现实现了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整合与分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智能化是时展的要求,它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观看节目的需求,还能实现只通过移动设备便可获取信息的目的,广播电视的发展已经实现通过网络信号以直播或是其他形式展现给观众,提高了当代广播电视信号的使用效率、便捷性和实用性。智能化广播电视信号最大的意义就是摆脱了传统信号传输和接收中的地点限制问题,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的面积,推动了主流媒体广播的发展,形成了信号覆盖较强的信息传输路径。网络机顶盒的出现就是信号覆盖智能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发明,网络机顶盒解决了传统电视中用户不能随意选择、支配接收到的信号的问题,接上网络机顶盒、连接网线后,普通电视也能具有电脑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玩网络游戏,这是信号覆盖智能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保障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覆盖的措施

2.1重视偏远地区信号站和应急系统的建设

通过我国多年来对广播电视信号台站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山信号台站基本能恢复使用,在当时这些台站只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信号传输两个功能,他们普遍离城市较远,地形复杂,条件恶劣,即使有高山台站,这些台站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不能实现无线信号的全面覆盖。所以,现在应重新对我国高山无线发射台站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地形条件,结合当前全国应急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增加部分中小功率智能发射站点,利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增加高山信号台站的信号覆盖面积,使没有信号覆盖的盲区得到信号的全面覆盖,使我国所有地区的人们都能使用我国自主发射的无线电波。应急系统的建立也是保障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信号全覆盖的一个重要举措,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猝不及防的,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摧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信息的缺失会引起灾民极大的恐慌,且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建过程也非常艰难,如我国2010年发生的青海地震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信号站都被摧毁,重建过程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针对我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广播电视覆盖系统要重视广播电视应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固广播电视信号站,满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需求,并做好应急准备。

2.2加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组织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密集程度均有很大差异,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当地情况对工程方案做出适当调整;VHF技术是目前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它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增删频道,即便负载量很大也不会过载,所以工程建设中要重视VHF技术的应用和优化;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工人的技术水平,建筑团队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优秀的人才,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强组织保障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政府要分派专门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并抽调各广电局的工作人员负责工程建设的实施,还要重视宣传,采取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争取群众支持。建立监督机制是确保组织保障的重要措施,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中,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专门的监督人员必不可少,要成立专门的监督领导小组,全面监督工程建设中的原料、施工、人员、资金等多个问题,杜绝消极对待工程建设的现象。另外,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相关人员的工资或业绩考评与工程质量直接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资金,监督小组要根据具体的工程建设状况与预算进行对比,检查账目,严格控制财务,杜绝私吞工程款的现象;工程验收人员要持严谨的态度认真检查整个工程,相关部门要提供充足的设备,保证验收工作的质量,进而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实现优质、科学的工程实施效果。工程管理中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程效率;根据工作团队一贯的风格确定管理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还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

2.3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要想持续安全地进行,就必须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在工程使用过程中,要加大对维修技术的研究力度,做好设备的档案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明确设备的负责人,建立责任到人的机制。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速度和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其技术更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与之相应的是工程和设备的维修也越来越难。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技术维修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技术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各维修团队之间加强技术交流。另外,2015年我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文件要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公司要逐渐开展IPTV业务,全国各省市的移动通讯商要积极寻求与有资质的广播机构的合作,建设IPTV播控平台。重视IPTV平台的建设,就是因为这种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接受方式速度快、线路效率高、容量大,这种技术的实现不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率,还能降低工程的检修成本,所以鼓励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应用IPTV。

3结语

传统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已经逐渐被多元化的广播电视信号网络所替代,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将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针对目前广播电视无线信号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应重视偏远地区信号站和应急系统的建设,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组织保障,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维护工作,尽快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参考文献:

[1]钱晓琼,陆建华,陈宏,等.无锡隧道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规划与实施[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113-116.

第5篇

关键词:基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措施分析

基层广播电视处于传媒体系的基层位置,直接接触阶层人民群众,普遍既有一定的本土化优势,承载着传达上级政令,引导正确社会舆论,办好自身特色节目,以及为当地群众、党委、以及政府服务的重要职能。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基层广播电视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基层广播电视应从挑战中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把握时展机遇,从而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层广播电视基本职能概述

1.满足层次化分工需求

基层广播电视普遍具有“本土化”优势,主要负责满足本地区的文化、经济等信息传播的实际需求,在传媒层次化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广播电视可结合当地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需求,进行更及时、针对、贴近人们生活的媒体服务。另外,基层广播电视作为中央及省一级电视媒体的扩展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地域结构差异过大导致的多种需求。

2.满足多样化分工需求

基层广播电视内容较为丰富。一方面,基层广播电视承载着转播中央台及省台部分节目的任务,以扩大目标节目的覆盖范围和传播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广播电视为当地文化传媒搭建了相应的电视平台,各地基层广播电视普遍具有自己的特色栏目,丰富了基层广播电视的节目内涵。3.基层电视传媒作用基层广播电视是大型广播电视集团的组成基础,就我国广播影视集团而言,无论是省级集团还是市级集团,想要扩大集团国模、提升集团整体素质、促进集团良性发展,均需要基层广播电视的支持。基层广播电视在集团中,以中央或省为“龙头”,通过联合合作的形式,得到自身实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现阶段基层广播电视面临的发展问题分析

1.发展观念落后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习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部分高端广播电视产业相继进行体制改革,以顺应时展需求,在广播电视转型过程中,抢占有利地位。但从基层广播电视发展分析,普遍缺乏创新改革的勇气的决心,发展观念较为落后,习惯安于现状。在这种发展观念指导下,基层广播电视工作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并没有相应的创新改革计划,依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寻求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惰性思想。

2.受众流失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层面和范围更加广泛,市级及以下的基层广播电视,在中央及省级电视新闻传播共时性影响下,受众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与高等级广播电视相比,基层广播电视可选用题目范围较为狭窄,多数关注本地范围内发生的新闻,新闻影响力、重大性具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受众流失问题。

3.设备老旧问题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其中硬件设备支持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广播电视受资金限制,设备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普遍仅能使用老旧设备维持工作,相应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难度。

4.资金渠道单一问题分析

基层广播电视收入主要由广告赞助、有线收费、政府拨款、以及其他业务收入组成,资金渠道单一,节目创新缓慢,导致基层广播电视发展资金匮乏问题,多数基层广播电视产业仅能维持自身的正常工作运转,甚至在半亏损状态下维持运转。

三、基层广播电视实际发展措施分析

1.加强现代科技硬件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广播电视相关理念,针对这一问题,基层广播电视应加强现代科技硬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自身产业硬件实力。同时在保持基层广播电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传媒技术“扁平状”“多对多”等特点,推动基层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

计算机技术是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就现阶段基层广播电视发展而言,正处于线性编辑系统过渡阶段。这一发展阶段中,仍存在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整体表现为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相结合的工作状态。因此,基层广播电视应合理整合自身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两种系统的实际效用,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促进基层广播电视现代化发展。

3.构建数字电视平台

为满足现代广播电视受众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广播电视形式也应作出突破。发展宽带数字电视,为基层广播电视扩展发展空间、提高收益,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

4.改变基层广播电视管理机制

基层广播电视想要实现自我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创新传统理念、进行管理机制改革。首先,在保持基层广播电视基础发展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思维和市场经营意识,促进基层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其次,重视产业内部人才管理机制改革,给予职工更大的发展空间,调整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基层广播电视整体业务水平;最后,加强广播电视管理机制改革,科学制定广播电视发展目标,团结广播电视所有职工,克服发展困难,提高自身能力,把握时展机遇,实现基层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广播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应积极调整自身发展观念、优化自身人才管理制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从而促进自身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作者:拥措 单位:昌都市芒康县广播电视转播台

参考文献:

[1]周江海.“三网融合”对基层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0,(7):198-199.

[2]张斌.广播电视媒体内部人才储备的形式与建议[J].科技传播,2011,(6):107-108.

第6篇

关键词: 有线电视 绝对优势 市场经济 发展 策略

一. 县级广播电视发展瓶颈

1.资金投入不足,阻碍发展步伐。政府每年对基层广播电视的投入不足,使广播电视行业无力增加、更新设备,一直影响基层记者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

2.人才缺乏,制约发展空间。县级广播电视,因所处小城镇,人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成长空间狭小,许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来工作。

3.观念守旧,体制落后。时代在迅速前进,县级广播电视体制相对落后, 很难与时俱进。

4.县级广播电视后劲不足,发展方向不明。如今电视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且县级电视太还没有以正规的身份进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编制的大门,这些因素都是的县级广播电视在未来的发展中,方向不明。

二. 解决县级广播电视发展问题的策略

1.主攻有线电视

主攻有线电视是广播电视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技术体制过渡、单向广播向交互式传输方式转变、基本业务向增值业务拓展的内在要求,是广播电视战线从业人员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要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和构建数据宽带信息网作为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列入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加大领导、组织、宣传及引导力度,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要继续争取各级领导和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大办有线电视、构建数据宽带信息网列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实事项目。

三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多形式、多渠道融集建设资金。

四要结合各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坚持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突出重点、滚动发展的原则。

五要继续发挥有线电视频道多、信号好、价格低的优势,尽可能增加高速数据广播和点播点歌等娱乐节目,并不断改善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可以采取适当减低初装费、收视费等放水养鱼的方法,调动和鼓励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长好藤多结瓜”,迅速占领市场阵地。

六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近远期建设发展规划,做好各项方案的规划,做好各项方案的考察、比较和论证工作,避免盲目发展。

2.向数字化 、双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广播电视系统是模拟、单向传输系统,大多数县级有线电视台是 550MHz系统。那么如何向数字化、双 向、多功能化方向靠拢呢 ?

1)摄录、制作、播出系统应由现在的模拟设备向数字化设备过渡 ,逐步实现摄录、制作、播出设备的全数字化 ,为整个网络的数字化打下基础 。

2) 网络要平滑升级、实现光纤到楼幢、双向化传输。

根据国情 ,我国的电视接收机全是模拟的接收机,所以要实现数字化接收和一网多功能 ,必须进行平滑的过渡。步骤为:

①努力建设好HFC 网,要实现大容量、双向传输,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的同轴电缆网变成光缆与同轴电缆相混合的网。把过去的树支型结构网变成星树型相结合的网络结构,并尽量多建立光结点 ,缩小光结点的服务用户数。最好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使一个光结点带250个用户,并在改造网络时建议第一次一个光结点可带 2000 个用户,以后视情况逐步缩小每个光结点的服务用户数量。

② 立足于广播方式,着眼于双向网络的建设。通常在进行网络建设时,我们所希望的把网络建成一个既通广播电视又能回传的一个双向、交互式的数据宽带网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是同轴网络的回传噪声问题(漏斗效应),目前难以解决;二是在HFC上开展多功能的办法是采用Cable Modem的方式 。如果先利用广播方式开展图文电视、图文信息,把 Internet信息传送下去占领市场并开发NOVD 系统,既可节省较大的投人,节约较大的精力 ,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待资金有了一定的积累,可逐步把HFC 网的同轴网络部分改选成750MHz的双向网络。随着 IP 技术进一步成熟,迅速开展数据交换 ,主要采用Cable Modem的形式,使整个网络成为真正的高速、宽带、双向的多媒体网络。2. 全面走向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出现给信息处理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术手段,也给广播电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如何把数字技术的上述基本特征体现出来,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基本技术手段来改善,提高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频率资源积极开展新的信息业务 ,是我们在实现数字化过程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通过建设数字音频工作站 ,把 A/D 和 D/A转换技术、DSP技术、微机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局域网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广播电视的音频录制、编辑、播出、贮存方面带来一场大的技术革命,提高电台、电视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电视行业也要积极的搞视频广播DVB,通过机顶盒Sep-topBox的方式实现与普通电视机的兼容,为实现高清晰度电视打下基础。要利用数字技术积极的开展DAB 业务、VOD业务、Internet信息、Internet-Phone数据信息等业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

广播电视目前已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给社会提供视听节目而且提供数据服务适应信息社会中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长足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体,利用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大众文化提高,将会逐步构造新的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2).

[2]金梅.基层电视台对节目特色化营运的初探.新闻窗.2007,(10).

[3]李胜喜.县级电视台节目定位的思考.新闻窗.2010(10).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新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加向多元化靠近。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渗透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软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眼球,占据着碎片化时间,成为当下社会传播新闻、共享消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的火爆与风靡,也为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伴随着新媒体软件的横空出世,传统广播电视转变传播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创新脚步,提升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大势所趋的。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讨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1 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广播电视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是一种利用导线和无线电波传递视频、声音以及图像的方式。从广义角度来讲,广播电视就是指只能传递声音的广播和传递声音和图像的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载体,有着以下特点。首先,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强,有着强大的监督功能。广播电视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引导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宣传党的执政路线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制造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保障社会安定上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某些新媒体平台不可比拟的,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而忽略新闻准确性的问题,经常出现虚假新闻误导民众的现象。再加上目前网络监管力度不够,造谣成本过低,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贪图一时的人气、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会故意选择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不良信息,很容易使那些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民众受到侵害。其次,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高。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新闻载体,在信息的准确性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对内容层层把关,对事件进行调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才会在广播电视上。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有很多的无良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不能确保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就进行二次传播,甚至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实,导致不良信息传播猖獗。还有一些媒体人会故意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或者和新闻内容不相符的标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新闻只图一时热度,严重缺乏严谨性,很容易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等待与期望。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是难能可贵的,是不可丢失的,更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需继续保持下去的特点。第三,广播电视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广大人民群众科普并宣传科学知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第四,广播电视还有着形象化的主要特点。广播电视能传递声音或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1.2 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为群众提供信息的载体,是科技时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逐渐由大屏转换成了小屏,接收、传递、查找信息的途径也逐渐转移到手机上。相比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媒体实现了碎片化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关注社会民生、查看社会新闻、寻找信息资料。相比于广播电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新媒体则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新媒体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民众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习惯,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消息。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实现与群众的互动,群众可以与自己喜爱的新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广播电视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之间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2.1 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农村广播电视在新闻采集上略胜一筹,而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上占有优势。新媒体简化了审查修正的过程,将内容的制作权留给受众群体,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了新闻的制作时间,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的。除此之外,利用广播电视严谨性的特点,也能进一步保证新媒体的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广播电视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也能让新媒体肩负起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新闻真实性,还能拓宽新闻的覆盖面,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

2.2 使信息内容多元化

相比于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由于有互联网的加持,其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那种风趣幽默的新型网络语言会更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更符合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抖音”,使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新闻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国家大事、缓解工作压力。再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科学又不失趣味性的文字,得到了很多年轻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会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提高广播电视的创新水平,让广播电视也能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征,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进而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面。

3 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3.1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目前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同质化较为严重,“跟风”行为时有发生,节目创新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电视还是新媒体,都经常出现当某一节目火爆,就会模仿甚至抄袭该节目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直接照搬国外的综艺节目,剽窃他人的新奇想法,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仅很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疲劳,还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造成负面影响,更是不利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3.2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的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新闻链接们的现有水平难以跟上现代社会飞快立马的脚步。专业人才的严重稀缺阻碍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领域,都需要有既有新闻素养、又能熟练操作新型软件、能时刻了解时代的潮流趋势、不断吸收新观点和新技能的全面型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建立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领域刻不容缓的。

3.3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缺少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出现时间早、积累经验多,其管控力度也更强、监管效果也更好,相比于新媒体的自由,广播电视新闻更严谨。然而,这种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广播电视形成了固有思维,这种难以打破的思维定势让广播电视固步自封,发展脚步停滞不前,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因此,要想让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思维,广播电视需要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和优势,新媒体也要借鉴广播电视的经验和方法。总而言之,二者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合作共赢,达到可持续发展。

4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1 增强合作营销理念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想要融合发展,就要增强合作营销理念,在保留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双方的合作计划和营销策略。广播电视可以和新媒体合作,拓宽自身的宣传渠道,多制作一些网络综艺,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利用互联网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互动,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扩大受众群体。

4.2 强化内部资源的整合

农村传统广播电视要学习新媒体的自由性和亲民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可以设置场外连线等环节,提升民众的参与感,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建立互动平台,让民众也能跟着一起探讨节目内容、为节目改革献言献策。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4.3 培养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媒体要建立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让每一名新闻编辑人员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通过培养全媒体人才,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更好的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

4.4 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深度合作

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自己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增添新媒体新闻的准确度。新媒体也要借助自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增强广播电视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播电视的新闻更生动形象,扩大影响范围,创新内容形式。

5 结语

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农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新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帅.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记者摇篮,2020 (10 ).

[2]郭丽丽.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探析[J].记者观察,2020 (27 ).

第8篇

广播和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产生于战争年代的1940年,电视事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1958年。与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业普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不同的是,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1980年前后一直走的是纯事业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也开始了由纯事业型逐步向产业型的过渡。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从此,我国广播电视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产业化步伐有所加快。从经营收人看,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人为例,1991年达到10亿元,2000年达到53亿元,2001年达到60亿元,10年内经营收入增长了6倍。从广播电视业的资本运营来看,从80年代后期。上海东方明珠股份公司上市,到2000年初,我国已有4家广播影视行业的公司上市。再从广播电视业已经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看,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广播电台296座、电视台651座、广播电视台1 272座、对内对外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2 228座、卫星收转站368 553座、专用微波线路8万公里、微波站2 286座、有线电视光缆和电缆干线30多万公里、宽带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电缆300多万公里,广播与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1.5%和92.5%,有线电视用户已接近8 000万户。

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它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10年来,以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质量、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这些因素都是广播电视业竞争发展的手段,所以,国外的广播电视集团已经纷纷采用或正在规划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广播电视业要想参与竞争,同样必须大规模采用现代新技术。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技术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靠国家来投资?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国家目前确实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给广播电视业。

第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也确实没有必要为广播电视业投人巨额资金,只要允许广播电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广播电视业就完全有可能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从市场上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

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广播电视业必须选择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与喉舌功能必须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产业功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喉舌功能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在现代文明社会,任何产业要取得经济效益,都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为前提,都必须以产品或者服务来“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合法的、正当的、健康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赢得政府、社会和大众消费者的支持,它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实现和保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现代文明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任何产业要实现其经济效益都必须以不侵害社会效益为基本前提。

我国的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特殊产业,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不但不能侵害社会效益。而且还必须为实现社会效益提供保证。这种保证作用就体现在,在激烈的“内挤外压”竞争形式下,广播电视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解放和激发广播电视本身潜在的发展活力,才能在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化经营迅速增强竞争实力,才能既保住原有的宣传阵地,又可迅速提高覆盖率和收视率以扩大新的宣传阵地,同时大幅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传输质量,有效抵御西方媒体的竞争和渗透,从而确保我国广播电视政治喉舌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有利于为我国创造长治久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保证党和政府的治国方针政策等政治信息的及时传播,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而这些正是我国广播电视业产业功能得以实现的政治保证。

所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追求效益的时候,必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广播电视集团化,若干实体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形成广播电视集团的过程。这也是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加强分工、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是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面对国际传媒集团和我国报业集团的竞争压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目前的体制和组织结构不改革就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我国广播电视所面临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散”、“滥”和有“系”无“统”,即台数太多、实力普遍较弱,体制上是条块分割、以块为主,产业内部竞争过度,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