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资本论文

商业资本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15:04: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资本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资本论文

第1篇

从目前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具有不同于西方资本市场的三个明显特点: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而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它的初始阶段必然是政策式,其功能也必然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它的定位。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的,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因此,资本市场改革必然要符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第三,中国上市的股票主要是改制的国有企业的股票,所以,政府是股票的主要供应者,又是股票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同时处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地位。所以,对于政府来说,要侧重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发展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来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场所和条件。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施加的影响

1.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所谓生产性金融资源是指那些由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资源,是被企业用于生产领域创造财富的金融资源,它主要包括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以及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相对于居民手持现金和居民储蓄存款等非生产性金融资源而言,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国家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在数量上,生产性金融资源可以表示为一国的金融资源总量与储蓄投资转化率的乘积,因此通过扩大一国的金融资源总量和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可以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相比较资本市场而言,银行在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中的作用逐渐下降。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后工业经济时代标志的新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是依赖于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的支持,资本市场正成为财富创造的推进剂。这样一来,必然促进我国银行业在生产性金融资源上的运作,十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进一步拓展。

2.资本市场分流我国银行大中型优质贷款客户。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规范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日益降低,资金需求方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成为现实可行的选择,也是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优质大中型企业可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一方面可增强其内在动力,一方面也可通过改善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防止将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现状。这些能够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往往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因而直接融资分流了银行的优质贷款客户,给以存贷款为核心业务的传统银行带来巨大冲击。

3.资本市场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资本市场产品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其收益往往高于储蓄存款,对居民很有吸引力,成为居民新的投资渠道。当股票、债券等大量发行时,居民的储蓄存款就会不断转移到资本市场,引起储蓄存款增速减缓甚至绝对量的减少。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银行负债短期化。居民投资资本市场产品时,一般动用的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定期存款,且为便利投资交易,往往还要备用部分活期资金。因此,居民和企业在参与资本市场过程中,从商业银行流出的是期限较长的稳定资金,而流回商业银行的则是期限较短的活期资金,从而影响了银行负债结构,加大了银行资金的不稳定性。三、资本市场环境下我国银行的驱动发展

1.我国银行应积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寻求复合型金融创新工具。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称的金融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的主体和灵魂,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机构。作为一个产业,投资银行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对世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购并重组、安排直接融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投资银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目前尚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所以商业银行可通过在内部设立投资银行部等形式,大力拓展非资本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积极进行复合型金融工具创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股票并上市,进行股权融资。(2)策划企业兼并收购,为企业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实现购并目标服务。(3)设计债券发行方案,为企业债券融资服务。(4)提供融资安排,解决企业购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5)充当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长远发展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6)直接投资,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一起发展。(7)创新金融工具,如运用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加市场品种,活跃资本市场。

2.我国银行应主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形成互补。无论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还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风险,这就决定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在不断积聚风险的同时,自身也需具有化解风险的能力,并要承担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然而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随着各国金融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金融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与金融体系的稳定的要求。

3.我国应建立银行金融控股集团。以资本为纽带,以银行为主体,参股、收购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年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发展成为金融集团,实现集团综合经营。以参股、收购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为例,我国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股东的要求中,商业银行位列主要出资人的首位。因此,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是在目前政策环境下实现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的突破口之一。这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发挥资金优势,扩大客户基础,提高赢利能力,最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也符合国际上一些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惯例。对融资租赁行业来说,商业银行具有较丰富的专业人才、客户资源、营销网络、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其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必将更好地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企业设备销售、技术更新乃至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在信托公司方面,针对目前信托公司处境比较艰难的状况,抓住监管层支持商业银行收购信托公司的政策机会,商业银行可以收购信托公司中开展人民币理财、信贷资产转让信托、企业年金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信托创新业务。

总之,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与银行发展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相互牵制、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错综复杂的联动关系。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这种关系,找准切入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促进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而远大的历史意义。

【摘要】目前,资本市场正由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向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并重的“双核”体系转变。这一转变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提供了动力和发展契机。本文旨在探讨资本市场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型商业银行。并结合相关内容探讨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做法。

【关键词】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创新工具

参考文献:

[1]田瑞璋,李勇.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李树林.论资本市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经济论坛,2008,(2).

[3]曲彤工,姚立中.商业银行应对资本市场变革的对策分析.经济纵横,2008,(3).

第2篇

(一)成本控制原则

1.全面介入原则。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企业必须通过全面介入来实现对电子商务成本全方位、全环节、全员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子商务整个过程的全面控制。

2.例外管理原则。因电子商务交易的特殊性,其实际成本费用与预算经常会出现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来自于非主观控制的例外事项。由于这种差别对电子商务成本控制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电子商务成本控制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经济效益原则。实现经济效益是控制企业成本的根本意义所在。电子商务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对一些不产生效益或产生效益较少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对成本的相对节约和调整,争取实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成本控制方法

1.作业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是依据电子商务企业生产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及其成本关系来进行成本分析,其基本目的就是消除一切在生产环节中的无价值作业行为,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有价值作业行为的效率,让所有资源都能够物尽其用,为企业创造价值。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成本核算的改进,保证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并为优化企业业绩评价标准提供帮助。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主要强调产品的相关收入和成本费用关系,将成本控制方向由传统的制造成本逐渐向上下游延伸,通过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成本比率差异变化,实现对各类成本之间关系的把控,进而明确企业成本管理重点,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3.目标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是为企业目标收益而制定的长期成本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企业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必须对开发、设计、生产、营销以及配送等诸多环节进行改进,通过提升产品功能、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等来最大限度控制成本,以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二、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成本控制水平偏低

目前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存在缺乏有效合理成本费用控制系统的情况,在成本控制方面,“事后算账”的成本控制方式仍占据主流,企业内部信息反馈、定额标准以及业务流程控制能力普遍偏低。将产品成本定位于商品价格、将物流成本定位于配送费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缺乏实际执行效力,对成本控制关键点把握不准确将使企业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费用之间出现巨大差别,企业的成本管理很难达到真正的效果。

(二)物流环节成本控制

不力物流环节是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环节之一,它对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绝大多数都是由独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这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大幅提升。因为除了显性物流成本(运输、存储、装卸等)外,独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是要获取利润的,而这部分利润就来自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费用支出。此外,由于互联网将客户群体充分扩大,使得产品分散配送网络大大增加,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此额外支付物流费用,这些物流运输费用只能由电子商务企业承担,无形中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负担。

(三)客户成本较高电子

商务企业客户成本是指客户用于网上交易所产生的费用支出。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全依托于互联网来进行交易、服务的行业,只要有客户消费,客户成本就必然产生。客户成本虽然不属于企业运营成本范畴,但它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尚无法实现对客户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团购网站为例,很多团购网站都存在售后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在交易过程中,客户又无法与产品生产企业取得直接联系,此时,他们必然会将责任归咎于团购网站,进而降低客户忠诚度。团购企业要想重新赢得客户信赖,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由此产生的成本也必然会提升,这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三、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选择恰当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果电子商务企业对自身不足没有一个准确认识,不能选择一个恰吴赟婷,王钟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当、合理的发展模式,则电子商务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将无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要明确客户对象及服务范围。要将明确客户对象及服务范围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同时通盘考虑企业实际资源水平,选择出最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其次是要强化企业经营创新。电子商务企业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必须通过经营创新来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在经营手段方面实现突破,寻找新的盈利方式。如美团网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另辟蹊径开展了“美团外卖”业务,为巩固美团网在团购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物流系统管理

水平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上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环节。为了保证产品能够按时、保质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不必额外支付费用,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自有物流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自有物流系统可以在为企业完成营销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商品丢失和损耗风险,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自有物流系统还可以有效赢得客户好感,让客户对电子商务企业本身产生认同感,进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三)重视客户服务管理

第3篇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风险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银行业务的风险损失分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银行资产损失曲线见图1。

预期损失(ExpectedLoss,EL)是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计算公式为:

EL=AE×LGD×EDF其中:AE为风险敞口;LGD为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EDF为预期违约率。一般以准备金计入银行经营成本或在产品价格中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灾难性损失发生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非预期损失额就等于经济资本,也可将非预期损失称为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本配置、计算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及经济增加值(EVA)的基础。依照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资本也可相应地分为覆盖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覆盖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与覆盖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其计算基本公式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算的损失

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总是希望银行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越少越好,越少的经济资本表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06年底开始生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是新资本协议基本框架第二支柱内容的一部分。

(一)样本数据的采集

以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地级市分行为例,该银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全部公司贷款数据,共有370笔贷款。其中2007年1月31日仍具有余额的贷款227笔,没有余额的贷款143笔(已到期并本息结清)。将具有余额的227笔贷款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非预期损失,其中11笔贷款已到期但本息未全部偿还,作违约处理。我们需要估计在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并在这一时点计量该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二)违约概率的估计

该银行已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与其年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确定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见表1)。

(三)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我们采用该行上一期,即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的违约损失率38.2461%作为该分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公司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值。

(四)样本数据的分组以及频带的划分

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频带划分并要求每个频带内的贷款笔数不少于10笔,将贷款组合划分为8个频带,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一旦确定了频带,便可估计出各频带内的预期违约个数和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将不同频带内的贷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整个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使用聚合信用风险模型结合表2的参数,计算得出整个贷款组合损失为n×L的概率P(loss=n×L),n=0,1,2……,从而得出损失分布图,如图2所示:

根据违约损失分布图计算出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和在置信水平α=99.9%下的非预期损失,结果如表3。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置信水平99.9%,计量出该贷款组合应配置的经济资本为12510.7万元。另外,按照预期损失的计算公式:预期损失(EL)=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计算出的预期损失为5269.012万元,与表3中的预期损失5339.300万元相差不大,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三、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某些地方的银行就存在着重理论、轻操作,重宣传、轻落实,重推广、轻实践等问题。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较注重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而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二,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各行的考评办法与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的要求存在资产分类不一致、资本要求比例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事后考核机制仍然不是刚性的资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经济资本的导向性作用。

第三,分配方式上,额度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第四,在资本约束上,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中国银行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数据、系统和人员制约,还难以对关键风险因子和资产组合进行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基本还是空白。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以完成从风险量化到风险损失的映射,不能在银行内部准确衡量风险的总体水平和风险分布。风险控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信贷质量管理上,而资本约束的作用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李文.从利润管理到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探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孙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度量的模型选择[J].上海金融,2005,(8).

[4]田新时.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TheBaselCommittee,《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ARevised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