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5:04: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游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起点,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的启蒙作用。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状态及个性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天性与需求,以游戏活动为特性,保教并重,优化教育改革,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无限潜能。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应注重游戏性。注重游戏性是整个幼儿教学大纲中应该遵循的宗旨,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合理教案,将表演游戏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幼儿教学模式中。幼儿园教学表演游戏强调的是教学与游戏相辅相成的整合作用,而非传统的课本知识灌输的枯燥教学。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的主导因素,占据着幼儿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最符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过程中注重游戏性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不但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幼儿时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思想意R的培养与提升。
2.幼儿园表演游戏应兼顾表演性。表演游戏顾名思义就是表演性与游戏性要同时兼顾,尽管游戏性要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表演性也不可或缺,不然就失去了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整体性。表演游戏以故事性为基础,创造出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蓝本,在该故事的演绎中,幼儿重现了所饰演的角色的行为、举止、情感等轨迹,这种深入其中的教育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所以,故事的选取一定要是富有正确价值观的健康作品,为幼儿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幼儿园表演游戏应依靠教师的指导。表演游戏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以幼儿为主导,利用流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形态等表现方式来诠释故事性。这个过程不但点燃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也开发了他们的兴趣、特长、观感等。为了保障幼儿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发挥其指导作用,约束幼儿的行为与方向。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优于表演性。在传统的幼儿园表演游戏课程中,表演的成分往往要重于游戏的成分,教师为了追求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普遍采取机械式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幼儿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压抑了幼儿的天性与才能。表演只是顺应游戏过程的一个结果,它并不具备主导作用;而游戏才是刺激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并具备激发幼儿开发智力、拓展才能的推动作用。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状态,教师在安排表演游戏活动时,一定要贴合游戏性优于表演性的指导原则,根据游戏的特性引导幼儿自发性地参与互动。
2.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尽管游戏性与表演性的主导程度有所差异,两者却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相互统一、共同作用的,交融为一体的。游戏性作为中心力,支配表演游戏的全局;而表演性则是为了整合整个游戏过程,另其更加饱满,增加其艺术性的。也就是说,游戏性体现的是主导作用,而表演性体现的则是辅助作用。
3.尊重幼儿自身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全过程,都要尊重幼儿自身的表现能力,要耐心、连续、重复地帮助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的互动中来。教师一定要谨记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自我表现与自我挑战,切记勿要“拔苗助长”式教学,要相信并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1.多领域拓展。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除了可以获得一些基础的认知学习外,还可以初探其他领域的学科,例如:关于语言方面,可以学习表达方式、情感交流、理解能力等;关于数学方面,可以掌握量性、类别、图形、几何等知识;关于艺术方面,可以通过画画、唱歌、跳舞等表现形式直接感受和欣赏美学;关于科学方面,可以了解昆虫习性、植物生长、其他小常识等;关于社会学习方面,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责任感、生存技能、关爱他人等意识。由此可见,表演游戏可以拓展多领域的学科的接触与学习。
2.想象与实践相结合。表演游戏以它表演性与游戏性相辅相成的活动特点映射出了想象与实践的结合现象。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诠释与故事走向的演绎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致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游戏表演的过程,随之更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关注点,而不同的出发点又对故事的塑造注入了更加丰盈的表现色彩。通过这种想象与实践的不断结合,相互促进,无论是幼儿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会得到一个量到质的飞跃。
3.激发幼儿主体意识。幼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意识,并且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时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对周身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合理化的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行为、情感等认知,并进一步加深其主体意识的稳定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周艳.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再认识[J].当代学前教育.2015(01).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通过表演游戏激发对作品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表演游戏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观体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表演《小熊请客》时,幼儿极力模仿作品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小猫、小狗、小公鸡的幼儿,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场景都是假的,但幼儿都把他当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语言来说话、行动,这些都带有幼儿自己对人物的再创造,从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
文艺作品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优美的语言,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有重要的作用。
4、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幼儿要克服怕羞、胆怯的心理参加表演是有勇气和有自信心的表现。一个胆怯的孩子,哪怕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的再不如人意,但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突破,一个飞跃,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了出来。
在游戏时,幼儿要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妆,共同准备道具。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表演时,角色之间的配合、上场的先后顺序安排等也能锻炼幼儿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5、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表演游戏使幼儿的情感得到表现,一旦幼儿的创造性成就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像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品德教育渗透在表演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故事和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和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以表达他们对故事和童话的感受。而表演游戏正是以故事、童话内容为依据,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演一定的情节而进行的游戏,因而孩子很感兴趣。所以在选材方面就应注意多选取一些角色突出,易于表演的内容。
2、通过直观有特点的场景、道具帮助幼儿熟悉主题、内容、主要情节及优美的语言、动作等。利用好道具,甚至可以代替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
3、教师用自己喜欢看、说、表演游戏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辅以一定示范,会有很好的效果。
4、教学形式多样化。指导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一定要用各种游戏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地教给孩子表演技巧。如幼儿掌握了表演游戏的主要情节后,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1.教师表演哑剧,幼儿配角色的语言;2.师生对话同演;3.请能力强的“小导演”带演;4.幼儿抽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角色对话。
5、创设表演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表演材料,并交给幼儿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幼儿的表演游戏应体现自由性和灵活性,对于道具的准备不必过于追求真实齐全。教师可用纸做头饰代替化妆,一个小小的提篮就是兔妈妈的菜篮。还可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道具或自己去找其他物品代替某一道具。这样幼儿会感到十分满足,使他们更关心自己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支持幼儿自己的意愿,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在表演前或表演中可适当提醒或以角色身份提醒。但应注意不要对幼儿的表演横加干涉。随意打断或在旁不停地喊叫指挥,使幼儿的表演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至失去了表演游戏的真正意义。表演时,幼儿往往会遗忘某些情节或对话,以及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符,使表演的进行遇到障碍。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必要时也可参加到游戏中,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提醒,也可悄悄地用语言或模仿动作提示
6、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游戏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角色形象,创造出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动作并指导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编自演,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是为了让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承受正规教育带来的强烈压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过程(不是控制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游戏化的本质不是将教育活动统统变成“游戏”,而是使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即兴趣性、乐趣娱乐性,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中获得和谐健全发展目的。
《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近年来,“游戏化教学”风靡全球。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的适宜性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三至六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真童趣,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2.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1)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选择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去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克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全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其他学段,实践证明: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学前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首先要坚持《纲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克服幼儿教学小学化。
三、当前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性的缺失
1.知识传授过多,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不足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师范技能比较扎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缺乏将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如:如何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实现游戏性因素与教育性因素的融合;如何发现、探索和整合教学环境中的游戏性教育资源;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游戏经验,以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等。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游戏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互动关系单向化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前预设具有较高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或者更确切的是领导。教师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某种反应,从而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预设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技能;教学就是教导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就是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背诵和理解,好的成绩,技能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表扬或奖励等外部刺激成为衡量标准。
总之,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游戏化教学的实现所要求的就是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游戏化教学主将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的因素进行融合,内隐于为幼儿发展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幼儿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丰富着自身的经验。在游戏中实现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身体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等个性特征的养成等。教师以引导者、观察者、促进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形成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字]幼儿园;课程改革;游戏化;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1 引言
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就是关注儿童发展的主体性,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将儿童的发展整合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笔者通过总结幼儿园教学实践,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行研究。改变传统教育中对游戏化教学的片面认识,促进幼儿教育教学与游戏融合,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肯定。
2 教学游戏化特征分析
2.1 外部特征
2.1.1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基本特征条件就是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要让幼儿自己选择。保证幼儿教学活动能够由幼儿自主选择,需要满足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充足的了解以能够选择自己热爱的活动主题;二是幼儿园能够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安全保护,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前者需要后者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幼儿园需要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选择,否则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便无从谈起。
2.1.2 幼儿自行决定活动方式
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之后,需要避免在幼儿教师在活动开展方式上作出限制,否则,在被限制的情况下开展活动,会再次降低幼儿的自主性和兴趣性。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给幼儿充分的信任,切忌代办、干预,给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2.1.3 活动难度要与幼儿能力相适应
如果游戏难度超出幼儿自身能力,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可能会使幼儿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从而发生排斥、攻击心理;如果游戏难度低于幼儿自身能力,那么任务就缺乏锻炼的效果,不具备挑战性,此时幼儿往往会表现出厌倦、无趣的行为。所以需要对活动的难度进行良好的把握,保证在幼儿能力范围内,但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任务目标。
2.1.4 以活动本身作为活动目的
游戏之所以称之为游戏,是因为游戏的目的就游戏活动本身,没有任何其他追求目的,因此,教学游戏化的实现也必须符合这一特征,将活动本身作为活动目的,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活动本身中,而非最终获得的奖励或荣誉。如此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一种纯游戏的体验,而非竞赛。
2.2 内在特征
2.2.1 幼儿个别化的存在
幼儿园个别化就是指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位移的,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幼儿,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发现、探索属于自己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课程游戏化以张扬幼儿个性,获得幼儿最大发展为目标,将幼儿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活动生命活力的焕发契机,让幼儿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绽放美丽的生命。幼儿个别化存在就是明确教育只是对人生命活动的干预,而非否认人的主宰性。
2.2.2 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与幼儿个别化的存在紧密相连的是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幼儿主体性发展就是指幼儿在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因此幼儿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具备强烈的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在教学活动安排中,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学任务中需要明确的是,幼儿是具备独立人格的具有创造性、主动性的个体,而非知识灌输的对象。
2.2.3 幼儿游戏性的体验
所谓游戏性体验,就是指幼儿的主体情感。由于幼儿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幼儿的学习应该是通过生活体验等获取经验知识,课程的游戏化就是在这种充满兴趣的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其中,获得兴奋、开心的生理,并体验到目的达成的满足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成就感。
3 教学游戏化的理念
3.1 教育目标
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目标应该蕴含在教育环境中,而不要求必须落实到所谓的明文规定中。这时因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适合简单的进行量化。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目标是以个体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融合,需要通过幼儿的主体活动来体现。
3.2 教育内容
幼儿教学的游戏化需要开放式的、主题化的进行,通过实现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达到促进幼儿主题性发展的最终目的。幼儿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幼儿自主探索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而无法进行预设。通过开放式的游戏特点、主题化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游戏的动态融合,反应幼儿生活内容的真实写照。
3.3 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中,要实现小组化和个别化指导,将每一个幼儿都看作独立的个体,实现发展的个别性,尊重幼儿的学习发展差异,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主性、主体性的游戏体验。
3.4 效果总结评估
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的手段不适合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发展的、连续的测评。这种量化测评的方式很难反映出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评估时,有认真细致地记录幼儿的日常表现,包括身体、情绪、认知、个性等多个维度,并且应该重视幼儿的自身纵向对比,而非与他人的横向对比,突出幼儿的个别性差异。
4 教学游戏化的价值与意义
4.1 实现游戏的工具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中,通常以游戏来操控幼儿的注意力,维持教学秩序,或者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游戏和教学是两个独立体。而教学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自主、愉悦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和教学成为一个融合体,充分发挥了游戏的工具价值和精神价值。
4.2 实现教学知识、能力价值与过程、情感价值的平衡
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是由教师主导,注重认知发展。教学的过程就是向幼儿传授字还是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中,幼儿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而教学游戏化则不然。教学游戏化中,幼儿成为主导者,并能够通过游戏活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不存在被动的问题。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还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观意愿和兴趣,释放了幼儿的情感,为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空间。
5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幼儿课程设置中,要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历年,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面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发趋势,需要广大幼儿工作者不断探索,勇于变化,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一个阶段为辅助期,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
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 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为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活动交流,特策划本次运动会。
一、具体目标:
1、提升孩子的运动智能,让每个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和成长。
2、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与家长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亲子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情感。
3、孩子不怕苦、不怕输,承受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活动准备:
1、游戏项目准备(附后)
2、器材准备:各项目所需器材及音响设备(喇叭、话筒)、运动员进行曲、国歌(升旗时用)、幼儿操节音乐
3、奖品、奖状准备
4、奖券、班牌等其他准备
5、场地准备:设置好主席台的位置,并将各比赛场地进行划分。
6、对联及横幅
7、运动会前教师座谈商定运动会的各项安排,注意事项等。提前给各位家长发放运动会通知,家长了解活动流程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如请家长朋友准备好适于运动的服装、鞋,当天尽量能够家长与幼儿来园共同参加活动。
三、活动流程:
1、开幕式议程:
(1)入场式:每个班选一个领队手举队牌,方正队跟在领队后面并喊口号依次入场。(主持人念各班入场解说词)各队伍之间注意保持间隔距离:5米左右
入场顺序:(放运动员进行曲)国旗队、幼小衔接班、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小一班、小二班、贝贝一班、贝贝二班、贝贝三(各班的班牌、服装及口号准备)
(2)奏国歌,升国旗,全体行注目礼。
(3)园长致开幕
(4)家长代表致辞
(5)小朋友代表致辞
(6)幼儿律动操展示
(7)全体幼儿听音乐整队退场
(8)教师开场舞
2、同年龄段班级组组织运动项目比赛
四、运动会项目比赛:
幼小衔接班、大班:
1、名称:小象转转乐
准备:羊角球2个,数学题若干道
人数:10人,2组
规则:幼儿分三队后,前面的第一个小朋友看数学题,学大象转三圈,骑羊角球到终点,从答案箱找数学题答案,交给老师后骑羊角球返回,第二人重复,依次进行,速度快的一队获胜。
2、名称:穿越封锁线
准备:软垫子2个、独木桥2个、拱形门6个、架子鼓一个、鼓槌一个
人数:14人,2组
规则:幼儿分两组,从起点出发,翻跟头、过独木桥、钻拱形门最终到达终点,敲响架子鼓,下一个小朋友继续,以此类推,哪组最先结束,为获胜方。
3、名称:无敌小球王
准备:篮球2个
人数:14人,2组
规则:幼儿分成两组比赛,当幼儿听到老师口令后,排球跑到终点,绕过树,抱着球跑回原地,下一个选手继续,以此类推。
中一、中二班:
1、名称:推小车(亲子)
准备:终点、椅子
人数:20名家长,20名幼儿,共2组(每班各10名家长,10名幼儿)
规则:幼儿两手趴地,家长手扶幼儿双脚,听到开始口令,幼儿绕障碍物往前爬行到终点再绕障碍物返回,哪组先完成,哪组获胜。
2、名称:大力水手(接力赛)
准备:水桶(装有水)、平衡木、椅子、跨栏2个。
人数:3组,每组4人。
规则:幼儿左右手各提一个水桶,听到口令后走平衡木、翻过两个跨栏,到终点绕过障碍物回到原点。下一名选手继续,依次接力,哪组最先完成,哪组获胜。
3、、名称:赶小猪
准备:
羽毛球拍2个,拱形门,球,椅子,终点标志。
人数:20人,2组。(每班10名幼儿)
规则:从起点出发,拿球拍赶球走,通过障碍物达到终点,任务完成,下一小选手继续。以此类推。哪组先完成,哪组获胜。
小一、小二班:
1、名称:星际大战
准备:5米长布条3根
人数:15人参加分3组
规则:家长站在布条扎成的圈内,围圈向外站,幼儿站在布条外1米外面向家长,听到哨声,家长去抱幼儿,谁先抱到幼儿谁获胜。2、名称:大青蛙过河
准备:泡沫板4个
人数:10人,分两组
规则:幼儿和家长在一侧,家长站在一块泡沫板上,幼儿拿另一块放在前面以此类推至终点,先到者为胜。
3、吃糖
玩法:家长抱着孩子从起点出发,跑向终点,终点处桌子上的盘子里放有一颗糖,家长斜抱着孩子,孩子以嘴去咬糖,咬到糖后再跑回起点。最先回到起点的为胜利者。评选出前三名。每组6个家庭。
贝一、贝二、贝三班:
1、名称:风火轮
准备:大纸箱
人数:10人,两组(每班5人,共10人)
规则:幼儿钻到纸箱里,滚动纸箱直到终点。
2、背着宝宝踩气球
玩法:每个家长脚上绑四个气球,并背着孩子,听到裁判口令后比赛开始,各家庭就去踩别人脚上的气球,并保护自己的气球不被别人踩到,同时孩子不能掉下来,谁最后脚上还有气球就为胜。
3、名称:小脚穿大鞋
准备:小树,带背胶的爱心卡纸10个,凳子两个
人数:10人,分两组
规则:家长坐在凳子上脱掉鞋子,幼儿穿着家长的鞋子跑到爱心树旁,摘一个爱心卡给家长带上,下一个家长继续,以此类推,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4、名称:小脚踩大脚
准备:家长配合穿平底鞋
人数:10人,两组
规则:家人与幼儿面对面站,幼儿的脚踩到家长的脚上,听到指令,向前行进,哪组最先完成,哪组获胜。
5、名称:袋鼠跳
准备:跳跳袋
人数:10人,两组
规则:两组在袋鼠袋里跳,进行接力比赛,家长在终点线等待孩子,那组最快跳完,哪组获胜。
五、师生、家长同乐游戏
家长集体项目:拔河比赛(各班之间)
六、颁发奖品:(物资、奖状)
小小优秀运动员的奖状
奖券: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对应相应的奖品)
七、闭幕
1、家长带幼儿在横幅上自由签名
2、各班老师组织本班幼儿及家长到教室进行相关工作:如颁发奖品等。
大中小班各四个项目,各项目各轮皆取前三名,即前三名的运动员都有奖券。
发放奖品方式为以最后各运动员所得的奖券数为准,四张奖券为特等奖、三张奖券为一等奖、两张奖券为二等奖、一张奖券为三等奖,其余为纪念奖。
皆发给相应的奖品。
附人员安排:一、全园各人员安排
策划:需拟定运动会方案,确定运动会流程、人员安排、运动项目等;制定和发放活动通知;检查各个准备工作;把握活动质量。——杨洁
主持人:负责整场运动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的播报,含开场语、解说词、升旗仪式、各环节衔接词等,保证整场活动的流畅有序进行。——熊老师
材料准备:运动会所需各种材料,含奖券、奖品、横幅、气球、茶水等环境布置、活动材料及活动当日所需的各种材料。——金园长、罗老师
保健及安全:负责全园幼儿的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含大门口、运动场地等各个方面。——王亚楠
器材准备:协助各班老师将所需材料送到运动场地。——邵志(同时配合李霞做安全方面的工作。)
二、各班人员安排
主持讲解:主持本年龄班各项目的玩法及规则讲解,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反应。
示范裁判:每个项目正式进行前示范一遍玩法,并对各项目做出裁决。(注意公平公正)
本班组织:各个项目参加人员的安排,对本班幼儿及家长进行合理组织,保证赛场秩序。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现如今,随着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程度的逐渐提升,幼儿园教育亟须进行完善和改革。通过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个性化得到充分培养和释放。
一、发掘教学活动中语言的游戏性,实现教学的创新性
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游戏与教材内容,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课程游戏化。首先,利用一些游戏性的语言,将幼儿带入一种游戏的教学环境中,让所有幼儿能够放松身心,全面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说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春天来了”中,为了更加能够引起幼儿的关注程度,教师可以准备如下的教学开场:今天,小熊哥哥邀请同学们到户外进行踏青活动,在出发之前,老师想问一些小朋友们,在春姑娘回来的季节里,出去踏青,我们会发现有什么变化吗?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朋友有什么想要看的东西吗?类似于这种富有游戏性的语言,能够让幼儿快速进入一种游戏学习环境中,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帮助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知,游戏教学最符合幼儿学习,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设置,能够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和生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创设游戏化氛围,营造游戏化环境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刻意营造出游戏化的环境,只有营造出游戏化的氛围,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教学的游戏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些游戏化的实物器具;为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游戏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布置游戏环境时,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进一步挖掘游戏活动中的各项资源,从而保证游戏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比如说,在幼儿园“小汽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在教师墙面上,贴上各种类型的汽车图片、卡通图片等,幼涸诳吹礁骼嗥车图案时,肯定能达到欢喜兴奋的状态。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游戏化教学活动:同学们,你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哪些类型的汽车,认识哪些汽车吗?知道都是什么品牌吗?根据自己所见,能够画出小汽车的图片吗?等等。可以说,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学习更加富有乐趣,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丰富游戏的内容形式,激发儿童积极主动性
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更加具有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同时考虑到幼儿天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兴趣广泛的特点,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幼儿的此种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全程融入游戏化内容,努力为幼儿创建出愉悦美好的学习环境和游戏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激发学习欲望。尽管游戏种类不多,但是游戏活动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或者是再创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同时还可以为幼儿课程学习增加活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游戏活动进行丰富,并非是简简单单的重新组合,而是基于新课改需求,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进行改进和实施。比如说,教师可以对一些传统的幼儿游戏进行改进和创造,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几种游戏综合运用,让学生产生新颖好奇的心理,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游戏化氛围,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游戏形式,从而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现状研究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含义及其特征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为幼儿园的孩子发明的游戏,这样的角色游戏是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产生的,是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各自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的反映生活。当然幼儿创造性的表达现实生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因材施教分不同等级来完成角色游戏的。
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角色游戏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具有表现力的游戏活动,幼儿会因他所受到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做出不一样的举止。角色游戏的主题一旦确定,角色的分配应该由幼儿自己组合操作,老师可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或以配角出现。还有,包括角色游戏所用的道具等都可以由幼儿自己制作,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角色游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次,角色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幼儿的想象与现实活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上老师应放手幼儿自己去自主游戏,确保幼儿自身的愿望和想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表现,从而产生一种由衷的满足感。所以,角色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幼儿园角色教育的现实效果
角色教育是在规程的指导思想下,创造性的一种幼儿教育方式,它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效果。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融入群体,培养团队意识
角色游戏能够使得幼儿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实现,满足孩子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交往,幼儿能够得到快乐。使得幼儿愿意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克服了独生子女性格孤僻的弊端,使得幼儿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为孩子以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角色游戏激发幼儿人性中的善
比如,幼儿在玩父母角色转换的时候,扮演父母的角色的幼儿,在照看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会显得很耐心,他们会尽力的去哄自己的“孩子”,会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在照看老人的时候,会嘘寒问暖,表现的及其孝顺。总之,只要老师能够适当的引导,人性中的善良将会在幼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3.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想象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桥梁。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用自己的想象来表现事物,并用语言来发展情节,角色游戏为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角色游戏为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孩子都被新鲜的情景,有趣的情节所吸引。能力强的幼儿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和制作新的玩具,而能力弱的幼儿在和大家一起玩耍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也学会了扮演角色,制作玩具,而且增强了信心。角色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感到愉快,智商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幼儿园角色游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典型,对幼儿教育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当然,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过多的干预角色游戏的进行。老师甚至完全操纵着整个游戏的进行,幼儿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安排而已。这样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直接造成幼儿对角色游戏的排斥,这样不仅仅起不到角色游戏应有的效果,还适得其反。所以,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必须做到:
(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
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
(2)角色分配自主
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申请角色,扮演角色。对于同时申请同一角色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方式,要么让两人竞选,用其一;要么让两人都当,比比谁干得更出色。这样幼儿在游戏时就更加投入。
2.充分做好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准备工作不完善,导致游戏的时候出现混乱,大大降低了游戏的质量。所以,我认为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须从三方面入手:
(1)游戏时间要充分,时机要适宜
角色游戏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幼儿很难进入角色,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表演了。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完整的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自由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从容展开游戏活动过程。
(2)游戏地点适合,材料丰富
角色游戏场所应大小适度。过大,儿童难以进入游戏情境,过多地花费时间探究或闲逛;过小,幼儿行动受到限制,就难以展开游戏情节,易导致游戏的简单化。
(3)注意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
教师应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但绝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内容。
3.重视角色游戏结束时的讲评
幼儿在自选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充分暴露各自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教师应协同幼儿进行评议,评议应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角色游戏讲评的方法有多种,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应把讲评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其中重点应抓住两点:
(1)重视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即重点评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幼儿每一点有价值的创新都要予以肯定,而不应注重幼儿做了多少事情,卖了多少东西等方面。
(2)注重能力与品德并重
在肯定幼儿独立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幼儿知道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应重点评议幼儿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表扬那些有同情心,能热心帮助他人的幼儿,消除现实生活中种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不良影响,陶冶幼儿的心灵。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一种探索,它是一种符合幼儿实际状况以及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的方法。充分认识角色游戏的在幼儿园阶段的重大意义,并做好它。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努力,这项神圣而崇高的使命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孙秀荣.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教论坛,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