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5:04: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实习情况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 习 证 明
兹有 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 同学于________ 年__月__日至 年__月__ 日
在 __________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习(/或者__________ 公司__________部门实习)。
工作期间表现良好,有效地帮助了_________作了_____________。 (/可选)
特此证明。
_________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或者________公司)(盖章)
日期
实 习 证 明
兹有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学院______专业_________ 同学于 _________年___月____日至_____年 ______月 日在 实习。
该同学的实习职位是 _____________。
该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脚踏实地,虚心请教并且努力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善解人意,积极配合领导及同事的工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本公司将要求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时间,服从实习安排,完成实习任务,尊敬实习单位人员,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合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特此证明。
证明人: _________(实习单位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实习证明表
姓 名
性 别
学 号
学 院
专业名称
实习单位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单
位
对
学
生
实
习
的
评
价
评价人: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关键词:实习环节;本科生;专业硕士;培养与考核;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84-02
国内外大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大学生实习环节的重要性理解相近,但对其重视程度和倾注的工作力度不同;国内外大学生对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尽相同,关注程度和实际实践差别较大。
国外大学和大学生十分重视实习环节,把实习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考核的重要环节,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赵景会等总结了一些外国的实习方式,例如美国的“探索式学习和服务学习”,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校企联合实践模式、公民体验教育活动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实用的社会实践条件;日本则有“体验式就业”,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经费、人力等保障,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大学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达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俄罗斯大学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必须开展实习,作为对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实习单位可以选择学校的合作单位,也可以根据兴趣需要寻找实习单位,其实习经历和实习单位成果证明是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还有德国的务实实习,该模式在国际上常被作为典范,在该体系下,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直接和企业接轨,接受生产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完成技能培训。
对各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实习均是帮助专业技能应用,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实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国内大学生实习往往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人文社科、商科类专业学生实习的比例较高,不低于60%,而理工科学生实习的比例较低,并且有部分理工科学生选择如咨询、证券等与自身专业相关性较小的单位实习。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理工类专业所对应的用人单位以研究所和企业为主,因固有体制与规章制度的限制,其人员流动性较差,岗位设置固定,容纳学生作短期实习的岗位和任务种类设置很少,因此大学生要么难以进入这类单位实习,要么在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而且,与国外大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未来工作单位打基础、做铺垫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情况下,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单位选择就会受到限制,一些小型的私人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非专业单位成为了他们的实习单位选择目标,这样选择下的实习绝大多数是以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目标,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选择未来工作单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国内大学对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实习要求并不高,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统一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内容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商定,通常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备、操作过程的参观,以及以经验丰富的师傅授课为主,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较少,以老师和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和总结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这种实习机会和方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但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则帮助较小,欠缺实习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有明确的实习要求,培养大纲要求专业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且答辩委员会在专业硕士的中期检查时对实习情况要进行专门考核,但在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专业硕士的实习环节完成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专业硕士会根据自己的毕业课题、未来单位选择等情况寻找实习机会,并利用实习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做到这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的硕士研究生会选择相关单位实习,以锻炼自己的交际与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不以专业技能锻炼为主要目标;还有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并未进行实习,完全以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为主,直到毕业前直接开始寻找工作。现今国内大部分用人单位往往并不太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主要根据初试和面试的结果作为录取标准,而学校对研究生实习情况的考核标准各异,这都是国内大学生对实习认识和重视不够的原因。
作者根据在大学多年的工作,对国内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大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自身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有限,重视程度不够。本科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做到主动有效的实习。大部分本科生毕业直接考研,只有小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学生在本科阶段完全以各门课程知识的学习为主,为的是修完学分(学校组织的实习也是具有学分的),本科生对完成学分的要求非常重视,因为学校对学生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就是学分的要求,而对学生实习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实习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本科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硕士研究生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些,因为培养大纲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要求,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评价证明,但是学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考核规范性欠缺,标准也不统一,如对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内容是否与研究生毕业课题的相关性等没有明确要求,从而导致对实习成果的考核不严格,因此影响了硕士研究生对实习必要性的认识和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此外,国内大学在学生实习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内大学国际化步伐在加快,已经在课程设置、学分制度等方面开展了改革,而大学生实习方面的国际化尝试尚未开展。现阶段,本科生实习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由学校与长期合作的相关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培养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好处是能和对应专业的单位保持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发展及现状情况的条件,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习模式和内容僵化,缺乏创新。近年来,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动手操作的机会呈下降趋势,主要以参观和观摩学习为主。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基本上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实习的条件和机会,研究生实习通常是个人行为,虽然研究生培养大纲提倡学校、导师和专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培养基地,有的学校也会投入一部分资金与场地,创建和提供研究生实习条件,但总体来说,国内大学在研究生实习这块处于组织和管理的工作空白阶段,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与相关专业单位建立联合实习培养机制,缺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支持与投入,因此导致研究生实习仍是个人行为模式,对研究生实习的考核也是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做到真正符合培养大纲的要求。
另一方面,国内用人单位尚未建立成熟的实习用人制度。虽然有的研究所、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本科生实习,但一般是因为历史沿袭,即从上个世纪建立合作后的机械延续,并不是以培养和遴选工作人员为目的,实习内容往往仅限于专业技术的展示,缺乏专业技术的操作练习。而且,近年来,一些研究所和企业单位对接收大学本科生实习的兴趣逐渐减弱,认为实习环节对单位的工作干扰大于裨益。相对来讲,私企和外企接收大学生实习的意愿和兴趣更大,虽然绝大多数的这些单位也没有成熟的实习计划制度,但其较为宽松灵活的管理方式、开放的企业文化和心态使得这类单位具有接纳学生实习的氛围和条件,也是大学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实习单位的主要选择对象。从企业人才招聘、培养和储备的角度来讲,国内的各类企业、公司等应该与国际接轨,丰富其文化,完善实习用人机制,增强自身竞争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在这方面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
综合国内大学学生培养的现状来看,对学生实习环节要求呈现出逐渐重视和加强的趋势,这是符合大学教育国际化要求的,符合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要求,也是符合适应现今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但是在国内大学的学生培养各个环节中,实习环节一直是薄弱的,但也是大有可为的,这一环节的成功,需要上至政府层面,下至大学、各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景会,刘秀荣,杨金铭.国外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2):138-139.
[2]高天.大学生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复旦大学本科生为例[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5,9(1):51-60.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却忽略掉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高级本科教育人才与高级技工型人才在工作岗位上是一个强烈的竞争。往往会出现高级技工型人才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大企业“预定”,而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很多是由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应用型”不够,求职时“缺乏经验”所造成的。产生这一结果与许多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应该足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培养路途上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定位
很多高校大学大学生会把职业目标定位于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等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的匮乏,这便引起了求职与就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要把相应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融成一个整体,同时需要构建和完善各个实践环节,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秩序的有机系统。
(一)目标体系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在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要求之上,通过多种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财务管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掌握知识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克服理论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低,独立能力工作差的状况。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1.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在除了一些知识要点的讲解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如可以利用视频、音频、课件、网络等等资源进行理财能力形成的演示、讨论以及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那么陌生。
2.实验室模拟实习
模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财务管理实验我们也分为三部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针对基础实验,我们可以设立一些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础财务分析图的绘制和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实验操作;针对专业实验,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在企业实践中,财务分析均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对于综合实验,可以设计一些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利润等分配实验项目。
3.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包括学期实习和毕业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是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使实习基地无论在接纳能力,还是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都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能力是未来社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参与科研创新创新等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某些课程的设计,来让学生学习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
5.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与才干,从而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整合实践课程
根据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尽量选择与企业单位接近财务管理实际的内容,避免实践教学与实际脱节,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
2.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3.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教育,与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共同组建实验,实训基地,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利用假期,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布置主题,深入实际工作进行调研,运用所学知识为实习单位解决具体问题,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心得,作为以后完善该体系的一大依据。
4.加强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提高和完善适应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着重培养教训能力和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引进企事业单位中学学历职称高、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课。其次,还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等方式来加大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除了应采取上述配套措施,还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法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平台。具体考核体系为:基本实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性试验基本技能;设计能力,进行设计性实验,提出方案设计报告;综合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创新思维,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同时还需要制定好的考核标准,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随着现在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如何更好的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高职药学专业采取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问题写入了政府和高校工作报告,在就业理念、制度、体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就业理念上,大学生从传统的“等待分配”的就业理念向“自主选择”就业理念转变;在制度上,有要求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转向经常性就业指导、跟踪就业制度化;在体系上,大学生就业从单一的实习就业培训迈向多样化的实习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纽带,大学生和就业单位共同参与的自主选择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体系,以实习指导、实习教育、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跟踪等专项就业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的不同,先建立单项实习、就业制度,逐渐覆盖全面,再衔接整合各个单项制度,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制度[2]。
一、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高职药学专业采取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学习实践知识[1]。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掌握技术,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可以更好地选拔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优秀员工。进入企业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的一员可以更好的宣传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学校为学生、为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平台,这种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就业的相互脱节与矛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选择优秀员工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同时,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3]。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1.实行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药学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施,药学系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广大学生的工作意向,并联系相应的实习单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将来工作意向主要有医院、药厂、药店等,学校邀请各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探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共同制定出突出职业能力、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3]。实行“三段式”实习[1],第一阶段是学生在企业见习,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设施、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是学生在企业“顶岗”,“轮岗”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能够很快掌握技术及操作要领;第三阶段是学生实习就业,实行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达成共识的可以签订协议,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拿到薪水,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通过三阶段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可以减免试用期,企业也可以找到出色的员工。这种新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共同发展[4]。
2.实习基地有专人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习意愿,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学生去相应的实习地点实习[5]。为保证实习的质量,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实习的企业安排有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老师是企业挑选出来的思想品质好且具有丰富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优秀员工。
3.实习中专人监督
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工作,做好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4]。学生实习后,要求教师不定时的去企业走访,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向企业咨询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实习后考核
实习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以保证实习质量。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实习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占30%,实习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职业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情况等,由企业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打分。学校考核主要包括论文答辩以及学生纪律的考核[1,4,5]。
三、讨论
关键词 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95-02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地方高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参考同行专家意见进行探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以下方法和途径,求教于同仁。
1 课堂教学要突出基础性
从教育对象上来看,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主要是二本和高职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中比重较大,人数较多。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将这类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放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来培养,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这类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工厂一线,他们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作为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教学环节,任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位,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精心准备课程内容,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详细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让学生学会弄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敏而好学的学生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多给他们灌输创新思维方式方法教育,指导他们博览群书,特别是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要突出熟练性
实验教学是机械工程类大学生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作为地方高校,尤其要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所讲授知识的验证,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者实践创新。对于以学习专业技能重在应用的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把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把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便于在生产实践中熟练应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基础性,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好、学扎识。
实践验证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操作的第一步。作为地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要克服重课堂轻实验的错误教育观,加大投入,确保基本的实验教学条件,加大本学科和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课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实验内容,讲解实验方法,做好演示实验,检查学生实验;要给学生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讲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给学生讲清讲透,亲自示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或者配合做实验的能力,提高独立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熟练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实验基础。
3 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性
机械工程类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验教学之外,还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些环节对地方高校培养机械工程类学生尤为重要,是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最直接的手段。金工实习可以让学生把机械原理、画法几何、工艺等书本知识变成最基本的机械操作。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生产领域的技术操作要领,把书本上的概念原理变成实践技能。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专业领域生产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专业性的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明确了专业方向。
4 课外实践活动突出多元性
机械工程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类教育之外,还有开放性实验、各类创新性学生实践活动竞赛等课外实践学习形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学校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运而生的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常常以主题创新的竞赛形式出现;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校要关心呵护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注重选配学生适应的指导教师。确定指导教师之后,指导教师要在创新思维方式方法上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所感兴趣的学科专业领域进行悉心指导,重视指导的多元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从实践来看,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机械工程类学生创新教育成果最为突出的表现时机。因此,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5 毕业实习突出实效性
毕业实习是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在校实践学习的最后环节。当前许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了,学生也把毕业实习和岗前使用结合起来了。这样做,可以将学生与生产实际对接起来,是学生真正走向社会,直接走向职业岗位的有效形式。但是,许多学校和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视同学生有了就业工作岗位,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了,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不大了。对学生的管理有所放松,有些学生急于就业,忽视了校内的教学任务,致使大学生最后一年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
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机械工程类大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确定专人管理大学生毕业实习,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加强对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指导,着眼于就业,重视毕业实习的实效性,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针对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以便于将来工作需要。
6 毕业设计突出创新性
毕业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测试。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是否有创新性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从选题阶段开始,指导教师就要严格把关,看看学生选题是否恰当,是否具有创新性,要看学生的写作提纲是否突出创新性;在毕业设计的实验环节审查上,要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实验是否是亲力亲为,是否具有创新性;在学生毕业设计的审查中,要看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创新点在什么地方,毕业设计论文是否符合规范,等等;在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中,要看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看学生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中的体现。总之,要将创新性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重点来抓,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及答辩教学环节,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在校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在校教学教育阶段能按照以上6个方面来做,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进,沈学会,李明辉.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1):78-80.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职医学生;实践考评
一、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一)组织层面牵头组织部门较多,管理交叉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分别由学生处、团委、系部、班级等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有些班级也会在辅导员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一般有暑期带薪实习、三下乡、义诊、志愿者服务、关爱老人儿童等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二)实践时间成纵贯线分布,横贯全年
在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方面,一般寒暑假有带薪实习,暑期三下乡与义诊,护士节、国医节等相关节点的专门义诊活动,以及平时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组织的日常性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实践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两学期的大多数时间,相对来说实践的时间安排较为充分。一般涉及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制药厂、敬老院、社区等企事业单位。
(三)实践内容停留在传统层面,鲜少创新
目前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送医送药、医学科普常识宣传展览、与留守儿童交流、关爱敬老院孤寡老人、测量血压等。像中医类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还可涉及到按摩、针灸、推拿等内容。因此当前的医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由于诸多限制因素,故而实践项目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实践内容还缺乏突破与创新。
(四)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考核较难
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监督中,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实践收效等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评。一般如寒暑假带薪实习会由学生实习单位出具相关说明,描述和评论学生的实习情况;但是诸如三下乡、义诊、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实践内容则暂无完善的考评体系,仅是由学习发放社会实践表格填写,表明某某同学在何时何地参加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多是陈述性文章,对实践成效、实践收获等考评尚无明确体现。
二、当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部门虽多,但缺乏协调统筹与模式创新
学生处、团委、院系三家分别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各有侧重,时间上也纵贯全年,但是基本上除了学生处与团委各自负责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依托院系、班级自行开展。在这其中三家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协调与部署,没有形成形式内容较为丰富,并能体现医学生专业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各自唱着“独角戏”。在内容形式上也多放在传统项目上,创新之处较少。
(二)时间布控战线较长,但有效社会实践时间较短
由学生处负责组织的寒暑假带薪实习相对时间较为集中,但寒假带薪实习由于刚好在过年前,各企事业单位也在年终总结计划的工作中,因而虽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基本除了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其他单位能提供的有效实践时间较为短暂,而且由于时间较短,业务不熟的原因也基本上不能有效参与实践单位的工作,因而收效甚微。由团委负责组织的暑期三下乡一般为期一周,除去来回路上的两天时间外,活动时间一般仅有五天,按照“三下乡”惯例,基本每天都有活动安排,但是其中涉及专业的时间也仅限于义诊活动中。除此之外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单次活动时间都在三到五小时之内,即便是每周一次,每年总量以天为单位折合也仅在五天左右,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较少。由系部或班级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能利用周末和课余实践进行,一般周末的实践时间在2-3个小时左右,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一般频率为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即使按照一周一次计算,一次一个小时,一学年也仅为32小时,实践时间相对较短。在各系部及班级开展的义诊活动中一般有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内容,与其他专业相比中医类学生由于专业技术性强的原因还可进行操作性较强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服务项目。相比而言西医临床类专业的实践内容就较为局限,一方面因为在校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不能看病开方;另一方面西医类疾病诊断大多依靠精密仪器检查,但是目前一般高职医学院校还不具备携带精密大型检查设备进行外出实践活动的条件,因而实践成果也不明显。
(三)实践内容较为简单,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局限于传统的服务项目,加之在校医学生还没能考取执业医师相关资格证书,不具备行医看病资格,更加局限了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中医、临床、药学、护理、医学技术五类专业为例基本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大体一致,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传统项目必不可少。由于中医针推、康复等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可以增加针灸、推拿、按摩等实践内容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基本比较简单,而且与专业联系较少,不能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的提升与推动作用。比如像临床医学专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参与实践学生大多为大一、大二学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大型医疗器械无法携带外出,加之群众对在校学生的专业不能完全信任等原因,无法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其他专业基于此原因也给实践活动带来诸多限制。
(四)参与人数少,覆盖面较窄
现行由团委和系部学生会组织牵头的“三下乡”和“带薪实习”基本上要经过学生报名、辅导员推荐、系部审核、团委学生会综合考评等步骤才能确定最终参加人选。一方面实习单位提供的名额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对报名人员进行综合遴选后,一个系部最终也只有三十人左右能参加。以中医系为例,参加比例仅为3%左右。而“三下乡”以系部为单位分派到各处的支队,一般也要经过报名筛选才能确定。由于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以中医系为例,最终能参加“三下乡”队伍的也不超过四十五人。参加比例仅为6.4%,略高于带薪实习。而由班级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医针推康复班为例,每周开展一次由五名左右的同学进行的义务按摩,一年以九个月的教学时间来算,共计180人次每年,相当于班上每名同学一年能参加3次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数量相当少,而且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五)资金保障不足,许多项目无法开展
在现行的几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般“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部门或者系部自行做预算,每年有固定的活动经费。以五十人左右的实践队伍为例,一般不超过一万元。几十人的队伍交通费、食宿费就占去很大一部分,剩下的钱想覆盖众多项目,就只有采取压缩时间、合并进行等方式了。寒暑假“带薪实习”由于单位不同,提供的条件也存在差异。有些单位可能提供食宿,提供一天伍拾元左右的报酬,有些单位不提供食宿,只有一天五十元的工资,这样的话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校对带薪实习也没有额外的资金预算。此外由系部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列入学生活动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预算,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同学们就会寻找那些不需要太多物质投入的项目,或者尽量避免自行购买,通常采取向某些部门或者系部班级借用的方式。因此在开展和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时,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很多项目和活动无法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方式的创新也受到极大限制。
(六)考评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运用受限
现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一般都通过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实践内容、实践单位鉴定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其中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大多采取及格与不及格来考核,这种考核虽然简单易评,但是不能科学全面的对每个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三下乡,一般会采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课题调研报告的形式来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但是这种反映并不能等同于考核,即便是有考核,也仅限于对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调研报告撰写好坏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优劣。大学生开展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表》外,一般通过撰写简报、拍摄图片的方式来反映实践成果,考核基本融合到团委对系部、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考核中,一般以开展次数、参与人数来考评,仅仅是量化考核,不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成果。此外,以上这些考评一般用于年终或期末学校对团委工作、团委对系部学生会工作、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量化评分,最终表现形式基本通过评优评先的方式来呈现。但是对其进一步的运用,比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结果对专业课程培养的启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对专业课程设计的启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启示等等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
一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配套实施制度,将组织管理部门、经费支出、实践时间、实践内容、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成果认定等通过制度固化,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避免多头组织、交叉管理、监管缺乏、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如香港、西方国家的义工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逐渐发展为常态化的全民日常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考评性利益活动。
(二)深化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支持保障体系
一方面加强相关管理和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部门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资金支持,并确立参与支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的各主体的比重,比如社会、学校、各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付比重。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相关教育组织机构的宣传和影响,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筹集更多的专门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或实践创业的资金。第三加强各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吸引赞助等方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比如像药材、制药等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较为紧密的专业即可通过此方式吸引更多的实践资金。
(三)加强对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最大范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一方面积极探索与医学专业结合更为紧密,更能有助于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切实发挥实践反作用于认识并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医学生提升基本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并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例如将简单的送医送药拓展为医学生与社区居民定点联系、建立医学生定点联系家庭的方式,既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关系,又能拓宽实践服务内容。第三尽可能吸引和允许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现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致使许多同学不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扩充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带薪实习单位、创新实践形式等方式,同时放宽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准入条件,将精英式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为大众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认定机制,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制度,确定对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时间、次数等的具体要求,设立考核等级,确定相应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等内容。确保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对考核结果有效运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结果与升学、就业等事项联系起来,可以借鉴例如美国对申请大学生对社会服务的相关加分政策,扩大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升学、就业中的分值比重,推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珈含,丰光,冷德生,等.医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索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33-134.
[2]吴李呜,阮啸.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7-28.
[3]蔡皇界.浅谈医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175-176.
实践时间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目前高校大规模开展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相应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教学实习。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实习主要为参观实习,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三本学生来说,很难在有限的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现场实际情况融会贯通。另一种就是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返乡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学校组织团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以走访、调查、宣讲等为内容的实践活动。三下乡服务队参与人数有限,内容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艺演出、支教等方面,带有参观游玩的性质,很难为大批量的学生提供真正有深度的实践机会。三本学生返乡自行进行社会实践时,多利用家长的关系,象征性进行如办公室整理文件等形式单一的实践活动,实践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也没有针对社会实际的需求,没有真正为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提供帮助[3]。
组织管理不善,评价机制不健全。有效的社会实践需要充分的准备、完善的管理和及时的实践总结评价,才能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改善学生能力的目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三本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意义,三本教学方案与二本并无很大差别,没有突出三本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执行计划和完善的考核手段。对实践目的、意义、要求等工作局限在文件上,忽略了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造成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如何联系和开展十分茫然,甚至有的学生完成学业前还不会撰写实践报告。对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则是对“社会实践登记表”进行考核,学生只要加盖单位公章,上交实践报告就视为合格。这样一来,实践的过程和考核等,成了走过场,难以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把三本学生培养成才,应当因材施教,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握实践机会,提升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实践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特别是三本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大学生在校的成长是家庭、就业单位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三本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根据三本学生自身优势,努力建立学校和社会双赢的运行机制,为三本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实习机会,推动学生成才和社会实践、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三本学校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机构和保障机制,将最优势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到学生当中,在组织、经费、目标等方面确定明确的制度,有专人负责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实践活动有目标,时间有安排,经费有保证,实践有基地。
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缺少稳定、专业对口的实践环境是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过多依赖于大型国有企业,这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脱节的。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当顺应经济的发展,化整为零,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多方面的力量,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鼓励三本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工作单位,在实践当中提升自身能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使实践不再局限于做调查,搞活动。除此之外,高校应当在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拓展创新的活动项目,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空间。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引导更多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两课的深入开展,规范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积极树立社会实践先进典型,引导学生变“要我实践”为“我要实践”。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孟建(1979-),男,山东滕州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讲师;刘永启(1965-),男,山东枣庄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4003-11118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55-02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各类专业人才,[1]根据这一目标,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内燃机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本文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生产实习环节、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研究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方法,探索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需要。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过去,中国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国外大学相比,都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缺乏综合性、多元化。而欧美大学机械动力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重视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报告和实践成果的考核。[1]
相比较而言,山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被动接受多,自主学习和动手环节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
2.实验教学模式陈旧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开始前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及测试方法全部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按指定的过程一步步去操作,不用思考和创新。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性差。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很难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很难适应新世纪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3.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枯燥乏味、应用价值不高且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导致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校外实习形式单一
大多数的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基本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内容空泛,学生在实习中很难有机会深入细致地学习,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实习结束后对技术问题还是感到茫然,实习效果不好。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形成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要求,在长期的实验实践教学建设的基础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完善和调整,建立了逐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在原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燃机电控系统设计、内燃机零部件制造工艺设计、内燃机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实习、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训练、内燃机性能测试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从原来的17%提高到25%。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实验课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内容的设置只体现在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重视实验课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3]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注重纵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重横向知识的渗透性,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知识潜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并对各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增加了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数。新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基础内容与学科前沿的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由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结合车辆工程实验室和热工基础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增加了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数的比例。如:“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学时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20学时,实验项目由4个增加到9个,增加了5个设计性实验项目;“工程热力学”的实验学时由4学时增加到6学时,实验项目数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其中4个为必做实验,4个为选作实验(选作其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项目数由原来的2个减少到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验学时数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增加了两个设计性实验项目;“内燃机构造”的实验学时数由原来的6学时增加到10学时,增加了3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实验学时由8学时增加到16学时。
3.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被动式”、“抱着走”的实验教学模式,克服了过去教师讲实验,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最后学生交实验报告的做法。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教师根据实验设备的台套数,确定学生每组实验人数,一般为2~3人,学生根据实验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实验预习,写出实验预习报告,达到要求后,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开始前,教师进行提问,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要独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贯彻“少讲多练,引导为主”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巡视中,注意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首先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处理,而不是学生一提出问题就立即回答。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4.重视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产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4]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实际,增强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建立更加清晰的专业意识。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来认识、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重视生产实习,切实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特点,指导教师制订出较为周密的生产实习计划及完善的实习指导说明书。合理安排实习内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以内燃机关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内燃机的装配工艺为主。生产实习方式采用车间实习、参观实习、专题报告、共同讨论等多种形式。实习期间要加强管理,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指导,每天实习前布置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做笔记、带着问题去实习,多看、多问、多记。改革实习成绩的评定方式,实习成绩从传统的单纯依据实习报告内容评定,扩展到依据实习纪律、实习报告内容、实习记录内容、分组讨论情况和实习答辩情况综合评定。
5.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20多位同学参与到教师、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承担改造、搭建试验平台和做实验等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设计大赛、“潍柴动力杯”山东省大学生汽车技术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结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完善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保障了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建龙.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11-113.
[2]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