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15:0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习纲要发言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第1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有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学习结果时,需要教师大胆夸赞,以保护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当学生答错时,更需要尊重。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从而巧对“错误”、善用“错误”,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使生与生、师与生实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交流无拘无束。

一、 发挥评价功能,让学生感觉宽松

在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当中,又总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发言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行为上,大力赞扬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乐于交流”的精神,也应常常引导全班学生这样去评价同学。有一位专家说过,错误的探索也是探究,探究了总比不探究好。可以将这样的评价语送给他们:“你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乐于将自己学习所得与别人分享,真好!大家应该学习你的勇气。”这样,既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又维护了学生自尊,让他们觉得宽松,并有效地保护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些学生探究的结果有合理的成分,对于这样的探究,教师更应以满腔的热情、激励的话语肯定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如“你能发现这一点,真不简单”;“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说明你确实开动脑筋了”;“善读、善悟、善品,你是好样的”……事实证明,这些被肯定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敢想、肯说,而且发言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只要我们相信学生,不断鼓励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他们探究的质量就会逐渐提高,我们的课堂也就会不断注入“活水”,越来越活跃。

二、 尊重独特体验,让学生觉得民主

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笔者在检查预习时,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或想法。交流时,学生有的说,“读了课文觉得威尼斯很美,真想去这个地方游览一下”;有的说,“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有的说,“小艇真有趣,我真想上去坐一坐”……这些回答都能证明,学生在预习时是认真的。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威尼斯人真可怜!”这个回答很独特,笔者便让他谈谈怎么想的。这个学生说:“威尼斯交通只有小艇,多不方便!我家住在流均荡中,水很多,风景也美,可就是交通不方便,上学很困难。长大了我真想建起一座座大桥,可以通汽车,交通多便捷。”这一想法虽然出乎意料,但正是有这种独特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想到的。笔者当即予以肯定,对他说:“你读书能联系实际谈出内心的体验,真不错!”还有一次,在改病句练习中,有这么一题:“在所有水果中,我最喜欢吃西红柿。”绝大多数学生都改正确了:将“水果”换成“蔬菜”。本子发下来后,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批错了。原来,他将“西红柿”改成“西瓜”了。这时,别的学生一起喊起来:“你错了!这句话主要毛病是将西红柿当成水果了,你这样一改,将句子意思改变了。”那个学生仍不服气:“我说的是真话,我不喜欢吃西红柿,一吃它我的皮肤就会过敏……”是啊,这个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个人情感,形成独特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我表扬了他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同时也提醒他注意题目的要求,应按题目的要求去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教者应予以尊重,这样,学生感觉到了民主,才会更加大胆地去探索、去交流。

三、珍视奇思妙想,让学生感觉愉悦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答案出人意料或离题万里时,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阐述的机会,听一听他的探究过程。有一次,听一位名师教学《丰碑》一文。学完全文,教师问学生:“你认为丰碑应矗立在什么地方?”顿时,学生议论纷纷,各持观点。有的说,应该矗立在云中山的山顶;有的说,应矗立在军需处长冻死时倚靠的那棵树下;有的说,应矗立在全体战士的心里;还有的说,应矗立在我们每个小学生的心里……听着这些美妙的、隐含创新的问答,连听课的老师们也心中暗喜。此时预设的效果已达到,应该可以“收兵”了。但正在这时,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手举了又放下,欲举还羞的样子,便让他站起来。这个学生说:“我认为丰碑应矗立在我们嘴上。”顿时,学生哄堂大笑,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禁失笑 。还没等教师作出反应,其他学生已经向这位发言的学生“发难”:“矗立和嘴上不能搭配!”“丰碑怎能矗立在嘴上呢?那不成了杂技演员了吗?”那个说出惊人之言的学生见遭这么多人反对,早已满脸通红,悄悄坐了下去。教者却轻轻拍了拍这个学生的肩膀,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奇妙,很有创新精神,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道理,你愿意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那个学生的回答令所有听者为之动容。“我是想,我们不仅应自己记住军需处长,还应该积极向周围的亲人宣传他这舍己为公的高贵精神……”多么有创意的思维,简直就是奇思妙想!教师对这个学生大加赞赏,还和他亲切握手。

著名的科学家贝尔说过:“假如你能偶尔偏离一下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会发现新的东西 。”当学生的探究偏离思维正轨,很可能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我们教师要珍视,要鼓励,让他们享受到探究的愉悦,由衷感到成功的欢快,从而增强探究的自信心,敢于主动探究。

四、 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一次听《詹天佑》一文教学,初读课文后,教师想了解学生课文是否读通畅。一名学生朗读时将“狂风怒号”读成了“狂风怒吼”,教师便让他停下,回过来再读一遍。当学生意识到读错时,教师又让全体学生讨论,能否将“号”换成“吼”。学生们议论纷纷,一致认为不能换,因为“吼”与“号”虽然都有大声喊的意思,但“号”有点让人感到恐怖;从课文内容看,这个地方非常险要,用“号”更能突出一点。讨论时,这个读错的学生也积极参加了,并联系课文内容说得很好。教师在肯定这位学生发言后意味深长地说:“祖国语言文字就是这样奇妙,用错一个字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们读时可要细心呀。”其实,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学生急于表现,没细读课文、未深入思考就想发言。对于他们,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其养成细心、深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养成了,探究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环境;关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85-01

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切实地“动”起来,勇敢地“站”起来。

一、让学困生“说”出来

1、语言诱导 模仿开始

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来说非常重要。如:“刚才这位同学讲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同时给学困生送去充满期待的眼神。“像他这样说一说”是一个模仿发言的要求,并不难,对不敢发言的学困生是表达的最好机会。教师可以分别请几个学困生说说,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你说得也很棒!”、“说得好,声音很好听,下次发言能让最后一个同学也听清楚,就更好了!”鼓励中隐含着期望,令学困生感到振奋。

二年级,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请学生自己分析,同桌相互听一听。交流时,请说得好的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再请学困生站起来说给大家听,一次又一次感受老师同学的鼓励,一次又一次得到认可,逐步激发学困生发言的积极性。

2、享受机会 暴露思维

学困生经历几次模仿发言,享受多次被认可的体验,会慢慢适应班级学习环境,逐渐像其他学生那样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困生第一次跟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管想法对不对,教师都应该非常珍惜,给予肯定。可以这样说:“你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对智力学困生的“宠爱”是明显的。只要学困生举手了,就让他们先说,答对了老师和同学给以肯定,答错了,老师和同学善意的进行纠正、补充。我在课堂上总是问学生:还有谁没听懂?学困生会在课堂里主动说出:“老师,这里我不懂”的话语,他们完全抛开“面子”的问题,形成“不懂就问”的学习品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困生“动”起来

1、变抽象为直观

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困生看线段图列式的能力,并能组织语言描述线段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碰到不知如何解决的应用题时,教会学困生把文字转换成线段图或其他图形的形式,通过画一画图理解,再列式。

2、从直观到抽象

在上《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做一做模型,课上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由于有直观的材料作依托,学困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了,他们在课上显得更自信和开心。在教学《移多补少问题》时,让学生准备材料自己摆一摆,移一移,想一想,帮助理解应用题。

3、鼓励学困生走上讲台展示

如果学困生能自如走上讲台板演,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是一次跨越。

四年级一次数学课上,班级中一位学困生害羞地走上讲台,在同学老师的注视下围绕她写的板书说了想法。第一次上台发言她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地。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她后来到台上的表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如。数学课上她也听得越来越专注,成绩也一天比一天进步。由60几分到80几分。在五下年级的期末考试中考了83分。

总之,课堂中,给足机会鼓励学困生“动”起来,是促进学困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让学困生“站”起来

人的最高需要为被尊重的需要。学困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同学尊重,渴望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进步的喜悦,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成长。

1、小练习,快反馈

教学中,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小练笔。教师适当把握题量,使学困生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完,控制难度或分层布置,使学困生能做对一定量的题目,并保障反馈能在课堂里进行。小练习,快反馈,让学困生体会竞争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以少积多,逐步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重计算,促成绩

从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入手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是一个见成效的办法。平时踏踏实实把好学困生计算关,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计算。进行混合计算教学时,多设计开放性习题,重视课堂经验交流,让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经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发展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

3.6 × 1.3 + 3.2 × 3.6 + 4.5 × 6.4

=3.6×(1. 3 + 3.2) + 4.5 × 6.4

=3.6×4.5 + 4.5 × 6.4

=4.5×(3. 6+ 6. 4)

=4.5×10

=45

五下年级,学生第一次做这样一道课外习题。此题第一步局部进行简算,第三步二次进行简算。教师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独立尝试。小杰(曾经是学困生)第五个做好交给我批阅,方法合理(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做题前先观察的习惯会慢慢养成,并促进思维发展。纵观这几年学困生的数学试卷,数学成绩明显提高的学困生或已经转优的学困生计算得分率都非常高。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第3篇

通过研究相关教学理论,总结、反思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古代汉语》课中成功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六个相关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作具体陈述。

一、正确处理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关系

《古代汉语》课互动教学主要形式之一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但是,讨论中往往很多学生表现消极,不愿开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知识水平所限,学生自觉发言能力不足而羞于开口。想发言必须先有言可发。知识材料的贫乏制约了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先期摄入足够的相关信息,形成充足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参与互动的首要条件。知识的输入决定知识的输出。因此,在开展教学互动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知识输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的输入有三种方式。第一,搞好常规教学。规定性教学是知识输送的主渠道。互动式教学中,教学环节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大大加强。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精讲透规定的教材内容。第二,互动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知识补充。例如,学生发言中出现语塞,不知如何表达时,及时提示他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将学生置于一个知识吸收与运用并行的环境中,在与教师、同学互动过程中摄取知识,实践知识。第三,学生参加专题讨论会前,安排他们阅读有关读物,以丰富谈论该议题所需的知识材料。[2]

二、摆正教师作用与学生角色的关系

在《古代汉语》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满堂灌地讲,学生消极被动地听。在互动式教学中,课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投身教学活动中去,变教学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使用已掌握知识,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勇于思考,大胆发表观点,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学习,积极互帮互学,成为教学活动主体角色。

但在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失去教师指导的课堂讨论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发的聊天会。但是,教师的作用已从传道、授业、解惑扩展到组织、启发、鼓励、提示、点评、总结、归纳。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安排课堂活动,交代清楚其目标、要求、方法,随时调整活动内容,推动活动开展,并不失时机地传授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职能、任务被大大地增加了。因此,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不是配角,更不是袖手旁观者。教师不能失语更不能缺场。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相辅相成。学生能做的事、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应越俎代庖。但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自发学习,教师的关键性作用也必须充分重视、切实落实到位。

三、处理好课堂提问中机械性问题与自由发挥性问题的关系

教学互动活动要遵循三个原则:1,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互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有所收获。2,将活动角色的难易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相匹配,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参加活动。3,将教学互动搞活,让互动内容丰富多彩,互动形式多种多样,以使不同类型学生都有兴趣,有条件投入互动。

然而,在教学互动具体操作中,各种互动形式都有其优势与缺陷,无法独立满足以上三项要求。因此,要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3]

在课上问答中,教师的问题很多是对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这种问答内容固定、单一,没有变通,而且要在学生熟记所学内容前提下才能完成。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兴趣索然,准备不足时更有畏难情绪,回答不出时自尊心、自信心,及参与互动的勇气与积极性还会受到损伤。同时,这种问答极易造成课堂注意力的涣散。然而,复习性问题对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打好基本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学生大都偏爱自由发挥式的创造性互动活动,做此种互动练习时兴致盎然。为此,为提高学生兴趣、增强互动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机械问答中添加一些创造性内容。教师课上不应把复习性问答一口气做完,而将其与学生自由发挥性问答交替进行。具体方式可以是:1,在机械性问答操作过程中,巧妙地就所谈复习性问题相关的活用性问题进行穿插式提问与简短讨论。2,对复习性问题进行展开,鼓励水平较高学生自由发挥回答,形成竞争激励,激发学生争当领头羊。3,在机械性问答中见机行事地使用多媒体视听等刺激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体验调节兴奋点、获得新提示、打开新思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总之,机械问答是创造性互动的基础,创造性互动则是机械性问答的促进剂,二者必须按照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原则随时随地有机结合,平滑衔接。

四、正确处理学生单人互动形式与群体互动的关系

课上问答,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有的放矢的指导,因此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然而其缺陷也很突出。首先是使多数学生发言机会减少。一个班几十位同学,一节课50分钟,平均到每位学生的时间极为有限。其次是使课堂凝聚力涣散。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人或不耐烦,或感到冷落,经常失去兴趣,注意力旁移。课堂上往往除发言者外其他学生都小声说话或干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小组讨论中许多同学同时发言,因此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增加。但由于互动主要在学生之间进行,教师无法全面指导,当学生出现表达困难时,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同学又无力帮助。因此,在教学互动中,必须把单人性互动与群体性互动结合起来,交替穿行。这样就能即保证互动质量,又保证多数学生的参与时间。同时,在单人互动时应该注意:1,要求学生发言长度适中,不能拖拉。2,要求发言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精准洗练。3,安排水平较高学生与水平较弱学生发言交行,以使讨论形成迭起局面。在进行小组互动活动时则应注意:1,分组时将学习较好的同学与学习较差的同学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组,使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易于协调,相互带动,有效进行。2,每组分配的人数必须满足在时间上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3,教师要照顾全面,加快巡回,不能在某一组或某几组指导时间过长。

五、正确处理规定性教学与灵活机动教学形式的关系

《古代汉语》作为必修课,必须有正规的教学安排,依据教材篇目与范围,按部就班进行常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但是,如果《古代汉语》的教学完全囿于课本,则因课文内容古奥、艰涩,使互动教学内涵单调、枯燥令学生生厌而导致教学失败。因此,教师应该以规定性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度增加课外资料的新颖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以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上好上活互动教学课程。《古代汉语》课可利用的课本外资料是很丰富的。报章、书籍及网上,俯拾皆是。例如网上流传发现孔子遗书《子寿终录》。可让学生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对该遗书真伪进行辨析。互动式教学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用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创新方式,创造出生动、欢快而又紧张、高效的课堂氛围,以便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4]

六、处理好教师教学能力中专业和非专业因素的关系

作为教师,在其教学能力中,高水准专业功底是头等重要的,这一点不言而喻。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语言运用能力的精湛,文学、历史等相关知识面的广博,在其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性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增强语言使用能力,拓展相关人文科学知识面。

然而,对于一位优秀教师来说,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把精透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出色的教学执行力与教学效果,还需要大量非专业教学能力元素的支承与帮助。因此,绝不应该忽视教师业务能力中非专业成分的重大意义。非专业业务能力往往是互动式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第4篇

如何改进合作学习,使其真正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合理分组、分工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必要保证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受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言、逻辑、空间、身体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长。只有把这些因素综合加以优化组合,才能使每一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一展身手,看到彼此的特长,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互助合作的意识,进而实现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势必会丧失自信心,从而在交流中或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们在整编学习小组前,不妨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把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编到能使他们得到较大发展的学习小组中去,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仅仅进行分组远远不够,还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只有明确分工,合作才成为必要,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充分进行分工合作,每一个成员承担一部分任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小组交流的学习精神,否则合作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不是学生的真切需求。分工可以“因生而宜,力所能及”,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当然,这种成员分工是不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实践表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指导,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有些时候,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配合默契,达到了很好的合作效果。只有恰当地进行分工,才能让每一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有机会、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而不至于让合作小组成了少数“精英学生”的独角戏舞台。

二、通过指导和评价有效调控合作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有可能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讲明“向同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听同伴讲话”、“把握同伴说话的重点”、“鼓励同伴参与”、“阐述自己的理由”、“驳斥和说服别人”等合作学习的技巧。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也可以针对合作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指导学生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第5篇

【关键词】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20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改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因而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推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全方位和谐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高宗旨。本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政治学科的特点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方向为指导,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与探索发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动参与,发现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倡导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而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一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学习,就会有自己克服难题获取知识的自我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正确有效的方向上努力。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找出自己的疑惑之处,对于教材上的内容要仔细研读,并结合所给实例加深理解,分析课后例题,初步解答,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同时也要独立思考相关问题以便课堂交流。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查询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材料。针对所学内容涉及到的有用的课外知识,要及时借助工具书进行搜集整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还能丰富积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学习宪法相关的内容时,就需要学生查询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等,同时在查询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学习,逐步找出答案,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最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教学环节。政治学科的学习是相对比较枯燥无味的,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由于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不同,倡导大家根据自己学习习惯与兴趣适当设计教学环节,如分组、讨论、发言、辩论等,开发多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更具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开展辩论会,提倡促进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还是提倡勤俭节约?学生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辩论,在论争中深刻掌握消费的作用,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辩论会的形式,既能锻炼口才,又能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二、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的素质,政治的学习也需要交流探讨,存疑解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理解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首先,给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可以同桌两人一组,可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分组,或者按照好、中、差学生搭配分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起到带动作用,共同完成政治学习这种枯燥而又愉快的学习过程。分组学习不能无规则无秩序,分组完成后要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小组活动时要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其次,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分配给各组,任命一人为组长,设计角色定位,之后轮流执行,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内容、总结观点,做好个人发言与小组总结发言。在课堂上,既可以展开小组内部讨论,也可以各个小组间交流,一方面交流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探讨存疑的问题,既能互通有无,又能相互启发,擦出灵感的火花,拓宽学生思维,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再次,小组中的每次活动选出表现最佳的同学,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从而人人都能进步。最后,还要有评价机制,评价要包括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有对交流过程的评价。一次小组活动的完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合作与努力,教师的总结与评价能够有效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调整学生的状态。而学生自我的评价则能让他们反思自我、取长补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继续努力。

三、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发现问题,动手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学习过程。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能力,在探索过程中总结技巧与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6篇

通过上学期教研课题的研讨与实践活动,教师们深刻领会了既要提高理论水平,又要积累实践经验。户外体育活动是本园相对较弱的环节,在体育活动中,师生如何互动,怎样促进幼儿喜爱体育活动,能自主、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幼儿相互之间合作 游戏 ,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研究与积累实际经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 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学期制定了此教研内容。

不足之处:

1 、教师对于幼儿在活动中情况的观察分析,总结还不够及时和准确。

2 、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做到主动与他人合作,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

3 、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达到 游戏 活动的目标。

二、教研工作目标:

1 、 教研主题:户外活动师幼互动方式研究,活动中怎样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及主动合作的意识

2 、 教研目的:

( 1 )通过师幼互动方式的研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体育活动内容,从而使幼儿喜爱体育活动,能自主、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 2 )构建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使幼儿喜爱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其身体 素质 均衡发展。材料的一物多玩,引发幼儿创造思维。

( 3 )项目互动,师生共同建构体育活动课程。

三、教研工作措施:

1. 教研活动内容注意抓住主要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核心问题)和典型案例,并要求教师提前学习有关理论(尤其是较新理论研究成果),带着思考和问题发言、讨论,提高研讨的质量。

2. 在活动中做到处处互动。

( 1 )情感互动,让体育活动内容对幼儿具有 “ 个人意义 ” 。

( 2 )个性互动,帮助幼儿组织和提升体育活动经验。

( 3 )项目互动,师生共同建构体育活动课程。

3 .借鉴瑞吉欧的以 “ 项目活动 ” 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实践经验,追随幼儿,依据教师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幼儿的反应中敏感的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支持、帮助、引导,从预成到生成,让每个幼儿实施创造潜能,编排体育 游戏 ,从而促进幼儿充分的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第7篇

的热忱、最宽的胸怀投入到工作中去,尽量做到教师开心地工作,幼儿健康地生活。

班级工作目标及任务:

以《规程》为指针,贯彻《新纲要》精神,根据园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做好保教工作,家长工作。规范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增强幼儿体质,做好品德教育工作,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的美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以下是我班本学期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

一、开学初的准备工作

1、搞好班级卫生,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

2、布置好班级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孩子和家长。

3、认真做好接待工作。要求每位教师均要笑脸迎接孩子和家长,要详细了解孩子在家的详细情况,并做好记录。

4、做好凭卡接送幼儿的工作。

5、利用第一周的时间来稳定幼儿的情绪。主要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喜欢来上幼儿园。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要以园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依据,以目标体系为指向,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无限的潜力。

1、积极钻研园本课程。我们必须以文学作品为主干,然后向纵深方向发展,即活动内容必须向五大领域发展。每个活动内容均要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2、积极参加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年级教研的时间来学习他人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在开展活动中的疑惑或好的方法及建议。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班级教育成员应针对本班的幼儿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周计划和周目标,以便班级工作更好地开展。

4、创设适合本班幼儿的环境,并充分利用起环境,让环境配合教学,使幼儿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

活动材料。

5、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每个活动,要做到教师有教具,幼儿有学具。让每个幼儿均能参加活动,并积极发言;让每个幼儿均能得到发展。

6、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观摩活动,并努力设计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7、配合幼儿园和年级组开展各项活动。

8、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

(1) 教师先以身作则,遇到客人和同事要主动打招呼。

(2) 及时表扬有礼貌的幼儿,并给于适当的奖励。

(3) 教师和幼儿之间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慢慢走等。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三、保育工作方面

幼儿健康,老师才会快乐。如何能保证幼儿健康地成长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不要玩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或耳朵里等等。

2、开展多样的户外活动。

(1) 积极开展体能训练活动,要求活动中要保持动静结合,让幼儿有足够的活动量。

(2) 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可根据活动内容来进行分组或集体活动,并注意活动场地的选择。

(3) 要多关注体弱幼儿,适当增加他们的活动量,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幼儿增减衣服,

(4) 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先讲规则,并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如:跑步时,眼睛要看前面,不要跑的太快。假如不小心摔倒了,要先保护好自己的头和脸等,然后才能让幼儿活动。

四、家长工作

扎实开展家园联系,实施同步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长的

密切配合下, 幼儿园的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将利用家长接送、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形式,互相交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与我园配合,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迎接老生、新生入园,加强常规教育,尽快稳定幼儿情绪,进入正常教学活动。

2、师幼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开设评比栏。

3、积

极投放材料,布置好区域角。

4、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问卷工作。

5、配合保健员,做好幼儿期初三项检查。

6、结合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让幼儿了解有关知识,参加一系列举办的活动。

十月份:

1、十月一日国庆节,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节日的含义,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2、

认真学做团体操。

十一月份:

1、幼儿秋游活动,通过活动,能讲出自己有所收获的地方。

2、幼儿团体操比赛,培养幼儿的竞赛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十二月份:

1、 配合保健员,做好幼儿期末三项检查。

2、 向家长举行艺校开放及成果展示。

一月份:

第8篇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评价方式也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作用,准确适当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个体差异 倾注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价值,体现评价的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我校的课堂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育要因材施教,教学评价同样要因人而异,不能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在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只要他们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甚至只要发现他们有想发言的预望,我就鼓励他们站起来大胆地说。并且只要他们说了,我就给予表扬,在适当的时候还会带动全班同学给他掌声加以鼓励,让学困生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而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同学,我会适时提醒他们积极参与,利用难易适中的题目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体验学习的快乐。总之,评价要因人而异,让评价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催化剂。

二、倾注真情,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但表扬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

只有切切实实关爱学生,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的哲思而惊叹,为他们的偏误而惋惜,为他们的批判精神而喝彩,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评价看作动力之源。

当学生回答出色时,我们不应吝惜赞美之词。当学生迸发有哲理的语言时,我们不妨这样评价:“你说的颇具哲理,耐人玩味。对了,大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明这则语录的作者是××哦!”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我们不妨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造性,这点我特别欣赏。请大胆探索,永远做幸福的思考者!”当学生的发言条理清楚时,我们不妨说:“看,××对这个话题如此有研究,而且表述起来层次明晰,这便是学者之风啊!”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美,教师也可就发言的积极性,准备材料的严谨性,表述中的闪光点加以褒奖,从而使他们能自觉融入本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价有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因此,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应加以引导。

我曾听过一堂课,教师执教的是《智子疑邻》,品析完课文,他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明白了有好的建议千万别告诉别人,因为好心总是得不到好报。”教师想也没想,便说:“好,不错。下一位同学请你谈谈。”我便不解了,这样的回答也好吗?作为教师,你的职责是什么?难道不需要纠偏吗?

这样的教师,毫无理性可言,带给学生的只有“负效应”。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我特别欣赏他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我也要向他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四、评价要能反映学生的闪光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又很轻松的学习氛围。赞扬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积极的口头评价是为了提出新目标,鼓励学生前进,教师具有语文意味的评价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五、评价方式应力求多元化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元、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除了闭卷考试,我们还可以采用开卷笔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切勿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要强化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