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4 18:17: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32-02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合作交流,十分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导学导练”,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概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而合作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本文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合作交流与自学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境,在合作交流中营造探索氛围
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考虑,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与学的流程,使教学设计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案。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在创设情境里体会“排”与“个”的含义及数的方法;第二层次,在导学过程中,感受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与描述;第三个层次,在巧练精讲中巩固运用两个第几来确定位置和描述位置。
在教学设计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新知、技能的生成,笔者的思考与做法如下:
1.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想合作交流”的欲望。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一开始,笔者用“森林里举办动物广播操比赛”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位置”等活动,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体会“第几个”或者“第几排”的确定方法,学生学得有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就高。
2.抓住“问题”启引,调动学生“敢合作交流”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本课在教学“感受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与描述”这一环节时,先只告诉学生“我在第一个”,学生发现,只说第一个并不能确定,那么要怎样才能确定下来呢?学生对这一问题一时难以解答,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强,能获得较好的合作学习效果,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组织自主探究,体验学生“能合作交流”的成功。合作交流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交流效应。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交流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合作交流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时,让学生说说两个座位是否在一起的教学中,笔者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4.及时评价反思,提升学生“善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让学生接触合作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合作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你们做得真棒!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等动作,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二、问题启引,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探索活动
为了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合作交流”在课堂中生根、开花、结果,具体片段如下:
片段一:以“开放”的情境,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本质
1.在“问题”的启引中体会――“两个第几”的必要性。
谈话:听,有1只小动物在跟我们说话呢!(课件播放)你认为是谁呢?你认为呢?(小猴,小兔,小猪)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对,因为它们从左边数起都是第1个,那到底是谁呢?有什么好办法能确定下来?请小朋友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讨论完成后,组织班内交流)
提问:再添一个什么条件和第1个合起来,就能确定是哪一只小动物了?
学生回答,得到是哪种动物后,还要知道这个动物在第几排。
提问:如果是小猪,该怎么说呢?小兔?小猴?
谈话:那到底是谁在跟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一起来听(放录音),原来是谁呀?(小猴)
总结归纳:看来只知道第几个,能不能确定它的位置?(不能)还要加一个什么条件就能确定位置了。(在第几排)
2.在“互动合作”中体验――“两个第几”的合理性。
提问:那现在老师只说在第2排,你能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吗?(不能)也必须要加一个什么条件呢?(在第几个)
师:你能说说小熊的准确位置吗?小猫?小狗?
总结归纳:看来,只知道第几排或第几个都不能准确地确定某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只有知道了第几排和第几个才能确定小动物们的准确位置。(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第几排和第几个来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片段二:以“导学导练“方式,让学生感悟知识的价值。
1.在“巧练精讲”中有效达成――应用“两个第几”的知识确定位置。
谈话:其实在电影院里也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想去了解一下吗?(想)那老师就带着大家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数一数,电影院里我们一共看到了几排座位?你是怎么数的?
提问:小女孩她坐在第几排第几号呢?小男孩呢?
师:又来了三个小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相应的位置吗?
2.在“有趣活动”中讨论思辨――结合确定位置技能学以致用。
谈话:小芳和小明今天约好一起去看电影,他们买了两张电影票,(课件出示),你觉得他们俩会坐在一起看电影吗?(会)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一看究竟吧!(课件出示)
(学生观察)
提问: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第几排和第几个的知识,说说小芳和小明到底能不能坐在一起?(不能)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他们俩坐在一起看电影呢?
(先同桌讨论,再班内交流)
三、教学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的关注点是学生,支撑点是教师,驱动力是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笔者初为人师,深知教学反思是教学进步的基石,是教学进步的阶梯,更是笔者进行课题研究、积累教学经验的源泉,下面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题的研”反思如下:
1.反思“合作交流”的预设,让教师主导作用的效应更强。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体验出发,利用“小动物排队做操”、“给小动物的家装个门牌号”、“电影院找座位”等情境,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一、新旧联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确定位置》这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排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初步根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时,先让学生在5×5的方格中猜猜哪个方格中有水果,猜中有奖。低年级学生容易被游戏所吸引,而要说清楚哪个方格,就需要用到一年级时掌握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知识,需要用到“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等描述性的语句,这就为新知识的学习怎样确定位置打好基础。但是学生在表述时还是很困难的,几乎是说不清到底指哪一个方格。因此,我认为可以将本环节修改为在课前与学生复习一排物体中谁在从左往右数的第几个或者是从右往左数的第几个。用之前积累的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关系的经验,提升到现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位置的描述,从而感受数学方法的独特价值。
二、有效互动,组织学生充分探究
互动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充分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在本课新知的教学中,让学生看着小动物的做操图说说教师最喜欢的第2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逼着”学生思考“从哪往哪数”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并尝试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的反馈,教师质疑:“哎,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怎么你们的答案都不一样呢?”学生自我反思,发现每个人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确定物体的位置,然后课件出示小猴和小熊说的话,通过它们的话明确在做操中是按照怎样的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这里安排了多名学生说说怎样确定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还有同桌之间互相说,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这一方法。接着组织学生找出“第2个”和“第3排”的小动物是谁,让学生发现不能只说第几个或第几排,必须同时用第几排第几个才能确定动物的位置。明确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确定位置后,再次组织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通过这样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明确必须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小动物的确切位置。在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的质疑、学生的共同探讨、与同桌的交流等互动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有效,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内化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拓展应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抽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都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确定位置》这课时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会确定做操中的位置,还包括生活中其他位置的确定。如描述小动物房间的位置可以用“第几层第几号”描述。而生活中我们更适用的是门牌号码,所以适当改编练习题的要求,将门牌号码与第几层第几号结合起来。
片段1:
师:老师捡到一把钥匙,上面写着301,你说我要还给哪只小动物?
生:小鸭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3表示第3层,1表示第1号。
师:那你能给其他小动物的房间也编个号码吗?小熊家?
生:302,因为在第3层第2号。
师:小兔家?
生:403,因为在第4层第3号。
师:那你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生1:我家住在604。
师:谁来说说这位小朋友家是在第几层第几号?
生2:第6层第4号。
师:你家呢?
生3:我家住在1003。
师:她家是在第几层第几号?
生4:第10层第3号。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刚才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门牌号码问题。
设计本课时教案时,我考虑到可充分利用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所提供的素材,把它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门牌号码问题,通过创设“给小动物还钥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门牌号码中几零几与第几层第几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片段2:(想想做做2中剧场的第几排不出示。)
师:一排5号就表示第1排第5号,你知道在哪吗?
(学生上来指,生1认为是最靠近屏幕那一排的第5个座位,生2认为是最靠近我们那一排的第5个座位)
师:一张票怎么会有两个座位?
生:没有确定第一排。
师:那怎么确定第一排?
生:最靠近屏幕的就是第一排。
(出示:三排6号三排7号三排8号)
师: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你打算选哪两张?
生1:三排6号和三排7号。
师:还有别的选法吗?
生2:三排7号和三排8号。
(出示另一个剧场的座位。)
师:那在这个剧场呢?
生:我选三排6号和三排8号。因为这个剧场的座位是分单双号的。
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行、列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质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⑴出示班级学生座位图,提问:我们班数学课代表坐在哪里?
(学生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出课代表所在的位置。)
⑵设疑:韩江涛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⑶揭题: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描述小韩江涛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那么怎样才能确切、简明地描述韩江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1:确定位置)
2认识行列,理解数对
⑴明确列、行的规则
(1)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手指场景中的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手指场景中的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现在你们能用数学术语说说课代表坐在什么位置了吗?(同时板书)
那么班长坐在哪里呢?(板书)
(3)介绍教室里,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同学们的位置,如何确定列和行
(4)列行训练:第几列的同学起立、第几行的同学举手等。
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谁来说一说要注意什么问题?
⑵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1)认识圆圈图。
谈话:为了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现在我们把大家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找到韩江涛的位置吗?班长呢?
(指导学生统一确定列与行的观察方向。即从老师的方向观察,确定图上的列与行。)
(2)认识数对
在数学上,第几列第几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就是我们今天确定位置的方法叫"数对"。
数对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课代表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上一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边讲解,边范写)
这个数对就表示课代表的位置,我们把这个数对读作:四三。
提问:想一想,数对(4,3)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3呢?
(3)练习:班长所在的位置你会用数对表示吗?
练一练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 6 , 5 )在上图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写在书上。
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同学所在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老师也喜欢一些同学,大家也一起猜猜看,是谁就请他把手举起来,和老师微笑的招招手,好吗?。分别出示(5 ,4),(4,Y),(X,1),(X,Y)。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谁来说一说要注意什么问题?
3联系生活,应用数对。
过渡:生活中也有许多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⑴练习三第2题:
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会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
(1)各自在书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
(在同一列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在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⑵小明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 ,6),小明坐在第( )列第( )行。小红和小明是同桌,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⑶练习三第3题
(1)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图中每块花色的地砖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
(2)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
各自在书中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观察这几块花色瓷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是表示同一行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可以是花色地砖都在奇数列;可以是第4行有3块,往下或往上都依次减少1块;可以是第7列有3块,往左或往右也依次少1块;可以是地砖排列的图案是对称的。)
4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完善课题板书)你有哪些收获呢?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数对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大家看这些资料:
(1)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
(2)部分城市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在北纬39°57′,东经116°28′;无锡在北纬31°35′,东经120°39′。
(3)经度和纬度在航海、航天、气象、军事等方面的运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讲述: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和我们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道理是一样的。
课外延伸:数对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游戏:说话的字母:根据相关数对,找出相应的字母,你就知道谜底了。
教学反思:
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才能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何以定位?针对这个无法绕开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从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入手,来梳理和探讨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出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最好诠释。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严重失衡,教师被歪曲成教学活动的主角,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配角,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
(一)知识的复制者。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其任务就是“把教材重点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材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灭的真理,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当作是步步亦趋的向导”,然后运用灌输手段,把知识原原本本复制给学生。这种“复制---接受”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严重禁锢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湮没了学生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成了记,背,默的工具。
(二)课堂活动的独白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在传统的课程环境下,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几乎“垄断”课堂话语权。学生则时时处于教师“全景式”控制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和评判,沦落于“失语”境地。
(三)课程的控制和教学者。在传统课程环境中,教师仅仅沉溺于教书匠的角色,关注的往往是“我教了什么”,“我是如何去教的”,却很少反思和研究:这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采取这种方式教合适吗?还有没有更为合理的其他方法?课堂中有没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又如何去处理?这样处理合理吗?等等。
二、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
(一)从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互动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单一的讲授和接受都不利与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把学生引向学习之中。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值。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内容呈现多种形式,要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力求每节课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课堂上。
(二)从课堂活动的独白者到课堂的组织者。新课程一再强调: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核心目标。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对话的展开提供操作的平台。
(三)从课程的控制和教学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面对课堂中生成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变成一个课堂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课堂只是教师教学实施的场所,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论层次,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结束语:当下,素质教育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作必要的前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大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的特定要求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而明确自己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
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因此,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课前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环备课是有效备课的关键 一环略备――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素材,它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但要掌握教材内容,更要凌驾于教材之上,“跳”出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把教材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比如郭老师在上《观察的范围》一课时,她没有完全套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选用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实例,如:大头儿子观察车队、贪吃的长颈鹿等,这样用“活”了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环精备――研细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备学生、备教法,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同样的知识内容,有些学生可以知其然,有些学生则可以知所以然。这样每个孩子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计算能力差点的学生只要掌握一般算法即可,计算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能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些的学生能够学会择优选择算法。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环熟备――背教案。教师要背总结性的、过渡性的语言和教学环节及预设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如果不能熟背教案,再精彩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也会因语言的不流畅而遗憾。
集体备课是有效备课的补充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备课中也如此。2014年赶上教材改版,教材内容新,知识容量大,参考资料少,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笔者经常和别的数学老师一起探讨。在进行每一单元前,我们都会一起分析教材、探讨教法、安排进度。通过集体备课,使我们上课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理念也呈现多样化,并能弥补不足之处。
上好课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重视教学节奏,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节奏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把握课堂教学的轻重缓急。如果整节课都在操作活动,容易使学生过度兴奋,课堂也会失去控制;如果一直沉寂思考,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只有做到“动”和“静”的有效结合,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的教学节奏。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静的思考过程总结出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数对的写法,再通过动的课堂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数对的应用。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一开始是让一个孩子用数对表示另一个孩子的位置,但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当喊到一个孩子时,有个孩子小声说了一句“他是我好朋友”,笔者一下就有了灵感,让一个学生用数对表示出他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静心听课、积极思考,使课堂呈现出快慢的节奏交替,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教学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环节的设计不在多,而在精、在简,有些课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有位教师在讲《角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物体中找角、课本上量角、生活中认角,还有动手画角、折角、剪角”等环节,最后还编了儿歌唱角。整节课,学生忙着动手忙着唱,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偏离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主题,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促使有效教学的创新发展
教师常常发现,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很多精心设计的环节到了课堂上却发现实施不了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后时常感叹:预想的和实际发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课后教师要深入地剖析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扑捉课堂灵感总结亮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的产生,往往是突然而至的,如果不利用课后反思及时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对策 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剖析这节课的得与失,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所反馈的问题,写一些“修改建议”,着重写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一、瞻前顾后――看教学内容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时要瞻前顾后,通过关键问题处的追问,处的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而要及时把握教学中的这些细节,则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能力。这既是专业知识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智慧的问题。
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当学生总结出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确定物体的位置后,教师请学生找出这些方法的相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需要用到两个“第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结出“几”就是数,初步认识用两个数就能说清物体的位置。
二、洞察玄奥――看解题思路的引导
在学生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一课时,可先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圈出其中3的倍数,再引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竖着看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可以是0~9;横着看发现:相邻的3的倍数相差3。这些发现都是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但都没有涉及到3的倍数特征。就在这时,教师及时介入,巧妙引导:有序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竖着看、横着看都找不到有关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观察。经过启发,学生斜着看发现:相邻的3的倍数相差9;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教师的及时介入和精妙提问引发了学生对探究思路的灵活调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两位数中3的倍数的特征,为类推出3的倍数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当学生探究受阻时,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效率,使学生体会到应该学会灵活地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三、将错就错――看错误资源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出错是常有的现象。譬如教学分数应用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10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低百分之几?正确的列式是
-
关键词:教研组;青年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74-02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与追求而逐步形成的、并逐步趋向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雨果言: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
优质教学风格的形成是青年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导向优质的教学风格主要有以下特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基本功扎实,方法多样,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高;具有亲和力,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讲课情绪饱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成绩突出。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受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语文教师导向优质教学的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关键在教师本身,但教研组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研究团队,对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在氛围营造上发挥作用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本质上教师劳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鼓励年青教师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尊重,能积极调动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衡量教师成熟和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要尊重每一位年青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并加以积极扶持,鼓励青年教师要别具一格,独树一帜,靠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教学风格而闪光。教研组组长与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细致分析观察,尊重年青教师的个性,在氛围营造与引领上发挥积极作用。
要积极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推荐阅读书目。主要有教育理论、教育名家传记、教育随笔等,如《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主体教学论》、《学习策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杂志要通读。树立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必然的理念,明白有眼界才会有境界,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有作为才会有地位。要写出读书笔记,通过博客或在组内活动时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心得与成果;组织读书交流与报告会;带领组内成员进行教学研究。不仅及时解决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能开拓青年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职业效能感和幸福指数。
二、在价值引领上发挥作用
在教研组内通过价值引导和典型示范等,努力培育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及时更新和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引导青年教师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是缓解教师心理压力、驱除教师主观意识模糊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前提。面对自己的职业,面对学校的各项制度,面对现实利益的诱惑,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首先是自己不能理解这种伴随社会主流的发展变革,从而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懈怠或者无意识的对抗,进而使自己处于一种思想和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或者临界状态,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是迫不得已行为。如此,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会疑惑、就会失去方向。自己也就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与人的合作性就会下降甚至消失。如果青年教师没有了理想和追求,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在教育改革中被淘汰。
教研组要引导组内年青教师正确的面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有力地调节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与时俱进,努力快速适应当前的环境,进而产生工作的动力,焕发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刻苦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师的价值体现所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成为青年教师价值观的核心。青年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能感觉到自己存在及劳动的价值,并通过学生能够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只有这样,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性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整个教研组才能处于一种和谐、团结、积极、主动的良性循环之中。
要积极发展教研组文化。良好的教研组文化建设能使青年教师生心情愉悦,同时又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更能起到引领青年教师人生价值的取向,催人奋进。
三、在自我定位上发挥作用
教研组要帮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教研组可建立青年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分析框架,让青年教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定位。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是单向传输为主还是双向交流为主,从教学媒介使用角度看是传统媒介为主还是现代教育技术为主,从教学语言角度看是直白为主还是幽默为主,从授课教学情绪看是充满激情为主还是以冷静为主,从课堂组织看是教师控制为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践来看,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分析定位会比较准确。
组内同伴的分析也比较重要。组内教师彼此接触听课多,了解比较深,提供的分析参考相当重要,对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定位相当重要。
作为一位立志打造自己教学风格的年轻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不能毫无目标毫无方向地教学。更不应该随大流,整天忙于磨学生,盲目追求分数至上,自己也被磨得毫无棱角。下表为李如密的教学风格分类,作为青年教师定位努力的方向参考。
四、在探索研磨上发挥作用
教研组是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缺乏新意、形式老套之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青年教师的教学生活,走进青年教师的需求领域。通过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形成优质教学风格的重要组织。
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让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科特色,自主创新,取准突破口,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激发兴趣,提高成绩。教研组围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以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为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预先设计好研究问题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侧重于研讨与反思,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的理念下如何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方面深入研究,多探索,多实践。教研组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课题。抓住青年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自主性确定课题。大胆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反思中提高,发挥课题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中的针对性与导向性作用。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结合自身教学中的困惑或者自身关注的教研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撰写详细的开题报告,确定教改课题,精心准备、授课、评课,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定期在全组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全组教师努力从机械的日常教学中跳出来,围绕自身研究方向,注重平时的主体思考,并在随机的交流中研讨,使教研组活动摆脱活动时间的困扰,实现机动、灵活而又富有实效的日常教研。
教研组内所有教师都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并进行课堂评价。课堂评价结束后,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反思报告,说自己的教学思路,最终由教研组长将所有教师的评课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教研组内所有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课报告。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观察同学科教师的教学、参与教学讨论以及共同评课等多种学习方式,带动提高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施教能力,在研讨、评课中,教师们引用经典教育教学理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为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可聘请教研专家、教研员到学校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课题的研究,促使青年教师教学有质的飞跃。
五、在规划制定上发挥作用
教研组应指导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育进行主动规划。规划程序如下:
第一步进行专业发展现状自我分析。主要分析个人专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在规划时进行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就是进一步培育自己的长处,力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补短要补基本的可补之短,性格、个性等方面的欠缺难以弥补的则要尽可能避开。
第二步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可以设立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如制定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规划总目标后,还应有学年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学年队段性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总目标的实现。
第三步为具体措施制定。也就是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确定具体的实施途径。
一、自主创造,积累基本的体验、探究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如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小军位置(小军在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或第4组倒数第3个等),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产生统一用列行说位置的内在需要。在巩固用列行说位置后,教师提出:下面老师报几个其他同学的位置,请你们写下来,好不好?学生在经历快速记录的过程中,体验到原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自然地生出了对原有记录进行改进和优化的设想。教师适时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创造出了许多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一步步逼近了数对简约、凝练的特质,催生出了数对的雏形。完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也有了真切的感受,积累了自主探究的经验。
探究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猜想、验证和思辨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开放性的自主创造、合作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广阔的数学背景下自由驰骋,学生所积累的探究经验将更科学、更丰富。
二、多素材感知,积累基本的比较、归纳活动经验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如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
由于线段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巧妙捕捉住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利用学生自己手中拉出的线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变式训练,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线段,直观地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跟它所放置的位置、方向,长短,粗细没有关系。强化并丰富了线段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记,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归纳类比的数学活动经验。
许多数学问题在貌似不同的数学情景背后,往往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型。因此,抽象概括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形成一般化的认识,积累具体问题抽象化、形式化的归纳类比活动经验。
三、回顾反思,积累基本的反思、应用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交流、概括等活动,提炼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个体的活动经验在群体的“经验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充实,进而丰富、发展学生个体的活动经验,使获得的活动经验能灵活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如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
师:回顾一下,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学生参照板书进行交流。
生1:我们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展开研究的。
生2:我们采用了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图形的特征。
生3:我们在操作验证前先猜想了图形的特征。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一节课,应有长远的眼光,立足使学生终身受益。当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反思其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除了对思考的经验、探究的经验以及具体操作经验有所感悟以外,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也能逐渐凝聚为其情绪特征的一部分并获得发展。
四、瞻前顾后,积累基本的迁移、类比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时,既应做到“瞻前”,也应注意“顾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数学新知识时,要紧扣课程标准,注意到“瞻前顾后”。“瞻前”是以旧知识引领,认识新知识,并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和升华。“顾后”是为了再更新,为以后学习新的知识奠定牢固的基础。
如二年级上册“统计”一课,可以这样结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统计。
这是小明制作的天气情况统计图,一共统计了多少天?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说明:在生活中,方块统计图中一个方块可以表示一个事物,有的时候还可以表示两个、十个,甚至更大的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接触这一类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