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5:05: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先进事迹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村卫生室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在方便农民就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某某村卫生室有平房三间,分为门诊室、药剂室和观察室,有乡村医师2名,服务范围有某某、某某、某某等村,服务两千多人。为促进了农村卫生的改革与发展,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服务理念。一、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我村以村委书记某某、某某、某某负责人杨良杰三人组成的村卫生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团结一致,高度重视,积极带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思想素质,卫生意识和保健能力。1、领导重视。村级主要领导参加并亲自指导本村的卫生创建工作,把创卫工作以及新农合工作纳入村委会议事日程。自筹资金3万余元,添置固定资产,完善就医环境。随着新农合的实施,患者看病网络实时报销。某某村卫生室自筹资金添置了电脑,开通了宽带。患者看病刷卡报销,方便了患者。2、组织、制度落实。有分管卫生的村干部,有健康、环境卫生等工作制度,并认真落实。3、有切合实际的卫生建设规划,各种创建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重建新卫生室已经纳入议程。二、积极学习,不断强化业务水平。1、某某村卫生室管理模式为“村办院管”。每次某某镇卫生院组织的培训、会议。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做好相关的笔记。尤其是麻疹强化免疫、乙肝查漏补种,流感接种工作中,某某村卫生室的医生向老百姓宣传,圆满完成上级要求。;握了电子处方的基本操作流程。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不断提高。1、加强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某某村共有人口1781人,参合率达99.8%,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受到群众的欢迎。2、强化责任管理。村卫生室药品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上墙进行公示。
按照卫生院的购药准则购药,保证了药品的质量。严格按要求存放药品,药品没有发生过期,变质等责任事故。乡村医生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范,认真为村民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到目前为止,村卫生室没有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一年来共门诊病例11543人次,出诊367人次。在药品的使用上使用基本药物,用便宜的药治好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及时张贴卫生室门诊费用公示、及卫生院住院报销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建档建册,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2、全村建立了1617人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病、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3、开展孕产妇登记,服用叶酸12人,并对0-7岁儿童摸底,造册67人。4、对每年对3名糖尿病人、50名高血压患者、2名精神病者都进行4次的巡访实现了35岁以上人口实现首诊测量血压达200余人,全面掌握农民健康基本情况。5、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卫生知识宣传单1569份。6、对本村的传染病进行了及时的上报,登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做法促进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群众感到满意。新的改革,新的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一年,某某村卫生室将在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在新农合的道路上再展风姿。
江苏海门有着一个小村庄。这里的油菜花随处可见,花香弥漫;这里的泯沟干净整洁,身姿婀娜;这里的百姓笑容满面,生活舒畅。这样的一方热土养育了众多善良出众的人,有成功人士,也有默默为村庄付出的人。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清洁工人,是保民村泯沟的守护神----孙耀彬。我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见证了他点点滴滴的工作。
场景一:坚守岗位不动摇
记得有次在保民村20组清理枯树时,由于枯树横卧在泯沟里,作为保洁成员的孙耀彬伯伯毅然走进了稍显乌黑的沟里。他和成员们一起喊着“一二一”,整个现场干劲十足。然而快到岸边的时候,孙耀彬伯伯说暂停下,随后看了看脚,结果大家看到了血,原来是沟里的碎玻璃划破了他的脚。众人要立即将他送去医院,而他笑嘻嘻地说:“没事,我看着大家把枯树弄上来再去。”“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在岸上待着的孙耀彬伯伯虽然无法下去拉树,却在岸上和大家一起喊着口号。
场景二:泯沟里的游泳健将
那天已经步入秋季,在接到上级部门要打捞渔网的任务后,孙耀彬伯伯和他的成员们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此时的河水稍显冰凉,然而大家的心却是充满激情的。他和大家说:“等下游起来就不冷了”。在河的对岸几个人齐心协力拔了一根又一根捕鱼桩,往返了若干次去运输。终于,大家一道将相关杂物清理了干净。相视一笑是大家对自己劳动的肯定。
为全村提供了三十余个就业岗位,使得村的富余劳动力不出门就能解决就业问题,使这些家庭不在受长途奔波之苦。既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又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2013年9月,该公司得知全村有部分孩子读书困难,就积极联系乡党委、政府,要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在乡团委和关工委的共同倡议下,公司积极号召全乡各界社会人士及企业,他们主动拿出了公司盈利收入一万元帮助辍学儿童,顺利返回校园,完成学业。
2013年6月30日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乡的山洪爆发,造成村水站取水源的供水设施全部冲毁,造成全村一千余人及企业用水困难。第二天,煤公司派出公司部分员工现场勘查,在炎热的夏季天气,公司负责人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员工进行现场施工,并把公司仓库的饮用水管和闸阀搬到村取水处,经过公司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在三天后修缮好了村的供水设施,恢复了供水。并主动拿出公司盈利收入一万元购买饮水管道及恢复取水设施所需要的材料。
今年年初,村一家婆媳不和,儿媳熊某不要婆婆和自己住在一起,只能住在破烂的旧房子里。在汛期来临前,公司负责人带领员工利用空闲时间,三番五次走访协调,给儿媳熊某做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熊某的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将婆婆接到了自己的新房子里。八月中旬,离开了人世。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梁某在帮忙的过程中,不幸被鞭炮炸伤,两家产生了矛盾纠纷,又是洁净煤公司负责人把两家当事人叫在一起,经过两家多次协商,最终顺利解决了两家的矛盾纠纷。
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大管家”的人名叫*,是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初,*当选为村支书,在就职会上,他说:“富有村的所有百姓都是村里的主人,我要为主人管好这个家。”6年来,*不但将富有这个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算好科技账扣大棚谋出路
2002年的大旱,2003年的春旱,让富有村人思量着新的发展出路,扣大棚种蔬菜就是新的发展战略之一。发展蔬菜保护地,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们有些不认可。为此,*给村民们算了第一笔账——科技账。他说:“扣一个棚虽然有些投入,但是村里和镇里都有补助。一个棚一年收两茬就是7000多块,种大田倒是省事,却只有几百元的收入。扣大棚是科学利用有效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发家致富的好事啊。”
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自己先扣了18个棚,4个月后,每个棚纯收入都超过了3500元。到了秋季,没怎么动员,富有村就建起了三个冷棚小区,180栋冷棚。为给村民提供技术服务,*还从辽中以年薪4000元的高价聘请了两名技术员。4000元虽说高了些,*乐观地说:“值!等他俩把咱都教会了,那就不是4000这个数啦,而是4万、400万啦。”
算好成本账减成本增效益
随着建棚热情的日益高涨,建棚所用的材料就成了“抢手货”。于是他又给村民们算了第二笔账——成本账。为了减少中间商环节,从建大棚的所有用料都由村里统一购入,不但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而且还能保证供货时间。现在富有村有冷棚1000栋,暖棚700栋,仅在建棚材料上,就为村民们节约开支314万元。当邻近的村民得知这个“秘密”后,羡慕地说:“你们的大管家可真能算。”
算好销售账创品牌拓市场
现在富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棚,收获高峰时,每天就能产出60吨。如何把产出的蔬菜及时销售出去?*又在脑海里谋算了第三笔账——销售账。
2003年6月,棚内的香瓜到了采摘期,这时在哈尔套市场香瓜的价格仅仅是每市斤0.6元。*萌动了一个想法,他专门定做了一批纸箱,印上了产地和电话号码,然后将瓜装进了纸箱里,雇了两辆“小解放”拉着香瓜向东北市场进发。三天时间里,他们访遍了通辽、四平、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农贸市场。那一次,不仅以1.2元价格把两车香瓜销售一空,还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带回5名客商。2004年,富有村的蔬菜开始进入沈阳市的超市;2005年,进入北京市场;同年,跨过长江,在广州、常州、武汉、上海等地落户;也是这一年,西红柿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如今,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与富有村保持长期销售合作的伙伴就有30多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富有村的棚菜生产逐步走向了规范化、集约化的轨道,在*的倡导之下,2006年,富有村的棚菜户开始上马了卷帘机项目,使卷放保温帘的劳动由人工变成了自动化;为抵御自然灾害,有棚户均参加了保险,参险率100%。2008年全村实现人均7000元收入。
算好发展账合作社大发展
面对喜人的形势,*没有满足,他脑海里的算盘又开始拨动着第四笔账——发展账。
2008年4月,在富有村村部西院建起了几十间房。这个集仓库、包装室、会议室、洽谈室、休息室于一身的房子看起来不怎么显眼,可是它在村民们的心中却占有极高的地位,那块写有“富有村富裕蔬菜合作社”的牌匾把农户联系在了一起。
14年风雨邮情路
双鸭山这座北方小城,用“九岭十八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也鲜见有骑自行车的人,然而,在双鸭山市却有一支长年与自行车为伴的棒小伙儿们,他们就是邮政局的投递员们,张立才就是其中的一位。 投递段区,没有他没做过的。他的足迹踏遍了双鸭山市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他走过的路程,加起来长度相当于绕本文转载自chazidian.com查字典范文行地球三周。 提起冬天,这位憨厚的投递员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子,那年的雪特别大,当时张立才负责矿务局二处附近地带的投递工作,由于雪阻,从他出班到矿务局二处的那段路,由于雪太大,清理不及时,已经厚厚地贴在了地面上,光亮如镜,稍不留意,就会连人带车滑倒在地,等过了这一段“溜冰场”,前面又出现一片“雪原”,原来二处往双富村一带行人流量较少,而要投送完邮件,还需要肩扛那四、五十斤的邮袋步行五、六里路,尤其是二处到双富村里面那段路,不要说背着五六十斤邮袋,就是只身行在那齐膝深的雪路上面,也要累得气喘吁吁。那一段时间,每当投完邮件,他浑身都被汗水遢得透透的,等到回家的时候,汗也消得差不多了,那湿透的棉袄里又变得冷冰冰的。双富村的村长提到此事总是对立才赞不绝口,他说本以为下了大雪的第二天立才不会过来投递,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时候,天近傍黑的时候,满头是汗的立才跟个水鸭子似的出现在了他的家门口。
初到工作岗位没多久的张立才认识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投递员,要想为老百姓服好务,过硬的基本功必不可少。《邮政业务学习》、《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中国邮政报》、《黑龙江邮电报》等书刊成了他喜爱的读物,没事他还愿意仔细研究报刊订阅目录,什么样的人适合订阅什么样的刊物,哪种刊物比较受老百姓欢迎,全装在立才的心中。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硬是靠着一股子钻劲,把业务处理规则背得滚瓜烂熟。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张立才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份,在全省营投工种技术大比武中,他一举夺得了投递工种第一名,而且由于他的出色发挥,由他领军的双鸭山市邮政局投递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乡村投递员的工作是本文转载自chazidian.com查字典范文艰辛而枯燥的。张立才负责的投递区域点多、线长、面广。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张立才总是骑着那辆自行车,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为了邮件的准确投递,张立才宁可多走点路,多翻座岭,也要把邮件亲手交给收件人。
在**西南边陲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满山遍野翠竹掩映着一个差落有致的小山村,因山上金竹遍地,因此得名金竹园。昔日有这样一首顺口溜:“祖辈住穷窝,出门就爬坡,忙上一年多,吃穿无着落”。这也曾是金竹园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又有一位默默无闻,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他就是金竹园村的支部书记徐达华。
立足村情 解决温饱问题
徐达华自1996年11月担任金竹园村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村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金竹园是全乡典型的二高山村,平均海拔1050米,气候寒冷,山场面积广。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刀耕火种式的传统农业为生,吃饭靠“两砣”(苞谷砣、洋芋砣),村民种苞谷和洋芋使用的都是老品种,下种季节晚,生长期长,产量低,遇干旱或低温连阴雨,更是颗粒无收。
面对现状,徐书记而没有退缩,他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首先要解决我们温饱问题。现在提倡的科技种田,我们不能光使用老爷爷留下的那种搞法。第一年,他率先从农技站购回苞谷良种和地膜,按照播种的时间和要求,实行地膜一律化,良种一律化,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当年苞谷单产达300公斤比历史产量翻了6倍,成功的经验源于实践,第二年春他召开全村群众大会,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他说:金竹园村只有广阔的秃山峻岭,除此之外就是我们种的薄壳地,我们只能就地论事,把有限地耕地利用起来,搞好我们的农业生产,搞农业生产,现在要相信科学,不能搞老一套,通过我的实践,我们要改换良种,因为良种下地时间早,再使用地膜覆盖,能保温、保湿、保肥效,缩短作物生长期,从而提高粮食单产和抗灾能力。村民认真分析,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按他的要求一试,当年金竹园村人均粮食达400公斤,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家还有余粮。
带领群众致富 迈出奔小康的步伐
他说:“解决温饱问题是他上任后的第一步,现在工作重点要放在解决致富问题上。有粮食仅仅解决吃饭问题,要让农民致富首先要解决农民手中有钱的问题,如何让土生金,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难题,金竹园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致穷的根源在山,致富的希望也在山。山场面积大,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为了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立足村情,结合金竹园气候特点,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他坚持大调整大富,小调整小富,不调整不富的观念,认真制定本村长、中、短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抓生漆和杜仲,中抓茶叶和板栗,短抓药材和畜牧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发展生漆和杜仲、茶叶和板栗各200亩,药材400亩,达到人平2亩经济林,1亩小药材,户平2头猪,1只羊的目标。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他都亲自参与,一步一个脚印,逐项落实。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把小药材保住种植的金竹园村民有了致富的好门道,现在每年每户小药材纯收入2000余元,种植药材大户李行忠种植的黄莲、独活、川乌、冬花一年产值近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药材大王”。畜牧养殖业也是金竹园村的传统习惯,由于品种老化,科学喂养方法不当,效益下低,徐书记亲自到外地购进良种牛羊进行殖养取得了成功,2003年金竹园村畜牧产值这一项达到36.5万元,人平900余元。干农业,必须要把握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发家致富,这是金竹园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落实好党的政策 切实办好利民之事
2002年税费改革,他先后组织召开群众会十余次,认真宣传税改政策,并且到家到户测算新的税费,公示、对比表一目了然,群众明白、干部清楚、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下半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下来,他又积极争取指标,技术人员到村后,他同技术员一起到地块,到农户,搞好设计,那一块面积多大,应该栽什么树种,他心里都有一本帐。2003年他亲自安排村干部带着组长,分组交叉检查,到地块、到农户,对没有按要求栽树的,限期整改,补栽。再检查、再督办,一直落实好为止,现在金竹园村的380亩退耕还林、块块苗齐、苗壮、已成绿荫。有人不解的说:徐书记这个人真坏,退耕还林粮食又不要他出,他还要搞这么过硬。而徐书记解释说: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下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珍惜好这个难得机遇,不能不按政策,骗取国家的粮食和补贴,到时候该退的地块又没有退下来,该栽的树不栽。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好党的每一项政策。
咬定目标不放松、绘制美好蓝图
2003年,金竹园村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面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徐达华高兴地说:“我们当村干部、一不要图名,二不要图利,图的扎扎实实为民办事,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带领一班人竭诚奉献,坦诚为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带领全村人民经济发展成功的奥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他敏锐地感到,传统的种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打破常规,理清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找准具有比较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农民发家致富。2000年,他捕捉到退耕还林所带来的市场契机,果断地引导村民投身阔叶林苗木繁育中去,为村里带来每年30多万元的收入;村里黄栀子产业红红火火,可山地面积的有限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后,出面向村委会承包别村闲置的山地370亩,然后按股份制发包到村里个人,村里统一种植,分户经营、统一安排销售、黄栀子效益逐年攀升,每年有几十万元的进账。如今,该村已形成黄栀子面积600亩、苗木繁育300亩的规模,每年的收入达七八十万元,成为村里的两大支持产业。2005年,他意识到药材、苗木发展空间有限,将发展的思路转到以工业促进村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轨道上来,引进了“德隆”服装分厂,目前已正式投产经营,解决了村里20多个剩余劳动力,不出远门月工资收入就有七、八百元。
二、 抓基础,夯实发展平台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牲畜乱放,房屋乱建,是过去梁坊桥村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不堪入目的现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引导、动员全村群众,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如今走进梁坊桥村,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新建农舍座落有致,水泥小径曲折幽深,房前果树交相掩映,清辙小溪绕村而流……。而真正有特色的,还是在于梁坊桥村实现的“五通一新”:“五通”即:一是水泥路家家通。修建了2000多米长的水泥路面,改变了“行路难”的状况;二是自来水家家通。过去,地下水是梁坊桥村的主要饮用水源,但近年日渐干旱,水井干枯,鉴于此种情况,他发动村民们集资8万余元,从离村五华里远的一个天然山泉池取用饮用水,使家家都喝上了洁净甘甜的山泉水;三是手机、电话家家通。据统计,目前该村有固定电话28部,手机65部。如今,村民就是去田间地头都带着手机,再也不用担心信息闭塞而错失商机了;四是有线电视家家通。与县有线电视网,在增收了二十多套电视节目的同时,又能及时地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真实新闻;五是沼气池家家通。形成了农民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模式。“一新”即95%以上的农户家都建了新房。
某某村位于某某乡西部10公里处,共有156户,总人口656人,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62名。耕地面积7100亩,人均纯收入5642元,村集体收入21万元。
近年来,某某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某某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日程。
1、提高认识,注重结合。近年来,村“两委“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强根固本的战略任务完成。在抓落实中,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二是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相结合;四是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五是同维护社会治安、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相结合。
2、制定规划,全面实施。某某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创建上狠下功夫。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为民办实事上做文章,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支部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支部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矛盾错综复杂,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某某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村情实际,先后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定期研究制度、考核评比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补充和完善了班子成员学习制度,村民管理制度,设岗定责考评制度等,结合本村实际修改改完善了村规民约,与各社和部分重点户签订了责任书,做好了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
3、明确责任,严格奖罚。为使创建工作规划逐步实施,逐年发展,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村“两委“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量化并与政绩,奖金挂钩,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完不成任务者予以通报批评和处罚,从而确立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村党总支统一领导,各方面紧密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1、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村“两委“全面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农民中存在的利已主义的不良习惯,采取了正面灌输,典型引导,深入田间炕头等多种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农民讲道德,守公德。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五讲““四有““三严“的模范标兵;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情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守法经营,勤劳致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广泛开展培树典范教育。某某村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村干部中重点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在广大群众中重点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春节期间敲锣打鼓进行表彰奖励,并将所获奖牌挂到门上,着力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村上开放“农村书屋“,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来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其“科技致富“意识。通过实用科学技术培训,使全村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明确群众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此,某某村从三个方面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是定期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让广大村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二是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展示板、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先后张贴宣传标语225条,制作宣传图片45张、展示板6块,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一个全体村民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为了凝聚人心,加快建设,带领群众叫响了一个口号:即“建设新农村、你我是主人、自己来建设、生活日日新“。这句口号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已经统一起来,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全村已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3、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某某村针对税费改革以后,农民民主意识淡化和村干部群众观念淡化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村级“民主恳谈“活动,通过“民主恳谈“活动,浓化了村屯的民主空气,架起了与农民沟通的桥梁,调动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让干部受到教育,农民气顺,干劲足,走出了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为更好地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把引导农民遵纪守法 和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为重点,狠抓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坚持普法教育走村入户,采取讲法制课,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农民知法守法。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立治安巡逻队,在群防群治上下功夫。
三、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工作。近年来,某某村多次争取道路硬化项目,积极组织群众建设。截止目前,某某村共硬化村级道路3.68公里,基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二是大力改善村级医疗卫生事业。在各级部门的关心下,改建村卫生所一座。完成了新农合参合任务,为每一名村民补助新农合费用20元,为村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解决了村民就医难问题,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了农村养老保险登记、收费工作,参保率达90%以上。
三是绿化道路。在林业部门扶持下,四五社村民自筹资金6350元,购买松树苗127棵,绿化道路400米。美化了环境,清新了空气。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让群众增收。
村“两委“以“立足本村,用好政策,争取支持,谋求发展“的思路,突出“农、畜、“产业,走农牧结合的发展之路。
一是指导村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村委会集思广益,组织干部群众观摩学习外村先进经验,今年决定在某某村建立钢架大棚暨日光温室示范点搞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计划分三期进行,计划建设钢架大棚300座,日光温室50座。长期以来,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较差,缺乏发展意识。为了破除群众的陈旧观念,村委会在大力宣传设施农业优点的同时,经过村委会研究决定,由村社干部带头搭建钢架大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实行村帐乡管制度。并按时结算,收支公开,充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村务、财务、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