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5:05: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习经验小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次培训安排了大量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专题讲座,都是由江苏省的知名专家、特级教师、学者等给我们进行培训。内容既有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实践实例,让人耳目一新,感悟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思想。使我懂得在教师这一成长道路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追寻高效的、符合认知论的教育教学方式,同时让我感触到: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注意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不能急于求成,追寻“花样式”教育教学方式,那只是虚有其表。我们追寻的是接受式教学方式,是最高效的、最符合认知论的教学方式。接受式教学方式要我们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接受方法,就是我们备课中常说到的“备学生”,所以教学应该从备课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的做起。
整个培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中升华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晓庄学院教学理念是注重于做,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符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育人的目标。学生要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有助于自身知识的汲取。
同时本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想,认识到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与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即学习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以致用。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同时让学习者拥有过程的主动权,教师不是控制学习过程,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有效环境,为他们遇到问题给予有效的帮助。
本次培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讲座是7月5日下午关于作文写作的讲座,在分享中老师重点分析了4M写作训练系统,提出了三到六年级分别是自由写、生长写、细腻写、完善写。并且仔细分析了各阶段的方法,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要让结果来的太快,要让意外不断发生”的一波三折法。过去我们写作文,尤其写记叙文老师就讲要“生动”,就强调学习好词好句。通过今天下午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具体才能写“生动”。总得来说写作训练应充分彰显年龄特征,儿童特征,阶梯特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关键词:教学细节 高效课堂
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敏锐的发现、捕捉和挖掘,常常成为教学的细节。细节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等,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演绎课堂中的那份精彩。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演绎高效的英语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预设精彩,成就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精彩高效课堂的起步环节,英语课堂若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的导入大有必要。在我的课堂中,“导入”这一环节令我费尽了心思,同时也是我英语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导入”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精致的导入不仅用于课堂开始,还可以用于课堂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所以在上课开始时,我改变了传统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即把由教师问学生答,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课堂的教学模式,改为由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尝试,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能顺利的进行问答、对话讨论,课前就要自觉地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使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捕捉精彩,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伙伴和朋友,并要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成为能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资源,让“教育智慧”成为提高英语课堂生成效率的有效策略。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旅程,好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生动的学习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这种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生命的“共享”。
三、留意精彩,让课堂充满灵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提炼生活、展示风采、追求成功、感受欢愉是一个学习、发展的过程。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和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放飞学生的个性,并使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要培育课堂教学的灵性,必须培育教师自身的智慧,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培育课堂教学的灵性。作为教师,就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一定要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出发,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已的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挖掘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方法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我进行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明确育人的目的: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学生,唤醒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培养班级领导干部,培养小助手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一种良好班风的形成,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有效地将小助手利用起来,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因此,我们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于集体创造条件。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具体做法是:增设管理岗位、减少个人兼职、角色动态分配。
(一)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增设了若干个管理岗位
(1)门长
开学初,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挑选了4个每天来的比较早,而且责任心比较强的孩子做“门长”,每个孩子身边放一把钥匙,这样就避免了钥匙只放在一个孩子身边,开门不够及时的现象发生。
(2)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我想每个班级都有,就是负责做好一天值日工作的人。早读课上,他负责组织孩子们读书、背书和听写。从早读一直到晚上放学,才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在他值日的这一天里,事无巨细,他都得过问。
(3)小组长
小组长是我班的核心人物,他们肩头的担子最重。以座位为准,每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小组长。6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学组,一个学组配一个大组长。大组长只要负责作业的收发,记录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即可。小组长必须每天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各项作业进行检查,协助值日班长管好小组纪律,配合红领巾监督员监督自己小组成员的礼仪常规,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值日工作。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小组长有权要求他将作业重做,对于作业中有错误的,小组长有责任和权力要求他及时改正。对于违反纪律或礼仪常规的,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他改正。
(二)实行岗位责任制
我班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要保证讲桌的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写,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者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窗户的同学,要保持窗户洁净。
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指导意识,淡化了教师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
四、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尖子生的培养;(2)中等生的促进;(3)后进生的转化;(4)珍爱贫困生。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了解,及时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贫困生常常有自卑的心理,他们物质和精神上都贫乏,常以胆怯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自尊心很刚强也很脆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也可以昂起头走路。
五、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事不对人
班主任必须要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六、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一个思想与行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需要教师给他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系统由以下子目标组成:
1.班集体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2.个人远期、近期目标
关键词:大学衍生企业 治理结构 绩效 关系
引言
Zhang(2009)将大学衍生企业定义为:由大学雇员所创立的企业,即学者创办的企业。在我国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中,母体大学、学者在其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而,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应当具有天然的技术及人才优势,但是,现实中我国众多大学衍生企业,甚至包括成功上市(IPO)的大学衍生企业(股票市场称之为高校概念股)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李维安,2004)。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问题,抑或是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相比国外大学衍生企业,我国众多大学衍生企业的成长机制和治理关系可能显得更加复杂和多样。目前为止,国内学界的有关讨论也仅局限于几十个较为知名的上市大学衍生企业,且多集中从整体治理水平上进行分析,没有深入探讨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各子维度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水平的作用关系。本文运用李维安等(2010)“行政型”和“经济型”二重治理环境划分来探讨:在不同治理环境下,我国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的内部各子维度同其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呈现出何种特征?
理论及假设
在以技术资源禀赋为核心的大学衍生企业治理中,母体大学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和利益分配之中将或多或少占据一席之地(Zhou Y,2008);Shane(2002)发现,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技术资源优势的学者也将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处于不同治理环境之下的大学衍生企业也必然将呈现出不同的绩效水平。因此,本文从母体大学、学者以及治理环境三个层面,具体提出以下五个假设来探讨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机制与特点:
(一)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中母体大学的作用
Di Gregorio 和 Shane(2003)认为母体大学在路径引导、平衡学术与商业利益、整合资源三个关键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有效促进衍生企业的持续成长。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创立之时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母体大学,其他来源还包括母体大学技术入股、个人技术入股、政府资助、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Weiping Wu et al.,2011)。积极鼓励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企业资本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稳定收益和产生协同效应(陈晓、江东,2001)。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的资本结构特征,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绩效。那我国大学衍生企业是否也倾向于多元化资本结构特点呢?本文拟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同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大学衍生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组织,多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主体(Weiping Wu et al.,2011)。已有研究表明中小型企业倾向于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这有利于降低成本或风险(Stulz, R,1999)。企业集中的股权意味着有限的财务风险分担和较高的资本成本,会导致企业所有者在引进新的投资时更加谨慎,而不愿意过多地负债和接纳新的投资人(Randoy,T. et al.,2003),因此,股权比例过于集中使得潜在投资者害怕大股东的侵权行为,这势必损害企业价值和运营绩效。母体大学对大学衍生企业的投资比例大小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根据现有文献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我国大学衍生企业中母体大学的股权比例同企业绩效负相关。
(二)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中学者的作用
Damiano Bonardo等(2011)通过对来自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的大学衍生企业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学衍生企业在IPO之际,有学者出现在企业高层团队里可以促进大学衍生企业市场价值及运营绩效的提升。夏清华等(2010)通过对影响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学衍生企业的管理者来自外部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本文认为,高级管理者为双肩挑的学者,在公司的日常治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其自身拥有的专业和技术的优势,以此提升大学衍生企业的绩效。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我国大学衍生企业中学者双肩挑(既负责科研又担任企业高级管理者)同企业绩效正相关。
大学学者作为大学衍生企业治理中的重要成员,其对企业治理过程中投入程度将会对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效果及效率产生怎么样的作用呢?Zucker和Darby(2002)对生物技术型大学衍生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学者尤其是明星科学家的技术和知识优势对企业的创新和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Zhang(2009)发现一旦学者改变自身职业路径,决定在大学衍生企业中投入大量资金,并积极参与到大学衍生企业创生过程中去时,则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或运营绩效。李雯、夏清华(2010)研究发现,学者投入大学衍生企业时间与精力越多,则企业能够获取更高水平绩效。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学者对大学衍生企业的资金投入同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学者对大学衍生企业的时间投入同企业绩效正相关。
(三)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
李维安(2010)分别对行政型、经济型二重治理环境进行定义:行政型治理环境是指,以资源配置行政化、经营目标行政化和人事任命行政化为治理模式的企业治理环境;经济型治理环境是指以产权制度和委托理论为基础,一切经营活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治理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毋容置疑,母体大学同大学衍生企业间的治理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相应的治理环境也随之发生着转变。La Porta(200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外部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等公司治理环境能够有效降低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减少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并促使大股东将更多的利益与其他股东共享,以此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李维安等(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治理环境对企业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经济型治理环境能够提升公司绩效,而行政型治理环境则降低了公司市场绩效。我国的大学衍生企业所处的治理环境将对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结构及运营绩效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国内现有文献并没有给予解释,本文在学者李维安二重“治理环境”概念基础上将治理环境视为企业的内生性变量,在不同治理环境下,企业的治理结构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经济型治理环境对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行政型治理环境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
图1为本文的研究模型。
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的获取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预调研。课题组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完成问卷的初步设计,并在湖北省内展开预调研,请填写者提出反馈意见,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73份,回收率为60.8%,在预调研数据基础上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测量题项,最终确定正式调研问卷。第二步,为正式调研。课题组以邮寄形式向全国112所“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累计发放问卷550份,回收410份,回收率为74.5%,其中有效问卷395份,总有效率为71.8%。第三步,问卷抽样。从回收的395份有效问卷中进行抽样,主要收集了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在2007-2009年期间运营绩效的信息以及治理结构现状,剔除一些企业信息不完整和年度数据有缺失的问卷,总共获取212家非上市大学衍生企业的相关数据。本研究运用Spss13.0及Amo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二) 变量测量
对绩效的测量。参照Ensley, MG 等(1999)对企业成长绩效衡量指标的选取办法(选取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率作为绩效的衡量指标),本文对非上市大学衍生企业的绩效变量选取如下两个相对客观的衡量指标:近三年的年均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ln Sales)、近三年年均销售利润率(ROS);对治理结构的测量。本文结合非上市衍生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主要选取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衡量指标进行探索性测量,资本构成Capital为分类变量;股东构成Stakeholder根据控股主体不同分别赋值;学者职位Position、投资状况及服务公司时间根据其实际情况赋值。另外,为了较为准确反映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结构水平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本研究还控制了公司的行业特征(Industry)、雇员人数(Employee反映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本文将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环境设置为虚拟变量,若大学衍生企业为母体大学所有或控股则划分为行政型治理环境类,赋值为1,其他则为经济型治理环境类,赋值为0。
(三)实证结果及讨论
1.描述性统计。表1及表2分别表示各主要变量在不同治理环境下的分类统计结果、各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1可知,经济型治理环境下的大学衍生企业同行政型治理环境下的大学衍生企业的绩效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经济型治理环境下的大学衍生企业绩效好于行政型治理环境下的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资本机构、持股比例、学者投资有比较显著的差异。由表2可知,主要几个被解释变量同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主要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
2.假设检验及结果。本文首先对全部抽样企业进行多元回归分析。Model1仅放入控制变量,Model2加入6个主要解释变量,Model3再加入交互项,Model4-6变量放入方法相同。由Model4的结果可知,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资本结构同企业绩效(测度指标为ROS)之间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β=0.12(p
为了验证经济型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本文接下来对不同治理环境下的企业治理结构同企业绩效进行分组回归,由表3模型1与模型2中资本结构Capital系数分别为β=-0.144(p
结论
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中各要素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作用效果,并且会因治理环境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特点。本文从母体大学、学者以及治理环境层面出发,运用我国212家大学衍生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学衍生企业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学者对于大学衍生企业时间的投入力度同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二,母体大学在大学衍生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以及学者在大学衍生企业中的资金投入同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三,行政型与经济型治理环境对我国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子维度(除学者双肩挑任职)同绩效作用关系起反向的调节作用。由以上结论本文可以获得一些政策性启示: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在治理结构的设计当中应当鼓励资本结构多元化,以此降低治理的成本和风险;学者要慎重考虑自身在大学衍生企业中的资金投入,在参与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在知识、技术以及管理咨询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大学衍生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向经济型、市场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本文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没有进一步考虑大学衍生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如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可能会对治理结构维度要素同绩效的影响产生作用;另外,在治理结构子维度选取上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以上不足也是本文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Junfu Zhang.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pin-off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venture capital data[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34)
2.Zhou Y. Inside stor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Making Silicon Valley in Beijing[M].Lanham, M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8
3.Shane S.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spinoffs and wealth creation[M]. Northampton, MA:Edward Elgar,2004
4.李维安,谢永珍,程新生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2)
5.李维安,邱艾超,古志辉.双重公司治理环境、政治联系偏好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转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6)
6.Shane S, Stuart T. 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 (1)
7.Di Gregorio D, Shane S. Why do some universities generate more start-ups than others?[J]. Research Policy, 2003(32)
8.Weiping Wu,Yu Zhou.The third mission stalled? Universities in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8)
9.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1(8)
关键词:广东;本科学校;结构;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高等学校通过展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人才保证、智力贡献、科技支撑、文化繁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本科学校①的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系。根据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东省可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4个区域,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粤东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市,粤西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粤北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5市。截至2014年8月,广东省共有本科学校46所,占全省高等学校数(含独立学院)的32.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32%)。就区域分布看,珠三角38所、粤东2所、粤西4所、粤北2所,分别占本科学校数的82.60%、4.35%、8.70%和4.35%。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全面把握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和适应性,提出本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策略。
一、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② (一)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人口规模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 19.0对全省2001―2013年本科学校数、在校本科生数、常住人口并对全国2001―2013年常住人口、本科学校数和2005―2013年在校本科生数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从全省层面看,常住人口与在校本科生数、本科学校数二者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0.05),表明常住人口与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三者之间均为正向影响和强烈的线性关系;同时,常住人口与在校本科生数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92)高于常住人口与本科学校数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927),这些均与全国总体表现情况相同,但同比全国常住人口与本科学校数的相关程度,不如全国高(见表1)。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③层面看,常住人口与在校本科生数相关系数于珠三角及深圳均表现为同升现象;粤东、西、北地区则存在个别相反现象。由于2001―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本科学校数未发生变化④,深圳未发生明显变化⑤,故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与本科学校数无相关性,深圳则为不显著相关(见表2)。
综上,珠三角常住人口与本科学校数、在校本科生数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与在校本科生数相关性较强,但与本科学校数相关性不显著;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不仅与在校本科生数的相关性相比珠三角和深圳市弱,而且与本科学校数也不具有相关性。
(二)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分析
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运用SPSS 19.0对全省2001―2013年本科学校数、在校本科生数、GDP及全国2001―2013年本科学校数、GDP和2005―2013年全国在校本科生数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从全省层面看,GDP与在校本科生数、本科学校数二者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0.05),其中与在校本科生数的相关系数为0.986,与本科学校数的相关系数为0.931,均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均为正向影响,具有强烈的线性关系,这与全国的表现情况是一致的,但同比全国2001―2013年GDP与本科学校数的相关程度,不如全国高(见表3)。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看,GDP与在校本科生数的相关系数在各区域均表现为同升现象; 2001―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本科学校数未发生变化,深圳未发生明显变化,故粤东、西、北地区GDP与本科学校数无相关性,深圳为不显著相关(见表4)。
(三)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Matlab软件)对全省2004―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与各学科专业在校本科生比重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典型相关方法对全省2001―2013年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数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以进一步明晰广东省本科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从全省层面看,就学科专业而言,农学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r9=0.5041;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与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r8=0.8230、 r7=0.7228、r11=0.6323、r2=0.6017;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工学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r5=0.8306、r11=0.7965、r7=0.7289、r2=0.6512、r8=0.5436。就学生层次而言,各层次学生与三大产业间都有很强相关性(见表5)。
(四)小结
1.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人口规模之间,在省域层面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在校本科生规模与人口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本科学校数与人口规模的相关程度(与全国总体表现一致);在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上则表现有强有弱,特别是本科学校数与人口规模在有些区域无相关性或相关性不显著。
2.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经济规模之间,在省域层面整体上仍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在校本科生规模与经济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本科学校数与经济规模的相关程度(与全国总体表现一致);在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上则不明显,特别是本科学校数与经济规模在有些区域无相关性或相关性不显著。
3.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一是因学科专业而异,如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均与第二、三产业具有相关性,但与第一产业相关性弱,而农学正好相反。二是虽然各类层次的人才培养在省域层面和多数区域层面上与三大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在个别区域则有所差异――或者因缺少研究生培养资格而无法为所在区域提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如粤北;或者因受区域内本科学校数量及人才培养规模所限,无法适应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各层次人才需求量激增的态势,如深圳市。因此,在本科教育资源与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地大力地调整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及层次结构,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会进一步弱化。
二、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 (一)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未来人口趋势的适应性分析
1.基于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⑦的分析。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即每所本科学校对应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越高,说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本科入学率越低,反之越高。
从全省层面看,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⑧在2005―2021年间呈下降趋势,2021年后又开始上升;2015―2024年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在2.77万―3.76万人之间。假定2014年之前广东省本科学校数量尚能保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本科入学率逐年上升,则从2015―2024年间广东省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最高值(3.76万人)仍低于2014年之前的数值来看,本科学校数量可以适应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但仍高于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实际上这一状况在2011年已出现),尤其是远高于我国东部以及东北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一般在1.14万―1.64万人之间,中部地区一般在2.40万―2.65万人之间,西部地区一般在2.19万―2.73万人之间,东北地区一般在1.74万―0.91万人之间)。如图1所示。
注:缺2010年数据。
图1全国主要区域及广东省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2005―2024年)(单位:万人)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看,除了珠三角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粤东、西、北地区和深圳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2)。
注:缺2010年数据。
图2广东省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2005―2024年)(单位:万人)
因此,在保持现有本科学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本科入学率将远远低于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如果要在2024年分别达到差距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2024年的平均水平,需分别新增本科学校10所、20所;要分别达到差距较大的东部和东北地区2024年的平均水平,需分别新增本科学校43所、143所。可见,广东省本科学校数量缺口仍然比较大,对粤东、西、北地区而言缺口更是巨大。
2.基于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数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89.21人,而北京为232.52人、天津为219.54人、上海为150.20人,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海南、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也均在100人以上,都高于广东省。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看,2013年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数珠三角最高,为94.03人,可勉强达到我国中等水平,但深圳仅为25.86人;粤东、西、北地区偏低,粤西略接近2013年新疆(66.84人)、(68.55人)、青海(57.63人)的水平,粤北较低、粤东最低,表现出本科学校数严重不足(见图3)。
因此,从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数来看,广东省本科学校数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具有较大不适应性,特别是深圳市。
(二)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未来经济规模的适应性分析
1.基于本科学校校均GDP⑨的分析。从全省层面看,本科学校校均GDP在2005―2013年间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远高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见图4),分别是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1.66―1.77倍、2.28―2.59倍、2.56―3.13倍、3.02―3.28倍之间(见表7)。由此可见,广东本科学校数相对于经济规模发展而言一直处于偏少的状态。伴随着未来广东经济规模的良好发展势头,本科学校数量将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看,2005―2013年本科学校校均GDP整体都呈增长态势,珠三角略高于全省总体水平,其中深圳约是全省总体水平的倍数保持在4.54―7.90倍之间;粤东始终高于全省总体水平,粤北在2006年后高于全省总体水平,粤西则一直低于全省总体水平。同时,粤东、西、北地区本科学校校均GDP水平都高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这表明,广东省各区域及深圳市本科学校数量相对于经济规模发展而言均显不足,如果本科学校数量没有得到明显增加则与未来经济规模的不适应性将更加明显。参照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013年校均GDP水平,广东省本科学校数量可新增20-147所,其中粤东可新增3-11所、粤西可新增1-11所、粤北可新增2-10所、深圳可新增6-20所。
2.基于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生数的分析。2005―2013年,广东省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生数仅为15.28―19.00人之间;虽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生数呈下降趋势,但广东仍低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特别是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差距较大。可见,广东省在校本科生规模相对于经济规模发展而言偏小,整体上未适应经济规模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学生数不仅无明显增长而且还略有下降,这将使得在校本科生规模与未来经济规模发展的不适应更加显著(见图5)。
从各区域及深圳市层面看,2013年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生数,只有粤西超过全省总体水平,但仍低于我国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珠三角略低于全省总体水平,但深圳市仅为1.90人;粤东、北地区都在10人以下,粤东地区还不到5人,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有较大差距。这表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在校本科生规模与经济规模发展有较大的不适应性;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在校本科生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粤西可适当放缓在校本科生规模的发展;粤东、北地区在校本科生规模仍需着力提升;深圳市应大力扩大在校本科生规模(见图6)。
(三)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未来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适应性分析
1.基于层次布局结构的分析。根据《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广东省将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定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六大主体产业,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0%以上、34%、23%、12.5%和约1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人才需求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对具有交叉知识的科技研发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对具有一线工作技能、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可见,未来广东既需要更多数量的研究型大学,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本科学校。然而,广东省本科学校不仅占全省高等学校比例低于全国,而且“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水平大学占本科学校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均接近4个百分点,这两方面与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北等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相比更是差距甚远。由此,也导致广东省本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偏低。从2013~2014学年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占在校生(指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下同)比例看,除了粤西在校本科生占在校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广东省及其各区域整体上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但与当前广东省经济地位不相适应,更使得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后继乏力(见图7)。例如深圳市目前仅有3所本科学校,其中包括了近三年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此全市每年要从外地引进约4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市外院校理工类毕业生约占深圳市接受理工类毕业生总数的90%。
如果以生产总值比例作为本科学校设置依据,在全国本科学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数量以及校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广东省需新增本科学校约54所,其中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需分别新增41所(含深圳需新增18所)、5所、4所和4所;高水平大学需新增约9所,其中珠三角需新增6所,粤东、西、北地区各需新增1所。
2.基于类型布局结构的分析。从全省层面来看,1978年以来,广东省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呈现出徘徊、下降、上升交相替代且在一个狭窄区间波动的状态;第三产业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三次产业按照“三、二、一”方向发展。根据发展趋势,预计2015―2030年间广东省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仍将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在区域产业结构上,珠三角第三产业发达,比重超过50%,其中深圳市达到56.54%;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珠三角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粤东、西、北地区将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由此可见,未来珠三角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第二产业将不断显示优势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将在2015年达到1.5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量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到2020年,全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因此,未来全省层面高校需要大力发展的学科门类是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珠三角未来几年最需扩大的学科门类为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工学,对应的学校需求类型为理工院校和财经院校;粤东、西、北地区的学校需求类型则以理工院校为主。2013~2014学年,从全省本科学校共计开设的2370个专业来看,工学专业数量最多,其次为管理学专业,之后依次为艺术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哲学专业;在校本科生94.96万人,按规模排序依次是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理学、医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和哲学。仅从专业设置和在校本科生比重看,基本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但艺术学、法学和教育学的专业占比和在校生占比都过大(见图8)。
在区域层面,2013~2014学年,珠三角本科专业按照设置比例排序依次为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理学、经济学、医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和哲学等专业,在校生规模除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理学依次排在管理学之后,其它学科与其专业设置比例排序相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存在艺术学和教育学培养规模过大的问题,其专业设置和在校生规模比例分别达到10.82%和6.53%、3.06%和2.22%。粤东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设置比例过低,分别仅为18.99%、11.39%和3.80%,而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专业设置比例过高,分别为17.72%、13.92%、6.33%和1.27%,与此相对应,其人才培养规模难以适应地区第二产业发展需求。粤西经济学培养规模过小,专业设置比例仅为2.79%,而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专业设置比例过高,分别为6.98%、11.63%和6.51%。粤北工学、经济学培养规模较小,专业设置比例分别为23.08%和1.71%,而艺术学、教育学专业设置比例过高,分别为14.53%和8.55%,师范类在校本科生比例高达92.24%。
(四)小结
1.人口是决定本科学校数量、在校本科生规模与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广东,无论是从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还是从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数来看,本科学校都表现出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不适应性,特别是对于目前本科学校偏少的粤东、北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如果考虑到除人口之外的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其他因素,如高等教育入学年龄的放宽、高等学校招生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毛入率的现代化指标等,广东省本科学校数量与人口规模的不适应性将更加明显。
2.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本科学校校均GDP和每亿元GDP负担本科学生数来看,各区域的本科学校和在校本科生规模都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因此,在未来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规模的承受能力,使区域本科学校数和在校本科生规模都能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3.在省域层面,迫切需要增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本科学校。这些学校应以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为主,着力控制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培养规模。在区域层面,珠三角本科学校设置应该着力提高办学层次,尤其是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要注重高端发展;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新增本科学校应以理工院校、财经院校为主。考虑到海洋产业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应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湛江等市择地再建1-2所以海洋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海洋院校,满足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对高层次涉海人才、智力、科技的需求。
三、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省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2008年以来均排名全国前6位,比广东排名靠前的仅有北京、上海、天津、新疆、),本科学校校均GDP远高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平均水平,财政保障扎实,但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数、每亿元GDP负担在校本科生数却排名全国倒数,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本科学校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仍然相当短缺;二是目前全省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转型升级急需学科专业如工学教育规模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科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仍不合理、不协调、不适应;三是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高等学校尤其是本科学校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本科学校区域发展不合理、不协调情况仍然突出。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科学合理地做好广东高等学校尤其是本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相关工作。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按需设置。根据全省及各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变化趋势,统筹规划本科学校的新建、更名、合并、分立、转设和退出。妥善处理好存量与增量、规模与条件、当前与长远、发展与效益的关系。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加大对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从严控制起点低、一般性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立,鼓励办学思想端正、实力强的举办者兼并重组办学水平低的高等职业学校,政府和有关社会力量集中更多资源发展适应全省及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本科学校,既要有一批能直接对应产业、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学校,也要培育更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型高水平本科学校。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全省各区域的人文环境、财政能力、智力资源、产业支撑等因素所构成的本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需求指数,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的本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着眼于较大区域而不谋求每个地级市不顾条件地都设立本科学校,努力使本科学校设置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发展需求相协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投入能力相适应,以确保本科学校能够办得好并能充分发挥适应、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作用。
3.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既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统筹作用,通盘谋划和推进全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同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保证教育刚性投入,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保障水平。同时,还要突破各种政策壁垒,积极探索混合制、股份制办学体制,推进实力强大的行业企业兴办本科教育,引进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
(二)主要策略
1.珠三角要以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着力办好高水平大学,同时要新建一批小而精的特色本科学校,构建以广州(辐射佛山和肇庆)、深圳(辐射东莞和惠州)和珠海(辐射中山和江门)为中心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第一,总体上应新增20所左右(不含深圳市)以理工类、财经类为主的本科学校,其中珠海、中山、惠州等经济发达、本科学校较缺乏的中心城市应新建或由独立学院转设多所本科学校,同时鼓励支持其他市按需新建或转设应用型本科学校。第二,鉴于区域内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新建本科学校应主要定位于规模较小、富有特色、学科专业与区域主体产业群关联紧密的特色本科学校。这种特色本科学校,一要突出需求导向,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务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对接匹配;二要突出专业导向,按照“小而精”的原则,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要突出开放导向,引进国内外一流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成长步伐。第三,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将中山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将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类大学,将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明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将南方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突出的研究型大学。第四,广州要下定决心积极推动和支持所辖区域内的省内知名本科学校与世界排位前200名的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或二级学院。
2.粤东、西、北地区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条件和能力统筹举办若干所高起点、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构建以汕头、湛江、韶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高等教育体系。第一,粤东以汕头市为中心,以服务汕、潮、揭产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重点新建包括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揭阳)在内的5所左右的理工类本科学校,其学科专业设置以能源与动力工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航道工程技术、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石油化工、渔业综合技术、旅游管理等为主,现有本科学校要逐步减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招生规模。第二,粤西以湛江市为中心,根据粤西城市群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新增1―3所应用型本科学校,在适当控制新增数量的同时,把工作着重点放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和扩大办学空间上。在积极巩固提升已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与钢铁、石化、能源、海洋运输、海洋生物等产业相关的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开采与储藏技术、材料(成型、高分子)、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水产养殖、海洋地质和矿产、海洋工程、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工程等学科专业,可建1所以上与这些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理工类本科学校,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的作用,注意加快扩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办学空间。第三,粤北以韶关市为中心,把握振兴粤北的重大机遇,着力培育若干所理工类和财经类本科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冶金工程、材料成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电气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农产品加工、旅游管理等为主,逐步减少文学、法学、经济、教育、历史、艺术、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设置。
3.深圳市应以更长眼光、更大魄力、更强举措、更多形式举办本科学校。根据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未来一个时期,深圳市应新增15所左右的本科学校,其中既要优先发展若干所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又要着力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学校,加快扩大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第一,积极推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招收本科生并逐步扩大规模。第二,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到深圳举办研究生院、分校或整体搬迁某个学科来举办特色学院,重点推进在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金融等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领域特色学院建设。第三,创新体制机制,创造引进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良好条件,在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步伐的同时,再引进2-4所国(境)外知名大学来深圳合作办学。本科学校设置应主要定位于发展小而精的特色本科学校。
研究和解决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问题,既需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调动一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参加本研究的还有黄崴、刘建伟、耿景海等)
注释:
①本研究所指本科学校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成人本科学校。
②对于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
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本文如无特别说明,拟用本科学校数、在校本科生数指代本科学校结构、布局,用常住人口指代人口规模,用GDP指代经济规模。如无特别注明,本部分数据来源均为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2001―2013年统计年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01―2014年国家统计年鉴,同时缺少2003年广东省在校本科生和在校专科生数据。
③鉴于深圳市是我国经济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之一,因而本文特别将其列入研究范围。
④分别为2所、4所、2所。
⑤2012年由1所增加到2所。
⑥因粤北无研究生培养单位,故只研究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关性。
⑦本科学校校均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等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除以本科学校数。
⑧本报告以1993―2012年广东省各地市小学招生数作为2005―2024年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统计基数;2015―2024年本科学校数以2014年本科学校数计,依此对本科学校数量能否满足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本科教育需求进行趋势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耳蜗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增效作用。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分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体外培养耳蜗干细胞进行内耳移植,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将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当归补血汤组将含有当归补血汤的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空白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听力恢复情况,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在内耳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从E14大鼠耳蜗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后,可获得大量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estin阳性细胞团, Brdu表达阳性,说明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在移植针道两侧可见移植的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基底膜区。存活的细胞部分呈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耳蜗干细胞; 移植; 当归补血汤; 大鼠
[Abstract]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on im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from cochlea for management of hearing loss. Methods: The hearing loss model rats were pided into cochlea stem cells group,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group, control group. Cochlea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by using serum free medium. Cochlea stem cells were grafted into the rats cochlea regions in cochlea stem cells group, both cochlea stem cells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were grafted into the ratss cochlea regions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group, and saline were grafted into the ratss cochlea reg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aring recovering of the hearing loss model rats were measured by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rotential on 1,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sults of stem cells survival, differentiation and migration. Results: The dissociated cells from the newborn rat organ of corti developed into much of indiffrentiated otopheres of nestin(+) cells when plated on a nonadherent substratum. Within cultured otospheres, Brdu(+) cells were rapidly risen to newly formed otopheres. Myosin ⅦA(+) hair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on both side of implantation area in cochlea stem cells group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ngelica sinensis group, some of Myosin ⅦA(+) hair cells migrated to basal membrane area. The number of Myosin ⅦA(+) hair cells was much more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group than in other groups(P
[Key words] cochlea stem cells; implantatio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rats
噪声、抗生素和年龄引起的毛细胞坏死是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传统观点认为毛细胞损伤后无法再生,相关组织也无法进行功能重建,所以这种听力损害是永久性的。内耳毛细胞再生和修复一直是近年来听力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利用耳蜗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使变性坏死的内耳毛细胞再生,有可能成为治疗耳聋的新手段。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对耳蜗部位进行了耳蜗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1],研究发现耳蜗干细胞经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可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当归补血汤可提高体外培养的耳蜗干细胞向内耳功能细胞的分化比例[2]。当归补血汤是中药传统经典组方,实验表明当归补血汤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3]、脾树突状细胞[4]、造血祖细胞[5]等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等影响。当归补血汤是否会对移植耳蜗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影响呢?本实验对耳蜗干细胞培养后进行内耳移植,同时采用中药当归补血汤进行干预,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听力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在内耳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以及当归补血汤对耳蜗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干预耳蜗干细胞移植和定向分化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试剂
1.1.1 实验动物 E14大鼠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室提供。
1.1.2 实验试剂和抗体 Neurobasal培养基、B27辅助培养基(GIBCO公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Sigma公司)、胎牛血清(FC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多聚赖氨酸(Sigma公司)、胰蛋白酶(Sigma公司)、巢蛋白(Nestin)抗体、Brdu及其单克隆抗体(Sigma公司)、Myosin Ⅶ A抗体(Sigma公司)。
1.1.3 主要仪器 离心机(Centrifuge 5417R,德国Eppendorf公司)、超净工作台(净化等级100级,吴江市净化设备总厂)、恒温水浴箱(SHAC,金坛市恒丰仪器厂)、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CK2,日本OLYMPUS公司)、荧光显微镜(BX60 F5,日本OLYMPUS公司)。
1.2 耳蜗干细胞取材、培养和鉴定
乙醚麻醉E14大鼠,取出内耳耳蜗。分离Corti器,HBSS液冲洗3次后剪碎,加入0.125%胰蛋白酶37 ℃消化30 min。吸管轻柔吹打成单细胞悬液。以1×105 ml-1的细胞密度移入培养瓶中培养,每隔3 d半量置换培养基。培养7~9 d后,机械分离神经球进行传代。具体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1]。
1.3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制作
当归补血汤配方比例为黄芪 ∶当归=5 ∶1,药物组大鼠在1~3 d早晚各给药2 ml·(100 g)-1,第4天一次服用全天剂量,采血前禁食12 h,末次给药2 h后采血。取血后分离血清,56 ℃灭活30 min,-20 ℃冻存备用。具体配制方法见参考文献[2]。
1.4 细胞核标记
移植前24 h,将Brdu溶于无血清培养基中,避光备用。吸干培养基,加入Brdu溶液,避光孵育60 min,用Hanks液冲洗去除未结合Brdu,荧光显微镜观察。Brdu标记的是具有增殖特性的干细胞的细胞核。采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调整密度至1.0×106 ml-1悬浮于1 ml无血清培养基中备用。
1.5 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建立
选择听力正常雄性健康大鼠,体质量180~200 g,耳廓反射阳性,无强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未发现中耳炎。50 mg·kg-1硫酸庆大霉素腹腔注射,早晚各1次,每日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次,以阈值下降30 dB的听力损失为停药指标。
1.6 耳蜗干细胞移植
将大鼠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分为3组,即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及对照组,每组40只大鼠。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将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大鼠内耳耳蜗结构;当归补血汤组将含有当归补血汤的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大鼠内耳耳蜗结构;对照组大鼠移植生理盐水。乙醚麻醉大鼠,耳蜗底周鼓阶钻孔,采用微推进器向鼓阶外淋巴腔导入细胞,每只豚鼠只作右耳。取耳后切口,暴露听泡骨质,打开听泡,距圆窗龛约1.0 mm处耳蜗底周鼓阶外侧壁下方,磨一直径约0.2 mm小孔,由鼓阶造孔处缓缓注入10 μl细胞悬液或生理盐水,注射速度0.5 μl·min-1。注射完毕留针5 min。注射完毕后,肌浆组织封堵造孔,逐层缝合皮肤切口。术前5 d至术后7 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和肌肉注射青霉素,以预防中耳感染。
1.7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
用诱发电位仪在隔音屏蔽室内测定清醒状态下的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固定装置固定大鼠,引导电极置于颅顶部,参考电极及接地电极分别置于同侧和对侧乳突部。用短声刺激,由声刺激器输入波宽为0.1 ms方波电脉冲,经EDL903型耳机输出,10 次·s-1。放大器通频带为80~3 000 Hz,增益2 000,叠加200次,以Ⅳ波刚出现时的刺激强度PESPL值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
1.8 取材
移植后1、3、6和12个月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戊巴比妥纳深度麻醉后开胸,经左心室插管至主动脉,快速灌注生理盐水150 ml,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耳蜗,后固定24 h用于冰冻切片。取材后处理:将耳蜗组织取出移入30%蔗糖溶液中,4 ℃浸泡24 h以上,直至耳蜗组织沉底。将耳蜗组织用OCT包埋剂包埋后-20℃下保存备用。置OCT包埋耳蜗组织于冰冻切片机载物台上,行冰冻切片,片厚30 μm,切片置于PBS中漂洗。
1.9 免疫荧光染色
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耳蜗干细胞,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具有增殖特性的耳蜗干细胞的细胞核,Myosin Ⅶ 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早期分化的毛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摄片。显微镜下观察5个视野取平均值,计数Brdu阳性细胞、耳蜗干细胞、毛细胞的数量。
1.10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E14大鼠耳蜗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刚分离的单细胞镜下呈圆形,大小不一,无突起长出。5~6 d后可见大量悬浮的细胞团形成,原代的细胞球经胰酶消化后继续传代培养又可形成新的细胞球(图1、2)。这些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反应,表明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2.2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
术后1、3、6和12个月各组模型大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结果显示,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相比,当归补血汤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免疫荧光检测
2.3.1 Nestin免疫荧光检测 Nestin免疫荧光鉴定检测到阳性细胞球,证明实验中培养的细胞是耳蜗干细胞(图3)。荧光显微镜下Brdu标记细胞呈绿色单核细胞,说明培养的是具有增殖特性的干细胞(图4)。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当归补血汤组耳蜗标本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沿移植针道分布大量绿色荧光信号,集中在鼓阶,前庭阶和膜蜗管少。切片中还可见呈散点状分布的绿色荧光信号。绿色荧光显示的是Nestin(+)的耳蜗干细胞,细胞呈圆形,体积大小不等,在局部区域还可见两三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细胞团,少数细胞可从神经球体中迁移出来,细胞形态不规则(图5)。空白对照组切片中可见强度微弱的散在荧光。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组的Nestin(+)细胞数量较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2 Myosin Ⅶ A免疫荧光检测 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内耳毛细胞排列欠整齐,出现毛细胞排列稀疏倒伏等情况(图6)。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当归补血汤组移植后6个月和12个月Myosin Ⅶ A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沿移植针道周围分布红色荧光信号;Brdu免疫荧光鉴定切片中仍可见呈散点状分布的绿色荧光信号,但较弱;在距离移植针道位置稍远处,Myosin Ⅶ A(+)细胞呈现良好的分布,有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迁移行为,阳性细胞突起较短,生长状况较好。也有的细胞位置不确定,但是从迁移的细胞数量上来看,当归补血汤组的Myosin Ⅶ A(+)细胞数量较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噪声、抗生素和激光等人为刺激可致在体和离体组织块内耳毛细胞创伤,因为毛细胞的坏死变性是不可逆的,所以耳聋疾病在临床上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对毛细胞的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是近年来听力学研究的热门课题[6-8]。
胚胎干细胞的发现使人们想到如果把这种细胞移植入相应的动物模型体内,修补或替代坏死的组织细胞,就可以达到治疗临床疾病的目的。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的特性将有可能使衰老的肌肉、病态的心脏和迟钝的大脑重新恢复健康。目前人类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生物科学技术领域中最有希望和最有吸引力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已成为各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9-11]。
实验发现将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内耳耳蜗后,在移植组织内有向毛细胞转化的趋势[12-14]。因此,干细胞内耳移植后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可能是毛细胞再生的方法。我们在无菌条件下对内耳进行取材,取出耳蜗后进行细胞培养,培养后的细胞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反应,Brdu鉴定阳性的细胞是具有增殖潜能的耳蜗干细胞的细胞核。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将培养的耳蜗干细胞移植到模型大鼠内耳鼓阶,术后1、3、6和12个月各组模型大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结果显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当归补血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的听力功能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有所改善,尤其是当归补血汤组大鼠的听力恢复更佳。说明移植到大鼠内耳的耳蜗干细胞不但可以存活,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分化为内耳功能细胞即毛细胞,并且这种毛细胞会逐渐向损伤区域迁移,替代坏死的毛细胞,使大鼠的听力功能得到恢复。但这种功能恢复是否会持久,完全取决于移植分化的毛细胞是否在宿主体内能够长期存活并迁移至损伤部位,与听神经元建立突触连接,以上问题还需要长期的实验观察,也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耳蜗标本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当归补血汤组沿移植针道分布大量绿色荧光信号,细胞呈圆形,体积大小不等,在局部区域还可见细胞团,少数细胞可从细胞球中迁移出来,细胞形态不规则,集中在鼓阶,前庭阶和膜蜗管少。绿色荧光是Nestin(+)的耳蜗干细胞,说明我们移植的的确是耳蜗干细胞,而且细胞形态也符合干细胞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耳蜗干细胞有向神经球外迁移的迹象,而且在移植环境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分化为其它细胞。这进一步说明实验移植的的确是耳蜗干细胞,而且耳蜗干细胞会在宿主体内存活,但位置仍大多分布在针道周围,个别细胞发生迁移,但迁移速度较慢。而移植后6个月和12个月耳蜗标本Nestin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发现,沿移植针道分布微弱的绿色荧光信号,说明耳蜗干细胞在移植宿主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分化。实验发现Myosin ⅦA(+)细胞呈现良好的分布,有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迁移行为,生长状况较好,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的耳蜗干细胞会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分化的毛细胞会继续发生迁移,迁移至离针道较远区域。Brdu免疫荧光鉴定显示切片中仍可见呈散点状分布的绿色荧光信号,但数量较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的少,而且距离移植针道位置稍远。这说明Brdu在移植宿主体内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发生衰减,在分化的细胞中Brdu含量较少。
当归补血汤是临床内科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15-16]。本实验结果发现,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移植后1个月和3个月Nestin(+)细胞数量增多,移植后6个月和12个月Myosin ⅦA(+)细胞数量也增多,说明当归补血汤还可以促进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在移植组织内的存活和分化,提高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向功能细胞的分化比例。
研究表明多种营养因子在听觉功能细胞的发育、存活和生理功能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17-19]。我们推测一方面当归补血汤中除神经鞘磷酯、神经节苷酯、神经酰胺等营养物质外,可能还含有多种营养因子,使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向早期毛细胞分化数量增多,提高了向功能细胞分化的比例。另外一方面移植实验中组织的处理、动物麻醉、机械损伤或胰酶消化、缺血缺氧、局部损伤、血供缺乏等会造成移植宿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当归注射液减弱了缺氧刺激引起的神经干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提示当归对缺氧可能有保护作用。拆方研究表明,当归或黄芪能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因而推测其也可能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超氧自由基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多种机制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从而使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向早期毛细胞分化数量增多。另外移植后宿主局部组织的排斥反应会比较强烈,有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可增强T、B淋巴细胞增殖率,黄芪黄酮、黄芪皂苷以及黄芪和当归的挥发油均有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20],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推测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降低耳蜗内的移植排斥反应而提高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存活,提高毛细胞的分化比例。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鸿燕,邰浩清,周春祥.耳蜗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5):601605.
[2] 郑鸿燕,邰浩清,曾水林.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体外诱导耳蜗干细胞增殖分化实验[J].解剖学杂志,2006,29(6):682685.
[3] 吴岩,祝彼得.当归补血汤对内皮细胞增殖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593595.
[4] 王斌,李杰芬,胡岳山.当归多糖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5,28(4):403404.
[5] 张英华,武桂兰,姜廷良.当归补血汤及其组成要味的含药血清对造血祖细胞(CFUGM)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4):35.
[6] DOYLE K L, KAZDA A, HORT Y,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mouse olfactory precursor cells into hair cells in vitro[J]. Stem Cells,2007,25(3):621627.
[7] ETIENNE S, JEAN P H, YOLAINE C, et al. Distinct population of hair cell progenitors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postnatal mouse cochlea using side population analysis[J]. Stem Cells, 2007,25(2):332339.
[8] RAPHAEL Y, KIM Y, OSUM I, et al. Y Nonsensory cells in the deafened organ of Corti: approaches for repair[J]. Int J Dev Biol,2007,51(67):649654.
[9] CHUNG S, SHIN B S, WANG M, et al. Neural precursors derived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but not those from fetal ventral mesencephalon, maintain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dopaminergic neurons after expansion in vitro[J]. Stem Cells, 2006,24(6):15831593.
[10] SUN Z H, LAI Y L, ZENG W W, et al.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survive and differentiate better in PD rats than in normal rats[J].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3,87:169174.
[11] GAWA Y, SAWAMOTO K, MIYATA T, 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in vitroexpanded fetal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results in neurogenesi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in adult rats[J]. Neurosci Res,2002,69(6):925933.
[12] OZEKI M, DUAN L, HAMAJIMA Y,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at progenitor hair cell lines[J]. Hear Res,2003,179(12):4352.
[13] MARTINEZMONEDERO R, EDGE A S. Stem cells for the replacement of inner ear neurons and hair cells[J]. Int J Dev Biol,2007,51:655661.
[14] HAWKINGS R D, LOVETT M. The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auditory hair cells[J]. Hum Mol Genet, 2004,13(2):R289296.
[15] ZHENG H A, CHEN S R, CHEN S, et al. The protective of injection angelica sinensis and panax notoginseng sapoains on incipient acute tubular necrosis of rabbits and its mechanism[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3,13(9):3639.
[16] 王成夭,王焱林,曾锐,等.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2):122123.
[17] FINLEY J E, CORWIN J T. Assessment of growth factor effects on dissociated hair cell progrnitors culted with a feeder layer[J]. Assoc Res Otolaryngol Abstr,1995,18:8490.
[18] ZHENG J L, HELBING C, GAO W Q. Induc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by fibroblast and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 in pure rat inner epithelial cell cultures[J]. J Neuroscience,1997,17:216221.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中存在的弊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教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构建的策略与原则: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成为自主学习者;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而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④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1.复习铺垫、评价启导。课堂教学的起始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将要进行的自主探索所需的知识、经验做好复习铺垫,给予肯定、鼓励及必要的矫正补救,以消除他们的认知缺陷和思想疑虑,强化基础与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或出示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或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以造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热情和动机,并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索阶段。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透过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动手实验、操作(包括绘图、测量、演算、推理等)、观察、独立思考,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里所强调的自主探索,一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启示,或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以充分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新问题的解决、新知识结论与新技能方法的产生都要有一个探索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轻视和丢弃这个过程,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3.应用、拓展。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和发展思维。应用与拓展这个环节就是组织、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数学的实际问题,学生从中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能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与意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安排模仿练习,又要安排变式、综合练习。要鼓励并提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的多样化,同时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巡视与个别辅导,在环节末评价,以真正体现出这个环节是自主探索环节的继续与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4.小结、反思与深化。这个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思想方法,并反思探索过程、学习策略、感受经验,将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反思,总结探索活动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
5.教师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教师小结,主要应该是:①突出探索过程中的要领与知识重点;②着重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坚韧性和合作精神作出评价。
在上述教学结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加以灵活处理。
二、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的要求,在各种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数学教材中,每课也都设置了问题情境,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就不需要再创设问题情境了。事实上,同一教学内容可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更有助于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新知识与经验的问题情境。
例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数轴”一课的引入,华东师大版教材是利用温度计来引入,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则是利用“观察带有刻度的直尺,联想能不能用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表示有理数”来引入。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了三个画面,一个画面是:某次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几位学校领导坐在一排,据此提出问题:某领导在哪儿?另一个画面是: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有一森林防火指挥所,另一处发生了险情,在该处有一个人拿着手机向指挥所报警,据此提出问题:该人如何准确报警?第三个画面是:在某中学门前有一条笔直的大街,校门口有一个人在向一个学生询问某单位(也在这条街上)在何处?据此提出问题:该学生应如何回答才能正确、完整地说出该处地址?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以找出三个画面和相应的问题有哪些共同点。这样设置情境有几个好处:①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如何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进而“创造”出数轴;②清晰地理解数轴和它的三个要素;③经历了数轴的形成过程,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发思考,引导探索,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要“暗藏玄机”,还要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努力与合作交流而“识破玄机”。
2.组织好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把学生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列入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更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一、“品”前有准备
教材、幼儿、教师、班级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对于老师来说,品课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作为品课者不认真分析就妄加评判,会出现不客观的现象,因此品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且不能马虎。
1.在品课前熟悉教材。现在很多公开教学,都将教案打印装订后发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且不论教案是详是简,至少脉络清晰,能够很快从教案中理清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领略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拿到教案后,应仔细揣摩教案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尽可能从教案中窥见活动的基本面貌。如果品课者事前没有准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而导致品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
2.了解自身的品课需要。教师想从品课中获得收获,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需要品课者对自己的教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品”什么。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是为改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而品,是为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而品,还是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渗透到教学中而品。品课有了目标,才有了“品”的方向,品课的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3.选择合适的品课对象。听是品课中教师学习和切磋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听对品课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被品课的教师,也就是说,品课也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工作积极的教师的课来听。只有听这样的课,才可以学到如何上课,更能学习他们如何做教师,甚至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有所领悟。
二、“品”时会记录
一节课,教师不仅要会听、会看、会想,还要会记录。记录是品课的基础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资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2]
1.记录自己的需要。如果在品课时有自己的目的,那么在记录时就可以详细记录自己需要的部分。比如,某教师非常关注社会活动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不同的小结方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相关经验和印象。她在品课时就重点记录执教者在各环节的小结语。通过一次次记录的分析,这位教师在怎样进行有效的环节小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教学时环节小结的效果。以下是该老师记录的大班社会《微笑》中的部分环节小结及教师即时点评。
课堂实录:
教师:你会微笑吗?怎样的微笑才是美的?
小结:微笑时嘴唇微微张开,不出声,眼神笑着看着对方,微笑像一朵花,开在人们脸上。
教师:不知道我的微笑会不会传递给你?你的微笑会像接龙一样传递给好朋友吗?(幼儿依次将自己的微笑向好朋友、老师传递)
小结:你在微笑,是一个人的表情;许多人一起微笑,就是一个家、一个幼儿园、一个张家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的表情。
教师:为什么北京的人们要寻找最美的微笑呢?(老师将收集到的“北京最美的微笑”图片让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欣赏中去换位,去感受图片上人们在微笑时的心情和情景,从而理解微笑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小结:微笑使人温暖、使人美丽;微笑带来友谊、带来快乐;微笑获得力量、帮助成功。
教师评价:这些小结语突出了五个特点――结出了优美:语言直观、优美、朗朗上口;结出了情感:始终以情感为脉络,层层递进,小结伴随着体验进行;结出了自然:幼儿的反馈是小结语设计的素材,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信息,依次来设计小结;结出了氛围:辅助方式相辅相成;结出了巧妙:小结语又是过渡语,二者合二为一,减少课堂教师语言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主动的思考。
2.记录活动的亮点
我们在品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一名刚刚走上幼教讲台的新教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是一节节精心准备,充分展示执教者才华和智慧的活动,必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在品课时要及时捕捉并记录。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等等。记录活动的亮点,既能帮助教师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有助于教师改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位教师在听小班音乐《捉迷藏》时,对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份记录:
课堂实录:
教师:小兔子藏到哪里去了?
幼儿听到教师提问后,兴奋地在整个活动室东躲,活动秩序一下被打乱了。
此时,教师指着中间的场地说:小兔子的家在这里,外面有大灰狼哦,兔宝宝们快回家吧!
幼儿从四处跑回场地中的教师身边,活动继续。
教师评价:随机创设了小兔家的情境,将幼儿拉回活动中,教师有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