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技术论文

护理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15:05: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技术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护理专业接受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的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准备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布置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专业学生在无菌操作技术理论课中已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将其已掌握的“戴无菌手套”、“无菌溶液取用方法”、“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使用”、“无菌包使用”、“无菌盘铺法”等操作技能融入到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制定实施方案;二是进行视频学习,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无菌操作,直接让其独立完成临床模拟护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为其完成无菌操作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三是教师集中答疑,对学生临床模拟护理工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集中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实际操作实验具体操作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确定临床模拟护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思考、分析及讨论,以组为单位上交具体操作方案,由实验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并评点出最佳操作方案,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二是临床模拟操作过程,将已掌握的基本操作融入到已选定的最佳操作方案中,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如学生在吸痰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无菌治疗巾,铺无菌盘,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预防感染;三是教师点评,实验结束后,先由各组学生相互纠错,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示范性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课后练习,最后书写实验报告,重点阐述无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意识。

1.3评价指标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对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开展前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差错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采取10制评定方式将学生对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整体评定,8~10分为优,5~7分为良,1~4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1.0软件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第2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5例,年龄在21岁到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5)岁。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无其他的影响性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方法。经过患者的统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对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给患者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一般来说只要涂抹约1mm厚即可,同时还需要在该处敷一层薄膜,这样就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的时间后,医务人员需要对该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且消毒,这样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1.3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从综合结果来判定无痛护理技术是否能够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病情康复产生积极意义。

1.4统计学方法。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x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65%)。研究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占(75%),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占(5%),而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占(50%),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占(35%),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大树养护水分移植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第4篇

一、福音与忧虑:转基因技术及其特点

基因一词是英语“gene”的音译,它源于印欧语系,是“开始”、“生育”的意思。很久以来,人们并不明白遗传的奥秘。19世纪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孟德尔从豌豆实验中推导出存在着专门承担遗传作用“种质”的遗传因子,从而演绎出孟德尔遗传规律。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出用基因来指称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遗传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1910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白眼突变研究,确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后创立了基因论。1953年Waston和Crick创立了DNA双螺旋结构,首次揭示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开创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新纪元,揭开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序幕。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PaulBerg和Jackson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得到了第一个体外重组的DNA分子,开启了重组DNA技术的先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目的的基因重组的成功尝试。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或组织,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物质及其后代,这就是转基因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把任何外源的基因包括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中,使其具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性状。可见,转基因技术使人获得一种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创造新物种的能力。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人类跨入了基因工程时代: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从生物体最基础的遗传物质——DNA水平上来改造生物体,进而改造整个自然界。正因为如此,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包括:(1)种植业。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产生转基因作物,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不仅可获得抵御各种害虫和病毒、以及除草能力的作物,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各种奇花异草等园艺品种。(2)养殖业。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育种,产生转基因动物,即人工改变基因,使之具有优质、速生、高抗性等人类需要的优良特性的家畜家禽新品种。(3)医药业。利用转基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培养或利用转基因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珍稀药物,利用动植物生产疫苗等。(4)食品加工业。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曲霉、酵母等微生物品种,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酱油、奶制品等,达到提高产量或改善风味等目的。此外,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学领域的成果,正通过大量边缘学科和相关行业的转化、吸收,迅速渗透到电子、信息、乃至机电、环保等其他行业,极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里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强大内动力。总之,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代表着最有前途的技术方向,是本世纪最具有影响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带,是最有生命力的经济增长链,是未来前景最有竞争力的产业群”。

当然,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生物育种技术的新技术,它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例如,在自然进化中似乎不可能突破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界限因为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而变成了现实;其次,也因为转基因技术突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从而也使人类可以人为地改变自然物种的进化方向与进化速度,它可能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在自然进化状态下也许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可能出现的新物种,在转基因技术条件下短时间就可以出现;由此,它引发出转基因技术的第三个特点,即它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更加难以预测。转基因技术和其他技术不同,它是一种生物技术即它是按照人的目的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改造,创造出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性状的生物新品种,它不像无机物的合成那样,如果说无机物的合成品仍然是无机物,那么转基因技术的“作品”却是有生命的,它能够再生,而且其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这些也许是“提前”到来的新物种会给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实在难以预测,这也就更加加深了人们的忧虑。例如,人们已经忧虑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增加某些疾病的人畜共患几率,等等。

正因为转基因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得人们围绕它所进行的伦理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所有围绕转基因技术进行的伦理论争,都是基于转基因技术的上述特点而展开的。

二、道德还是不道德:围绕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论争及评析

围绕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论争,表现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中,这里限于篇幅,主要分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伦理上的反对与伦理上的支持。

先来看看对转基因技术在伦理上持反对立场的观点。从转基因技术诞生的那天起,认为转基因技术违反伦理的观点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相当多的学者甚至普通民众都持这一立场。大致说来,这种反对立场又可以相对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从根本上否定转基因技术本身,有人把这一立场概括为“本质方面”反对;另一种是从转基因技术的后果即其安全性和风险方面反对转基因技术,这一立场则通常被概括为“非本质方面”反对。实质上,“非本质方面”的反对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伦理上的判断,它潜藏的结论是:假如人类有足够能力来规避转基因技术应用中所导致的不安全性后果,那么,是可以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因此,对于非本质方面的反对立场,我们在这里不打算作分析。

从本质上反对转基因技术的最激烈的观点,来自于自然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自然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有如下几个基本论点:首先,它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伦理学的理论基石,认为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凡是有生命的存在都应当得到道德上的同等尊重。泰勒指出:“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把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看作是具有固有价值的东西。”其次,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作为整体的生物共同体,承认构成共同体的每种动植物都具有内在价值。生命的、固有的、内在的价值就是因为生命本身自成目的。对于人和其他动植物生命个体来说,由于各自都具有一种内在目的性,并且其他生命的内在目的性勿需人的内在目的性来确证,所以人不具有高于其他生命的特质。因此,第三,应把保持自然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对人对自然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的终极尺度。在人的伦理责任中应包含不干涉其他生命体的存在、不作恶、保持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作出补偿等内容。

基于以上理由,自然主义的伦理观认为跨越杂交屏障的基因转移是非自然的,是对自然不合理的干涉,因而是不道德的。他们认为,改造自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贴近自然或模仿自然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远离自然或非自然的方式。虽然不能说转基因是反自然的方式,但与传统的更符合自然的方式相比,当然是更为远离自然,是非自然的。第一,它是快速的,只用短短几年甚至几个月或几天时间就可以把一个外来物种的基因片断(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并表达这个外来基因的产物——蛋白质。第二,转基因技术是激进的和大跨度的,可以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的基因结合在一起。比如,将土壤微生物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使后者抗虫;把北极鱼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身上,使其抗寒。而在自然的进化方式中,当然也存在基因交流和融合,但一是不会产生这种狂飙突进式的基因转移,二是不会产生这种大跨越式的遗传物质融合。一种物质的某一性状和特征需要适应环境若干年才会形成和巩固,它在进化上是缓慢的,也是非常安全的。迅速的基因转移既可能让一个物种内部难以适应外来基因全面而有机的融入,也会使得这一物种由于特殊外来基因表达后产生新的特性(如抗虫)而与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关系难以迅速磨合,造成一系列问题。因此,转基因的方式违背了自然的内在规律,是非自然、反进化的。

与自然中心主义立场相接近的是宗教神学的立场,它认为自然界是上帝按照最完美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因此,自然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存在,转基因技术以人为的方式打破了自然完美与和谐,是对上帝的蔑视和玩弄,因而是不道德的。

以上是从伦理道德上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有从伦理道德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这种立场主要来自于人类中心主义者。

人类中心主义也有几个基本观点:首先,它认为,人道原则应该成为伦理学深层的价值论基础,人类整体的长远生存利益应该成为人们行为的终极目的,以及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的终极尺度,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应将人类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其次,人类实践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自然规律,合乎自然的结果只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抛开人类利益,人类就没有实现外部自然规律的义务和责任。再次,在自然界,基因的突变和交流是广泛存在的,这是进化的动因,也是进化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很多的野生物种之间基因的交流就导致我们这样一个多种多样的世界。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上并无实质差别。它只不过是传统的生物技术的延伸而已,是自然的。最后,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我们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

应该说,上述两种相互对立的伦理立场都有一定的道理。自然中心主义者看到了自然界非人类生命存在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并不需要人类来加以确证,因此,人类应对自然界中的生命存在保持应有的尊重,这一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是狭义地理解价值这个范畴,即不再把价值仅仅理解为物对人的关系,而是把价值理解为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存在之间的意义关系,那么,在自然的演化系统中,任何一种存在都是有确定的价值与意义的,非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确不需要人类来确证。因此,人类并没有比其他生命存在更为优越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人类应尊重自然界中非人类生命存在的权利是有道理的。从实践上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我们过分强调了人类对于非人类生命存在的优越地位,把自然中的非人类存在仅仅当作对于人类而言的工具性价值,才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导致了生态危机,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转化人类在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时的价值思维模式。否则,人类将永远不可能实现与自然界中非人类的生命存在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但是,自然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根本不考虑人类在自然中是一种特殊存在,即人类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中惟一可以认识自然必然性、利用自然必然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自然必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的、科学的事实,力图把人的活动降低为动物活动的水平,则是错误的。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人类从生物世界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超出其他生命存在的智慧,使人类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人可以以自己的需要、目的与愿望为尺度,对自己置身其中的自然进行否定性的实践活动,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这种对自然的否定性的实践活动正是人类文化发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可以说,人类在自然中的大多数活动都带有否定性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即是对自然的“不尊重”。自然中心主义者无视这一点,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说自然中心主义者无视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而力图把人类活动降低为动物的水平的话,那么人类中心主义者则恰好相反,他们看到了人类和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肯定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是一种简单地重复自然必然性的活动,而是从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目的出发,力图把自己从自然必然性中提升出来的活动,因此,人类不可能不干预自然。要求人类的活动还原为其他生命存在的本能地适应自然的活动,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说,人类中心主义的这一立场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人类中心主义者把人类的特殊性无限放大了,把人类的需要、目的与愿望当作衡量其他生命存在的惟一尺度,非人类的生命存在只有在人类的需要、目的与愿望面前去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因此,只要有需要,人类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任意去操纵自然。从理论上说,人类中心主义者的上述立场,是对“价值”这一范畴作了非常狭义的理解,即只把价值看作是物对人的需要满足的关系,而不是把价值理解为相互作用的对象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是典型的人类的“狂妄”。从实践上看,上述思维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还应该指出,尽管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着冲突与对立的一面,但是两者又有共同的局限,即它们都坚持一种自然与人类两分的立场,把自然的演化过程和人类的活动对立起来,从而使得他们无论是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支持还是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否定,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摆脱这一困境的思路,就是要超越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去考察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伦理理由及其限度。

三、支持与限度:新自然观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伦理维度

如在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伦理判断时,既不能坚持自然中心主义的立场,也不能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那么,转基因技术还能获得伦理上的支持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即它是可以获得伦理上的支持的。但是,我们同时又认为,这种伦理上的支持并不是至上的,而是相对的、有限度的。我们的观点是,在对待转基因技术的伦理立场上,必须要考虑两个伦理维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自然的权利,尊重自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人类的利益,尊重人类活动的目的。一句话,要把自然的权利和人类的权利结合起来,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从而使自然和人类实现和谐共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权利和价值的漠视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自然中心主义对人类权利和价值的漠视所导致人类无所作为的后果的判断。我们认为,要给转基因技术一种恰当的伦理理由,有必要突破传统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基础上来重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自然观,以作为我们这一立场的理论基础。这种新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从人的现实存在的特点出发,把人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的总体进程来加以考察,以此来进一步思考人类在自然演化进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以此来透视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合理性及其限度。

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的进程来思考,无论是从客观事实存在上看还是从思想史上看,都是有依据的。从客观事实存在上看,人类本身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这意味着人类的出现既是自然界中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同时,人类也就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参与自然的总体的演化过程。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尽管有不少的思想家把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的演化对立起来,或者强调人类活动对于自然演化的优先地位(如人类中心主义者),或者把自然的演化看作是既定完美与和谐的,人类的活动只会对这种完美与和谐的破坏(如自然中心主义者),但是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过程进行思考的思想学说却仍然是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智慧中的儒家学说。儒家的主流思想是认为天人合一,人性与天地万物之性相通,因此,人只要能尽自己的本性,就能尽天地万物之本性,因而能够参与天地万物的演化过程。“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虽然,这里强调“能尽人之性”是“能尽物之性”的前提,但是,这决不是以人为尺度来辅量裁成万物。因为,依儒家的立场,天地之性恰恰在于它能促成万物自由地生长发育,即所谓“生生之德”,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仁德。所以,尽人之性以参与天地万物的演化过程,不是以牺牲非人类的生物存在的利益为前提的,从而它不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但既然是人参与其中的演化过程,它也就必然地带上人类的价值目的与追求,因此,它又不可能表现为对自然地消极服从,因而,它和自然中心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从儒家的仁者情怀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儒家认为,天地有自己演化的规律,但必然之中有偶然,在自然界中,经常会产生“离经叛道”的情形,使生命存在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性来伸张、发育自己,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就落到了通天地之道的人的身上,所谓“儒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假使一物不得其所,便是吾仁未有尽处”。另外,儒家还认为,自然只是提供了万物演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也需要通过人的活动,即所谓“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易传·系辞上》)。当然,“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的过程,同样不是人的主观随意的过程,相反,它是一个充分考虑了人的生命理想和非人类存在的本性的过程,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过程,因而,也就是一个充分考虑了人的活动目的和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过程。总之,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确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即既把人的活动纳入自然的演化过程,同时又充分注意到了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在自然演化中所起的特殊作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正是我们今天超越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即使从宗教神学的立场上看,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作为人的活动的具体形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看作是自然演化的重要环节。因为,作为造物主,上帝既然赋予了人类以智慧,那就意味着人类必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从事自己的活动,这正是顺从了造物主的意愿。相反,如果人类不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倒是对上帝的不尊重,是违反了上帝的旨意!

以上述立场来看待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我们就不会简单地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反自然的,是对自然界中非人类存在的生命的不尊重。

更进一步,当我们考虑自然存在及其演化方式时,我们将更加清楚地看到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自然本性。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生物和无机物之间,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转化,人类和自然的其他存在之间同样存在着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这种转化是自然存在和演化的方式,没有它,就无所谓自然,因此,这里并不存在从人类的视角来看的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老虎吃羊或其他比自己弱小的动物,我们并不会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因为这是自然的演化方式。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同样可以看作是人类与非人类之间进行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转化方式。既如此,我们又怎能简单地对其进行伦理上的“是”或“否”的判断呢?

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意味着人类所有的针对自然的活动,都不需要进行伦理道德上的考虑?是不是都不需要受伦理道德的制约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在上面反复提到,不能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简单的”伦理上的“是”或“否”的判断,恰好意味着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伦理判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来源于人类存在的特殊性:人类虽然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却是自然中最为特殊的成员——人是一种有智慧的、自由的存在。正是这样一种特殊性,使人类的活动不同于非人类的其他生命存在的活动。如果说,非人类的生命存在的活动完全受着自然这个整体的必然性的制约,只能是一种被动地适应自然的活动,那么,人类则完全有可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认识、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这种必然性。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超越,意味着自然的演化过程带有了更多的“人类性”因素——人类总是力图以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目的为尺度,使自然的演化朝着自己所欲求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在自然这个大家庭中,人类活动的自主自为性与非人类生命存在活动的被动适应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提供了我们对人类活动进行伦理考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自然界中,生命的演化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之间、生命存在与生命存在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信息能量等等交换的过程,这既是自然界中非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作为自然大家庭之一员的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前文所言,如果我们把价值理解为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存在之间的意义关系,那么,在自然的演化系统中,任何一种存在都是有确定的价值与意义的,非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确不需要人类来确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抽象的意义上,我们说,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尊重自然这个整体的演化规律,但从具体的意义上来说,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的非人类生命存在并不能认识到它们与自然整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它们不存在尊重不尊重自然的问题。而人类则不同,它是自然殊的存在,它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和自然整体的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能认识到自身活动的后果,所以,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转基因技术有其自然的基础,但是又决不能放任其任意发展,对之进行伦理的辩护和对之进行伦理制约同样重要。人类有满足自身需要的权利,因此,转基因技术有其伦理理由;但是,人类是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它有责任和义务尊重其他生命存在。满足自身需要和尊重作为整体的自然,两者相互制约,构成我们在发展转基因技术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道德维度。

尊重自然,不是要把人类的活动降低到动物活动的水平,尊重人类自身的需要,也不是要把人类的需要夸大到“惟我独尊”的地步。尊重自然,首要的是指要尊重自然的演化规律,尊重自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命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平衡、和谐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界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同时也保护人类自身进行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尊重人类的需要,意味着人类的活动和非人类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自己的目的,因此,对人类为了自身目的而进行的干预自然的活动不加分析地进行伦理上的谴责是没有道理的。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第6篇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手术室工作的28位护士,其中包括女性26人,男性2人;年龄为23~50岁;主管护师6人,护师12人,护士10人;大学本科11人,大专13人,中专4人。

1.2方法

对弹性排班联合量化计分绩效考核制度与传统排班加平均分配绩效制度在年手术例数、年加班时数、年欠班时数、年补休时数、人均日工作时间、薪酬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①排班方式: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决定下班时间,超时补休,欠时加班。即在完成常规手术后,除留下2名护士负责完成急诊手术外,其他人员按规定填写时间后即可下班。但必须保持手机联系通畅,如有第2台急诊手术,将随时呼叫最早下班人员,该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同时,除工作人员有特殊情况需要主夜班接替外,常规手术均由本组人员完成。排班的原则是满足手术病人及手术医生的需要,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物力,保持公平原则。同时,尽量照顾护理人员的特殊需求,使大家在工作紧张及工作量大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在工作结束时能尽可能地身心放松,好好休息。②量化计分绩效考核方法:按班次、加班时间、手术时间及加分项目分别给予计分。主班值班时间为8:00~18:00记1分,并且每台手术加0.1分;夜班值班时间为18:00~8:00记3分;听班每班记1.5分;加班时间每小时记1分。手术时间按麻醉记录单切皮至关皮时间计算(全麻手术以切皮至麻醉清醒时间计算),手术时间小于2h,记1分,2~4h记2分、大于4h记3分。加分项目为特殊摆放每台手术记0.5分,特殊感染处理每台手术加0.3分。然后根据所得分值计算业绩工资。③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理人员对现行弹性排班联合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情况。本问卷自行设计,共7项,用3分制尺度对各项的满意程度评分,满意为3分,一般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用得分的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种排班方法比较

在没有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联合绩效考核制度的1年中手术增加432台,年加班时数增加170h,年补休时数减少172h,平均日工作时数由8.68h降至7.82h,护士满意度由45%升至98.5%,具体需要说明以下几点:①加班时间:按规定8:00~12:00,12:00~18:00,8小时以外的工作时数,按小时累计。②欠班时间:指实际在班工作时数未及8小时的数值,按小时累计。③补休时间:指实际工作时数超过8小时的数值,按小时累计。

2.2护士评价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28份,收回28份,共调查196项,其中“一般满意”3项,“不满意”1项,护士的满意度为98.5%。

2.3医生评价

手术室实行弹性排班联合量化计分绩效考核制度用于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后废除了过去的传统排班加绩效平均分配制度,既合理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又体现了技术风险、责任风险与绩效薪酬成正比、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从问卷调查中可获得手术医生对护士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的结果分析。

3讨论

3.1科学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传统排班制度由于管理者难以合理、公平的安排加班人员,所以只能让全体护士坐等下班,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如果遇上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急诊手术需叫护士回岗工作时,由于护士一直处于工作或坐班状态而未等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会导致身心疲惫,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弹性排班则灵活的将原来等待下班的时间用于安排护士休息,既将欠班时间变为加班时间,使加班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辅以量化计分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工作安排更加合理,确保了手术安全

弹性排班让手术室的护士长能充分发挥行政职能管理作用,合理调配排班。根据每天的手术量、手术大小和难度、上班实际人数实行弹性排班,由于取消了接替班制度,从而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手术安全。

3.3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7篇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所有确诊乳腺癌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愤怒,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2]。本院外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6例乳腺癌患者,均实行改良根治手术,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例,均为女性;年龄28~67岁,平均47.5岁。住院时间20~50d。均在术前行细针穿刺做细胞学检查或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0~14d开始进行化学治疗。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定期化疗。

1.2护理

(1)术前护理:向患者讲解有关该病的基本知识,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应终止妊娠,哺乳者应停止哺乳并给予回奶药物。若患者有失眠症状、精神紧张,可服地西泮[3]。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电解质、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免疫筛查,以及心电图、胸透等,并帮助患者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前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术前1天晚餐食用半流质,如稀饭、牛奶等。(2)术前准备:为使患者适应术后生活需要,应帮助患者练习双手使用筷子和勺,学会用健侧手梳头。术前1天按手术要求范围备皮,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让患者做好精神和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术后护理:术毕严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病情连续观察24~48h。注意引流物的性质和量。6h内去枕平卧,清醒后取半卧位。1~3d内上肘取内收位,患侧下垫小枕,保持功能位和舒适,与胸部呈水平位,以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静脉输液或注射时应避开患侧肢体,以免肢体肿胀。一般术后6~10h内禁食、禁水,如无恶心、呕吐,6~10h后可少量饮水,次晨饮水、进食,进高营养、易消化、易吸收食物,可增强体质,以利切口愈合。妥善固定引流管,勿扭曲、打折,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持持续负压状态,防止倒流造成逆行感染,若有引流不畅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术后2d内限制患侧肢体活动,以免腋窝皮瓣的活动而影响切口愈合,术后3~5d开始活动,1~4d行握拳、屈肘运动,主要活动指、腕、肘关节及前臂肌肉,每天上、下午各练1次。术后5~6d(一般在引流管拔除后)行患肘上举运动。术后1周如无切口出血、积液等,除以上活动外,可增加活动量:肩关节环绕;外展内收;摸耳;爬墙。(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前3天观察敷料有无变化,如果渗湿,表示切口出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必要时采取对应措施。一般用三角巾包扎固定,5~6d后去掉三角巾,防止患肘早期外展活动,以免牵拉切口。胸带包扎过紧,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切口疼痛,腋下不适等,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调整,防止压迫造成循环障碍所致皮瓣坏死,改善呼吸状况;如果过松也应及时重新包扎,过松不利于防止切口出血及皮下积气(液)。患侧上肢不宜输液,以免引起上肢疼痛、水肿及液体自损伤的淋巴管外漏,影响患侧上肢摆放位置,宜采用对侧上肢或下肢输液。少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患者如有持续高热现象,应及时处理,并查找发热原因。(5)化疗相关护理:对术后化疗者,要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让患者简单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反应。化疗时选择较好的静脉,争取一针见血,防止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如果药液外渗,可立即停止输液、局部封闭、外渗局部外敷、超短波理疗、外科处理等方法,避免或减轻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永久性组织损伤。发生静脉炎时应重新选择静脉穿刺,局部涂氟轻松软膏。化疗前使用止吐药可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化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化疗后有36%~71%的患者出现味觉的改变[4],应选择适合口味的食物。化疗导致患者脱发,可以推荐适合患者的假发套佩戴。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6)健康教育: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大多数切除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5]。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6]。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的医学知识,应告知患者术后要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出院后要定期随访、定期化疗,以观察疗效,并及时到医院复诊。

2结果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6例患者,经以上系统护理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恢复好,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能树立信心,按时接受化疗。

3讨论

基层医院和省市大医院相比较,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各有其特点,能否做好手术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基层医院存在的价值。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心身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满足各种各样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护理需求,就需要护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关注患者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围绕着人的生命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最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实践,作者认为任何医院都可以开展整体护理,而无需特定的硬件设备,关键在于护士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有扎实的开展整体护理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整体护理。基层医院只要加强责任心,认真做好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是可以保证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在基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参考文献】

1陈孝平主编.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440.

2李冬梅,王爱香,史月萍.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家庭护士,2007,59(1):85~86.

3王阳华,黄丽.乳腺癌手术健康教育.中国社区医师,2006,16(8):104.

4刘双秀.病人化疗后的味觉改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2):77.

第8篇

论文摘要总结了利辛县春播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播种量;选地、施肥、整地、做畦;浸种、催芽、播种;防除杂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

胡萝卜因其富含胡萝卜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小人参”之美誉,且病虫害少,产量高,利于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昧。现就我地春播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及播种量

选用抽薹晚、耐热性强、品质优、生长期短的品种,如改良黑田五寸、红芯四号、春红二号、夏时五寸等品种,用种量3.75~4.50kg/hm2(脱毛种)。

2选地、施肥、整地、做畦

从品质要求来考虑:需选择环境好、无污染的区域发展;近几年内使用过呋喃丹等高残农药的土壤不适宜发展出口加工胡萝卜生产。从胡萝卜的特性和生长条件来看:它属根菜类蔬菜,肉质根的大小、品质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因此,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粉壤土或砂质壤土上种植。如在质地较黏重的土壤上种植时,要增加农家肥的用量,或在翻耕时施入一定量的砻糠灰。冬前深翻冻土,播种前7~10d,施优质腐熟有机肥60~75t/hm2,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t/hm2。整地力求精细,深翻30cm,耕后细耙,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并剔除瓦砾、草根等,利于播种深浅均匀,出苗整齐,然后做成垄高15cm,畦面宽1.2~1.5m。对排水稍差、土壤质地较黏重的地块,可实行起垄栽培。起垄栽培有以下优点: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避免渍害,增加土壤透气性,能使胡萝卜优质高产,裂根减少。其栽培要点如下:先按25~30cm的深度全层翻耕,再按15~20cm的高度做平顶垄,垄沟宽20cm。垄顶宽30cm的种2行,垄顶宽40cm的种3行。有机肥等基肥要埋于垄下。起垄后,在垄顶上按行距15cm开播种沟,沟深2cm。

3浸种、催芽、播种

胡萝卜属绿体春化长日照作物,肉质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苗期4~5片真叶甚至2~3片真叶时就能感受低温,进行春化作用,一般当感受10℃以下低温累积达350h以上时,以后在5~6月份长日照条件下就可能进行花芽分化,抽薹开花,而且温度愈低,感受低温时间越长,抽薹率越高,播种过晚生长后期温度过高影响肉质根产量和品质,所以播种期不宜过早或过晚,我县一般在3月中、下旬,当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为宜。播种前3~4d,畦面扣棚升温,并用25℃左右的清水浸种24h,捞出后,置于15~20℃下用毛巾或麦糠保湿催芽,每天淘洗1次,待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拌湿沙或细土播种,播种前1d畦内浇足底水,播后盖1~2cm厚的细土,并及时覆盖麦草、地膜,扣好拱棚保温。

4防除杂草

可在播种后覆草前,畦面用90%的乙草胺900~1200mL/hm2,对水750kg均匀喷洒畦面,再覆盖麦草、地膜,扣拱棚,也可在苗后杂草三至四叶期时,用10.8%的高效盖草能450~600mL/hm2,对水750kg,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

5田间管理

播后7~10d,待种子拱土后,及时除去麦草、地膜。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选择晴朗无风的中午进行第1次间苗,苗距2~3cm。幼苗4~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中小型品种株距为10cm,大型品种株距为13~15cm;间苗、定苗时最好采用掐苗或剪苗的方法,以防松动土壤,造成根系损伤,引起死苗、叉亘,影响产量和品质,定苗后浅中耕1次。

春胡萝卜在发芽期和幼苗期正值早春低温季节,除非特别干旱,一般不需浇水,到4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回升,胡萝卜生长加快,应及时去掉拱棚,保持土壤湿润。在胡萝卜肉质根开始膨大期,如地上部生长过旺,要适当控制水分,进行中耕蹲苗,以后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肉质根膨大加快,需水肥量增多,除保持土壤湿润外,还应及时供给充足的肥料。追肥一般2~3次,第1次在定苗后5~6d,结合浇水施尿素150kg/hm2;第2次在7~8片真叶时即肉质根膨大初期,也是需水量最多时期,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130kg/hm2;隔20d后,再追肥1次,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75kg/hm2。如地上部生长过旺,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水溶液750kg/hm2均匀喷雾,同时减少尿素的追施量,以促进肉质根膨大。

6病虫害防治

春种胡萝卜病虫害较少,但在生长后期常遭受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甜菜夜蛾以及花叶病毒病的危害,应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