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所组织管理

卫生所组织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7 15:0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卫生所组织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卫生所组织管理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管理,完善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全程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一)检查范围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二)主要内容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专人负责、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医疗废物暂存地的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及运转、消毒排放记录等。

三、任务分工

区卫生局医政科联合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疾控中心、血站、医院进行拉网式检查;各镇卫生所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拉网式检查。

四、时间安排

1、2013年11月18日前,各镇卫生所完成对辖区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检查;2、区卫生监督所会同局医政科于2013年11月12日—18日对辖区内疾控中心、血站、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束后抽查部分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区卫生监督所各职能科室、各镇卫生所将检查表于2013年11月20日前交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三科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安全处置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区卫生监督所、各镇卫生所要认真组织实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切实做好检查记录,并对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本次检查将进行结果通报。

(二)落实责任,严格执法

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落实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医院废水处理工作的管理。医务、护理、后勤、感控、临床等职能部门及医务人员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查缺补漏,不留死角。区卫生监督所、各镇卫生所对检查发现的不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规定、不认真落实集中暂存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不正常使用废水处理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立案查处。尤其是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倒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不处理直接排放的违法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

第2篇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光荣任务。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谋福利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为了配合区政府、区卫生局完善我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促进我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我院就此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

XX镇位于XX市东北部,与XX区、XX县、XX区相邻,辖区10个自然村,目前有常驻人口3.4万人。XX镇内有卫生院一所——XXX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共10个。除XX村卫生所人员比较集中外,其他卫生所的人员较分散,而且XX村的卫生所已经停业多日,具体原因暂不清楚。各村对卫生所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不够,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觉得各村应把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当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卫生工作做好了,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民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应把散在的乡医集中起来,统一成立村卫生所,集中管理,为两级组织管理和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将部分农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服务站,由卫生院统一管理,社区服务站或卫生所在药品管理上还做到了二个坚持:一是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一律由卫生院供应或监督购进,基本杜绝了乡村医生私自进药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二是坚持规范管理,药品分类存放,定期检查,有效地避免了药品的霉烂变质,过期失效,使农民吃上安全放心药。同时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提高档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农村卫生所或社区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对乡村医生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对乡村医生一律实行聘任上岗。卫生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确保全年培训不少于12天,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要在乡村医生中开展

第3篇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给基层传染病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需要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因以制宜,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基层传染病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在健全管理体系上求突破

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封闭式集中办公的方式,专门进行了项目管理方案的修订,本着务求项目实施的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透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对原先制定的项目管理方案调整为健康教育、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急性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寄生虫病防治、血吸虫病碘缺乏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麻风病防治、预防接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卫生监测、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农村公共卫生监督、基本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多个具体实施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经费预算、考核评估办法、责任单位、责任人等。通过培训,使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级各类人员对整个项目管理的目标、任务、要求、经费、考核、奖惩等全面掌握,明确了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从体系上得到了健全完善,纳入了惯性运行的轨道。

二、在完善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以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为龙头,以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所)为枢纽,以各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为补充,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在镇级,建立了由镇卫生所公共卫生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镇项目工作指导检查小组,根据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工作的职责要求,落实具体的实施单位及责任单位。各镇卫生所定期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指导检查,医院每月至少一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医院项目工作检查员对重点工作每天巡查一次,工作完成情况每旬检查一次,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检查一次。在村级,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负责将各具体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站内人员,并加强本站实施项目工作的管理和检查。

为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我县采取“谁指导、谁考核、谁评价”的办法,实行统一扎口管理,由县各项目督导组进行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年中、年末考核相结合,县级考核与镇级考核相结合,单位考核与具体工作

责任人考核相挂钩,上级考核结果与下级考核结果进行捆绑的办法进行,即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结果与其举办主体、镇卫生所的考核结果相挂钩,医院考核结果与镇卫生所考核结果相挂钩,镇卫生所考核结果与县相关项目督查单位考核结

果相挂钩。为了促进和保证各级督导、考核落到实处,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在规范经费管理上求突破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总额有限,还不能满足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需求这一现状,我县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各级财政相关专项业务补助资金等进行整合,统一建立专账,实行项目管理,捆绑式使

用。本着规范管理、透明公开、谁做谁得、劳酬相扣的原则,严格按照完成的数量、质量以及序时进度等实绩的考核结果,对劳务费、补助费等实行一竿子到底的办法进行分配。所有纳入项目化管理的经费.采取预拨与逐季核算、年底考核结算的办法予以下拨,直接下拨到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实施单位。为确保项目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费统一通过银行打卡的方式进行发放,防止截留使用现象的发生,调动了乡村医生从事项目工作的积极性,夯实了基层项目工作的基础。

四、在提升管理效益上求突破

第4篇

一、体检时间、地点

从2006年3月20日起到2006年6月30日前结束。

为方便参检人员、节约时间、节约费用,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决定,县城内各医疗单位、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及药品零售企业、九龙药业、县医药公司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各乡镇医疗单位、村级卫生所、药品零售企业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体检科到各乡镇进行体检。

二、参检范围

1、生产企业的车间工人、药品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保管和工作人员、药品质量检验监测人员等。

2、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的药库保管、药店主任、药店营业员、药品养护验收人员等。

3、医疗机构的药房主任、药剂科主任、药库保管、司药和直接接触药品、医疗器械的临床护理人员。

4、计划生育、防疫和医疗美容技术服务等接触、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人员。

四、步骤安排

1、从3月20日起至6月30日止,县城内及县城周边的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品零售企业、厂矿、院校医务室人员及大阁中心卫生院所辖村级卫生所、南辛营卫生院所辖村级卫生所的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

2、其他乡镇卫生院及村级诊所、各药品零售企业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体检科到基层体检,参检时间由基层体检科统一安排,具体时间由疾控中心负责通知,请按时参检,逾期不检者,除到县疾控中心补检外,将依照有关法规条款进行处理。

五、具体要求

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从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药品的角度落实好此项工作。

1、县级医疗机构要责成专人安排组织,督导体验工作。

2、乡镇医疗机构以中心卫生院为第一责任人,其它卫生院为责任人,负责通知、组织好辖区内的医疗诊所、零售药店及卫生室人员,按照疾病控制中心基层体检科的安排做好体检工作。

3、定点体检单位要认真做好接待检查工作。

第5篇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进程,交流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召开此次会议。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对20*年以来全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的集体办医有过辉煌的过去,鼎盛时期,全县有村卫生医疗室295个,卫生人员516人。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农村的落实,村集体卫生室逐步解体,到2002年,全县在册的217个村卫生室中,只有少部分村仍然实行集中办医,多数已名存实亡。村卫生室房屋、土地、设备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医疗市场混乱,非法行医抬头,游医药贩泛滥,公共卫生工作难于落实,农民就医安全得不到保障。为切实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年以来,我们以“统一规划、理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管理”为重点,以“三制、四有、七统一”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通过加强卫生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拓展服务职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结构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20*年以来,我们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核定村医编制,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医准入制度,所有乡村医生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录。截止20*年11月底,全县共有乡村医生875名,保证了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2名村医,农村配置村医比例达到了千分之一点五。其次,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了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医参加了省教育厅和卫生厅举办的基层中专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乡村医生的教育、使用、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三是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县财政对村医的补助从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了100元,在此基础上,乡镇也制定了配套激励措施,如腾越镇实行“下保底250元,上不封顶”政策,明光乡从乡财政中每月增补100元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既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又稳定了乡村医疗队伍,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村卫生所建设成效显著。针对全县村卫生所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我们按照“对全面落实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全力抓好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的乡镇优先;对每个村卫生所建设给予不低于2万元补助的乡镇优先;对村卫生所巩固发展认识和管理到位的乡镇优先”的原则,逐年加大了对村卫生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20*年—20*年,实施村级卫生所建设135个,占全县村卫生所总数的62%。20*年,中央财政安排建设项目20个,省财政安排62个,所有待建村卫生所即将完成达标建设。5年来,县级以上投入村卫生所达标建设资金174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54万元;援建项目101万元;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96万元;市级配套49万元;县级配套441万元,并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了专用冷链冰箱。村卫生所的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年,省财政决定按每村7000元的标准为村卫生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预计2009年可兑现。

三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得到巩固和夯实。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行,巩固和夯实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理顺了乡、村医疗机构关系,村卫生所的产权和性质得到进一步明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全县217个村卫生所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办医。乡镇更加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管理职能,有效拓展了村卫生所的职能,全县村级计划免疫工作正在逐步加强,传染病疫情得到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项目病人跟踪管理工作开展较好,妇幼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更加到位,针对农村群众的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战役深入推进。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转诊制度,扩大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解决了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相互补充。

四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20*年以来,通过实行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村卫生所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大力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农村“乱办医”、“办医乱”的现象得到遏制,农村医药市场明显净化,农民用药更加安全。通过明确规范村级收费标准,村级医疗机构乱收费行为得到根本性扭转,切实减少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改善了医患关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大为减少。

五是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是顺利实施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反过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加快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进程。2005年9月,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后,我们以“小病不出村”为目标,将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向村级倾斜,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便就诊,并逐步扩大村级用药目录,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改变了村级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在,全县92%的参合农民门诊患者已在村卫生所就诊,年诊疗81.97万人次。20*年以来,全县村级新农合门诊总费达5818.13万元,累计拨付村卫生所门诊补偿费21*.9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反哺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极大的增强了村卫生所的生机与活力,一些跌入低谷的村卫生所正逐步走出生存困境。同时,通过新农合采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措施,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了村医以铺为点、以家为点的变相行医行为,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涵,离一体化管理标准相距甚远。大部分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只管业务和人员,不管财务,导致部分村卫生所财务混乱,分解新农合处方、乱收费等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工作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与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差距还大。目前,部分村医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加之卫生所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卫生所的发展;部分村卫生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公共卫生工作有所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县村卫生所的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存在流于形式、名存实亡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四是合管办管理不到位,结构不合理,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设施设备不足。

二、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进程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和基石,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发展卫生事业意义深远。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办法,能有效增强应对和处置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来抓,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村(居)委会参与、卫生院组织管理、村卫生所主动实施”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抓好本辖区内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村卫生所建设步伐,坚决取缔非法行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卫生公共体系建设成果。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督导的力度,发现有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上报。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管理好本村的医疗市场,无偿提供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并协助做好村卫生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县级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到“研究工作抓规划,部署工作抓责任,落实工作抓进度,检查工作抓实效”。县卫生局要指导好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定期业务指导,切实抓好依法审批和医疗市场秩序管理。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消除畏难情绪,一方面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和村医的诉求,另一方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路子、好办法,促进此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开展。

(二)准确把握工作内涵,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围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内容,积极推行“三制、四有、七统一”管理。要抓好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配这个核心,增强政府抓卫生工作的能力,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村卫生所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要抓住财务统一收支这个关键,做到财务规范运行,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降低农村医疗费用负担,确保村卫生所长足发展。要抓住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这个热点,严格执行药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制度,严格质量管理和价格政策,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药、安全药、廉价药。要加强日常监管,抓住农村医药市场整顿这个难点,规范、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提高广大农民就医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村医合法权益,为村卫生所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浮动工资制,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准确把握农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突出公益性质,把履行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责摆在首位。要按照卫生区域规划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从严审批和控制乡镇个体诊所数量,合理布局农村医疗机构,优化农村卫生资源。乡镇原则上不设立民营医院。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要持续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完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在防范基金透支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三)强化村级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要消除畏难情绪,克服“等、靠、要、怕”思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各乡镇要积极做好业务用房不达标的村卫生所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建设用地和配套经费。涉及“8.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要严格资金管理,严格质量要求,确保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不断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村级卫生所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规范乡村卫生所的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和处方管理。县卫生局要积极鼓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纵向合作,促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乡镇延伸,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级延伸;要继续加强乡村医生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依法执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要加强村医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制定村卫生所及乡村医生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促使所有村卫生所都具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转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处理的能力,让农民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

(五)加强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县卫生局、合管办要认真执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监管措施,加大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要畅通农民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村卫生所挤占、贪污、挪用、截留、骗取、瞒报、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第6篇

【关键词】 基层部队 卫生干部 集中训管 伴随保障

为加强基层部队医疗机构建设,特别是正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的训练管理,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我们对卫生专业技术干部实行集中训管、伴随保障。通过两年的实践,卫生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卫勤保障能力明显加强。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旅团卫生机构现状

1.1 人员现状

目前我军旅(团)卫生队一般编卫生干部×名左右(含临床、药学、检验、放射、卫勤管理等专业),临床专业明显不足;营卫生所编所长、医士各×名。卫生专业技术干部因休假、学习、出差等原因,在位人员少,保障任务重,矛盾突出。各连编×名士官卫生员(营部为战士卫生员),卫生士官在部队时间长,对基层保障需求都非常熟悉,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并掌握了相应的业务技能,一般也都能胜任营连平时卫勤保障的需要,能履行军医的职责,这样为卫生干部实行集中训管、伴随保障提供了必要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1.2 设施现状

营卫生所受人员专业技术、医疗装备、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制约,影响了保障能力的发挥,同时,基层官兵对营卫生所的保障期望值过高、医疗满意度偏低,无形中形成了对营(连)卫生所(室)的不信任,即便是一些小痛小伤也愿到卫生队诊治,使营卫生所医疗任务相对轻松、医疗设备闲置;而旅(团)卫生队,因医疗器械多、保障药材相对充裕,平时医疗任务较重,且平时部队训练、演习及其他工作临时性保障多,一般均需由卫生队抽派部分人员参加,加大了卫生队的工作量。形成了营军医相对轻松、卫生队军医比较繁忙的不协调状况,影响了部队整体卫勤保障效益。

1.3 管理现状

营(连)卫生所(室)卫生专业技术干部,因编制人员少,专业特殊(小专业)、属专业技术干部而非管理类干部、不带兵等特殊性质,对其教育、训练、管理要求是营领导负责,但实际情况是自己管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缺乏一定的监督管控,往往条令意识不强,放松自我要求;其专业训练也是自己定计划,自己抓落实,主要是自学加自考,但往往很少落实到位。旅(团)卫生队因各种原因,在位人员少,疲于应付平时医疗和临时性保障,训练计划也很难落到实处。导致基层卫生专业技术干部整体训练落实不好,训练质量不高。

2 实行集中训管、伴随保障的做法

随着部队基建营房的配套完善,许多基层部队(旅、团)都形成了大集中的建设管理模式,提升了部队正规化管理与训练水平。基层部队是指旅(团)营区相对集中(属于一个大营区或各营分散在2~3Km范围内)的基层部队。为了加强对基础部队卫生干部的统一管理,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我们将卫生专业技术干部按旅(团)卫生队、营卫生所、连卫生室编制,定编在营(连),但人员并不到位,实际挂编在卫生队,参加卫生队工作,平时由卫生队实行集中统一的教育、训练与管理,营(连)遇有任务需要保障时,则由编制的卫生干部直接归编制单位实施伴随保障。

3 实行集中训管、伴随保障的优势

3.1 实行集中训管,有利人才队伍建设

实行集中训管,伴随保障,有利于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集中训管,可增加学习机会,提升专业水平。人员的集中,可以使我们在胜任平时医疗保障任务的前提下,更多选送那些志愿扎根基层、安心工作、能吃得苦的卫生干部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学习,两年来我们先后选送了十余名同志到军地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专科学习,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单位的整体医疗水平。(2)实行集中训管,可以提高管理力度。人员的集中,可以使我们因人员分散而不能落实的管理教育得到了有效落实。我们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强化部队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医疗秩序,严格落实部队的各项政治教育,加强对医疗制度、法规的学习,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坚定姓军为兵的服务意识,正规值班、交接班、三级查房等医疗制度。部队医疗正规化建设明显加强。(3)实行集中训管,可落实训练计划,增强战场急救能力。人员的集中,可以使我们因人员分散而落实不到位的专业训练得以有效落实。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所有卫勤干部不仅熟练掌握包括呼吸道通气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战伤休克防治、创伤感染防治、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提高个人急救水平。同时加强战伤急救单兵综合演练,连抢救组、营救护所展开与工作,旅(团)救护所展开与工作等卫勤综合演练,熟悉连、营、团三级卫勤的工作程序,提高卫勤组织指挥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业务学习,每周组织三个晚上的业务学习,采取包括自学、各军医授相关专业的课、请专家来队讲课等方法,拓宽临床知识面。

第7篇

今天这次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市2012年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三年医改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医改任务。刚才,县发改委(医改办)主任丁汇报传达了全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县卫生局局长汇报了近三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讨论通过了《全县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目标》,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统筹推进,近三年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年来,全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医改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圆满完成了三年医改目标任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

一是保基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参合参保率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和看得起病的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施,既可以保健康,又可以减少病人数,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强基层。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方便了群众看病。

三是建机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切实降低药价,保证合理用药。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品、保障等制度的综合改革,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定位。

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今年的医改任务。

今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十二五”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医改思路。市政府向县政府下达了医改责任书,要扎实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基层医药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四方面,55项工作任务。要着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把医改推向深入。

一是在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重点是全县村卫生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是今年医改工作的“重头戏”。村卫生所要抓住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管理、补偿报偿、质量管理等环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同步实施好新农合门诊统筹、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全覆盖。改革“以药养医”机制、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二是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方面,重点是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我县新农合参合人数多,定点医疗机构点多面广,新农合经办机构力量薄弱,在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后,必须用新手段下大力气实现有效监管,杜绝漏洞。要继续建立健全管理经办机构,充实监管力量,加快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三是在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村卫生所建设和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在硬件上,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度。在软件上,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加强培训,落实好药品零差率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生活补贴考核发放,调整医疗技术服务费用补偿、发放等措施,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合理待遇。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2012年医改任务全面落实。

今年的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医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力攻坚,确保按要求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一要明确责任。县医改办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医改工作目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各部门。各乡镇各部门尤其是牵头部门要对照2012年医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分解,提出具体方案,落实各环节的具体责任。

二要快速推进。上有要求,下有呼声,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要紧紧围绕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增强紧迫感,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确理解和领会精神实质,明确时间节点,快速推进,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

第8篇

(一)区域概况

区位于中心城区,台商投资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74个社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2.9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77万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323.85亿元,财政收入17.52亿元,财政支出95650万元,其中卫生事业支出5751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48元。

(二)医疗资源概况

年末,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57家,其中,市直医疗机构: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司法系统医疗机构:监狱医院、劳教所卫生所、强制戒毒所卫生所;院校医疗机构:华侨大学医院、单位卫生所(室)4个。市管民办医疗机构:东南医院。军队医疗机构:中国人民第180医院。区直医疗机构:区妇幼保健所、市正骨医院(区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民办医院18所、门诊部25个、个体诊所71个;原村卫生所103个。

编制床位数1217张,卫生技术人员1955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5.58张(全市2.98张),每千人口注册医生、注册护士分别为1.99人、1.57人(全市分别为1.34人、1.24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还不够合理,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分布不均衡,多数医疗机构集中在中心城区;医疗网点服务功能不强,现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功能发挥不够到位,服务能力还不强;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重治轻防”现象仍较普遍,三级医疗保健“网底”建设较薄弱;部分医院、门诊部距离较近,功能重叠、服务内容重复,利用效率低。

二、设置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城区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整体效益原则。按照全区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完善、资源共享、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保健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政府主导原则。卫生事业是政府的社会公益事业,要坚持政府在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筹集和投入、行业监管和调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三、具体目标与设置要求

(一)专科医院(区医院)

完善和提升市正骨医院的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功能,巩固提高中医骨伤专科特色。在整并到市中医集团之前,继续坚持发展“大专科、小综合”的目标。同时,逐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原则上中心城区不再增设综合性医院。在城东组团设置正骨医院城东院区,北峰组团承接市级规划设置一所200张床位的二级医院。

承接东海、城东、北峰3个组团市级规划,依照规划需要设置专科医院(含护理院、站),但原则上区内不重复设置同类医疗机构。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口腔、临终关怀等服务。

引导民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二)妇幼保健所

保留现有区妇幼保健所,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成为全区妇幼保健、生殖保健指导中心。原则上不再增设妇幼保健机构。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深入推进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与辖区上级公立医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模式。根据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延伸社区卫生服务,由原村卫生所改进或者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持续实施《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政办综【】216号),至2015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四)门诊部等其他诊疗机构

门诊部、个体诊所、医务所(室)、原村卫生所、其他诊疗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其服务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至2015年,原则上不增设综合门诊部,1500米半径范围内若无同类医疗机构(含综合性医院、已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设置1个专科门诊部。

全区个体诊所控制在每万人口1—1.5个,仅限于个体开业的执业医师申请,所在地500—1000米半径范围内无同一类专科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设置1个。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可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

工厂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的工作特点、职工人数、地理位置等因素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务所(室)。

学校卫生室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5号)的规定设置。

依照法律、法规,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其他诊疗机构。不再新设置村卫生所,原已设置的村卫生所暂时保留过渡,过渡执业期间若上级行政部门出台新的相关规定,按照上级的新规定执行。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

按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当地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实施本设置意见的组织领导,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符合规划目标的区域性医疗服务新体系,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区卫生局要根据辖区内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动态调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实施意见依法对医疗机构的设置进行审批和监管。

区发展和改革局要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卫生等部门依据规划对医疗机构布局、建设规模进行把关、审批,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

会同区卫生局协调市规划局将本实施意见纳入城市片区改造同步规划,依据本实施意见做好各类医疗机构建设用地的选址工作;在辖区内新建和改扩建居民住宅区时,按照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纳入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房屋产权依相关法律法规办理。

区财政局要为规划设置的区政府主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经费保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逐步增加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惠民政策。

区公务员局要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指导服务。

区编办要根据医疗机构定编标准,适时调整核定公立医疗机构的机构编制。

(二)建立和完善财政卫生投入机制

贯彻落实上级医改精神,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政府对卫生投入逐年增长,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补助政策,完善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对承担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府补偿。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落实《实施意见》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人事分配激励机制;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1.强化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区卫生局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所管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统一规划、审批、调整、监督、评估,依法进行全行业管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施医疗机构宏观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准入管理,强化监督执法,严格医疗信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严格大型设备和新技术应用等准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与使用管理办法》、《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严格医院大型医用配置设备的准入管理,严禁超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3.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增强日常监管,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促进依法执业,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五)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人才兴医”战略。制定和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壮大卫生技术队伍,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均达到2.0人。

2.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全城市社区卫技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大力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全科医学教育、学历达标教育,努力提高我区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

3.实施“科技强医”战略。加强重点学科、领先特色医疗专科建设,培育和扶持发展具有影响的卫生“名牌”。支持优势学科开展创新研究、开展医学科研,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传统医学走向现代化,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六)传承中医药发展

巩固提升正骨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的“特色专科”品牌成效,加强重点中医药学科的科研工作。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规范化建设,将适宜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服务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