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5 01:06: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我们今天召开全县村党支部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县委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高度重视,在此之前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题研究,等下,刘县长、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按照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面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的需要。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占大头,农民占多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所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村党支部是村级建设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依法选举的村民自治组织,村“两委”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一批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建设一个能够领导科学发展、抓好基层工作、群众支持信任的村级班子,对于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二,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进执政方式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村“两委”换届选举,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搞好换届选举工作,有利于充分落实党员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增强他们当家作主的责任感,提高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有利于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是维护农村发展大局、夯实执政基础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一些村级组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村干部素质不高,观念不新,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加快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还有少数村干部办事不公、作风不实、用权不廉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抓住这次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把一大批自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优秀人才选到村干部岗位,建立一个好班子、理出一条好思路、拿出一套好措施,打开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才能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坚实基础,农村基层组织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二、严格政策把关,准确把握好村“两委”班子的配备要求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县委专门制定下发了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办法,请各乡镇认真对照方案要求,把握政策规定,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严控职数,优化班子结构。要通过换届选举,使村“两委”班子的年龄、文化和性别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原则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要最大限度精简村干部职数,原则上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不得超过3人,1000-3000人的村不超过5人,3000人以上的村不超过7人。要大力推选优秀青年、妇女和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员进“两委”班子,保证村班子有1-2名35岁左右、高中文化以上的成员,至少有一名女干部,逐步实现每村有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
第二,坚持标准,端正选人导向。对村干部人选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严格依照市委提出的“五选十不选”的标准来确定候选人。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把那些政治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乐于奉献、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推选进村级班子,把那些经过培养考察、实践证明能够胜任村务工作的后备干部推选进村级班子。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防止和纠正凭个人感情,以宗族地域观念,看资历选人的不正常现象,村党支部的选举可以打破身份、职业和地域界限,采取下派、回请、外引等方式选贤任能。要采取措施,把那些常年居住在村外,不能保证工作时间、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不称职的干部大胆地调换下来,不断提高新一届村级班子的工作效能。特别是要把好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关,对本村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乡镇党委从机关选派年轻的优秀党员干部下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第三,依法办事,保障党员、群众的民利。依法依规办事是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总的原则,法律、法规、条例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依法依规办理,不得变通,不打折扣。对法律、法规、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的,我们可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条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实际,制订出相关的实施细则,交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依据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比如说,是否引入“本届选民”概念,我们可以在换届工作中,引导村民选举委员会从本村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无法联系,而达不到换届的法定有效人数这一实际出发,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接受这一概念,并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报乡级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局备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作出了关于“1990年以来有违法生育行为的”不得确定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规定,对这条规定的具体操作是:当事人1990年以来有违法多生育(超生)和以违法多生育(超生)处理的非婚生育和非法收养行为的,政党、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组织不得将其列为候选人。根据市里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操作中,当事人有实质意义上的违法多生育(超生)和视为违法多生育(超生)的非婚生育和非法收养行为的,不得列为相关候选人。具体而言,非婚生育一孩后补办了结婚证的,可以列为相关候选人。符合《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未到生育间隔或未办《生育证》再生育子女的,可以列为相关候选人。非法收养子女的,原则上不能列为相关候选人,但仅未达到收养人的年龄规定,而符合《收养法》规定的其他收养条件,且在达到规定年龄后补办了收养登记手续的,可以列为相关候选人。各乡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向选举委员会和选民宣传解释清楚,并将以上规定写入《选举办法》。凡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写入《选举办法》的原则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应引导选民严格按规定来执行。强调依法依规办事,就是要保障党员、村民的民利。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规定程序不变通,规定步骤不减省,党员群众依法享有的民利不截留。
三、把握关键环节,严格依法按章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根据县委要求,我县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总体安排是:4月底至5月上旬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搞好村级财务审计清理,搞好选民登记。5月份全面启动选举程序。6月底以前,100%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各乡镇要因村制宜,按照先易后难、分批进行、全面完成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
1、要广泛宣传发动。村“两委”换届选举要取得成功,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此,各乡镇要重视学习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并把它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乡镇机关干部以及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同志要带头学习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文件和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主渠道作用,运用电视、宣传栏、横幅、标语等手段,在党员群众中广泛宣传党规国法和选举的程序、方法、步骤,广泛宣传村干部的选任标准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好处,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主动支持选举,积极参与选举,正确行使民利,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
2、要严格工作程序。换届选举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一定要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上访事件,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中要严格把握好以下三大步骤:
第一步,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村民代表、搞好选民登记。①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由村“两委”负责组织推荐,推荐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把握好选举委员会职数要求,一般由5-9人组成,具体人数由本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把握好推荐程序,一般采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形式推选,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②推选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应当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履行村民义务,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的村民担任。村民代表人数由村民按每5-15户推选1人,或每个村民小组推选2-5人,2000人以上村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总数不得少于60人。具体人数由村民会议决定。村民会议原则上集中召开,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的村也可分小组召开。村民代表的构成要具有代表性、群众性和广泛性。代表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妇女代表。③进行选民登记。原则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由户籍所在地村民选举委员会登记。这里要把握两种情形:一是有《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二条中所列情形的,可以由经常居住地的村民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但不得重复登记。二是属于省里规定的“选民登记特例”情形的,由特例人员申请,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查,必要时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也可登记为选民。选民登记前,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公告选民登记日和选举日。选民登记时要准确把握选民的年龄界限,选举日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应当登记在选民范围之内。精神病患者等不能行使选举权的,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定,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步,确定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职数和“两委”候选人。①确定村“两委”班子的职位职数。村党支部班子职位职数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村委会班子职位职数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按照上级对职数的要求,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两委”班子职位职数确定后,均要张榜公布。②推选村“两委”候选人。原则上要先推选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再从已推上村委会成员的党员候选人中确定村党支部成员的推荐考察对象。村委会候选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召集本村过半数的选民,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集本组过半数的选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提名。按每个职位至少1名差额确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要保证候选人中女性的比例,候选人中没有女性的,应将女性得票最多的一人,增加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拟推人选,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村委会党员候选人中推荐;同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党支部拟推人选进行信任投票。然后,按党员推荐票、村民代表信任票数从多到少,以不少于20%的差额确定村党支部拟推人选。被确定为党支部的候选人,所得党员推荐票数和村民代表信任票数要分别超过实投票人数的50%、60%。③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村民选举委员会对符合任职资格条件且愿意接受提名的村委会候选人,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并于选举日7天前张榜公布候选人名单及简历,介绍候选人情况,公布其任期施政设想。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拟推人选,要报经乡镇党委审查同意后才能确定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为了解决差额候选人缺位的问题,各乡镇可以实行“一张选票、分层投票”的选举办法,把主任候选人通过提名确定为副主任候选人。依此类推,副主任候选人再通过提名确认为委员候选人参加委员的选举。在选票设计上将主任候选人同时列为副主任候选人,副主任候选人同时列为委员候选人。
第三步,依法投票选举。①村民委员会选举。村民委员会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民比较集中、便于组织的村,要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选民分散、不便组织召开选举大会的村,可设立投票站投票。村民委员会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正式选举前,要向选民公布具体的投票方式、时间和地点,且不得随意变动和更改。选举大会程序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执行,选举结果应当场公布。村民选举委员会应于当日或次日将选举结果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备案。乡镇人民政府应适时召开全体当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会议,颁发《当选证》。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一般要在村委会选举结束后进行。村党支部书记初步候选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村党支部要根据村委会选举结果,在当选的村委会党员成员中酝酿产生党支部正式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支部换届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初步候选人没有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如属非正常原因落选,本人德才素质的确不错的,经乡镇党委批准,可以继续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经深入了解,不宜继续作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的,可以在本村党员中另定候选人,或由乡镇党委派党员国家干部下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投票结果要当场公布。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选出后,要召开村党支部委员会会议,选举书记、副书记。也可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书记、副书记。村党支部的选举结果要及时报乡镇党委审批,县委组织部备案。
3、要认真组织实施。村“两委”换届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涉及范围广,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一要周密组织。为了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有序进行,不出纰漏,在严格程序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换届选举工作中的细节,做到超前谋划,制订预案,防患于未然。具体来讲,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关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选举次序的问题。按照省、市文件的规定,原则上都要先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这是实现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保障农民群众民利的重要措施。但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维护稳定出发、从工作需要出发,因村制宜,尊重选民意愿。②关于保证投票率超过50%的问题。按照《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参加投票的选民超过全体选民半数的,选举有效。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尽可能多的选民参加投票。一是要提高选民的选举积极性。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教育选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积极参与投票选举;要采取切实措施,为选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提供必要的便利。二是要依法依规采取灵活的投票方式。对于不便组织到选举大会集中地投票的人,可以设立若干投票站投票。对于在外打工的选民,可以委托其家人投票,但每一个选民只能接受一个选民的委托;也可以用信件邮寄选票,但必须保证填写好的选票在选举日之前寄回村民选举委员会。三是要精心指导选举大会投票工作,保证投票程序合法,投票行为合法,填票无误,尽量减少废票。③关于设置流动票箱的问题。选民因健康原因不能到投票站投票,又不愿意委托其他选民投票的,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以使用流动票箱。使用流动票箱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严格控制流动票箱数,避免采用流动票箱代替村民大会的做法;二是要规范流动票箱的投票程序,在组织选举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流动票箱,避免采用流动票箱代替村民大会集中投票的做法,设置流动票箱要接受主会场选民代表的检查,由主会场发出,至少要有三位监票人参与监督。集中投票和分散投票的场所要设立发票处和秘密写票处,选民凭选民证和书面委托投票证明领取选票,但被列为候选人的选民和自荐人不能接受委托。要把程序交给选民,让每个选民清楚选举程序。要加强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或中止选举。要加强对选举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及时预防和消除宗族、派性势力对换届选举的不良影响。二要有序推进。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因村制宜,坚持“三先三后”原则。一是先清理后换届。村级财务审计清理工作是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换届前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村级财务审计清理工作主要由各乡镇负责组织进行,邀请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要求所有的村都必须在5月2日前搞好任期内的村级财务审计清理工作,并由各乡镇负责将村里的帐目、公章、计生台帐等所有应移交的东西进行封存代管。各乡镇对于审计清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农办、经管等相关单位报告。审计清理的结果要公示,审计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二是先易后难,分批实施。工作基础好、条件成熟的村可先进行换届选举;村情复杂、情况不明、条件不成熟的,要作好充分准备后再进行换届选举。特别是对宗族宗派势力较强、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干群关系紧张、遗留问题较多的村,要把基础工作做在前面。三是先整顿后换届。要搞好村班子定等分类和民情调查,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干部自身不过硬、社情民意复杂的村,要集中进行整顿,加大转化工作力度,待打好工作基础之后,再进行换届选举。三要严明纪律。对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侵犯党员和选民民利的违法违纪现象和行为要坚决查处。对在换届选举中搞非法串联、拉票和贿选等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严肃处理。对无故缺席选举的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那些屡教不改,故意扰乱选举秩序导致换届不能正常进行的党员,要给予党纪处分。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各乡镇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牢牢掌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动权,切实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规范、高效、有序开展。
一是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首先是建立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李慧星同志任组长,我、来清、谷平、良成、岳峰等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监察、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各派分管副职和公安局、检察院、人大内司委、农办、民政局、财政局、经管局、广电局、司法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来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法院,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日常事务。其次是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的督查指导,县委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责任制,各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要认真指导好所联系乡镇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每个乡镇班子成员要具体联系一个村。驻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也要积极协助、配合所驻乡镇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织指导不力的,要追究驻村干部和包村乡镇领导的责任;对工作中出现恶性事件的,要追究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第三是制订实施方案。我们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县村党支部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请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规定操作和执行。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还要深入调查摸底,对辖区内的村进行排查分类,认真制定好选举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按照先易后难、分批进行的原则组织换届选举。要及时排查和解决影响换届选举工作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保证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对工作基础好、条件成熟的村,可先换届;对少数基础差、宗族势力大、黑恶势力猖獗、社情复杂的村,必须先整顿后换届。
二是要加强督查,强化指导。县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从两办督查室、纪委、组织部、人大内司委、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督查组,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县派指导督查组成员今天都参加了会议,下午还将进行换届选举工作方面的业务培训。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钻研村“两委”换届的相关业务,把握履行职责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要紧紧抓住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发挥好把关定向作用。要经常深入基层,按照各阶段性的督查指导要点,认真指导所驻乡镇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村,要到一线进行指导督查,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把关、重点保证,确保各乡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如因指导督查不力,敷衍塞责造成选举中出现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也要按要求向各村派驻指导组,每个村要有1-2名乡镇干部组成。乡镇指导组的工作任务是要全面调查了解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帮助解决,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把握操作程序,并及时向乡镇党委和上级反映情况,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同时,各乡镇还要及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和乡镇指导组认真学习换届选举工作业务,把握操作规程,确保依法办事。
三是要明确职责,强化配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既定目标,明确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县、乡镇人大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指导和督促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进行。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对全盘工作加强协调、调度和指导;县民政局要担负起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实施,并会同组织部门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纪检监察、政法部门要密切关注工作动态,对地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猖獗影响各项工作进程的,公安机关要迅速介入、掌握情况,及时予以打击,形成高压态势;财政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确保县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办公室所需的工作、培训经费和每个村的选举经费补助及时下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县电视台要开办换届选举专栏,宣传选届选举的有关政策法规,及时对全县的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农办、经营管理部门要迅速配合乡镇党委抓好第六届村委会任期内的村级财务审计清理工作,并且协助各乡镇督促各村在选举前将帐目、公章、计划生育台帐等所有应移交的东西交乡镇封存代管,等选举结束后再移交给新一届村支两委;县局要积极配合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接待工作,确保群众上访不出县。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换届选举接待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群众上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认真、妥善地加以解决,确保不出现群众大规模上访或越级上访。同时,各乡镇、各部门还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工作与换届选举的关系,做到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相互衔接,稳步推进。
一,执法调研的重点内容
(一)政治权益方面
1,基层人大换届选举的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的比例,女代表的基本情况等.
2,培养选拔女干部情况,目前全区女干部配备情况.
3,农村妇女参与村级(社区)组织建设情况.
(二)劳动权益保障方面
女性就业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情况,生育保险的落实等情况.
(三)财产权益方面
1,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宅基地分配,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补偿中权益保护情况.
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出嫁女"扶持情况.
(四)人身权益和婚姻家庭权益方面
1,公安机关开展和预防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情况.
2,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刑事案件情况,性骚扰案件的投诉和处理情况,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情况.
3,基层处理,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的情况.
二,重点调研单位
1,机关:区委组织部,区妇联,区劳动局,区民政局,区移民办,司法局,区经管局,区人民法院,市公安苏仙分局
2,乡镇:白鹿洞,白露塘,良田镇
三,调研方法,时间和要求
1,调研主要采取书面材料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进行.
2,机关单位分管办公室的领导于7月2日上午8:30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召开工作会议.
3,2007年7月4日-5日执法调研组到三个乡镇调研.
①调研组人员:罗兆忠(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家华(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主任),王元辉(区妇联主席),段红玲(区妇联副主席),李旭平(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副主任),司法局分管司法调解的领导;
②乡镇参加座谈会人员:分管司法的乡镇领导,司法所长,妇联主席,辖区内2名以上女代表.
4,调研材料综合汇总:
①列入调研的机关单位,分别就所要求的内容形成书面材料,于7月6日前报送区人大内司委和区妇联(各两份).
②区人大内司委和区妇联分别将机关上报的材料和下乡调研的情况进行综合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按照安排,我就分管工作简要讲两个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村工作
——备耕春耕生产进展比较顺利。克服前期严重倒春寒、后期严重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在抓好科技备耕、物资备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组成五个备春耕生产督导组,分赴到各乡镇、村社、农户,帮助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信用联社,解决春耕生产资金8.6亿元,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重点扶持原有17户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加强与域外大中型龙头企业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新建了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7个牧业小区,新发展专业大户410户。新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协会114个,培育农村经纪人1633人。在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上,县级唯独*介绍了经验。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22个试点村美化、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对全市22个试点村和局包试点村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调度,起草下发了新农村试点村考核标准,实行两年一考核,用考核结果淘汰村、否定乡。户用沼气试点工程在溪河镇双印通村和莲花乡东大村正式启动建设。今年,又向农业部申报了2000户和3个沼气服务网络建设项目;33处新建饮水工程已完成浅井18眼、深井5眼。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补贴购置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大型机具180台套。推广农机新技术12项,新建农机示范村27个;完成109个村级信息服务站配套建设,信息1500多条;亮甲山水库续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10万元,占计划的72%。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资金全部到位。响水二期方案通过水利部并列入除险加固工程。12座小(一)型水库被列入国家病险库加固计划。加强灌溉工程维修养护,保证了水田生产的顺利进行;完成更新造林、改培林造林任务。城区新增绿地3公顷。全民义务植树84万株,“四旁植树”39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15处、38公顷。绿化县乡公路、江河堤防111公里,村屯30个。造林成活率初检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加强林政管理,查获各类林业案件338起,依法收回林地造林311公顷。实现春季无一般森林火灾发生的阶段性目标;代表吉林省顺利通过了国家春季动物防疫检查组的检查,综合防控效果得到好评;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任务。
——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完成绿证培训500人,阳光工程培训964人,新型农民培训1400人,实现转移就业870人。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到位。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技术补贴等惠农资金合计9641万元全部兑付到位;较好地完成了移民人口的核查登记,得到了省里的好评。
——农村社会比较稳定。重点抓了乡村两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情况、国省农场税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制发了《2007年农民负担工作方案》,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健全和完善了农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了行为。妥善调处了农村土地、林农纠纷问题。接待涉农来信来访1121件,调处解决1054件。
(二)民政和残联工作
在认真抓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管理和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等工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村委会第七次换届选举工作,一次选举成功率达到98.6%;启动了*市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积极与省里协调,共征得省拨付资金3316万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低保工作,城市低保管理实现信息化。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74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83万元;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对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现状进行了调查,启动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49人、推荐就业12人。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按照全年工作安排,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着力抓好防汛工作。防汛的重点要放在大中型水库、塘坝、主要堤防上,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物资准备到位,抢险队伍落实到位,领导包保责任到位,值班值宿到位等,确保全市安全渡汛。
2、要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重点做好抗灾减灾、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确保粮食作物安全成熟、增产增收。要指派农技人员配合乡镇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庄稼长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气象部门要做好天气情况的跟踪监测,重点加强恶劣天气的预报预测,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准备,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做好项目包装、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有效措施,力争再引进几户较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要突出生猪、黄牛深加工项目的引进,以弥补我市生猪、黄牛产业无龙头的空白。要抓好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是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在牧业小区建设方面,要积极探索解决小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力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同时,要围绕牧业经济强乡建设,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屯,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在种植园区、牧业小区建设上,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年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要抓好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产业经纪人的培育,弥补龙头企业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要抓好农产品品牌的整合,提高品牌效应。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年初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全会暨全县干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为‘十二五’加速崛起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主线,扎实工作,务实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绘好了发展蓝图。在年初召开的县委全会暨全县干部大会上,我们深刻审视“十二五”发展的机遇、挑战和使命,明确提出“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加速崛起”,总体目标是“两个建成、三大跨越”,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实现城乡发展由整体协调向全面融合、社会发展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由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向6000美元阶段跨越。围绕这个目标要求,我们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确定了“12345全面小康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全县生产总值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随后召开的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通过深入谋划、科学谋篇,“十二五”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积极科学,加速崛起的蓝图更加鼓舞人心,未来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从今天各乡镇交流情况看,大家思路也很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今后五年该发展什么、往哪里发展,都有了很好的蓝图和规划,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按照这个蓝图干下去,我相信“十二五”各乡镇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起色。20个乡镇都发展起来了,全县加速崛起的蓝图一定能够更好地成为现实。
2.办好了茶商大会。一年一度的茶商大会,不仅是加快茶产业发展的重大节会,是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更是全县人民的盛大节日,关系产业发展,关系群众增收,关系形象。今年的茶商大会,我看至少有三方面成效:一是办出了好效益。这个效益最直观地体现在茶产业发展上。截至月日,全县茶叶总产量3060吨,茶叶总产值3.78亿元,分别增长10.5%和20.8%,茶叶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1.56万吨、交易额12.56亿元,分别增长29.9%和46.2%。在全国茶叶产量大幅增长、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茶产业连年保持了销售好、价格优、人气旺的好势头,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更大发展,实现了从“茶叶大县”到“茶叶强县”、“茶叶名县”的提升,最关键的就是得益于我们连年举办中国茶商大会。二是办出了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会议等高端活动在举行,不仅体现在参加大会的茶商、尤其是大茶商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国际国内主要茶叶公司的老总全部齐聚,同时,更突出体现在“中国绿茶价格指数”正式落实,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全国绿茶集散中心的地位,真正掌握了影响全国绿茶市场的话语权,极大地提升了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体现在“银猴”品牌影响力的上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国最具经营力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2.78亿元,比上年提高2.29亿元。三是办出了精气神。这就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大局、各尽其职、合心合力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是全县人民热情好客、积极支持、无私奉献的精气神。茶商大会检验了干部作风能力,展现了人民开放文明的崭新形象。对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县域开放,都是极大的促进。
3.实现了良好开局。就是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这不仅对完成全年工作有重要意义,对于“十二五”发展也是很大的利好。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产业态势喜人。农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月份工业总产值更是大幅增长51.4%,增幅稳居全市第一;同时旅游产业尽管基础薄弱、盘子很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77.6%和77.8%,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二是内外需求表现活跃。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保持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社会消费持续活跃,外贸出口更是大幅增长95.3%。三是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48元,同比增长18.4%,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此外,月份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了28.0%,企业利润总额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4.抓好了村级换届。农村老百姓说得好:选好一届,踏实三年。这次村级组织换届,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该选什么人,不选什么人,旗帜鲜明;什么样的行为合法合规,什么样的行为非法违法,都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对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的,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坚决打击。比如,在候选人资格条件上,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德才兼备、事业选人”的导向,大力倡导选听党的话、跟党走、和党委政府同心同路的人,选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人,选会干事业、带领群众致富的人,严格实行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坚决执行7种“不得”、13种“不宜”和“十选十不选”的规定;在换届纪律上,坚决落实“十条禁令”,严厉查处了12起拉票贿选、扰乱选举秩序等违法行为,9人被依法治安拘留,确保整个选举过程民主规范、风清气正。目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总体已告一段落,从换届结果看,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明显优化,党员在村民代表、村委会、村监会和村经社中的任职比例全面提高,7种“不得”人员无一当选。其中,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6岁,35岁以下年轻人比上届增加了16.2%,女委员增加了30.8%;大专、中专学历的新增了207人,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可以说是真正选出了好干部、选出了好班子、选出了好风气,选出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在这方面,各乡镇做了大量的工作,人大、纪检、组织、民政等有关单位通力协作,确保了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顺利成功,为“十二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意义重大。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态势喜人,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推进“十二五”加速崛起的信心和底气。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从宏观环境看,粮食、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国家银根紧缩的节奏和力度加大,必然对处于成长期的我县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冲击;物价指数偏高,通胀水平加剧,汽车、家电等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必然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热情。从我县自身看,工业生产面临企业用工紧张、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挤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推进不快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物价较快上涨可能影响居民消费热情等等,都将影响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审慎研究,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二、强力攻坚,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攻坚行动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主载体。某种意义上讲,一切经济发展最终都是落脚于项目。项目工作推不进,经济发展就难以上台阶。因此,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的导向不偏移,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决心不动摇,坚持重中之重抓项目的力度不减弱,切实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摆在头等重要位置。
但是,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完成情况看,最不容乐观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最令人担心的是项目。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完成了4.36亿元,同比下降0.8%。到4月份虽然转为正增长,但增幅只有2.4%,远远低于全省29.0%和全市20.5%的增长水平;工业投资还出现了30%以上的降幅。从项目推进情况看,除续建项目进展总体尚好外,10个新建重点项目只开工了旧村改造、松阴溪干堤加固2个项目,其他8个重点新建项目大都处在初设初稿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水评、环评、可研报告阶段,开工建设还要做很多前期工作;5个重点预备项目均未开工。
造成项目工作滞后、被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根本上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是责任落实问题,是工作作风问题。同时,今年是换届之年,少数乡镇、部门干部等待观望、人浮于事,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第二、三两个季度,必须集中力量抓项目、重中之重抓项目。要按照年初县委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入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抓开工、抓推进、抓投产,全面打响项目攻坚战。这项工作,请建安同志具体负责,发改局牵头抓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尽快组织实施。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首要任务抓特扶项目。省重点欠发达县特扶项目是今年和今后两年最重大的一个项目。抓好特扶项目,不仅是向省委省政府负责的政治责任,更是关系全县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同时,三年特扶项目将带动18.83亿元投资,也是重要的投资增长点。上周农村工作会议上,樟明同志提出今年的目标是“确保项目全启动、力争投资超10亿”。如果能够完成10亿元投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将是极大的拉动。
但是,要抓好特扶项目也很不容易。三大类38个项目,涉及面很广,每一个项目都是由许多子项目、甚至子子项目组成,涉及一二三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涉及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甚至涉及到每一个农户。要把每一个项目、子项目、子子项目全部落实到位,没有全县上下特别是全体乡镇、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抓好特扶项目务必做到“突出一个目标,抓好三个落实”。“突出一个目标”就是要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目标,所有项目都要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三大任务来开展、来推进,决不能搞球,更不允许挤占挪用。“抓好三个落实”:首先要抓好工作落实。就是所有项目以及每一个子项目、子子项目,必须一项一项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每一个项目都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时限明确、措施明确。现在38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这个很好;但是38个项目中的子项目,是不是已经全部开工,必须深查深究。只有所有子项目都落地了、开工建设了,才是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抓好责任落实。必须明确每一个项目的责任乡镇、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指导督查,强化考核评估,严格责任追究。每一大类的项目协调指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抓好工作协调推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负起本乡镇特扶项目的第一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推进。同时,要抓紧制定特扶项目的扶持标准和考核细则,明确项目申请程序、管理主体、验收要求、补助条件和补助标准,便于项目推进实施。再次要抓好要素落实。对特扶项目所需的土地、资金、水、电、人才等方面的要素资源,要优先保障,及早落实。同时,要尽快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特扶项目资金不被挪用一分,项目推进工作不被延迟一刻。
二是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要牢牢抓住“项目开工、项目推进、项目前期”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完成全年项目工作任务。一是联系领导必须亲历亲为。所有未开工的重点新建项目,联系领导必须在5月底前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办公,查摆问题,落实措施,拿出明确的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表。所有在建、续建项目,联系领导必须在5月底前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集中开展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进度迟缓的项目,必须拿出管用、有力、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强力推进。二是乡镇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有关乡镇、责任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责任主体”的意识。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问题上,只有分工不同、职责有别,没有一线和二线之分,没有主责和次责之分,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三是督查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重点办、效能办等有关职能单位,要切实把特扶项目和重点项目作为督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做到每月必督、每季必查,每个季度的“效能排行榜”要公示特扶项目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舆论宣传要强势跟进,既要广泛宣传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又要大胆曝光推进项目不力、以及阻扰破坏项目实施的人和事,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扎扎实实抓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是各级各部门的应尽职责。这几年,各乡镇累计落实了1000多件实事项目,各机关部门也为结对帮扶的行政村落实了一大批增收项目,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党委政府赢得了威信和民心。今天各乡镇交流时,也都谈到了今年的实事项目安排,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即将开工,为民办实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关于“实事项目”,最根本还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第一,工作要抓到实处。每一个实事项目,不论项目大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生,都要认认真真地抓,真正落实到村、到点、到人,要有方案、有进度、有实效。第二,群众要得到实惠。要真正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实实在在地办一些老百姓期盼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今年各乡镇的实事项目,还可以结合特扶项目进一步调整充实。各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的结对帮扶项目,也要抓紧落实,加快实施。
三、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
“十二五”要加速崛起,各项工作必须要有加速度,开局之年工作更是至关重要。今年的工作,年初县委全会已经作了安排部署,第二、三季度最根本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加快进度”。各乡镇、部门必须集中心思、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把狠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把加快进度作为最大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开门红”。要着重抓好六项工作:
1.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县委年初确定的13%的增长目标要确保完成,并尽量争取更大增幅。首先,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今年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包括农民异地转移2000人、农民转移就业3020人、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低收入农户增收、农民人均收入增幅等。每一项目标里面都有许多子目标,比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要达到1.7亿元,新农合筹资标准要达到300元,等等。跟前两年相比,目标更高、内容更多、要求更具体。对这些目标要求,必须逐项研究落实。特别是农民异地转移,市里要求是2000人,我们要按照“两区”战略的要求,力争3000人,加快推进新溪、铺门、西坌二期以及筏铺小区的开发建设,用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扎实的举措,帮助更多的山区农民实现下山脱贫,全力加快人口集聚。同时,要按照省里提出的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年内全部脱贫的要求,切实把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今年的硬任务,所有低收入农户要重新落实结对干部,重新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完成任务。其次,要把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与特扶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内容相同的工作,要加强资源整合,以特扶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我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已经作了强调,重点要把握好“旧村改造是龙头、中心村培育是重点、环境整治是基础、经营农村是活力”四条原则。结合市里考核要求,今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旧村改造上。让农民群众建得起房,这是最根本的民生大事。必须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拆除破旧房3690户,批建新房占50%的工作目标。在改造方式上要进一步完善,以改造松古平原农村为重点,更加注重建筑设计的精品精致,更加注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和村居、乡土文化,把旧村改造与生态建设、农家乐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13个中心村,要摆在重中之重地位置加以推进。其次,要着力抓好村庄整治。要按照“连线成片、‘三沿’优先”原则,重点抓好“三沿”整治。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对行政村的量化考核,推动环境保洁工作常态化。再次,要与平原绿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完成“三沿”地区生态景观林建设500亩以上。
3.加快培育生态产业。关于生态产业,今年重头戏是农业现代园区建设,上周农村工作会议已经作了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三方面工作:一是茶园统防统治工作。各乡镇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完成。茶叶质量安全要出现问题,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乡镇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加快工作进度,年内50%以上的茶园实行统防统治的目标必须实现。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督查室、效能办等要重点督查。二是培育香榧、油茶产业。这两个产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技术指导,抓住农业现代园区建设的机会,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松古平原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也是很好的项目,要积极推动实施。三是扶持乡村旅游。松古平原每一个农村都是一道风景线,有天然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出台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营造好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去年我们开展“民情地图”的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但还是远远不够。关于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要深化“民情地图”工作,建立应知应会能力培养考核的长效机制,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最近,省委已经把“民情地图”作为全省8个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范例上报中央,省委赵洪祝专门批示,充分肯定我县“民情地图”做法“比较管用、实在”,希望我们“不断总结完善,深入实践,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市委卢书记也专门作了批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赵书记、卢书记的批示意见,把民情地图作为推进工作的抓手,作为转变作风的抓手,作为深入群众的抓手,作为化解矛盾的抓手,服务群众的抓手,切实深化“民情地图”工作,进一步丰富“民情地图”工作内涵,加快完善基层干部社会管理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考核机制。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两家牵头负责,尽快研究出台深化“民情地图”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工作意见,通过“民情地图”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二要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防控,不断完善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和包案调解工作要坚持不懈的抓下去。特别是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机制,要切实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三要抓住村级组织换届契机,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少数没有完成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社换届的乡镇、村,要抓紧开展换届工作,争取5月份全部完成。县委组织部、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抓紧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村务民主自治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发生,促进基层社会管理。
5.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一季度全市县(市、区)工作汇报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年初县委全会也作出了实施“就业富民、保障安民、科教惠民、卫生便民、文化育民”“幸福民生五大工程”的部署。就当前来说,有几项工作要抓实:一是社会保障方面。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300元必须落实,去年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特别是第二项工作,工作量大面广,各乡镇、社保部门要抓紧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确保完成任务。二是教育方面,今年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最后一年,收官工作必须做好。同时,要想方设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一个多月,效果非常明显,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45%,门诊均次费用下降33%,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群众普遍反映很好。但实施中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之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的问题,要尽快研究解决。
(一)社会矛盾纠纷依然突出
绥安镇是漳浦的县城区所在地,全镇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辖有33个社区(村)和4个镇办场,总人口16.6万人,常住人口10.9万人,流动人口约5.7万人。近年来,因县城大建设、项目大引进,征地大拆迁引发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社会维稳任务十分艰巨。
(二)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集市贸易增多,流动人口、闲散人员也随之增加,由此滋生了大量不稳定因素。随着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绥安镇的治安防范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导致社会防范工作仍存在死角,抢劫、抢夺、入室盗窃、机动车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多发,故意伤害、打架斗殴、贩吸毒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也较高。部分村级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流于形式,治安防控体系尚不完备,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手段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积极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造成在旧城拆迁改造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积累多,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2011年绥安地区发生“八类”案件81件,发生“两抢一盗”案件1073件。这些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稳定,严重影响绥安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综治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工作队在滚动排查中发现,绥安镇部分社区(村)调委会、治保会人员配备不齐,基层综治队伍管理尚不规范,基层综治干部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综治维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因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八类”案件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多发,绥安镇被漳州市政法委列为挂牌重点整治乡镇。根据县综治委的部署和安排,县派驻绥安镇重点整治工作队于2012年4月进驻绥安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县综治委成立了以县法院翁麦展院长为队长的县派驻绥安镇重点整治工作队,绥安镇成立了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绥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工作队的工作,一次性拨付专项整治经费人民币10万元,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整治期间,漳州市政法委副书记陈青树、漳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晓明多次莅临检查指导。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1、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实施方案。工作队进驻后马上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制定“打击、管控、建制、预防、教育”五管齐下的《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时间安排,绥安镇制定开展深化“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浓厚整治氛围。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车,反复向群众讲明县委的部署和决心;二是采取请进来和入村去的方式开展宣传发动。及时召开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工作队分组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整治期间工作队共编发工作简报8期,有力地宣传了整治工作成果。
(三)管控结合,打防并举
工作队分组进入社区(村)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突出的治安乱点和治安问题,查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刑事案件高发地区、治安复杂的村居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城”、特种行业、特殊群体及重点企业等进行滚动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绥安地区有关治安形势、动态及隐患。之后,工作队利用政法部门专业工作优势,发挥基层组织群众工作优势 ,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防控和整治活动:
1、强化对重点路段的巡查管控。一方面结合公安警务改革,加大对绥安地区的路面、路段的治安巡查防控力度。绥安派出所实行“三警合一”,综合用警,通过整合警务职能、下发交通管理职权,使绥安派出所既管路面,又管社区,形成打、防、管、控、巡“一肩挑”的工作格局,形成“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巡区综合执法、责任区基础到人”的用警模式。推行“二人一组、三组一队”的警务工作模式,并实行六个警组“六班五运转”全天候勤务模式。另一方面,结合全县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及交通整治工作,及时纠正和制裁交通违法行为7579人次,8月份以来共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治安处罚234人,刑事拘留13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强化对公共场所的治安防控。工作队着力完善公共场所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共投资两万多元在镇区完善和安装电子眼监控5个,深入富丽小区、绥安中学、网吧等,对物业管理、治安巡逻、防盗监控设施等进行突击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监控设施不全或损害及治安巡逻留有死角,网吧存在未成年人违规上网、没有实名上网等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特别是针对漳浦县医院摩托车、病人财物被盗案件多发等突出问题,工作队将其列入整治重点区域,协调多方整合力量,强化县医院车辆管理、门岗设置、监控设施建设等措施,采用由物业公司承包进行管理停车场以及院内治安秩序管理的方法,在县医院门口设立门岗,并帮助医院健全相关保安巡逻、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协调处理、情况报告等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展集中整治以来,漳浦县医院内摩托车被盗案件仅发生4起,患者财物被盗案件仅发生2件,日均发案为0.028起,下降了97%,患者安全感普遍增强。
3、强化对“八类”及“两抢一盗”的打击力度。整治期间,绥安派出所共抓捕“八类”案件犯罪嫌疑人42人、“两抢一盗”案件犯罪嫌疑人107人,县法院共判处“八类”及“两抢一盗”案件106件,从重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9件12人,5年以上有期徒刑21件21人。
4、开展外来人口排查登记工作。工作队进驻以来,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并结合辖区实际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常态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截止今年11月,全镇共登记暂住人口21454人,登记租赁房屋2095户,各社区(村)完成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建设,健全了绥安地区外来人口管理机制,有力消除了违生、入户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隐患。
5、开展特殊重点人群帮教工作。一是开展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活动。工作队对绥安镇71名社区矫正对象及需要重点管控的刑释解教人员集中进行法制和公共道德教育。二是开展校园法制教育讲座。工作队到漳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交通安全”法制讲座,受教育学生人数达4000人。三是有效督促网上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经工作队入户规劝动员,已有2名逃犯到案自首,并追捕逃犯10名。
(四)固本强基,完善机制
工作队在开展重点整治工作的同时,着力完善机制夯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重点整治成果。
1、多措并举,规范村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利用今年换届选举之机更换配全配强治保会、调委会人员,共调整充实“两会”人员21名。同时,进一步加强“两会”装备设施,确保开展工作相应的经费保障。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综治干部业务水平。为提高村级综治维稳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队于9月间对绥安镇换届后的新任村级综治协管员等基层综治干部共100多人进行了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综治维稳能力。
3、建立完善制度,夯实村级综治维稳工作基础。工作队统一规范绥安辖区村级调解、治保、综治各项制度,共帮助村级完善和建立7项综治维稳工作制度。一是帮助村级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辖区中各类重点人员、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进行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二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预防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基层维稳队伍的选任、考核、培训和管理制度,使基层维稳队伍业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洞察社情民意能力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得到实质提升。
三、重点整治工作所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体会
(一)主要成效
8个月来,工作队在县综治委以及绥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配合、支持下,采取突出重点、打防并举,源头治理、强化管控,完善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绥安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强化。通过整治,绥安镇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得到强化,综治维稳制度得到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基层综治干部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通过整治,绥安派出所有力提升打击现行犯罪能力,初步遏制“八类”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多发的态势,“八类”及“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发案率和破案率呈现“一降一升”的良好态势,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12年1-11月绥安地区发生“八类”案件4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件,下降了34.4%;2012年1-11月“八类”案件破案数30件,破案率为75%,与去年同期相比破案率上升了35.7%。2012年1-11月绥安地区发生“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84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77件,下降31 %;2012年1-11月“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破案数98件,破案率为11.7%,与去年同期相比破案率上升了4%。三是绥安镇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通过整治,绥安镇突出治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综治维稳工作得到强化,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两抢一盗”案件破案率仍有待提升。虽然“两抢一盗”案件发案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八类”案件破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两抢一盗”案件破案率提升幅度仅为4%,仍有很大空间可以努力。二是村级基层综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村委会综治机构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一些工作措施和相关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人浮于事。三是基层综治经费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由于镇村财力有限,基层社会管理综治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制约了基层社会管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经验体会
总体思路: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惠民生、促改革、强服务、夯基础为基本思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养老事业健全化、救灾体系全面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与有效平台。
在“四个全面”战略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界将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迈上新台阶为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率先”,将民政事业放入“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新__”大局中考量。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__省社会救助办法》,严格按照《__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申报听证和收入核查办法,规范申请、审批程序,科学制定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坚持“一户一档”和动态管理。落实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__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方案》(__办发〔2014〕124号)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城乡低保将实现一体化。完善低保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司法、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2、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供养标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力争到2015年末,人均年供养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巩固五保供养成果,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力争五保对象集中入院供养率率达到75 %以上。广泛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4个,省级文明敬老院6个,市级三星级敬老院10个。
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村组(社区)配合、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细化灾情统计标准,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在减灾委综合协调下,建立完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和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及平台,加强对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效发挥灾害信息员在传递信息、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依托公安、消防为基础的应急救援体系,灾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冬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动员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响应、救助有力,当年需恢复灾民倒房重建率达100%。
3、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企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完成20个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灾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信息传播覆盖面达到应接受信息人群的95%以上。进一步修定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结合广场、公园、学校、
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4、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优化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联网等传媒在灾害信息的传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的作用。设置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科普基地。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5、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扩大,并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提倡和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适量储备救灾物资,保证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协议储备等救灾物资储备方式。
7、规范救灾资金使用,加强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督促乡镇认真贯彻落实《__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__财社〔2011〕48号)要求,建立区、乡自然灾害救助经费分担机制,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提升救灾资金使用效率。
1、儿童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鼓励公民收养,推进家庭寄养,加强亲属监护,提倡社会助养,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大有效投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使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康复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监督保护制度更加科学。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区、乡(镇)、村(居)三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儿童福利指导站,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强化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和组织功能,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履职能力培训等服务。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
2、残疾人福利。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拓展福利企业兴办渠道,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研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兴办小微型福利企业,多种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
3、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到2020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40的目标,留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大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要将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机制;建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补助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
(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军休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巩固双拥创建成果,2017年,力争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确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改扩建,计划再投入1700万元,实施陵园景观及绿化提升工程,将陵园打造成__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率继续保持在100%。严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及省市有关安置法规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率100%。积极动员符合参训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保持十二五期间平均95%的参训率基础上有突破,争取达到95%以上的参训率,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复退军人问题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稳控工作,把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我区涉军群体的总体平稳。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好城市第六、第七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第十一、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民
主自治的透明度,强化村(居)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度,增强其承接社区各项事务的能力。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均确保100%。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细化、精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20年底,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18%。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乡镇、社区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80%。普遍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办公条件,确保每个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10万元。
4、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登记社会组织力争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年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将政府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委托等方式转移给评估等级高、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机制,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心理慰藉服务、助残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与此相关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公益项目品牌。
5、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好监事会作用,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机制。健全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重点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工作成效、财务状况、诚信自律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十三五”末60%以上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发挥等级评估的导向作用,将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政府向其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民政、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诚信档案,实施社会组织诚信公示和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及时披露社会组织重要信息,推进社会组织阳光运作、社务公开。完善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
一、做好普法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化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变成生动的法治实践。薛城区积极转变法制宣传理念,突出重点、突出实效、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学法用法的大好局面。
(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切实增强普法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普法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和民本精神,坚持需要才是根本的原则,做到紧贴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如针对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宣传普及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产品质量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普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不断坚持法制宣传形式的探索创新,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路子。一是抓活动、造声势,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利用不同主题的各种法制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实行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2万多册,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人员送法下乡、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学校39次,使每年全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迭起。二是抓载体、搭平台,夯实法制宣传的基础。为了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我们先后搭建起三个工作平台。即:开通了“薛城普法网”;建立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创办了《普法简报》。三是抓联动、求协同,形成法制宣传的合力。区司法局、普法办先后与计生局、国土资源局、老龄委等10多个专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系列活动。四是抓媒体、建阵地,营造法制宣传的环境。我们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媒体联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法制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传媒在普法中形象化、立体化覆盖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
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守法为抓手,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特别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学法、用法上,按照学用结合原则,依托区委党校建立了教育培训基地,对村(居)新任“两委”成员和社区基层干部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11月,根据省、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分别对村(居)、镇(街)、企业干部及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执法人员进行了普法考试,这也是我区首次将村(居)“两委”干部和镇(街)一般干部及执法人员纳入参考范围。全区应考人员2600人,实际参考人数为2560人,参考率达98%。对于推进全区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在青少年的学法上,积极向农村倾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对全区各类中小学校普法骨干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以及创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逐步构筑以主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精心组织,以点带面,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根据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围绕创建目标,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确立了创建思路和基调,帮助建立创建组织网络,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在树立陶庄镇许村典型基础上,又确定张范镇大甘霖村、陶庄镇尚马村等10个村为民主法治典型示范村。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深化“两个一”工程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全区202个行政村共培养法律大专生219人,法律明白人7.7万人,农民依法自律、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挥法律服务职能,拓宽法律服务领域,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系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服务组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服务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积极组织和引导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着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建立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二是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诉讼、公证等形式,为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思想建设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
三是服务农村弱势群体。在每个镇街都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发展法律援助志愿者20余名,区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为农民维权提供了绿色通道。在的时候,共指派、办理和确认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8起,解答咨询300余人次,化解和避免上访4起,减免收费近2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服务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为镇(街)党委、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当好法律参谋助手的作用,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积极依法公正、公平、合理地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深化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农村,因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们努力找准人民调解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调解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区里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检、法、司、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镇(街)、村(居)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健全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工作网络。
二是加强调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实行镇街矛盾调解中心与镇街调委会合署办公。镇街调委会均达到组织机构正常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五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受理、排查、报送、移交、调处、督办、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矛盾调解工作流程,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区镇两级财政把排查调处工作经费按人均0.30元标准(区财政0.1元、镇0.2元)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落实了镇街司法所对村级调解主任的“三权”管理(人事任免建议权、考核奖惩权、工资发放权)。实行了首席调解员和调解员资格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制度。立足于调解员的应知应会和调解技能的提高,每年都举办全区村级调委会主任集中培训班。通过纳入村级“法律大专生”培训计划、观摩法庭调解、交流经验、以会代训等形式,多渠道地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各镇街也按照分层培训的要求对调解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二)、立足长效,规范运作,健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实行“三级”调解网络报告制度和纠纷调解信息反馈制度,规定必须在两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信息。实行了纠纷调解接待日制度,镇(街)矛盾调解中心每天都有专人值班接待,并与“12348”专线值班接轨。在各行政村和各厂企聘任信息联络员356名,做到有纠纷早知道,有矛盾早预防。
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形成了“村周查、镇半月查、区月查”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努力做到对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抓早、抓小”,防止激化,使排查调处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立了工作台账,对重大纠纷及时进行汇报。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要时段,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集中排查,力争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
三是健全纠纷调处责任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矛盾纠纷管辖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区、镇街、村居调解中心和调委会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实行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和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调解员的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
(三)、强化措施,创新形式,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
一是现场调解。调解员在工作中力争第一时间赶到纠纷事发现场,讲解法律知识,控制双方情绪,以免酿成大的事端,按照调解权限予以处置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