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5: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兰亭序的作者是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如果说“太元货泉”属年号钱,历史上以“太元”为年号的已知者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张俊执政时期(公元341-375年),都城为今甘肃张掖。另一个是差不多与十六国同期的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也就是陶渊明所处的那个时代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都城建康(今南京)。钱界认为后者铸“太元货泉”可能性较大,但史料未载,多认为两晋未铸钱。其版别式样是否就是孙仲汇先生书中所载拓样的那种,不敢定论。华氏图谱中所刊那枚非为司马曜原铸之品,它来自1981年内蒙林西县新城子镇出土的那枚“太元货泉”拓样,应为北方契丹人建国前或早期仿铸中原国家货币的一种改范钱。
幸笔者手中也持有两枚同一版式的“太元货泉”,其一为铜质,直径23.2毫米,厚0.8毫米,穿7.3毫米,重2.12克,老生坑;另一为银质合背钱,直径23.5毫米,厚1.2毫米,穿7毫米,重3.71克,传世品,包浆极为自然老旧(见图1、图2)。从钱文风貌上看,与华光普先生书中所载之品相近。在由苏晔、李菊合著的《古币纵横》一书中,载有三品不同形制和钱文风貌的“太元货泉”拓样,其中一枚与华光普书中所载之品相同,而另一枚则与孙仲汇先生书中所载之品相同,唯第三枚似为小平大样,钱文为粗体字,“太”字第一笔左挑,钱文书写异于另两品。仅上述而言,第一枚和第二枚拓样哪一枚是属东晋孝武帝所铸之品,无法定论。该书作者还分析了第一枚所示“太元货泉”,说“太”字楷书带隶,“元”字为行书带隶。不过,笔者认为,无论往什么体上靠,论其行、楷、隶都有些勉强,还不如说是北方契丹人的俗写较为恰当,因为它并非是中原国家所铸之品,而是契丹人所铸的改范钱。另如苏在《古钱探趣》一书第62页所刊的一枚直径约21毫米,圆穿,穿径约10毫米,正背均为四出文的“太元货泉”,文字形制都很特别,属性不详。
为弄清“太元货泉”的来龙去脉,笔者翻阅了辽金钱币学者李卫先生所著《辽金钱币》一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11),书中第22页附有一枚“太元货泉”实物图录及拓样,它与华光普先生书中所载之品相同,也同笔者本文所示之品相同。李卫先生对“太元货泉”等钱币有这样一段论述:契丹早期,为了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内部需求,曾仿造过多种中原地区不同国家的钱币,如“大泉五铢”、“常平五铢”、“永通泉货”、“永隆通宝”、“开元通宝”以及“太元货泉”改范钱,这些仿品和改范钱,虽然都使用了他国的货币名称,但材质和风格都有所变化,而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它们都多出土于辽国故地,当为契丹人所造无疑。这就说明,契丹人在建国前和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不仅铸过本国的非年号钱,如“开丹圣宝”、“大丹重宝”、“通行泉货”等,而且还仿铸了别国不同时期的钱币。但就目前所见,时至今日,千年沧桑,这种契丹人的仿品改范钱,从数量和品种上来说都已非常罕少,成为珍稀之品。
此外,在李卫《辽金钱币》一书中,还介绍了辽金窖藏发现的中原各国各个时期不少钱币,其中不乏有很多珍品,但就是未见有像苏《古钱探趣》一书所载的两品“太元货泉”和孙仲汇《古钱币图解》一书所载的那品“太元货泉”钱。这三种“太元货泉”钱原物何在,又来自何方,确实是个谜。
关键词:缺乏耐心; 漫不经心; 浮躁; 正能量; 情绪; 心境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31-002
卡夫卡说,人类有两大主罪,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①。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对美术这一小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他们升学没有很大作用的书法学习,态度只有一个――漫不经心。但是,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漫不经心,就出现缺乏耐心的情况。根据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高速发展、心理成熟程度远远低于生理成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书法学习的特性因素,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情绪调控和疏导。
一、漫不经心、缺乏耐心――解析学生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成因
1.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不足和了解不够
七年级学生心理基本特点是: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知识经验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②。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学习时,小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在老师的引领下还有一定的信心跟上进度。我校学生大多是外来民工子弟,经过了解,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拿过毛笔,更遑论进行过课外的书法培训。导致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开始学习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书法时,认为这是一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深艺术,不由得心生胆怯。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书法是一门高深艺术,是对所学的书法艺术不够了解。其实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书法者,而是通过书法教学,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2.学生学习书法的动机不强和压力不大
面对不能为升学考试加分的美术学科,不能即时提高主课成绩的书法学习,学生就表现出了漫不经心地准备材料,缺乏耐心地书写文字。这样的心态导致学生喜欢上美术欣赏课,只要坐着听教师讲解,不必准备材料,不必动手操作,更没课后练习作业,而对书法学习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面对学生这样的心态,如何扭转这种情绪状态,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慢慢来”地学习书法,领悟到书法艺术是作者艺术想象力和审美才能的总和,可以欣赏到线条美、体态美、意势美、精神美,对自己的性格养成和心态调整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要为此积累足够耐心,专心致志,运用相应的方法尝试着进行教学。
二、足够耐心、专心致志――书法学习过程中情绪调控的实践探索
1.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拥有正能量
七年级学生的情绪经常在暴风骤雨和温柔细腻之间摇摆不定,使得他们表现出情绪反应上明显的不稳定性。教师宣布要开始学习书法时,部分学生还是会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当要求真正静下心来书写毛笔字时,就时而抓耳挠腮,时而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
面对这种现状,我利用“余姚日报”题刊(虞世南题),引出余姚籍“五绝”老人虞世南,并欣赏其书法作品,对学生提出要求:希望我们这个文献名邦能够后继有人!以振奋学生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2.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1欣赏讨论法:安排入七年级课程的《书画的点画之美》一课,并不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书法教学。本课的教学建立在民族文化层面上,以了解书法艺术表现的方法特征为宗旨,欣赏为主,练习为辅的课程。教师第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音美悦耳、形美悦目、意美悦心”的特点,以及从甲骨文到行书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这部分教学以PPT图片形式展示出来,着重于汉字点画造型特点的变化,接下来分别通过篆、隶、楷、草四种字体笔画的进一步解读,在比较、分析、欣赏以及讨论的学习活动中,对不同书体点画特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讨论以《书法点画线条的美感表现在哪里?》为题目,要求学生依据已经欣赏过的各种书体,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适当点拔,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最后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③。当学生在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那么他们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这个事物有了了解就不会产生恐惧感,不再是对着它们望而却步。反之,会因青少年对事物的好奇感,对它们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有了兴趣,那么,教师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2直观演示法:当学生对书法的点画有一个基础了解之后,接着就是进行临写练习。练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要让七年级的孩子真正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就应该给他们这个事物的直观影像,以直观的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前找到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视频动画,当配乐水墨动画放映出来,学生是看得目不转睛,完全被这中国风的唯美画面吸引住了。其后,教师利用投影进行示范书写,在临写过程中,明确字体的点画特征,在例字中把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提按和藏露的变化。经过这一针对性的详细而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基本明确各书体的特征,然后按照要求进行临写。
2.3情绪调控法: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激情则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②。当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对书法学习的激情,能够准备好笔墨纸砚,相对投入的学习一段时间。而当这强烈而短暂的情绪过后,学生就会陷入百无聊赖,对所学事物提不起兴趣的状态。那么此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情绪情况,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件,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情绪处于平稳的心境,以利于继续学习书法。笔者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做好的PPT课件中,除了进行优秀书法作品欣赏外,让整堂课回响着沉静情绪的轻音乐,让学生浮躁的情绪得以慢慢舒解。在进行书写练习时,同时播放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的音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姿态,绝岸颓峰之势。或重若奔云,或轻如蝉翼……”让低沉静缓的声音慢慢舒展开来,沉浸入教室内每个学生的情绪中,以期至少能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能保持住平衡的心境。
方法二:当书法课上到第三课时,教师并不要求学生一味机械的练习,而是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余姚先哲王阳明在贬谪贵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几个学生在山上赏花,在讲道。突然他停下来说山下现在有两个人来找我的,具体是谁我不知道。学生觉得很突兀,但老师既然说了,他们就下山,果然是有两个人来找他们的老师。是什么原因让王阳明感觉到有人来找他呢?那是一种内在敏感。我们对一样事物保持住这种敏感,那么我们就能够更接近他们。书法学习也是这样,我们要学好毛笔字的书写,就要向王阳明学习,学习他的淡定自若,学习他的对某样事物感觉的理解。讲完故事,老师发下事先打印好的学生楷体字体的姓名,要求学生书写陪伴了自己十多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时,会慢慢心平气和。
通过两个学年的探索和尝试,本人发现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对书法的术语了解并熟记,基本了解教材中选用的书法作品的名称、时代和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笔性墨情有所感受。教师实施制定的方法之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基本能够被影响、导控。笔者结合学校提出的“晨读、晨跑、写字”要求中的写字部分,每周利用二个中午时间进行钢笔书写指导,引导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法方法。
经过书法这块内容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教师要的是静心,静下心多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解读你所教的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④。学生要的是静气,静气凝神,专心致志,收敛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与所学知识进行呼应。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上的是哪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要关注的中心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放松感,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平衡的心境中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