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15:25: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认识数字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来买糖,蜘蛛出示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一、高中数学欣赏教育内容及原则浅析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充足的情感和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数学欣赏教育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数学概貌的浏览、数学之美的欣赏、数学价值的剖析,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喜爱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原则如下:首先,数学欣赏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可接受性,符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其次,具有实用性.数学必修课应与数学欣赏教育紧密结合,成为必修课内容的深入和拓展.接着,具有科学性.数学欣赏课的内容应符合事实及数学理论.最后,具有可操作性.即数学欣赏教学的设计应能让教师实地操作,便于开展.
二、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开展流程
为规范高中数学欣赏课程的开展,保证数学欣赏教育的效果,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具体开展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在广泛阅读后,合理选择能够作为欣赏教育的内容素材.其次,教师对欣赏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钻研,保证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欣赏课堂氛围奠基.接着,教师应该对选择的内容素材进行加工裁减,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取,进行欣赏课教案的设计.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同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以巩固数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生数学欣赏力的教育引导建议
1.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
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即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的定理和概念、数学符号的发现过程、数学家的有趣故事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在高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破解函数的身世之谜.首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欣赏课的题目:(1)函数符号背后的故事;(2)数学家牛顿与函数的渊源;(3)函数概念的发展过程.每组学生在讨论后,确定组内每个人的欣赏任务.接着,针对欣赏课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书籍,如《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并利用互联网来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音像和数据资料,撰写欣赏报告.最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每组选派一人来展示各自的欣赏报告,互相点评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选出表现最好的几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数学欣赏力也会随之提升.
2.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美妙
数学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数学概念的统一性、简单性,数学结构的对称性、协调性,数学模型的典型性、概括性等.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感.例如,在数列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列的规律之美.
教师:大家听说过斐波那契数列吗?
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斐波那契数列是非常奇妙的数列,由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通过兔子繁殖的研究而引入,所以又叫做兔子数列.此数列如下:1,1,2,3,5,8,13,21,34,55,89,144,…有谁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开始交头讨论,但因知识所限,还是没有总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教师:此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相当于前两项之和.在我们自然界中,雏花蕊的小花中,有34条朝左转,有21条朝右转.同时菠萝和松果球表面突出部分的排列也呈现出8∶13与5∶8这样的规律.上述数字是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例,所以这些植物具有美丽的形状.(在此教师可以使用PPT为学生展示植物照片)
3.教会学生欣赏数学的应用价值
郑海林,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人格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一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学习的规律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所见所闻中进步;第三是能够认识数字、懂得计算;第四是要阅读著作,增加知识和修养。十个一是十,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一种伦常关系,那就是“三纲”,具体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要讲责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关系和顺,相敬如宾。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是循环不息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要有个中央的位置作为参照,才能分辨清楚。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一个好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并且我们总是把好的品德放在前面。我们要有好的品德,首先要懂得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姐妹,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就无从说起。学习的基本规律要从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当中去思考总结,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应该善于从他人的成败当中去获得经验教训,从中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学习数字以及数字的变化也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算数的重要性。再有就是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事理,让我们内心充实,让我们性情高雅。
一个手指代表一,十个一就变成了十,十个十变成了一百,十个一百变成了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数字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到无穷大。
人是万物之灵,我们通常把天、地、人说成是三才,这是因为这三样是一个未知并且无穷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白天有太阳升起,晚上有月亮高悬,还有漫天的星斗,日月星辰给了我们光明。
爸爸妈妈应该爱护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小孩子也应该孝敬家中的长辈,这样的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家庭。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春天做好一年的计划。接着就到了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夏天也会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游泳、吃冰淇淋。有了春天的耕种,秋天就会有收获,秋天是冬天的前奏,万物在这个时候凋零,以备来年再发新芽。最后冬天来了,冬天很寒冷,有的时候会下雪,河里会结冰,很多小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到春天才会醒来。
平面有四个方位:东、西、南、北。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让我们分辨方向的东西叫“罗盘”,现在叫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分清东南西北了。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关于世界的形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不分的,整个世界像个大鸡蛋,里面漆黑一片,看不清方向,也分不出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在像鸡蛋一样的世界里足足待了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四周黑乎乎的一片,浑身都热烘烘的,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是办不到,就连舒展一下手脚也不行。发起怒来,抓起一把大斧子,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鸡蛋骤然破裂,世界被劈开了。鸡蛋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高兴极了,但他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在一起,就用自己的头顶着天,用自己的脚踏住地。天空每天增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也跟着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18000年。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空和大地稳固了,它们再也不会重新合拢了,这时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
而就在临死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的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头、手、足变成了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从此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
郑老师提醒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下面就谈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为教学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譬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方式,但往往总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思维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问题的答案往往由老师预定而且是唯一的,如果所提问题质量不高,又很琐碎,就更是古人所说的“导而弗牵”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这与课改的理念相悖。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三、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压缩了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教师很少讲定理方法的由来,概念的产生、从哪里人手分析、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等等。而侧重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记住,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结果使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坛子,做题的机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一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主张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过去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至于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和其他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根本不讲。现在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割补、拼摆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创设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显性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表明,技术变革给学习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信息化课堂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课堂往往精彩纷呈,然而学生的素养并未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变得非常紧迫。在幼儿教学层面,我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相结合的维度,研究信息技术在拓展幼儿学习新思路的有关方法和策略,并有了一些收获。
幼儿学习方式得到优化
1. 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幼儿学习心理
实践中发现,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幼儿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另外,有效的学习情境既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本身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在幼儿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幼儿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幼儿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以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8》为例,这本来是个较枯燥的数学活动,但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火车逼真的动画,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学习情境,认识花园里的8朵小花、8只小蜜蜂……来到果园,发现果树上有7个苹果,仔细找找,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神奇墨水功能,又在树叶中找到一个,孩子就在拔开树叶找苹果的情境中,认识了7个加1个等于8个。又如书写“8”这一环节,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记忆功能,先在白板上范写“8”,然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会自动播放“8”的书写过程,便于孩子在反复观察中加深体会。
2. 记录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0岁~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记录教师以往的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幼儿巩固知识,调整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中班数学《图形总动员》一课,幼儿先尝试用单个图形进行组合,很多幼儿只是将图形拖过来就进行简单组合,有两名幼儿却在反复组合、调整,最后通过思维碰撞,发现了图片经过旋转后,组合更丰富。幼儿的这一学习过程很快被教师即时录制了下来,然后直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播放,并让幼儿指出在这个视频中发现了什么。这里重要的是幼儿发现了两位同学之间相互商量的合作学习,认识到了同伴合作的优势,懂得学习中要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3. 展现学习榜样,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指南》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上,我们就常会看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同伴之间交流、讨论,以期待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会讨论、学会合作。而真实效果如何呢?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幼儿并不能如教师期望的那样在进行同伴间的合作、练习,而是各自东张西望,直到教师布置下一个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引导幼儿间进行有效的讨论与合作呢?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采用了展现学习榜样的方法,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展现学习榜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学习活动中操作指导、评价指导等环节,对幼儿学习方法的渗透起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大班语言活动《月光雨》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自由仿编的环节。为提高孩子的参与面,教师在这里先播放了两位小朋友一起商量、相互练习仿编的画面,然后引导孩子根据画面中的示范进行练习。通过这一榜样示范,孩子们在讨论练习的过程中,明显有了较强的表达欲望,并能在一方说的过程中也仔细倾听,学着为对方提出建议。
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关注幼儿学习个性,希望通过推进技术的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各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是教师授课、备课的好帮手,也成为教师评价、总结和反思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1. 保障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处理
在传统课堂上,我们所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主要为孩子的发言、孩子呈现的书面作业等。很多生成性资源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教师往往因没能即时捕捉、回应,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遗憾。技术参与之下,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都可成为我们有效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在双语活动In class BCD 一课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视频,在视频中,男孩东东做了一些上课时不该做的事情,孩子们一边观看一边提出建议。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可以暂停,教师可利用屏幕捕获工具,将孩子提出建议的画面及时捕捉下来,放在页面旁,生成课堂互动资源,为接下来的一个个句型操练做铺垫。因为这些画面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因而学习趣味性浓,能充分激发孩子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参与下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生成、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不管是幼儿的正确理解,还是错误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就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课件”(确切地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
2. 实现师生积极对话的互动课堂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而信息技术的支持,又无疑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因为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确切地说是教师数字化教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特有的拖放、录像、拼板等功能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孩子们很愿意参与其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活动的过程。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动物的脚印》一课,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雪地中小动物留下脚印的逼真场景,首先让孩子猜一猜,会是谁的脚印;然后在孩子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的复杂性,设计了“脚印对对碰”游戏,该游戏中,孩子亲自在白板上操作,能将小动物和脚印对应起来的,就会出现动听的音效,同时小动物就会在画面中消失,回到家里。整个活动到处闪动着孩子们探索、创新的火花,这都要归功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它发挥了巨大的魅力,使幼儿体会到了探索、尝试、发现、创新的乐趣。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教学观念。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呈现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长方体,再通过动手把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然后又通过动手搭长方体探究6个面的形状,最后仍是通过动手拆长方体框架,认识长、宽、高。总之,老师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探究和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出示了几组信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突破重点,总结概括。学生在与别人的合作交流中很快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关系,同时营造出了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3)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出示了3袋小棒,由于小棒的长度和每种长度的根数不同,让学生分别动手搭一搭,看哪组能搭成长方体,哪组不能,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搭成长方体需要几种长度,每种长度至少需要几根,让学生在反复动手探究中反复思考,通过深入研究,不断调整和亲自验证获得合理的结论,获得成功的体验。
(4)要为学生提供丰富情境,以刺激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区别百分数与分数,我出示了一条1米长的绳子,并把它平均裁成两段,其中一段可以用哪些数表示,引出50和1/2米。把抽象的概念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并通过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创新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长方体框架,老师动手拆掉一条棱,“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吗?2条呢?3条呢?那么至少要剩下几条棱才能想象到它原来的样子?把最后的三条棱也拆掉可以吗?”由此引出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是长、宽、高。 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课件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场景图,师生与主持人一起倒计时10、9、8……老师及时提问:我们刚才一起倒数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呢?引出秒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时要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秒的认识》这一课中让学生体验1秒、10秒、30秒分别有多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听秒针走动体会节奏感,然后跟着节奏轻轻地点点头或数数字,掌握节奏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按照刚才的节奏继续点头或数数,自己感知15秒、30秒有多长。通过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后练习时,最后设计了这样一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让学生继续往后编,然后提问:能编得完吗?可以怎么概括?学生总结: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先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又提出了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通过以上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
1.教学方法灵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以演示法和实验法为主。由于教学任务和对象的不同,所以选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要把教材用活。有的教材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不足,缺少过程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教材,增加研究内容,设计操作项目,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案中介绍的顺序引出百分数后直接探究百分数的意义,而是在探究百分数意义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为什么产生,体会百分数的便捷性,充分感知百分数的好处和优越性的基础上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增补和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挑战性。
四、教学要讲求实效
教学要讲求实效,要有意义,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要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收获。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1.深钻教材,确保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一节课的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因此,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理论;设计原则;网站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226-03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GSBM2009GXG162)
作者简介:陶维天(1976-),男,硕士,甘肃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及医学信息学。
1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推动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以学习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方式为特点的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
因此,为适应教育创新、研究性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以本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这3个重点学科为主的专题学习网站的要求。
2理论基础
2.1专题学习网站的性质
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2.2相关教育技术理论依据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主要是基于网站的不同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间的整合。通过学科课程与网站教学实践的整合,利用网络拓展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后,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目前,影响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
2.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的作用,认为学习效果、学习收获都是由环境所决定,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重视各种教学/学习情景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创造各种刺激条件,安排多种刺激因素,以形成对学习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刺激和影响,实现并巩固刺激——反应的理想联结,从而改变学习者的行动。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时,突出专题的中心内容,通过多种媒体、生动的网页、其它资料扩展和设计合理的练习,创造具有刺激条件的学习环境,并形成强化机制。
2.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作用发挥,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它反对把人看成是一个在认识上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把人的认识过程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教师在形成学生知识结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发现学习、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这几种学习类型都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
关注个体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允许和鼓励学习者对先前习得的材料做出联系,强调认知结构的作用,新知识受原有结构的影响,并且指出个体可以通过与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之间的作用,大大促进自己知识的发展。
专题学习网站通过收集、制作和整理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等多种多媒体,以超文本方式组织学习资源,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络教学课件,适合学习者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发现式学习,而且,网页中设置了有与专题相关的扩展知识及种类多样的媒体资源的链接。扩展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回忆原已接受的知识,还可以学习与专题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媒体资源的嵌入使得知识具体而直观,便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化、探索性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可以监控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改变了传统的讲授角色。
2.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①学生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②知识具有情境性;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高级伙伴;④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⑤重视教学活动与主体交往;⑥重视教学策略;⑦重视发展性评价;⑧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⑨重视教学模式的建构等。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专题学习网站是多媒体技术与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能更充分地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2.2.4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混合学习是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具体包括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定制内容与非定制内容的混合等。
混合学习的本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有机统一。既要发挥教育者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建设意义
(1)专题学习网站能提供巨大的网络教育资源库。不受学校水平、教材等条件的限制,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专门针对学科特色,整合与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提炼相关的专题知识,并围绕专题知识,在网络平台环境下提供专题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等重要资源库,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增加。
(2)专题学习网站能提供全新的教学互动的方式。专题学习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跨越了时间、空间,使得交流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通过专题论坛等方式,为登录学科专题网站的使用者创造了教学互动的空间。
(3)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认知结构,选择学习内容,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难题。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
通过学科专题网站记录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通过师生、生生学习评价,能够实现每个学科学生个性学习的记录。
(4)专题学习网站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专题学习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可以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5)专题学习网站是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课程平台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存储与资源的环境,应用它的资源共享性。交互性是专题学习网站最大优势所在,充分发展网络的交互性,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4研发队伍及使用对象
(1)网站建设人员。包括网站设计维护人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设计人员、学科学术骨干教师。
其中,网站设计维护人员提出网站建设构思及框架,教育技术理论设计人员实施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并对网站学习过程提出指导意见,学科学术骨干教师也参与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人员的诸多需要。
(2)使用对象。学科相关的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生(本科生、研究生)。
4.3使用者表现方式
为了体现网站的交互性、自主与研究性学习特点,网站使用者表现方式主要体现为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等几种方式。
5网站设计
5.1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
(1)对象的特定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不像综合性教育网站、网络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等面向普通大众,一旦专题内容确定,它就有特定的受众群,究竟供哪门学科、哪个层次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因此,针对中医院校特点,主要建立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各学科特色的网站模块,使其既有区别又有融合,既体现学科特色,又体现学科交叉。
(2)内容的整合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与网络课程的最大差别在于网络课程的内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根据教科书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的,它仅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则是以某个专题为线索,集合与专题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单一学科的学习内容。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和顺序,在综合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有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知识模块,从而达到高度的整合。
(3)功能的综合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展示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庞大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搜集和检索资料;构建了协作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专题进行讨论协商;提供了在线评价体系,方便学生进行网上自我评价,这是综合性教育网站、网络资源库、网络课件等无法比拟的。
5.2网站的基本结构
基于网站的设计原则,我们根据学科性质,设计网站基本结构如图1。
5.3网站模块内容简介与技术实现
(1)基础知识。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专题知识讨论学习的知识储备,比如学生的选修课程,相关课程,可链接至相关精品课程网站、相关学科网站。
实现方式:Web网页方式。
(2)专题知识。专题不等同于单个知识点,也不等同于课程,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关知识特征的知识点提炼而成,体现知识的有机融合。这些知识点可以取自一门学科也可以覆盖多门学科。
根据3个主要学科特点,按照其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如下专题知识: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研究(中医学)、中药的生物技术研究(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系疾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等若干个学科专题,以专题为核心内容,围绕专题设计和补充网站的其它模块及内容。
实现方式:Web网页方式。
(3)专题资源。收集整理与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有关的资源建设规范分类、整理与本专题相关的资源入库,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维护、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和应用功能。
实现方式:或购买商业化资源平台做公共链接(需遵循专题学习网站规范、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
(4)专题学习应用工具。为学习者提供能应用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的工具。实现学生在线交流、讨论主题知识、反馈学习情况等功能;体现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实现方式:交互式Web网页、论坛,其定的工具提供功能介绍和在线下载。
(5)最新研究进展。此专区在专题网站基本组成里面原本没有,但在学习网站试用后,有老师提出建议,既然是自主式、研究性的学习网站,能否结合专题需要,围绕本学科发展,引入“最新研究进展”专区,促使师生紧跟学科发展,在网站创设环境下围绕专题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6)名师。此专区的设计也是源于学院申博建设宣传需要,围绕专题学习网站使用对象,对学科教学名师做重点介绍,还可根据需要,链接学校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网站。
(7)专题论坛。按学科性质,分为主版块与子版块(按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划分),主版块主要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生园地、教师园地,后来根据需要又增加了中医药文化板块;论坛日常运行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按照不同权限,让学习者可以按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发问、回答。
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某一研究专题的来龙去脉,形成对专题研究更加全面的认识。
实现方式:架设开源论坛并与专题网站做相互链接,专题网站用户数据库与之共享,从而实现一站式登录,在论坛发表主题,参与讨论。
(8)专题学习评价。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或以其它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评测。如知识评价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
实现方式:Web网页在线自我测试,教师利用后台管理系统、论坛等对学生做出评价。
以上均通过统一管理后台实现了模块设定、基础知识、专题知识等的添加和修改,并通过用户角色及权限限制,确定由各学科指定骨干教师或学科秘书负责内容审核与更新,最终达到了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目的。
6结语
学科专题学习平台网站自2011年2月投入使用以来,广大教师及学生踊跃注册使用,并提出不少宝贵意见,网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后又增加了重要二级板块“最新研究进展”,使其功能模块更加完善。同时,整合了学校已有的各类相关自开发、商用资源平台,如医学多媒体数据库、中医药知识数据库、临床医学知识数据库、公共教学素材数据库、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怎么写?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