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5: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本教研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本教研制度

第1篇

一、对校本教研的理解

校本教研有四个因素:一是以解决本学校教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目的;二是以本校教师为研究骨干;三是选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教学活动中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四是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本校教学发展的生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可以说,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是校本教研的五大特点;系列化的相应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二、以校本教研来促教师发展

我们在实践中还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群体的内在需求是推进校本教研的源动力。教师的研究不应也不能照搬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应是为了解决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从自身内部发展起来并为改进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情景而进行的研究,教师应将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反思作主要的研究方式,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制度的建设是实现这些想法的基本保障。

1.开展“1、3、10、5”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我们依靠明确一种认识、遵循三大原则、建立十项制度来达到五个结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种认识:校本制度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不是用来约束人的。在校本制度的建设中应遵循: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总体规划与分段达标相统一原则;学校导向与教师自主导向相统一的原则;重视校内资源开发与吸纳校外资源相统一的原则。自下至上,上下相结合;最底限与分层次相结合;强制性与人性化相结合以保证对校本教研制度有正确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结合以上原则我校制定了十项制度:①自定目标制度;②理论学习制度;③集备、个备制度;④对话交流制度(一节课);⑤案例研究制度;⑥反思提升制度;⑦积极反馈制度;⑧专家领导上课制度;⑨分层管理制度;⑩有效评价制度。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全校教师在进行校本教研的同时达到了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学习实践相结合;点上实施和面上推进相结合。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们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教研,比如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骨干教师是培训者;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教研室领导的引领,同伴互助,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成熟型教研:通过课题引领,与大学联手,开阔发展空间,提升业务水平。

2.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我们依据教育家舒尔曼关于人的曲度变化要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过程的论述。分三个阶段开展校本教研。

第一阶段:规范校本教研――任务驱动

通过“学校教研活动现状”调查,发现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形式化――不注重内容;随便化――不求质量;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

为此,学校提出教研活动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①提高问题针对性。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与有效性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适合同桌交流?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何?  ②加强理论学习。针对问题大家查找资料,定期交流、分享。  ③研究过程。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与案例,发到网上共享,注意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阶段:特色化校本教研一“滚动焊接式”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关注教师个性发展需求,满足优秀专业发展需求,尝试开展了“滚动焊接式”教研,目的是让骨干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同时扩大教研的受益面。

“滚动焊接”可以说是一种以点牵线、以线带面的教研策略。

集备一尝试课――集体反思――会诊课(请专家、教研室诊断式培训,使教学研究不仅仅指向课的完美。而且伴随着教学者与合作者的成长,拓宽教研的受益面)――再反思改进――展示课――上课者把教案及反思,发到互联网上集体点评(期望得到冲破时空限制的专家指点)。

这样,会使上课的教师得到更多的锻炼。为其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帮助其由新手型或经验型教师向熟手型、科研型教师转变。对课的评价也是以团队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既看过程又看效果,更看合作,以促进教师团队精神合作,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阶段:常态化校本教研一形成教研文化

常态化校本教研其目的是形成一种教研文化。两年的校本教研使我们收获颇丰:3节省优课、5节市优课、7节区优课让我们尝到教研的效果。

第2篇

一、校本教研规章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学习制度

1、全体教师要提高参训意识,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每次培训要履行签到手续。

2、保证学习时间,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记笔记,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3、积极参与研讨活动,讲座时要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4、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突击,更不准弄虚作假;

5、实行阶段性考核制度,每学完一部分内容都要进行阶段验收,对该阶段验收成绩不合格者,需继续学习,重新考核,直至合格为止。

6、端正学风和考风,自觉维护教师形象;

7、校本培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三、教研考勤制度

1、教研不许迟到或者早退,迟到或早退按上班迟到早退处理。

2、要按要求签到,不许让他人代替签到。

3、有正当理由而请假者,要把本次学习内容自己找时间补上。

四、教研质量考评制度

(一)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

1、选取优秀教育论文、案例编辑成册。

2、学校范围内评析。

3、全员参与,共同评析。

4、评出等级,予以奖励。

(二)校本教研奖励制度

1、物资奖励

发表文章:市级奖励20元、省级30元、国家级50元。

2、量化考核奖励

发表文章:校级2分、县级3分、市级5分、省级7分、国家级8分。

(三)优秀课改成果展示制度

1、学校定期举办优秀课改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活动。

第3篇

备课组组长职责

一、鼓励、督促、检查本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和教材;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督促组内教师订出学期的教研专题,并付诸实施。

二、负责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内容落实,讨论深入,记录完整。

三、组织督促组内教师经常互相听课、观摩、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四、不断端正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具体落实第二课堂活动。

五、了解、检查、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集体备课严格考勤,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和研究问题四落实,学期结束时将情况书面报教研组。

六、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督促教师及时完成研究任务。

七、负责审核与选择教辅资料,并报教研组审批,保证教辅资料数量关和质量关。

八、负责提前一周检查本组教师教案并签字。

九、负责完成教研组分配的其它工作。

备课组考核细则

为了认真落实备课组工作细则,把备课组真正落实到位,特制订本办法。

一、计划:计划合乎要求、便于操作。(10分)

二、备课组活动

1、研究制订备课组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记录翔实。(15分)

2、讨论教学中实际问题,确定复习方案等,每周最少1次。(20分)

3、根据组内具体情况每月安排1次组内教师的公开课,并能认真做好评课工作,记录详实,真正直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目的。(20分)

4、听课每周不少于1节,并及时交换意见。(20分)

5、本组教师教案无漏签、无提前签等现象。(15分)

三、说明:考核以翻阅资料为主,每学期考核一次

鹤盛镇岭头中学备课组工作量化考核表

备课组名称

组长

评估时间

自评人

序号

评估要素

权重

评估等级赋值

小计

A

B

C

D

自评

考评

1

制订备课组工作计划,授课计划,并组织实施。

5

5

4

3

2

2

认真组织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有主备教案,有记录,或参加学区、县有关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

15

15

12

9

6

3

认真备课,组内所有老师的教案基本符合要求,检查合格,每课都要有教案。

15

15

12

9

6

4

作业批改认真,有批,有改,有评价,有订正。

10

10

8

6

4

5

听课满节数,填写听课记录及后记,其中要求听两节不同学科的课。

10

10

8

6

4

6

组内有课题、有课题研究计划,有发表的论文,在学区及以上教学活动中获奖。

10

10

8

6

4

7

组织好兴趣小组,学科竞赛辅导,定时间、人员,有教案、有成效。

10

10

8

6

4

8

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后要做好试卷质量分析,并填写质量分析报告。

10

10

8

6

4

9

收集信息,积累资料,把好资料订购关,能按时做好备课组资料上传。

5

5

4

3

2

10

能把备课组的相关活动信息及时在网上。

5

5

4

3

2

11

每学期能组织一次学生活动,并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后有结果。

5

5

4

3

2

考评等级

自评总分

考评总分

第4篇

关键词 研发创新 市场营销品牌

一、前言

品牌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强大的企业一定是拥有成功品牌的企业。在部分行业,品牌更是成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全球体育用品行业: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极大的份额。而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虽不乏李宁、安踏等极具潜力的品牌,但其无论在价值还是在影响力方面都无法与耐克,阿迪相媲美。并且,部分本土运动品牌通过傍“洋品牌”或仿标的形式谋取利益,给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乔丹体育”被乔丹状告侵权,对乔丹体育的品牌塑造和海外市场扩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本土体育用品企业应从提升自身实力的角度出发,塑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二、从研发与营销角度打造本土运动品牌

(一)理论基础

1.微笑曲线理论告诉我们: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的体现在其两端:研发设计与市场营销;而处于中部的生产制造环节产生的利润低。附加值的创造如此,品牌的塑造亦如此。因而品牌的塑造应在研发与营销两方面下大力气,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品牌的价值。

2.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营利能力取决于顾客对公司产品的价值判断、公司为自己产品收取的价格以及产品成本。一方面,良好的研发设计既有助于提升顾客对公司产品的价值评判,也为公司提高产品的价格提供了基础,同时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也有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全面的市场营销也有助于提高顾客对公司产品的价值评判。因此从研发与营销角度打造品牌更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价值与影响力。

(二)研发设计

1.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据历史资料介绍,1983年耐克的年销售金额是2.7亿美元,而这一年的研发投入为4500万美元,占整个营业收入的17%。而本土运动品牌与耐克相比,无论在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方面,还是在研发投入于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所以本土品牌还应加大研发投入,这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提升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2.将文化融入产品的设计中,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目前运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本土企业盲目跟从国际品牌推出类似风格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我国运动品牌缺乏自己的内在修炼,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其实这是本土运动品牌与耐克阿迪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最大差距所在。企业必须将自身独特的文化融入到产品之中,让产品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魅力,从而在更深的心理层次上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建立和加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的占据一席之地。

就我国运动品牌而言,企业完全可以将富有深厚底蕴又洋溢时代气息的中国文化融合到产品的设计中。借助文化鞋打造鞋文化,不仅有利于吸引消费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企业适时的引领市场消费,而不是被动地追赶市场需求。

(三)市场营销

1.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渠道的建立与完善是市场营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全面的销售渠道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用品企业应当建立包括经销商、专卖店与电子商城在内的全面立体的销售渠道。

企业应当重视与经销商的合作,以李宁为例,在2007年的产品销售构成中,经销商所贡献的份额占到了近百分之八十。因此,企业将从与更多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经销商的长远合作关系中受益匪浅。同时企业要注重销售网络的层次化构建,经销商的范围应当覆盖一、二、三线城市以及部分县级市、镇。

专卖店包括正价店,折扣店与工厂店。要建立以正价店为主,折扣店、工厂店为辅的专卖店销售结构。正价店对于新品的推出与品牌效应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而折扣店与工厂店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消化存货,维护品牌形象。其中,工厂店是一种新型的零售模式,它的重要价值在于维护品牌。如果专卖店常年打折促销,极不利于进行品牌的形象建设。而工厂店的开设将有效地解决该问题。此外,工厂店的广泛建立也有助于使品牌更加大众化,在释放企业库存压力的同时扩大消费群。工厂店这一销售模式必将给体育用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伴随着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城的构建成为品牌营销与推广的一种必然。企业应当建立官方的销售商城,提供对产品质量的权威保证,在弥补实体店固有缺陷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消除大量仿冒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项渠道的构建中,物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效贴心的物流服务将有助于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实行个性定制的营销方案。随着个性化消费的发展,能够提供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量身打造的个性产品的品牌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对于消费者来说,稀有的数量、独特的设计和特殊的纪念意义带来的是一种愉悦感,甚至优越感,即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是远远超过产品本身成本的。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定制服务将不再只是富豪和贵族的专属。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和强调生活品质的群体将成为定制化生活的主体,也即个性定制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因而本土企业采取这种销售策略势在必行。

三、结束语

百年企业必有百年品牌,品牌建设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本土体育用品企业要从更能创造附加值的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两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最终打造出属于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吴泗宗.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虞立琪.李宁:冠军的心.中信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 教研制度 现状调查 成因对策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1]GHB42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25-02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赴高等师范院校脱产培训,这分长期的和短期的。二是远程网络培训。三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是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培训是通过学校教研活动而开展的。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由学校发起组织,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自主地确立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它能够面向全体教师,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求。学校工作要立足校本教研,通过教研建设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以教研促教学。为了探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策略和模式,笔者对当前学校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做了调查。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具体目标

1)高初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

2)当前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特点

3)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现状成因及对策

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内容涵盖学校教研组织机构、学校领导对教研活动的重视支持程度、学校现有教研制度、教研活动的形式及开展频度、教师的参与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等。先后向庆阳市10所高中和5所初中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先后走访学校十所,其中高中6所,初中4所。访谈教师43人,参加了二个学校的教研组会议。了解到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教师调查问卷表分析,以及和老师的座谈结果显示,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如下:

1.学校教研机制建设

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不够重视,或者认为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缺乏经费投入,对于教师提出的有关教研培训需求往往得过且过。100%的高中,85%的初中都有学校教研机制,从分管校长、教研室到教研组、备课组,机构基本都很健全。100%的学校有书面的教研工作制度条例,但是,只有46%的学校有教研组长工作条例和考评细则,58%的学校有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奖惩考评细则,特别是80%的初级中学缺失教研组长与教师教研活动考评奖惩细则。

2.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特点

调查还显示,当前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是课堂听课,此项教研活动占100%。但是听课后,评课的只占到学校的46%,也就是说近一半学校教研听课活动只听不评。在评课活动中,老师普遍反映,大家基本是只说好话,没人愿意提意见、找问题。有定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学校占到40%,但老师认为备课组活动基本是在聊天,集体备课只是形式。40%的学校有教研主题论坛,但每年只有一次。其中3所高中有师徒结对教研互助模式,老师对此评价较高。问卷中的141位老师,有4位老师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29位老师发表过教学论文,占比约20%。高中老师100%参加过网络培训,但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只占到12%。

3.学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老师认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但100%的人认为校本教研活动很重要。他们认为教师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制度不健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4.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

调查中我们得出:100%的教师对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不满意,92%的老师提出外出接受培训和参观学习的需求。另有68%的老师提出希望学校健全并完善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现状成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的影响

调查发现所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领导不重视、缺乏活动经费。教师不重视,缺乏参与和创新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制度不健全的影响

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更缺乏检查、考评和激励措施,教师缺乏教研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有些学校看似有制度,但形同虚设,这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有些学校本末倒置,实行所谓年级管理制,层层管人,处处管人,认为把人管住了就可以提高质量,从而淡化了教研制度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消极怠工现象特别突出。

3)缺乏带头人的影响

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任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论资排辈,不能服众,更不能发挥专业引领的表率作用。

4)缺乏创新性活动的影响

时代在不断变化,知识在不断更新。然而,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几十年不变,很难跟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求,无法满足教师的广泛需求。

2.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议

第6篇

一、领导重视,提升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

校长能严格按照《上饶市教育局建设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领导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能很好地履行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学校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导干事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落实了工作,学校后勤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所需的经费。

二、制度完善,推进了校本教研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健全了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和奖励制度,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制订好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工作机制,每个教研组都出台了全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三、过程管理,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意义

学校能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逐一予以落实,并有实施记录。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能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方式有规范,教研过程有记录。

四、工作成效,深化了校本教研实际效果

教师能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多人次在公开教学中获奖,一人次荣获全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特别是英语听力竞赛,不少学生获省级荣誉,在全市、全县名列前茅。读书活动和《中学生之友》阅读征文活动中多人次获省级表彰。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够,开发校本课题还有缺陷。

五、工作特色,彰显了校本教研活动氛围

第7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创校本教研新局面

1。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基本要义。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校际校内教育教学研究。

2。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大作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课堂教与学方式改革与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正确认识当前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校本教研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校本教研的定位不准,校本教研的实效不高等。

二、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研专业品位

4。学校是校本教学研究的基地。要把校本教研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究的问题应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把校本教研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要深入研究校本教研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提供保证,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走进课堂,参与教研,组织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6。教务处、教研室是校本教研的执行部门。根据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提出各学科校本教研的课题;制定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实施校本教研配套的制度和评估方案;针对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课题小型化,形式多样化,成果实用化的校本研究模式;积极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检查计划和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要把校本教研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通过校本教研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8。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科研部门要积极承担应有的专业支持和引领职能,切实承担起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服务、指导、研究和评估;要认真研究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和经验,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理论和专业支持;要积极组织、协调区域间、校际间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成学习、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9。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带头作用。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随堂听课指导,开设示范课,展示研究成果等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起到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创新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

10。校本教研要立足解决学校内部教育教学问题,要采用问题征集——问题研究——行动解决——反思结果的模式。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长效运行机制;要根据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调研专题,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科研部门特别要深入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滞后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帮助学校制定改进措施。

11。建立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各学校要将校本培训与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结合起来。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并搭建展示专业成长的舞台,使各层次教师均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与提高。要积极主动邀请专业教科研人员参与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2。积极探索教科研的校本化途径。把教育科研课题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各学校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并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科研形式,切实提高教科研质量。

13。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和引领。教科研部门要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切实提高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通过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片段教学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体现思学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校本课程和教学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14。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充分认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倡导学校之间、教师群体之间的对话交流,逐步形成充满活力与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

15。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为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研究制定促进校本教研广泛建设和深入实施的政策;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在经费、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和切实保障。要针对本地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

16。充分发挥各级教科研机构的枢纽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县、片区、学校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以市教科所为中心、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学校为基地、教研片区为纽带的教研新机制。

17。切实加强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校本教研执行部门的建设和管理,落实责任目标,形成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教研室为管理中枢,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18。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各县(市、区)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督促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第8篇

    一、     问题回顾:上期主要工作是校本教研的结题工作,和六校联合体的运转工作。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1)联合体机构臃肿吃饭的多,做事的少。(2)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础,随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教研组建设中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有鉴于此,在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促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     工作思路:

    搞好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启动工作,学校教学业务工作体系的重构,形成了“菜单式”后续评价前移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参加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通过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     主要具体工作

    9月份:参加科研工作会布置科研工作;建立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例会制度;部署课题启动工作培训实验教师。

    10月份:完善科研室制度,启动校内赛课活动,开题。

    11月份:课题阶段总结、完善教师业务档案。